《讀本》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本》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本》讀后感1
寒假生活,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令人羨慕,我們是教師,也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清除電腦中的垃圾文件時,發現了這本電子書——《教師人文讀本》,還是大學時下載的。便打開慢慢品味當年的感覺,讀過這本書后,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
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于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大學中學習的很多數學理論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后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課改為我們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斗還是為理想奮斗,只要是正常的奮斗,正當的爭取。在奮斗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后,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
《讀本》讀后感2
這幾天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它生動有趣,讓我百看不厭。
我發現老舍是一個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于運用語言,尤其是那京味十足的兒化音。老舍是一個老小孩,他犀利有智慧,會正話反說,讓人讀了以后想笑都笑不出來。老舍是一個老小孩,他活潑可愛,善于觀察,在他的世界里有貓有花,生動極了!
我最喜歡這本書中的《馬褲先生》、《話劇觀眾須知二十則》和《貓》。先說說馬褲先生吧:馬褲先生是一位頗有意思的先生,“茶房,茶房!”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有事沒事都這么叫。而那茶房先生呢,“招待”馬褲先生也頗有意思,從一開始的認真及時有禮到后來的變化,無論從臉部表情還是聲音動作都發生了改變,讓我明白出門在外,有禮在先,能自己做的事盡量自己做,不要老麻煩人家,要討人嫌的。話劇觀眾須知二十則是老舍自己定的劇場規則,我看了這二十則后想笑卻怎么也笑不出來。是啊,聯想起自己在劇院看演出時有時還真會做一些不文明的事,看來以后我也要加強自我監督啊!《貓》題目取得十分簡單,但看了內容我才發現其實并不簡單,貓的古怪、習性都被老舍一股腦兒全寫了進去,老舍那細致地觀察,細膩地筆調讓我不禁拍手叫好,看來生活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一點兒也沒有錯。
一個京味十足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老舍浮現在你眼前,他的世界讓我大開眼界,他的書讓我百讀不厭。
小學生老舍讀本讀后感二:《小學生老舍讀本》讀后感(570字)
老舍是一個極富有幽默感的人,他有時將幽默當作一種武器,有時將幽默用作一種包容。如在《擠火車》中,用幽默來諷刺當時社會的一些丑陋行徑;而在《洋娃娃,四十分》中,其幽默卻體現著老舍的包容與厚愛。
在《小學生老舍讀本》這本書中,我印像最深的是老舍的那篇《擠火車》,他通過主角王先生擠火車的生動細節描寫,來專門諷刺那些擠火車、搶燒雞勇往直前,敢于拼命,而聽到“日本”兩字就沒有喊打勇氣的人,來抨擊當時社會上的某些人,在小事上敢于打拼,在大義上面前卻嚴重缺鈣的陋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的期待,那就是做人就要做硬氣的人,做一個有氣節的人,做大義面前勇往直前的人。
還有舒立寫的《洋娃娃,四十分》,也令我感觸最深的,這篇文章中描述了其父老舍經常送她洋娃娃,各種各樣應有盡有,使她在洋娃娃伴隨中快樂成長。一次,舒立在珠算測試中考了四十分,但老舍不但沒打沒罵,反而幽默的說自己小時候連四十分都考不到,待舒立長大后,才知父親數學一直很優秀,才如夢初醒。文中表達了老舍用幽默來讓女兒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才。我想,如今的父母,如果都能這樣該多好!那我們就可以盡情放飛心中的夢想。
《小學生老舍讀本》里還有許許多多,文中通過一景一物,一花一草的描寫,展現了老舍的人格,體現了民族氣節,我真是佩服之致。我以后要好好學習老舍文章的精髓,筑好人生成長的基石……
《讀本》讀后感3
《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這本書,始終讓我記憶猶新。因為,在這本書中,記錄的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它里面包含了我們如何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健康的方法,每讀一遍,都會從這本書中發現新的知識,新的內容,新的啟示。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在如今社會中,有許多不良青年,把一個個在快樂中學習和生活的青少年引入歧途。這正是因為青少年們不能阻擋別人的誘惑,在稚嫩的心靈中,不能時刻記著自己的守則而導致的種種不愉快。我們要從小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這要成為一個良好的習慣,成為一個大家心里時時刻刻想著的習慣。說到法律,大家都不會陌生,或多或少都會對它有一定的了解,俗活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黯淡無光。它是大家都要遵守的紀律,千萬不要說自己是一個孩子,,法律便跟自己沒有關系。其實,法律,時時刻刻地停留在人們的身邊,你一不小心,便會觸犯它。
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生活中發生的:那天放學后,我的同學陪我去買作業本。走到商店門口,她突然間說:“我看上了一個玩具,我已經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拿出來了,可就差兩塊錢,你能不能借給我?”朋友有難,自然要幫,于是,我便爽快地答應了她。走進商店,她給我指了指她看上的玩具,我看了價錢后,仿如晴天霹靂,235元!這么貴的東西她都要買?我立馬跑過去質問她:“235元!你哪來的這些錢?”她看到我的表情后,仿佛是做賊心虛,吞吞吐吐地說了一句:“這。。。這是我。。。的零花錢。”我一看她那大驚失色的表情,便知道這錢來頭不簡單。于是我便問他,這——是你的錢嗎?經過我的再三質問,她終于低下了頭:“對不起,我不應該,其實,這不是我的錢,昨天,我趁我爸媽都去上班的時候,再床墊底下偷拿了300元,我知道錯了。。。”她一邊抽泣一邊說著。沒關系,人人都會犯小錯,只要你虛心改正小錯誤,就不會釀成大錯誤的出現,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總是偷偷摸摸的,要記住一點,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去拿。如果你真得喜歡那個玩具,你可以跟你的爸爸媽媽商量,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成果。她聽了我的話,立刻擦干了眼淚說:“謝謝你,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與不足,我一定會把錢還給我的家人,從此以后,都要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她說罷,便跑回家把錢放回了床墊底下。我想,如果沒有人教導她的話,那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會又出現一個小偷,為我們美好的生活增添一點不美麗的色彩。
愛德華說過:“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普法先行,關愛明天。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社會,為了我們自己,一齊創造美好的法制社會吧!在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中,我學會了從前我不知道的法律知識,以前我總是覺得法律離我們還很遠,但是現在,讀了《普法教育讀本》后,我改變了我對“法律”的看法,其實,法律離我們并不遠,只要你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你總會發現它的!
《讀本》讀后感4
(一)
我看過許多書本,有作者是中國的,還有作者是外國的,我第一次看中外作者作品收集在一起的書《新語文讀本》就是這樣的。
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是二三年級,讀《新語文5》,直到《新語文8》。但,媽媽在買7的時候,就一下子把8、9、10、11、12全買回來了。所以我只要有空閑,就立刻把9、10、11、12本翻翻看看,所以,我是《新語文讀本》的忠實讀者。
《新語文8》中我最喜歡一篇是特別的朋友中的《看不見的愛》這篇文章是講述一個失明的孩子打七八迷遠的玻璃瓶。這是愛創造的奇跡。文中的母親告訴孩子一個信心:總是會打中的!愛創造了奇跡,一聲音清脆的瓶子碎裂聲,是送給這位母親的最好禮物,而成功對于盲孩子來說,更是意味深長。
這一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母親博大的愛,生活中,我的母親也是這樣愛我的。
那是一個早上,爸爸上班去了,媽媽不知道去哪里了,就我一個人在家,我很小,家里人都不見了太怕了,我就哭了。不一會,媽媽回來,看見我像個淚人兒一樣,抱著我,輕輕地哄:媽媽在這兒,不哭!
《新語文讀本》就是這樣令我回味過去,感受今天。
(二)
看完了《新語文讀本》,我深受感觸。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道理:"父母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愛看完了新語文讀本這本書書如愛命的一家子”讓我知道了書在我們的生命中占據了多么重要的位置,沒有了書,生活將會變得無聊;“口水龍”這個故事讓我們真正懂得了,友誼是無價之寶;“踢足球”讓我仿佛看見了那一個個天真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小弟弟”告訴我們,信心是成功的來源;“草原”帶我們欣賞了大自然媽媽的容貌,另我大開眼界… …
看完了這本書,天仿佛更藍了,草顯得更綠了。一只云雀好像在我的旁邊唱歌,使我的心情一下子變的得不只是輕松,還有愉快。
(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新語文讀本》,它是由王尚文、曹文軒、方衛平三位作家一同編寫而成。這本書里收藏了許多作家的文章,讀起來讓人欲罷不能,下面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這本書里講了許多許多的故事,其中我對《糕點的故事》這篇文章印象極為深刻,它是摘自《兒童時代》里的一個故事。里面有這樣一句話:“馃子絕不會狼吞虎咽的吃下去的,要嗅個夠,才開吃,吃得細致久長,有時候要留下一點兒,饞著看看。”我的腦子里呈現出了作者吃果子時的畫面,作者把對馃子的珍愛之情寫得多么生動細致,那副畫面清晰的在我的腦海里回蕩著……,好的文章就會讓人身臨其境!
這本書里不光有許多好看的文章,(.)還有語文興趣活動版塊。里面有許多有趣的語文小活動:教你說相聲、教你給老師寫一封信、走進奇妙漢子王國等等。
聽了我給你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愛上了《新語文讀本》了呢?
《讀本》讀后感5
通過學習《家長讀本》的學習后,使我受益匪淺。作為家長我看到了領導和教師很關心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有集體主義思想,具有守信,并力奮,自立,合作的精神和良好品德,遵紀守法養成文明禮貌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做的非常好。
使作為家長的我懂得很多道理,我以前的想法認為子女的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好壞有很大影響,而對家長沒有多大聯系,看了《家長讀本》后,我深深體會到以前的想法是沒有道理的,認識到家庭教育是第一學校,要給孩子營造理想的環境,家庭教育也應講究方法,家長要主動和老師溝通,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等等。
在這里我總結了幾條:
一、不要舍不得贊賞——滿足孩子的成就需要
家長要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成就需要。一是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并即時表現出贊賞,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表現可比我們同齡時的表現好多了。同時,家長要去發現孩子的特長、愛好,并在這些方面創造條件,使孩子更好地發展,如:美術情樂、舞蹈、體育等,而不是在孩子不擅長的方面要求他非要達到家長自己的要求。
二、多一點寬容之心——滿足孩子的安全需要
“讓孩子在接納的環境中成長,在關愛的環境中成熟。”這是專家的忠告。即使是天才也有表現不好的時候,當孩子的某些表現不夠好時,如成績不理想、發言不積極等,不要挖苦、斥責,惟有你接納孩子的失敗,他才有機會從中獲得信心,并與你建立良好的關系。俗話說“危難時刻見真情”,我想,對孩子這時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三、保護孩子的自尊——滿足孩子的自尊需要
一位孩子語文考試得了63分,母親知道后告訴孩子:“很好嘛!你這個分數不得了。”這個孩子聽后,飽含淚水走開了。如果這個母親能這樣告訴孩子“你對這個成績是不是覺得不滿意,沒關系,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會進步的。”是不是既保護了孩子的自營又給了孩子自信呢?
四、接納孩子的委屈——滿足孩子的公平需要
當孩子在外面碰到了挫折和委屈時,他最盼望的是得到父母的慰藉、關懷與幫助,因為家即是他最佳的療傷“醫院”,父母則是該院的“醫師”。如果這時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替他考慮,并能接納他的情緒,就能使他積壓在胸中的氣憤、不滿與怒氣在短期內得到發泄。這無疑對孩子身心健康是有益的。設身處地為孩子考慮,因為你也有受委屈的時候。
五、多給一點礪練——滿足孩子的獨立性需要
有的父母老是對孩子不放。乙,如常常偷看孩子的日記或偷拆孩子的信件,事后又把看到的內容直接作為教育孩子的證據。有的家長則將自己的某些愿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這樣的結果是,孩子有了問題不和家長說,甚至與家長產生對抗情緒,有的人的這種情緒甚至延續到成年以后。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我今后要以“家長讀本”教的方法去做和實踐,多一些時間關心子女的學習情況,認真做好每天子女的作業檢查工作,多抽一些時間來幫助子女的難題分析,總之為教好下一代,家長和學校一起共同來完成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讀本》讀后感6
我讀了慈善讀本,讀了之后,我有許多的話要說出來。
愛是從小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就來了,父母們在我們出生后努力地保護著我們,但是我們太小了,不知道感恩,但父母見我們沒事,也會高興。現在我們長大了,是否應該報恩呢?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了。在汶川大地震里,一位母親把嬰兒(她的孩子)緊緊抱著,孩子完好無損,母親卻赴了黃泉,在被子里有一個手機里面有一條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愛也能從歌里面表達出來。我想大家應該聽過《感恩的心》這首歌吧!背后的愛大家知道嗎?有個小女孩,她天生失語,爸爸也去世了,她媽媽和她相依為命,有一天,媽媽很久也沒回來,她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走了很遠,終于走到了,她搖了很久媽媽,她想媽媽可能死了。她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感恩的`心。這個感人的故事,讓我的情腸觸動著。
愛心還能從圖片中表現出來。同學們,每當你吃著美味的大餐時,喝著美味的飲料時,可曾想過災區的孩子們呢?災區的孩子們,不能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沒有水,曾經有一名南非記者凱文·卡特去蘇丹采訪,此時,有一幕令他十分震驚,有一個十分瘦弱的小女孩前往食物救濟處,可是她走到半路卻走不動了,后面有一只碩大的禿鷹正盯著小女孩,可能它是等著這個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作為它的美餐吧!他趕緊搶拍了這一張照片,1993年3月26日,《紐約時報》刊登了這一張照片,諸多媒體紛紛轉載,這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喚起了不少人的慈善之心。因此,其實圖片能夠真實地反應事情的場景,告訴人們那些人需要愛心,可以傳遞愛的心聲,并且能動員更多的人關心慈善。在鄉村,有許多孩子上不起學,即使能上,環境也不好,有些孩子與我們同齡,但是他們卻不能上學,家里條件不好,上學是他們的夢想。有些孩子為了上學,需要翻過兩座山,去賣菜,他們這么可憐,我們是否應該去關心他們呢?
愛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人們博大的愛被寫成了故事,流傳給后人看,讓后人也學會愛。詩人屈原小時候就很善良,他家鄉的人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時常有人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他就把米放進石頭縫里,村民們很高興,紛紛來接,后來屈原的父親發現真相后,告訴了村民,村民都十分感激他,屈原救濟了不少的災民,長大后,屈原為人們盡心盡力,后來被人歌頌。有一些人專為人們做好事。一些人生活在貧民窟,其中一個名叫特蕾莎姆姆,她教孩子們認字、算術,并且還教他們與婦女們如何講衛生,這樣的貢獻能幫助許多人。大家是不是聽了之后很感動呢?沒錯,世界上其實有許多那樣的好心人。其實我們也能幫一幫別人,節約水電,水電我們節約了,就能給災區的小朋友了。我們還要節約用錢,大家想一想,家長一個星期給你20元,如果一個星期存1元的話,一年就能存68元,把這68元捐給那些貧困的小朋友,你是不是作了貢獻呢?
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為慈善獻一份我們的力量吧!
《讀本》讀后感7
信步去看一場花事,渡船去賞一湖春水,從一座城到一個鎮,以禪意寫紅塵,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禪心,入人間煙火。《歲月靜好》道遍了現世安穩。
斜街巷陌,享受著“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的閑云野鶴生活,殊不知,這片土地上沉溺于平淡的炎黃子孫總有一天會想起曾經一度被人所支配的恐怖,還有被囚禁于鳥籠的那份屈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的確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同時越來越多的領土爭端問題得到廣大社會人士的關注。當你知道不丹國民的高度幸福感是建立在人均GDP只有500美金的時候,甚至當你知道巴薩的比利亞僅僅因為5場比賽沒有進球就被美英聯軍狂轟亂炸的時候,你會覺得世界局勢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看似平靜蔚藍的海面退潮后才會發現它掩蓋的是森森骸骨。
閱讀過這本書后,我驚然了解國防實力的較量已成為國家間暗自博弈的砝碼。日本出云號航母下水吸引了世界上軍事大國的矚目,關于航母,在二戰期間其戰斗力的強弱成為了海戰勝敗的關鍵。太平洋戰爭是美日大規模艦船集結競技的地方,從日本海軍以6艘航母為主力偷襲珍珠港開始。歷經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爭奪戰、馬里亞納海戰,到日本方面失去有效戰斗力為止,幾乎每次海戰都有航母的出現。而如今的國際關系沖突不斷,軍事科技制備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我們還應該陶醉于看似和平的假象中嗎?
所謂國防,百度的解釋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同意、領土完整和完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活動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由此可見國防實力的較量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此消彼長那么簡單,而我們不難發現前進的中國此時面對的嚴峻形勢,高速發展的經濟與落后的文化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然而目前大多數官員心目中沒有什么能撼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致使越來越多已經被證明的文化精髓被一些低俗的、浮夸的文化所埋沒。所以說國防實力要鞏固,要一直發展下去必須拓寬民智,提高文化發展水平和教育水平。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而現在的我們理所應當的享受著物質生活,擁有著顯而易見的實際性,家長對于子女個人的期盼撼動了年少無知時匹夫有責的“誑語”。對于曾經這個民族的創傷似乎也只是書本上單薄的字眼,犧牲在那段黑暗時光的人民只是統計數字中的一個墨點,滋生的只是一聲唏噓,可他們不是明晃晃燈光下的一名戲子來供人們嬉笑哀嘆,那是一個民族的屈辱、一個民族的記憶!一段血染的歷史,鐵蹄踏碎河山,狼煙四起中進步青年燃起多少諜戰烽火,多少妻離子散,血色潑灑了沉默的土地,暗紅色的剪影冰冷寂靜。也許只有那樣的年代才是一個民族最絢麗的投影。
盡管我們的祖國并不能讓我們滿意,可它足夠使我們自豪!孟子所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有如此深刻的含義,我們不可一味振臂喧號我泱泱大國,一直懷念華夏曾經佇立世界的輝煌,想曾經是最虛妄的。屈辱的時光不是閉口不提便不再存在,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于憂患中振興起來,為我們親愛的祖國加冕。
《讀本》讀后感8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人交往的日益頻繁,文明禮儀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商務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范,對提高我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現代社會實踐的角度,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它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一直將文明禮儀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文明禮儀更顯得尤為重要,它內容之多,范圍之廣,可謂包羅萬象,無處不在。一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對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一個單位的整體形象。因此,在平時學習與生活中,著重注重四個方面提高:一是強化自律意識,提高自身服務能力;二是端正思想態度,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三是講究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禮儀水平;四是注重學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
前一段,我看了《文明禮儀教育讀本》這本書,結合實際以社會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為主要內容,系統的介紹禮儀知識。例如,學會感謝、與人交談眼神的作用、要誠懇、自然的說“謝謝”、作一個守時的人、尊敬老人、在公共場合的禮儀等。雖然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就是在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上我們更應該知道必要的禮儀。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著裝得體,符合身份,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作為一名有一定禮儀素養的人需要注意的是: 律己: 禮儀規范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敬人: 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于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掌握了這一點,就等于掌握了禮儀的靈魂。寬容: 要求自己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于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過分苛求,咄咄逼人。
作為一名學生,在每時每刻,每事每處,都應該講禮儀、用禮儀,把所學禮儀用得恰到好處,“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件事。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注重言行舉止細節,加強文明禮儀實踐,摒棄一切不符合校園文明禮儀要求的行為,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帶動校園文明程度提高。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用文明的態度對待問題,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好自身形象,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馨和諧。
《讀本》讀后感9
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困惑:“我為什么而活著!”
而他們也大都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尋求這樣的答案,因為他們不滿足于上帝創造了我們,讓我們擁有生命這樣一種單純的答案。
我在很小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曾經問過大人,他們總是說:“活著呀,就是要快快樂樂的感受生命啊!”曾經品讀他人,我的腦海中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活著的意義與目的,可是,最終我也沒有弄明白“我為什么而活著!”在《讀本》中,收錄了沈從文、史懷哲、羅素等一些詩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讀此章節的時候,我還不是很能理解,為什么他們的作品會收錄在“我為什么而活著”這個章節中,不過由于自己也曾經苦苦思索過,不免反復咀嚼,體味其中真味。
從沈從文給時間“畫出的肖像”到史懷哲放棄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叢林當一名鄉村醫生,其中的種種讓我看到一個個在生命的長河中努力尋求生命真諦的身影。
他們可以沖破種種既定的條款,做別人認為“特立獨行”的事,盡管在與其他人比較時,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可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執著,努力的去沖破著什么。
他們可以改變上天賦予的種種不公,用頑強的意志把生命詮釋,盡管目不能視,但是卻并不能阻礙他們想象,當我們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體不允許我們跑、跳、走、越,但誰又能阻擋想飛的心呢?
他們可以鄙視已經唾手可得的成就,只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滾滾紅塵拋于腦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個人生將“生命的意義”詮釋得透徹。
如果說,初讀他們的時候是感動,那么在沉下心來仔細品味后,則是深深的震撼!
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可是對于每一個生命的個體來說,生命卻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從昆蟲界的短短幾分鐘的生命到其他幾百年的生命,時間雖各有不同,存在卻是相同的。
也許有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許有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能夠更長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殺、奔跑;也許有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維系整個生命系統的正常循環……
那么,我呢?
20歲以前的我,生命是父母呵護下茁壯成長的時期,20歲后,生命的掌控逐漸被自己所擁有,曾經想過,卻因為沒有尋求到什么而不了之。
現在當這些故事貫穿于一起,編寫入“我為什么而活著”的篇章后,似乎那塵封已久的記憶又被拾掇了。
曾想過讓自己擁有不凡的學識,卻因為懶惰而懈怠了時光;曾想過讓自己能創造輝煌的人生,卻因為怯懦而空乏了理想;曾想過讓自己把人生走得豐富,卻因為失敗而生活得單調。
曾想過的事真的很多很多,為什么真正能夠實現的卻很少很少呢?
和這些不凡的人相比,我缺乏得太多,使我的生命走得如此蒼白而貧乏。愧疚的情感久久不能散去,為自己曾有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而自慚。我的人生已經走過一小部分,卻因為沒有真正的理想而荒廢于塵世的喧囂中。讀史以勵其志,也許,在這短短的篇章中,在這短短的思考中我并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但是,我想盡量把事做得最好,盡量讓人生過得充實,也許當我白發髻首的時候,回憶自己走過的路,可以得到“我為什么而活著”的答案吧!
《讀本》讀后感10
《中國讀本》一書告訴我們,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后變成先進,應歸功于現代化建設。
看了書中的介紹,我感覺到,這幾十年來,由于實行現代化建設,中國大地真是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且不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從過去的溫飽到現在基本實現了小康;也不說國民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那種偷雞摸狗、潑婦罵街的現象,如今不論在城市還是農村,也都快銷聲匿跡了。就說我們家和我們村的具體情況吧,現在和以前比起來真有著天壤之別。
奶奶告訴我,以前我們家住的是低矮的破瓦房,一遇下雨屋內就會漏水,哪能和今天住的這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紅磚樓相比啊!因為當時生活條件不好,很多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輟學到外地去打工學藝、賺錢糊口了,我爸爸小時候就只有讀到四年級,半途而廢,跟著爺爺奶奶下地種田,受那嚴寒酷熱的煎熬,哪有今天的孩子這般幸福,讀到初中全不用交錢,而且人人基本能夠上大學。當時的醫療條件也和好,村里有老人得了肺結核、白內障等疾病,不能醫治,要是他們生活在今天就好了,肺結核很容易就能治好,白內障則由政府組織免費治療,到定點醫療機構利用先進的人工晶體植入手術,這種國外引進的技術,在短時間內就能使得患者重見光明……
我還聽爺爺說,以前我們東埭村的“龍潭勝境”,只是海邊的一處僻靜風景,雖然風光無限,嫵媚動人,但她“養在深閨人未識”,寂寞孤獨。如今,她早已脫胎成嶄新的龍港新貌,變得越發婀娜多姿了——美如玉帶的沿海大通道環繞著她,在她周圍到處是林立的高樓、到處是廠房和鄉鎮企業,綠樹成蔭,白鷺翩躚,魚舟唱晚,海霞夕照,一派生機勃勃而又寧靜恬美的景象,吸引了不少游客。先前我們村的小學叫做東埭小學,校舍破陋不堪,村里先富裕起來的人就慷慨解囊,捐資新建了一座三層教學樓,校容校貌為之煥然一新,因而依據“龍潭勝境”改名叫龍淵小學。老師說,“龍潛淵里書生意,利見大人報國心”,這句話可以作為我們這些莘莘學子的座佑銘和努力奮斗的目標。
是啊,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龍的傳人,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祖國實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而感到驕傲與自豪,我們應該為巨龍騰飛而歡呼雀躍;我們應該從小培養我們愛國愛民的情懷和意識,勤奮學習,敢于創新,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我們要像中國儒家文化所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那樣,心系天下,思念蒼生,讓中國的將來更加繁榮富強,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再看《中國讀本》,我的眼前便閃過一幅幅景象:載著中國人的“螢火N號”在火星上著陸、“嫦娥N號”在月球上空自由起降……這一幕幕無不令國人為之激動和振奮!我想,雖然自己還是一個小學生,但我們應該立志高遠,長大后報效祖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將自身的成長融入時代的發展潮流之中,他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讀本》讀后感11
在學校的組織下,假期里東校的教師們紛紛借閱優秀書籍,浸潤在這種讀書的氣氛里讓我覺得心靈得到了回歸。先介紹一下我讀的這本書——《現代教師讀本(人文卷)》是由王棟生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于20xx年7月出版,內設八個部分,分別是:獨立精神與人格理想,教育者應當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實現平等,責任與操守,生命在于精神追求,愛的歌唱,修煉你自己,直面中國教育。只是讀這些標題,我就已經被深深地打動了,思緒立刻開始了延伸。翻開書頁,我立時覺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學士哲學家科學家的思想和精神。讀書是一次精神之旅。
讀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獨立之人格對于人的意義,再次深切地體會到魯迅先生的偉大;讀王開嶺的《精神明亮的人》, “按時看日出”一句警醒我無論何時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義;讀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讓我認識到他作家、學者外的一面,即作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嚴肅、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寫道:“教育界中人,無論是辦學校的、做校長的、當教師的,都應當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應該把它當作手段。”如果把教育當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結果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榮滋長”,而且還會“兩敗俱傷,一塌糊涂”。對于教育的目的,他說“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認為,如果學校太“重視學業,忽略了做人”,學校就成了“學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遠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遠一樣”。所以,他說:“教育者須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對于教育,須有堅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別反對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對某些人將教育作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潔,做學問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為,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為師之道。聯想起目前社會上的一些辦學現象,不禁讓人搖頭。正本清源,才能給學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說到“信仰”,我想起一位當代著名的語文教師,為我們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書生。他的故事,廣為流傳。最動人的莫過于那100多封申請做教師的信了。我曾數次聆聽他的講話,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學時代,撇開他的教育經驗、教育方法不談,我深深感受到他內心中充滿了對教育的崇敬、對教育的尊重和熱愛。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講話沒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講話沒有一處不讓聽者產生激動的心情。“唯有源頭活水來”,具有對教育的忠貞信仰,才促使他這般堅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對教育者發出的警示是切實而必要的。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也許很多人并沒有想過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內)。身為人師,面對眾多稚嫩而充滿渴求的目光時,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純正清潔,擁有積極熱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擔當得起“教師”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許多反復的情形,工作中難免產生消極情緒,然而我們不會忘掉最初的理想,這也許才是普通教師的真實狀態。也許我們大多數教師都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們的心中卻是目前的唯一。始終保持對教育的忠貞和熱情,做孩子們的陪伴者和領路人,這就是我——一個普通教師的教育信仰。
《讀本》讀后感12
讀了《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一書,讓我們青少年更加明白自己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大力加強我們的法制教育,從小培養我們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養,不僅是加強對我們的保護、遏制嚴峻的青少年犯罪發展態勢的現實需要,也是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性工程,更是實現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百年大計。
我們長大了,也更加懂事了,我們有了自己的行為,有了自己的思想,但還是要遵守道德要求,讓“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成為我們的習慣。這本書以青少年的三個主要成長環境即家庭、學校、社會為背景,圍繞未成年人教育、保護、安全自護、行為規范等方面的一個個話題,向我們傳授了自我保護、遠離違法犯罪的法律和生活常識。法律作為治國之本,是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自古以來,法律建設都作為國家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在現代社會,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員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法律其實就是國家制定的規則,約束著每個人的行為,包括我們小學生。如果我們不懂法,自己做了違法的事都不知道,并很有可能帶來惡劣的后果。從另一方面來說,法律也是保護我們每一個小朋友的武器,當別人欺負我們時,法律會幫我們主持公道。所以,我們小學生要學法、知法、守法、用法。
“法制”一個人人都熟悉的字眼。我經常會通過電視、報紙、大人們的談話,知道很多的有關法制的資料,這些資料使我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法制教育。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近年來青少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干的時期,不可以逞強。
作為學生要想讓犯罪遠離我們,首先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處處以優秀的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要“慎
言行,謹交友”,要聽進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教誨,從小養成好的行習慣,不貪圖享樂,不不勞而獲,不用金錢迷惑別人、不去網吧那些容易讓人沉淪的游樂場所去;要和品質好的同學在一起,相互告誡,相互激勵,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見惡而避。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律己,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讓我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總之,作為一個小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將很多,關愛明天,普法先行。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才能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快樂離不開勤奮,讓我們在法律的監督下快樂成長!
《讀本》讀后感13
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能夠讀到自我想要的東西。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應如何度過自我性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就應如何過好自我的人生。其實,這正是咱們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東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的鐘愛和投入,與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嚴謹和進取,對自我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形象直接關聯到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是這個時代的召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教師不朽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關愛每一位學生是咱們教師的職責。教師的愛與眾不一樣,它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合。因此,在這條道路上,我愿將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們一齊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咱們的職責,將一只只凝聚著師愛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藍天!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一種平和的心態。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樣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夠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正因窮而作亂。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因此能夠安于貧窮,正是正因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孔子并不掩飾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誠的說:“如果能夠發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強求:“如果發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達致愉悅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唯一途徑,關鍵在于內心的愉悅。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我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的清貧之外,找到自我心靈的安穩和愉悅,正因他們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內心的安詳與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我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頭。可見孔子在內
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務必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到內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愉悅,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論語》關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就應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愉悅,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咱們每個人在領悟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就應領悟的,也是咱們教師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正因它關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心世界。在這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咱們去用心感悟。
《讀本》讀后感14
佛曰:“上輩子一百次回眸,才能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今日與你相識,相知乃是我莫大的榮幸…… ——題記熙來攘往的塵世中,你是含露的水仙;蒼茫煙雨中,你是凌云的白鶴。是你,為我講述每一件藝術,每一個真誠的生命,為我燃起希望之火和崇敬之光——《人文讀本》與其說你是一系列書,不如說你是一本書,一本讓我陷入深思的書。到底什么是“人文”?我不禁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在讀書人語中,是你讓我明白閱讀視界的推論:一根葦草擁有的土地微不足道,但思想給了他閱讀天空的眼睛。當我們走進智者的精神家園賞花的時候,請不要忘了帶回思想的土壤。在心靈的濕地中,是你讓我明白:不管一個人是否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也不管他是否獲得了尊榮的地位,只要他的內心是平靜的,他就獲得了自在如意,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歡暢;真正的智慧,是心靈上的解脫。是你為我燃起思想的火把,讓我靜靜聆聽那理性的聲音。可可西里的哀思:美本應是善良,關愛,而不應該以殺戮和生命為代價。在文學講壇中,魯迅先生的演講再一次感染了我,仿佛真的置身于那個年代,隨他一同感慨,一同悲哀,一同通過手中僅有的武器(筆),來喚醒人們麻木的神經,喚醒青年人愛國的熱血。沐浴在藝術長廊中,我靜聽潮起潮落,坐看云卷云舒,欣賞著藝術大家們盡情揮灑后,留在那宣紙上的印記,那種視覺的享受,可謂是妙不可言!科學的燭光也在熠熠閃爍,在卡爾·薩根“世上沒有傻問題”的論文中,我盡情的在宇宙中遨游,俯瞰地球,那是一種說不出的壯麗之美。通過天文望遠鏡,我看見了變化莫測的星座圖和月球的表面。那景致完全不是平時看的科技論文中,一個“浩瀚”僅可以形容的。在你的引導下,我對原本認為枯燥乏味的科學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你拉進了我和那所名校的距離,使我謹記:讓柏拉圖與你為友,讓亞里士多德與你為友,更重要的,讓真理與你為友。我親身體驗了美國傳奇教師艾斯奎斯特立獨行的堅守。他讓我明白不僅上課時的狀態要像打仗一樣時刻警惕,聚精會神,而且要學著搶占課外時間,提升自己的學習境界,這樣才能走卓越之路。你為我講述了大學生活的種種,作為仍在學海中苦苦追尋目標的我,使我更加向往那樣的生活。乃至下定決心,要上一所不錯的大學,親自目睹名師的風采,沉浸在處處布滿文學氣息的氛圍中。在這個寒假,因為有你的陪伴,讓我的假期生活更加充實,讓我的眼界更加開闊。你作為一個窗口,讓我僅在屋中就看見外面精彩的世界。感謝你,因為有你的陪伴,讓我感到并不孤單。到底什么是“人文”?我想,在我的心中已有了階段性的答案,但我還要繼續追尋,繼續感悟。就是這樣,靜靜地,在午后,陽光下,走近你,一種芳香撲鼻而來,那種味道是那麼的淡雅,清新。一杯奶茶在手中,盡情品味“人文”那濃郁的味道。是你,讓我有所感……
《讀本》讀后感15
我讀了《慈善讀本》這本書,真是感慨萬分。是啊,世界并不完美,看看我們這個世界,太陽縱有萬丈光芒也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人類科技再進步,也有無法抗拒的災難。我們應該關注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從汶川地震到玉樹救援,無不體現著兩個字——慈善。我國的慈善事業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人們對慈善事業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現代慈善事業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來說,表面看來是一種單向的物質行為,但它同時也是一種精神行為;對于捐助者與受助者的情感交流來說,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慈善是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的互相幫助。也正因為如此,慈善事業的發展,對于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努力建立平等、互助、友愛的新型社會主義人際關系,對于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素質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捐助者和受助者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相互轉化。從物質的角度說,今天你是捐助者,明天你也可能成為受助者;從精神的角度說,受助者在困難的時候得到了雪里送炭的幫助,得到了心靈的慰籍和精神的鼓舞;救助者在付出的過程中得到了一種社會價值肯定,獲得了一種心靈的滿足
。而正是因為這種并非出自親朋好友之間的互助,是道德的互助,是慈善之心的互助,所以,這種互助發展得越普遍、越深入,社會平均的道德水準就會越高。 樂善好施是人們發自內心的一種善良愿望,或者是人皆有之的一種惻隱之心。在別人有需要,自己有能力支持的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這就是慈善。那么為什么在社會上想做好事的人并不在少數,可是付諸行動的人卻少得多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把做好事的道德水準定得太高。舍已為人做好事,是很高層次的道德水準,我們不能要求人人做到;而支持一般慈善行為的道德水準則并不是很高,比如,盡自己所能,付出一些錢物或勞務,甚至只是幾句溫暖的話!每個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到。 在這里我還要說,盡管捐贈數量與道德境界具有正態關系,處于“道德境界”的人會為社會利益做各種慈善事業,其目的是為“正其義”而絕非“謀其利”。
用慈善捐贈數目的多少來評價實施慈善人的道德水平高低或愛心的多少,是不科學的,是片面的。所以,在慈善活動中,面對出手大方的組織和個人,人們應該抱之以由衷敬佩,而面對那些微薄的付出,我們也不必大諒小怪。款物有多有少,皆顯人間大愛,社會應該鼓勵和褒獎為挽救他人生命和謀求他人幸福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獻其大利行其大義。而我們,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只是這片大海里小小的一滴水,不過此刻我卻為自己能在現場親身感受這場影響深遠的慈善活動而深深自豪,也暗暗告訴自己,今后一定要更加關注慈善,關愛身邊的人!慈善應該是不分年齡,階層,宗教的,抱著一顆真誠的心,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連自己都會變得快樂起來。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讀本》讀后感】相關文章:
《慈善讀本》讀后感03-24
女性讀本讀后感精選04-08
《慈善讀本》 讀后感03-11
家長讀本讀后感01-23
《慈善讀本》讀后感12-31
《情感讀本》讀后感07-03
《科學讀本》讀后感02-24
冰心讀本讀后感03-31
法律讀本的讀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