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1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當這行文字映入眼簾時,不禁有些為之生笑,被窩和青春,這看似毫無關聯的字眼被硬生生地牽扯到一起,不覺讓我有那不忍拋之一旁的小心,這也許便是而后反復咀嚼那平淡卻驚人的文字的原因。——-題記
青春是什么,翻開字典來找尋,上面解釋到:“青年時期”。好易懂得四個字讓我更加迷茫了,我唯一清楚的是,我知道在我的青年時期里,每天過著拷貝一下的生活,往往復復,循規蹈矩地生活著。如數學定理般枯燥無味,如開水劃過舌尖般澀澀。
“春”是美好的,快樂的,積極的。偏偏在前面加上了“青”字,“青”在表示顏色時有三種解釋:綠,藍,黑。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的青年生活就如這三種顏色,要么生機,要么沉郁,要么黯淡。而青春又是多么夢幻,多么向往的字眼,我們是一群騎著單車,穿越在青春道路上的無知少年,道路兩旁繁盛的香樟投下斑駁深邃的暗影,在某一拐角處,我們匆匆而過,消失不見。我們的青春,像風一樣,吹散了,飄遠了。
有些人說小七他們的文字都是一個騶性,的確是華麗的文字,是浮飾的哀傷。也許是他們沒有仔細斟酌那些深刻的文字,小七自己生活的空間是極其的嚴密,自己出不去,別人進不來。她的文字是對生活的向往,就像海子所寫的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往往越是這樣的文字就越是可怕。讓人看了她的文章冥冥中有中窒息的感覺。表面上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向往,但實際是卻把生命最脆弱的一面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這本書里,我隱約間看到了小七的成長過程,也從只言片語中看到我自己的成長歷程。我看到黃昏空蕩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暈中清楚的寫著今天值日生的名字,空氣渾濁泛濫廉價咖啡味高三的教室,昏昏欲睡的課堂上窗外的陰霾天色,以及遠處高大喬木微微搖晃不定的姿態,華燈初上的時候,在教學樓頂看成群飛過的鴿子和日落,幻滅的云霞和微弱的光線,一黑板以黑板的習題看的眼睛發酸到眼眶中的液體?這樣的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些在我的腦海中打下烙印的過去,滾燙的日子。不斷地重溫,重溫那段時光,那時的艱難,那時細微的開心。一點點瑣事,讓我現在每每想起都是快樂和眷念。懷念校園的那一草一木,課桌上刻下的字跡,走廊里依稀還在的喧鬧,辦公室里面和老師圍著討論的歡笑?可我們終于要揮手告別從前,告別那群一起度過這段時光的朋友們。我們曾經是茫然的少年,在這樣一條幾乎每個人都要經過的路上,盲目的跟著走了上來,未來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這些堅忍和執著又會換來什么。也許大家心里會有一個模糊的影像,一個城市,亦或者一所學校,抑或一種生活?為了這些,我們隱忍的孤獨的走過那條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未來是我們自己的,路該怎么走,選擇要怎么做,只能靠我們自己。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這樣的話,不免會有所矛盾。最樸素的生活,何許天寒地凍,路遠馬亡。太過喜歡這句話,便把它刻在心間抬頭便能看到。看完全書你就會覺的最樸素的生活在小七看來就是那樣的艱難。每個人當時恨不得以頭搶地的苦難,現在再去回想,也只能算人生行路的點綴,或許什么最后只能博自己一笑,然后掩面而去。
樸素的生活與遙遠的夢想從字面上理解,前者對于作者來說很容易完成,而后者卻需天寒地凍,路遠馬亡。但對于小七來說樸素的生活同樣需要經過達到遙遠夢想所走過的路才能達到。在開篇里,讀到這樣一句話:人間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想到林清玄的.文章,面有句討論相同話題的文字:人間既是天堂也是地獄。驟然覺得大徹悟,發現什么叫做真理,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字的表達。人生如路,需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來。稻城是我走過的最荒涼的一段路,但可悲的是,它最接近人生。看她的文字,總有種切膚的疼痛感,夕陽柔美的云霞,湛藍決絕的蒼穹,學校籃球場揮汗如雨的男生,她走過,我正在經歷。
很少閑下心來讀一讀那些年少時真切的文字,總覺得太過幼稚與無病呻吟,可是那些心情真的是切膚體驗過的。羞于回首于原來的自我,但我們還是需要某些東西,去懷念,去記錄,去灌輸自己走過的路,感謝文字。所以我沉溺在那些有點虛假但又真是如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故事里。看歌舞升平日升暮落。我重新拾起如蜘蛛網般無頭緒,有漏洞卻又不免規整的青春,發現有什么在里面發出微弱的光。仔細一看,這不是我的夢想嗎?我差點把我心中最美的東西扔掉了。我牢牢地攥緊它,輕輕地擦拭它,讓它發出更奪目的光彩。真的是這么一步一步地走來。漸漸穿上即使走路會痛也定要去穿的高跟鞋,渴望做女人的憧憬,就一直活在憧憬里。執著散文不放手,抱著小說不離眼,塞著耳機聽著清新的女聲,在遠處欣賞暗戀者的背影。不曾得到時,它的時間變得完滿,充沛,有未來,有理想。
文字本身已無須去評論,因為每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情感條件下讀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應該更多的去自省,不要再一直一直昂著頭走下去,不知天高地厚,這也是所謂的對生命,對自我的畏懼。如果你在看完這本書后,定能回憶起自己當年桀驁的樣子,再想想那些,只屬于自己的哀傷,因為這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長大了。那是一種成長,一種走向成熟的成長。不再是那個以被窩為獨家城堡的小孩,呆在里面會像呆在墳墓里慢慢腐化。走出來了,我大膽的走了出來,不顧一切的走出來,隱約間嗅到了陽光的味道,亮麗的景色,竟這樣美好。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2
每個周一下午的思修課看著老師在講臺上揮汗如雨的不斷分離上嘴唇和下嘴唇,諾大的教室,倒數第三排的位子,我看不清她的臉和表情,甚至聽不清她說的話。暗自慶幸有了這樣的時間可以讀書,雖然高中時買下的書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那份閱讀的激情和對文字的狂熱。一本并不厚的小說,從去年的九月份,到今年的六月份,足足九個月的時間,我才啃完。《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這個命題是否正確我不知道,但是它確確實實給了我深深地震動。很久沒有寫東西的時候加上這么多的標點了,不加標點是讀了安東尼后的后遺癥,而這本書卻不是安東尼那樣溫柔的一步步走入,它直接將我拉入曾經的回憶中,盡管刺痛無比,卻仍是細細品味了曾經每一個如標點般繁瑣而又毫發畢現的瞬間。我有跟隨七堇年一同回味了一下我那和眾人大抵相似卻又有獨到的刻骨銘心的青春。以一份我們大抵相似的心境去羨慕了一番,憧憬了一番,計劃了一番,悲愴了一番,壯烈了一番,殘酷了一番。
“兩年前寫這些回憶,可以寫得滔滔不絕字字若淚。一年之前再寫這樣的回憶,就已經不再動容,生怕寫成了矯情。而今再寫這樣的回憶,只剩下經過層層過濾之后印記深刻的很少一些人事了。”
“一歲歲長大,那些越年輕的事,越變得經不起重拾。
正所謂一種無處安放的拿捏不定。”
“我知道自己有過無限馥郁繁盛的生活,那是指尖流過的風,劇烈而且永不復回。最終漸漸暗淡下去,沉沒進時光深處,陷入窒息。
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面對著電影結束之后升起的黑色字幕,”心里陡然一空,不知所措,“在過去那些淺薄無知的傷春悲秋之中,我寫不下歸期。”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
這些,青春中,似曾相識。
然而,在這幾天,也許不僅僅是這幾天,和我心境最為相符的大概是:
“你的存在,是夜風遁走的回聲。反復蕩漾幾次,終歸永久的寂滅。”
“你曾經站在我生命之河的一岸,投下了深深地倒影,由此,那河流便有了趣致。但那終究只是一幀無形的幻象,當你離岸而去,幻象便消失了,但我的河流亦不會因此干涸止息,而這正好印證了你所說的,一切終歸于寂滅的預言。你知道那不是我所愿。
但,那不是我所愿嗎?”
是啊,的確只是幻象,只是我一人一廂情愿的幻想。我不能責怪,不能憤怒,甚至不能哭泣,因為這一切都是因果的報應,也是我咎由自取。曾經的傷害總會被加倍回報到自己的身上。我一成不變的踐行者這個定理,古老的法則。是傷心了么?好像沒有。是難過了么?好像有點。
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的,是思緒還是什么,是在不服氣,還是受了傷。所有的情感似乎都不能表達。我的語言能力似乎退化了。還在固執的用言語解釋沉默?不,不是沉默,卻發不出聲音。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我似乎掌控不了自己的思路了。但是卻又異常清醒理智。我清楚自己的感情,我明白我所處的境遇,可我卻不明白自己在糾結什么。
每一次看完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總有一種失落,就像是一場離別。我和七堇年一樣,也和很多人一樣,害怕離別,卻又不得不面對離別。從1999年至今,讓我說離別,我不舍。但是,怎么可能不離別,我們誰也不是誰的誰。更不是什么小說中美好的紅顏藍顏。我想,我大概是小清新看多了,才會把一切想的那么美好。現實往往會擊碎一切不堪一擊的美夢。我不想做浮云,卻還是被風帶走。其實,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我到底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態來面對你的,是好朋友,還是別的什么。我慌亂的鎮定著。
不可能不在乎,十二三年的時光,你我一生又有幾個呢。丟棄了,哪有那么容易啊。
暑假里一起吃飯,玩樂。軍訓時突兀而又溫馨的電話。在這一年里,我們說了很多以前從未說過的話,也終于不再是見面連招呼也不敢打的陌路人,可不知怎么的就突然停了下來,好像是一根被拉了好長好久的橡皮筋,噗的一聲,斷裂了。彈到了我的手上,一道紅紅的痕跡,有點疼。不知道你呢。也許,本來就應該是寂靜的沒有交集與關聯的。也許,這一年,只是個插曲。那么,我不會再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娛自樂。我也不會再把玩笑當做認真。最常用的手機里刪除了你的電話號碼,把你移出我特別好友的分組,改掉用我給你起的外號設置的聯系人名字,用一切表面的工作把你當做是一個普通同學,一個沒有發生那么多故事的普通同學。可我知道,這只是我自欺欺人的表現罷了。你說太過熟悉而沒有話說了。太過熟悉,這四個字也許就是我想要的答案吧。
我不知道我這份莫名其妙的心情可以持續多久,也許接下來幾天的學習、玩樂、吃吃喝喝、打打鬧鬧會讓我忘了這個不愉快,也許我會倔強的說一句狠話以為就不會失落了,也許我在一個課間的間隙中也會因想到這個而郁郁,也許會有很多也許。
頭一次訴說結束仍舊郁郁,頭一次屢試不爽的方法出了差錯,可是,我還是清楚自己的感覺,可是,為什么會因你而這么特別……
你駐進我的青春,又匆匆離去,我用青春封印了記憶,可最后還是不敵時光如劍,割裂一切。
也許,這就是我的報,我對你的傷害,你,如數奉還。
我沒有理由,沒有資格可以述說。我必須承受。
也必須說,再見。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3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這是這本書中反復出現的一句話,透著決絕與凌烈。看著讓人想到冬天雪地中隱隱露出的綠色葉片,在陽光下映著雪的光芒,葉片筆直,伸向天空的方向。
是誰說過,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成長,到二十歲這一段是情感的成長。我們的青春將是一段充滿了熱淚、過錯、美好、遺憾、希望與絕望的珍貴歲月,它仿佛是唐古拉山上留下來的潺潺溪水,帶著來自雪山最純潔的希冀,奔流而下,道路是那樣曲折坎坷,但它痛并快樂地經受著沿途上的一切震顫。
七堇年在自序里寫:“在兵荒馬亂的晚自習上,在熄燈的宿舍里,我們總是在一堆堆耀武揚威的習題和試卷的縫隙間,在應急燈漸漸微弱下去的光線中,一手撐著深不可測的夜,一手寫下無處訴說的話。”這多少讓我們覺得熟悉,我們也已經開始每晚與作業戰斗,在腥風血雨中常常被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但總會在第二天視死如歸地奔赴戰場。
《花朵之藍》里是一首美麗的驪歌,一場又一場的離別讓七堇年感慨:“這就是成長嗎?像一頁頁翻書的感覺。”她在那個夜晚與最好的朋友十禾擁抱,那一剎那讓她覺得回到初見,懷里擁著的仍是那個桀驁的如矢車菊般主桿欣長的女孩,卻不得不立即轉身再見;她背著碩大的旅行包和母親道別,恍惚中遇見母親的蒼老,讓她狼狽逃遁;她在火車啟動前望著來送行的朋友的身影,卻又在火車啟動時低下頭來不讓他們看到臉,只是伸出告別的手,壓在玻璃窗上——平面的透明的離殤。然而她又在陌生的城市里邂逅了多年不見的熟悉面孔。我讀到這里時忍不住翻開了我的同學錄,在那里面盡是玩世不恭的言語顯示出他們對這場離別絲毫不在乎的態度,但我卻認為那是他們執意用快樂祭奠悲傷,為流逝的往昔與未知的來日作一個美好的注腳,那是一種希冀。張曉嫻說:“每個年代都有一支驪歌,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支唱起來會流淚、聽到也會傷感的驪歌。”我已嘗過那支驪歌,所以我知道如今的相逢是一種緣份,我會珍惜。
《春別》里有一幕場景讓我迷戀:“金黃色的陽光被教室的窗欞切割成規則的形狀,撒落在貼滿了標準答案和高考信息的白色墻壁上。知了的叫聲被熱風吹得一浪高過一浪,白襯衣在風扇的吹動下隨翻動的試卷和書頁一起不安分地鼓動著。”那是我們的校園中最美的風景。七堇年在這美麗的風景中奮斗著,而她的朋友青淮正流連在祖國的打好河山中,寄來一封又一封的明信片,卻不寫下只言片語,惟有最后一張寫著:我不回來了。青淮的父母送她去國外留學,而七堇年只能留在教室,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過完高三。然而她已釋然,她說:“青春的意義決不在于這煉獄般的高三,卻一定需要這煉獄般的高三來鍛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闡釋。如同一把最鋒利的劍,唯有最滾燙的爐溫和最慘烈的淬火才能鑄就。”這句話竟成了我的又一股動力,我因此想到未來的路,也許不僅僅是高三,還有更多的煉獄等著我們,但我們一定可以走過,除非我們被死神帶走,那些苦痛其實不經意間就充實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的人生。后來七堇年循著明信片上的地址走過青淮曾走過的風景,卻驀然發現,自己找不到可以寄出明信片的那個人,即使有,那人也如候鳥般沒有地址。這像不像是命運的戲弄呢?但若是我,我一定會在猶豫時寄給家,寄給我的父母,他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青春里他們的身影最美麗。
這里面還有許多青春里或美麗或殘酷或燦爛或疼痛的故事,收到一個七號桌球的禮物,花了七百多個夜晚寫一封圓體字的信給一個男孩卻得知他喜歡男生,不知城堡在夢中愛也在夢中的女孩等到了戒指斷裂的那一天,還有伊加、曲和、康喬、葉笛……這段青春是飽滿的,我們的也將如此。
“活著的價值在于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隱忍平凡的外殼下,要像果實般有汁甜水蜜的肉,以及一顆堅硬閃亮的內核。這樣的種子,才能在人間生根發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傳奇流傳下去。”
所以我決定照這本書中說的去做:“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得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舉目無親,我們沒有資格難過,我們還能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我感受到我的青春正蓬勃地生長,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因為它的頭上有燦爛的陽光。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4
“很多很多個早上和好多好多個下午,青春在被窩里安葬……”。
很早就聽說過《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這部小說,一直沒有機會閱讀。近日,在圖書館偶然發現了這本書。自從翻開第一頁,我就對它愛不釋手。《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一字一句深深地刺痛著我的雙眼,炙烤著我懶散的心。青春是人生最溫暖的被窩,而被窩又是青春的墳墓,引人深思。
這部小說包括序在內共收錄了19篇文章,共分為兩部分,“驚蟄”與“清明”寓意作者成長與寫作路途上的不同階段。為了忘卻的紀念。作者堇年以此文記錄了她對學習與生活的回憶,帶著她固有的煉字方式展現出真摯的情感。
這部小說與作者的早年經歷密切相關。她自幼學習繪畫與鋼琴近十年,中學時期便過了鋼琴十級。在母親的教鞭下學繪畫、當大隊長、當班長、上奧數班。她曾在高考前外語過GRE,并在清華自主招生復試的筆試中順利通過,最后卻在高考中意外敗北,與清華失之交臂,進入天津外國語大學。高考失利后,由于內心沮喪難以發泄而踏上了旅途……
也許我們沒有過此番經歷,但我們卻擁有同樣的青春。往事不堪回首,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曾經的我們披荊斬棘,破釜沉舟,奮斗于高考一線,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考入理想的大學。待到真正步入大學后,忽然間發現我們開始迷茫了,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大學嗎?漸漸的,許多同學失去了往日的斗志。他們錯誤地認為上大學只是為了換得一紙文憑,遺憾的是有些同學即使到了大五也沒有拿到畢業證書。他們早早地喪失了年輕人應有的激情與活力,整日得過且過,碌碌無為。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節,看看我們又是如何揮霍自己的青春的呢?
無數次的被鬧鐘驚醒,都覺得無比刺耳,狠狠的按下鍵,恨不得抓起它就往外面扔,然后繼續在被窩里做著美夢。于是,我們從小學一直嘴里長念的“毅力”就這樣不堪一擊,粉碎于被窩之中。我們的青春也就這樣被葬送在被窩之中。
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無形的被窩呢?面對大學寬松的生活氛圍,許多同學沉溺其中,無法自拔。他們打著“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的旗號,穿梭于老師的視線之外。在無數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他們守在電腦前打游戲,躺在床上看小說,牽著手享受著二人世界,三三兩兩相邀去購物……似乎這些事才是他們的主業,也許他們已經忘記了學習才是學生的天職。可曾想到,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可曾察覺,你們已經習慣了平庸,你們正在用父母的血汗錢鑄造自己青春的墳墓。也許現在你們還可以依靠父母,但是父母終究會有老的一天,未來的路還得我們自己去走。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未來的路還很艱難。想想這些,你還能安心的躺在被窩里睡大覺嗎?
我們的青春已在被窩里被埋葬了一半了,是該與被窩道別的時候了。活著的價值,在于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我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難道你還要在終點線落后嗎?既然我們被歲月冠以一個溫暖如花的名字——年輕人,所以哪怕是憂傷的淚流滿面,青春依舊是我們可以炫耀的資本。還沒有到只剩下回憶的年齡,我們仍然可以將人生書寫的更加完美。
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安放自己的青春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幾組場景吧!
無數個晨曦微露的清晨,愛學習的同學們已在凜烈的寒風中站成了一道驚嘆的風景。他們拿書的手比躲在被窩的更有力、更有勁。他們迎風的臉比蓋在被窩下的更黝黑、更健康。他們跳動的心比葬在被窩下的更激昂、更活躍。
無數個陽光和煦的下午,奮斗的同學已在一桌一椅之間豎起一座驚奇的雕像。他們心中的志向比天還高,比海更深。
無數個燈光通明的夜晚,自習室里有他們好學的身影。他們揮舞著手中的筆,書寫著屬于他們的激情與活力。他們恪守自己的原則,履行自己的使命,勤奮好學,頑強拼搏。
無數個相互交替的日日夜夜里,他們當中有人忙于四六級,有人輔修第二學位,有人奔波于考研的戰場。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團,參與社會實踐,帶薪實習,讓自己真正走出去。
——這才是青春真正的意義,也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要有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夢想,即使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如果你還在迷茫,如果你還在彷徨,那么就請你放開這一切。我堅信,只要你不放任自己,這世界根本沒有人可以遺棄你。生命是一段美好的旅途,而青春又是旅途中最美的風景。我們不停地往前,不停地換上交通工具,就像生命中不斷交錯的人和事。雖然不知道最后會往什么地方去,但依然要充滿信心的向前,總有一天會看到屬于自己的春暖花開。
沉默的羔羊!該醒醒了,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相關文章: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07-12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01-08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12-28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作文09-25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散文12-07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作文07-14
溫暖的被窩是埋葬青春的墳墓散文12-01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500字作文01-13
七堇年的《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讀后感范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