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劍》讀后感 推薦度:
- 亮劍觀后感 推薦度:
- 亮化工程合同 推薦度:
- 最新亮劍觀后感 推薦度:
- 亮劍精神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通用6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 篇1
在學(xué)這篇文章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甚至覺得我們生在世上不需要任何證據(jù)。這樣糊里糊涂地活到讀這篇文章,已經(jīng)過了十五載。讀完了這篇文章我仍舊無所觸動,因為我找不到共鳴。直到學(xué)完了這篇文章,才開始明白起來。
學(xué)了劉亮程的文章,自己像是有意無意地在尋找著自己的證據(jù),常在自己發(fā)呆時思考著這個問題,有時甚至在想要為自己手頭上正做著的這件事去尋找一個證據(jù)。但是我卻從沒有得到我想要的那種感覺,知道我坐到第四組。在這個位置上,一抬頭便能望見馬路上絡(luò)繹不絕的行人車輛。中午吃完飯休息的那一小段時間,我習(xí)慣性的向窗外望去,依舊是昨天中午看到的景象,只是多了陽光。教室里很安靜,外面的喧鬧被玻璃擋住,想聽都聽不到,窗戶里面和外面截然成了兩個世界。坐在安靜稍暗的教室里去看一個看似無聲卻有聲的、陽光普照的街角,我突然覺得我像是在天堂(如果有天堂的話)俯瞰茫茫世界。驀地,心中涌出了劉亮程的那篇文章,我隱隱地覺得我找到了那種感覺,無數(shù)的疑問句出現(xiàn)在腦中:這些人在這時從這個路口經(jīng)過,無聲無息,誰能證明呢?他自己,還是在樓上眺望著的我?沒有留下面孔,沒有留下話語,甚至沒有留下清晰的輪廓,只是一個模糊的背影;當他再次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又怎能憑借那個不完整的影象認出他呢?我又怎能清楚地告訴別人這個人何時從這個路口經(jīng)過呢?如此,他的這一個證據(jù)又在何方呢?
或許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我立刻又想到了自己。自己走過的這15年里有什么證據(jù)呢?或許有照片,有我的那些作文,有我的父母、我的同學(xué)、我的老師來替我證明,但是當我翻開自己的相冊,發(fā)現(xiàn)竟有很多因我不喜歡照相而留下的大片空白;去問父母,零零散散地補了些殘損的記憶。但學(xué)校的生活父母也是無能為力。絞盡腦汁想拼湊出九年的事,卻依舊少了大半。猛然想起可以去問同學(xué),翻出小學(xué)的同學(xué)錄按下號碼,卻傳出了清脆的女聲:“您撥打的號碼是空號,請查實。”想回小學(xué)從故地中尋找證據(jù),無奈小學(xué)早已被并掉,一切變了樣,惟有那棵老銀杏還站著。跑過去想找到曾經(jīng)在樹干上留下的刻字,卻發(fā)現(xiàn)那層老樹皮早已脫落,溶在泥土中了,我猛然發(fā)現(xiàn),我的記憶是殘損的,少去了一大部分,全因為沒有證據(jù)。
但是我知道我還算是一個幸運者,因為我還不至于忘卻所有的事情。在所有的人當中,有誰能夠?qū)⒔裆袷赖囊磺惺虑槎加涀。坑钟姓l可以給每一件事找到一個證據(jù)?顯然沒有這樣的人。或許人的一生就該是殘損的、不完整的,記住最刻骨銘心的,忘卻那些瑣事。沒有人會從自己出生就為自己的每一秒鐘留下證據(jù),這樣盡為了證據(jù)而活著,不是太累了嗎?殘缺也會是美的,就如同月牙常常比圓盤更讓人回味一樣。從殘損的記憶和證據(jù)中尋找自己的過去,也許更能讓我們回味過去。證據(jù)本就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因為在我看來人活著就是證據(jù),我們生活過勞作過的地方有我們活過的印記,不是表面上的,而是內(nèi)在的,無須其他的任何物質(zhì)的憑證;因為我們帶有我們生活過的地方的氣息,我們生活過的地方也會永遠記住我們的血汗淚,這就是我們今生今世的證據(jù)。
我們都只是過客,茫茫宇宙中的一個小小的過客。但是即使是過客,我們也在自己跶跶的腳步聲中留下了證據(jù)。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 篇2
初讀這篇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似懂非懂的感覺,仿佛作者正在自說自話,而我也在看他自我表演。
作者記述了人生,記述了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一切,但又仿佛在為它們進行特寫,富有深刻的意味。作者似乎從人生的發(fā)展中認識到人生的意旨,曾經(jīng)的生活,需要證據(jù)證明它的存在。
正如一個人漫步在沙灘,會留下一灘的腳印,人生的旅程中同樣也會留下存在的痕跡。當大風(fēng)吹過,上層的沙會蓋掉腳印的痕跡,那么歲月的流逝也會蓋掉或是沖刷掉今生今世存在的尾隨的痕跡。作者有所思,有所悟,不免為痕跡的消散感到萬分感慨,有時,甚至摸不到方向,開始懷疑自己的過去。不止作者自己,還有很多人會這樣。我對于我的過去,同樣抱有疑惑,有時甚至模糊不清,但是當我看到我從前擁有的一切物品時,心中零碎的回憶便會拼接成一幅巨大的圖景。這也是我存在的證據(jù),它是我獨有的,沒人有能力和我分享它,因為它屬于我的一部分,它就是億萬分之一的我。
因此,作者為了找回曾屬于他的一幅圖景,回到了他原來的村莊。但是作者的運氣不是像某些人一樣得好,隨著時間的流逝,原來的村莊早已不復(fù)存在。作者感到迷惘,他不再認識這個地方,他心中的那些破碎的回憶再也不能凝結(jié)在一塊兒。但是作者細致入微的挖掘,卻給他帶來一絲欣喜,他發(fā)現(xiàn)了原來的土坑,聽到了熟悉的大公雞的鳴叫,他欣喜,同時也憂慮,就像一個稚嫩的嬰兒,拿到了玩具很開心,卻不知道怎樣來玩耍它。作者陷入了沉思。作者思考著過去的一切都已埋沒,對如今的生活又會有何新的意義?家園丟失,回家成為空談,存在的證據(jù)也隨之消亡,人生的一切在作者眼中似乎成為虛無。
但是,我相信作者心靈中的家園依然存在,只屬于他自己,支持著他今生的存在,成為他今生今世的證據(jù)。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 篇3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xiāng)的紅磚砌上了水泥墻,家鄉(xiāng)的人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了他們擁有的。
——《鹿港小鎮(zhèn)》
清掃房子的時候母親打掃出一袋零碎給我,是我從小收集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一塊小石頭(我曾相信這塊石頭里住著精靈)、幾串兒時珍視的手鏈、一罐彈珠、奶奶年輕時的手表、雞蛋果樹的種子,諸如此類。老舊的物品已經(jīng)布滿了塵,看著就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傻乎乎的令人發(fā)笑的自己——已經(jīng)很臟了,該扔了。
我用一個袋子將它們重新套好,準備扔到外邊去。邁出家門時,我看到路邊因修路堆放的沙土,突的有些恍惚:這兒好像還少了堆石頭。石頭?我怎么會想起石頭呢?哦想起來了,我袋子里那塊石頭是家門口旁曾有的石頭堆里撿的,有個角在以前和弟弟打架的時候摔裂了——因為什么打架來著,已經(jīng)不記得了。我好像還把它放到枕頭底下,希望晚上能夢見石頭里的精靈。
我走到馬路邊,車輛呼嘯而過,一串塑料珍珠手鏈掉了出來,被車輛碾碎只余一條紅色的線繩。這條繩子好眼熟啊——哦,這手鏈是我纏著奶奶串的。那時奶奶身體還很好,能陪著我打羽毛球。我看到姐姐有一串漂亮的手鏈,便哭鬧著讓奶奶給我也串了這一條。而現(xiàn)在,那珠子被碾得粉碎不見蹤跡,紅繩在車輪子底下被碾至灰黑,一陣風(fēng)又將它托到我看不見的地方去了。我還想起那罐彈珠是我和表妹一個暑假的成果,花色很全,極少重復(fù);我想起那塊手表是奶奶親手交給我的,那時她眼里的回憶,是十歲女孩看不懂的復(fù)雜,只覺得那眼神很深。雞蛋果樹的種子是小學(xué)的朋友給的,我們?nèi)齻約好了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結(jié)果初中就斷了聯(lián)系……
我提著沉甸甸的垃圾,提著沉甸甸的過往,我該扔嗎?我不知道。
我站在馬路邊,呆呆看著車輛來來往往,任揚起的塵沙落在我臉上、手上蒙上一層灰。我突然想起席慕容的鄉(xiāng)愁來:“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xiāng)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可我沒有故鄉(xiāng),我從小這里住幾年,那里住幾年,老家不是我的故鄉(xiāng),是爸爸的,是爺爺奶奶的,是老一輩人的。我穿過馬路,漫無目的地走著,路過一個垃圾箱卻又經(jīng)過了它。看看這四周,店面短短幾年就已經(jīng)數(shù)度易主,更遑論幾年前便已離開的地方。我熟悉的事物正被連根拔起,等到回望只剩幾塊斷壁殘垣,而后逐步蝕為風(fēng)沙。我已不敢回望,因為我發(fā)現(xiàn)我只有感嘆,沒有回憶,沒有思念,沒有鄉(xiāng)愁。全新的景象展現(xiàn)在我面前,而我已憶不起它曾經(jīng)的樣子,也憶不起曾與我相伴七年,約定讓我回去看看的那個女孩,長什么樣子了。
回憶是惆悵的,是感傷的,是包裹,我一路走,一路丟,只剩手中這袋了,要留嗎?留吧,反正不占地方。韶華易逝,年華似水,彈指間,已過數(shù)載。離去太過匆匆,短短的告別已無所寓意,所有一切都將被時間送入一捧黃土,而在這高樓林立,霓虹閃爍的時代也不過幾年。我們的根在哪里?我們得到了全新的事物,便捷的生活,卻又失去了生活的厚度,未來回憶的空間。在這個時代,正如《老街》中的一句評論“我們這群人,苦沒有真正苦過,愛沒有用力愛過。每天受著信息大潮的沖擊,三觀未定又備受曲折。貧窮不再是正義,又妄圖不讓金錢成為唯一的追求。過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勤奮卻又不過三天。熱血透不過鍵盤和屏幕,回憶止于游戲和高考。像一群沒有根的孩子,在別人的經(jīng)歷和精神里吵鬧。”人流越來越大,萍水相逢正在成為常態(tài)。連鄉(xiāng)村都在日新月異,城里房子的產(chǎn)權(quán)也不過幾十年,太多文化與傳承成為商業(yè),鳳凰古城與北京充斥著的更多的`是外地人,承諾與決心的重量也已改變,記憶與情感都是虛構(gòu),等你長大,還有什么能證明你曾存在。我們寄放情感的老物件亦逐步失去意義,你越走越快,就把過去丟了,只剩一副模糊的面孔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正如文章所說“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路。”你的家鄉(xiāng)正被改得面目全非,我們得到了什么,我們又失去了什么?物件雖老卻承載著回憶,是打開記憶夾層的鑰匙,那些生活過的細節(jié)和溫度,那些經(jīng)歷過的人和事,終是內(nèi)在的,不可磨滅的,雖然時間遙遠,但在我們每一個能抬頭望到的日子里遠遠散發(fā)著光和熱,讓人心生暖意。紀念,是為了不忘初心,是為了更好的前行,在信息的沖擊和生活的壓力下,找到自己的根。
我回過頭,重新邁上回家的路,還是留一些老舊物品,給回憶留一點空間好了。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 篇4
劉亮程質(zhì)樸、真實又充滿滄桑的文字,每每讀到讓我感慨萬千。時事變遷,物是人非,漫漫人生長路中,偶然回望,記憶深處,果不其然,很多印痕都消失了,只剩下那殆盡之美,虛無之途了。
當劉亮程回到曾經(jīng)是“我”的村莊的地方,內(nèi)心抱著對家的無限回憶。“我”沒想到,曾經(jīng)的早已失去,銷聲匿跡。曾經(jīng)的白灰墻,舊房子,石頭路,甚至于家鄉(xiāng)的每一個角落早已失去他們原有的姿態(tài),刮風(fēng)下雨時泥土和青草混合起來的味道也天壤之別。它們都倒下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也許我們對家鄉(xiāng)的定義就是藏著我們童年美好回憶的地方吧,它承載了我們記憶深處的初心和最天真無邪的回憶。它包含了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最初向往。最重要的是,那有你最親愛的人,最可親的土地,最廣闊的田野。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和向往,也許就像燕子喝水時一般急迫,亦如大雁對翱翔一般渴望,也如羈旅軍人對遠方的思念。那才算真正的家。我覺得大概每個人對老后的有所依,莫過于回到家鄉(xiāng),鋤一塊農(nóng)田,養(yǎng)幾只小雞,聽著鳥鳴聲起床,伴著月光入睡。而劉亮程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早已物是人非。
人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好總像恒星一樣亙古不變,殊不知美好就像如同流水一樣轉(zhuǎn)瞬即逝。不用說詞人李清照心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悲傷滄桑;也不用說《木蘭詞》中納蘭性德對“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的無奈嘆惋;更不用說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物是人非的失望哀痛。童年在今生今世的證據(jù)啊,早已煙消云散,不復(fù)存在了。
文章結(jié)尾,劉亮程一句“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道破了無數(shù)游子心中的悲痛。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同劉亮程一樣,每個游子也正是如此,我們都小心翼翼地珍藏心中的那一角落美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虛無縹緲,漫無目的地等待……就算我們知道沒有結(jié)果,也保留著家鄉(xiāng)至少不會面目全非的希冀。
劉亮程的文章總能讓我感慨萬千。道出千萬人對家鄉(xiāng)的感情,以及夢快要成真時發(fā)現(xiàn)夢想早已破碎。生活就是這樣,總不會一帆風(fēng)順。人生也不會如你想象般美好。小時候,我們用長大來憧憬;長大后,我們用童年來慰藉。只剩下那殆盡之美,虛無之途。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 篇5
“有一天會再也沒有人能夠相信過去,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chǎn)生懷疑。”這是《今生今世的證據(jù)》中讓我頗有感觸的一句話。
物質(zhì)是運動的,當我們褪去青澀面貌,當高跟鞋代替了運動鞋,當我們脫下校服換上婚紗時,驀然回首,原來曾經(jīng)所擁有的所有美好都變成了虛無的記憶。我是真的高興過、哭泣過、受傷過、愛過恨過、努力過嗎?我真實地活過嗎?
我是真實地活過。即使一切都面目全非,將行消失,但我還有證明自己活過的神奇寶箱——日記本。這神奇的寶箱里裝滿了我犯過的錯誤,我的喜怒哀樂,我認為美好的瞬間,它們就像七彩水晶一樣閃爍著不一樣的光芒。當夜幕降臨之時,窗外的點點繁星會陪我一同翻開日記本,我們一起感受字里行間的溫暖。感謝自己一直保持寫日記的習(xí)慣,這讓我能夠清楚自己的成長過程,這讓我看到自己是如何從一個懵懂的女孩一步步走向成熟,更能讓我相信過去。
也許沙發(fā)會變、衣柜會變、連那軟綿綿的大床也會變,但日記本中書寫下的在沙發(fā)上、衣柜里、大床上的記憶是不會變的。人會變,變好或者變壞,但日記總能給予我與過去的自己對話的機會,這樣我也不至于忘掉初心。也只有在寫日記的時刻,我能夠摘下面具,讓疲憊的心靈休息……
我真實地存在過,我也會一直保持寫日記的習(xí)慣。當我變成了老婆婆,我可以在那暖洋洋的陽光下手捧日記本,回味自己的年少輕狂;當我永遠地睡去,就將我那一沓日記本作為禮物贈送給這變化無窮的世界吧!去證明自己是真實的活過。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 篇6
“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jīng)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人類一直在向前走,每一天都有自己生命的一條路。路,越來越多,縱橫交錯,像一張永遠也織不完的網(wǎng),靜默的解構(gòu)著大地上的草木與風(fēng)物,而當生命之旅到達終站的時候,誰又能留下今生今世的證據(jù)?
其實也沒有那么難,去憐惜曾經(jīng)擁有的事物,去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做一個臨時告別。就算有一天再也沒有人能夠相信過去,連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chǎn)生懷疑,可回憶不會欺人,那不是證據(jù)嗎?但是,留下什么就真的那么重要嗎?落日用盡全力,掏空自己的所有金黃,就像一個暖瓶,打碎自己的膽,釋放自己的熱,不怕燙傷自己,只為捂熱接下來的黑夜。它什么都沒留下。
現(xiàn)在,誰還能說出一棵草,一根木頭全部真實,誰還能把所有的風(fēng)聲留在他的一生中,誰都不能。可能一個人就這樣被人吹老了,它逐漸穿過一個人的身體,吹走了黑發(fā)留下白頭,吹干了皮膚留下皺紋,最后吹松了血肉留下一把老骨頭,這時候風(fēng)又指明了另一個去處。它哪里就吹完了呢?平靜的時候,夜晚黃昏,往往有幾聲低吁,像安命的老人,無可奈何的嘆息。你知道它不會停,可你能證明它真實嗎?你的白頭,你的皺紋,能給它定罪嗎?
真相往往是殘酷的,即使它們真的存在過,那等到一切都面目全非、行將消失時,是否變得毫無意義,有時你會感到,經(jīng)歷的一切像風(fēng)一樣轉(zhuǎn)瞬即逝。可不一樣的是,風(fēng)一輩子都不會平靜,它究竟還不肯被馴服,它是囂張跋扈的。而你在這短短數(shù)十載的時光中卻是無力的,還是將那些無人知曉的郁結(jié)和悲傷贈予它,囑托它替你送給遠方,從此往事葬與清風(fēng),那些就不要留下證據(jù)。
這一切,難道不是一場一場的夢?再去聯(lián)想過往那些碎片化的記憶,心上不知怎的有被貓尾輕輕掃過的微癢酥麻感,心從未如這一刻般洞若觀火,明晰且淡然。“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nèi)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五千多個日夜曾在我血管里燎原的螢火,早就如鴉羽落地般冷卻,不需要誰去見證曾在你心中洶涌的驚濤駭浪,其實也沒有東西可留下。日久且長,但愿你所經(jīng)歷的大起大落能為你還沒走完的路作一些警醒才好。
風(fēng)不大,夕陽正好,而我心中那團火還在燒,熏得夕陽的顏色灰澄,似久置的柑橘,我能聽到它落在每一寸土地上細碎的聲音,像下雨。
恍然間,仿佛已是過了一生一世。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神話劉亮程12-06
劉亮程簡介12-06
劉亮程的村莊 12-06
劉亮程的哲學(xué)12-06
劉亮程:庫車行12-06
與青年作家劉亮程對話12-06
劉亮程的哲學(xué)童話12-06
我所知道的劉亮程--張輝12-06
劉亮程《走向蟲子》原文閱讀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