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過程最優化》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教育過程最優化》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暑假里我翻閱了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育過程最優化》一書,這本書主要從理論上全面科學、系統辨證地闡述了教學最優化的原則,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建議,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學理論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
(1)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概念;
(2)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理論基礎;
(3)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原則;
(4)實施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程序;
(5)預防和克服學生成績不良而采取的最優化措施;
(6)對優秀學生實施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途徑。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本書所倡導的一些思想和方法與我們新課標提出的理念是一致的,如在課的教育性任務中,不僅要掌握該學科的基本概念、規律和理論等,還要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特別注意培養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集體主義發展學生的思維、意志、情感、認知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學習興趣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三維目標。在改善促進學生發展的工作一章中,巴班斯基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培養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解、領會教學信息、擬定提綱,引導學生獨立練習、自我檢查等方法,都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那么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哪些方面來優化教學呢,我邊讀邊思考,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巴班斯基理論中的最優一詞是具有特定內涵的,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
最優是指在具體條件制約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學生和教師在一定場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最優化是相對一定條件而言的',在這些條件下是最優的,在另一些條件下未必是最優的。教學過程最優化不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而是科學地指導教學、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的方法論原則;是教師依據教學任務、教學規律、教學原則等對教學過程作出的一種目的性非常明確的安排,以保證教學過程在規定的時間內發揮從一定標準看來是最優的作用,獲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充分體現了辯證法的靈魂──對具體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從這一意義上說,一刀切是被嚴格否定的,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同樣的練習、達到同樣的準確率,更不能以用樣的標準去要求和評價他們,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我們做教師的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牢固樹立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意識,才有可能實現教育的最優化,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
二、教學內容的最優化深入分析教材的內容,并分析準確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找準知識的生長點,開展新層次的教學,這是學生樂意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分清重要內容和需重點突破的難點問題,精選例題,參閱不同版本的教材,選擇合適、多角度的練習內容,以期取長補短,使教學內容更充實、全面。
三、教學方法的最優化所謂教學方法最優化,就是選擇對一節課來說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近年來,隨著教育技術手段的不斷改進,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使得我們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和精彩。但是,選擇媒體也要適切,要能真正為本堂課的教學服務,同時要指出,媒體不能代替一切,板書、教師教具的演示、學生的動手實踐都應發揮其作用,如何選擇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是一堂課是否高效的保證。
【讀《教育過程最優化》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讀后感07-16
《教育過程最優化》的讀后感范文07-03
讀《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心得體會08-02
讀《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心得體會12-21
《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讀后感范文04-20
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12-06
探索教學過程的優化論文07-24
倉儲管理過程優化論文04-01
發揮電教功能 優化教學過程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