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 1
拜讀了瑪利亞·蒙臺梭利的《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后,讓我深有感觸,幼兒教育并不像自己原來想象的如此簡單,對于每一個孩子,從心靈開始接觸、了解他們,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幼兒教育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教育
蒙臺梭利女士認為"教育是開始于降生的終生教育"。作為幼兒教師,學前教育的實施者,是為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先驅者,要將人類已有的文明,利用幼兒能接受的形式,幫助他們積累、掌握,同時也為人類文明的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漸在幼兒教育中形成。教育不應該以僅停留在時間表、活動安排表上,而是應該與人的具體情況相適應的。幼兒的內在力量,在適當的`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幼兒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作為教師應該主動采取措施,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二、重視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
蒙臺梭利女士認為: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兒童就具有這種心理能力。3—6歲兒童已經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決不同的問題。在這一階段,人類的智慧形成,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語言就是最明顯的例證。成年人是通過大腦學習的,而兒童則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進了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個部分。
作為學前教育者,我們需要正確對待每一個階段的兒童,理解他們的需要,進而延長他們具有這種吸收知識能力的階段。教育新的發展方向——向兒童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向兒童的這種能力提供幫助,并提高兒童的這種潛能。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 2
相信每一位幼兒工作者對蒙臺梭利這個名字都很熟悉,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于羅馬大學畢業后,在本校附屬精神病院作臨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兒童教育的研究,后成為弱智兒童學校的主任教師。沒過多久,蒙臺梭利又進入羅馬大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哲學,并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队形樟Φ男撵`》就是她的作品之一,她的作品還有《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等著作。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對世界教育帶來革命性變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贏得了各國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評價。以下是我讀《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之后的一點點感受。
通過讀這本書使我知道了兒童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潛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兒童可以通過環境的熏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的。例如:0—3歲的語言發展,兒童出生后對別的聲音是不太敏感的(除非很大的聲響),唯獨對語言的聲音非常敏感;到三個月左右,嬰兒會偶然發現自己的嘴巴有發音的功能;到六七個月時則會主動發出一些無意義的雙音;到一歲左右時,則會發現語言的指稱意義,開始呀呀學語。一歲半左右,孩子會出現一個詞匯的爆炸期,兩歲之后,則將出現一個思想的爆炸期,因為,兩歲之后的孩子開始進行句子的組合和創造了。所以,蒙特梭利把兩歲看做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這本書還有許多很好的觀點對我都有啟發,比如孩子是在行動中學習的。這其實是闡明了運動發展和心理發展的關系,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在行動中,運動中去主動獲取知識,而不是填鴨和灌輸;她強調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嬰兒一出生,就把他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去尊重和愛護,而不是當作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來看待。看了《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兒童的特點,同時也啟發了我對幼兒進行教育時要運動適當的方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自身的特點,而不是盲目的進行。我覺得在投放區域材料時不光要投放有層次的材料,而且要配上對應的操作圖,使幼兒通過圖示自學,效果會比教師教要好很多。以上是我看完后的一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 3
首先非常感謝"綠色童年工作坊家長"平臺創建人及各位工作人員,讓我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蒙臺梭利的《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想,同時我本人也能更加深入地學習并思考如何了解孩子,認識孩子并教育孩子們。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位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同時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醫學女博士。(家長啟示1:了解點醫學知識無論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更有助于幫助撫育和教育孩子。)她創辦的"蒙氏幼兒教育法"風靡整個西方世界,并深刻影響世界各國。她在各國創辦了很多幼兒園,同時她還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創建了一套教具,其中最經典的是感官教具。
《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從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歷程(從胚胎開始一直成長為兒童的發展歷程的各個階段)來闡述兒童天生就具有獨自學習的能力,因為他有一顆可以吸收知識的心靈。舉個簡單的例子,兒童長大后能說他父母所說的語言?墒菍σ粋成人來說,學好一門語言,是極其不容易的,沒有人一字一句的教授兒童,可他們卻可以把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運用得極為特色,.每一個兒童自身好像都有一個勤勤懇懇、技術嫻熟的老師。
鑒于此,蒙臺梭利在本書中一直強調教育并不是老師和家長教了什么,它只是人類自然發展的一個過程。它不是在教授的過程中得來的,而是兒童通過環境獲得經驗而得。老師和家長的任務就是去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的天性,從而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
兒童心理發展主要有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出生后到6歲的這段,6-12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在12-18歲,兒童心理成長進入第三階段。其中每個階段都可以為兩個小階段。這也是一般國家劃分小學、中學、大學的年齡劃分的緣由。而0-6歲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和心理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并形成的。在出生后2-3年內,兒童所收到的影響可能會決定他們的一生。"俗語說從小看老".在這期間,如果他們能夠自由發展,他們的身體和性格才能正常發展;但如果他們收到傷害、暴力或其他不良影響,他們的性格就可能發生偏離,如果不及時糾正,其影響將會伴隨一生。
那么兒童正常發展和不正常的特征有哪些呢?精力集中、工作、守紀律、易于相處和融入社會都是正常發展的表現,而不正常的表現有任性、混論、膽小、懶散和反社會。兒童的正常發展源于專注的工作。因此,我們要有目的地向他們提供一些兒童所需的用具,來滿足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的注意力有所指向。(家長啟示2:蒙氏教具不僅幫助兒童認識世界,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兒童的關注力、動手力和歸類能力。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多關注。)集中注意力可以幫助兒童心理的發展,提高運動協調性,并最終使兒童糾正性格問題。
然而家長要如何幫助兒童培養和發展正常的性格特征,蒙臺梭利又通過對兒童尤其是0-6歲之前的寶寶的觀察發現做了細致的分析:
新生兒的心理生命和"心理創傷":新生兒是有心理生命的,同時容易受到"出生創傷".所以,剛出生時,新生兒從母親的胚胎來到陌生的新環境,是很痛苦,很害怕的,但卻無法說出來,只能用出生后的哭泣來宣泄經歷的苦難。而成人所能做的'就是幫助嬰兒適應這個世界。而如果在嬰兒出生后的早期,對生存的環境產生了一種畏懼感,他們以后的健康成長必將受到影響。這樣的孩子將來就可能會形成桀驁不馴的性格,與社會格格不入。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問題男孩,他的新歌不招人喜愛,不聽話也不愛學習。雖然他長的狠漂亮,很聰明,也很健康,但是沒有人愿意搭理他。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這個男孩在出生后的15天內曾患過嚴重的營養不良,體重急劇下降。照料他的護士覺得他難看,并叫他"皮包骨".除了剛出生后的這兩周,男孩以后的成長發育都很正常。
兒童的獨立歷程:獨立是兒童成長的基本要求。兒童從剛剛出生就踏上了追求獨立的旅程。成長的過程中,兒童不斷地完善自己,克服前進道理上的各種困難。獨立包含身體獨立和精神獨立。通過語言與人進行交流,是兒童獨立進程中的關鍵一步。而學習走路對兒童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習走路時在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內完成的,同語言學習和認識周圍環境等同時進行。教育的首要條件是向兒童提供環境,保證大自然賦予他們的各項能力能夠得到成分發展。嬰兒不僅要實現身體的獨立,同時他們還要求在精神上獲得獨立。他們第一本能是拒絕別人的幫助,自己去做事情。他們爭取獨立的第一有意識的要求是:保護自己,免受他人的障礙,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
運動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在學校或生活中,我們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卻忽視運動的重要性。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實際上,心理和大腦的發展是依賴于運動的。而運動要發揮作用,就一定要與大腦合作。兒童就是要依靠運動協調能力來是自己的心理得以完善,進而憑借心理來運動產生影響。大腦的發展如果離開運動獨立發展,這則是一種有害的發展。
兒童的活動需求:當兒童可以獨立行走后,他們的內心會有種對活動的需求。但當孩子的行為被打斷,他們的性格就會因此發生變化,做起事來也會失去目的性和積極性。讓兒童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準備,并堅持完成它,是很重要的。比如,1-2歲的兒童喜歡模仿大人,并喜歡做大人做的事情。他們喜歡幫助大人擺桌子,拿很多比他們個頭還大的一盒面包。他們還會不停地把東西搬來搬去,直到累了才停下來。成人經常擔心孩子會累著,可是心里學家指出,如果成人這時去幫助兒童,不利兒童行為的發展,有甚者還有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
兒童的走路需求:走路對2歲的孩子來說是很自然地需要,因為他們要想成為一個大人,走路時他們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兒童的行走的時候不僅要使用腿,還要使用眼睛,因為他們經常會被一些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他們希望去認識世界。兒童不停地走,不停地發現。這是兒童的天性。兒童需要多到戶外行走,看看他們喜歡的食物。帶兒童認識不同的顏色,觀察樹葉的形狀和紋理,了解昆蟲的習性,記住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名稱等,這些都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當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就能在戶外行走更長的時間。
3歲之前是兒童形成各種能力的階段,3歲之后是兒童發展這些能力的階段。兒童到3歲時,基本上獲得了自我保護的能力。這時候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成人的管理和控制,就會用語言來表達抗議,或者進行一些惡作劇。兒童這樣做并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要了解自己身邊的環境,找到能夠促進自我發展的方法。
3-6歲是"玩的年齡":這個時期是一個兒童通過行為對自己進行"建設性完善"的時期。此時兒童的大腦還具備了不知厭倦地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學習的能力。兒童現在不只是能夠發揮感受的能力的作用,還能夠自己親自參與到其中。他們想要親手去感觸各種食物,區分各種不同的東西。他們總是表現的非常忙碌,不停地用手做這做那,而且感到非常快樂。這時候,家長根據兒童的需求,創造一個模擬真實的環境,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和興趣,讓他們能夠自由自在的玩耍,自由自在的成長。
總之,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安全和健康的環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站在孩子的背后,多觀察,多鼓勵,少插嘴,少插手。教育的目的是要發展兒童的潛能,引導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范文05-04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范文05-29
有吸收力心智讀書筆記范文06-25
以心靈溫暖心靈作文02-26
以心靈溫暖心靈作文02-29
【優秀】以心靈溫暖心靈作文12-18
心靈溫暖心靈作文(精選36篇)12-28
心靈的感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