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紀昀評價王陽明這個人:“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又因為王陽明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于是對這個神奇的人物更感興趣,所以找來了《明朝一哥王陽明》閱讀了解。
在看本書第一章時,便知道為何這么多人對王陽明頂禮膜拜。王陽明是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書法家。作者是這樣寫他的“別人博而不精,他卻越博越精”。
《明朝一哥王陽明》是一本講述明朝大儒王陽明的歷史傳記。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王陽明幾起幾落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展現陽明先生蕩氣回腸的一生。書中前十一章多以歷史為主線,闡述了王陽明的`出生、成長、寒窗戲讀,初期為政,求道中認識的數次變化直至龍場悟道,而后掀起心學浪潮,鎮壓數次叛亂,終成一代大儒的過程。除此之外,作者并不止步于寫一本歷史人物傳記,而是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地將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發展貫穿其中,并結合歷史,使心學思想的脈絡有跡可循。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原心定罪”此節,也就是徐元慶謀殺案至第五章完,覺得頗為有理。可惜用心論罪需要人的思想素質高度達到一定程度的高度和境界,否則以權謀私,是不會有定論的。原心定罪是最準確的定罪方式,可我不由地想問,人類思想文明的高度究竟可不可能達到統一的那一天,是否人人都能夠大義滅親,為善去惡呢?
但是在我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所謂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每個人在善惡面前都有“意之動”,一旦意動,惡念大于良知,便是為惡去善,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覺得王陽明應該算是傳統中國社會中最后一位圣人,前有孔孟朱熹,但是歷史到了王這里中國的思想真正達到了頂峰。此后再無人能超越。也許人們可以舉出諸如顧炎武,黃宗羲這些其后的哲學家,可是他們也是在沿著王的路線上繼續發展的,他們仍然是在前人的體系之內。
看完整本書,雖然讀起來有點吃力,但是不得不感慨,正如當年明月所說的如此: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相關文章:
《王陽明》讀后感09-23
王陽明讀后感07-28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02-09
《王陽明大傳》讀后感03-22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600字09-23
遇到王陽明09-14
王陽明名言07-18
王陽明經典名言01-22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通用11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