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5篇1
《自由在高處》從不同角度解雇分析了當今中國社會存在的諸多怪象,最根本的價值觀念與西文主流價值觀念的差異,對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生活的價值及意義,國家與社會在存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集中營是用來做什么的,體制內的弱者面臨的制度因素,“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的衛兵不能進“體現著對個體主權的尊重和保護,二等于多少體現的觀念改變,人是時間單位體現個人的創造價值,國界與自由全新意義等等。
回顧現實與理想,我們想得太多,學得太少,做得太少,調研實踐得太少。對比西方價值觀念,總強調意識形態差異,而相互學習、借鑒比太少。現階段,無論東西文化、南北差異,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組織部分,都應主動學習,相互交流。
追尋思想的自由。現階段,由于教育體系、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的束縛和差異,總是自覺不自覺得學習到的理論、價值、觀念,與現實社會存在種種現象相矛盾,也相交織,種種規則、潛規則勝行于道,打破了人們既有傳統觀念和價值,需要學習更多的經濟學、社會學、西方經典理論學來審視中國社會現狀和發展趨勢,培養和修正個人的價值認同,正確辨別正負是非,放飛個人自由思想。更要大膽地說出你的不高興。龍應臺:“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不要以為你是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理社會。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你現在就去告訴你人公仆立法委員會,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你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尋找選擇的自由。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選擇的權利和智慧。正如李開復所說,“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選擇,更應積極地面對新生活,適應新環境,當前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被選擇,從小學升初中,到大學被錄取及面臨就業,也許直至工作后崗位的多次調整都看似被動的過程,反思之中,不選擇也一種選擇,被選擇也是你生活學習訓練的結果之一。1.01^365=37.87,0.99^365=0.03。兩者起點是如此接進而結果差距是如此之大,這恰恰是你自由選擇的結果。“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小環境改變了,大環境也就隨之改變。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5篇2
這是個匆忙的世界,我們總是在為心中的那些目標,為了前程而奔忙,封鎖了心中的溫情。生命如一列不回頭的火車,我坐在窗邊,窗外風呼嘯而過,是否,下一站,就能看見久違的溫情。
最近閑來讀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處》,充滿理性的思想有種穿透天空的力量,直抵我內心。印象最深的是那篇《為情侶求饒》。作者對大學校園里束縛學生表達人性美好情感的自由而感到不滿,從而他呼吁社會、學校給年輕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間。當我讀到最后一句時,我的內心莫名升起一種異樣的感覺——要多看看人性溫情的一面。是啊,好像真的已經很久都沒有回味人間溫情了,日日匆忙的腳步已經堵住了溫情最后一道入口。或許,是時候讓心柔軟一些了吧,讓它相信這個世界仍有溫情之所在。
那是剛來到德國旅游不久的一天,我站在火車站里顧自吃著蛋糕歇息。像是過了很久,兩個高大的女子推著一輛輪椅出現在我的視線。他們也許是剛下了火車,緩緩地走向出口,一人推開出口的門,身子附在門上,竭力讓另一人推著輪椅先通過,準備登上連接外面世界的一段臺階。這時,恰有一個男子迎面從臺階上下來,經過他們身邊時,停下了腳步,用英語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那兩名女子拒絕片刻,最終接受了男子的好意。接著,他們三人先小心翼翼地將輪椅上的人攙扶著讓她站起來。那是一位年老的婦女,臉上深深淺淺布滿了歲月的溝壑。然后那男子二話不說,將公文包向背后大幅度一甩,雙手迅速抬起輪椅,大步流星地將它抬上臺階,放穩后,又蹭蹭蹭下了臺階,在確定不再需要幫助后與他們揮手示意再見,便又繼續匆匆前行進入車站,轉眼消失在疾速流動的人群中。
那一刻,我放下了手中的蛋糕,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一幕。那一刻,我的嘴巴,或許正張著,為了這異國他鄉里目睹到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溫情。那個男子,讓我相信,無論生活的腳步有多匆忙,世界有多高速的旋轉,我們仍可以做一個美好的使者,讓身邊的人看到人性溫情的一面。他讓我感受到了,來自一個國度,給予其中的國民表達內心溫情的自由。
當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為如今社會上的“扶不扶”爭論時,我卻在另一片土地上找回了表達內心溫情的勇氣,即使那個人未曾謀面,也無法阻擋溫情的腳步。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自由,而我們,都遺忘并渴望這自由,太久太久了。
我所搭乘的火車,不知將又要駛向何處,但是我堅信,下一站,將是一個洋溢美好與自由的國度,下一站,即是溫情。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5篇3
爭取未得的自由是可貴的,盤活已有的自由同樣可貴。說到底,仍是需要一個積極的態度。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文章中提到的一道題:101-102=1,只挪動其中一個數字且只能挪動一次使其等式成立。我當時真的是想了好長時間,但是在知道答案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我想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吧。其實我們都只是受限于定向思維,題干中提到的一個詞:挪動,那么我們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動。如果我們摒棄掉這種定向思維,讓每個數字分離開來,肚子的存在,在腦海中活動,那么答案其實是簡單的。其實定向思維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細節,比如我們周圍的社會,我們常常會陷于一種橫向的,或是縱向的思維之中,而很難把自己抽離出來,之身于外的看待各種問題。
其實以我們現在的閱歷和見識,都是有限的,但是其實社會上存在著這樣一個比自不自由更加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其實有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自由的重要,認為沒有必要。他們以現在生活為傲,安于現狀,總會為自己的任何處境找到合理的解釋。也或許他們從來都沒有思考過什么是自由或自由的社會,自由的生活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如果他們感到不需要自由,甚至認為自由是個累贅,自己自愿的處于被奴役的狀態,那么就不需要同他們討論自由了。
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問題,因為一方面我們都清楚任何人都有選擇自己價值觀的權利,而另一方面又為此擔憂,然而,憑借我的也許也是帶有片面性的判斷,我認為他們是需要自由的,因為自由的相反方向是無法預料的深淵。在此基礎上,對這些人而言,現在更重要的是喚起他們因為沒有自由而帶來的痛感,讓他們感到自己有需要自由的需要。如何獲取自由的重要性次之。我想著就是自由的前修課程吧。
從前讀過一篇文章,說做過一個跳蚤實驗,它們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跳3米高。接下來,在1米高的地方放置一塊透明的玻璃板阻隔它們與1米以上的地方。于是跳蚤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跳在1米的地方了。過一段時間,實驗者把玻璃板拿掉,跳蚤卻不知道它又可以隨心所欲地彈跳了。它永遠就只能夠跳1米了。
這叫做"習得性無助",其實就是跳蚤無法改變現實,于是就屈服于現實,這是一種無助感。以此反應我們自己是很恰當的了,我們在多次失敗中學會了畏手畏腳,大膽的念頭從此消失不見。這就是我們給自己上的枷鎖。
《自由在高處》獲評新浪"中國好書榜"10大好書獎。頒獎詞是:"以社會熱點新聞為圓心,以常識為半徑,作者為這個不規則的社會,勾勒出一個個規則的圓圈。"其實一開始我看到盤活自由的提法,覺得這是一種不諳世事,也或者是茍且偷生的意思,但是逐漸的深入的作者的想法,了解了這樣一種生活的意義,我倒是很認同了。
我們每天生活在固定的三點一線中,好像不知道自己有自由行動權;每天想同樣的事,好像不知道自己有自由思考權;每天屈服于大大小小的潛在的明顯的權力,好像不知道自己有作為獨立個體的主張權利。就這樣,我們的地盤越縮越小,社會不良的力量卻會越來越強大。還記得看《讓子彈飛》,姜文提出"站著把錢掙了",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或都應該為這個目標的實現去努力。因為,跪著,就永遠起不來,還有可能被勒令趴下,去爬行,永遠地退化下去。可是,我們已經進化成人了,站著,是我們的權利,是彌足珍貴的權利。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5篇4
熊培云《自由在高處》很勵志,與許多“xx勵志書”不同,這本書貴在傳達一種樂觀向上頑強生活的態度。
所謂“xx勵志書”,還是大學時的哥們兒劉濤提及的,這類書充滿煞有介事的說教,引用些萬能的老故事,表達些誰都會講的觀點,而其制作過程是怎樣的?剪刀+膠水+編造,號稱成功學的什么什么教材,改變命運的什么什么,吹破天的虛,不過湊一幫人十天半個月加工出來而已。
看完《自由在高處》,發現跟看完《越獄》的感覺有些相似,原來,小強真的打不死;原來,所處逆境與麥克和安迪相比來說不算什么。
這本書好讀的原因,除了思想積極、鼓舞人心外,還有一點是因為語言流暢而富有激情,那句子是流出來的,而不是憋出來、擠出來的。
為什么有如此的見識,有如此的語言?看看內容就知道了,作者讀了多少書,到過多少地方。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不錯的。如果難以行萬里路,那就先讀萬卷書吧,不必擔心成為“書呆子”,因為讀書數量到不了那“骨灰”級別,所讀的書也不會全像《九陰真經》或《葵花寶典》那樣劍走偏鋒。
假設選擇的書足夠“活”,即使不可能身臨書的“自由市場”,起碼不會有“計劃經濟”那么禁錮。今天,始皇大帝終究難以再一聲令下“焚書坑儒”,況且網絡時代,這個喧囂的信息大集是一個觀看大千世界的好窗口。
自由在高處,書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題讓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樣在挪動一個數字的情況下,讓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為10的上標,即10 2 。實際上,但從腦筋急轉彎來說,做不出這道題并不能證明水平不行,這道題只是用來說明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地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解決好問題,除了樂觀、積極,還得要動腦,有積極的行動,不能傻樂呵。
在選美小姐遍地生花、高富帥、白富美奪人眼球,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奮斗》與《士兵突擊》的火爆不是偶然,xx絲的逆襲又有什么不可能?可以轉換為生產力的,除了資本、土地、權力,還有知識、科技與思想。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5篇5
莊子有云,“哀莫大于心死”,心所為何物?熊先生的回答是:“好色”,說是好色關乎心靈。這里面涉及了理性與情感、頭腦與心靈之爭,林語堂說“男人只懂人生哲學,而女人卻懂人生”。女人的直覺能抵達心靈,男人的理性有時卻接近幻覺。一個好的社會需要找到心靈與大腦的平衡點,講效率的做蛋糕關乎頭腦,講公平的分蛋糕關乎心靈,頭腦追求差異有三六九等,心靈卻有靈氣沒有優劣之分。這一點,是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努力,才能實現?
“有什么樣的心靈,便有著怎樣的目光”。很喜歡這句。在你評判某一人、事、行為時,也暴露了自己。請做好對“人”的人身權利的基本尊重,在你看不慣、批評、憎惡的同時,麻煩想想那是否是別人的自由,追求或展現或享受幸福的權利。熊先生說“一個人的完整權利,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的自治,聽著,是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體自由,而身體自由又包括行動(為)自由和審美自由”。贊同,因為是至少嘛,但我也覺得這兩個也是基本,這不是美國式的看法,僅是關乎人性自然追求而言,誰不渴望自由呢?
“第六種自由”一種免于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描述人們使用用著相同的網絡,閱讀著相同的頭條,因為相同的無關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會同樣造就了無數“單向度的思想”和“標準化的人”。過多的信息攝入或者過度的信息依賴讓我們的人生不自由。是的。打開幾個網頁,關掉,一天就過去了。打開無數個網頁,關掉,一輩子就過去了。(想想好悲哀,若我的余下3分之2的生命是如此,我想純粹自然快樂的時光應該很少)。《天使愛美麗》電影當中,許多人不僅抵制無用信息和廣告對公共領域與私人生活的侵蝕,而且時刻想著關閉電視和電腦,將自己放到海灘和陽臺上,過和大自然一樣自然的生活。(或許我應該重新再欣賞一遍這部電影)。若非必要,一定要盡量少上網。雖然這個決定實行起來相對而言很艱難,但我要有這種意識,慢慢放手。對于喜歡安靜的我也是,或許更想在陽臺上,隨手翻翻書頁,余光掃一掃花盆,懶洋洋的過一上午,而不是“葛優癱”在沙發上,刷著網頁,對著電腦,與世界抱成一團。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自由在高處》的讀后感03-07
自由在高處的讀后感12-24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04-16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大全03-23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范文03-17
精選讀后感:自由在高處07-06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作文12-05
自由在高處作文11-13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精選12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