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1
還記得是在去年的那個夏天,某天非常無聊地在淘寶網上閑逛,非常偶然地發現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據說,這本書在美國非常暢銷,甚至被列為美國教師必讀書目之一。出于一種好奇,我把它買了回來,每天讀一點。如今,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書也差不多讀完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留下來了太多的感動和啟發。
在這本書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吉諾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劇、對話和故事情節,告訴廣大的教師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他向我們充分介紹了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為我們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最佳師表》和《最差師表》這兩個章節。在這兩個章節中,吉諾特博士用若干個真實的小故事對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以及它們對學生產生的效果。由此,他指出:在理論上,任何老師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們對此擁有無數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僅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處理班級里的各種瑣碎事務,面對孩子言語之間的觸犯、日常的沖突以及突發的危機等等,最佳師表的老師們會尊重孩子,摒棄語言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給孩子提供及時恰當的幫助。然而最差師表的老師們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疏遠冷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來跟孩子們進行本來可以避免的爭斗、沖突甚至戰爭。
回想我的初中教學經歷,雖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但幾乎每天都會碰見幾個問題學生,有時甚至會被他們氣的直跳腳。有幾個學生總是不按時完成作業,屢教不改。有幾個學生最愛把課堂當聊天場所,在英語課上與周邊同學聊得火熱。也有幾個學生最愛在課堂上見周公,經常睡得直流口水。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很無奈,覺得很挫敗。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有點耐心,會笑著提醒他們要按時交作業、上課要認真聽講。久而久之,自己的耐心被他們的固執磨得越來越少,也開始像其他老師一樣嚴厲斥責他們,甚至故意在課堂上冷落他們。結果我發現,這樣的措施真的像書上說的那樣,對這群學生毫無作用,他們以往的惡習非但沒有改善的跡象,反倒有影響班上其他同學的跡象。
記得有一次上英語課的時候,班上一個男生又像往常那樣開始說話,幾次提醒之后,他依舊我行我素,與后排的兩個女生聊得十分投入。讓我十分窩火的是,這兩個女生還是班上平時表現十分優秀的孩子,而最近幾次上課居然也開始分神,大多數時候是受那個男生的影響。因為他們,我不得不停下來,足足停了兩分鐘,但他們卻倘若不知。這下,我發飆了。我喊那男生起來,我責怪他無視課堂紀律、不尊重我,我逼迫他離開教室。結果,他也怒了,甩門而出。當下,我覺得又窩火,又有點尷尬。回頭看講臺下的學生,我驚呆了,從他們的眼睛里,我看不到害怕,而是同情?憐憫?在那一瞬間,突然想起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吉諾特博士筆下的擁有“最差師表”的老師。如果真是那樣,那真是太糟糕了。說實話,我很恐慌,我覺得我急需在孩子們中間豎立一種威嚴,一種可以讓我和他們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威嚴。
吉諾特博士在書中寫道,有一回他遇到一個十分頑皮搗蛋的孩子,讓他頭痛不已。他找那孩子談話,卻不像其他老師那樣斥責他,而是說: “孩子,最近有什么開心的事情嗎?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嗎?”那孩子有點羞愧,吉諾特博士很耐心地,像朋友一般給他建議,最后還對他說:“你是最棒的。你肯定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每天在進步,對嗎?”聽完他的話,孩子很開心,蹦蹦跳跳地回去了。此后,那個孩子真的一點點地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在一天天地進步。這個故事觸動我的是吉諾特博士對學生的耐心和信任。
他用理解和鼓勵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通過責難和批評。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時,他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和信賴,他覺得自己不能讓老師失望,所以真的開始努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于老師的教學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與學生談話時一味的批評,甚至惡語相向,只會導致老師和學生相互埋怨和憎恨,破壞師生的友誼,削弱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由此可見談話的藝術性和重要性。
反思那段時間我對學生的態度和處事方法,我似乎真的缺乏的耐心和對學生的信任,一有什么風吹草動,我就用眼睛瞪他們,或是直接點名批評。即便是有時難得有耐心找學生談話,我似乎總有點高高在上,語氣咄咄逼人,末了我還總習慣性地要學生寫一份保證書。認識到這一點,我不斷地告訴自己“學生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要理解學生,要信賴學生”,我期待能找到一點做擁有“最佳師表”老師的感覺。所以當這個學期,我遇到一個男生,開學三周后上課依舊沒有課本,上課擾亂課堂紀律,說話、睡覺。我沒有像以前那樣上課點名批評,下課把他拖到辦公室直接開罵。下了課后,我拉他到一個比較僻靜的走廊,笑言要和他敘敘舊(他高一時候也是我教的)。
我問他是否已經適應新的班級,是否制定新的學習計劃。后來告訴他為了他,我特地跑了趟新華書城,發現在書城的教輔區可以買到高中教材,希望他能跑一趟。最后,我說:“你以前也是我教的,我覺得我們已經配合地很默契了,希望他上課時好好發揮,把我們的默契展現給班上的其他同學看,給他們做榜樣。”他樂了,他答應一定給我這個面子。結果第二天我發現,他不僅真的買回了英語書,而且上課聽得挺認真的,聽寫成績也比前幾天大有進步,顯然是前個晚上做了一番努力。我想,昨天的談話起作用了,為此,我真的很欣慰很滿足。
總之,《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教會了我要誠懇地對待自己的學生,要心中有愛,有信任。要重視每一次與學生的談話,大度地對待學生的細小錯誤,積極耐心地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錯誤,要真誠地鼓勵他們改正錯誤。通過與學生進行朋友式的相處,建立起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的良好關系,學做一名擁有最佳師表的人民教師。
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2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翻開書看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這段話震顫了。我像作者一樣感到惶恐,盡管我自認為目前我還沒有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但是舉目四望,又有多少老師還沒有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呢?上課的時候,表情嚴肅的老師營造出靜得可怕的課堂氣氛,是否是想把學生扼殺在沉默之中?每天撲天蓋地的作業、練習,還有無聊乏味的抄抄寫寫,目的是讓學生的腦子轉到眩暈,抄到麻木嗎?當學生犯了錯的時候,老師嚴厲甚至尖刻的訓話最終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折磨折磨著學生的同時,難道老師真的從中獲得了快感嗎?通常情況下,老師會為自己辯解:這都是為了學生好。用嚴肅的表情把學生們都震住,看起來課堂紀律是好了,但能保證老師講的他們就聽進去了嗎?用繁重作業負擔把學生壓住了,看起來學生都勤奮了,但能保證他們抄了做了就都懂了嗎?用嚴厲的訓斥把學生罵哭了,看起來學生是屈服了認錯了,但能保證他們以后就不犯錯,甚至不變本加厲地犯錯嗎?我只能說,很多時候,老師是帶著一份為學生好的心,做著自欺欺人的事情。那么,是老師錯了嗎?
說良心話,哪個老師愿意成天陰著臉,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天天抓幾個學生訓來訓去?教師在進行著這樣的教育時,他的人格也在不自覺中被扭曲;可能一開始還自認為自己不是折磨學生的工具,到后來就漸漸習以為常了。學生就是欠扁!學生就是犯賤,你不罵他他就不舒服。好學生是管出來的,懶學生是慣出來的。這種齷齪的言語,是否某天也會從我的口中一不小心就跑出來呢?如果真的變成這樣,難道是我自己愿意的嗎?肯定不是。教師如果變成這樣,那是他和學生一起在痛苦的教育中犧牲了。
痛苦的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境界是:學生個個都聽從教導,學習優秀,行為端正。以此為理想,急功近利、以偏概全、目中無人,便造就了這種痛苦的教育。在這種教育中,學生是必須被管教的,學生是不允許犯錯的,學生是不允許有任何私心雜念必須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然而,這可能嗎?學生是人,他必須脫離他律才有機會學會自律,他必須通過犯錯來避免犯錯,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不是老師一句不要想太多就可以不想的。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難怪會讓老師成為折磨學生的工具,同時也讓老師受到折磨。
然而,只要你是老師,是學生,就逃不出這種教育。這就是老師和學生的無奈之處。有什么辦法嗎?有,那就是老師和學生要站在一起。站在一起,而不是相互對立;站在一起,而不是居高臨下;站在一起,而不是前拉后拽。師生理應是站在一起的,因為老師和學生是利益共同體。《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中,通過很多小事例,告訴我們最佳師表與最差師表會對同一個學生同一件事情說出什么不同的話,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個原則: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請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對他們持有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學生生來不是要被管教的,而是應該得到幫助;學生犯錯以后最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撫慰他不安的心情;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不要對學生的人格品性下定論也許,你已經習以為常的一些教育行為,已經司空見慣的教育用語,給學生帶來的并不止你想象的那么簡單。讀一讀《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讓我們的教育多點兒快樂,少點兒痛苦。
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3
最近拜讀了湯姆·G·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生動而幽默的情景對話,鮮活的事例,讓一個作為教師的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來自己的言行決定著孩子的一切,正如作者在當老師時曾經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名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
在這本書中,作者并沒有高聲吟唱愛心對于教師多么重要,也沒有反復強調責任之于教師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厭其煩地告知我們:什么是最佳師表,怎樣做是最差師表;平時如何與學生交流,沖突時應該怎樣;表揚、管理、鼓勵等都應該注意什么。
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師應當做到:激勵孩子學習、鼓勵孩子自治、樹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增強孩子的信心、緩解孩子的焦慮、消除孩子的恐懼、減少孩子的挫折、平息孩子的怒火、化解孩子的沖突。
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4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翻開書看完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這段話震顫了,我像作者一樣感到惶恐。我從來不曾想象自己作為一名小老師也許還有這樣的影響力。
我們當老師的都希望能夠成為讓學生喜歡的,可是,讓人喜歡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種感情,感情沒有無緣無故的。學生們對老師的評價千差萬別,“盼”著上某老師的課,“怕”上某老師的課或“煩”上某老師的課,同樣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應怎樣修煉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呢?
我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之后,給我啟發很大,而且感觸很深。那生動而幽默的對話,鮮活的例子,使我頓悟:自己的言行決定著學生的一切。做老師對于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也許只是一份糊口的職業,面對可愛的學生,我不得不說做老師難,做好教師難,做讓學生喜歡的教師更難。為了孩子,我力爭做學生喜愛的教師。讀了此書,我收獲頗豐: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現在中國的教育正處在教育的變革之中,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家長對教師的期望也更高,學生也更需要教師的尊重和理解。現在的學生由于生活的優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不論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個性的,因此,老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教育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個教師教育學生都是出于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說話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有教育家說過“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
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一教育名言也告訴我們,愛是教育的生命,愛學生是做好老師的關鍵。《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就是幫助我們怎樣創造一種和諧的情感氛圍,讓每個孩子充分相信老師,并獲得進步。書中列舉了最佳師表和最差師表的言行,作者列舉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教育方式和態度的若干真實的小故事,鮮明而生動的指出:在理論上,任何老師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們對此擁有無數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僅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處理班級里的各種瑣碎事務-孩子之間言語的觸犯,日常的沖突,以及突發的危機等等的時候,最佳師表的老師們會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恰當的幫助。然而最差師表的老師們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疏遠冷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來跟孩子們進行本來可以避免的爭斗、沖突甚至戰爭。《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中,通過很多小事例,告訴我們“最佳師表”與“最差師表”會對同一個學生同一件事情說出什么不同的話,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個原則: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請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對他們持有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再次,課堂魅力是師生之間最好的紐帶。教師在課堂上的激情則是上好一節課的靈魂,一句精彩的導語,一句幽默的插入語,一句風趣的笑談,往往會使學生精神倍增,興趣盎然,聽起來聚精會神,學起來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我們應當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學習,所以我每節課都盡力做到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清晰。課堂語言是教學的“佐料”,教學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復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歡,但每天都讓你吃,恐怕也食之無味。我們的語言也是課堂的催化劑,恰到好處地的應用肢體語言,也能形成我們獨特的“臺風”和高超的“演技”。總之,教學水平的提高是沒有止境的,應了那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書中講到的最佳師表的表現:“他們不相信訓話的力量,也不對孩子講大道理,他們不讓孩子有罪惡感,也不要求孩子們做出什么保證。他們不對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對孩子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憂心忡忡。他們只是著手處理現在的事。”
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5
說話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用說話來交流思想、表達意志,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我們每天都在說話,因為我們需要表達,需要交流,需要傾訴。但是話不是想說就可以說,也不是想怎樣說就可以怎樣說。作為小學老師,面對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該怎樣和他們說話,簡直就是一門技術活,需要我們去思考,學習以及體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海姆?吉諾特博士通過《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來來告訴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可以通過心理學來具備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過如何和學生對話及心理治療等各種技巧的介紹,為所有的老師提供具體的建議和實用的解決方法,幫助我們處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問題和意外情況。
在教學實踐中,面對喧鬧的課堂,學生無休止的提問,還有突發的危機,老師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令人生氣的情況,在這個時候該怎么和學生交流?在"恰當的交流"這一章節中提到聰明的老師通過運用"我"的語言來保護自己和學生。例如:"我很生氣""這太讓我生氣了""我對此非常憤怒"等等。這些言語要安全得多,遠勝于說"你簡直是只害蟲""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真是愚蠢極了""你以為你是誰"。由此看來,恰當的交流不僅能夠改善教學,而且是教學的關鍵。
聰明的老師不僅要會和學生交流,還要會表揚。在品讀"表揚的藝術"這一章節之后,我才發現平時我們所普遍采用的表揚都是評價式的,而且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凡是表揚,都是有益的,往往忽視了這種表揚背后的傷害。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年輕的老師想鼓勵孩子們進行抽象思維。她向愛麗絲展示了一個蘋果,然后問道:"蘋果是屬于哪一類?"愛麗絲的臉紅了,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師于是又去問卡羅,卡羅馬上就回答出:"蘋果是屬于水果類。""好孩子,好孩子。"老師表揚道。老師繼續上課,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傷害了孩子。如果卡羅因為知道答案就是一個好孩子,那么愛麗絲呢?她不知道答案,難道就是一個壞孩子了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要將形容詞與孩子的品性聯系起來進行表揚。在"表揚的藝術"這一章節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子,它告訴我們,要使你的表揚有建設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們的感受,千萬不要評價判斷孩子的性格和品性。有益表揚的基本原則在于:描述而不評價,敘述而不作判斷。我們應當對孩子表達我們對他的努力、幫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歡和贊賞,然后由孩子本人對自己做出判斷。如果我們把孩子值得贊揚的事連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達出來,孩子就會對他們自己形成積極而有建設性的印象。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失敗,更讓我深深體會到:教育是身教,用生命影響生命。
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6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摘自《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前言
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如何避免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在處理教室里各種瑣碎事務的時候,老師需要在心理上做哪些的調整?老師的反應和態度往往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學生因為好奇和莽撞做錯了事情,老師應該如何處理呢?我們在跟這些犯錯的學生交談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是嚴厲地批評還是輕描淡寫地說說而已呢?我想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作家卡耐基說過:"批評是沒有用的,因它使人增加一層防御,而且竭力的替自己辯護。批評也是危險的,它會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覺,并激起他的反抗。"但是如果只用簡單武斷的方法限制學生,不允許學生這樣那樣,學生是害怕了,卻起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還有一些老師用極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如體罰、謾罵等,這些方式不但不能讓學生改過,還可能因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讓他們產生敵對的逆反心理。老師育人的重要渠道之一是談話,會談話的老師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亦然。善待犯錯誤的學生,重視到他們的人格,真誠地跟他們交談,( )同時以有效并且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使他們認識錯誤并改正。下面我們來談一談與犯錯的學生談話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一、做到心平氣和
心平氣和是建立良好的談話氛圍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老師只要一聽到有人報告學生犯錯,心里的那根弦就會繃得很緊,第一個反應是麻煩來了。特別是遇到那些"慣犯",正所謂氣不打一處來,立馬就會板起面孔,說話的語氣就會更加嚴厲,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心里產生愧疚感,難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和人格。結果越批評,抵觸情緒越強。建議老師們,不妨在學生犯錯后,先來個心理安慰,然后冷靜地想一想:學生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我該怎樣幫助他?等等。是人就會犯錯誤,特別是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難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干出一些荒唐的事情來。老師們一定要學會遇事冷靜處理,對學生做到理解、寬容,理解萬歲。
二、營造良好氣氛
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在犯錯以后往往會有戒備心理,不希望班主任當著同學的面批評他,而另外一些學生則會利用這個時機來搗亂,不當老師的批評是一回事,故意引起哄堂大笑,教育工作自然更難開展。因此,不管什么情況下,老師應該單獨與犯錯的學生交談,時間可以在放學后同學都走了,也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在辦公室。在辦公室時,老師可以熱情地搬椅子讓其坐下,讓學生感到不是接受批評而來,而是與老師促膝談心。老師的態度很重要,不要擺出一副讓人害怕的面孔,嚴厲地斥責學生的過失。應該用平靜的語氣與學生談話,讓其感到老師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減輕學生的緊張心情,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
三、講究方式方法
與犯錯的學生談話時,不能總是一個姿態,要做到隨機應變,有時和風細雨,有時嚴肅對待,有時沉默是金。談話可以以聊天式的詢問開始,層層深入,從學習態度到課堂表現到事件中心,從中提醒學生的不足之處從而引出要談的內容。另外,如果是和同學發生矛盾,例如打架,則可以開門見山地詢問,讓學生講明事情發生的前因后果,切忌不問青紅皂白就痛斥一頓。尤其是幾個學生同時犯錯,一定要分別讓其說明原因,在了解事實全部后再下定論。這時往往會遇到學生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學生都認為對方比自己錯更大,自己是無辜的、被動的。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事情發生的起因,指出各自的錯誤,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要誠心勸導,與學生建立信任的關系,能讓學生真正"親其師,信其道。"學生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只要他能夠認識到錯誤,勇于改正,他就是可造之才。四、語言風趣幽默
如果不得不實施批評教育,就必須讓學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讓他改正錯誤,好好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如今學生的自我意識很強,老師對待調皮、不聽話的學生恰到好處地運用風趣幽默的批評方式,這樣能在班級營造積極和諧的氛圍。老師要注意批評時,語言要真誠,能體現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話是溫暖的,愿意接受教育。說話內容不可有絲毫與事實有出入,每一個判斷、每一個結論都必須以清楚的事實作為依據,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五、提出希望和要求
不能簡單地說"下次不能再這樣"或"你可以回去了"就結束談話,可以讓犯錯的學生用自己實際行動彌補過錯,例如:讓欺負別人的學生向同學道歉;讓打碎玻璃的學生買塊新的換上;讓犯錯的學生認認真真地打掃教室;要求犯錯學生下次作業或聽寫有進步;和有矛盾的同學合作完成一件任務等等。讓學生知道犯了錯誤就要承擔責任,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改掉不良習慣的決心。
最后,班主任應該定期找犯過錯的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現在的學習、生活感受,與他們像朋友般暢談,提升他們對人對事的看法。
為了了解學生的世界,老師需要無窮的情感靈活性。不能對學生采取疏遠冷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以及其他各種傷害。這樣,老師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變得熟練、謹慎、冷靜和理性。
【讀《老師和學生說話》有感】相關文章:
讀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有感03-24
老師讀《愛和自由》有感06-22
讀《漂亮老師和壞小子》有感03-12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06-28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06-05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03-31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的讀后感04-08
《老師怎么和學生說話》 的讀后感03-22
讀《好好說話》有感范文04-23
讀《非常老師》有感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