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
細細回味我曾經匆匆流逝的那些時光,好似白駒過隙。從我倉促地降臨于這個眾彩紛呈的人世,在漸行漸遠的日子里,沒有留下絲毫痕跡,也習慣了生活中細微的美好,逐漸融入那默默無聞、碌碌無為的人群之中。偶然間記起了不久前閱讀的一部溫馨的作品——《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再次感受到這世界的與眾不同,生活的清閑自在和孩子眼中五彩繽紛的一切事物。
簡介的開頭寫道:“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確實如此,龍應臺既有著東方特有的個性,也有著西方的教育體驗,從她的第一個孩子,華安,由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和之后成長歷程的每一個可貴的階段、細小的瞬間,她都用母親的極度溫柔和耐心去教導華安如何去發現這個世界不一般的美好。無疑,華安是幸運的。
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作家,以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去認知、定位所謂的美好童話,那些看似幸福的結局和正義的裁決,卻暗藏殘酷生存之道的虛擬世界,她不愿意讓華安過早看到這世界的刻薄殘忍,也不愿意華安過早丟失了純真的童年。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一個具有傳統思想的女性,她沒有龍應臺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修養,她只能以她過去的經驗向我指出這個世界的殘缺與不美好,教育我如何去辨別黑白與是非,至于彩虹,她愿意任由我去描繪、去發揮。盡管這是兩種完全相悖的教育方式,但不可置否的是,她們的所作所為都源自于母親對孩子深切的愛意與關懷。
《孩子,你慢慢來》筆者用簡單和細膩的手法,通過她對生活的描繪與理解,將母愛淺淺地藏于字眼中,表露她對世界的熱愛、生活的熱愛和對孩子的真情流露。我真誠地期盼所有的母親以及將成為母親的女性看看這本書,愿它能讓你感受到世界的美妙,生活的悠然和孩子的天真與可愛,愿你們相遇那個小小而堅強的生命時能打從心底對他說句:“孩子,你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2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以一個個生動、真實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智慧媽媽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巧妙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讀完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感悟到寬容與等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要用時間等待孩子慢慢做好一件事;不要責備孩子沒做好,要用寬容的心對待孩子沒有做好,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經歷中成長,在嘗試中學會面對困難和挫折。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責怪埋怨孩子,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懂得尊重孩子,不夠有耐心。我們往往責怪孩子“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我們往往忘記了,孩子還小啊,這些事對大人來說也許十分簡單,但對孩子來說卻并不容易!我們老師有時也這樣批評孩子:“別人都學會了,你為什么學不會?”其實,我們忘記了個體是有差異的,我們應該尊重個體差異,只要孩子盡力了我們就應當給予肯定。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快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己內心有一種學生問候與念及的滿足,讓自己有一種學生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幸,這就是耐心的老師吧。
春風是冰河的等待,收獲是秋天的等待,陽光是萬物的等待,孩子是我們的等待。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抱著“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看天外云卷云舒”閑適、平靜的心態,多點耐心,多點時間,等待孩子的長大,用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愛每一個孩子,還他們一個自己主宰的童年!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3
毛毛蟲只是變為蝴蝶的前奏。不漂亮,不乖巧,或許還不討人喜歡。只是,表為了美麗動人的蝴蝶是擁有危險的。毛毛蟲期望破繭而出,人呢?當你只注意到它陽光下的光彩,嫉妒又羨慕之時,那么?你可曾看到她背陽處的那片陰影呢?你是否注意到了?是否體會到了?
成長,歷練造就的蛻變。華飛的成長依賴著母親一路的扶持。當然了,是父母在共同扶持,或許父愛不如母愛那么多而已。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間存在的不僅僅是那年齡的差距,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差距。弟弟嘛,當然希望能黏著哥哥——安德烈斯。或許是覺得那樣會有安全感吧。不過,飛飛的表里可不如一呢!嘴上說著無所謂,但是心中還是很迫切地希望能和哥哥一起去玩兒,真的是小孩的世界大人不懂么?我也是個小孩子,小時候也會有這些心思。本性,天性?我不知道。
從小出生、長大在書香家庭的安安與飛飛課真是幸福啊!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久而久之,一定從書中學到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吧!我雖說不是在書香家庭中長大的,但是,我自幼酷愛書籍,家中的“良書益友”也是不少啊!不過,《蘇菲的世界——我無法懂得其中的深奧之處。我的愛與淚水被觸發——《夏洛的網》,是它,讓我在心中織成了一張愛的網,讓我懂得了對生命的禮贊,懂得了友誼的真諦。
好的書,可以伴隨一個人一生堅定地走下去……
成長是什么?就是忘記以為一輩子都會銘記的東西,銘記以為會一輩子忘記的東西……
或許多年以后,回過頭去看一看,原來我是這個樣子長大的啊……
因為,我們是在愛中成長著……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4
寒假把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著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獨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樹葉鋪成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么美麗,那么安靜。封面上還有這么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慢慢的,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不重要了,作者龍應臺已經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著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么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里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個中國臺灣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為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回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
看到封面我沒有認為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么關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么鮮艷甚至有些泛黃,家具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鉤,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么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么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現在有些家長,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龍,于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周末就只有半天的時間做回家作業,時間緊張極了。我認為,這樣不但讓孩子學不好學校里的課,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課給沒有學進、學透,這樣,又花錢,又花時間,還在弄個體力透支,這樣又有什么用?
這些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好好反省自己。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中并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臺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么慢慢來呢?為了不甘人后的家長們陪著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5
先前我對龍應臺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后來在李鎮西老師的博客中多次出現此人(開始還以為這作家是個男的,呵呵),一時來潮網上搜索,發現此人的影響力還不小(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
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后,她那顆母愛的心便永遠的停留在了我——一個父親的心中!“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龍應臺用最簡單樸實的語言說出了父母親的心聲。想想自己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寶貝女兒,疲憊,煩惱都沒了;即便晚上10點回到家看到寶貝甜甜的進入夢鄉,心中泛起漣漪。想起書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僅僅是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就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叩問心靈,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嗎?有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的耐心嗎?作為父親,至愛自己的女兒,但有些時候在教育孩子時卻會失去耐心而對她惱兇成怒。(也有些時候看著她要掉淚時,禁不住要笑,女兒太可愛太善良了,真不忍心罵她)。的確,自己潛意識里把對生活的期許,夢想的實現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她將來怎樣怎樣,卻忘記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長需要肥沃的土壤。
看過龍應臺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善良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生命善良的本性。愛需要藝術,愛需要學習,更需要有一顆慢慢等待的心。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孩子是上帝派來指引成人生活的天使,教育應該是慢的藝術。作為教師,也愛著班上61名學生,但很多時候有些孩子愛不起來卻恨之有加。我總希望學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錯,就橫加指責。靜校晚自習的時候,期望學生個個不隨便講話,高效的學習;做作業考試的時侯,希望學生個個獨立完成得高分……看著班上學習上不優秀的孩子,卻忽略了他們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們陽光,他們自信,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們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們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么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
其實,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允許孩子犯錯。我們應當給予孩子在學習上更多寬容和耐心,讓孩子有自我生長的空間和時間。只想對學生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堅強地向前方走去!在其兒子華安寫的《放手》中,他回憶母親是一個“集責任于一身的嚴格的教育者,但是又充滿溫暖……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小樹一樣正直的人…她一方面極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一方面卻極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慢”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藝術,一種已開始被我們遺忘的教育真諦。一切都以“快”字當頭,這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特點吧。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種堅守,一種責任;是一份信任,一份寬容。正是由于應試教育功利讓我漸漸地疏遠了這份耐心,漸漸地不再習慣于等待。“孩子,你慢慢來”,這樣的慢慢與速度無關,卻是真實而真誠的態度。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誨、在“慢”中踐行我們愛的教育,“慢”的過程就是信任和責任,是孕育驚喜的歷程。做父母的做教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多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般的父親和教師!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6
長長的路,慢慢的走。
——題記
剛拿到這本書時,它的封面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個混血的小男孩穿著厚厚的藍色外套,紅紅的褲子,認真的走在一條落滿金黃色葉子的小路上,在封面上還寫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我就在想,龍阿姨在寫什么呢?難道說這是一本勵志的書,還是在寫書面上這個小男孩的某些方面過于急于求成,告訴他要慢慢來,我帶著種種猜測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本書。
原來這本書寫的是龍應臺阿姨見證她的孩子成長的過程,記錄了對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充滿母愛和童真的片段,與其說這是一本散文書,不如說它是一本日志,34歲的龍阿姨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孩子,從安安開始說話時,她就開始做安安的導游,帶他認識世間的萬事萬物。當安安提出每一個問題時,她都能巧妙的回答他,在朋友來歐洲拜訪她時,安安想聽故事,她還得滿足孩子的愿望,給孩子講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他的名字叫做‘人’”里面的“快樂”。龍阿姨和她的丈夫吵架,安安就問媽媽怎么了,媽媽回答她不快樂,安安卻摸著她媽媽的臉頰說了一句話“媽媽不要不快樂。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安安的這么一句話讓我充滿了羨慕,多么友愛的一家人,我多么希望我能有那么一個完整的家。
母親是這么一個溫暖的字眼,我羨慕安安有這樣一個通情達理,充滿耐心,并且陪伴孩子成長的母親。在我看來,母親的陪伴變為了一種奢侈品。在我才兩歲的時候,我便和奶奶一起生活。當時家里也比較貧窮,父母就在外地打工,奶奶要一個人照顧我和家中一個生病的大伯。他們都說我是奶奶的小跟屁蟲,奶奶在哪,我就在哪。在五歲以前那是我最快樂的童年了。在我快有六歲的時候,奶奶去世了,我不敢相信,我站在奶奶的床邊,搖著奶奶,“奶奶,我是茜茜,你睜開眼睛看看我,我以后再也不淘氣不讓你生氣了”。淚水已從眼眶奪淚而出,我知道,奶奶再也不能陪在我身邊了。之后我就被送到了小姑家,姑姑待我很好,但就突然有一天我回到家,他們每個人都怪怪的,并且說了許多奇怪的話,“告訴我,你以后一定要懂事”。果不其然,他們告訴我,我爸爸媽媽離婚了,我判給了爸爸。我變得異常冷靜,仿佛世間萬物都被靜止了,我夢想拉著父母的手,他們帶我去吃好吃的,帶我去游樂園,帶我……一切都已破碎。那時我才六歲多,小姑姑們要去外地打工了,我被送到了大姑姑家,讀到四年級又被接到了大姨家,讀了一年的書,就被送回老家的一個封閉學校。就這樣,我一個人在老家,一個人生活直至現在。是的,我沒有安安那樣童年媽媽的陪伴,沒有人教我成長,沒有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只有一個人的童年,只有什么事都要自己去解決,任何事都得靠我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多希望我是安安,他能讓他媽媽陪他長大,他能陪他媽媽慢慢變老。
我愿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慢慢的成長,孩子,你慢慢來。
——后記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7
雖然我是第一次讀《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但從心底升起的卻是一種深深的感動。龍應臺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這是一本以母親角度來講述如何自己是培養孩子的書。它沒有以華麗的詞藻,而是將普通細小的事描寫的細膩動人,充滿了溫馨的感覺。
龍應臺這樣寫道:“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胸口,就能使我感覺得到幸福……”是的,孩子的到來,給予了父母很多。但是,孩子的到來,也讓父母失去了很多!一個多年未曾謀面的閨中密友突然造訪,她是一個有著一般中年女性沒有的年輕美麗的單身貴族。龍應臺立刻倍感壓力!于是打掃衛生,化妝,施上厚厚的粉,抹上濃濃的胭脂,擔心朋友說自己是黃臉婆。無奈,見面的第一句話,朋友還是驚呼:你怎么成了黃臉婆了?可龍應臺竟沒有失落和沮喪!她們談過去,談未來,談愿望,作者龍應臺的愿望有太多太多:出書、旅游、社會調查、制作電視節目……但,最終,為了兩個寶貝,她都放棄了。
龍應臺把她在陽光里喂奶的照片放在書里讓我們欣賞,說明她是多么喜歡這張照片!看她如何描寫自己喂奶──
“總是坐在落地窗前,遠看觀音山與淡水河。嬰兒貪心地捧著媽媽的乳房,吸著吸著,感覺媽媽的溫軟和心跳。我哺華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現在,看見別的母親解衣哺乳,我還忍不住駐足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撫摸著豐滿的乳房,看那嬰兒滿足恬適的小臉,看那母親低頭的溫柔,啊,我神為之弛,真想再來一次。”
有的母親說:“這是最美的風景!”為了母乳豐盈夠量,富有愛心的媽媽不再在乎身材和形象,只是毫無顧忌的吃喝。龍應臺陶醉于這種吃喝:“我很快樂,覺得自己從頭到腳是一只在咀嚼的母牛,沒有一寸頭腦,全是身體、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機,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為生殖孕育的媒體,我變成造化的一部分,心里充滿幸福。”母親為了我們,不顧自己的身材,將身體膨脹得像球兒一樣無論是呵護,還是責罵,母親為了我們付出了太多的辛酸。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爺爺、奶奶……我們的家人都為了我們而過早地背上了重擔。
我們的調皮、任性都給他們添加了汗水。那么,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母親,家人做些什么呢?
從現在開始,認真品味愛,好好盡自己的努力,不要讓他們失望,長大后回報他們。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8
一本封面樸素唯美的書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樹林,金黃的梧桐樹葉鋪滿了地面,一個看似5歲多的卷發混血小男孩,他穿著厚厚的藍色大衣和一條大紅色的秋褲,只留下一張充滿稚氣的小臉露在外面。小男孩邊踢著樹葉邊一臉認真的慢慢走路,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照片下面寫著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鏡透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一位多么讓人感到親切和藹的母親啊!哦!這個作者叫做龍應臺!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
我用了近半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閱讀完整本書又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龍應臺阿姨一家人——龍阿姨是中國人,而她的丈夫是一個德國人,他們互相用英語交流。而華安從小就會說中文和德語,就像一個小小的翻譯機。在安安四歲時候有了飛飛這個小弟弟。這一對兄弟十分可愛:哥哥會因為認為媽媽偏愛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時候安安和飛飛還沒接觸到生理學,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飛飛會把衛生巾說成尿不濕……安安和飛飛童年時,對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因而產生的好奇心,經常會鬧出笑話,使讀者不禁笑出聲來。可是也有些片段會讓讀者鼻子一酸,不禁想要流淚……
看著正過著童年生活的兒童們,他們的天真和好奇會使他們做出許多令人發笑的趣事和丑事,但是隨著現在科技漸漸發達起來,孩子們總是會圍著電腦、手機、PSP……電子玩具,讓現在的孩子不會體會到更多童年的快樂。這些電子產品也使現在孩子的心理上比較早熟。而且電子產品對視力不好,過多使用會導致視力下降,嚴重的還會讓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走上歧途。但是,電腦網絡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孩子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與同學朋友交流更方便……所以電腦網絡也被稱為“雙刃劍”。我希望以后,中國的孩子能適當的使用網絡和電子產品,讓孩子們有一個快樂美好、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夢!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9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并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著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后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于看書的過程,看過后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只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著母親的眼睛,聲音里透著驚異和喜悅,一個字一個字地宣布: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說著說著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里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著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著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了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后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為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著樸實。作文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0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從微信上看到這句話,我認識了這樣一位母親——龍應臺。這句話震撼了我,所以趁著休息的時間買了她的書來看。
從龍應臺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我覺得他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他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只有真切的感受,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我們做父母的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它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孩子,你慢慢來,深刻的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的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
龍應臺的文字不僅告訴我要認識孩子,了解孩子,他還告訴我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許他說“不”,允許他不完美。當龍應臺要求孩子把字重新抄寫一遍時,安安理直氣壯的回答:“”為什么?為什么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的好,寫的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么好啊…”孩子有權利說不,有時候缺憾也是一種美麗。
我是一個母親,我的孩子總是不按照我的要求行事,也不按照我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很無奈,也很著急,但孩子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急不得也急不來,我在適應中,也在學習中,學習做好母親這個角色。
由此我也想到自己的工作,我面對37個孩子,就有37種語言,37種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卻試圖把他們變成一樣的,變得一樣優秀,一樣聽話,不禁覺得自己太可怕。他們并不完美,會犯錯,也會調皮,作為老師我需要的是一個寬容的心,允許孩子犯錯誤,并從錯誤里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少一點怨氣,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菲薄,多一點耐心。是不是會讓我們自己的心境明亮起來?會不會使我們自己的內心充盈起來?苦悶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為什么不選擇快樂呢?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快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己有一種學生成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慰。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過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老師也是這樣。因為對于孩子來說,人生的路很長,他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啟,所以這條長長的路我們要慢慢的走。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1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算是一個沉重的開頭。婆婆對孩子的呵斥,也許只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對孩子的耐心等待,讓我看到了一種對孩子的尊重。“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作者對孩子打蝴蝶結時細膩的描寫,我仿佛真的看到一個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繩編蝴蝶結,由于還是個五歲的孩子,手眼并不是特別的協調,因此,總是穿不進洞里,但是他沒有著急,仍然不緊不慢的做著,仿佛這個杰作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成就感。這種屬于孩子的內心的平靜,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作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也可以有萬丈深情。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可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對母親而言,對作為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作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長輩之一,作為對孩子們的生活、教育起著重要作用的我們,更應該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有深深的思考和認識。
這本書中,第二個故事提到了一個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被老師責罵,最后,帶著三個弟妹,在愛河邊跳了下去。看到這里,我的心狠狠的糾了一下。其實,我一直沒有看懂這段文字被放在這里的目的,也許是想說,若是這位教師能給孩子一個“慢慢來”的機會,孩子就不會因為壓力與鄙視而自殺;也許,是想讓教師也能和作為母親的一樣,關心孩子,耐心地對待孩子。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孩子低著頭,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看似一個在落葉中尋找寶藏的考古學家。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們研究著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邊的風景,又比如,枯樹葉中的奧秘。《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夾雜著許多母親與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它記載著一個個母親用愛澆灌著孩子,用耐心哺育著孩子的感人故事。邊上那些美麗的文字“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穹蒼和茫茫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讓我深有感觸。作為教師,正如孩子們的母親一般,熏陶著他們的審美,豐富著他們的學識與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但是,他們帶給我們的卻是孩童般的心靈,他們為我們展示著這個社會各種的美好面。這難道不是一種天賜的恩惠嗎?
孩子們的世界,和我們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愿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小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我們驚奇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質疑能力。再者,孩子們的觀察力又有著他們獨到的一面,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觀察結果,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觀察這個世界。所以教師要做好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2
這本書我讀的很慢,有時候一頁反復讀幾遍,特別感動于書里面生活的瞬間,孩子對于母親的意義,母親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一個溫柔的世界對孩子有多重要.開篇講了王愛蓮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老師打個半死,最后帶著三個弟妹投河自殺了,水很臟很臟.....接著又寫了一個五歲孩子在系蝴蝶結,我愿意等上一輩子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看到這句話我挺心虛的,想到兒子自己脫衣服脫不下來,穿襪子穿反,我總是不耐煩地說他這么大了還不會,想起兒子當時無助的表情,心里覺得好對不起兒子,其實他都能做,只是做的慢,因為平時都是奶奶給他穿了,所以自己穿的時候就特別費力,不熟練,以后一定多鼓勵兒子,不能一大早給他發脾氣。
安安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小孩,學說話的安安,聽故事的安安,調皮的安安,會說四種語言的安安......其實孩子的內心是特別敏感又特別柔弱的,孩子的世界是充滿歡喜的又是充滿無助的。記得兒子之前想學街舞,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學,因為爺爺和他爸爸都不太喜歡讓他學,就沒有繼續。孩子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情,我也忘記了。一年級寒假之前,爸爸給兒子說去學跆拳道吧,說怎么怎么好,比街舞好什么的,兒子突然就爆發了,我也特別意外,給爸爸發脾氣說:“好什么好,為什么我喜歡的東西你就覺得不好不讓我學,讓我學我不喜歡的東西呢”哇的大聲哭了起來,哭的特別傷心,我當時都蒙圈了,我不知道兒子內心是這樣的,我抱住了兒子。爸爸也給兒子道了歉,我也給孩子報上了街舞班。因為自己這兩年來回奔波于醫院公司,對孩子的內心了解太少了,覺得挺自責的。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外出幾個小時后媽媽回來了,問孩子“媽媽不在的時候,你在干什么”,孩子平靜的回答“我在想事情”’媽媽忍不住笑著問他“在想什么呢”“恩,我想沒有媽媽我該怎么辦?”這句話太深有感觸了,因為兒子也同樣問過我這樣的問題,記得兒子說“媽媽如果沒有你了,我也活不下去了”記得那天給兒子說了好多話,突然覺得孩子是這樣的需要我,需要我慢慢陪他長大.....
看了這本書 突然覺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我以后一定當兒子合格的聆聽者,不去磨滅他的好奇心,耐心,對兒子更多的陪伴與關心。有時候快快放手也是必要的,就像兒子穿衣服這件事,如果不是嫌他拖拉不讓他自己做,他不會現在也穿不好,快快放手更是給我們家長的任務!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3
龍應臺的文字,讀來如冬日陽光,字字溫暖,如三月春風,字字輕柔。每一位準備要做母親的、已經做了母親的、不想做母親的女人,都應該來讀一讀,看一看,作為一個母親的幸福。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陳舊的鳳凰牌自行車后座上,有著我的"專屬"座位,那是專門為我設計的"小椅子"。小時候,每當我哭鬧時,一直是媽媽用自行車推著我,從村子的一頭到另一頭,我總是一邊哭一邊還有"一萬個為什么"在媽媽耳邊晃悠,就這樣和媽媽邊走邊說,直到再也看不見夕陽,直到我早已忘記為什么哭泣。
"媽媽的眼睛,還兀自盯著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說不出有多么遙遠的門,看著看著,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還記得我剛讀高中的那會兒,第一次遠離家,離開爸爸媽媽。爸爸和媽媽一起把我送到學校宿舍,媽媽一邊幫我理東西,一邊嘴里嘮叨著:晚上睡覺毛毯蓋蓋好、想吃什么自己去買、多吃點水果、多交幾個朋友……爸爸媽媽走后,頓時覺得--"凄慘",我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也只想用這個詞來形容。三天后,給媽媽打電話,我大哭了一場,據說,媽媽也哭了。但我當時在電話里沒感覺到。讀了龍應臺的文字,我才意識到也許媽媽比我傷心。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和媽媽都早已習慣了類似這樣的別離。我要來上海找工作,媽媽說:去吧!當時還覺得媽媽怎么這么狠心,沒有說一句挽留的話。現在想來,或許應該感謝她,因為不知何時,媽媽已經學會了放手,放手讓我自己去承擔該承擔的一切。()每一位媽媽的內心都是柔軟的,都是細膩的,但唯有作家是幸運的,因為她們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來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表達對孩子無盡的綿柔。我的媽媽不能,但我依然愛她,因為她是我的媽媽,我是她的女兒!
"而我,突然覺得人性是極易判斷的: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
選擇幼兒教師,只是因為打從心底喜歡孩子,喜歡孩子天真的笑,喜歡孩子無邪的話、喜歡孩子純真的臉、喜歡孩子小大人似的語氣和神態……喜歡他們的一切一切。孩子的手,細細的、軟軟的、小小的,做起事來慢悠悠的,但我愿意做他們的媽媽,愿意等著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4
時光在飛,連同自己的記憶力也隨著掌中時間的流逝變得健忘起來。喜歡看書卻不喜歡寫讀后感,我覺得自己很難寫好一篇讀后感,看書更多地享受看這個過程,看完之后書中情節啥的都會一并遺忘。那一天,班里的小記者們從晉江機場采風回來,怕孩子們對觀后感產生畏難情緒,我這樣開導他們,凡走過就需要留下痕跡。今晚,沒想到我也是用這樣的話來對自己說。
很快地又把龍先生《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留在腦袋瓜里的東西很少,卻也足以讓我細細回味。故事的帷幕是這樣拉開的:“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繩子打個蝴蝶結,她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不僅僅是這個細節,文章中的好多個章節都彰顯龍應臺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慢”的節奏,她會不厭其煩地跟孩子對話,會用很有趣味性地答案解答孩子在聽故事時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
天生急性子的我,做事風風火火。我愛我們班的孩子,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對待他們,我更多的是簡單粗暴,缺乏耐心。今天《跳水》語文課堂上,當我拋出跳水一文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示時,孩子們個個腦袋一個低得比一個低時,我更多地氣憤大于諒解,更多地缺乏耐心地引導。當孩子們因為糾紛而前來打小報告的時候,我常常很少能靜下心來聽他們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娓娓道來,因為我覺得這是小孩子的無理取鬧。面對學生的反復提問,面對學生的重復錯誤,面對學生的調皮搗蛋,我想我在龍先生的身上獲益許多。還記得在街道教育隨筆交流活動中,何萍娥老師的《牽著蝸牛慢慢走》一文,她對于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各種趕,對于自己兒子放學后慢吞吞地收東西各種趕。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不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也許一輩子都追不上別人。那該怎么辦呢?別急,慢慢來,不要為了去追趕別人,就不顧腳的疼痛,就不顧自己心的勞累。
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作為老師,需要地是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5
機場上班的我,每天的快節奏已讓我多年無暇顧及更多,生活全部是以女兒為中心,一切圍繞她,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加之性格急躁,對什么事都要做到所謂的完美,“快”字是我說話內容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整個生活高速運轉著,令家人、朋友為我擔憂。近日,友人推薦我看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朋友沒有對書的內容做任何介紹,只是說你讀讀吧。在如此好意之下,我決定抽空看看。
書的卷首語便抓住了我的心。“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我仿佛真的看到一個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繩編蝴蝶結。捫心自問,我有作者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兒時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和千千萬萬個家長一樣,我也有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恨不得兒女一夜成才、考試成績能代表一切的心理......看著自己漸已長大的女兒,想想自己時常因生活、工作壓力而表現出情緒上的不耐煩,甚至粗暴,“滅殺”了女兒多少的天真。對自己曾經沒學的,甚至是現在的偏好,舞蹈、琵琶、書法、英語、奧數......認為女兒都應該學,林林總總課程填滿和強壓她的童年。每周休息的兩天,只有半天在家還得寫作業,更別提平常了。在女兒的日記里記錄著“媽媽是機器人”“暴力媽媽”。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她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希望她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她有任何的退步。是的,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女兒身上,希望她強大,希望她優秀,卻忘記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
我終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這本有太多的內涵且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好書!仿佛與龍應臺共同溫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著她育兒的經驗、經歷、感受和內心的美好憧憬,也一邊回味我與女兒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我也在查找差距,并最終坦誠地承認:我很愧疚!是啊,我應該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有深深的反思和檢討,快快地“放手”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
也曾讀過教育專家尹建莉的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但仍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過去看著學習上不是理想中全能優秀的女兒,容不得女兒偷懶,忽略了她身上很多的閃光點:陽光、自信、調皮、善說,還有很多自己的小想法。她接人待物從容文雅,有時還會勸解你、安慰你,她堅持自己的愛好,對她所學的肯努力……呵呵,現在,我面對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我要自己今后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是的,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女兒慢慢來:讓她慢慢地學會識字,慢慢地與人交往,慢慢地觀察世界,慢慢地......
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只想對女兒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媽媽和你慢慢地、堅強地一起走、一起長!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相關文章: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03-17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01-08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5篇01-16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_1200字08-02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5篇)04-14
讀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有感800字10-18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集合15篇)04-14
讀《賞識你的孩子》有感03-19
讀《告訴孩子,你真棒!》有感09-28
讀《告訴孩子你真棒》有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