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鄉土中國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費孝通鄉土中國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組成中國社會成員最廣大的群體就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給我們留下的刻板印象。近幾年中國政治提出注重三農問題。農民、農村、農業開始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雖然很多方面大家都在重視三農問題,但真正關注整個鄉土風情人文理論性的知識探討并不多。
《鄉土中國》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嘔心瀝血之作。它不僅是一本理論性的鄉土風情生活著作,也是學界共認的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可供社會學工作或教學、研究者參考。
費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實地調查和考察總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模式,寫下了諸多不朽 篇章。其中不乏許多名篇,它們給中國社會主義農村建設提供了許多參考意見。
費孝通教授的一生并不是傳奇的一生,但卻做出了不朽的成績。_年費孝通教授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獲碩士學位。_年秋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攻讀人類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后來在許多大學從事教學、研究的工作。作為社會活動家,費教授曾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看來他不僅在文學界和社會界有著非凡的成績,在政治上也有所作為。
《鄉土中國》第一段開篇就給我們談到了鄉土本色這一概念。作者開篇就說“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說中國社會雖然有很多階層,但農民群眾在社會成員中占非常大的一個比例。這樣,中國社會在某一特定說法下就是鄉土社會,中國社會的性質就帶有鄉土性。鄉土本色似乎是純樸,自然的代名詞。
雖然費孝通先生在_年去逝,但他在晚年依然有高的學術成就。晚年的費孝通提出了一個新的名詞“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費老第一次明確提出的,看法的提出旨在提醒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向。
然而許多國人卻沒能明白費老的良苦用心,我們更應該從《鄉土風情》的字里行間領悟這個時代所需要我們明白的東西、
“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后期,卻有著厚的理論素養作為支撐;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鄉土濃濃的氣息,沒有了讓人忘而卻步的拗口難懂的理論術語,讀后確有萬條萬縷了然”。有讀者在看完費老的《鄉土風情》文字風格后,寫下了這樣的評論。自然、通俗是費老一貫的敘事風格,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寫作的方法。
【費孝通鄉土中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鄉土中國》讀后感1700字03-30
最新《鄉土中國》讀書體會例文04-12
高考滿分作文:美麗中國,鄉土味道01-25
《鄉土中國》學生讀書筆記(精選8篇)03-05
費孝通《美美與共》閱讀練習及答案06-05
林清玄鄉土散文特點09-15
余光中的鄉土情結10-03
讀 《美麗中國》讀后感04-16
余光中詩歌的鄉土意識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