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讀后感(精選2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敬業與樂業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
我們大家都是學生,現在我們的職責是學習,努力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首先,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身份——學生,那么,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著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里僅是電腦游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里面講的“第一,要敬業,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愿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于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后,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的職責是學習,這無法避免,那么為什么不能化壓力為動力,用心去學習,去“敬業”呢?正如《莊子》中老人捕蟬的故事一樣,用心專一,用心專一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認為,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快樂地學習。大家想一想,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時,是不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而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不但你圓滿完成,并且速度很快呢?學習也一樣,你如果認為學習很快樂,學習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并且最后的結果也是非常可佳的,反之,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結果一定不盡人意,所以同學們要想學得更好,就需要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學生,應該樂于自己的學業,如此才能成大器,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學生對梁啟超的有業,敬業,樂業與學習關系的看法。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教育我們,只有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讀罷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我更是有了深刻的體會。
人活在世上,就是在做事。沒有職業的懶人,做的是無意義的事,而有職業的人,若不敬業樂業,也無異于前者。
擁有職業的人,首先要敬業。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從事的職業都不敬,那就是對自己不敬,他一定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凡職業沒有不可敬的,只有敬業,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可能樂業;只有樂業,才會除去負擔,把事情真正辦好。
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喜歡它,樂意去做,這樣就不會感到工作勞累,而是把勞累感轉化為自己的快樂與做下去的動力。一事無成要耗費精力,積極的去完成該做的事也要耗費精力,而樂業還會有所收獲,提高自己,那為什么不樂業呢?人生是一個過程,只要將過程演繹得精彩就夠了,不用在意結果會怎樣。
而對于我們學生,要敬、樂的業,當然是學習。學習很累,而當你愛上學習,就不會覺得累了,會把學習當成自己想做的事來做,而不是受迫去學習。當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后,會由衷地快樂,那是自己學習后的成果啊!
不學習,整日碌碌無為,只會讓自己變得自卑、承受各方面心理壓力。學習,雖然身體會勞累,但通過學習,獲得了知識和能力,獲得了自尊與自信,付出了,也有了回報,這些也值得了。
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承擔責任,激發潛能,實現夢想。讓我們努力吧!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3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我深有感觸,他從“敬”與“樂”兩個方面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對待職業所應有的態度。下面我就對“敬”談一下我的芻議。
梁先生在文章的結尾提到了:“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敬業便是梁先生所要表達的”
對待職業所應該具有的責任心,如今很多的人對待職業缺乏的便是這個敬,尤其是我們的一些公職人員,該做實事的時候見不著人或是走馬觀花應付差事,吃喝玩的時候隨叫邊到,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干嘛要做?不做工資不會少我一分。身為公職人員的我常常思考為何如今的干群關系如此僵化,為何老百姓對幾乎所有的公職人員都心存反感?自己的生存需要職業,但從事職業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在其位謀其政,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敬業者為人所敬,不敬業者為人所惡大概這就是我要的答案吧。
如今南方持續的干旱導致多地農作物受災、老百姓飲水困難。國家緊急部署,出臺各項抗旱救災措施,措施出臺了就需要執行,執行的好與壞關系民生大事,執行的好與壞將直接反應我們廣大的國家公職人員敬業與否。吹著空調上著網是一天,走馬觀花視察視察是一天,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同
樣是一天。抗旱救災是與天斗,同時也是與人斗,想做好一件事總是要淘神、要費力,在這樣燒烤式的天氣下作業苦不苦?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要拉近我們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這種苦是必須的,不做注定失敗,做就有希望在,與老百姓站在一起并肩戰斗,苦也是樂。 “要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4
明白樂:一個人就應該要敬業和樂業。而敬業和樂業的基礎是要有業,有業才能使人在經濟上能獨立,獲得生活的保障;才能擁有鍛煉自己的能力。有業才會產生成就感,幸福感。有也還會是生活起居有規律……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業都不一樣。有業之必要”于學生來說,“業”自是學習。每個人都應有業。
待我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來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他日日堅持,直到八十歲!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而現在的我們卻連自己的計劃都做不到!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不論堅持。而我們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一個理由,不愿下功夫。
敬業,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凡做一件事,便終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事的名稱,從俗人眼中里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歷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只是在于是不是把一件事做的是好是壞。
樂業,我們有了敬業就應該樂業,我們對我們的職業都應產生一定的興趣,因為那些都是我們必須做的,我們就應該盡量把它們做的最好,同時也應該過的快樂,在職業中尋找快樂。
凡一件職業總是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每一件職業的成就,離不開奮斗;要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往往在職場中會有競爭,好會在競爭中得到快樂。
在職場中我們更需要責任,敬業既是責任心,樂業既是趣味。
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做到“敬”與“樂”,相信生活會更多彩!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5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我受益匪淺。我清楚地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對我們來說,“業”自然是學業。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話“主一無適便是敬”,讓我真正認識到要專一于學習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謂的“敬”。我們作為學生,專心于學習,有堅強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氣魄,決不放下的信念,便是“敬業”。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就要根據自己的才能去勞作,把它做到圓滿。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勞作。“百行業為先,萬物懶為首”,我們此刻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將來也不能做社會的蛀蟲。
至于樂業,我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便足以詮釋了。有些人厭惡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但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地去做的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想,做一件事,要抱著用心樂觀的心態,融入其中,一步一步奮斗前去回想自己努力得來的成就,就會有一種歸屬感。同時,要與別人比較駢進,在競爭中體味快樂。這樣的生活才有價值。
總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敬業”“樂業”,我們要在“敬業與樂業”中實現我們的人生的價值以及生命的好處!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6
愛崗,首先要敬業。所謂敬業就是用一種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于職守,盡職盡責。我國古代思想家非常提倡敬業精神,孔子稱之為“執事敬”,朱熹解釋敬業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我想,崗位就意味著責任。
我們要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工作,必須要有強烈的職責意識,必須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都承擔著平凡而又責任重大的工作,沒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心就不可能做好本職工作。“不愛崗就會下崗,不敬業就會失業”!愛崗,其次要精業。
所謂精業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成為本專業精通業務的行家里手。只有精業,工作才有底氣,事業才有生氣。一個人,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崗位,就有不同的業務。我們要成為本專業的行家里手,就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因為主動向書本學,才使我對生產原理和各項工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為虛心向師傅們學,才使我對實際操作和應急處理有了進一步的掌握。要帶著問題用心學,邊干邊學,邊學邊干,以干促學,以學促干,才能越來越勝任自己的崗位。愛崗,還要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就是對奉獻的最好注解。企業給我們提供了展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空間舞臺,因此我們珍惜她,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來回報企業。
因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將個人的價值與單位的利益結合起來,聰明才智才會充分發揮,生命價值才得以完美展現。所以,講大氣、講奉獻,這應該成為我們所有人的精神追求!
作為我們青年人,更加需要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努力學習業務,做好本職工作,奉獻我們的青春。朋友們,讓我們以黨組織為指路明燈,緊緊跟隨黨的步伐,愛崗敬業,讓我們在將來平凡又不平凡的崗位上奉獻我們的青春,為祖國,為敬愛的黨的生日獻禮。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7
敬業也好,樂業也好,首先在于要有業。我很慶幸還未正式畢業已經在這里開始我的營銷生涯,雖與自己的初衷(做一名辦公室行政人員)相差甚遠,但既然選擇了做營銷,我就堅定地想要把這項工作做好,不管結果最終如何,我始終未放棄追逐。
敬即是尊重,有禮貌的對待。而在工作之上,我們要做的更多是忠實,尊重我們的職業,尊重我們所在的崗位,認真做好我們職責分內的事情。梁啟超先生講“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如此忠于自己的事業,值得我們當代所有職業人去學習。認真也好,尊重也好,看似很簡單的詞,卻沒有那么容易讓我來去真正實現所謂的.敬業,值得反思。至今一直記得大學期間一位老師說過“男人的最大魅力就是有責任心”,前段時間也聽一位客戶說過,“認真的男人最美麗”,我想,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最大的魅力便就是認真做事,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其最終就是對自己負責。當你擁有強大的魅力的時候,便可以吸引八方客戶,而讓客戶為你買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客戶先要認可你這個人。所以,要更好的塑造自己內在美,做個認真的人,先從做好我們的工作開始。
樂即喜悅、愉快。樂業就是不僅樂意去做某件事,而更重要的是從中領略出趣味來。對于我來說,所做的營銷工作,首先在做工作期間,在與客戶交流,傳播文化中,這就是一種樂趣,通過我們所做的一切,讓客戶先認識你這個人,到接納你的觀點、認識,到最終認可你這個人,支持你的工作,這一系列如果愿意,他都將是一個有趣的過程。當然,本身也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趣味是自己要去賦予的。其次,在我們成交客戶后,帶給我們物質財富以及延伸更多的精神財富的時候,那些“享受”過程也是快樂的。同時,在我們專心去做這件事情時,也少了時間去胡思亂想,專注的做好一件事情也是一種樂趣。
工作、生活本身是沒有生命力的,是我們賦予它生命,給予如此大的權利,我們更應該將其做好,將生活、工作豐富起來。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8
梁啟超先生的演講《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啟超先生不愧賢達,于理于事,對問題分析得事鞭辟入里,很有指導意義。教師于我而言是謀生的職業,因而我切不可因為我自己的隨便和不敬而褻瀆教師的稱號以致于害了自己丟飯碗。
孔子“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理想境界。“樂業”的心緒是對待職業的心態,孔子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從事的職業中尋求無限趣味,那工作起來能不負責任嗎?工作能做不好嗎?我如今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而言,辛苦是毋庸說的,哪個行業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樂趣——與同事交流的樂趣、因學生成長的樂趣、自身發展成功的樂趣……眾多的樂趣充溢著我們的工作過程。設若我們把樂趣理解為輕松、理解為毫無約束的自由,恐怕這種樂趣是無法尋找的。
退一步講,假如我們沒有達到樂業這種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樂業”當作一種人生理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師這個職業,“樂業”依然是我的職業理想,有這種職業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職業責任。
讓我們為了明天的樂業,今天開始敬業。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9
讀了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之后,讓我更清楚的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
在梁啟超的這篇演講中,只要論述的是“敬業”與“樂業”的相互關系。“業”的內容很廣泛,不能僅局限于某種職業,他還應該包括生活中我們所從是的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業。成人的工業是“業”,學生的學習是“業”,保衛國家也是“業”,助人為樂還是“業”等等。
其中,“敬業”里邊寫道:“主一無適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話,讓我真真正正認識到凡做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就是所謂的“敬”,那我們作為學生的忠于學習也是所謂“敬”的一種體現?接下來的一句話“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讓我聯想到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清潔工,他們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總是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敬業的背后還隱藏樂業的這種角色,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一生,還不都是先苦后甜;則有先甜后苦的,多數是無業游民,他們的日子更難過,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勞苦總是免不掉的,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在此,湯做你們問我讀書苦不苦,我一定會說苦,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正所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趣味,生活才有價值。這即是樂業,人類理想的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敬業與樂業”并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0
我讀了梁啟超先生《敬業與樂業》后,讓我懂得了對待工作的態度要“敬”與“樂”,讓我受益匪淺。
一、愛崗敬業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敬業是易事,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敬業也是難事,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無論你在何時何地,也無論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應該盡職盡責投入其中,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竭盡所能去完成每一件事,爭取自己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能達到盡善盡美,那時你會發現,敬業最終會改變你的人生。
二、工作著,學習著,快樂著,人的一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坎坎坷坷,起起伏伏,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很多。但是在坎坷面前,如何面對,每個人卻是有很大不同。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困惑過,傷心過,難受過,流過淚,就是沒消極過,傷心難過之后,我會重新振作。我很喜歡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梁先生在文章中說:“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敬業就是責任心,樂業就是趣味。”工作中生活中處處都有學問,認真對待、琢磨你的工作,就會增長知識,增長見識。這個過程中充滿艱辛,充滿挑戰,也充滿樂趣。你只要潛下心來,悟進去,工作中有無窮的樂趣。
如果我們能忠實于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就是敬業;如果我們能從工作中享受到快樂,就是樂業。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業是我們教師的最高境界。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1
我讀了第二單元第5課《敬業與樂業》后,深深地明白“敬業”和“樂業”的道理。
敬業,如果人們擁有自己的夢想,只要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最近發現社會上很多同學不愛讀書,整天只想著玩。每天放學回家不是第一時間學習,而是看電視,睡覺,玩游戲,結果什么都不會做,畢業以后很難找份工作。難道畢業后要父母養嗎?同學們,你們只要做一件事,就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一點不旁騖,這樣就是敬業,這精神對你們一生都有好處。
不但要敬業還要樂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增加,還有和同事快樂,團結,努力地工作。無論在學校中還是工作中,都會自然地發生趣味,工作學習有娛樂,將煩惱的事忘記,快快樂樂地做。敬業與樂業是何等重要,在苦學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去實現美好的理想!“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這句話說的多好呀。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意思是說整天吃的很飽卻不肯動腦去做事,實在是不行呀。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誨,獨獨對于這種懶人卻搖頭嘆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游民,大圣人碰著也沒辦法。這篇文章征引是儒門這句話就要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對于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呢?現今的中國,改革開放,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當你選擇了這份職業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為他而付出嗎?我們一直在為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為了勞動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得圓滿,自己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
第一要敬業。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勇于探索的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這件事情看作自己的眼睛去對待,無論別的什么好處,都不要與之交換,換得一時的輕松、愉快;你敷衍它,結果它也敷衍你,最后,一事無成。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秘訣便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便是敬。
第二要樂業。“做工作好苦呀!”這種嘆息聲,無論任何人都曾經說過。反過來講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喝酒,去游玩等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個人認為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從起點、過程、終點中去體會每一個階段,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種歸屬感。要在工作中與同行比較、競爭,要時刻告訴自己是最強的,在不斷的工作中戰勝自己,領略出趣味,這樣,生活才有價值。
談了這么些,沒想到既無意中與公司“責任、忠誠、執行”主題活動不期而遇。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比不上樂意去做的人。愿我們,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面向未來。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2
進入初三,明顯感到學生與初一、初二大不相同了,一方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進入了青春期,覺得自己懂得許多;另一方面隨著升學壓力的增加,他們進入了學習的緊張期,認為初三的課堂總是嚴肅的。不知別人的初三課堂如何,我們的課堂到了初三,跟以往有了較大的不同,學生比較沉默,只是關心考試的內容。
九上第二單元是“思想風采”單元,單元目標是感受人類精英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情感、閃光的思想,掌握議論文的閱讀方法,感受不同語體的語言特色。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我用兩課時教學,第一課為通讀,掌握詞語、名言名句,了解背景,理清全文議論思路,找出全文的論點,再找出全文講的三個問題。讓學生找,三個問題也找到了,最后的作者的結論也找到了,即“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之后,就第一個問題“有業之必要”的議論思路進行梳理,他先用孔子的話論述了無業游民大圣人也拿他沒辦法,從反而進行論述,要有業。再用唐代名僧百丈禪師的事例來證明,作者又用了兩個比喻“蛀米蟲”及“盜賊”來論述每個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
第二個問題是要敬業,圍繞議論思路講了三個問題,即什么是敬業,為什么要敬業和怎么能做到敬業。作者用朱熹的話來解釋,再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什么是敬,其實作者的意思就是“心無旁騖”。隨即問學生,你做到了“心無旁騖”了嗎?有學生說,初三學生作業多,有時在做語文作業時,心里想著數學作業還沒做完呢?有人說,雙休日做作業時,心里還是想著玩手機、看電視。有人呢,上課也不是很專心,認為老師講的內容書上有的,或者不感興趣。其他我們雖然早出晚歸很辛苦,但是從“心無旁騖”這一點上沒有做到,自然也稱不上敬業。又舉了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的,在作者看來,只要實實在在做,都是可敬的。這時我說,其實,學生的能力有高下,成績落后的和成績優秀的,只要盡了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表揚的,成績落后也沒有必要感到焦慮與自卑。
后來布置學生寫讀后感時,有一位班里成績優秀但比較自傲的學生寫道,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我想,她在對人的認識上更加深入的一層。平時,由于她成績優秀,但總是看不起成績比她差的同學,通過這樣的教學,她對自己的認識加深了。
第三個問題是要樂業。看看作者的議論,什么是苦,什么是樂,苦是無業游民,身子和心找不到擺放的地方;樂是要從勞苦中去尋找的,沒有勞苦,也得不到樂。學生寫道,“初三生活已經這么苦了,與其在勞苦中煎熬,不如擺正心態,認真去做。只有去做了,學會堅持,才會有樂趣產生。”“我們學習不好的時候,總是為自己找借口,什么對這門課不感興趣呀,老師教得不好呀,其實是我們沒有給自己尋找樂趣的機會,學習上不夠專心,自然也就沒有樂趣產生。”也有學生寫到,班中的同學,他的成績進步飛快,留意他,他總在在專注地學習,原來,成績的進步是這么來的。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句孔子自述生平的話,我也深深地受到教誨,原先總以為奮斗、拼搏是年輕人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人的我可以停下腳步,但讀到這里,我受到深深的觸動,每天充實的生活,忘記自己的年齡,這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一邊梳理著梁啟超的議論思路,一邊反思著自己的生活。我感覺,梁啟超那質樸而又體現著思想光芒的句子,灑向了焦躁的人群,滋潤著浮躁的心靈,讓自己的心子安頓下來,跟浮躁的自己告別,不是說教,而是一種滋養。這樣的浸潤,是語言的滋養,語文的滋養。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3
我讀了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讓我感受到了凡是一個人從事的職業對人類來說都是有意義的,也是有趣的只要堅持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產生。
在《敬業與樂業》中的一句話:“凡事只要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堅持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就如孔子所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體現出了人們對自己職業不僅要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要有“樂以忘憂”的樂業。
一說到樂業,則就想起了自己,我初一和初二上半學期最不喜歡語文,且每次的語文考試也考的不理想,所以當時我放棄了語文而且背書也總是最后幾名。到了下邊學期,我自己也不知不覺的又喜歡上語文課了,可能是老師讓我們背書,我慢慢知道該怎么去背書才能達到最快吧!從那以后,每次背書我都在前幾名背會,也慢慢的字也寫的稍好些了,就這樣我每次的語文考試成績也慢慢提高,只要你專注學習了,則就會從學習中領悟出趣味,這要為使你的對自己的職業新的改觀。
在樂業之前要先敬業,只要你專心致志的敬業,才能從職業中索取快樂,在樂業和敬業之前要“有業”如果沒有它“敬業”和“樂業”就無從談起。所以有業時必須的,要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才能和朋友相處融洽。每個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職業沒有不可敬的。敬業是一個職業的基本要求
我讀了這篇文章,以后要對自己以學生的身份來敬業和樂業。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4
《敬業與樂業》是當年梁啟超先生在上海給他學生的一篇演講文章。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對敬業和樂業的理解吧。
就敬業而言我理解是凡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忠于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心無旁騖,便是敬。一個人是否有作為不在于他能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盡心盡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就是敬業。梁啟超以前這樣說過:“敬業樂業是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是啊,當敬業意識植根于人們腦海里,那么做起事來就會用心主動,并能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只有敬業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地鉆研學習,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才有可能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崇高而偉大的奉獻。如果沒有敬業精神,《莊子》中的佝僂丈人就無法把承蜩這樣一件小事做到“經典”,做到“出神入化”;如果沒有敬業精神,孔子的為人就不會做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境界。
作為一名規劃戰線上的一員更能體會到敬業的內涵。城鄉的發展離不開規劃,城鄉規劃是城市發展的藍圖。一方應對于規劃工作的性、嚴肅性都要求我們務必要有敬業精神,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拓展也需要我們為未來城鄉的定位、城鄉的性質、城鄉的文化、城鄉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指明方向定好位,同時也要求我們用正確態度的眼光去思考去研究,思想觀念的轉變和進步,工作方式的改善和提高,都會在城鄉的未來體現出來。所以好的規劃才會有好的城鄉發展,這些都需要一份敬業精神。
下面來談談樂業。至于他的概念,我覺得書上寫的那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已經足以詮釋了。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凡做一件事,都要認為它是搞笑味的,做工苦,不做工更苦;被動與主動,能產生兩種截然不一樣的結果。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么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那么它就是個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單調人,因為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但是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一個成功的規劃人,肯定是樂業的,對規劃事業的成功既不是家庭能帶來的,也不是先天條件比別人強,原因是能把規劃事業當作自己的樂趣所在,不管條件多么艱苦,都會陶醉在事業中。
人生因競勝而快樂,樂業能夠讓我們把一切游思都拋之腦后,豈不為好?“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沒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沒有任何人一舉成名,也沒有人只耕耘無收獲。把握好心態,端正好態度。“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工作,我快樂。只要腳踏實地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持之以恒,永不懈怠。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從快樂的心境中不斷激發出自己的工作熱情,就會發現自己的心胸越來越寬廣,視野越來越開闊。
可見敬業與樂業能改變人的命運,成就人的夢想,實現人的價值。
所以敬業與樂業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精彩,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和平完美。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5
時間真的好快呀,我又該講《敬業與樂業》這一課了,看到題目我就有些敬畏,我不喜歡這一課,甚至都希望這一課從人教版本刪去。
三年前的往事出現在眼前,記得08年的八月份,二中招聘老師我來試講,就選的這一課,我非常不喜歡這一課,但是進度是這一課我只好從命了。這篇文章是典型的議論文開篇提出了中心論點:我確信“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的不二法門。接著點出了:有業、敬業、樂業。結尾深化中心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記得我按照我的思路設計好了教學程序,上課時學生也不愛聽課,不聽你的,感覺用別人的學生就不如自己的學生順手,解決生字、讀課文、理清思路。我大膽想象,讓學生放手選,記得學生選的是喜歡樂業,我就先分析樂業,接著分析有業、敬業。但是我強調了有業是敬業與樂業的前提。結末的評課是:不能調換順序講,要按照邏輯順序來講。自然是名落孫山。
說句實話,我來的目的就是來當綠葉的,因為我心里明白的很也就是出來講課,鍛煉一下膽量,學習一些經驗。雖然失敗了,但是我明白了許多,懂得要多充實自己,不斷地的豐富自己的知識,敢于挑戰,善于總結經驗,多寫文章,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說我在方方面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吸取教訓,三中招聘我是講《木蘭詩》,面對新的學生我有了上次的經驗,課前我與他們交流談心他們很喜歡我,而且我最善擅長講詩歌,朗讀是我的強項,總結上次的經驗,結合自己平日的教學優點,整節課靚點不斷,各科參加講課的教師13名,我的分數最高,自然是成功了。可是我心里的余悸,就是不喜歡《敬業與樂業》這一課。
今天,我講了這一課了,才知道這一課對于學生真的是受益匪淺。學生面對自己的學業,應該怎樣的敬業,怎樣的樂業。這一課學生學會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看著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笑容,真正的懂得了樂學的重要,我心里無比自豪,想到我終于戰勝了自己,我心里無比的驕傲。
用一句話結束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6
梁啟超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三千多年的封建傳統社會里,率先提出了要想救中國,必須變革。并且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一起,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維新革命。讓百病纏身的大清國,也開始民主和富強,進行君主立憲制。
這場維新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給中國點亮了一盞民主的燈。所以梁啟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的政治家。
面對大國,政治上要革新,這是上層建筑。全國人民艱苦奮斗才是民族進步的基礎。所以梁先生一邊為中國命運殫精竭慮,另一方面又傾心呼喚民眾。
這篇《敬業和樂業》是梁先生,給自己的學生做的演講。號召正在上學和馬上畢業學生,敬業樂業。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對自己有價值的人。
梁先生,旁征博引,循循善誘。是佳作。
我用心讀完之后,感想很多。
這篇演講,是清朝末時候的,那時候國弱民窮。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中,梁先生尚有如此高的樂觀精神和積極態度。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不是感到汗顏了?
一個國家的進步,一個民族的發現,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的。這是歷史的傳承。我們遇到的社會環境,是窮也好,富也罷。這是客觀基礎。
所以,我們不能抱怨,抱怨自己沒有生在更好的社會,更好的時代。因為這些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也很可能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但是是我們是必須要面對的。
既然不能選擇和改變,都是一種生活,那我們為啥不能換一種積極的心態呢?
梁先生在社會等級森嚴的那個時代,就說出來大總統和黃包車的一樣的高尚的道理。如果我們還為自己的所謂的不公正斤斤計較的話,就很慚愧了。
所以,有了積極心態,就不會被困擾。
作為學生,面對一個老師,如果心態正確,就會主動適應老師的講課風格,就能最大效率的吸收知識。從愛老師,而愛這門課;愛這門課,而更喜歡這么課;喜歡這門課,而更受益于這門課。就到達了梁先生所說的由敬業到樂業了。
相反,除了抱怨之外,會是什么呢?先討厭老師,而討厭課,最后這門知識,就和自己無緣了。一門好像還能忍受,要是門數多了,也就一事無成了。一事無成,也就無業了。就成了梁先生所說的那種萬惡懶為首了。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如果只是抱怨,孩子不努力,沒別人的孩子基礎好,遇到的老師不好,結識的同學不良,自己不會教育等等。那么,抱怨結果就會失掉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機會。
相反,如果對孩子有信心,有個長久的期望。就會及時發現孩子的困擾;就會用心引導幫助孩子走過難關;就會主動和老師配合;就會用心尋找孩子成長最佳的教育方式。孩子也就會學業有成,長成對社會有益,對個人有價值的人。
同樣的事情,心態不同,結局迥異。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再抱怨了。而是敬業樂業,活出每個人的精彩。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7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后,我對人生進行了深深的思考。
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有的人把時間虛度了,有的人卻過得很充實。這都是因為前者無業而后者有業所造成的。雖然我們此刻學習很苦,但比起那些無業的人不是幸福的多嗎?畢竟我們是有業——學業的人。而這門業也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門業了。只有善待這門業,才能做出成績,使我們的人生更加亮麗多彩!
那么怎樣才算得上善待這門業呢,這自然要與梁啟超先生提出的敬業,樂業二詞聯系起來了。
當人有一份職業后,最基礎的就是敬業了。敬業有兩層含義:一是敬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并引以為自豪;二是深入鉆研探討,力求精益求精。我們對待我們的學業也應是這樣,因為我們在學習,我們學習了,就應引以為自豪,而我們也應有鉆研的精神。這個過程中是快樂的,是自豪的,當然也會有人說是苦的。但是整天在學校里一事無成就不苦嗎?恰恰這種人是生活的最痛苦的。因為他們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快樂,而內心是痛苦的,這就與那些敬重這項事業的人剛好相反。
當然不只需要敬業,而且要樂業。因為“舉是的老師”,正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熱愛它,才能把這項事業做的更好。所以我們不要總認為學習很難很苦,因為這樣會使我們更費力的學習卻沒有什么好的效果,我們是帶著不滿的情緒的。
最后,我要借用《敬業與樂業》中的一句來結尾:“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8
讀過梁啟超先生的《敬業和樂業》后,我從文中受益至深,讓我清楚的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特別里面的“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這句話說得多么的精僻!
“有業之必要”于我們來說,“業”自是學習、工作。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始覺得此人太呆板、太死心眼了,而隨后經逐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日日堅持,矢志不諭的品質。現在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無法完成自己的原先制訂的決心和計劃!
我們的言行和行動都總是沒有相顧,并且無法堅持,而且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愿下功夫。這則故事也啟發我們一定要好好深思熟慮,對于一個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呢?現今的中國,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社會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當你選擇了這份職業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為他而付出嗎?我們一直在為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為了勞動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之得到圓滿,自己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這便是“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
我們要明白“敬業與樂業”并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要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敬”與“樂”,只有這樣,相信信生活才會更多彩!才使我們享受的無限的樂趣。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9
我今天學了一篇文章,就是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有業的重要性,讓我受益匪淺。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許多職業,每一份職業都有著它自己獨有的特色,就像教師,教師的樂趣就在于他不僅僅照亮了他人,也充實了自己。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為什么呢?因為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梁先生在文章中說過:“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敬業就是責任心,樂業就是趣味。”工作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認真對待,認真琢磨就會增長知識。雖然整個過程充滿著艱辛,但我們就應該竭盡所能去完成每一件事。
如果我們能忠實于自己的工作,就是敬業;如果我們能從工作中探索到樂趣,就是樂業。當你有了工作后,敬業與樂業就會改變你的人生。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0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可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1
我們大家都是學生,此刻我們的職責是學習,努力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首先,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身份——學生,那么,既然是學生,就就應做事,做學生就應做的事,不能掛著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里僅是電腦游戲,既然是學生,就就應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里面講的“第一,要敬業,此刻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愿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于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后,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的職責是學習,這無法避免,那么為什么不能化壓力為動力,用心去學習,去“敬業”呢?正如《莊子》中老人捕蟬的故事一樣,用心專一,用心專一就能夠到達目的。
我認為,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快樂地學習。大家想一想,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時,是不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而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不但你圓滿完成,并且速度很快呢?學習也一樣,你如果認為學習很快樂,學習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且最后的結果也是十分可佳的,反之,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結果必須不盡人意,所以同學們要想學得更好,就需要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學生,就應樂于自己的學業,如此才能成大器,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學生對梁啟超的有業,敬業,樂業與學習關系的看法。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2
特別喜歡梁啟超先生的那篇《敬業與樂業》的文章。尤其對文中“凡職業都是趣味味的”一句感觸頗深。此刻掩卷沉思,作教師以來的許多趣事又都一并浮此刻腦海中了。
班內有一個叫峰的小孩,他很頑皮,記得開學的第一天我就認識了他,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在課堂上無組織,無紀律的表現。之后的幾堂課,我發現,每次課上大家學的起勁的時候,他總會發表一些不著邊際的見解,不是引走了話題,就是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對此,我覺得又可氣又可笑。說心里話,我到覺得這孩子天性無邪,也有幾分可愛,可是再開放的課堂恐怕也不能大肆倡導學生發言無忌,出口離題,毫無規矩吧,怎樣才能改變這個散漫的小家伙呢?為此,我真費了不少心思。
峰是個簡單的孩子,我明白課堂上他所表現的隨心所欲并非出于對教師的不理解,而是習慣不好罷了。我想他也必須為此受到了不少批評吧,但既然還是今日這樣貌,恐怕,這批評的效果也未必好,所以,我要從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做起,就先教教他們傾聽吧!
以往學生回答問題,總有些學生隨意插嘴,峰尤甚,為改變這不良習慣,我便在一學生發言之前,看著峰,兼對其他同學說:“今日,教師要看看大家,誰最有禮貌,最像小紳士,能夠安靜地聽完這位同學的發言。”這樣有話在先,果然效果不錯,看著峰欲言又止,以手捂嘴的樣貌,我極認真的對峰表揚了一番,看到他有點臉紅的低下頭去,我明白,這孩子必須會慢慢改變的。
峰的成績不好,身上的毛病卻不少。我明白,他不會因為那堂課上的表揚就一下子變成了遵規守紀的孩子,可是,我還是充滿了期望,并不斷的創造機會表揚他,慢慢地教他舉手,并引導他說出一些有道理的話,可是,真正的讓我們之間有了一種默契和溫暖的還是那件事。
他是個看上去有點臟的小孩,整個冬天都淌著鼻涕,可能是太冷了吧,他每說幾句話時,就要吸一下鼻子,以免鼻涕流進嘴巴里,記得那天課間他到辦公室來交作業了,臉被凍得通紅,依然淌著長長的鼻涕,他對我說:“教師,這是我的作業。”說著把本子放在桌子上,便要轉身離開,我叫住他,從抽屜里取出一些衛生紙來,遞到他手上,“用這個擦擦鼻子吧,冬天冷,多穿點,記著明天帶塊手絹來啊!”他看了我一下,接過紙,轉身跑開了。
當我再次走進教室時,我看到高峰真的不一樣了,還是流著鼻涕,可是,沒有吸回去,卻被擦得很干凈,課堂上也比以前都安靜,他看著我,那眼神很美,是信任。
梁啟超說,敬業即是職責心,樂業即是趣味。此刻,我越發深刻的體會到這話的含義了,我愿意忠實于我的事業,置身其中,樂以忘憂,實現我生命和生活的價值。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3
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物質社會,人們經常聽到的是對天才的贊譽,是對成功者的仰慕,但事實是我們身邊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是平凡之人,我們該怎樣辦難道因為我是平凡的人,我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嗎難道因為我不是成功者,我就要怨天尤人嗎不,我們不能活的如此之卑微,相反,我們應活得更有尊嚴,更精彩。可是我們怎樣做才能到達個目標呢梁啟超在他的《敬業與樂業》中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在演講里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職責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職責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職責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職責心,趣味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敬業精神,被視為現代社會基本的準則,也許你永遠都不能成為天才,可是你卻能夠擁有敬業精神讓自己成為“專才”,成為那個工作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成為受人尊敬的人。“敬”字為古圣賢教人做人最簡單、最直捷的法門。可惜被之后有些人說的太精妙,反倒變得不適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用此刻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作,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并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面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財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能夠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當總統和拉黃包車,在職業的神圣性上并沒有高低之別、貴賤之分。職業是一件值得做的正經事,因而是神圣的。管理學家陳鴻橋有言:“敬業是歡樂的,敬業的口碑是職業生涯中最大的財富。”
奉行實用主義,只追求眼前實惠的人,常誤以為敬業是提升公司的價值,對老板的忠心耿耿,殊不知,敬業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當如此,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相關文章: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12-23
敬業與樂業的讀后感05-04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4-11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4-24
讀后感:敬業與樂業04-23
《敬業與樂業》的讀后感06-13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9-02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6-28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7-21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