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800字(精選14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1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么?”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文中所說的,不正如我們教育孩子一樣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有時候也會被孩子氣瘋,被孩子折騰的只想罵爹喊娘,恨不得把孩子塞回去或者送到哪里去。但更多時候,我們為了孩子,停下忙碌的奔波,慢下前進的腳步,不再像一頭圍著金錢圍著名利旋轉的毛驢,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那份純真,找回已經漸漸迷失的自己,發現身邊除了爾虞我詐,虛情假意,還有一群孩子,他們的眼光是率真的,他們的視角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是奇妙的。和孩子一起,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在不知不覺中回歸到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但是,很多家長卻認為,這只是中產階級該有的場面,對于底層大眾來說,是一種奢望,一種只能想想而已的虛幻,生活的壓力,撫育子女的大山壓得自己不敢停下腳步,更無暇顧及身邊的風景,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不能給到孩子給到家人像樣的生活,是無能的表現。而對于中上階層的家長來說,這樣平靜的慢節奏的生活,也是不敢奢求的,人的欲望是無窮的,當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之后,會追求更高的位置,而這種精益求精,人中求鳳的行為,必然要求自己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付出的代價便是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時間。在他們看來,給到孩子的'一定不能遜于他人,要么不給,要么就是最好的。
同樣的,站在老師的角度來說,何嘗不希望能與學生快樂輕松的相處,學習固然重要,但評判能力的不單只是分數,上級的各種指標,各種巡視,逼的我們不得不給孩子們施與壓力,不得不以分數來論英雄。
對于正常的孩子,我們可以尚且如此,那么,當我們面對殘缺的孩子又會是怎樣呢?是不是更會沒有耐心,撕扯孩子的傷口呢?女性天生的母愛,一般都會比父愛來的偉大,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曾近距離接觸過“星星的孩子”,至今依然記得孩子的名字,一個名叫張偉的男孩,初次見他,誤以為還是個讀高中的孩子,細聊中,才從一直照顧他的媽媽那里知道,小偉已經23歲了,但是智力卻沒有跟上來,性格孤僻,脾氣也容易暴躁,小偉的媽媽一直非常細心的照顧他,內心卻也備受煎熬,在跟小偉玩飛行棋的時候,我才深刻體會到小偉媽媽跟我說的那些話。孩子現在的狀態是難以改變的,唯有自己耐著性子,像《牽著蝸牛去散步》一文中說的那樣,體會別人無暇顧及的風景。
在孩子教育中,不管是出于什么階段,什么階級,不管孩子是否優秀,作為家長,請多點耐心,多點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家人的愛和溫暖的同時,也從孩子的身上感受忙碌之外的那份愉悅和純真,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失敗,學會生活而不只是為了生存。牽著蝸牛去散步,其實,也是蝸牛帶著我們在散步。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2
早上,看到一位老師在家長會上讀了《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這是我也喜歡的一種方式,于是我去找這本書。
找到以后,發現這更像一首小詩,有些老師把這篇文章做成了繪本的形式,配上了一些優美的圖片,讀起來則有另一種味道。從詩化閱讀和圖化閱讀的對比中,可以清楚地體會形式對內容的影響。圖文化閱讀是閱讀的一種發展趨勢,這種趨勢從傳統媒體的改變,從微信、微博的發展中可以看到,也可以從電腦、電視對兒童的影響中推測到。我們的語文會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這首小詩讓我想起了《失落的一角》,讓我想起了《教育是慢的.藝術》。放眼現在國內的小語教學研究,各種新的研究是層出不窮,面對這么多新的研究學派,有的老師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有的老師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從全局上看則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派繁榮興盛的樣子。我們一線教師可以怎么做?一要兼聽則明,二要有所堅持。懷著開放的心態去面對新的研究,在了解基礎之上,去研究這種新的研究價值在哪,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千萬不要用新的研究推翻舊的研究,對于個體來說,你的每一次學習都是一種積累。去看全國知名的特級教師,他們的上課風格各有不同,不管哪一種風格,都能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像是領略精神盛宴一樣,在他們的課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
我們的老師啊,不要因為過多的研究而丟失了那份平和的心態。有一部分學生在你面前就像蝸牛一樣,你自己在某些大師面前又何嘗不是一只蝸牛呢?教學是一門交流的藝術,孔子提出來的”教學相長“原則,意味著孩子在教育過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們身上也有美好的東西吸引著我們教師,促進教師的發展。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3
上帝交給逗樂一個任務,叫他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可是蝸牛爬得實在是太慢了,逗樂一會兒催促它,一會兒嚇唬它,一會兒責備它,可這些都不管用。蝸牛還是一如既往,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著逗樂,仿佛在說:“對不起,我已經盡力了!”
逗樂是又氣又急,對著蝸牛用力扯,用手拉,用腳踢,這樣一來蝸牛受傷了,就爬得越來越慢了。逗樂就想,這蝸牛爬得這么慢,連上帝都不管,那我也不管算了。于是他就讓蝸牛走在自己前面慢慢爬,自己則在后面慢慢跟著生悶氣。
就在這個時候,逗樂突然聞到了一股花香,咦,這是哪里呀?哦,原來這里是個花園。接著,他聽見了鳥兒清脆的嘰喳,蟲子歡快的鳴叫,感到了微風拂面而來的陣陣涼爽。后來啊,逗樂靜下心來,他還看到了滿天的.星星多亮麗。
逗樂這時才體會到上帝的用意何在:“原來上帝不是叫我牽蝸牛去散步,而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呀!”
這是我跟我逗樂兄弟講的眾多睡前故事的其中一則,代入第一人稱,他們都很喜歡。故事的原文是出自臺灣大學張文亮博士的一篇散文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原文是這樣的: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這首散文詩不長,故事很簡單,卻意味深長。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的成長過程,給孩子一點時間,也給自己一點時間,我們會發現,其實更多的不是父母成就了孩子,而是孩子成就了父母。比如在日常工作、生活方面,我們是否目的性太強,情緒太急躁,總是急于求成,不問過程,只求結果。其實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已經注定了結果,如果我們不去好好享受過程而是直奔結果,那不是自己“找死”嗎?
讀讀這首《牽一只蝸牛去散步》,總感覺有股溫柔的力量,可以讓內心的浮躁慢慢平和下來。偶爾和蝸牛一起散散步,我們可能就會發現許多就在身邊眼前而沒有注意到的美麗。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4
前兩天,看到一位朋友發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話:“陪著蝸牛去散步。”我突然想起以前讀過的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散文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想到這段時間急躁的心態,我決定再次拜讀這首充滿寬容、善良、愛心和支持的散文詩。
詩中這樣描述蝸牛:“它已經在盡力的爬了,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他、吼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我頓悟:牽著蝸牛去散步,這不正是我現在的工作嗎?詩中的蝸牛,就是我現在所教的這些孩子們。我嫌他們學的太慢,嫌他們調皮搗蛋,我催他們、吼他們,甚至有想踢他們。但有什么用呢?這只會讓我更惱火,而享受不到一點陪伴他們成長的樂趣。我生氣的時候也會讓孩子們像蝸牛一樣受了傷、流著汗、淌著淚。想到這,這群天真無邪的'孩子怎能不讓人心疼呢?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允許孩子犯錯誤,我及時幫他們改正就是了。我要聽聽孩子們心里的聲音,認真觀察每個孩子的特征,用最適合他們的方法去教他們,而不是一味的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其實,孩子在他們成長的點點滴滴中向我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樂趣,只是我的腳步太快,快的忘記了欣賞,我應該給孩子們一點時間,讓他們慢慢成長。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讓自己慢下來,讓課堂慢下來,認真的陪著我的小蝸牛們慢慢成長,去感悟前所未有的美好,不急功近利,只靜待花開。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5
昨天晚上的閱讀時間,我給女兒讀了一首臺灣作家張文亮的散文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本來是向女兒表達歉意的,沒想到女兒如此用心,把它寫成了作文。
一直以來,女兒都是我和她爸爸心中最大的驕傲!
為了我們心中對她的那份期望,女兒一直在用盡全力配合我們,做得已經足夠努力、足夠優秀!可我還是一直那么嚴格地要求著她,甚至用大人的`標準來約束她。
這段時間,因為臨近期末考試,女兒卻經常錯題、錯字,我對她耐心鼓勵過、嚴肅批評過、也曾大聲訓斥過,最后甚至升級到動手打她過。
那是上周末的晚上,又一次因為錯題,我生了氣,并狠狠地打過她的小手。“教訓”過她之后,我接受了女兒哭著作出的道歉和保證。
躺在床上陪她入睡時,我問女兒:
“媽媽打你,疼嗎?”
“疼。”
“要不,你也打媽媽一下吧!這樣,我們就扯平了!”
“不,我不打媽媽,因為我舍不得!”
我的眼淚立即奪眶而出,并感到深深地慚愧,而女兒此刻也緊緊地抱住我……
這一刻,我讓自己感悟到,其實教育孩子真的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不能過于心急,雖然也有被孩子氣得崩潰失去耐心的時候,也有對孩子發脾氣、訓斥、失去理智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她成長的點點滴滴中向我們展示了她的美和樂趣。只是,我帶領她前行的腳步太快,快得忘記了欣賞,反而使我失去了很多無法挽回的東西。
應該學會去理解孩子,陪著她慢慢去體味生活的滋味,欣賞她在成長中帶給我們的獨特美麗。
給孩子一點兒時間,也是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在這時間里我相信成就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我自己。
第二天清晨,陽光照進窗子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就放手讓她在自己的時間表里作一只快樂的小“蝸牛”吧,時常和小“蝸牛”一起去散散步,相信一定會發現許多平時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美好!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6
反思一下,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就像文中的小蝸牛,我們又何嘗不是常常抱怨這些“小蝸牛”走得慢,而偏離生活中最純最美的一面。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不僅我們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讓我們的孩子們也走得快了,現在才感悟到,其實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
我們在教學中,對孩子們提出要求本沒有錯,但是對他們達到要求的過程是不是有些不夠耐心呢?自己提出的要求,恨不得馬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做到完美,我也會抱怨學生多么地難教,多么地不守紀律或是習慣有多么不好,可是我卻忽略了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的都受著不同的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有著迥然各異的性格,接受能力,知識水平也存在著差距。我們也有被氣瘋和失控過火的時候,然而靜下心來去觀察他們,孩子們的一個眼光、一句問候、一個舉動都不知不覺向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純真的一面。其實,這是對教師耐心的考驗,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去跟隨蝸牛、跟隨孩子們,也許就會發現自然的美,傾聽鳥叫、蟲鳴,欣賞滿天的星斗。我們不妨回過頭看一看,看“小蝸牛”們已經前進了多少,而不是去計較他們到底有多慢,對于你來說也許這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這時,你就應該很認真地表揚他們。我們會感到身心愉悅,而孩子們也會和我一起見識到這個世界的和諧有序,自然從容。
我們作為老師啊,不要丟失了那份平和的心態,有一部分學生在我們面前就像蝸牛一樣,可是,我們在某些大師面前又何嘗不是一只蝸牛呢?教學是一門交流的藝術,孔子提出來的”教學相長“原則,意味著孩子在教育過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們身上也有美好的東西吸引著我們,促進著我們的發展。
的確,教育是慢生活,孩子是純真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不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留一點時間,留一點空間。
一天我去上二年級的科學課《磁極與方向》,突發奇想就地取材用線栓好一塊條形磁鐵、一塊蹄形磁鐵和一塊環形磁鐵,帶著一根棍子就走進教室了。有的'孩子嚇得趕緊問:“老師,你帶棍子來要打我們嗎?”我笑了:“孩子們,老師今天帶棍子來不是打你們的,是上課用得著的。”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我知道了,老師帶棍子來是要掛磁鐵的。”“想知道老師要怎么掛嗎?請大家趕緊翻開課本吧!”我讓孩子們翻開課本,并跟他們解釋:“我們沒有課本上那樣的演示教具,我們今天還是要驗證磁鐵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我搬來兩張桌子把棍子放在這兩張桌子之間,把三塊磁鐵拉開足夠的距離依次掛上去,孩子們停止了嘰嘰喳喳,靜靜地看著。看著他們那明澈的眼眸,我尋找到“孩子王的價值”,感受到教育潤物細無聲的美妙。跟孩子們相處,老師每天要處理許多瑣碎繁雜的事,一天天,一年年,我們陪孩子們漸漸成長,歲月磨煉著老師的耐心,歲月讓孩子們漸漸成長。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更是教師耐心的磨練,愛心的考驗,人生的品味——自然從容。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7
今天,我從書架上發現了一本書,名叫《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咦?蝸牛走路不是很慢嗎?人是怎么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的呢?我帶著疑問打開了這本非常有吸引力的書。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卻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他,我唬他,我責備他,
蝸牛用抱歉的目光看著我,
仿佛在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
蝸牛受了傷,
它流著汗,喘著氣,繼續往前爬······
讀到這里,我的心情不由得從好奇轉變成了傷感。蝸牛的特點就是爬的.慢,它為什么把房子駝在背上,不就是因為他自己爬的慢,外出以后不能及時趕回家才背著房子的嘛。上帝為什么要讓人類牽著他去散步呢?我是多么同情小蝸牛啊!這時一個念頭從我腦海里一閃而過,那蝸牛不就像我們這些小學生嘛?家長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得好,做得更好,做得最好。可我們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媽媽在一旁深深的嘆氣,而我還在一邊努力地爬。這學習之路是多么漫長啊!放學回家成群的作業向我提著要求,周末東奔西奔去上補習班,暑假里,題目像大海一樣向我涌來,這就叫“題海戰術”
我接著往下看
那一天,我在校園里散步,
忽然看到一只小蝸牛在草叢中哭泣。
“小蝸牛,你為什么難過呢”
“我覺得自己爬的好慢,好慢哦!”
“ 唉 ,如果有一天能有一個禱告······”
我好奇的問;“你會祈禱什么呢?”
“我希望我能代表蝸牛去參加奧運的賽跑,
而且跑得比······比······噴氣機快就好了。”
“但是我想,人類創造的噴氣機怎么能比得上帝創造的小蝸牛呢?”
“真的?”
“是啊!飛得最快的必須向爬得最慢的學習,才能飛得安全。”
“真的?”小蝸牛詫異地伸長它的觸角。
“人類發展噴氣機好多年了,一直有個研究的瓶頸,是在飛機渦輪的
葉片上。這些葉片由高科技金屬合金制成,在經歷過高溫旋轉和低溫冷卻后容易變脆,造成了許多空難。”
“那這跟蝸牛有什么關系?”
有!全世界有一種東西承受高溫然后冷卻,
再高溫,又冷卻,也不會變質易碎,
那就是蝸牛的殼。”
“哇!真沒想到。
我還一直以為背上的太多余,
想要做個無殼蝸牛呢!”
當我跟小蝸牛道別的時候,
我們都笑了。
我也笑了,小蝸牛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我也能!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8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真理,當作座右銘。大人需要陪伴,老人需要陪伴,孩子更需要陪伴。陪伴孩子不僅僅是家長的事兒,也是老師的事兒。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更肩負著陪伴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重任。我們在孩子眼里不僅僅是老師,更是朋友,姐姐,媽媽……來到幼兒園,我們就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會告訴我們。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放下老師的身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伴孩子左右。
中午,一個小女孩兒對我說:“老師,你能不能搬個椅子坐在我身邊。”我說:“為什么呀?”她說:“我就想讓你陪著我,坐在我身邊,因為我愛你呀!”孩子的話,說的我心里暖暖的.。我不忍心拒絕她,就搬了個小椅子坐在她身旁。當我坐在她身旁后,她時不時看看我,再笑笑,然后才安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或許陪伴就是:你靜靜地坐在她身邊,不用說話,卻能讓孩子感到心安。這種安全感是語言無法表達出來的,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感受到其中力量的偉大。
不僅僅是老師坐在孩子身邊,孩子能夠感受到安全感。有時候孩子也會主動依偎在你身旁,主動尋找安全感。班里有好幾個女孩兒,每次走到我身邊都喜歡抱著我,抱一下還不行,她會抱著你不肯放手。當你告訴她抱一下就可以的時候,她眼神里渴望的目光,告訴你不要松開我,抱緊我。還有的小女生總是喜歡搬著椅子坐在我身邊看書,有時候我也會好奇地問:“為什么非要坐到老師身邊看書呢?”孩子有時候還很不正經地說:“我就是要給你坐一起嘛,就是要跟你在一起”說這句話的時候,她還會趴在你腿上,或者兩只小手摟著你的胳膊,特別緊。當你試圖松開的時候,她就會拉的更緊。我知道,拉起的不僅僅是一雙手,拉起的是安全感,是愛。雖然說女孩兒一般喜歡跟老師撒嬌,可是我發現男孩兒也如此,他們也總想和老師坐一起,離老師近一些。每天身旁左右兩邊,似乎成了孩子們“爭寵”的勝地,他們會爭論誰先來的,誰應該坐在老師身邊。有時候看著他們爭論的樣子,天真可愛,就不忍心去批評。我知道,你們太需要老師了,太愛老師了。我知道,你們就是想讓老師多陪伴你們一會兒,我都懂。
每天,能被孩子們需要才是我最大的幸福。當有一天他們不再需要我陪伴,我也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趁著孩子們還需要我們,趁著我們還有被需要的價值,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多給孩子一些愛。陪伴孩子學習,陪伴孩子游戲,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天。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9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這樣寫道:“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在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繼續往前爬。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么?一片安靜,無人應答。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的風這樣溫柔。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閃亮。咦,以前怎么沒有如此體會?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這篇文章讓我想了許多。
蝸牛是誰?是我的孩子。原來,這篇文章,是作者借這樣的一個寓言告訴身為家長的父母們:把腳步放緩,和孩子的節奏同步吧。再忙,也不要疏忽了孩子的存在。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數星星,看日出。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孩子玩耍。因為成長路上,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這篇文章,讓我的心變得無比柔軟。讓我溫情地想起我的兒子,讓我的內心深處涌出深深的內疚與自責。
真的,因為忙碌,我好久沒有和兒子一起散步,數星星,聊天,做游戲了。為求生存,我白天在職場打拼,竭盡全力。晚上還要做家務,檢查孩子的功課,真的很累。所以,每當兒子想跟我聊天時,我都以太忙、太累為由推托過去。
這篇文章,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人生于世,錢是賺不完的。而孩子的心理需求,想與父母交流思想的強烈愿望,卻是不容忽視的。
由于整天忙自己的事情,我忽略了人生最美的風景——和兒子共處的'快樂。我親愛的“蝸牛”,原諒媽媽!
從此以后,下班后的時光,我全部交給了兒子。聽孩子在飯桌上講學校的趣聞,我會心微笑。兒子上課發言積極,獲得老師的表揚,我鼓掌激勵。兒子考了滿分,我獎勵他一個熱烈的擁抱。兒子拿著獎狀回家,我會端端正正地將它貼在客廳中央的墻上,欣喜不已……
從此以后,每天晚上,陪兒子聊天半小時,讓兒子心情無比舒暢。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兒子的理想,經常變換。今天想當科學家,明天又想當探險家,后天又想當音樂家……兒子五彩斑斕的夢想,讓我看到了他光輝燦爛的未來。
從此以后,愛上了星光下的漫步,嗅到久違的花的芬芳。夏夜,那一聲聲蟬鳴,讓心靈歸于寧靜。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10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帶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實在爬得太慢。雖然它已經盡力在爬,但還是只挪了一點點我催他,我唬他,我責備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在說人家已經盡全力了!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蝸牛受傷了,他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上帝啊!為什么要讓我帶一只蝸牛散步?經過冥思苦想,我終于懂了,我的手指輕輕地顫抖著。原來,上帝讓我帶蝸牛散步,其實是蝸牛在帶我散步啊!
有時候,我們會催孩子,但是孩子其實就像那只蝸牛,在帶你走向美麗的風景。在眾多的教學理論中,我更喜歡教學相長這個詞,這是課堂最簡單而自然的狀態。讓我們的課堂慢下來,以一種包容的態度,愉悅地接納學生的個性、差異,甚至是接受學生的`錯誤。
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我曾為如何教好漢語拼音而苦惱。有一次,我在指導朗讀一個音節詞時,不少學生都讀錯了聲調。束手無策時,我想起了哪位教育界的大咖說過的一句話讓學生錯,給學生錯的機會。于是我豁然開朗,請學生給這個音節詞加上不同的聲調再讀,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把小手舉得高高的,一個音節詞讀出了不同意思,孩子們在錯誤中嘗試,給這堂課帶來許多美麗的生成,令人意外而又驚喜。從此,我發現孩子們學習拼音的熱情越來越高了,我教拼音也越來越輕松了。
是的,在嘗試錯誤中獲取真理,是每一個生命與生俱來的渴求。相信學生,給學生錯的機會,給學生嘗試的權利,給學生成長的空間。至此,我更加相信自己,讓自己變得心平氣和,從容舒緩。如果說生命是一場修行,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呢?
讓我們的課堂慢下來,前行路上偶爾退一退,給頭腦以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可以有時間反思每一堂課是否沿著初心一路前行,讓心靈趕上自己的腳步。
慢下來,心才能定下來,課堂才能開出智慧之花。慢下來,靜待花開。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11
周末的午后,我坐在秋日的陽光里,暖暖的,隨手翻開了《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這本書早已聽同事談起過,只是一直還沒認真讀過。在如此燦爛的日子我便美美地讀了起來,一讀便已愛不釋手。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其中的這首詩深深感動、觸動了我,我想了很多,想到了自己平時對兒子的態度、對學生的教育,甚至還想到了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
想想自己的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就像這只小小的蝸牛嗎?從他開始呀呀學語,到上幼兒園上小學,我何嘗不像書中那位牽蝸牛的主人公一樣!記得兒子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孩子作業寫得慢,寫得不規范,幾次改不過來我心里就會著急,就會大聲訓斥,現在回想起他當時的眼神真得就像文中的小蝸牛的一樣,仿佛在說:媽媽,我已經盡力了。還記得兒子三年級的時候,一次語文考試考了八十幾分,當時的我心里全是抱怨,導致怒火沖天,后來才了解那次試卷真的很難,孩子已經盡力去做了。現在想想如果我能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學習,換一種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績,也許我的孩子生活得會更加快樂些。
如今兒子面臨小升初,在這種應試的大環境下,做家長的我比孩子都著急,給孩子報了這班報那班,本來孩子學校的作業已經占用了一些時間,又要花費時間去做“班”的作業,彈琴、寫奧數……玩的時間自然要少很多很多。有時候想想,明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感覺又不得不,不得不趕著、催著、唬著他往前跑,也不管他流著汗、喘著氣。看了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我們總是給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卻忽視了他的感受,我們總是給予他太多的要求,卻束縛了他的`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家長的關懷,但不是由我們家長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我們為了自己的想法而不顧孩子的感受來安排孩子的人生,那么我們除了得到焦慮、急躁之外,還會讓孩子失去一個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幸福快樂地成長比什么都重要,很多東西童年沒有學會,以后還有很多的學習機會,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在,讓他們朝著自己的興趣方向發展,同時放慢我們的腳步,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長,這時我們也會聞到花香,我們也能聽到鳥鳴,我們也能看到滿天閃亮的星星!平時我們多看看孩子燦爛的笑臉,多聽聽孩子無邪的笑聲,少一些催促,少一些抱怨,也許我們會發現:原來上帝是叫孩子牽著我們去散步!這樣一路走過來,孩子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會感到更加快樂和幸福。
教育是一門藝術,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來說,不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還要教育好許許多多其他的孩子。作為小學老師,我們更要有陪蝸牛去散步的精神,因為小學的孩子,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在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都相對來說慢一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更有愛心和耐心,有更多的寬容和等待,陪著孩子慢慢成長。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暑假陪兒子上外教課的情景。課堂上,外教老師Micle總是一次次重復著、手舞足蹈地演示著孩子們沒有聽懂的話,直到所有孩子明白了,回答了,他才會繼續下一個話題。記得班上有個小女孩年齡相對來說似乎小一點,還有點坐不住,當Micle問她“Canyoudance?”時,小女孩好像聽不明白,沒有回應,Micle老師并沒有說聲“Sorry”了事,只見他充分利用了肢體語言,邊跳邊說:Icandance.Canyou?Look,Icandancewell.Canyou?小女孩被老師幽默的舞姿逗笑了,也跟著老師舞動著回答:Yes,Ican.Icandancewell,too.這個答案更加完整,而且相信小女孩也明白了“dancewell”的意思。整節課簡單而純粹,一節課一個任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體會,從不催促,更多的是鼓勵表揚、耐心和等待,整個課堂讓人感覺輕松愉悅,孩子們也很享受課堂,樂在其中。
但在我們的日常教育工作過程中,我們有時會急于求成,恨不得要求每個孩子能快速按照自己的標準回答,順利地進行到下一個教學環節,造就一個所謂的高效課堂。因此,我們平時的課堂似乎比他們多了些任務,多了些壓力,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老師似乎少了些寬容,少了些等待,多了些抱怨。通常有些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把班級成績搞上去,為了成為學校的教學能手,我們課堂的教學節奏也似乎快了許多,教學內容也多了許多,教學目標也狹隘了許多。從而,我們學生的負擔也重了很多,在我們有的老師大搞題海戰術,填鴨式等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下,我們的孩子不堪重負,尤其使我們反應慢半拍的孩子們深感挫敗和自卑,他們往往受到輕視和忽視,從而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個性受到壓抑,甚至有的造成心里亞健康。因此教育需要時間,需要等待。在教育上,我們來不得半點急躁,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允許孩子在錯誤中成長,要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進步,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成長,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是萬萬不可的。教育的耐心就是在教育上要循序漸進,按教育的規律、科學的規律辦事。教育的等待也是一種智慧,但絕不是得過且過、任其自由發展。智慧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智啟智,要學會賞識孩子,等著孩子一點一點的進步。教育的等待需要堅持,堅持科學的方法,堅持良好的習慣,堅持信任,堅信孩子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態度要始終如一,絕不能因為某些因素的變化而否定一切,尤其不能否定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平時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老師的抱怨:某某孩子不聰明,拖了班級后腿;某某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訓都不行等等。這些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也許稍有不同,但對于稍有不同的孩子我們如果能多觀察,多留心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也許他們也一樣很棒,或許他們在某些方面還能做得更好。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細心、信心、寬容之心靜待花開,相信花兒一定會開得鮮艷芬芳。
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塊未經任何雕琢和修飾的美玉,需要我們父母和老師用智慧、用愛心、用耐心去發現去雕琢。每個孩子也是父母的寶,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父母和老師,面對孩子,我們確實很多時候有無奈,有苦惱,但是當我們想要抱怨的時候,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再想想辦法,想想比抱怨更好的辦法,相信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記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現在被不少教育者廣泛引用,而且引起了爭論。我想,陳鶴琴當初說這話也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也許現在社會的應試教育大環境,以成績論英雄的單一的社會評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們一些老師的教學態度。但是教育孩子就像是牽著蝸牛去散步,只有耐心地陪著他們,多些耐心,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少些抱怨,看著他們一點點成功,一點點長大,我們會發現生命中真正的成功,和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的一面!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12
讀了張文亮博士的《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內心不由被作者傳達的思想所震撼。
再我送過的學生中,曾有這樣一波學生,我給他們說過的話常常許多孩子不是不清楚就是忘到了九霄云外。每天的作業將近有10個左右的孩子晚上不寫家庭作業,上課提到的問題、概括文章知識和技巧,知道的真是寥寥無幾。一個問題拋出來,課堂上常常是鴉雀無聲,我的感覺就像文中所說:“我催他,我唬他,我責備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在說人家已經盡全力了!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蝸牛受傷了,他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就這樣,在牽著“蝸牛”散步的過程中,我也像蝸牛一樣流著汗,喘著氣,累的筋疲力盡。后來,當我看到“蝸牛”跟不上自己過快的步伐時,也只好慢了下來,反思自己走過的每一步,我開始從培養孩子基本的語文能力入手,收集孩子易錯的字,分析原因,對癥下藥,查閱各種資料,教給孩子閱讀的技巧,我不厭其煩地讓孩子在閱讀訓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表達能力……
慢步中,終于,我聞到了一點花香,我感到微風吹來,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孩子們在悄然無聲地變化著,一些一提起作文就頭疼的孩子文在我的指導下筆開始流暢了,一些寫字經常留“雀斑”的孩子作業干凈了,整齊了。哦?原來,帶“蝸牛”散步的路上還有這么美妙的風景,而我卻只顧埋怨,忘記了抬頭欣賞。
作為教師的我們,每天都按照計劃匆忙地完成教學任務,一直這樣的工作著,所以會產生厭倦的情緒和煩躁的心情。我們如果把孩子們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孩子們的每個小小的'舉動,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工作中的分分秒秒都是在收獲著快樂。只有在快樂中工作,才會喜歡自己的工作,更好的投入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之中我感受到了要有一顆包容和體諒的心。
每個孩子的個體發展是不同的,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不同點,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我們要因材施教,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關心和愛護學生,耐心地教育他們,微笑著面對他們,用溫柔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讓他們感覺和你是平等的。多用鼓勵的話語來激勵他們,經常表揚他們,比如“你真棒”“真不錯”……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也是受人們尊敬和愛戴的職業。在對待孩子是需要的是細心和愛心,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位孩子,對他們細心地呵護,每天都會受到不一樣的禮物的。孩子們就像可愛的小蝸牛一樣,是上帝送我們老師的最好的禮物!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13
在語文課上,老師發美文給我們看,在這無數優美的文章中,那篇《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打動了我。
上帝讓“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蝸牛啊!那是走的多么慢的呀!當“我”被它的速度激怒,對它拳打腳踢。可是它的速度不會再快了。“我”心中抱怨上帝有這么多的動物,那么多的昆蟲,為何偏要牽著蝸牛去散步呀!可是當我靜下心來,慢慢看周圍卻發現周圍的景色是那樣細致,那樣的美。
就像我每天都要家匆匆趕到學校,又從學校匆匆趕回家一樣,一路上,我只能看見外面的葉子長出來,葉子是路色的,葉子落光了,有花開了,花都敗了,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沒帶月票,只好自己慢慢走回家去,這一路我才發現,葉子不只有一種綠色,花兒更是姿態各異、五顏六色,它們不再像我往常所看到的那樣粗略了,而是更加精細了。
只要慢慢的走多細小、多美麗的景色都能被發現,只要慢慢的思考,再復雜的問題也有解開的時候,如果不慢慢的走,我又何曾知道原來葉子不只是綠色,它是有嫩黃色、翠綠色、深綠色,花兒不只是全部打開的,有的只是花骨朵,有的是才展開兩三瓣,有的`是花瓣掉落的只剩下三四片花瓣,不慢慢走這些是看不出來的。如果不慢慢思考,直接放棄的話,那么可能永遠不知道它的答案,只有慢慢的想了我才知道答案。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一只與你一起散步的蝸牛呢?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 篇14
朱敏:靜待花開。孩子需要一定的成長空間,而我們應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一同感悟鳥語花香、滿天星斗。
馮翠:其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善于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快樂,分擔孩子的擔心,憂慮,不安和煩惱,和孩子做好朋友,走進孩子童話般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傾聽他們的心靈之音,讓他們感受心與心碰撞產生的溫暖,感受到我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帶來進步的快樂。
楊娜:教育孩子就是帶著蝸牛去散步,讓我們的教育慢下來,前行路上偶爾退一退,給頭腦以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可以有時間反思每步是否沿著初心一路前行,讓心靈趕上自己的腳步。慢下來,心才能定下來,教育才能開出智慧之花。
商曉娜:孩子從來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她的當下應該就是她最好的狀態。我覺得從此可以不必再急著做任何事,我可以慢慢來,讓我和孩子們慢慢地互相了解,互相喜歡,共同成長,多一種體驗,多一個親人,我覺得成為一名老師,陪孩子們慢慢長大,是一種幸運。
張麗娜:曾經看到過一個詞語,叫做“慢教育”。跟這篇文章放在一起,確實搭配。教育這件事,急不來。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不要急躁。靜下來,陪著孩子一點點成長,一點點進步,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在享受這種幸福的同時,也許一個不經意就會發現孩子突然間有了驚人的變化。如果一味急躁,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傷害到孩子,結果適得其反。
趙林林:孩子的成長步伐是一定的,拔苗助長的做法不可取。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規律,有耐心,放慢腳步的陪伴孩子成長,不經意間,孩子就會給你不一樣的精彩。
杜櫻花:昨天在家判試卷,老媽說慢點判,小孩們做個題不容易,我說:每次判完試卷就要被他們急死,媽媽說,這個急什么,你小時候也不會。讀后感這么簡短的幾句話讓我突然自省:孩子成長需要過程,我們不能總是拿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熟不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期,每一次的進步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經常換位思考,或許更能幫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曹孟盈:教育恰如教孩子學步。對待學生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放手是必要的,嘗試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
靳浩然:作為老師,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就是一次牽著“蝸牛”散步的“慢養”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我們不能只顧著倉促前行,而忘了觀賞沿途的景色。也許等待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別樣的風景。
傅英:教育,就如同陪蝸牛散步,應有愛,應有耐心,應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長。接受孩子的所有,不以成人的標準去對待孩子,相信他們的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
崔葉馨:對待孩子需要的是細心和愛心,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位孩子,對他們細心地呵護,每天都會受到不一樣的`禮物的。孩子們就像可愛的小蝸牛一樣,是上帝送我們老師的最好的禮物!
于艷紅:與孩子相處就是要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同齡人,去他們的世界看不一樣的風景。有時我們要感謝孩子們,讓我們又經歷了一次成長。
馬菁:我想到了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你伴我長大,我陪你到老。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缺席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時期,作為老師我們更不能缺失對每個孩子的愛。因材施教擔任起國家給我們的使命。讓我們用行動,成就最美的自己。
陳亞男:很多時候作為老師,不要老是以一個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孩子每天都在向前努力,他不是停滯不前的。牽著蝸牛散步的時候,其實蝸牛也在牽著老師,孩子讓我們重溫成年人世界里少有的那種單純和率真,我們也要邊走邊學會欣賞著路上的風景。
李珊珊:登頂固然很好,但是沿途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讓孩子們成龍成鳳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心愿,因此家長老師常常催促孩子,想讓孩子們學的快一點再快一點,但是殊不知我們正在牽著“小蝸牛”在散步,他們已經努力了,當我們愿意陪伴他們一同散步成長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的童年回來了,我們的童心回來了,散步中的風景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崔炳霞:與孩子相處,我們老師或是家長應該做的便是耐心加愛心。心理學中提到,在人的成長路上需要學習動機,恰當的激發孩子的成長動機才是我們引領的方向,希望大家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一點耐心,成就孩子,成長自己。
【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有感】相關文章: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作文03-19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作文(精選7篇)02-08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作文(精選23篇)08-10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作文(通用24篇)04-22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讀后感(精選12篇)09-22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讀后感(通用16篇)09-29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讀后感(通用11篇)08-16
牽蝸牛散步作文_小學生作文04-02
牽著蝸牛去散步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