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讀后感-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讀后感-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具有深遠和高貴思想的人,不應該允許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瑣事和低級煩惱所占據(jù),以致于無法進行深遠、高貴的思考,因為這樣做確實是“為了生活而毀壞了生活的目的”。
我們關心的只是,如何使一個人以本性的內容和特質所允許的方式發(fā)揮他的本性,既不應該希望改變他人,也不可以干脆譴責別人的本性。真正偉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鷹一樣,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獨的高處。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據(jù)說列夫·托爾斯泰當初一讀叔本華的這本書,就喜歡得不得了。在給友人的信中自稱,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給他所帶來的愉悅是“從來未曾體驗過的”。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強調人的內心世界的豐富對于人的幸福感的極端重要性,認為獨處與思考是開發(fā)這種內在精神世界因而提高一個人自我品味的前提。一個不甘于平庸的`人應該愛好獨處,站在時代的最頂端。這樣他才能看的更遠,思考的更深。
以下是一位網(wǎng)友在讀完《人生的智慧》以后所總結的6點個人感悟,或許對你的人生能有所啟迪和醒悟:
1,窮人痛苦,富人無聊
叔本華認為,窮人痛苦,富人無聊,是一個社會經(jīng)濟快速增長時所面對的兩大問題。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大死敵。每當我們脫離其中的一個時,我們也就在接近另一個。一個社會的窮人越多,這個社會的苦難就越深重。饑餓、疾病,甚至戰(zhàn)爭,都和貧困貼得很近,有些原本就是貧困的原因和結果。
隨著中國經(jīng)濟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窮人脫離貧困而走向富裕,富人群體日益龐大,無聊的人群也開始逐漸增加。無聊的人會生出許多無聊的事,無事生非是人的本性。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現(xiàn)在越來越多,所謂溫飽思淫欲,正在變?yōu)橐环N我們這個社會的常態(tài)。
吃飽了總得找點事做吧,不然太無聊了,于是乎女人就成了目標之玩物,毒品就成了精神麻醉之寄托。
2,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
所謂人生智慧,就是關于人的一生怎樣過得幸福的智慧。叔本華認為,最可靠而持久的幸福源自自愛,自娛自樂,源自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即帕斯卡爾所說的,獨處是一種能力,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無法學會一個人獨自安靜地呆在房間里。
對于人生幸福,叔本華指出,決定普通人命運的根本在于3個內容:
1)人的自身,即在普遍意義上屬于人的個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潛在發(fā)展。
2)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財產(chǎn)和其他占有物,比如房產(chǎn)、車、固定資產(chǎn)等等。
3)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亦即人們對他的看法,主要是榮譽、地位和名聲。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華說:“一副健康良好的體魄和由此帶來的寧靜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躍清晰深刻、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的理解力,還有溫和節(jié)制有度的意欲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清白良心,所有這些好處都是財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人自身擁有的優(yōu)勢,如偉大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感,與人的地位出身以及優(yōu)厚財富等諸優(yōu)勢相比,猶如真正的國王與戲曲舞臺上假扮的國王一樣。”這些話告訴我們,心靈和情感對于一個人的影響遠遠勝過地位、出身以及財富。因為心靈是人自身所擁有的,而地位出身等則屬于身外之物,并不屬于人的本性。
一個人精神豐富的程度決定著一個人是平庸還是高貴。因為他精神能力的范圍決定性地限定了他領略高級快樂以及是否能感知幸福的能力。
3,耐得住寂寞,學會獨處
叔本華說,能夠自得其樂的人最幸福。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他的原話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獨處時,沉謦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樂。但對于一個冥頑不靈的人,接連不斷地聚會、看戲、出游消遣都無法驅走那折磨人的無聊。”“一個善良溫和節(jié)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樂,但貪婪妒忌卑劣的人盡管坐擁萬千財富卻難以心滿意足。”
壞人容易形成團伙,小勢力,偉大的人卓爾不群。真正偉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鷹一樣,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獨的高處。實際上,叔本華一生大半時間都過著半隱居生活。在柏林大學和黑格爾PK之后,他便辭去教職避走他鄉(xiāng),在法蘭克福遠郊的一個小鎮(zhèn)住下,著書立說,直至去世。
珍愛自己的精神個性,耐得住人生的寂寞,做一個卓爾不群的人。叔本華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能夠享有自己卓越的與眾不同的精神個性所帶來的樂趣,那么,普通大眾所追求的大部分樂趣對他來說,就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種煩惱和累贅。
蘇格拉底看到街上擺賣的各種各樣的奢侈品時說,我不需要的東西可真多!
4,愚蠢人打發(fā)時間,聰明人利用時間
一個人喜歡與人交往的程度,與其思想的平庸和貧乏程度一致。對此,叔本華很明確的提出:“人生,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平庸。”他說:“一個人若有了卓越而偉大的精神思想,就會造成他不喜歡與人交往的性格氣質。因為這種人堅信,一百個傻瓜聚在一起也產(chǎn)生不了一個聰明的人。”
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平庸。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選擇了。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閑暇只會造成一個無用的家伙。
5,按照自己天性發(fā)展的人能獲得幸福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華表明了一點,即能夠自得其樂的人,能夠按照自己的天生才能發(fā)展并取得成就的人,最后能獲得幸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個人若能夠按照自己天生的才能不斷發(fā)展,并借助這種才能從事某種活動取得成果,就能享有幸福。幸福屬于那些能夠自得其樂的人。因為幸福的外在源泉不受我們控制。人到老年,幾乎所有的外在源泉都會枯竭,此時此刻,一個人的自身擁有,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只有我們的自身擁有才能夠在我們各自的生命中保持得最為持久。
對此,歌德也說,誰要是生來就具備某種才能并為此而生活,那他就由此而找到了最美好的人生。
6,珍惜當下的每一天
叔本華認為,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xiàn)在才是生命確實占有的唯一形態(tài)。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忽視眼前的美好事物,或者說眼前事物的美好,直到有一天這種美好消失時,我們才后悔沒有珍惜人生每個被它閃耀的瞬間。我們不能因為觸手可及,俯拾即是,就不去珍惜眼前的美好。要知道萬物屬無常,有生便有滅,好好珍惜當下,我們才能享受生活,收獲幸福。
生命就像一條奔騰的大河,有人沉,有人浮,沉下去的化作一攤泥,浮上來的隨波逐流,在這沉浮間,我們還能剩下些什么,還能追求些什么?逝去的已成為過眼云煙,未來的還無法揣測,只有珍惜現(xiàn)在,珍惜擁有的一切,才是幸福。
叔本華用他一生的哲學所學和體驗之智慧,讓你我懂得:在明天和意外之間,我們永遠不知道,哪個會最先到來。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字_讀后感800字01-20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讀后感500字01-19
《智慧背囊》讀后感800字01-19
智慧人生名言12-18
人生的智慧好詞好句08-03
易經(jīng)與人生智慧11-27
《讀懂人生》讀后感01-19
季羨林談人生的讀后感11-11
人生智慧寓言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