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通用18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
在暑假這段時間內,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從中,我得到了很多信息,不但是魯迅的生活瑣事,更多的就是做人的道理,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還有很多信息。看完這本書,我對魯迅的印象徹底的改變了,覺得魯迅又只是一個平常人,他也有缺點,也有小孩子脾氣,但唯一讓我佩服的是,他能在最平常的文字中,表現他的愛國情懷和當地的政治環境,真的是字中有字,話中有話啊。
第一篇是《狗貓鼠》,他把每種動物都比喻成不同的人,借助自己對每種動物的感受,把社會上的人,劃分成三種,就像貓,抓了在放,放了在抓,最后玩厭了,在吃掉,這讓我讓想起了日本侵略中國時,日本人是怎樣欺負中國人!
第二篇是《阿長與<山海經>》,文中的一句話:“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討厭喜歡切切察察”給了我長媽媽的一個印象,當后來她的“大”字型睡姿,給了我一個憨厚可愛的一種感覺,可第二天當她起來的時候,她給魯迅講的各種規矩,又讓我覺得她是一個嘮嘮叨叨的一個人,不知道魯迅會不會這樣想呢?
第三篇是《二十四孝圖》。他用他兒時的慘境來揭露出當時封建社會的丑敗,可他在這社會中得到的第一本書,就是《二十四孝圖》,他卻從中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他把疑問停留在了“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這兩個故事上,可見,魯迅是一個好問,而從“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他應該扶一枝拐杖。現在這模樣,簡直裝佯,侮辱了孩子。”這句中,我看出了他是一個執著的人,他總是有自己的觀點,除了有真實的憑證,他對自己的觀點絕不動搖,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再后來,在故事中,我覺得最可憐的還是那個“搖咕咚”的兒子,他為了讓父母開心,用了很多方法,甚至當他摔了一跤,也不能叫苦,還扮作小孩子在地上滾來滾去,讓父母認為他是故意跌倒在地上的,從而不讓父母心痛。這個故事不但讓魯迅領受到他的孝母之心同時也讓我領受到了,我現在的孩子,是否還有這樣的一顆心呢,就像魯迅所說,孝敬父母并非易事,要想真心孝敬父母,看來我們先要向小萊子學習怎樣去孝敬父母吧
在其他故事中,我也感受到魯迅想表達出來的情感。在魯迅的文章中,往往不失幾分笑意,在這黑暗的社會中,所折射的光線自然是黑色的,可我卻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一絲光芒。
這就是讓我感到佩服的寫作手法,這篇文章十分注意人物的刻畫和描寫,同樣運用白描的手法,十分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創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讓我們讀的不亦樂乎。
讀完這本書,腦中還念念不忘書中的情節,在想想,魯迅能在黑暗中,發掘出童年之美,靠的是心中對未來的期望,我們是否能像他一樣,在最困難的時候,發現光芒,并抓住它,就算是只有很小很小的一絲,也要死死的拽著,不要讓希望逃跑。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著希望,那么,在他的世界里,就算有多大的障礙,他的生命也不會在寂寞!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2
屋外飄灑著小雨,牛毛般細嫩,銀絲般晶瑩。雨滴落在書上,我輕輕用手擦去,留下斑斑水跡。再一次捧起那本淡綠色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散發出獨特的童真,隨著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飛向那曾屬于我們久違的世界……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著嬌嫩的花瓣,煥發著淡淡的清香,頂著殘陽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
我又看到了魯迅的父親,兒時的魯迅對五猖會充滿了期待興奮,而這一切愉悅的好奇的思緒,卻在父親突如其來安排的一個任務后,有晴陰,由興奮向失落無奈。這一心理波動的描寫,表現的不僅僅是魯迅本身的情感變化,還反映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然而魯迅從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父親被庸醫治死,后來,魯迅聽從了衍太太的話,在父親臨終前大叫,大聲哭喊,沒有讓父親安靜地離去,這是讓魯迅靈魂永遠不安的痛。但現如今,已很難在物質充裕的現實生活中找到如小說中沉香,哪吒等那些孝能夠感動天的故事了。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為了擁有更成功的事業,人們無暇停下忙碌的腳步盡心地照顧年邁的父母。有能力給予父母優質的生活條件,卻難以滿足父母那份期待關懷的心愿。
我又來到了百草園,草木茂盛,鮮花遍地。魯迅在這里享受到了童年的無限樂趣。雪地捉鳥,疊羅漢,拔首烏弄壞了后墻,采野果吃,都是魯迅兒時最快樂的游戲,兒童的生活趣味是廣闊的。還記得我小時候,也擁有同樣的美麗的童年呢。我喜歡奔跑在小路上,就算是盲目地跑著,也會因為風在耳旁吹過的聲音感到興奮與充實。我也喜歡藏起來,看著伙伴和父母找我的焦急身影竊笑,然后再靜靜地走到他們背后,若無其事地拍拍他們肩膀……
我又踏進了三味書屋,小小的書屋,束縛著多少孩子的童年,約束著多少孩童好玩的天性,封建的書櫥教育,孩子只能讀書,背書,連問題都不能問,孩子們的童年是灰色的,沒有一點樂趣,看著那不知所云的文言文,只能死記硬背。孩子們的童年不應是這樣的,應是活潑快樂地健康成長。與他們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們不用背《鑒略》,迎神賽會對我們也不會有多大誘惑力了。一到節日,父母便帶著我們上各種各樣的公園,展覽館,豐富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讓我們的童年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抬頭向窗外望去,窗外依舊飄灑著小雨,而我也在細細回想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一個給自己肩膀的爸爸,一個無限溫柔的媽媽,還有幾個一輩子都想在一起的伙伴。親愛的朋友啊,路有平緩曲折,但,幸福一直都在。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3
《朝花夕拾》是魯迅晚年回憶自己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人和事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這本書由十篇散文組成,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若干社會生活風貌,它雖然是回憶性散文,但都有現實的斗爭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蘊含著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執著態度。
作者以熾烈的感情和濃重的筆墨,揭示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情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病》這篇文章。
作者回憶了父親生病后,他請了位名醫為父親治病,這位名醫故作高深,給出的藥引十分獨特,結果父親的水腫是逐日利害了,這位名醫又推薦了另一名醫生,他的藥方更為奇特,很難尋找,而且他還勒索了不少錢財,結果父親的病一步步惡化,最終去世了。
文中還寫那位名醫的故事,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一天晚上,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找他,他卻非一百元不去。這里描繪出了一個見錢眼開的“名醫”形象。
我們現在的醫生,只要出現急診,他們都是趕緊去搶救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他們把治病救人永遠放在第一位。
而文中的“名醫”呢?按了病人的手,冷冰冰的,也沒有脈,于是點點頭道:“唔,這病我明白了。”從從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藥方紙,提筆寫道:憑票付銀洋壹佰元正。病人都已經死了,他還那么從容,讓人家給他錢。這里將當時社會醫生的丑態清晰地表現了出來,這不僅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交易,hai反映出“名醫”對這種事的習以為常,猛烈地抨擊了當時社會的畸形現象。
這位名醫故弄玄虛,給魯迅的父親開了些奇特卻沒用的藥方,得知父親的病更加利害了,就說:“我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這里還有一位陳蓮河先生,本領比我高,我薦他來看一看,我可以寫一封信,病是不要緊的,不過經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這里刻畫出了一個假裝清高,急于甩掉燙手山芋的庸醫形象,面對魯迅父親病得那么嚴重的情況,竟說出:“病是不要緊的”這句話,流露出庸醫對病人的漠視,對生命的漠視。而陳蓮河先生也并不是什么好醫生,他身為醫生,卻以迷信的觀點來給父親治病。
魯迅的父親已經快斷氣了,住在一門的衍太太趕過來了,她叫魯迅給父親換衣服,將紙錠和《高王經》燒成灰,用紙包了給他捏在拳頭里。衍太太一直慫恿魯迅大喊父親,這讓已經平靜下去的父親又緊張、痛苦了起來,使得父親死前不得安寧。衍太太的封建落后思想,導致了父親痛苦地死去。
魯迅通過請醫無用父親病逝的舊事,反映了他當時的無奈和無助,表現了對父親的拳拳之愛,對“病態社會”中人心冷漠以及黑暗落后的批判,由此也更激發了作者要擺脫愚昧,求學上進的堅定信心。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4
早聞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但沒有機會去欣賞一下。所以趁這個暑假,我飽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云。但順順溜溜地將全書讀完后,便知其大概了。
《朝花夕拾》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誠摯的懷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后所經歷的生活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一角,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狗?貓?鼠》,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
魯迅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貓捕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笑。魯訊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實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并非全部都那么討厭,有些小老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欺負。實際上,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哦!
讀了這篇別有深意的'文章,雖然不是受益匪淺,但是我卻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朝花夕拾》,清晨的花傍晚時再去摘,會散發淡淡的清香,韻味無窮。一如魯迅先生幼年的時光到了暮年再去細細回味。
不同的童年滋味展現得淋漓盡致,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這部作品,尤其是魯迅先生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非常的親切,充滿感情。那份純真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卷。仿佛能讓人看到:一個調皮的孩子,有在百草園玩耍的愉快,在阿長買來《山海經》時的欣喜,有在父親的呵斥下無法看五猖會的掃興……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5
一點,一點,一點點地看完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著想的魯迅爺爺。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玩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在阿長與〈山海經〉》,《范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后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范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向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歷了多少次改革與戰爭,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家里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設備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了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成語平易近人: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如:《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又如:凡昌黎(韓愈)與東野(孟郊)聯句,必字字爭勝,與他人聯句,則平易近人。——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
成語平易近民: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如: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又如:和州之政平易近民,百姓至今德如父母。——宋·陳亮《與韓子師侍郎書》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6
相信各位小時候都有這種經歷:本來今天是一個美好的周末,卻被家長硬生生拖進了各大補習班。美好的周末計劃就這么泡了湯。在《朝花夕拾》中少年時的魯迅也同樣沒有逃過父親的魔爪,而他滿懷期待的五猖會變成了他至今難忘的噩夢。
在魯迅所著的《朝花夕拾》五猖會中,題目寫的是五猖會,但對五猖會的熱鬧場景卻只字不提,而是花費了大量筆墨去寫魯迅如何背書的場景。在晦澀難懂的《鑒略》和父親的一聲令下使小魯迅之前期待的心情被潑了冷水頓時心情全無。父親讓他背完才能去看五猖會,聲音不容置喙,這對年僅七歲的的小魯迅可以算得上的是晴天霹靂。
恍恍惚惚的背完書,父親心滿意足地點頭,雖然在外人眼中是贊賞的眼神,但是對小魯迅來說根本就不重要,在他眼中這些和讓他感興趣的五猖會根本就不值一提。可后來他再去五猖會看到熱鬧的場景,卻沒有當時的興趣了,因為自己激動的心情早就被那晦澀難懂的文字給沖刷掉了,即使五猖會再熱鬧又有什么意思呢?
前文中寫道孩子們十分喜歡賽會,年幼的魯迅也不例外,他也是一個充滿童真的孩子,但是父親的“魔鬼式教育”或許給年幼的魯迅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后來魯迅先生在文學有了很大成就,或許也無法掩蓋那段回憶吧。
時代的背后是無盡的深淵,無盡的深淵之下是那些深陷泥沼苦苦掙扎的人們。當時的教育方式成為了那個時代孩子的噩夢,他們遠沒有我們現在輕松。我覺得它打擊的不僅是一個孩子,更是一個孩子內心深處那種對新鮮事物求知的渴望。一盆冷水澆下去的是孩子的天性,換來的只有孩子的失望。那時候的四書五經對于孩童時代的他們背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但也僅僅是背下,對書的理解也僅僅是一知半解。從書中的另一個故事——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小魯迅提出了問題,私塾的先生卻并不做解釋,而是沉默、一言不發,甚至訓斥小魯迅。
五猖會這篇文章也表示了魯迅先生對教育的批判與失望。而五猖會也只是五猖會,和小魯迅背《鑒略》一樣都是表面的意思。五猖會中沒有著重描寫五猖會的熱鬧情景,而魯迅兒時背誦的《鑒略》到了后來也被魯迅了幾乎忘掉了。讀完這篇文章我似乎從年幼的魯迅身上看到了他的童年,沒有像尋常孩子一樣的快樂,但是小魯迅內心是渴望的,渴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
《朝花夕拾》中“五猖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童心,它像水晶一樣美好卻又易碎。文章生動的寫出了“我”的心理變化,讓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經歷,而我也通過《朝花夕拾》更加深入了解了魯迅先生。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7
在這個寒假,我閱讀了魯迅先生所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他在日本學醫,因為看到了國內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被西方各國列強欺壓,最終決定棄醫從文,因為他覺得,醫術只能拯救人的身體,只有文學才能拯救人的思想。從此,他以筆作武器為革命事業出力,寫下了一篇篇文筆犀利、針針見血的文章,而《朝花夕拾》便是其中的一部作品。
《朝花夕拾》講述了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生活,總共有十二篇文章,都是圍繞自己童年青年時期的回憶所寫。整個散文集滿溢著魯迅的真情實感,有游玩時的歡樂,有挨批時的無奈,還有離別時的傷感……
在這十多篇文章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五猖會》,故事講述了魯迅老家辦的五猖會,魯迅非常想去看,就在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他的父親卻讓他去背書,魯迅又生氣,又著急,又無奈,但又只能去背書。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把書給背完,但是他已經完全沒興趣去看五猖會了。
在通篇文章里,我最有感觸的就是這段話: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這段話很生動地記錄了“我”背書的后半段,自己只想著快點背,早點背完了就可以去看五猖會了。但是越著急就越背不下去,而且所有人都在等“我”,這便讓“我”更加心急。其中說到“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大荒’之流夾住”和“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抖”,這都說明了“我”為了能早點背完書的焦躁,以至于“聲音發抖”,可見“我”是多么想去看五猖會,突出了“我”的孩子心性。
《朝花夕拾》里面雖然講述的都是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但是我們讀起來還是可以感覺到他對舊社會的厭惡,因為這些文章里隱藏的,幾乎都是對舊社會風氣的反感,或者對國內腐敗暴政的政客的抨擊。就如這篇《五猖會》,他很好的揭露了舊社會死板的封建教育方法,體現了大多數孩子的心理,展示了我們小的時候都經歷過的事,讓我讀著很有共鳴。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那些煩人枯燥的教學,也沒有動亂不安的國家,這都是因為革命先烈的付出,沒有他們,我無法想象當今的社會是什么樣的,我也無法想象我怎樣那種動蕩的年代生存。所以,現在我們能做的,不是抱怨國家,抱怨社會,我們只需要好好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幸福生活時光,這就足夠了!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8
人生如一本書,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朝花夕拾》。
一開始接觸這本書來源于初一語文書上的的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表達了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生活樂趣,以及家中趣事,記敘了自己一生的經歷。當然,朝花夕拾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快樂,充滿了樂趣,作者喜歡這毋庸置疑是因為這些了。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揭示了兒童豐富生活與束縛兒童天性的私塾教育的辛酸,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成長的合理要求。
看完這篇文章后,我嘗試著去看了看《朝花夕拾》,后來發現,朝花夕拾一書主要是關于它溫暖憐愛,以及回憶舊事一系列事,當然也熱衷于它深藏不漏的諷刺意味,熱衷于它所記錄的,各種習俗,以及故事傳說。
有一說一,這是魯迅先生寫過的唯一一本散文集。主要表達的內容是魯迅先生兒時的珍貴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筆生動優美,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構思也別具一格,獨具特色的風格甚是惹人喜愛。
“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讀過這一片段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一段不僅僅是寫魯迅先生討厭貓,與此同時,也是諷刺那些處于幸災樂禍的人。
《左傳·僖公四十年》里有一句話:“人有失蹄馬有失足,或者背施無親,幸宰不仁。”確定,任何人都有失利的時候,而這時,我們并不應該幸災樂禍,否則的話,你是開心的,但被你嘲笑的人卻是傷心的。這樣不僅不會帶來好處,還會因此而多一個仇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先尊敬別人,別人才會尊敬你,我們不能幸災樂禍,應該給予人體諒。只有多一點尊敬,少一點嘲笑,才是一個中華兒女應有的樣子。”這句話老師也常常對我們說。仔細閱讀完《朝花夕拾》會引你沉思,會給你啟示,也會讓你瞬間感悟……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9
近來,我看了一本書——魯迅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講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風雨故園”。
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魯迅童年的事情。
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被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為榮。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后來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家、三味書屋、當鋪”來回跑。在這期中,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為他想到了他的爺爺、子凌公公(魯迅的長輩,考了一輩子,結果連秀才都沒考上,最后變瘋了)、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么也沒有。但是,魯迅的父親就希望他們三兄弟能讀好書,將來好給周家增光。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了解了魯迅的童年,我覺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來更易懂了,因為我已經初步了解了魯迅——這位偉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頭一尾的小引和后記,一共有十二篇。剛開始看這本書是一頁一頁、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接著看,但后來我發現有幾篇文章太深奧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過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貓鼠》吧,我雖然可以從文中看出魯迅對小動物的關心、愛護,但是我卻看不到更深層的意思——《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表達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幅媚態”等特性的憎惡。
還有,《無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從導讀中理解一點意思,主要還是為了諷刺那些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
在“風雨故園”里,我真的看到了《父親的病》中所說的那樣“要原配的蟋蟀一對”,還有更離譜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陳倉米……唉,那些“名醫”真是想得出什么說什么啊!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也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無知。
成語正人君子: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如:《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阘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又如:旬這樣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氣,有肝膽,相與了這樣正人君子,也不枉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成語了不起:極好或令人欽佩的,不平凡,優點突出。如: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本縣看她處心行事,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豪杰,斷不肯等閑失身。”又如: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0
《朝花夕拾》只是一本薄薄的回憶散文,但是細品他的人都會知道這其中卻充斥著滿腔憤慨之情,以及其他的那些雜文、小說集的語言鋒利而尖銳。當然,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那都叫藝術,連諷刺都那么有魅力……
初中的語文教材,幾乎每本都有魯迅的文章,大概多數也都選自《朝花夕拾》,琢磨久了,有時也會想,夕拾的朝花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使教研員都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呢?
酸。的確,看魯迅的文章有點酸,那有人會問了:是什么酸?是心酸。你看《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廢,不寫家境早已苦不苦不堪,僅從父親口里說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后的疲態,這一切,都能夠深切的表明,他們一家都處于水深火熱揭不開鍋的狀態之中。然后到篇尾,父親快不行的時候,衍太太讓作者大叫父親,卻遺留給了作者的最大的遺憾。此篇感人肺腑,卻又不乏暗中對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使壞形象的嘲諷。
甜。不說阿長與魯迅過年時行禮的溫馨,也不說看社戲、看五猖會時的快活熱鬧,單提起百草園“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的童趣,就能讓人感受失去已久天真和爛漫,展現了親切柔情,給人一種似乎又搭上了獨特的魯氏橋,回到了各自美好的童年和故鄉。
苦。成了名人即便是正人君子也會存在不少的仇敵他們“羨慕嫉妒恨”,對作者有意無意的進行攻擊,這何嘗不是一種苦,長媽媽、父親的逝世是苦,和藤野先生永別是苦,作者其實是以自己的各種苦來反映這個社會的苦,不禁令人深思。
辣。魯迅的本色。就是辛辣的筆風,自然會有他筆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凜然一個頂天大漢的形象,對反對、守舊勢力的抨擊與嘲諷是毫不留情。譬如對陳、徐兩人犀利、刻薄的諷刺,入口微辣,入肚卻穿腸蕩胃,甚是尋味。更是在體現著那是社會的昏暗,犀利的筆鋒解釋這社會的一切……
咸。淚水的味道就是咸的。《朝花夕拾》是本樸實感人的散文,它足以催人淚下。舊事的點點滴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原因,他勾起了老一輩人的多少的心酸記憶和快樂往事,也給我們這一輩人了多少的教導。它染咸的是回憶,濺起的是新生代的奮起……
成語橫眉冷對千夫指: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如: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又如:他有最大的尊嚴,橫眉冷對千夫指。他有最大的謙虛,俯首甘為孺子牛。——王蒙《布禮》
成語孺子牛:孺子:兒童。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如:郭小川《登九山》:“人在變,思想在變,多少英雄甘當孺子牛。”又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1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書的內容不過是十篇文章,斷斷續續的生活,不知是我的反應較為遲鈍,還是魯迅先生的文章太過深奧,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個長長的故事,記錄了魯迅的成長,而且記錄的還不怎么仔細,斷續的回憶吧。
《朝花夕拾》里的字字句句記錄了魯迅三十年來的經歷,思想變化。我對魯迅的了解也不過是課本里的幾篇文章而已,現在通過這本書,也許我就能更了解魯迅這個,在我國甚至是世界文學史都有著重要地位的人。
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了魯迅那時的血氣方剛,我讀出了他的思想,我讀出了魯迅那內心深處的正義……頓時,一種景仰之情猶然而生,他就是哲學的化身!
我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所以現在我只能從那一個個的小字中,找尋那從前的年華,猜想那時人們的心境。
魯迅的作品留給我們的只有凝思吧,思量著為何,但卻永遠不能體會,那書中人物的歡與樂,苦與痛。這種凝思也許就是回憶的引子吧,隨魯迅先生的回憶,也在記憶中慢慢找尋那些屬于我們自己的珍貴的回憶。在魯迅先生的引導之下,我的眼前所浮現的是我那懵懂無知的童年,伴隨著那些另人啼笑皆非的記憶,我的嘴角不經意的上揚了起來。
一切的一切都在記憶中。記憶這個東西,實在討厭,有些事,那么的美好,可是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有些事,并不值得懷念,甚至令人反感,可是卻在腦袋里記得請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的記憶是五彩繽紛的,千奇百怪的,記憶力的每一個人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記憶里的每一件事,只是讓我們認清自己,必不可少的經驗。人生被記憶搜存,每每發生,每每記住,到最后,大部分記憶也只是因為思緒的繁雜而被拋之腦后,所留下的也只是那震撼人心的。那些記憶百年后也只是隨著自身的滅亡一同消逝罷了,泥土紛繁,擾亂了那原本清晰的腦海,百年后,當你們,我們,他們,都躺在這冰冷的土地上,又有什么舍棄不了的呢?或者,也可以同魯迅先生一樣,把自己的記憶化成文字,永遠保存下來,可是,這些無用的記憶最后的下場也只有被人遺忘而已。因為我們的腦海是有限的,我們所能集注的東西也是有限的,所以,若是想自己烙印在后人的記憶中,只能奮發圖強,做魯迅先生那樣的人,讓我們的生命有價值,活的有意義,這樣,即便是已離開了這世事,也有人會記住你,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過你這個人,如果你的到來不曾出現在任何人的記憶里,那你的的人生也是沒有任何意義了。
我想,我的記憶中有著那些名人,因為他們給我的心以啟迪,那么要想我留在他人的記憶中,就一定要活出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我愿聆聽魯迅先生的記憶,因為他的記憶是我們整個中國的記憶,整個時代的記憶。
讀《朝花夕拾》相信你一定不會后悔的。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2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會》,描寫了兒時要去看五猖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笑著跳著,興奮得不得了。正要出發,父親命令他背書: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一盆冷水把他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了,魯迅回憶道: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不知同學們覺得怎么樣,我每次重溫這些文字,都感同身受,佩服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忌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真該反思反思了。這就是《朝花夕拾》。全書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記》,是魯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的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是記敘文,是回憶性散文。我們已經學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了,難道你不想再讀讀其余的幾篇嗎?比如《狗·貓·鼠》?現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這類的“寵物”了——當然只限于城市,特別是大城市;請隨便翻翻吧,看看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感情,以及關于他們的故事吧。還有《二十四孝圖》開頭就是:“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的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我們寫文章,敢于這樣不顧利害。大膽地直抒胸臆嗎?魯迅生活在一個縣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的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因此他寫的雖是個人生活,卻具體生動地凸顯了當時中國的風習和社會情況,如家庭怎樣教育子女,孩子讀什么書,舊的書塾和新的學堂是怎樣的,留學日本受到的歧視和正直的老師對他的關愛,乃至革命風氣等等。由于魯迅執著與生活,洞察人情世故,而且犀燃燭照,時時發表卓異的見解,如在《二十四孝圖》中以“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出于兒童的心理;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的評析,今天讀來,依然精辟卻不失生氣。《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卻寫了很多少年兒童的事。同學們盡可以隨便翻翻。待你長成大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回憶所及,再來細讀,我敢說,你一定會溫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噓不已。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3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讀著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么真實。頓時,貪戀起童年的味道。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散發內心對童年的熱愛。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內心充滿激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歡笑有淚水。然而魯迅的童年雖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表現出了不一樣的心態。在閱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時,就感覺在和魯迅先生聊天。從魯迅的文章中讀出了樸實。就是以為內這份樸實,讓讀者感覺十分親切。魯迅那種輕松而生動的語言,讀著讀著,你仿佛就看到那個人就站在你面前一樣。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游玩,可以以蟲為伴;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但同時他卻承擔著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著放棄,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鑒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著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著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讀著讀著,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田梗上望著一片金黃的水稻,看著一個個忙碌的背影,心中綻放著一絲絲的甜蜜。那是收獲的甜蜜。
小時候我還喜歡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懷里望著滿天的星星,在寧靜的月光下,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著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如今的我,離開了過去,不再擁有過去那些時光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同時卻多了一份充實。現在的我擁有著許多許多的書。每天在書中遨游著,努力地學習,拼命的爭取明天。或許這很累很累,但我卻在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這或許是在過去那些美景中領會不到的吧!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4
風,從窗前的花圃吹來,你伏案窗前,看著搖曳在和曦中的半畝花田,你細數花名,透過每一株花的緋紅,你憶起一樁樁昔日旖旎。風,緊握著旖旎,撲進你的筆觸,撲進白紙上的點點墨痕,發酵著——《朝花夕拾》款款而來。
被旖旎浸潤的《朝花夕拾》,不是窗前的苦思冥想,是源于生活的藝術真實。
他用最溫情樸實的字句描繪兒時的生活與求學經歷,兩言三語即道破主題,表達對無憂的童年的深深緬懷與對黑暗、腐朽的封建社會的教育制度的無情揭露。
秋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春天的花圃中,偶遇一朵霞粉的清香,令我輾轉難忘——《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她是魯迅小時的保姆,開始時“我”十分討厭“長媽媽”,因為,她非常好事,家里經常因為她的嘰嘰喳喳而雞犬不寧;她學問不深,但“禮儀”這方面卻是信手拈來——大年初一,清早還沒等睜開眼,就被“長媽媽”拉著說:“阿媽,恭喜恭喜!”并且還要“吃一點福橘”,以求一年順遂平安;還有“長媽媽”關于“長毛”之類的看法,我就十分“反動”;但即使這些是夾雜這封建迷信的無知,但也無處不夾雜著對“我”的愛,這些都在他為我買的《山海經》中噴涌出來,這使我十分的感動,別人不能、不敢做的事而“長媽媽”卻做到了,不僅僅使我對他之前的抱怨完全消滅,而且也讓她在我的心中的位置上得到了提升。今后我每天都膩在“長媽媽”身邊,同他一起看晦澀的字眼,妙趣的插圖,美好的世界。
《阿長與山海經》在我看來,無疑是魯迅先生文筆最細膩,溫柔,豐滿,最富有人間真情的一篇。
文章通過記述“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幾件事,滿懷誠摯的刻畫出一位淳樸善良的農村婦女形象。她雖沒有文化,甚至粗俗,但她樂于助人,心思單純善良,有耐心陪伴、聆聽孩子,對美好事物有執著追求。溫婉的同時把無知的“長媽媽”與“藏書無數的遠房叔祖”相比較,抨擊了名流文人對青少年的麻木無情,打擊了反動文人。文中的“長媽媽”無雖名無姓,卑微充斥著她的靈魂。但正是這卑微的長媽媽,他的身上卻散發著質樸善良的人性光輝,這正是中國舊社會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縮影!
魯迅在窗前半畝花田的游酣,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為了抨擊現實,獲取光明!《朝花夕拾》中魯迅看到,并深深地贊譽了蘊藏在“長媽媽”一般人身上的人性的光輝,正是因為這種偉大的力量的存在,魯迅先生才有動力繼續披荊斬棘,新中國才有冉冉不息的希望!
這力量就是對祖國青年的關懷!這就是腳踏實地的“實做”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最值得寶貴”的“民魂”!只有他們,中國才有真進步!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5
翻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一下子墜入了夢的世界:夢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各種各樣的鳥雀昆蟲自由自在地生長,何首烏根令人遐想,美女蛇的故事叫人害怕又惦記,冬日捕鳥時高興中又有一絲遺憾……他的童年,如詩如畫。
三味書屋也同樣有趣:后園里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悄悄地捉了蒼蠅喂螞蟻;讀書時有可笑又可愛的先生和畫畫兒的好時機……他的童年,頑皮有趣。
迎神賽會是孩子們除了過年過節以外最盼望的時候了。少年魯迅也不例外。雖然家處偏僻而不能看到最精彩的部分,但他仍然盼望著看到喧闐的賽會:《陶庵夢憶》中的盛舉令他心馳神往,賽會上扮犯人的小孩讓他羨慕不已……他的童年,充滿期望。
這時,“要到東關看五猖會”的消息宛如平地驚雷,承載了他全部的希望。而父親要他背書一事就像在他的頭上狠狠地敲了一記,于是,雷聲頓止,只留下了一眼望不到頭的烏云和冷冰冰的雨。即使成功背出了書中的內容,一路上的風景、五猖會的熱鬧,對于他“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了……他的童年,有失落彷徨。
寵物隱鼠是魯迅童年時的心頭好。它九死一生,被魯迅救起,從此與人為友,像是報答魯迅的救命之恩;它像傳說中的墨猴一樣能舔吃墨汁,填補了少年魯迅心中對墨猴的神往。正因為如此,它的死才會給小魯迅如此大的沖擊,以至于使他“仇貓”、怨恨長媽媽……他的童年,有寂寞懊惱。
魯迅孩童時代最重要的人,就是長媽媽了。她是一個“黃胖而矮”的女人。作為魯迅小時候的保姆,她有許多令小魯迅討厭的習慣:常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時擺成一個“大”字、強迫我遵守煩瑣的規矩……最無法忍受的是她踩死了小魯迅心愛的隱鼠,卻謊稱是被貓吃了。這使小魯迅無比仇恨她。但事情最終出現了轉機:當小魯迅無意間向她提起對《山海經》的渴望和無處買書的無奈,她竟細心地記在心中,將《山海經》買了回來,做到了別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事,使魯迅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敬意……他的童年,也有深深感激。
在魯迅的筆下,既為我們展示了孩提時代美麗的生活環境,又描繪了童年趣事:或快樂,或失落,或令人向往,或惹人愛憐;不僅記敘了富有靈性的寵物,還描寫了孩童時期不同的人物:有的讓他感激,有的使他無奈……相較于“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大義凜然,我讀到的是魯迅幽默、風趣又溫柔的另一面。如果說魯迅是一個極好的畫家,那么他在《朝花夕拾》中對童年的回憶,就是自己最成功的一幅畫卷。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6
《朝花夕拾》是魯迅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讀的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了魯迅先生很多的童年趣事:翻磚找蜈蚣;按斑蝥脊梁;拔何首烏藤;摘覆盆子吃。
作者寫百草園,是以“樂”中心。再接著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面寫了百草園的趣味,反襯了三味書屋的乏味。在枯燥又乏味的書齋里,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給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在百草園里,魯迅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拔植物玩鬧嬉戲。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魯迅故居
魯迅先生所描繪的百草園里的童年趣事是每個小孩子都向往的。我的童年也有一個這樣的樂園。奶奶家的菜園就是我的樂園。我四五歲的時候,大伯領著我們兄弟姐妹,到了奶奶家后院的空泥地溝壟、刨坑、松土、耕地、落種、澆水。忙活了大半天,總算是把菜園給弄好了。我們每天都和大伯和奶奶來給菜地澆水,施肥。
冬去春來,菜園里逐漸變得綠油油的。我喜歡看黃瓜花偷偷繞過巴掌大的葉子,高舉在陽光中,火辣辣的黃,做好了招蜂惹蝶的準備;土豆花也開了,白的,紫的,還有淡紅的星星點點浮在土豆秧上。
魯迅故居百草園
我之前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土豆花有白的,有紫的?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種類不同。土豆花一開,地里的蟈蟈們也就鬧翻了天。小時候我很愛聽蟈蟈的鳴唱,但父親卻怕我碰壞了土豆苗,將一塊草墊給我,讓我坐在土地旁聽蟈蟈唱。
夏日,正是黃瓜收獲的季節,那一根根碧綠的黃瓜在菜園里的瓜架上懸吊著。一陣風吹過,小黃瓜悠悠地蕩著秋千,看了讓人滿心歡喜。口渴了,大伯就會摘下一根黃瓜塞到我的嘴里;苦瓜也開始顯山露水,溝溝壑壑都在膨脹,一刻不停地在擴充自己的地盤;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腫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學會了用夸張的比例來表現自己的憨態可掬......
有時候我用一整天的時間來觀察蝸牛爬行,也有時會扔一小片饅頭到螞蟻窩前,用一天時間觀察螞蟻搬東西。
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好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7
我輕翻著書,指尖不經意摩挲著頁張,靠在身后的沙發上,將書面輕輕抵在腠蓋上,細細品味著那本《朝花夕拾》。
在書中那色彩繽紛的世界中,魯迅先生與我促膝長談,這個以筆代槍的民主斗士,變成了一個遠游歸來,慈愛溫和的長者,他氣定神閑的娓娓道出一個個清斷的故事,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一一長媽媽,行四太太,五猖會上的活無常,百草園里的美女蛇……在那美好的記憶里徜徉,我最愛的是那個充滿趣味的小小百草園。
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少年時的樂園,那里長著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英樹,紫紅的桑椹,有在樹葉里長吟的鳴蟬,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黃蜂,有忽然從草間直竄云霄里去輕捷的叫天子。在園子里的少年魯迅經常搬來凳子,爬上大樹,在樹又上坐下,尋找著鳥蛋,大人來了,他又到草叢里去趴著,在青草的掩護下與大人提迷藏。在冬天,下了雪,他又會照著國土爹的方法,玩雪和捕鳥,可無奈,每次捕得的鳥少之又少。這樣的一個百草園給了他無盡的歡樂,他幼嫩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新鮮透亮對于魯迅先生來說,那段在百草園里無憂無慮玩要的時光應該是最幸福的記憶了吧。
但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去承擔不該不是他這個年齡所能承受的負擔。他要學會去放棄,去抑制自己的欲望,背那些所謂是經典的《鑒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體味失去雙親的痛,學著撐起一個家。我想,就是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先生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而我也隨著他也懂得了什么叫成長。
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的文字有多美,而是它是否會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魯迅先生他用樸實的語言,喚醒了多少了人塵封已久的記憶,那關于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那關于有著美好記憶的小時候小時候,我喜歡在明朗的夜晚搬一條小木凳,坐在自家陽臺上,抬頭仰望著那片繁星爍爍的天空,看著那一點一點的閃爍,不自覺的心中綻放了一絲對未來的憧憬。我還喜歡那個停了電的夏夜,我和他點上自家的蠟燭,放在水泥砌的臺子上,在有些溫熱的燭光下,分享著零食。在沒有蟬聲的夜晚,享受著那份旁人不懂的友情。
如今,我離開了過去,不再能擁有它了,這或許是種遺憾,但同時也多了份充實。現在,我努力地學習,拼命地爭取著那時我所僮憬的未來。這過程很累,很辛苦,但也是在這其中,我成長了,成熟了,這些是在過去美景所不能領會的美好。
也許童年會伴隨著你我的長大而與我們漸行漸遠,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會留在那破碎的記憶,閃爍在那片星空那片燭光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篇18
在這兩個星期里,我看了《朝花夕拾》這一部書。《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作品。我在學校里讀了這本書,它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后改為豫亭,浙江紹興會稽縣人,是一位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魯迅后來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這里指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
讀了這一部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都應該像魯迅那樣,不要相信迷信佛,要敢于和舊社會,舊思想做抗爭,但是,現在的老人還是迷信佛,佛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怎么可能真的存在,或許不是他們本來也不相信,是被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逼著要相信佛,不過,現在的年輕基本不相信佛,或許,那些迷信佛的老人一死去,再也沒有人會繼續相信佛!
這兩個星期我看了魯迅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雖然讀起來不易懂,但是里面的故事很好看,大概的內容還是知道的。
《朝花夕拾》這本書寫的是魯迅小時候的事,充滿回憶,魯迅用溫柔的詞罵著那個封建的社會,魯迅的回憶本應該是美好的,就是因為這個社會破壞了那個回憶。而且這本書寫法和其他的自傳不同,是個人生活編年史。魯迅青少年時有很多故事但是他只選了十個題目,可以看出他嚴謹認真,不會隨便寫寫,顯示出了魯迅真實的一面。這本書的第一個故事的名字就很有趣,叫做《狗·貓·鼠》看了題目我本以為這個故事會與貓狗有關,可并不是,只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成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魯迅是的一絲不茍、公平的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他覺得不公平,就會用自己的語言去側面嘲諷,并不會直接說出來,也就是說他正話反說,反話正說,耐人尋味,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都很真實,所以他不但是文學家還是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思想與時俱進,不會像那個年代的人思想有些封建。他用回憶詮釋了那個時代,對那個時代的意見,他的作品都需要慢慢“品”。
魯迅的作品讓我想到自己的童年,我們的童年和魯迅不一樣。看了這本書我也去回憶我的童年。魯迅覺得做的不對就會指出,而我有時不會。有次我看到一個同學在抄作業,我看到后,先是站在那,想:要管嗎,算了,還是不要多管閑事了,省的到時候麻煩。然后就又走開來了。如果是魯迅肯定不會這樣,他肯定會用言語來攻擊這個人。
《朝花夕拾》需要慢慢“品”才能讀懂它,懂魯迅!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經典的讀后感受03-22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03-22
朝花夕拾讀后感01-04
《朝花夕拾》讀后感01-04
朝花夕拾讀后感01-05
朝花夕拾讀后感01-05
朝花夕拾讀后感01-05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12-25
《朝花夕拾》讀后感04-15
的朝花夕拾讀后感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