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稀缺》優秀讀后感(精選12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稀缺》優秀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1
為什么窮人會更窮、富人會更富,而拖延癥患者永遠沒時間?針對這一現象,社會學家稱之為馬太效應,經濟學家稱之為稀缺現象,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沙菲爾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重新解讀了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資源稀缺”,發現貧窮和忙碌并不是簡單地因為缺少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也就是,不只是缺魚,而是缺漁,而缺漁會導致更加缺魚,如此循環惡化;稀缺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案例分析,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稀缺心態、資源稀缺的利弊、專注紅利與管窺之見、帶寬負擔的負面影響、權衡式思維、借用與短視、稀缺陷阱、余閑的重要性;稀缺心態:稀缺并不僅僅只是資源和欲望之間的鴻溝,也是一種心態。作者提出,資源的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的心態。稀缺俘獲注意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還會影響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無論它的存在是以毫秒計,還是以小時、天或星期計。對稀缺的感覺會縈繞在大腦中揮之不去,從而影響我們所關注的事物,影響對選擇的權衡,影響思維方式,并最終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比如“專注紅利”,更容易集中力量解決當前的難題。但由于“目標抑制”,會令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只看眼前突出的矛盾,而不看廣闊的`全局;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損失更大,我們會忽視其它需要關注的事項,并且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那么有成效。
落入稀缺的陷阱原因:稀缺陷阱并不限于實物資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于對資源的錯誤利用,從而出現了實際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后一步,一直在償還上個月的支出。用這種方法管理和使用資源會讓我們感覺所擁有的資源變得更少了。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規劃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問題,而稀缺則令這一問題變得更為嚴峻。缺少正確的長遠規劃以及借用,導致稀缺進一步放大,就像復利一樣,使最初的稀缺變本加厲;避免稀缺的陷阱: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沖機制;同時調整心態,避免稀缺影響到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是逃離稀缺陷阱的希望。余閑可以應付突發事件,心理上可以較為放松,不會加重帶寬負擔,也不會導致管窺和短視。人們可以考慮長遠,不用打補丁,有效的規劃和利用資源,制造適量余閑。(計劃不要太滿);若有可能,應當先思考,首先尋找一次性解決的方案;集中注意時,不忘被忽略的;根據時間的寬緊,安排任務的順序;將一次性截止日期改成階段性截止時間。(把我們的任務分段)
稀缺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無處不在,且常伴人們左右。它不會因為我們的意志而消失,但我們可以通過對其的深刻理解來掌握靈活應對的方法,培養足夠的認知和技能與之共舞;《孫子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守正出奇,規規矩矩打仗能打和;用多余的兵馬創新變通,增加余閑帶寬,出奇方可制勝。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2
這本書講的是人們缺少的東西是如何變本加厲的變得更加缺少的深層次原因,稀缺的東西會變得更加稀缺的內在邏輯。了解了這個邏輯,就了解了為什么有的人一直都很忙,有的人一直都很窮,這是因為稀缺思維導致新的稀缺。
當然,知道了不一定你就能改變你什么,只是多了一種可能性而已。要改變稀缺,要改變稀缺心態,要增加自己的.帶寬。有了足夠的帶寬,才能更高效的處理事情。所謂帶寬,就是你的注意力的總量,你能操心的事情,總是有限的。所謂三心二意,到底是提高效率了,還是降低效率了呢?你解決的問題數量雖然多了,但是質量卻會下降,很多問題需要返工,實際上花費的時間卻更多了。
缺失時間的人,他總會處理最緊急的事情,會用加班的辦法來解決時間缺少,但是這樣做,會導致效率下降,這樣會導致新的問題,還會導致他處理其他的事情的事情減少,比如說,你用晚上的時間用來加班,那你晚上陪孩子游戲的時間就被占用了,那么,這兩個事情目前看來似乎是工作比較重要,但長遠來看,哪個重要呢?這其實是得不償失,你只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眼前,以后的事情,顧不上考慮了。那么,就是意味著,你解決問題的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你借用了將來的時間,你的時間會越來越稀缺。
貧窮也是一樣的道理。你總有眼前的煩心事要處理,卻忘了更重要的很久以后的事情。你眼前的看起來明智的判斷,長遠來看,正是你陷入貧窮陷阱的原因。
其實,我覺得,知道了這個道理也不會對我們有太大的影響,所謂規律,就是客觀的現象,我們很難改變的,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的思維規律,這也許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吧,讓我們保留著改變現狀的希望,繼續保留現狀。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3
一本書能改變一個人,以前我不大相信。但是《稀缺》它做到了,它打碎了我思維的藩籬,讓我有了絲絲的洞見,能夠看透隱藏在生活工作中的各種稀缺。
我們總是想要的更多,而實際擁有的卻很少,稀缺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
正如書的副標題“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稀缺主要體現在時間和金錢上(當然,還有社交稀缺、安全稀缺、尊重稀缺等)。不管是哪種稀缺,不管是否識別出哪種稀缺,人們越在意的時候,往往就陷入了稀缺。
購物時,很多人不自覺地會湊單免運費或參加滿減活動。周圍很多月入好幾萬的高級白領一樣不能幸免,如果只花費很少的精力和時間倒也算了,但大多數時間會花費人們巨大的注意力帶寬(帶寬就是心智容量,包括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性價比實在太低。
記得,有次單位給每個人500元的買書額度,買完后憑發票報銷,算是一種福利。聽到這個消息,大家很高興,于是紛紛抽空就在網上選起了書。都想充分利用福利,又不想隨隨便便買點書敷衍自己,于是搜索各類圖書排行榜,讀介紹看評論,就是想尋找自己喜歡的書。好不容易選好書,發現有些書不參加網站活動,不能吃虧的心態又引導繼續找書。終于把書找的差不多了,還要兼顧不能突破總金額的限制,于是在接近500元附近進行各種組合,只求福利最大化。終于下完單了,很多人不知不覺忙乎了好幾天,長時間盯著屏幕,都出現了腰酸背痛,兩眼酸疼,反而手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拖延了。
如果沒有金錢稀缺的影響,湊單免運費或參加滿減活動就不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在乎是否有必要買。免運費或滿減活動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因為產生了金錢稀缺,可以讓人樂此不疲而不自知。
延伸出去看,很多人喜歡薅羊毛,什么打卡、什么簽到等等。一般,羊毛的出現主要為了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和增強用戶粘性,多半會設置累計多少多少天,獎勵加倍什么的。受金錢稀缺的影響,一般喜歡薅羊毛的朋友多數薅不止一個羊毛,每天打開App或網站,即便是輕車熟路,一年下來累計的時間也是驚人的,即便一天不拉收益也就大幾百元錢。其實,把這些時間用在提升自己等重要的事情上,相信長期收益是巨大的。
每天薅羊毛,勢必會涉及注意力切換,有時一天要切換好幾次。心理學實驗已經證明,人們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切換成本。因為人們心智容量就這些,前面一件事的勢必還是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影響下一件事的開展,想想“自己生氣后沒法立馬開展工作”就明白了所謂切換成本。所以,算上這些成本,受金錢稀缺影響下的各種薅羊毛,包括股票的快進快出(做T),成本何其大!
再比如,持有的電影票(或購物卡)快到期了,這件事會錨住人們的注意力,人們總會想盡辦法,克服各種困難,安排時間去消費掉。我就經常遇到這樣的事,在還沒有消費前,電影票(或購物卡)這件事會時不時占用心智容量,我也會經常和老婆(她比較忙)商量哪天看電影(或購物),實在沒法安排或沒有喜歡看的電影,做好人也把票送出去。
如果沒有時間稀缺的影響,電影票或購物卡就不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甚至有可能會被丟棄在一旁,被人漸漸遺忘。截止日期(deadline)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因為產生了時間稀缺,可以讓人集中精力去做事。
截至日期在工作中被運用的很多。如果約定了什么時間要交活或完工,一般人們都會在最后時間完成,即便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完工,多數情況下,進度也會比沒有截至日期快。在設置截至日期的基礎上,再輔助定期提醒,營造的稀缺效果往往更佳。比如,在截至日期之前,定期上報周報表月報表,或者在截至日期前,定期召開周會月會,回報工作進度。
只要金錢有限,只要時間有限,我們都會盡量將其利用得淋滿盡致。對稀缺的感覺會縈繞在我們的大腦中揮之不去,從而影響我們所關注的事物(往往會縮小我們的視野),影響我們對選擇的平衡,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并最終影響或扭曲我們的決策和行為。
本書將稀缺界定為一個心理問題,而不是資源問題。
正如本書兩位作者所說,稀缺會獲取一個人的`大腦,使他過于關注稀缺的對象,而失去正常的判斷力,這恰恰會導致稀缺狀態進一步惡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
處于稀缺中的人們,其心智容量和認知能力會受到很大限制,從而導致了其習慣于應付匱乏的行為模式。
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緊急的事情上,并將其他事物排除在外。由于“目標抑制”的作用,人們在專注于某項重要事物的同時,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專注也會導致管窺(只能通過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體,而無視管外的一切),讓人們的視野變窄,從而付出沉重代價。
管窺心態讓人們盯著眼下的燃眉之急,其他所有的重要目標都好像失去了意義一樣。當下的做法所引發的問題,在當時看來并不重要,往往被人忽視,即便可能成本和后果都讓我們難以接受。這并不是我們無視這些行為的成本,只不過是成本得不到我們的關注罷了。
這也就不難解釋人們闖黃燈(而不顧撞人撞人的巨大風險),路怒癥(而無暇顧及計由本能恐懼引發的憤怒情緒),虧損或剛解套就賣出(而忽視了可能的戴維詩雙擊)、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和不足(而輕易給她貼上負面標簽)、只看到祖輩的笨拙和教育觀念落后(而忽視他們平時的默默付出),只關注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而粗暴的忽略另一半更需要關心理解)等現象了。
把東西裝進行李箱,是對資源管理問題的最好比喻。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時間箱,要在里面裝上工作、休閑和與家人共度的時光。我們也都有一個金錢箱,要在里面裝上住房、服飾和其他所有支出。資源的稀缺和富足,會改變我們裝箱的方式。如果沒有余閑存在,我們在裝箱時就不得不進行權衡。
可見,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余閑。原本30分鐘就能趕到的地方,預留出40分鐘;在每個月的家庭開支之外,留有余錢,以備不時之需。在股票投資中,余閑體現在倉位管理上就是留有現金,體現在估值上就是講究安全邊際。面對稀缺的威脅時,余閑是必需品,而我們卻總是不能將其列入計劃之內。
稀缺迫使我們產生了權衡式思維,所有那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俘獲了我們的大腦,成了我們時時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試想,當你剛收拾好一只大行李箱,但又想往里面放件東西,此時你完全可以直接打開箱子扔進去,而不需要拿東西出來。你不需要對行李箱里的物件進行重新整理,因為行李箱本來就有多出來的空間——余閑。但如果是只小行李箱,沒放幾件就差不多滿了,要想往里面放件東西要么需要拿東西出來,要么就需要用超級整理術重新整理(如果你會的話),花費的時間精力都是呈幾何狀遞增。
我們所謂的余閑不是刻意預留的空間,而是因為裝箱時空間充裕而產生的“副產品°。在我們工作順利、收入穩定時,并不會仔細到1元錢都計較的份上;買房買車這種大事,只要支出后能剩下供我們支配的充足資金,就沒問題:我們大概會了解自己能以什么樣的頻率光顧什么檔次的餐廳,這樣就能基本保證不超支;我們選擇的度假產品的價格只要在心理價位左右就行,而不需要考慮銀行賬戶里還有多少錢,然后再選擇一款與預算分毫不差的產品。
這些心態就是充裕的一個特點,而余閑便是其結果。現實生活中,面對免費硬盤容量,人們更傾向于選擇足夠大的,甚至不設限的,因為這樣會賦予人們余閑,而不需要考慮權衡,甚至騰挪存放的東西。
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稀缺呢?
一是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
二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余閑(當然,余閑也不能太多)。
三是將警醒型行為轉變成一次性行動。
每個月支付賬單時需要警醒意識,而設置自動還款只需一次;
堅持定投基金需要定時提醒,而設置每月自動扣繳只需一次;
開車上高速路時提前準備好零錢,需要警醒意識,而辦理ETC速通卡僅需次;
堅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單純憑借自身警醒意識效果一定不理想。但如果報名參加每周一次的活動,那么這種一次性行為就能確保父母每周至少能有一小段時間是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再說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每次午飯后,我都想散散步。如果在單位吃午飯,想要做出“飯后散步”的決定需要消耗我的自控力,而且每次散步多少距離又不斷地消耗我的帶寬,而“到另一個更遠的食堂吃飯”就是一次性決定,飯后散步和散步的距離在執行決定那一刻已經完成了。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4
稀缺,會占用你的一部分腦子,讓你做其他的事的時候可能心神不寧。但不是所有讓你心神不寧都是稀缺導致的。
你的錯誤決策會導致你陷入稀缺,比如在時間或者金錢充足的時候大肆揮霍,后面就陷入了稀缺,需要借入之后的資源來幫助現在。避免陷入這種稀缺的方法是在充足時分割,把錢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其中一份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把一項大任務按最后的deadline分成一個一個小的任務,各自設置截止日期。這算是理財和時間規劃吧。
當遇到的確物資短缺,比如朝鮮,比如以前的大饑荒。砍掉那些因為比較形成的稀缺,那只是你腦子里的,砍掉了不影響實質生活。再好好規劃,尋求幫助,再實在不行就是命運了。
在幫助窮人時,不要只補窟窿,因為窮會占據他一部分精力。首先,最低限度的補窟窿,現在農村會給貧困戶免費蓋房或者補貼蓋房;其次,提供不太占他精力的技能幫助,因為占有太多精力成效很慢他很容易放棄,不太清楚農村的精準扶貧和科技扶貧是不是這種策略。更長遠的是幫他把那些重要的但是不緊急的事納入他的`視野之中,讓他在分配資源做決策時更理性,農村合作醫療算是吧。這么看,國家還是在改善的~
重要且緊急的最先,再重要不緊急的,緊急不重要的可以麻煩比爾,最后不重要且不緊急的。希望能夠更好地安排和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5
本書闡述了我們忙碌和缺乏的根源即稀缺心態,稀缺心態(感覺)與稀缺有本質區別。緊迫的時間會迫使我們將積累轉化為成果,也就是說時間稀缺能夠提高效率,使我們更為專注。這是因為截止日期讓我們更集中緊急的事情而減少做其他事情的時間。然而這樣卻存在“管窺之失”,例如寫一些白色的東西,先舉個例子:牛奶。于是,你的思維就會收到牛奶的限制,你專注于牛奶,而很難想到其他詞匯(其他詞匯收到限制)。這叫做目標限制。因此,稀缺實際上創造了你需要專注的事情,由此,你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可以投入的其他事物。例如缺錢就只想省錢,而忽略了投資和自我投資,缺時間就想著省時間,而忽略了那些事半功倍的方式(健康,效率,方法)。甚至會和情侶,家人產生矛盾,實際上,越省,就越不省。并且,因為要節省時間,我們經常倉促的做決定,同時考慮多項任務的決定,造成危險。所以,稀缺的危險在于,讓我們變得更笨,削弱了我們的分析能力,并且造成我們毛躁沖動的習慣。所以,窮人并非能力不如富人,比富人笨,而是他們的大腦被稀缺捕獲,因為其更專注,所以不夠專注。
本書認為,稀缺的本質在于有沒有“余閑”。如果沒有余閑,就像旅行時只有一個很小的箱子,這樣你帶什么不帶什么,就會進行權衡。事情就會發展成這樣,往往你總是掛念著你未帶的東西。而余閑就相當于更大的箱子,我們就不會糾結于帶與未帶的東西,而能夠更享受旅游的樂趣。沒有余閑,也就不能夠很好的規劃未來,因此會造成短視,就形成惡性循環。但如果我們一天的工作有很多,我們以為來不及做時,可以進行很好的規劃和取舍,進而就能精簡任務,實際上也是因為我們對任務更加了解了,對任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就會覺得繁重的工作也不過如此。因此,“余閑”相當重要。但余閑并非是刻意放松和留下空間,而是某種副產品,是我們考慮清整體之后所做的`規劃之后的剩余物,例如我們的經濟條件只能去沙縣,那我們就不要去更高檔的餐廳,除非有足夠的有剩余。所以,余閑應當是我們首先考慮過我們的生活能力和狀況,所結余下來的時間。換言之,閑余來自我們的理性。一味的去做有時會浪費更多時間。
那么,如何從稀缺走向富足呢?
恰當規劃,制造適量余閑。(計劃不要太滿);若有可能,應當先思考,首先尋找一次性解決的方案;集中注意時,不忘被忽略的;根據時間的寬緊,安排任務的順序;將一次性截止日期改成階段性截止時間。(把我們的任務分段)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6
讀了《稀缺》這本書,終于知道我們為什么總是不停的忙眼前的事,沒有時間來考慮別的。下面是讀了以后的一點感受:
眼看開會的日子(或者交稿的日子)就要到了,沒有時間了這時候——稀缺,會迫使我們做出選擇,所有應該做的事都會變得具體。一旦時間不夠用我們就會開始集中精力。不論各種工作還是娛樂,只要時間有限(很緊迫),我們都會盡量將時間利用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稀缺俘獲大腦產生的積極效果——“專注紅利”。
專注紅利能夠讓我們抓緊時間完成工作,如放下手機、不刷微信、不再想晚餐吃什么……稀缺會自動將干擾和誘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讓我們憑一己之力完成很難做的事情。
這不是很好嗎?回答是不一定哦。專注一件事情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形成“管窺(也叫隧道視野)”。讓我們一門心思地專注于管理手頭的事情,不會通過得失利弊的謹慎思考來進行權衡。
“我上了速讀課,用20分鐘讀完了《戰爭與和平》,然后知道這本書與俄國有關。——伍迪˙艾倫”
想一想也挺有趣的,用速讀的方式來讀《戰爭與和平》雖然用的時間很短但是只是知道了和俄國有關。如果用普通讀書方法20分鐘,至少是可以讀完前面的序言、作者的介紹或目錄,甚至第一章也讀完了。記住的遠遠要超過速讀所獲得的東西(至少會了解一些背景資料吧,本人也沒看過純粹猜的)。
引用書中的原話;“稀缺會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讓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這種現象會讓我們變得更有成效;但同時也會讓我們為此付出代價:這種‘專心致志’會令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稀缺會導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削弱分析、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還會導致執行力下降,削弱抑制行為和控制沖動的能力。
故事:一位最重要的大客戶通知你,他要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公司去。你請求他最后聽一次你的推介,他答應了但只有第二天有時間。于是,你推掉了所有的應酬,暫緩了其他工作。將所有時間都用于推介的準備上,但有一件事沒有辦法推掉:女兒當天晚上要參加城市冠軍杯壘球賽。不去看比賽的念頭劃過腦海,但一番掙扎后,“好爸爸”的一面還是戰勝了這個念頭:對于女兒來說,她的'這場比賽就像第二天的推介會一樣重要。在趕往比賽的路上,女兒突然想起自己的幸運符落在家里了。還沒掉頭回家取幸運符,你就開始沖女兒大發雷霆。等你的情緒穩定下來時,已經太晚了。女兒對當天晚上的比賽感到惴惴不安,現在你的脾氣讓她更害怕了。本來很有樂趣的一件事情,現在卻讓你們之間充滿了緊張氣氛。看比賽時,你一點也不享受。腦子里一直想著第二天要做的PPT。你也知道,現在根本沒有辦法做PPT,可就是不能集中精神觀看比賽——你很是心不在焉。女兒在比賽間歇偷瞄了你一眼,她看出了你的心不在焉。但你很走運,女兒的球隊獲得了勝利,慶祝的歡樂掩蓋了你犯下的錯誤。但不可否認,當晚得你,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長。
稀缺會減少帶寬——減少其當下用得上的容量。就像故事中說的,你總想著做PPT這件事,它占用了你大腦思考的帶寬,你的憤怒、心不在焉把整個晚上的都搞糟了。
稀缺的本質——沒有余閑。
試想一下,如果是下星期做推介的話還會發生這些事情嗎?
稀缺來自資源相對寬裕階段所犯下的錯誤。要控制好余閑不能太多,多了會產生拖延和分心;少了會管窺和帶寬不夠。通過外力將環境進行小小的改變,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窺”視野,就能緩解稀缺帶來的不良后果。當帶寬有限時,讓“疏忽”等同于“默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對應稀缺,要在富足和寬裕時開始行動。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余閑(追著事情做比被事情追著做要好很多)。
書里還說了窮人為什么窮,富人為什么富。還有大量有趣的心理學案例和作者做的心理實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7
這本書主要討論了稀缺對于大腦造成的影響,有些部分讀來還是頗有些震撼——“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心理賬戶等。
回想起來具體都看過什么總是很難,這個讀后感就不知道從何寫起,作者說的很多東西都很有道理,很有啟發,對于個人來講,最難的不是看不懂道理,而是認清自己的現狀。在別人看來也許一個人被生活所累,大腦帶寬被嚴重占據,那么在他自己看來是否是這樣呢,根據我的經驗來看怕是未必如此。
從概念來說,我的理解是人的精力,腦力是有限的,被一些東西占據了你的大腦,那么勢必會錯過另外一些東西。從貧富來說,顯然窮人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富人則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到更遠大,效益更高的事情上面去。從銷售的角度來講,如果一個銷售把心思都花在如何處理客戶抱怨上,那么他是沒什么精力去開發新客戶,滿足新的業績增長了。
想要改變稀缺,重要的工作是留出余閑,余閑的金錢,余閑的時間,余閑的精力等等。但這一切談何容易,書中救助印度貧民的.實驗也證明了要改變這一切并不容易。給了啟動資金的貧民在經過一年后并沒有如同學者所設想的改變生活面貌,走向富足生活,而是絕大多數重新回到了舉債做買賣的日子。并且在那個階段穩定下來。
究其原因就會發現,被救助者對于改變自己生活的難度并沒有清醒的認識,救助金短暫的改善了他們借債做生意的窘境,贏得更大利潤,可也讓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更加放松,親友送禮出手變得闊綽,不懂得儲蓄,保險,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和其他意外情況很快會讓他們重新墜入貧窮。
話說到這里其實很明白了,對生活的認識不發生改變,認知水平不提高,生活永遠不會有大的改善,哪怕有意外之財,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還是會很快跌落到相對應的認知水平上面去。同樣,通過貧民救助實驗,也可以看清楚要改變自身的處境到底有多困難,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清晰計劃,不能抵御外界聲音對自己的困擾,還要加上一些運氣,才可能完成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階層的跨越,真想要有徹底改變,可能需要兩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回到身邊的例子,出身于內地貧困縣農村的出身,讓我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真正能夠改變自己家庭處境的人,都經歷了遠超一般家庭的困難。農村要供養一個大學生太不容易,眼看著跟自己情況差不多的家庭,蓋房子,添新家電,新家具,買摩托車等等,可供養大學生的家庭基本上把所有的收入都用在了孩子的學業上。自己家里多少年的家具,家電沒有更新,也沒有新添。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抵擋這種誘惑,而且讀了大學之后到底是什么樣的未來,對于他們來說也許無異于一場賭博,僅靠樸素的理念支撐著這一切。所幸,從我周圍的少量樣本來看,生活水平都還是得到了明顯改善。
對于個人來說,最難的不是明白稀缺,余閑等這些概念,而是徹底認清自己的現狀和和想要改善的目標。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幸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確是這么個道理,李笑來在自己的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我的看法是,不管處在什么的環境,人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稀缺,這是人生路上永遠存在的東西,對于大家來說,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的,認真想清楚,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取舍了,至于達到目標消滅稀缺這種事情,那是想都不要想了,總會有各種稀缺在前方等著你。加油!
讀后感寫的很是蒼白,主要是記得的內容實在有限,對于我這種腦子不太清楚的人來說,這本書值得一讀,通過這本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8
“稀缺,是‘擁有’少于‘需要’的感覺”,貧窮之人會一直窮困潦倒,忙碌之人會永遠日理萬機,孤獨之人會終日形單影只,而節食之人也總是以失敗而告終。為什么?這四類現象看似互不相關,卻有著相同的心理學原因——稀缺心態。貧窮是因為金錢的稀缺,忙碌是因為時間的稀缺,孤獨是因為社交的稀缺,節食失敗是因為飽腹感的稀缺。稀缺造成的后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擁有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稀缺就是一種心態,當它俘虜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使我們墜入“稀缺陷阱”,疲于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稀缺。稀缺的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稀缺造成的第一個問題是管窺。所謂管窺,是指當我們專注于某件事時,會忽略其他事情,就像從管中窺看這個世界。比如工作忙的人容易忽視家庭、窮人容易忽視自己的健康、落后的進度導致連續通宵、壓力大的時候不愿意去健身或社交。眼前的稀缺問題總是會被放大,而與此無關的事物就會被忽略,當一次又一次經歷稀缺時,被忽略的事物也就越積越多。
稀缺造成的第二個問題是帶寬降低。所謂帶寬,是指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認知能力主要是我們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和邏輯推理的能力,集中表現為智力水平的高低;執行控制力是堅持計劃、集中注意的能力、抑制沖動的能力,集中表現為自我管理水平的強弱。貧窮和忙碌都會降低我們的帶寬,讓我們變得更笨和更沖動。節食和孤獨也會降低我們的心智帶寬,無非是表現形式和影響程度不同罷了。
稀缺造成的'第三個問題是借用和短視。借用就像稀缺的孿生兄弟:窮人容易欠債、忙人容易拖延。因為明天的稀缺無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樣俘獲你的注意力,我們為了解決當下的稀缺,借用了未來的閑余。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時間管理里往往強調,最需要花精力解決的,往往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其實這種問題不僅存在于時間管理,還存在于金錢管理。所以窮人總是缺錢,又為了解決當前的困窘陷入債務陷阱,難以逃脫。貧窮是一種嚴重的資源短缺,更會帶來多重短缺問題,讓人變得更健忘、智力下降、自控減弱、缺少規劃、因循守舊。陷入貧窮心態的人會覺得,每日的開銷就足夠煩心了,哪有精力去學習新技能、去控制體重、去耐心教育子女呢?遺憾的是,自古以來社會都是金字塔形分布,貧窮永遠是大多數人的宿命。
稀缺帶來的三個問題環環相扣,不易掙脫。為了避免陷入稀缺陷阱,我們需要增加閑余和提高帶寬。閑余不能太多,多了會導致低效和浪費;閑余也不能太少,少了會導致管窺。要保證有閑余。比如休息日或者節食計劃里的放縱日。梭羅說過,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閑庭信步般輕松愉悅地處理事務。
提高帶寬有兩種方式,增大箱子容量或者節約帶寬。個人能夠通過努力獲得更多的財富,擴大財富的箱子,再利用財富換取時間、健康等稀缺資源,從而提高整體帶寬水平。也可以節約帶寬,也就是利用自動化,把警覺型行為轉變成一次性行為:比如備忘錄的自動提醒、信用卡自動還款、自動理財計劃等等。生活中很多重復性高、可預測的事件,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嘗試一次性地解決,并能避免之后無數次的繁忙。
怎么增加我們的閑余呢?每周至少徹底放松一天、預留足夠的風險儲備金、合理膳食、周末與朋友聚會等等。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所能舍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我們忙忙碌碌,什么都不敢舍棄的時候,恰恰是我們心智脆弱的時候。人之所以需要閑余,是因為它會在不經意間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正如行李箱的大小會影響我們裝箱時是否精打細算,時間箱的大小也會影響我們選擇工作、休閑還是與家人共度,金錢箱的大小也會影響我們的消費、儲蓄方式。簡而言之,閑余會改變我們裝箱的方式。雖然閑余導致低效和浪費,但是它減少了失誤的成本,為我們的生活預留了失敗空間,避免我們陷入管窺心態。
看完這本書后了解了稀缺背后的原理,但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卻是知易行難。作者闡述稀缺的專業知識,對這一領域的深刻理解,確實改變了我的認知方式。有幸能看到這本書,了解了稀缺的知識會影響我們對稀缺的處理方式。自身感觸最大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提前計劃,不能盲目于眼前陷入管窺,給自己留有余閑去思考。計劃制定好之后,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不要想著讀書和帶孩子;同樣帶孩子的時候就好好享受親子時光,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充分利用專注紅利。在所有欲望之中,我們往往被世俗的觀念困擾,本能的把財富欲望放在最優先的地位,因此忽視健康、忽視內心充盈、忽視經營親情友情。身體健康、生活富足固然重要,然而心靈充實、情感豐沛亦是我們向往并為之努力的目標。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9
看完賽德希爾·穆萊納森的《稀缺》一書,讓我有種如夢初醒、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多生活中常常陷入的困境找到了根源性的原因,也對應著相應的解決方法。我覺得有必要對書中幾個關鍵詞定義進行摘抄,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全書。
稀缺,是“擁有”少于“需要”的感覺;稀缺心態,是稀缺的一種心態,當稀缺俘獲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決策和行為方式;帶寬,即心智的容量,包括認知能力、執行控制力。
窮人之所以越窮、忙碌之人之所以越忙碌,是因為他們被稀缺捕獲了大腦,增加了帶寬負擔,從而影響認知能力以及執行控制能力。
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刻:要完成一件事,如果距離截止日期很久的話,那么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很長時間里我們都不會開始著手這件事,而當意識到時間來不及時,就會抓緊時間,雖然這段時間專注力、執行力都大大提升,但很多時候由于時間不夠,完成的不盡如意;此時你可能會想,為什么不早點開始,早點開始的話我肯定能將這件事做到更好,下次一定要早點開始;然而下一次,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的拖到最后時刻才著手。
讓我們不斷陷入“充裕——稀缺”陷阱的.原因是:當我們在時間充裕做出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后面的走向,按理說,在時間充裕時,我們更應該提前安排,在不慌不忙中完成一件事;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
稀缺會讓我們形成管窺之見,只能看見當下對于我們很重要的事,而把那些需要花長時間才能看到收益的事放在管子之外,讓我們忽視這些事情,也就是對于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我們總是覺得還有很多時間,應該先完成眼下最緊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等有時間后再去做。當然,我們也很清楚,很大概率這些事情都是沒有做的,因為每一個當下都會有你認為緊急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做一件事只是因為時間不夠才導致做不好或者完不成既定的目標,但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帶寬。稀缺會增加我們的帶寬負擔,從而讓我們做一件事情時不能全神貫注。
那么,如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稀缺問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凡事不要安排太滿,要留有余閑。我們時常會因為一個突發情況而打亂一整天的計劃,其根本原因是我們把時間安排得太滿,當有突發情況發生時,我們就會手忙腳亂。如果凡事留有余閑,即使有什么突發情況,我們也能從容的面對。
將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拉入“管子”之內。想想對于我們來說哪些事是重要但不緊急,比如閱讀、寫作、健身、存錢等等,這些事情,如果不在外力的“干擾”下,我們很難將其納入我們的”管子“視野內;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定期發送短信、借助助理等“外力”提醒自己,將這些事拉入管子視野內。
人們很容易忽視長遠利益而只看到眼前利益,但是人的一生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由于長期的積累而發生改變。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從現在起,找到屬于自己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持之以恒的去做,說不定未來的某一天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要合理的利用自己的帶寬。認識到做一件事除了時間,帶寬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我們要合理安排,將需要帶寬的事安排在帶寬比較富裕時去做;而當我們意識到帶寬不足時,要采取動作減輕帶寬負擔。
書中講到很多的知識點都沒法在這里概括,以上只是我看完后能記住的幾個點。現在能明白為什么有些書值得重復看,因為每一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每一次只能get到其中的幾個知識點。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10
《稀缺》這本書可以說是行為經濟學與心理學跨學科研究的經典。該書的主要作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是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中的著名人物。在這本書中,塞德希爾不僅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了“稀缺”對于個人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的影響,同時也從心理學的角度論證了為什么“稀缺心態”會導致個人眾多的“低效、無能、非理性”的盲目視角和短視行為。
首先我們要知道,“稀缺”的概念其實是一種經濟學的理解,代表客觀資源相對由于主觀欲望的有限性,歸根結底是當今整個經濟學所研究和破解的問題,而塞德西爾將它拓展到了心理學的層次即擁有的少于需要的一種主觀感受。比如我們急著要完成的一件事卻苦于時間不夠;或者需要支付一筆必須的開銷卻手頭緊張,都是所謂稀缺的表現。它對我們的影響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高興或者“壓力山大”,而是因為它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進而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我們很容易被“稀缺”心態干擾注意力和專注力以至于很難完成應該投入精力去解決的重要的事。
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到了我們每個人心智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是稀缺會讓我們的執行力減弱,從而導致心智的容量被占滿,因此產生的借用行為又再次導致了更大的'稀缺。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它產生的管窺負擔,會讓我們帶著短視的眼光做人做事,也會讓我們擱置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
這樣一來,向前看的能力就有可能會因管窺負擔而喪失。由此可見,管窺心態會限制一個人的視野,進而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理性行為。
這是管窺所引發的后果,它讓我們只能局部地、暫時性地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在當下盡己所能解決,但這樣的做法會給未來帶來新的問題。這些生活中種種的稀缺陷阱,都是源于我們將可預期事件當作突如其來的事件處理,從而不斷加重了我們的負擔。
所以,如何才能盡可能地擺脫稀缺并合理的享受稀缺帶來的專注紅利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要知道,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余閑。所謂余閑,最典型的就是那種“有錢有閑”的充裕感受,它能讓我們輕松地避免選擇負擔、應對突發事件。
因此,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擁有余閑,尤其是要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沖機制。良好的緩沖機制不僅能用來進行風險管理,還可以用來保護我們免于再次跌落到稀缺陷阱之中。比如定期保險能緩沖意外事故對家庭經濟的沖擊、適當的休閑休假能讓我們擺脫無窮無盡的工作焦慮等。我們為什么會陷入稀缺帶來的貧窮的陷阱1,就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和心態里存在太多的稀缺,從而讓我們走向無能,因為每天都被稀缺思想占據內心所以根本沒有心思思考問題,金錢的稀缺最終導致了我們行為和思想的稀缺。所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稀缺的問題,就應該在思想層次上達成對自己的約束和目的。因為從歸根結底上來說,為什么我們的心里會有稀缺的心態,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和對未來的打算不足,用一句很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用明天的錢來解決今天的快樂,因為這樣無限次的借用心態和完全沒有打算的行為,導致了我們實質上的稀缺,從而也引起了我們內心的稀缺心態。在組織和時間上來說,做好充足的閑余時間的安排才是最好的計劃,對于投資和消費來講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在任何場景和任何情況下,對事情或解決方案進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我們能夠及時的解決突發情況,從而從容的解決任何時間出現的任何問題。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太多的閑余時間,太多的閑余時間會導致時間的浪費,并且會讓我們的注意力過度分散,當然太多的咸魚經濟也會導致我們的經濟無法流通運轉從而完全淪為一灘死水。
對于我們個人來說,可以通過設置外力改變我們的環境,把重要的事情拉入我們的視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稀缺的不良后果。因為當我們的時間或能力有限時,讓疏忽等同于默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因為稀缺會產生負擔,因此節約利用是對稀缺進行管理的重要內容,所以歸根結底應對稀缺最重要的方法是要在富足和充裕時開始行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余閑。
總之這本書中作者是盡力的想幫助我們理解和思考,關于忙碌貧窮和焦慮,并且在很多的篇幅上提醒我們,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漩渦中,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和思考如何擴寬自己的視野,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味的向前看并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我們應該更多的將目光放在當下的事情中,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在我看來,解決當下已經發生的事件,是妥善處理稀缺心態的最好方法,如何把我們的有限變為無限,如何把我們的能力更高層次的拓展和進步,如何用更長遠的目光和腳踏實地的態度,去避免我們陷入貧窮和忙碌,才是我們拜讀這本書應該學到的內容。妥善的處理好未來和當下的關系,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擺脫忙亂無序的混沌狀態,打開我們的視野,及時而迅速的解決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擺脫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等各種情態下的疲勞的惡性循環,增強我們的執行力,趕走我們大腦中的稀缺心態,不要讓太多的帶寬負擔削弱我們的能力,更不要讓稀缺心態把我們變成無知無能的人,這才是我們學習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11
稀缺是什么?
果然作者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窮人缺錢和忙碌的人缺時間背后有一個共同之處,稀缺。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擁有的少于實際需要的。你看,缺錢、缺時間、缺朋友、節食缺熱量,都是擁有的少于需要的,于是統一命名為稀缺。
稀缺會導致什么呢?有節食經驗的人知道,節食過程中,需要不斷抵御食物的誘惑?你這邊工作呢,頭腦中抑制不住的不斷想吃東西,除非你立刻吃了東西,否則這種誘惑會持續一段時間。很無奈,作者把這個現象叫做俘獲。哈哈好形象啊。
俘獲,想想這個詞吧,有那么點不由自主,無法主觀控制或選擇不出現的意思。想想節食過程。或者我們大家都是不太有錢的.人,每個人都有過差錢的日子,想想那個時候,是不是注意力放在錢上了。晝思夜想的就是你,錢。
稀缺導致帶寬下降,智商降低。
接著,還沒完呢。你我和所有人一樣頭腦的帶寬是有限的,想想你的電腦,如果打開太多軟件運行變慢的事實。形象的說明大腦的認知資源的有限性。這邊廂聚精會神的學習,旁邊開著電視,你肯定無法同時看電視和看書。
貧窮等一切稀缺形式就像電腦里已經打開了的程序,電腦運行變慢,咱們的大腦的帶寬也下降了。
帶寬是什么意思?
想象一下道路,就是這個意思。稀缺降低帶寬不是把帶寬的總容量降低了,就是道路不是變窄了,而是變堵了。帶寬影響你的兩個東西。
一是認知資源;二是執行控制力。認知能力下降,智商下降。作者明確的結論說,長期的貧窮會導致人的智商下降;而執行控制力就理解成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吧,雖然不完全是一個意思,但也差不多。
有一個比喻說,意志力就像肌肉,會疲勞的。稀缺會導致執行控制力下降。你有沒有覺得某一段時間事情一多缺少休閑之后,整個人都不好了,變得脾氣很差,很煩躁,特別容易光火。放心吧,跟更年期不一定有關系,可能你稀缺了。
《稀缺》優秀讀后感 篇12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定義了稀缺并描述了陷入貧窮和忙碌的原因,書的最后幾章還給出我們解決的方法。窮人總是陷入貧窮,忙碌的人總是沒有時間,都是因為金錢或者時間的稀缺,而稀缺會導致人們進入“管窺”心態,帶寬占用增多,認知和執行能力下降,這樣會使窮人越來越窮,忙碌的人越來越忙,形成惡性循環。
稀缺會帶來帶寬負擔,而帶寬負擔會導致認知和執行能力下降。作者舉了幾個例子,其中有些例子我也有親身體驗。在我們做需要動腦子的工作時,需要帶寬資源,當肚子餓了時也會占用部分帶寬,有時候思考的時候正好肚子餓了,就很難進行專心的思考,即使硬著頭皮思考,也會比不餓的時候持續的思考時間短。當我們缺錢或者缺時間的時候,會占用我們的帶寬資源,總的帶寬資源不變,因而可使用的帶寬就會減少,進而影響我們的認知和執行能力。
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余閑。作者用一個醫院住院病床舉例的。一個床位緊張的醫院,平時急診數也很多,急診總是占用計劃中的床位,醫院總是處于床位不夠用的狀態。而提出空出一個床位的方案后,留出余閑,可以專門應對急診的'情況,這樣大大提高了醫院的住院效率。
稀缺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后,要調整自己的行為,利用我們的理性思維去應對稀缺。作者提出的方案中有幾個印象深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第一,留一些余閑。如果把時間排的太近,一個事情緊接著另一個事情,中間沒有空余時間,一旦發生緊急事件,將會使整體的計劃打亂。比如路上堵車,第一個會議不能按時參加,延長會議時間,而第一個和第二個會議中間又沒有余閑時間,導致第二個會議也受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平時做計劃或者工作的時候要留有一些空余時間,不需要把事情安排的太緊,人也需要放松下,有松有馳,任何事情都不要要求太“滿”,這樣才能有個好的狀態。
第二,少占用帶寬資源。平時會有體會,在心里有什么事情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做其他的事情會心不在焉,不能全力以赴,專心致志,這就是因為我們部分帶寬資源被沒有解決的事情占用了。如果事情可以解決,則要盡早的解決,不讓它占用我們的帶寬,如果事情不容易解決,暫且放下,以后有了條件再解決。還有一些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可以在一開始設置一個自動提醒之類的,如健身,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或者偷懶,如果設置提醒,會增大我們堅持健身的概率。同樣的,信用卡還款可能會忘記,也設置提醒,這樣就不用每到還款日自己主動去想這件事情,節省我們的帶寬。
第三,化整為零。我們在接近截止日期的時候,效率會更高,而在有截止日期前的很長時間,會浪費時間,沒有什么效率。如果我們將一個大的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一個截止日期,分階段完成,這樣會大大提高效率。
【《稀缺》優秀讀后感】相關文章:
《稀缺》讀書筆記01-17
《稀缺》讀后感(精選7篇)05-16
稀缺讀后感范文通用04-26
《稀缺》初中讀后感范文(精選17篇)02-27
三體優秀讀后感范文優秀02-13
《西游記》讀后感優秀作文優秀03-13
木偶奇遇記優秀讀后感優秀04-14
《從優秀到卓越》優秀讀后感范文05-15
西游記優秀讀后感《西游記》優秀讀后感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