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讀后感11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斷舍離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斷舍離讀后感1
記得20xx年畢業時那會,來上海參加工作的一次大遷移,把這學校住宿所有的用品包括:(教材書本、作業本、校服、個人電器等等----)能帶的,都打包起來裝滿了二個大箱子和一個背包,當時如果意識到有些東西,可能以后都不會需要用到了,進行適當的物品分類,能送人的送人,不能送人的當垃圾處理,去上海的路途中就會輕松許多,也不會導致后來的惡性循環,物品越堆越多。
工作后住的環境比學校環境改善很多,使用面積也大了很多,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經濟充裕了,難免會有非理性的消費,物品只進不出,截止到20xx年的上半年,鞋子堆了十幾雙,衣服快要把衣柜擠滿了,合算下來平時常穿的衣服三到四套左右,常穿的鞋子不超過三雙,學校帶來的書本、衣服、其他雜碎的東西,來上海后一直沒動過,堆在房間里。
每次搬家對我來說像是一場噩夢,一直覺得,東西多了,信息就多,會影響人,分散人的注意力,讓人不能安寧,靜不下心專注的、持續做一件事。
我是一個比較懷舊的人,一直對自己內心說,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回憶,丟棄了或遺失了,是對記憶的遺忘,當觀念相互發生沖突時,好難取舍,可是物品越來越多,有時感覺都超出了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有段時間特別的壓抑,除了休息,很反感待在很多雜物的房間里。
20xx年5月份左右,有次聽蘋果App播客,主持人聊到斷舍離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
當即就在亞馬遜購買了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著作的(斷舍離)書籍,加以深刻、詳細的學習,六月份剛好房東把房子賣了,需要尋找新的住處,是我大膽出手的機會來了。
“斷舍離”的概念非常簡單、易懂,斷:是斷絕實際上不需要的物品,但有很想買回來,舍:是舍棄家里不需要的物品,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游刃有余的自由空間,斷舍離和單純的掃除、收拾不一樣,并不是以“很可惜”、“還能用嗎”、“不能用了嗎”為考慮的重點,而是要自問“這個東西適合自己嗎”。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這是一種以“物品和自己的關系”為核心,取舍選擇物品的技術。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這東西還能使用,所以要留下來”,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重要”。主語永遠都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搬家前的一些日子,把物品進行分類,留下幾套常穿的衣服、二雙鞋子,把所有不常穿的衣服、鞋子,打包起來,起初想捐給捐助站,后來嫌麻煩,直接丟在垃圾桶旁邊,清理了不需要的書籍及不使用的雜物,新的住處在三樓,沒有電梯,自行車不方便放在家里,每天扛著自行車上下爬樓梯挺麻煩的,索性把二千多買回來的自行車打五折處理了,家里不停放自行車,陽臺空間也寬闊很多,搬家后除非是必須用品,堅決不往家里添加任何多余的用品,放在冰箱里的食物盡量不要超過冰箱容量的三分之二,冰箱食物太多,會不易整理,難免會有過期的食物隱藏在冰箱的某個角落,可能會直到下次搬家時,發現某些食物還是一年前買的。
通過”斷舍離“的學習及實踐,認清了事物與自己的關系,對待不需要的物品,要果斷及時的處理,居住在自己所能掌控的環境當中,減少對物品的擁有量,一切從簡,就連整個人的心靈都會輕松、舒適了。
斷舍離讀后感2
關于“斷舍離”的文字很難寫,網絡上一搜一大把,這個詞語已經成為了巨大的IP,山下英子創造出這個熱詞非常了不起。
斷舍離,就是通過整理生活中的物品去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心中的渾濁,得到放松的行動技術。還記得浩瀚以前的系列文章中提到這樣的理念,絕大部分人都在與時間斗爭:如何爭取時間?如何規劃時間?如何安排時間?……
到頭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這種“管理時間”類的書籍看的越多越茫然……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了呢?時間,根本不受任何人擺布,人是無法管理時間的,時間只會自顧自的流逝,人能管理的,只有自己。是啊,沒錯。我們管理不了時間,只能管自己。
同樣的,我們整理不了物品,只能整理自己。而斷舍離,就是通過整理物品,達到整理自己內心,才能獲得擺脫物品的自由狀態。你,珍惜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嗎?浩瀚我讀到書中某一頁,忽然冒出這么一個疑問,你,珍惜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嗎?好像這個疑問很沒有意義哈,哪有人不向著自己的,難道故意自己刁難自己?
且不急下定論,我來摘抄書中一小段原文:
人之所以會說“說不定以后用得上呢”、“必須得扔掉了,可是又沒行動”這樣的想法,多半是源于對自己的不信任。用和朋友之間的約定來打比方的話,就容易理解了。
比方說我和朋友約好了吃午飯,但我卻告訴朋友:“對不起,我突然有點急事,今天約好的午飯,咱們改約到下禮拜好不好?”朋友很爽快地說:“沒事兒,下禮拜也可以。”結果到了下禮拜,我又對她說:“對不起,我今天也有點不方便,能不能改到再下周啊?”因為已經是第二次了,所以朋友多少會有點火,可還是說:“好吧。不過,你可真夠忙的啊,英子。”然后就到了再下周,如果此時我又說:“對不起,我今天又突然不方便”的話,如果我約的是你,你會怎么想?只是一次的話還能原諒,可是接二連三地出現這種情況,你恐怕就會覺得“和這家伙約好了也不可信,與其被她拖來拖去的,還不如干脆不跟她約定什么更好呢”了吧?我的信譽度就會因此而驟然下降。可大家有沒有對自己做過這種事呢?想著“要用”,想著“要處理那些破爛兒”,想著“要扔掉”,可結果卻根本置之不理,這就是拖延了與自己的約定。這種事日日重復,對自己的信任感就會一點點消失殆盡。
有沒有感覺似曾相識,好像自己經常對自己做這種舉動啊,結果一次又一次自己瞧不起自己,甚至平添了許多煩惱。自己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總之,就是焦慮煩躁。
浩瀚我認為斷舍離,很棒,這個理念能夠讓我們自己檢查自己,怎么檢查?你就看看自己身邊的環境、物品就行了啊。有多少是自己當下根本用不上的東西,結果還被自己當成寶貝收藏了起來,結果這些東西就成為擁堵腸胃的垃圾,發酵滋生細菌,最后侵蝕我們的腸胃。再比如,我們經常給自己定目標,而且是大大的目標,結果呢,每次都沒有實現,原因不是做不到,是根本就沒開始做!結果其實沒啥,最要緊的,是我們自己對這個結果的處理態度!我們的態度很常見的,就是自己不信任自己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自己的信任感消失殆盡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千萬不要因為一點點衛生,就再說吧,懶得動手,這種滋生出來的懶惰會最終讓我們一點點把自己的信任感磨滅掉!
相信我,現在,對,就是看這篇文字的現在,就動動手吧!哪怕只是擦一下桌子,但一定要認真仔細,甚至帶點敬畏心去擦桌子,一定會收獲到干凈衛生以外的心靈清凈的!加油,你行的。
斷舍離讀后感3
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個詞,這個詞就是來源于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山下英子,是日本著名的雜物管理咨詢師。這本書主要是講怎么收拾家的,如何克服自己的執念將無用的東西清掃掉。因為我父母家最近在搬家,清掃出來很多20年30年不用的東西,既無用又占地搞得心煩,當然我們沒有經歷過老一輩人經歷的那種物質匱乏的年代,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我有感而發所以給大家推薦這本書。
其實這本書本身的內容非常簡單,無非告訴我們如何去收拾家、收納東西,但是給我帶來更多的是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啟發。
工作上,心無旁騖、摒棄雜念。我們在工作過程中往往雜念太多,想的太多,比方說我給領導匯報工作,本來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我擔心領導現在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不認可我的思路,會不會挨批評等等,時間長了就會瞻前顧后、固步自封,真正能決定一個人在職業上是否能有所發展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心態、性格、習慣。所以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斷舍離的精神,斷舍離的是雜念。
學習上,萬金油不如一招鮮。現在都講創建學習型團隊,這是為什么對學習還要斷舍離呢?因為現在是一個信息過載、物質豐盈的社會,同時人們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帶來的最常見的現象就是焦慮。焦慮失業、焦慮健康、焦慮孩子教育等等,緩解焦慮常見的辦法就是學習,所以現在很多知識付費的公眾號、微信群等自媒體非常紅火,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場的需求。但是很多人往往是不加篩選的的學習讀書,既消化不了又不能學以致用,除了耽誤時間沒有明顯的作用,還給人一種無意義的充實感與滿足感。舉個例子,給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鋼琴、美術、舞蹈、書法、足球、網球等等,僅僅是因為大家都報,生怕落后,而沒有照顧到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不如專精一到二門,成人后一樣能成為個人標簽個人亮點。同樣我們日常學習過程中應多涉獵與工作專業相關、與興趣相關、與個人長遠發展相關的內容,而不是不加篩選的盲目學習。所以說在學習上的斷舍離應該是摒棄盲目的學習,不加思考的學習。
生活上,這里提到兩個概念,即時滿足與延遲滿足。即時滿足就是我們平時刷抖音、玩電腦游戲、追劇,這些行為帶來的滿足感很短暫但是很容易,有個詞語叫“奶頭樂”,特點是能夠快速地得到愉悅感,但是愉悅感較低并且持續時間短,而且長時間的沉溺會削弱你深度思考的能力和專注力,人會越來越容易沉迷于淺層的快感和歡樂。與此相對應的是延遲滿足,比方努力半年進修一個學歷,三個月學習一項運動,花一年去健身,比方說我們現在進行的打卡365和健跑20xx跑步活動,保持一個好身材,這都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到心理滿足的行為,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斷舍離的是即時滿足。
所以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不是怎么舍,而是怎么樣去合理控制自己想要的欲望,人既有社會屬性又有動物屬性,應該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隸。
斷舍離讀后感4
首先這個作者是因為這本書而改變的命運,山下英子,在二十多年前因為學習瑜伽,他懂得了《斷舍離》的這個理論,所以從此以后就開始用斷舍離,用在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當中。
然后慢慢的就開始講這個主題的課程,希望分享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到最后,她出成了一本書籍,這本書籍在全球暢銷,在整個日本在整個中國,掀起了一番斷舍離的浪潮,她自己也因為這本書,從一個家庭主婦變成一個億萬富翁,也是因為這本書而改變了命運。
《斷舍離》講的是觀念上的斷舍離,
如何認識現狀,如何停止自我否定,如何描繪家的具體的構想,雜物上的斷舍離,
第一步,拿出雜物俯瞰,
第二步,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的廢品的東西,
第三部,以自我時間判斷基因,考慮自身和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舍,
第四步,必要合適愉快的標準來進行取舍,
第五步,收納在雜物最適合的地方去進行。
我們人有三個生命,
一個是我們肉體的生命,
一個是我們社會的生命,
一個就是我們精神的生命,
這三個生命貫穿有一個場所,那就是你的家,你的家讓你的肉體生命能夠得以延續,你的家讓你的精神生命能夠得以愉悅,你的家讓你的社會生命能夠得以維持,而家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場所。
做物質上的減法,做精神上的加法,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當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世界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在給自己做加法。
斷舍離,讓我懂得停下來的意義,讓我懂得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的意義,我需要停下來去感受生活,我需要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去享受人生去活好當下,我想做物質上的減法精神上的加法,我覺得不是作者需要,是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需要。
《斷舍離》的意義不是讓你扔東西,是教你如何斬斷物欲,舍棄廢物,脫離執念,
斷的是什么,斷的是物欲,
舍的是什么,舍棄廢物,
因為有很多人有很多事是值得你舍棄,包括你的很多不穿的衣服,你的很多東西都是值得你舍,
記住,這里指的是舍,不是棄,舍是什么意思,你今天把它舍出去不是浪費,你可以把你不用的衣物捐給那些需要的人啊,你可以把你不用的東西捐給那些有需要的人。
離是什么,離就是脫離執念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活好當下,這就是這本書核心的精髓。
沒想到我做這個決定,我心里挺開心的,我并不覺得別人看不起我,而且周老師我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現在已經找到新男朋友了,這個男朋友跟我之前的那兩個男朋友完全不一樣,真的就像你說的一樣,
通過這本書可以讓我的命運發生改變,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兩年了,她現在跟她現在老公生活在一起,特別開心,特別快樂,今天她依然每天都會用《斷舍離》的思想來去清理自己的房間,來去清理事物。
斷舍離這三個字,其實來自于瑜伽,一種印度古老的修行方法,修行的方法斷是斷行,舍是舍行,離是離行,他是一道完全的修行方法。
斷舍離,真的人生人生什么最重要,物質不重要,心靈才重要,因為是心靈決定的物質,當你每天像生活在,像生活在垃圾場一樣的時候,你的內心怎么會有能量,全都是負能量,
化妝品多久沒收拾了都過期了吧,那衣服多久沒穿過了都發霉了吧,都小了吧穿不上了吧,那洗手間多久沒打掃過了,那廚房冰箱里都發霉了吧那東西都,全部斷舍離一下。
斷舍離讀后感5
作家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通過整理家中的物品,該扔的東西就扔,不用的東西讓它離開,讓心理空間自由,人生由此變得開心!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所謂斷舍離,便是人與物品的相處方式。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多余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斷舍離的精髓:斷絕、舍棄、脫離
怎樣才能從忙亂、低效、疲勞的工作狀態中解脫出來?山下英子建議采用斷舍離工作法: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迷戀。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一種極簡生活理念,一種極簡工作態度。
斷絕對當下的不舍,關注真正需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擁有很多物品,因對其有感情而舍不得扔掉,或覺得貴重而舍不得用。
斷絕對當下的不舍,扔掉那些不會再用的東西,或幾乎不可能再用的東西,同時,我們珍惜認為的好東西,爭取物盡其用,才能讓生活和工作變得簡單。
舍棄對未來的不安,盡情享受當下很多人總是對未來感到不安,舍不得扔掉不會再穿的舊衣服、舊物品,舍不得扔掉沒用的資料、文件或物品等,只因為心中有一種隱隱的不安:萬一哪天需要用到怎么辦?因為扔不掉對未來的不安,才會被堆積如山的物品包圍,導致有用的東西找不到,嚴重降低效率。
舍棄無用的思考所謂無用的思考,指的是不利于高效決策的思考,包括偏離目標的想法、漫無邊際的假設、惶恐的念頭等。它們在給你的思考、決策和工作制造障礙,舍棄無用的思考,就是簡化思維、減掉包袱、卸下煩擾。
無用思考1:決策時,最常見的一種無用思考是害怕失敗而猶豫不決,導致時間被無限拖延。做決策需要“快刀斬亂麻”,不允許冥思苦想,需要馬上行動。
無用思考2:還有一個糾結于所放棄的選項有時候決策時糾結的不是所確定的選項本身,而是糾結于被放棄的選項可能帶來的沉沒成本。但已經做出了決策,再去糾結,有什么意義呢?糾結會導致浮想聯翩,工作心不在焉。
無用思考3:糾結于完美
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別人可能怎么想,然后自己要怎樣應對。可結果往往不是那樣的。過于追求完美,會耽誤時間,影響效率,最終影響決策。
無用思考4:糾結于過去后悔沒用,但偏偏很多人還要后悔,糾結過去,這便是無用的思考。與其后悔,不如拿出精力,冷靜面對現實,針對問題拿出對策,盡最大努力,將不利局面扭轉過來。
思考本身不是美學,通過思考達成好的結果,才是美學。
應舍棄無用思考。
我想斷舍離可以從自身整理辦公桌開始給各物品一個準確位子看著整齊有序、干凈清爽的辦公桌,我想自己的工作心情一定也會如辦公桌一樣清爽,頭腦會變得更清醒,思路和精力也會更集中。
辦公桌除了電腦,只留幾樣重要東西筆筒、水杯、便箋紙或筆記本按時間順序將物品放進抽屜,確保最快時間能拿到與不必要、不需要的物品“斷舍離”是整理辦公桌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對剩下的物品進行歸類,放入不同的抽屜、有序存放。當需要某本書或文件時,可以迅速拉開相應的抽屜。
每天下班前收拾辦公桌,每天上班前清潔辦公桌每天下班之前,抽出3—5分鐘,將辦公桌上的物品簡單收拾一下,確保辦公。
斷舍離讀后感6
知道《斷舍離》這本書應該時間不短了,可能有好幾年了,模糊記得是都是僅讀了一點就放下了。多年之后,我用了這幾天時間,真正地通讀了一遍,所感所得正好和最近體驗到的精神改變相關,也許心境到不了一定程度,即使在手邊可能也體會不到。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只要對個人有收獲有幫助都是好的,有的摘抄很多金句,有的畫思維導圖等等,這里我想強調的是不要形式化,不要“自我陶醉”,你所記錄收藏的可能以后永遠不會再看。對本次讀《斷舍離》,我從心得和心理學角度寫一下我的感受。
所謂斷舍離,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舍棄多余的廢物(再好的東西不用都是廢物);離,就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迷戀。整本書都是反反復復在講這個斷和舍,并且反復告訴你斷和舍時不要糾結,你可以這樣更好斷,那樣更好舍,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出本書,翻來覆去的說。說笑的,這里要提醒一下,尊重知識,曾為你指點迷津的都是有價值的。
我完全相信書中所闡述的通過斷舍離的方法讓生活實際發生變化,同時也會對精神方面,也就是意識層面帶來改變。
先通過舍,丟掉生活中當下用不上的物品,來凈化生活環境,從而帶來精神爽,情緒高,自然心情好,效率高,正循環的開始。
再通過斷,控制物品的進,只要當下不需要的堅決不買,不管再打折再促銷哪怕白送,都不要,從而讓生活始終保持精簡,富足而不多余。當回頭發現自己都能做到“斷”,說明生活的主動權已經回到了自己手中,以后也不會被外物牽著鼻子走了。
做到了斷和舍之后,就基本實現了“離”,脫離了對物品的執念,對外物都保持合適的距離。
看似這么簡單的“斷舍”,不就是扔扔東西,少買東西嗎,怎么就那么難做到呢?
第一,比較懶,懶到連腦子都不愿意動的程度,現在基本上腦子都是跟著外界在跑。改變也僅是想想而已,也想不通怎么扔掉不需要的東西會給自己帶來改變,所以還是躺著舒服!
第二,這種行為是反人性的。我們的基因中都存有不安全感,恐懼,所以要搜集儲存,大量地擁有,多多益善,這種普遍的思想才造成了猶如生活在垃圾場。
第三,人是情緒情感動物,一切行為都是有一定心理基礎的,更多的是微觀心理方面。要做到一件事,不同的人確實需要克服很多心理障礙,戰勝很多不好的習慣,邁出一步確實不是說的那么容易。
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這么神奇,潛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出自北齊《顏氏家訓·慕賢》:“潛移默化,自然似之。”
生活環境的不好會帶來霉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這是斷舍離之前的狀態,也是無意識情況下,一點一點的造成了目前的狀態;
斷舍離之時,行動過程中會有那種順暢、舒坦的感覺,猶如一道陽光照進來,開始帶來現實生活的改變和內心精神狀態的改變,通過循序漸進的斷和舍,開始邁進生活的正向循環。
我開始朗讀、聽寫英語,還有寫文章都持續了一段時間,我是為自己的成長找到持續穩定的狀態,過程中做的斷和舍,就是在起正向促進作用。不僅僅有物品的斷舍離,在精神領域,也是需要斷舍離。這些天好多記的筆記都已經清理完了,很爽。
斷舍離讀后感7
喜歡買買買的我,經常為房間里充斥的物品發愁,尤其是搬家的時候,面對那大堆的行李,真心累!
然而在生活中,我總是會控制不住的買很多東西,有用了一年還沒用完的面膜、有還能用兩年的洗發水、三瓶沒用完的爽膚水還有一瓶未開封的、可以用一年的面巾紙、四瓶都只用了一點點的精油……明明已經用不完,心里卻還是覺得不夠。
看了《斷舍離》后才知道,我是喜歡憂慮未來型的人,這類型的人特點是喜歡過分囤積日用品。就比如我:去年無意識的買了7瓶洗發水,每次有優惠就買,總覺得不買就虧了,雖然是自己很喜歡的洗發水,但一想到一瓶都要用4個月就憂傷。還有夏天買的暖寶寶,用了一整個冬天才用完。因為買2送1囤了近100片面膜。每次用這些物品都覺得心很累,沒有一點放松的感覺。
現在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則:只囤1-3個月的量,如果一樣東西能用1-2個月,就用的差不多再買。避免不良囤貨。書上說:不良囤貨=負債。要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不要總憂慮以后的日子,要相信在你真正需要的時候,你總能想到方法。
《斷舍離》的第一步是:“斷”。第一,不因為優惠打折,囤積很多物品,控制物品的量。第二,充分了解自己,知道哪些東西,買了自己一定會用,哪些東西,買了自己絕對不會用。哪些東西適合自己,哪些東西只是因為便宜,并不適合自己。只有所買之物,都是我之歡喜,都能物盡其用,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物品。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分析自己,在買東西前深思熟慮,讓買的每一樣物品都能有它的價值。
“舍”也是一個比較難的步驟。“還能用,扔了怪可惜的”、“萬一哪天還用的上呢”、“花了好多錢買的”……在想舍的時候,這些想法總是冒出來,讓你“舍”不掉。
首先,當你沒有學會“斷”的時候,你是做不到真正的“舍”。因為就算你舍了,你又會去買。只有學會了“斷”,這個“舍”才有意義。
其次,“舍”的原則是:我需不需要,而不是物品還能不能用。主語是自己,而非物品。物品只有我用才有價值,我不用再好的東西,也無用。
然后,時間軸是“當下”。不要總覺得以后會用。特意檢查了自己當下在用的物品,沒有一件是以前不喜歡用,擱置很久,重新使用的物品。書上說“當下都不會用的物品,以后就更不會用了”。
舍棄掉你當下不會用的物品,5次里,你只會有一次因為沒東西用而煩惱,而留著這樣東西,5次里,你會有4次因為這樣東西而煩惱。
斷舍離,做到了“斷”、“舍”,你才能真正的“離”。
在選擇物品上,也可以選擇好的、有質的物品,這是一種自我肯定,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允許自己使用好的東西,寧可“少而有質”,也不要“多而廉價”。
明白一樣物品,處理起來特別復雜,所以在購買前會反復思考,同時也不輕易送朋友東西,因為朋友若不喜歡,處理起來也挺麻煩的,而且這么多年,好像朋友送的禮物,很少有在使用的,基本都當做紀念品收藏著。
這是一本教我們給物品、給欲望做減法的書。用最少的物品,過最舒適簡單的生活。
斷舍離讀后感8
有很多書,看過就束之高閣,有些書需要逐字斟酌,有些書則會閑來無事翻一翻,《斷舍離》作為20xx年的暢銷書,屬于最后一種。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自己人生更舒適、心情變明朗。
總而言之,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讓自己從看不清的世界走向看得清的世界,而需要采取的行動就是: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自在的空間。
現在社會一切都在商品化,社會總在制造商品,人也身不由己的變成商品,播報總在關心當年的消費峰值,媒體大肆宣揚五花八門的廣告,在商品化、消費化的鼓動下,我們生活的空間也會不由自主堆砌著滿當當的物品。
多就代表著好嗎?這是想要的幸福嗎?
個人認為幸福是能通過周遭物品的氣息體現的。留在自己身邊的,都應該是自己很高興使用,并且正在使用的,量不在多。一切,都應該以自己為主角。不管是對物品的取舍,還是一種關系的存留,主語永遠都是自己,時間軸永遠是現在。秉承這種原則,居住環境最后會舒暢,人也會輕松,看似一個勁的往外扔東西,有時候自己做決策的行為心態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改變。簡單的整理房間,簡單的行動也能帶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所行動,心就會跟上腳步。
而扔不掉東西的人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逃避現實型,不愿待在家,忙碌的生活,沒有時間收拾。
執著過去型,留戀過去,不想面對現實,收著所有過去不會再用的東西。
擔憂未來型,多囤積日用品以應對對未來的不安。
人多是以上三種人的綜合體,而為了生活狀態的舒適,應牢記:物品要用才有價值,物品要在此時、當下,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可以留在自己的空間。一個人所使用的物品,是會反應出人的自我形象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杯子,穿最有質感、最受喜愛款式的衣物,扔掉不受重視的水杯、穿舊的毛衣,堅持下去,看待自己的方式會變成加分法。那些不適合自己、扔掉又可惜的東西,可以為他們尋找更需要他們的朋友,報以最真誠的感謝。
活著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要做出改變,最行之有效的.實踐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點上,根據所能安排的時間選擇整理的場所,一個塞滿購物小票的錢包、一個再也擠不下任何紙條的抽屜也都是可以的。坦然面對周遭,從小處著手開始斷舍離,把精力都放在自己日常用品上,在整理中去除自己的執念,喜愛自己。
不應把收拾看做女生應該會的,冠以義務。女生房間亂糟糟就被人說這女孩不能干生活甚至工作能力不行,男生房間凌亂就只會視為“正常”。不要給自己過多負罪感,把收納整理作為能力的一部分,不要讓自己處在“作為女生怎么可以這么不愛收拾”、“今天也沒做到”、“沒能按照意愿整理”這種減分狀態,而應該轉成“今天順利完成這件事”“我把這個小物送給了適合他的朋友”這種加分狀態,讓生活里斷舍離的工作,變成增加自我認同感的工作,自主分析、思考和感覺,做出適宜的選擇和決定。
斷舍離,永遠沒有終點,要堅持著啊。
斷舍離讀后感9
當看到這本書名,自然而然就有種顧名思義的解讀:斷,就是讓我們要學會果斷的做事風格。舍離,則是讓我們學會舍棄,不要過于執著。從而我就在猜測這個本的主旨,是否和我想的一樣。讀了《斷舍離》,才發現原先的想法過于簡單,結合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事和物,讓人感懷萬千。在生活中要做到斷舍離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迷戀物質,舍掉目前看來是廢物的東西,我們會想萬一哪天用到了怎么辦?斷開自己不需要的不適合的,而人的本能是只要我喜歡的就要,至于適不適合自己,目前是不是需要,則很少考慮,比如搶購潮、折扣。所以,在實踐中,要打破傳統思維,做到斷舍離也是件痛苦的事情,往往需要外部的力量去推動。實質上斷舍離的推廣也是一種外部力量,在教育人們改變自我,喚醒人們的主動意識。認識自己,解放被囚禁的心靈。作者通過舉例來說明整理了不需要的雜物后,生活發生的各種好的變化,例如讓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類型,變得更喜歡自己,人際關系變得更好、空間也變得更加寬敞、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等。這就好比我們目前的管理,需要有太多的“斷舍離”,現場我們可以通過“3S”進行,鼓勵大家運用這個思維模式去整理工作現場。當然書中除了有我對其顧名思義的淺層次了解外,還有著各種異曲同工的闡述:
斷舍離就是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就是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
離即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是現在,給我的解讀有兩層含義:一是告訴我們,一切的行動和想法是基于現時現地所處的環境做出的決定;二是告訴我們,這樣的想法和行動隨時隨地可作為工作的起始,永不過期。
斷舍離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選擇再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標準是根據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要想做到斷舍離,真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思想上要超越,行動上更是要提高,人生需要通過不斷的經歷,不斷的選擇,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務是什么,人生才不會迷茫而毫無意義,失去生機。舍得”彰顯智慧,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注定不是一路坦途的,學會運用“斷舍離”的“舍得”智慧,才能在工作生活中處于主動地位,而這,需要時間豐富自己的閱歷,需要智慧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需要經歷不斷磨礪自己的性格。尤其是當你每次注意到自己在負面思考的時候,要能夠“斷”。斷的能力在于“觀”,如果你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負面思考,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會自己的負面思考,還是樂觀、正面地去處理事情,這樣的人就能成功地斷去讓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時候就是去追逐、滿足它。到了一定時候,你會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的位子,才發現,原來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經在我出發的地方等著我了。我想這其實就是斷舍離的精華所在吧,需要我們深深地思考與靜靜地品味!
先從整理頭腦開始,即是斷舍離的思考法則。當然,萬事開頭難,而望洋興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難就難在我們沒有行動,并不是心靈改變了就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
斷舍離讀后感10
山下英子的這本《斷舍離》表面上看是教我們如何整理雜物,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本質上來看,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在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都應該懂得適當舍棄,任何事物并不是越多越好。
與大多數同齡人相比,我認為我的收納整理能力還是較強的,但仍然有找不到東西的時候,有些東西急需的時候找不到,就好像它騰空消失了一樣,但不需要的時候它卻莫名其妙地出現了,這就說明我的收納方式仍有待提高。
“想要幸福,我們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具體有三步:斷,停止負面的思考模式;舍,順從自己的心,割舍既有;離,松開“多就是好”的念頭。”
“一言以蔽之,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收拾家里的破爛兒,也整理內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總而言之,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讓自己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
“因此,要采取的行動是——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通過不斷重復斷和舍,最后會到達這樣的狀態: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廣大勞動人民總是不斷在做人生加法,而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絕大多數人們都已步入小康社會的生活水平,那么,面臨紛繁雜亂的物質,我們是否應該適當做些生活減法呢?
人們都說思想決定行為,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本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即“并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的確是這樣,相信很多人也都熟悉網絡上常推出的類似于“21天培養一個好習慣”的挑戰吧,正是人們在一段時間內堅持某些行為,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思想。換言之,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本書強調,斷舍離是一種不收拾的收拾法,這是什么意思?
首先,“收拾,是一種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篩選必要物品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兩個維度,一個是我與物品的關系這條關系軸,另一個是當下這條時間軸。換句話說,收拾就是要捫心自問某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實有關系,進而對物品進行取舍、選擇的過程。”
其次,“在施行斷舍離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關系軸和時間軸的收拾工作。從行動上講,就是扔掉——舍。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東西放進垃圾袋再扔進儲藏室的話,那不叫收拾,那不過是把東西改變一下形態換個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動。而斷舍離要做的,是把用不著的東西扔出家門,徹底切斷它們與自己的關系。”
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會留在你自己的空間里。
一旦形成了這種三思而后行的習慣,你就真正實現了“斷”的狀態。而斷舍離的含義就是,在“斷”與“舍”的交替里,脫離對物品的執念,達到輕松自在(離)的狀態。
最后,“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在這樣的過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篩選物品的同時,也改變了人際關系。
一旦通過斷舍離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別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覺得“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慢慢地,你就會感覺到,周圍人對待自己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可見,這種篩選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變自己與他人關系的力量。
我現在就要回家把用不著的東西都包扎起來啦!
斷舍離讀后感11
很久之前,朋友就強烈推薦我看這本書。一開始我有些疑惑,她是想讓我看淡生離死別嗎?然而,我漸漸明白:“斷舍離”并非我所想。
何為“斷舍離”?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斷舍離不僅是一種整理術,還是一種讓心靈減壓,釋放解脫的方式。《道德經》中有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在我看來,斷舍離是不僅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智慧。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少人控制不了物欲,總會購置一些根本用不上的物品,當積累的越來越多,又不舍得處理,怕浪費,他們就會陷入收納的沼澤地,無法脫身。人們總是習慣思考有效性,卻往往忽略了作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我們面對物質時,不是從“這個東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識地從“這個東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質資料為基準軸的觀點來進行取舍和判斷。這是書中提到的“物質軸”思維。倘如我們轉變一下思維——從“需不需要”的角度出發,考慮當前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該物品,而不是從“能不能用”的角度來考慮物品本身的價值,這將會減少我們想擁有它的欲望。因此,我們要學會斷舍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才不會被困于物欲的海洋里。
舍,舍去多余的廢物。購物平臺的各種購物節屢見不鮮,比如618,雙11,美食節等,商家抓住時機搞促銷,總能攻破我們的心理防線,我們會下意識去打量物品的性價比,于是開始囤貨。衣柜、餐柜和冰箱里……家里隨處可見物品堆積,這樣會給人壓迫感和阻塞感,長此以往,會給人心理上的沉重感。因此,在購物前,我們首先要明白自己對于物質的需求,明確哪些是必需品,對購入物有明確定位。不喜歡運動的你,聽了健身教練強調健身帶來的好處,于是辦了健身卡,感覺自己真的會去健身。不喜歡閱讀的你,買了一箱書,感覺自己真的會看完。每次心血來潮的你,下載了許多學習APP,感覺自己會有質的飛躍。結果,不言而喻。一方面,浪費了金錢。另一方面,不能做到兼顧。這就好比一盤散沙,不吹也散。因此,我們要學會斷舍離,學會放手和舍棄,不需要的東西定期清理,內心也能得到定期釋放。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我們本可以是在干凈的溪流瀟灑暢游的香魚,逐漸變成了水槽淤泥口邊困頓窘迫的鲇魚,想當香魚還是鲇魚,選擇權掌握在我們手中。我有個朋友,她收藏了許多她覺得自己瘦下來就能穿的衣服,可我看到更多的是其在犄角旮旯里落灰。同樣,以前的我也不擅長斷舍離。小時候的新年衣服壓在衣柜箱底好多年,一直舍不得處理,每次整理時總會主觀地為它們賦予某種特殊意義,因為是新年的時候爸爸媽媽買的衣服,便具有收藏意義,但它們占用了衣柜的大半空間,每次看到都會心生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暑假閱讀完本書后,我下定決心脫離對衣服的執著,果斷處理后騰出空間,心情瞬間變得舒暢了許多,大腦也清醒了許多。因此,我們要學會斷舍離,脫離對不需要物品的執著,只有放手這些東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劉禹錫的陋室里,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有素琴,有金經,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物品可以改變生活,但人不能被物品左右。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把寶貴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人、事、物上。因此,我們要學會斷舍離,讓生命保持一份簡單,讓心靈回歸一份寧靜。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一起學會斷舍離吧!
【斷舍離讀后感11篇】相關文章:
《斷舍離》名著讀后感12-26
《斷舍離》讀后感個人范文12-22
斷舍離經典語錄12-08
斷舍離的經典語錄12-14
雅舍梁實秋讀后感01-05
雅舍 梁實秋 讀后感06-23
梁實秋雅舍讀后感05-03
《范仲淹斷齏劃粥》讀后感02-24
離亭燕/離亭宴07-22
雅舍梁實秋讀后感4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