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通用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梁啟超家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1
做學問,不以是否有用來評判
梁啟超家學淵源極深,對于這個長子,在勸學上用的功夫著實不少。梁思成寫信,問做學問有用無用,梁啟超以唐朝的詩人李白、杜甫和名相姚崇、宋璟為例,告訴梁思成“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個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濟莫過于此。”人人各有所長,做學問的人與做官的人,只要都竭盡全力發光發熱,給社會做點貢獻,就都是有用的。而對于梁思成這種看起來急于求成的心態,梁啟超也給予了駁斥,他在信里寫道“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梁啟超把準了年輕人做學問心態的癥結,那就是短時間內急于有所收獲,長期來看可以作為安身立命的資本,他語重心長的告誡,或許可以讓梁思成幡然醒悟,沉下心做自己的學問。
在梁啟超看來,在學校中求學,最重要的是學規矩,“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矩,盡量學足,不惟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矩也還須補學,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過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絕不會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萬別要對此而生厭倦,一厭倦即退步矣。”當然,這里的規矩并不只是學校的規則,而是做學問的基本方法,務求循規蹈矩,而不是投機取巧。“能巧之人,習熟規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著規矩可以無大過。”因此,做學問不怕出不了彩,怕的是基礎不牢、根基不穩,花拳繡腿、弄巧成拙。梁啟超還講,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有的知識要一天一天慢慢積累,像是燉一鍋好湯,有的知識則要集中精力解決幾個主要問題,像是爆炒一盤好菜。這種精準把握學習火候,懂得快慢結合的方法,對于今天的我們學習研究都是很有益處的。
感情不節制,便會自投苦惱的羅網
梁啟超在給梁思成的信中,詳細描述了為徐志摩證婚的情形,徐志摩的妻子才與前夫離婚就迅速跟徐志摩結婚,他本來不想去,無奈胡適之、張彭春兩位朋友苦苦求情,但他也毫不客氣,不留一點情面,“我在禮堂演說一篇訓詞,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在他看來,“青年為感情沖動,不能節制,任意決破;禮防的羅網,其實乃是自投苦惱的羅網,真是可痛,真是可憐。”發此感慨,一是表達他對徐志摩結婚一事的抗議,二是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如此沖動,自投苦惱。彼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同在美國,梁啟超在信中也頻頻叮嚀二人互相照顧,在林徽因的父親林覺民被襲逝世后,他趕緊給梁思成去信,“徽因造此慘痛,唯一的伴侶、惟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他”,而在金錢方面,他從來都是大度的,在詢問梁思成的預算時,會特意提醒,將林徽因的一并計算在內。可見,他對兒子感情生活的重視和殷殷期待。
在梁啟超的觀念中,“人需等到生計完全自立后,再實行創造新家庭”,他本來也不是一個“催婚”的人。林徽因的父親出現變故之后,梁啟超更多地為林徽因著想,便想著讓自己的兒子把責任承擔起來,甚至提出了讓兒子換一個更容易謀生的專業,成婚之后,也能負擔起一家老小,“但現在的情形,思成結婚后不能不迎養徽因之母,立刻便須自立門戶,這便困難多了。我從前希望他學都市設計,只怕緩不濟急,他畢業后轉學建筑工程,何如?”其對林家的情誼可見一斑,梁思成聽從了他的建議,研習建筑學,回國后在東北大學創立了我國第一個建筑系。
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
梁啟超自認為是一個“學問趣味方面極多的人”,生活內容異常豐富,這讓他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在他看來,人要有多種趣味,要爛漫向榮,“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他很喜歡這種生活狀態,便要求孩子們把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
對于梁思成,梁啟超有些擔憂,“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在學問上,他建議梁思成對于文學、人文科學,要“多用點工夫”。在社交上,他也建議梁思成,交友取益,也要方面稍多,這樣才能交換更多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拓展自己的視野。梁啟超認為,如果梁思成守著太專的學問,“將來也會和我相對詞竭,不能領著我的教訓,你全生活中本來應享的樂趣,也削減不少了。”意思是,你自己的學識和生活不夠豐富,連你老爸談話的節奏都跟不上了。梁啟超生怕梁思成會變成鉆進一門學問的呆子,“我希望你回來見我時,還我一個三四年前活潑有春氣的孩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像上面這樣親切風趣的語言在他的文字中并不鮮見,他催促梁思成“你看了這信,意見如何,無論校課如何忙迫,是必要回我一封稍長的信,令我安心。”他十分珍視與子女互動,甚至會嗔怪在歐洲旅行的梁思成,“你來信終是太少了,老人愛憐兒女,在養病中以得你們的信為最大樂事,你在旅行中尤盼將所歷者隨時告我(明信片也好)”,讀起來頗有些可憐祈求的意味,卻是一個父親對子女最深切的牽掛,最隨意卻最濃情的表達。只可惜,這樣一個有趣的父親,被北京協和醫院“孟浪”的醫生錯誤地割掉了一顆腎,這便是轟動一時的“梁啟超被西醫割錯腰子”案,大度的梁啟超還公開為協和醫院辯護,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此后,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不到三年,與世長辭。
梁啟超的家書雖然不是浸透生活的散文詩,卻充滿了詩一樣的父子柔情,雖然不是韻律整齊的歌曲,卻如酒后哼出的小調,百轉千回、別有風味。我讀完之后,都有一種趕緊提筆給自己女兒寫封信的沖動了,哈哈。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2
常言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噓寒問暖之語或許沒有常掛嘴邊,但在只言片語中流露出來,關愛流于點滴。
梁先生的家書中,他有時扮演慈父角色,為子女人生之路的規劃起引導作用;有時候似乎也是位慈母,對子女諸多寵溺,寵溺之間不乏告誡,慎言慎行,人貴自立,人貴自省,人貴自知;有時候宛如兄長,呵護之情溢于言表;有時候又好似孩童,對子女們撒嬌。撒歡、逗笑、關愛、或寬言鼓勵,或敞開心扉,梁先生的真性情,很難想像到他是一個生活在思想禁錮,長辮寬袍,三寸金蓮的封建時代,思想穿越百年灰色中國,以身作則,做年輕人人格的典范,也讓我們讀到了別樣的梁啟超。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愛國之心長存,當取外國之知識報國,當取外國之思想報國,當取愛國之先進報國。梁先生希望子女不管在國外多有成就,也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報效國家,即使這個國家還在經歷苦難的成長,即使這個國家還是沉睡的獅子,吾之國,吾之家,以吾赤誠之心相報。他還希望子女于苦難中磨練成才,當自強。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治學之路不可不嚴謹,“汝求學不可太急”,“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關懷之中透著嚴厲。精于術業,也許生活中會少些樂趣,但是知識和專業不僅僅是在書本上和課堂上,交友取益,讀書取益,生活中亦有頗多可學習的地方。
當孩子求學治學碰壁時不斷的鼓勵和勸慰,知識不是死的,不是幾門考試、幾張卷子,幾本文憑,學問也是靈活的.,不拘泥于眼前的小磨難和小挫折,不消沉,不墮落,不灰心。一個人若是在束縛的環境中消磨意氣,那么在困苦懊喪的環境中也一定會消磨志氣。
哲子女之道,似雙手托著奮起的雛鷹,自由飛翔,偶有訓誡,皆語重心長,一代大家,“智、德、仁”的典范。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3
梁啟超的兒女他們個個成才,這和梁啟超對他們的教育培養有密切的關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個家庭中出了三個院士這也是極少見的。
九子皆才俊
每當我聽到同學們激昂豪邁地誦讀《少年中國說》時,心中燃起一股暖流,視線逐漸模糊,《梁啟超家書》中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梁啟超家書》一開始以書信的形式呈現在兒女眼前,后來經過整理,編訂構成了一本書。梁啟超的一封封書信滲透著對子女們濃濃的親情與深沉的愛。與其說是家書,不如說是對兒女的人生指導,像照明燈一樣點亮了孩子們光輝的前程。當然,更少不了對兒女的`關心、問候。這與《洛克菲勒的38封家書》大同小異,同樣都是為孩子們照亮前程,指引人生。不同的是,《梁啟超家書》充滿了家國情懷,充分表達了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情懷。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是對梁啟超這種言傳身教、耳提面命的最好寫照。作為一位父親,他當然希望子女成才,但他更重視健康。他說:“汝需如汝乃吾之命根”,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在學習當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健康,才能有一個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
我喜歡梁任公說的一句話:“汝生平處境太順,小挫折正磨煉德行之好機會。”思永、思成被車撞得頭皮血流,卻還樂觀地直面生活。梁啟超認為,這并不是災難,而是挫折,挫折正磨煉了德行與心性,使自己學會在逆境中成長,使自己變得更勇敢。如今社會安定,我們這一代有一部分人太矯情了,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挫折,也就不能很好地磨練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便放棄,可笑至極,受了一點小傷便大聲哭喊,沒有想過老一輩那么苦是怎么挺過來的。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從中汲取了人物的優秀品質,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等。還記得我三年級被小車碾碎腳趾的時候,我受不了那個疼痛,哭得稀里嘩啦,但是爸媽趕到醫院,看著坐在輪椅上的我,他們都在樂觀地安慰我,甚至還給我講笑話。當時我一點都不理解爸媽,覺得他們對我太沒有同情心了,我都受傷了,他們還笑得出來!現在想想,爸媽并不是不愛我,不關心我,他們當時的種種所謂的“笑”,其實是他們在灌輸我一種難得的樂觀精神。事情已經發生,哭天喊地,怨天尤人,唉聲嘆氣,憂愁滿面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唯有積極面對,才能更以好的心態,好的精神面貌抗衡不幸。確實如此,在我受傷住院的那些日子里,同樣快樂,同樣充實,我的傷也以最快的速度恢復。
少年強,則國強,正值少年的我們,應抓住一切機會,積極向上,學習種種有用的知識,陶冶情操,為國家之富強而發奮圖強,讓自己更加優秀,國家更加富強!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4
梁啟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殤,個個成才。其中長子思成是建筑學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學家、五子思禮是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一門三院士,世所罕見。近日細讀《梁啟超家書》,品先哲育子之道,可謂感慨良多。
100年以前的中國,在人們的印象里,是長袍馬褂、三寸金蓮、拖在腦后的辮子和暗灰的呆滯的眼神。翻開《梁啟超家書》,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景象:梁啟超稱呼子女"寶貝""baby",落款是"爹爹",他給子女講笑話、講日常生活瑣事,還時時自我調侃,他說"我愛你們,我想你們,想得厲害",他說"要你們知道我快活頑皮起來的樣子",他的感情坦蕩率真、平等開明,全然沒有大家長的專制作風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習氣。
"爹爹雖然是摯愛你們,卻從不肯姑息溺愛,常常盼望你們在苦困危險中把人格能磨練出來。"從該書所刊出的家信中,我們可以看到梁啟超對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沒有放松,對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人際交往、戀愛婚姻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引導子女的興趣,同時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志愿,從不強求他們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圖,而是反復征求子女意見,直到確認合乎子女的本心。
思莊大學沒考好,梁啟超及時安慰她:"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筑得越厚越好。"還說道:"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愿,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用姊姊、哥哥當顧問,不必泥定爹爹的話。""我很怕因為我的話擾亂了你治學的路。"
思成在國外的學習遇到瓶頸,梁啟超和他探討學問的有用無用:"至于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他倡導子女興趣要廣泛,視野要開闊,主張"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
他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人生之旅歷途其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小挫折正磨練德性之好機會"。思成徽因美滿姻緣伉儷佳話,正是梁啟超一手促成的,"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的決定在你們,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他從來沒有強迫孩子,只是用他的閱歷為孩子做了人生指引。
梁啟超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他的政治理念與人文取向也在家信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他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要求子女們把個人的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梁啟超九個子女,有七個先后赴海外留學,但沒有一個留在國外,皆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5
最近幾天,在讀《梁啟超家書》,頗有感觸,以記之。
首先,任公和眾多父母一樣,在家書里經常關心兒女的學費、經濟問題,不僅讀書的要資助,結婚以后的子女經濟窘迫,他也會慷慨解囊,一切就如天下的父母一樣。
第二,任公是個極民主的父親,對于買房子、建墳墓等本應由父母作主的.事情,他會在信中征求兒女的意見,讓子女真正參與到家的建設之中。
第三,任公是個極溫和的父親。女兒考試不及格,孩子入學要延遲等,他都以鼓勵為主,強調的是打基礎,只要基礎牢固了,今后的學習自然好,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四,任公是個極開放的父親。他的子女眾多,雖然自己主要從事政治活動和文學史研究,但是對于自己的子女,從未對他們的未來進行嚴格的規定,思成喜歡建筑,就學建筑,思永喜歡考古,就學考古,思忠喜歡軍事,就幫他聯絡西點軍校,不管他的子女今后將從事哪一行,他都是支持的。不過有一點,他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官的,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學問。
第五,任公是個極自信的父親。對于思順和思成的婚姻,他是極自信的,認為自己促成了兩對佳偶,但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到底這鴛鴦譜點得好不好,尚不得而知。
我最大的感受,作為父母,教給子女的,應當是做人的道理。對做事來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把基礎打好了,長年累月,總會取得成就。任公用自己的給子女作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值得我們的借鑒和學習。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6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我們的新中國,新中國的建立又離不開那些革命先驅的拼搏奮斗。如果把成千上萬的革命者比作夜空中的群星,那么我想梁啟超一定是最閃亮的.一顆星啦。
1873年2月23日,梁啟超出生于廣東新會南部的熊子鄉茶坑村,由此展開了他的傳奇人生。從幼年啟蒙到鄉試中舉,從拜師康有為到公車上書,從辦《中外紀聞》到反對復辟,無處不凸顯出他的天資聰穎和堅持共和的決心,在梁啟超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辦了《中外紀聞》、《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國風報》,主筆《時務報》,反對袁世凱張勛復辟,甚至對復辟關鍵人物的恩師康有為,梁啟超也在文章中批評了他。梁啟超用自己的一生為中國鋪砌了近代文明思想的道路。
梁啟超的寬宏大度也令我欽佩。在1926年3月16日,協和醫院錯把梁啟超健康的右腎摘除了,病變的左腎卻留在了她的體內。但梁啟超考慮到西醫剛剛引進國,便沒有聲張此事。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梁啟超波瀾壯闊的一生,有鄉試中舉的聰穎、有公車上書的憤慨,還有主張共和的堅定。雖然梁啟超已經長眠,但夜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星依舊照耀在我的心間,指引我奮勇前進。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7
本學期和同仁們共讀一本書,趁著午間駐室的時候,匆匆翻看了整本書,細細品讀了第一位名家的詳解,按照作者的歸納,我也來談一談自己的讀后感。
1.新式教育梁啟超
梁啟超先生在學術和教育界的貢獻人人稱頌,他的教學主張和教學思想前衛開放,包括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是理念前瞻,對中國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
2.國學教育梁啟超
國學教育原來在那個時代已經盛行,當下仍是一個時髦的事務,回歸傳統,將蒙學、四書、諸經、諸史等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原來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來自梁先生的演講。
3.家庭教育梁啟超
家庭教育的關鍵是做好學生的榜樣,自身成就的同時,子女各個成才。為什么要有學校呢?進學校是為了多讀書,為什么要多讀書呢?多讀書就為了求學問,為什么要求學問呢?求學問是為了學做人。言傳身教下的梁家子女各個在不同領域成為領軍人。
凡事不為則以,為之必用全力,乃克有成。過去半個世紀的知識分子,都受了他的影響,可見一斑。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8
這本家書的內容都是梁啟超給兒女們寫的信,既讓爸爸媽媽知道了梁啟超對兒女們的優秀教育良方,也讓我們知道了古文的有趣。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梁啟超在民國十二年五月八日給思順的家書。講的是思成和思永跟梁啟超進城,跟他二叔過生日和五七國恥紀念。中午。思成和思永同坐菲律賓帶來的汽車出門,可是卻被一輛大汽車橫撞過來,兩個人都受了傷,思永臉全是血,但也回來給家里報信,等到曹五背思成回到家,發現他臉完全沒有血色了,但還是忍著痛安慰了全家人。到了醫院思成左腿斷了,腹部以上沒受傷。思永只是嘴巴碰裂了不能吃東西,于是,思成在思永面前大口大口的吃東西,特讓思永看著生氣,而思永確在思成面前手舞足蹈讓思成生氣,這兩個淘氣精既使受了傷也不忘的淘氣。
從中,我體會到了梁啟超獨特的教子良方,和梁啟超對兒女們投入了心血和精力。既使出門在外,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都會對兒女們了解家里的`情況,有趣的和特殊的事情,也會跟家里人說說自己(梁啟超)在外的生活和身體的狀況。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9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今日我偶閱之,觸動很大、感悟頗深。愿與大家共分享。
書中提到敬業與樂業,在此首先要提一下有業。
有業是前提。百行業為先,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但必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可見有業是敬業的前提、基礎,沒有它,敬業、樂業便無從談起。對于我們每名警察來講這一問題已經解決。不存在無業的擔憂。有廣闊的職業舞臺,盡憑我們去施展。我們現在有工作應該感到欣慰,還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呢?
敬業是條件。愛崗敬業是新時期江蘇公安精神的最好體現。什么是敬業,書中提到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褻瀆職業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了自己。新時期江蘇公安精神是忠誠、奉獻、務實、創新。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10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一句多么精煉、著名,富有深奧道理的話呀!“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指:不要以為這件好事小就不去做;“勿以惡小而為之”則是指不要以為這件壞事小而去做。雖然這只是區區幾個字的格言,它卻蘊藏著深刻的含義。它告訴我們該如何做人,它帶領我們走向社會,與社會的人去交往。這不,我這兒就有關于“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么一個故事。
那時候,有一個聰明的小男孩叫梁啟超,他從小讀《論語》、《大學》等經典著作,并且還會對對子,因此大家很喜歡他。梁啟超的'媽媽對梁啟超要求十分嚴格。有一次,梁啟超因為一點小事當媽媽的面撒了謊,媽媽狠狠地批評了梁啟超,但梁啟超卻認為媽媽是小題大做。媽媽便告訴他:“你今天犯個小錯,明天將會鑄成大錯呀!”梁啟超聽了,受益匪淺,從此再也不撒謊了。
是啊,如果當初梁啟超不聽從媽媽的教誨,一錯再錯,如今哪能成為一位眾所周知的名人?雖然,這個故事并非涉及到“勿以善小而不為”,但是卻與“勿以惡小而為之”含義一樣的重要。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和這區區幾個字的格言相伴一生吧!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梁啟超名言02-05
梁啟超的名言01-17
梁啟超愛國的經典語句10-24
梁啟超經典語錄11-15
梁啟超的經典語錄09-24
梁啟超經典語錄09-24
梁啟超的經典語錄11-30
梁啟超《論毅力》教案09-27
梁啟超的名言名句匯總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