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優秀讀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仨》優秀讀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仨》優秀讀后感1500字1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在一個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日子里,我試著接受了“我們仨”的溫暖與滄桑。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太陽已經下山,黃昏薄暮,蒼蒼茫茫中,忽然鐘書不見了......我大聲呼喊,連名帶姓的喊。喊聲落在曠野里,好像給吞吃了似的。”這是一個夢,一個虛幻卻又真實的夢。在夢中失散,在夢中分別,夢中凄凄惶惶,卻充滿萬千思念。夢里四顧彷徨,那人不在,夢醒身旁溫熱尚存。害怕別離,害怕那種手足無措的彷徨。我很幸運,16年來,沒有經歷過至親的生離死別。也很不幸,在今年的清明節我目送我的大表叔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火化之前的最后一眼,他似乎還是生前那副和藹可親的模樣,也似乎昨天他還在喚我小名。一個夢一個尋尋覓覓十幾年的夢,夢中人在天亮的那一刻,晨曦微醒,他揮了揮手,說:就這樣,走了。獨留他人淚目。表嫂本來很平靜的為他整理著著裝,可是啊。看見朝夕相處數十年的枕邊人就那么離開。終是忍不住嚎啕大哭,泣不成聲。楊絳先生微微嘆息:“鐘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表嫂何嘗不是。人生的死別生離,一場萬里長夢.......
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在《我們仨》第二部中,楊絳先生開頭寫到:“這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都是夢。”這一篇章,夢境與現實交錯。鐘書在客舍,阿圓在醫院,而“我”兩頭奔波,夢里輾轉。“我”陪伴著他們,“我”送別了他們。回不到從前的美好,只能在夢中一遍遍溫存。阿圓終于還是回到了屬于她的“自己的家中。”那里沒有楊絳和鐘書,只有阿圓自己。“她鮮花般的笑容還在我眼前,她溫軟親熱的一聲聲娘還在我耳邊,但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就沒了。”“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污物都洗干凈了。我一手抓緊裂口,另一手壓在上面護著,直覺得惡心頭暈,生怕倒在驛道上,踉踉蹌蹌,奔回客棧,跨進門,店家正要上閂。”對圓圓的愛,隨著她的離去而變成令人心痛的詛咒,心活生生被剜下來一般,是骨血經脈撕裂的疼痛。這個夢不再像以前那般溫馨。曾經那個萬里長夢若是能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那該多好。生活累了,把這萬里長夢的美好,取一部分,細品,撫慰破碎的心。把一個又一個的小夢拉成萬里長夢。
相守相助,相聚得失。想把每一個美好的瞬間放慢,拉長,一直到未來的未來。我和我所珍視的人和物,不會別離,不會悲傷。曾經是這么想的。
可是啊,在“我們仨”溫暖感傷的文字中,我明白了。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摧,我們在人生道路已走到盡頭了。”
嬋嬋:世界上最殘忍的不是久久不相遇,而是當生命線交織再一起后不得不的離別。每個人終會歷經生離死別,最終化作一捧黃土。愿你我都能再短暫的一生中快快活活,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守一起,相聚一起。
《我們仨》內容簡介
作品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以"鐘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楊絳用夢境的形式完整地記錄了這一"萬里長夢",講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先后離去的過程。第三部分楊絳采用回憶錄的寫法,從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筆,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我們仨》優秀讀后感1500字2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僅僅十二個字,質樸的語言,平實的文字,正是老人對一家三口這些年相知相伴最真實的評價。
《我們仨》,只有165頁,卻讓我感觸頗深。我在清明節放假期間回家和返程的火車上讀完的這本書。一路上,一邊看風景,一邊享受書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樸實的文字娓娓道來,如同四月的微風拂面般柔和,如同細雨滋潤心田,如同陽光暖人心扉,一切都是那么平凡。
我開始靜聽平凡。
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簡短的文字,僅僅講述一個關于夢的故事,但依舊能夠感受到兩位老人的真情。夢里,她尋找忽然不見了的他,是那樣的急切,如現實一般。而他安慰她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她說,“好像只要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平淡樸素的文字中透露著無言的感動。
我繼續靜聽平凡。
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一個夢境如真的“萬里長夢”。踏上古驛道,夢就開始了。鐘書被一輛大黑汽車接走了,從這里,老人開始了漫長又焦急的等待。幸好,她還有女兒阿圓。“阿圓一再對我說:‘娘,不要愁,有我呢。咱們明天就能見爸爸了。’”讀到這里,我想,這就是親情。不用做太多太多的事,只需要親人的一句安慰,一句“有我呢”,足矣。的確,我也聽過一句“有我在呢”,那時,心里暖暖的,心在微笑。平凡的話語,平凡的人和事最能感動人心,確切的說是觸動了我們經歷過卻不曾在意的人情事。走著走著,終于,他們在“空氣郁塞,叫人透不過氣似的”古驛道上相聚了。“不用說話,都覺得心上舒坦”,只要三個人在一起,只是幾個動作,即使相互無言,仍有一種踏實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平淡的親情最好的詮釋吧。楊絳老人的夢在繼續,慢慢地變得沉重,她在病中的鐘書先生和忙碌的女兒阿圓之間不停奔走,后來,阿圓也病重了,她很累,卻又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們父女倆一點點地在她眼前消散。看這部分時,淚早已濕潤了雙眼,心也在流淚,好像自己也在經歷親人的離別。阿圓“回自己家里去了”,載著鐘書先生的小船變成了一葉小舟,“我眼看著一葉小舟隨著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沖入茫茫云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這個“萬里長夢”結束了,只剩下楊絳先生一個人了。
我依舊靜聽平凡。
第三部: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她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這部分里,我看到書中附帶的幾張照片,有夫妻倆年輕時在巴黎和倫敦留學時的合影;有夫妻倆爭著看女兒自英國寄來的家信;有三人各自認真工作的畫面;最讓人能夠感受到什么是相濡以沫的是最后兩張照片,兩位老人互相理發,“我能用電推子,他會用剪刀”。簡單的幾張照片確是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真實的寫照。我靜聽著老人講述“我們仨”的平凡生活,也喜歡上了老人說的“探險”。無論是散步,還是去度假,或是去圖書館,好像都是在“探險”。也正是有一個又一個的“探險”,他們搬入新居,開始自理伙食,開始平淡中充滿著趣味的生活。阿圓的降臨帶給了一家人很大的樂趣,也是因為有了阿圓才有了“我們仨”的故事。
喜歡父女倆的對話。面對兩年不見好像已經不認識的爸爸時,她猜疑的監視著,晚飯后,阿圓對爸爸發話了。
“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她要趕爸爸走。
鐘書很窩囊地笑說:“我倒問問你,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
“自然是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
這樣絕妙的對話,媽媽怎能不記住女兒吐露的每一個音符句語?又怎能不說“阿圓和爸爸最‘哥們’?我們也能想到楊先生面對女兒的離去,內心是有多么的不舍。一年之后,鐘書先生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碎琉璃脆”。這里,有誰不為之動容呢?
樸實的文字,講述了“我們仨”最真實最平凡的生活,而現在留在先生心里的一定是那些年“我們仨”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有苦有甜有笑有淚,平凡的小家,因為有“我們仨”,幸福快樂。
我靜靜地聽完了一個平凡的家的故事,現在,我要去認真體會我們一家五口的平凡的生活。
《我們仨》優秀讀后感1500字3
讀楊絳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到今天為止,我不知道自己反反復復讀了幾遍,讀到開心處我跟著歡笑,讀到坎坷處我隨著難過,讀到離別處我心酸,讀到傷心處我落淚。但在楊先生的字眼里始終波瀾不驚,仿佛是在描述別人的故事,那樣淡定、寧靜。我只想看他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對于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一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虹易散琉璃脆"感嘆了生命的脆弱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懷念。而文末那句"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文章至此,在淡淡的哀婉語調之中卻又透露出希望,不執念,認真生活,這亦不失為一種作者給予讀者的財富。讀到最后才慢慢讀懂了書開始她做的那個長達萬里的夢,原來就是現實的虛化。
"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用文字記錄的不僅是對至親摯愛的思念,更是一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
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怎樣就算幸福?讀了《我們仨》,讓我讀懂了什么是幸福。因為正是楊絳,讓我深深的領悟到,幸福是一種不太確定的東西,因為它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只有你自己才能感覺體驗的東西。在她們心中沒有不幸福的生活,只有不幸福的心態。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不管在什么狀況下,她們都會從中尋找快樂的源泉。其實幸福的關鍵是感知能力,而這一點正是我們現代人正在逐步缺失的。楊絳的一家不論在怎樣的逆境中、不論遭受著怎樣的苦難,她們永遠都是相濡以沫、相信相愛!因為"我們仨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它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
楊絳的一家,很好的詮釋了"情感",她們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她們的生活比任何人都幸福;她們沒有所謂的愛情基礎,但是幾十年風雨歷程,攜手走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情是個什么東西,終將被習慣于依靠代替,為他們的幸福所折服,為他們感知幸福的能力所折服。對中國這個著名家庭的親情故事,任何的評價都屬多余。
石康說"這個家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為社會提供了一種文化,一種生活趣味,一種追求"。
現代的高科技給我們提供了聯絡感情的平臺,讓我們的溝通隨時隨地沒有障礙,但是我們還有那份平淡真摯的情感嗎?似乎人與人之間的屏障越來越厚。當我們到互聯網的虛擬空間里去尋求心理的安慰時,我們缺忽略了身邊最真實的感情!當飛機、高鐵讓我們毫無阻隔的飛越千山萬水,讓我們的生活沒有距離的時候,我們心的距離是拉近了,還是越來越遠呢?
現代人都在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忽視了身邊最平淡的美麗。當我們抱怨愛人不夠體貼、不夠浪漫的時候,我們是否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平淡淡的,你有沒有用心去體會這平淡中的幸福呢?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無疑給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們捫心自問,生活教會了我們什么?我們是否還是原來的樣子?面對愛人,我們做到愛他如同愛自己嗎?面對父母,我們做到像父母對我們那樣對待他們嗎?面對朋友,我們做到真誠相待嗎?我們做到問心無愧嗎?
一本好書可以洗滌人的心靈,可以改變你的心態,可以讓你變的更加珍惜親情、愛情、友情。
近代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是因為他的靈魂不朽,他的影響不朽。
這句話送給已去的楊絳先生最合適!
《我們仨》優秀讀后感1500字4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一個夢,從開篇至結尾,在這個長達萬里的夢中,有的只是對過去點點滴滴的回憶。“我一個人思念著我們仨。”《我們仨》用文字編織著這場夢,構造了那一幅幅溫馨動人的畫面,情節亦真亦幻,但溫情終究不會作假,它像平靜湖水中落入的那顆小石子,泛起我們心中的漣漪。
楊絳先生的前半生是令人艷羨的,攜手與之相濡以沫的丈夫,她與錢鐘書先生經歷過戰火、疾病、文革,他們相守相知,對于他們關系的形容,“親人”比“愛人”似乎更為貼切。他們孕育了愛情的`結晶,聰明伶俐的錢媛出生了。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小家伙為楊絳和錢鐘書先生的二人世界增添了無數歡笑。從英國到法國,從上海到北京,路途漫漫,但有了家便有了一切。錢老雖在學術方面有所成就,但平日生活中卻還需要楊先生照料;楊先生雖將家里打掃的整整齊齊,但半夜卻會怕鬼,晚上走夜路還要靠著女兒;女兒時常與父親在家打鬧,為究竟是誰將房間弄亂而爭吵不休。就是這么一個生活平淡如水的家庭,但溫暖之情溢于言表,他們將對彼此之間的愛用陪伴和關懷表達,它不算熾熱,卻恒溫,三者間從未對彼此說出那矯情肉麻的話,但每個人心中對于這份感情都了然于胸并悉心經營。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說:“絳,好生過。”她說:“娘,我就回去了,回到自己的家。”他們都笑著告別了,本以為能相伴一生的人就這么消失了,腦袋一片空白,但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可心里就好像生了一個個血泡,一想便刺痛的撕心裂肺。寒冷的冬日,沒有女兒再為她披上一件暖衣,家中再也不用跟在愛人后面收拾他的“殘局”……但那些回憶卻是比寒風還要更刺骨的。越回憶,心越是疼,越是疼,就越放不下……
生死無常,人間從來都沒有永遠。
現在的我時不時地會做那一個同樣的夢,夢中是那模模糊糊的圖像:繁星點點的那天晚上,我在天臺上手里燃著煙火,外公一臉慈祥的望著我,時不時的叮嚀著注意手,小心被燙到。煙花閃爍耀眼,而透過那點點火光,那熟悉的面容,額頭上熟悉的三道皺紋,熟悉的話語,是比煙火更絢爛的東西。但終究沒有人再陪我放煙火了,外公躺在病床上時,走的安詳,留給我最后一樣東西,是他的微笑,他笑著前往了另一個世界。記得小時候母親問我以后長大了最想干什么時,自己脫口而出:“想讓外公過得更好一點,這樣他就能永遠陪著我了!”這句話終是沒有實現,越來越大后,學業越來越繁忙,外公在老家,不能常常回去,只能在節日時打個慰問電話,外公又不善言辭,接電話時說話斷斷續續的,只問我好不好,問起他時,每次都說很好,讓我放心,而我就真的放心了,以為他還是以前那個天天陪著我玩耍的外公,直到知曉他已經病入膏肓時,已經遲了。外公不想打擾我的生活,他只想我還是那個童年時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兒,他不奢求自己的生活會有多好,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只是他的外孫女能惦著他,念著他。
可那個小女孩現在只能在夢里,一個人思念著她的外公了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要聽到大風吹過峽谷,才知道那就是風;我們要看到白云浮過山脈,才知道那就是云;我們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曾經擁有過。現在想愛卻沒有那個愛的對象了。
人生這一輩子未知的事情太多了,我們不能確定“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但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珍惜現在,人生最永恒的擁有就只是珍惜了。乘自己還有能力時,能愛就愛吧,想做的事就去做吧,才不會留下遺憾。
夢終有醒的那一天,你不可能永遠陶醉在夢境的美好,睜眼看看現實吧,美好是會破碎的。所以,珍惜才更為重要,將這份美好永遠保存在你的記憶里吧,那是你人生之書中一頁沒有人能走進的篇章,它似乎還帶著淡淡的油墨香,它是你永恒的收藏品,在亂世中于你心中占據著一個安靜的位置。
《我們仨》優秀讀后感1500字5
對于楊絳老先生,我的了解還只是停留在初中那篇課文《老王》上。整篇文章語言樸實無華,但字里行間卻深深映出她對老王的愧怍。在《我們仨》中,我又見到了她那樸素而真摯的語言。那一家子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在她淡雅、寧靜的筆觸下,化作墨跡,浮現在我眼前。
隨老先生走入她記憶的漫漫長河,我伸手撈取著一塊又一塊的碎片。碎片上,映著一件又一件的生活瑣事。從一起做飯泡茶、學習讀書,到女兒降生、動物園游樂,沒有一件事不是映著親情的光輝。他們一家其樂融融的景象都在楊絳老先生的筆下展現出來。但其中,也不乏艱難的時期,比如在文革時,一家人不得不在外人眼中徹徹底底隔離開來,來往都要小心翼翼。即使這樣,他們一家仍緊密地靠在一起,度過這段艱苦歲月,迎來曙光。但人終將老去,迎來最后的時光。隨老先生踏上古驛道,我仿佛也經歷著那段生死離別。老先生的女兒身體越來越差,漸漸住進醫院,最后悄然離世。而她的伴侶也因此事倍受打擊,先她一步而去。他們仨,到最后只剩下了她一個人,在寒風中孤獨、無助地飄蕩。盡管經歷著錐心的痛苦,楊絳老先生卻能以她那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態度整理并完成了《我們仨》這部感人至深長篇散文。
亡者不可追,逝者不可留,只剩回憶可以追尋。從這篇散文、從楊絳老先生的筆下,我仿佛真切經歷了一遍他們這么多年來的生活。我驚嘆于在楊絳老先生的筆下,記錄的基本都是生活上的小事、瑣事,竟然能夠如此妙筆生花,生動地再現出當年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而這些細節之處,正是我們平時容易忽略的。楊絳老先生的這篇散文,不僅讓我體驗了他們仨的生活,更讓我能夠重新思考、回憶這幾年來我們家里那些溫馨、動人的小事、瑣事。
在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姥姥、姥爺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來喝水吧。""吃點水果。""出去多穿點衣服,別著涼了。"這些話不光是我,我相信許多人都聽了不下上百遍。這些話,現在給我的感覺大多只有兩個字——嘮叨。但這本書使我能夠重新思考他們說過的這些話。同樣的叮囑,不厭其煩地重復,不知他們是何等地關心我們才能做到這樣。他們之前關切的話語,因為我的不耐煩,已經隨風離去。而現在,我終于認識到了這種關愛。我無法追尋已經錯過的愛,能做的唯有好好珍惜往后他們的叮嚀。真情,現于瑣碎的話語中。
乘船在記憶的海上航行,找到的另一件寶物就是來自父親的平日里的玩笑與教誨。我爸爸平時很喜歡跟我侃大山,他的話語總能逗得我哈哈大笑。但這次重新回憶,我才發現這些話里蘊藏著深刻的道理。爸爸講的話中總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尤其是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這種獨特的教誨不僅能通過令我發笑讓我由陰轉晴,更能讓我從心里領會接受,從而在思想上得到一種解脫。可惜的是,有些道理我之前僅僅是一笑而過,或者是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在今后,對于父親的話,需要多一份專注,聽在耳畔,記在心田。真情,現于真心的教誨中。
船行許久,我又看到另一件寶物,那便是母親的呵護和溫暖。在我鼻炎嚴重的時候,我媽媽十分著急,一個月下來添了許多白發。她四處打聽治療鼻炎的名醫,早上4點就去醫院門口排隊為我掛號。那是已是深秋,雖然媽媽穿了厚的外套,但凌晨的風依舊十分寒冷。看完醫生,我才發現媽媽在一個勁地打噴嚏。在很多其他事上,媽媽也經常為了我而犧牲自己。而我有時還會因為自己的任性而做出一些傻事。今后的日子里,對于母親的呵護,需要少一些任性,受于自身,饋于行動。真情,現于溫暖的關懷中。
感謝楊絳老先生的這篇散文,樸實的語言,瑣碎的小事中讓我體會到了真情,也讓我能靜下心來,重溫生活中那些溫暖的小事。通過重溫這些小事,我才明白,最親的人,永遠在離你最近的地方,關注著那些不太可能會注意到的細微之處,并傾盡全力去關懷。
《我們仨》優秀讀后感1500字6
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飽經生活,用溫暖的筆墨敘述生活,思念親人。在九十多歲高齡,出版《我們仨》,帶著我們走入她的內心,去感受她對親人、對生活的熱愛。
錢鐘書、楊絳夫婦文學、語言學術造詣深厚,在讀《我們仨》后,不談他們的學術成就多么斐然,僅去體會她們恩愛溫暖的婚姻生活。
1935年7月,用楊絳媽媽的話說,腳上拴著月老紅線的楊絳與錢鐘書結婚到英國牛津求學,開始了他們的婚后生活。
自此在整個家庭生活中,我們仨患難與共,相互理解與支持,堅守自己的信仰,沒有抱怨,不管經歷什么艱難坎坷,對生活始終抱有積極的態度。
面對簡單而樸白,清新而脫俗的文字,我不敢妄加評論,唯有深深地感悟。
縱觀錢鐘書和楊絳的幸福婚姻:
一是取長補短,苦中作樂。錢鐘書在學術上被譽為奇才,但生活上卻“拙手笨腳”,分不清左右腳,拿筷子像小孩子滿把抓,但楊絳從不嫌棄,耐心而有趣的慢慢幫助他。盡管留學生活比較艱苦,但我們玩著學做飯,很開心。鐘書吃得飽了,也很開心。他用濃墨給我開花臉,就是在這段時期,也是他開心的表現。
寓教于樂,錢鐘書竟然學會了劃火柴、做飯等生活中的一些瑣碎事情。楊絳先生情商高,與外界溝通好,能把生活盡量安排周全,創造好的生活環境。不論生活還是工作都各取所長,將家庭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極致。
二是相互欣賞,一往情深。錢鐘書打翻墨水瓶染了桌布,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砸了臺燈,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弄壞了門軸,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顴骨上長了疔,楊絳為其治好且不留疤痕。于是他對楊絳的“不要緊”深信不疑。錢鐘書稱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錢鐘書寫《圍城》期間,楊絳不惜做“灶下婢”,鼓勵支持錢鐘書寫作,錢鐘書也將《圍城》獻給楊絳先生。錢鐘書和楊絳說:“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事我沒想過和別人。”
三是泰然自若,處變不驚。不管世風如何,不論身份如何改變,他們一以貫之地保持低調平實的作風,淡薄名利,寧靜超然。大到在上海淪陷期間,飽經憂患,也見到世態炎涼。但他們把日常的感受,當作美酒般淺斟低酌,細細品嘗。錢鐘書哮喘病發,呼吸如呼嘯。楊絳不知輕重,戲稱他為“呼嘯山莊”。小到我搭毛巾,邊對邊,角對角,齊齊整整。他們兩個認為費事,隨便一搭更方便。不過我們都很妥協,他們把毛巾隨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齊。我不嚴格要求,他們也不公然反抗。錢瑗每逢爸爸“因病請假”,小兒賴學似的心虛害怕,就用來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嚕胡嚕毛,我們的爸爸嚇不著。”
楊絳曾說,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誰家沒有夫妻子女呢?只不過各家各個樣罷了。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有幾個知己,不求有名有聲”
四是互為角色,相親相愛。錢鐘書既是楊絳的老師,又是個弱小的孩子,楊絳是錢鐘書的學生、媽媽、保姆。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阿瑗常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變為最大的。鐘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瑗都是好學生,雖然近在咫尺,我們如有問題,問一聲就能解決,可是我們決不打擾他,我們都勤查字典,到無法自己解決才發問。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我們母女把他當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
婚姻家庭中的愛是需要扮演很多角色的,只要愛著對方,什么也愿意去為他(她)想,什么也愿意為他(她)做。
楊絳告誡年輕人: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和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正是因為他們的如此種種,才創造了自己的幸福婚姻和生活。
對于愛情也好友情也罷,我對他們的態度和做法深信不疑!
【《我們仨》優秀讀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6篇)】相關文章:
《我們仨》讀后感個人范文12-22
書籍《我們仨》讀后感范文12-22
《我們仨》名著讀后感12-22
《我們仨》學生讀后感12-22
我們仨500字讀后感12-15
朝花夕拾優秀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2-17
《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12-15
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12-07
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12-07
《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