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立場》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兒童立場》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兒童立場》讀后感1
轉眼,就到了小時候瑪雅人談論的最多傳說的2020+年。細數一下,畢業后與兒童打交道已有兩年了;提到兒童,想到了假期里閱讀的《兒童立場》這本書。
對我而言,這本書的閱讀視角有很多。有時候我是作為教育者在學習如何處理教學中的問題,如何和孩子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時候也會讓我想象成如果自己是一位家長,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角色;有時我又感覺自己只是一個與教育他人無關的第三者,回想起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否偏向于“我”的立場。靜下心來,慢慢閱讀,會與作者樸實卻極具道理的話語產生共鳴。整本書圍繞“兒童立場”這個大主題,延伸出了豐富全面的內容,收獲頗多。
整本書讀完,前兩輯中有些內容偏向哲學,對于經驗閱歷尚淺的我來說,似乎還是挺有理解難度的。“第一專業”、“可能性”這些術語,對我而言就真的可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作者穿插的相關且有趣的故事卻讓我慢慢理解了兒童世界里文化使者的使命。其中整本書有這么幾個小點挺打動我的。這本書中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讓兒童成為他自己,兒童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和對世界的認知,甚至每個兒童所生活的教育環境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師只是想讓他的學生都考100分的話,那這位老師同按照模具來打造菜品的機械廚師有什么區別呢。
同時,這讓我想到了我班上的一個孩子,他聰明伶俐、善于表達,課外知識非常豐富,如果按照應試教育的結果論來評判他的話,他獲得的100分可以證明他是優生;但按照傳統意義的乖孩子標準來看待他的話,他絕對不合格。在課堂上,他從不記筆記,但是當老師講到他未涉獵到的知識時,他會聚精會神的傾聽,積極動手完成老師布置的科學小實驗。其中有一次我讓同學們回去制作一輛小車,這個孩子給我、給我們都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利用編程制作了獨一無二的小車。
了解之后,我才知道這個孩子不管在哪個科目上他都不記筆記,但是他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所以我在想雖然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要的,但是有沒有個例、或者能不能讓孩子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呢?難道記滿筆記本的方式才是唯一正確的方式嗎?不,我覺得讓孩子們學會選擇,主動思考才是給予他們最好的禮物,就如書中所說“要讓兒童沸騰起來,是要讓他們的情緒和思維高漲起來”。
除此以外,書中提到了課本使用,作者提倡開學時可以專門提供一段學習時間讓學生翻閱教材,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把握教材的整體安排。仍然強調了學生主動學習和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開始學習。由于我們學科的教材是循環教材,所以這讓我想到了日常在課堂上碰到一些孩子問我問題的'場景,由于孩子們不能將教材帶回家,碰巧某個孩子提出的問題就是與下節課有關的或者班上有同學給予了回答,在這時,我總是因為擔心提前“泄漏”知識導致孩子們會對下節課沒有探索興趣而簡單回應“下節課,你們就知道了”,我覺得這樣的處理并不是最妥帖的,可又惱于沒有更好的方法。閱讀完該書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贊揚會提問的孩子,給予給出答案的學生肯定,再引導孩子們了解整個單元的編排,對下節課的知識進行重新設計,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興趣點,或許遠比我簡單回應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小主人。
讀完此書,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里,“人的發展既可以規劃也不可以規劃,最好的發展是讓自己非連續性發展。”淡化目的,淡化規劃,非功利非刻意,可能我們的生活會更加隨性自由。就這樣一句看似矛盾但于我而言分量極重的簡單話語,同時更加點醒了我應以兒童視角看待孩子、看待教學,“隨意”一點,對學生的教育也應如此。
《兒童立場》讀后感2
讀成尚榮老師的《兒童立場》感觸頗多。兒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題,兒童立場是教育的基本立場,其實就是讓孩子站在教育“舞臺”的中央。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每個孩子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蘇霍姆林斯基說: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也就是堅持兒童立場。
從教至今,已經干了將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初為班主任時,總是喜歡自己說了算,事事獨裁,尤其是班干部的任命,全憑一己喜好,成績好的,討老師喜歡的,看著順眼的,就任命為班干部。這里面出了部分優秀的班干部;但也有一部分是攆鴨子上架,對班干部本人和班集體都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經過幾年的鍛煉,我漸漸從前臺走到了幕后,把“舞臺”讓給了孩子,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角。班干部自愿報名,進行競選演講,由同學們投票選舉產生。自愿報名擔任的班干部,工作熱情都很高,相對來說,生命力就比較頑強,遇到困難挫折,大多能迎難而上,很少有叫苦叫累的。由同學們選舉產生的班干部,群眾基礎比較好,在進行班級工作時,能得到大多數同學的擁護和支持,班級管理工作自然就順暢的多。
當然班干部選舉產生后,班主任并不是可以當甩手掌柜,而是要進行培養,也就是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班干部選舉本身也不會一帆風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去年,六位同學競爭一個班長席位,如何安慰鼓勵落選的同學?今年,直升班選拔之后,班干部選舉就出現了冷場的局面,如何調動同學的積極性?這些都是班主任需要解決的問題,考驗著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能力。
課代表的任命我實行的是任課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既要照顧任課老師的需要,同時也要尊重同學的意愿。讓學生站在教育“舞臺”的中央,并不是不考慮任課教師的工作實際。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讓學生站在教育“舞臺”的中央,就是要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我的課堂我做主。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情。不僅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學情不同,就是同一所學校,班與班之間學情也不同。
課堂授課時,既要有預設,更要重生成。課堂預設,體現了教師為主導;課堂生成,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要跟著學生的生成走,教師是陪伴著、引領者。
有的老師擔心把課堂還給學生,自己的教學任務完不成。這是在實際教學中客觀存在的問題。但不能因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置學生的需要于不顧,那樣的教學任務不完成也罷。學生不僅是教育教學的'對象,而且是發展需求的出發者,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也完全可以成為創造者。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的教育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總會遇到一些特殊兒童。他們比同齡人成熟的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家長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提供具體的幫助,把他們放到了學校,就成了老師的孩子,從課堂到課后,從學習到生活,從安全到紀律,都考驗著老師的愛心與耐心。
兒童立場就是讓兒童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相信孩子,讓他們在幸福快樂中健康成長。
《兒童立場》讀后感3
假期里酣暢淋漓讀了好幾本書,成尚榮老師的《兒童立場》早有耳聞,借著假期的作業與書籍相遇,使任務也變得充滿了期待。
成老師了解兒童,執著于兒童的教育。讀文的過程漫長,但是我有好幾次被文字瞬間捉住心房,伸出淺淺淡淡的思慮。作為一線教師,作為離兒童最近的專業指導者,我們卻被各種思潮聲音大環境所裹挾,眼中的兒童,也似乎隱隱淡淡模糊起來。
成老師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我想,這真的好難。疫情期間,我每天守著自己的小陽臺,靜心澆灌著那幾株月季花。我買來肥料和農藥,小心地侍候那些待放的蓓蕾。月季花在春光中開得嬌艷,我望著那些幽幽暗暗的花枝出神:人們常把老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卻比老師幸運許多。植物的種子是一早就明了的,而我們的孩子,天生是哪一顆種子,老師和父母確是無法做判斷的!
紀伯倫在詩中寫到:你的孩子不屬于你,他們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兒女,經由你生與你相守,卻有自己獨立的軌跡。給他們愛而不是你的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見地,給他一個棲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關閉,他們的靈魂屬于明日世界,你無從闖入夢中尋訪也將被拒。
尊重孩子一切的未知性,不以自己的期望和對于世界的想象去“打造”孩子,這是多么重要的認知!
我想,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發現星空下他選擇的路途吧。我身處的啟蒙教育,是帶著孩子見識浩渺星空,并悄悄地領略那一顆讓他注目良久的繁星,鼓勵他踮起腳尖伸手夠一夠,不必急于上路,而是跟他一起振奮他們每一個獨特的選擇,如此而已。
想到曾經教過的一個女孩子,數學不好,語文也一般。可是她總是無比驕傲自己能做的一手美味的甜品早餐。孩子每次在日記里洋洋灑灑七八百字,全是細碎的敘述如何把甜品做到極致美味。這樣的烹飪日記記錄了好幾個月,孩子沒有一次倦怠,反而樂在其中。那些整齊的方塊字仿佛是她雀躍在廚房里的身影,那是生命萌發的.美好,作為老師的我,如果看不見,那是多么的遺憾!
最近電影院在回放老片子,我一個人窩在碩大的屏幕前,將《幸福來敲門》又看了一次。加德納無疑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縱使人生窘迫如斯,他依然能抱著孩子開松弛的玩笑,給孩子一個個安全感十足的夜晚。如此,最令我動容的臺詞,他對兒子說“對于夢想,任何人都不能說你‘不行’,我也不例外。”
回到成老師的《兒童立場》,讓孩子成為自己,無論是作為母親還是教師,要撐開大環境的偏見與紛擾,真的還是好難,但是必須撐起,待到孩子的種子生根發芽,竄入天際,我們要同他們一道手挽手享受雨露與陽光,笑著說一句:原來,這才是你。
《兒童立場》讀后感4
我們每位老師或許常常會有這樣的感慨:哎呀,真忙啊,在學校忙、回家也忙。誰說不是呢,總感覺我們老師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甚或幾件煩心事疊加在一起時,這個時候一般來講,我們內心或多或少會窩著一肚子火,帶著這樣的情緒工作、生活,總在不經意間既傷了自身,又傷了學生。可能當一切煩憂煙消云散后,回想一下,往往發覺那些所謂的鬧心事,壓根就不值得大驚小怪,只徒增煩惱罷了。自己的內心平靜了,心態平復了,該干嘛不還得干嘛嗎?諸多不快自然而然也就置之腦后了。
然而,事過境遷,老師看似平常、不值一提的心理、態度和情感的微妙變化,究竟對學生的內心世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其實,我們的態度對孩子所發生的變化,每次都能從孩子的肢體語言、眼神變幻中顯而易見地覺察到。成老在《兒童立場》第一輯《教育的大智慧是認識和發現兒童》中,引用了盧森堡所批評的話來定義這樣“沒心沒肺”、隨心所欲的教師的行為態度:“一個匆忙趕往偉大事業的人沒心沒肺地撞倒一個孩子是一件罪行。”成老這樣評價到:一個連孩子都要傷害的人根本就不是一個革命者。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趕往偉大的教育事業的路上,也常常撞倒孩子,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也不管你承認還是否認。這是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兒童在哪里,兒童是誰。成老認為,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認識兒童,發現兒童,促進兒童發展;教育的愚蠢與錯誤也正是因為“兒童缺場”,對兒童的漠視與誤讀。
我記得上個星期一上公開課《海底世界》時,有一個環節是現場指導小組內的學生邊介紹邊表演一種海底動物,然后請代表上臺演一演。通常情況下,我都不會給成績既落后又搗蛋的學生機會,(當然,平日里的常態課我必點他們無疑,雖然他們總是答非所問。)因為畢竟一個學期一次的公開課,且不說上得有多精彩,單是近乎十幾天的閉關準備工作就足夠折磨人的了。盡管每次的公開課,那些個孩子都鉚足了精神,把手舉得高高的,小臉憋得紅通通的,好像只要老師一點他,就摩拳擦掌地廝殺一番。但我不能,我怕他們把戲演砸了,他們不按章法出牌,豈不亂了我的方陣,那可是公開課的大忌呀,鑒于此,一般情況下,我不會點他們,只笑笑視而不見。然而此次是請小組內最會表演的代表來演,組員們都推薦他,我稍稍愕然了一下,還不忘追問組內平素最機靈、最有分寸的黃同學:“你們確定是選俊同學嗎?”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我:“是!”眼里閃著同樣的光芒。那一刻,我別無選擇,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把俊同學請上臺來表演,他演的那么專注、那么活靈活現,贏得了孩子們熱烈的掌聲。我贊許地摸了摸他的頭,把最真誠的評價語:“謝謝你的表演,靈活的梭子魚。請回去吧。”送給了他。
蘇聯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否熱愛自己的學生,實際上也就是決定了教師教育工作的成敗。教師對學生持有熱愛的態度,其實會成為直接影響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依據。學生每天呆在學校的時間比較長,這時與家庭的關系開始減弱,與學校的關系開始加強。在對人的關系上,教師和同學關系也就越來越重要。教師的喜愛或輕視,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成了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從孩子或迎著我們的目光、或躲閃的神情,我們一般情況下都能判斷出他們正在不斷做出評價:“我是班上最好的學生,老師喜歡我”、“我腦子太笨了,學習不好,老師不喜歡我”。由此可見,學生的自我評價主要來自教師,他們通過教師的語言、行為認識自己行為的對錯與好壞,從而形成自我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行為,是一種滿懷希望的信息反饋和期待。因此,教師具有熱愛學生、溫柔以待的平和態度對于協調師生關系,獲得教育成功是多么重要。
教師熱愛學生,還能激起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教師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天長日久就會使他們內心感受到溫暖,產生一種精神力量。教師的良好態度是促使學生前進的內部動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過老師的言行、態度等把喜愛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在老師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價值,更加自愛、自強、奮發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最終取得進步。可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和教師的態度有著密切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孩子的熱愛與關懷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樹起一種美妙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無情的環境中長大,他就會變成善與美無動于衷的人。”法國教育學家盧梭:“熱愛可以彌補才能不足,而不能彌補熱心。”童年的回憶離不開母校,離不開當年的教師。對童年的回憶,常常是對母校的回憶、教師的回憶。
對此,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應當如成老在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努力追趕,當愛滿溢心頭的時候,當專業化水準提升的時候,當名師不斷涌現的時候,當我們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教育家的時候,才會成為學生心中圣潔的母親————我們會的。
《兒童立場》讀后感5
“教育應站在兒童的立場上。”那什么是兒童立場?所謂兒童立場,就是兒童教育過程要從兒童視角出發,研究兒童心理,遵循兒童認知的發展規律,簡單來說就是想兒童之所想,為兒童之所為。
教育有自己的立場,教育立場說到底是兒童立場。只有站在兒童立場上,才會有真正的教育、良好教育的發生。作為一個成人,怎樣才能站在兒童立場里?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媽媽帶著五歲的小男孩逛商場,商場很熱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卻突然拽著媽媽的衣服,一個勁兒說害怕,哭鬧著要回家。媽媽覺得很奇怪,蹲下身來,想抱起孩子,就在這時,她突然發現使孩子害怕的東西了——腿,那一條條大人的腿不停地從孩子眼前晃過,孩子眼里全是腿,難怪他會不安。于是,媽媽急忙帶著孩子回家。故事中的這位媽媽如果不蹲下來,也許她永遠也不會知道孩子害怕什么,這位媽媽如果不蹲下來,也許她永遠也不會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有著如此的不同。這就是視角的不同,立場的不同,當然不單是身高差距這一物理現象,而是心理上的視角不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學生的所做所為與我們的想象格格不入,想讓他往西去,他偏要朝東走,于是我們埋怨、責怪學生。其實,距離產生是因為我們站得太高,離學生太遠,沒有站在兒童的.立場里,甚至說沒有看到兒童!就像書中多次提到的盧森堡的批評:“一個匆忙趕往偉大事業的人沒心沒肺的撞到一個孩子是一件罪行。”我們也常常在趕往教育這一太陽底下最崇高事業的路上撞到兒童,因為我們不知道兒童是誰,兒童在哪里,沒有站在兒童立場上。
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站在兒童立場里,用兒童的視角來接近學生,走進學生,讓他們感到尊重,哪怕面對的是學生的錯誤,甚至是有些幼稚、荒唐的言行舉止!那么就讓我們蹲下來,“放下身段”有意和兒童變得一樣高,當我們和學生一般高時,我們就能讀懂他的語言,讀懂他的內心世界,我們就更容易走近學生,理解學生,甚至說把自己也看做是一個兒童,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與學生融為一體。
心中始終裝著兒童,便能真正發現兒童,擁有兒童的視角。樹立“兒童立場”的教育理念,傾聽教育的可能性的召喚,從清純的童心中發現陽光、友情、美好以及幸福,進而促使兒童成就想象之外的可能。
《兒童立場》讀后感6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工作的內容是教書育人,我們工作的對象是孩子,該怎樣教育孩子,怎樣對待兒童是我們終生思考的問題。當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偏差,我們應當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介入我每一次教育行為發生之前都要思考的問題,所以當我一看到成尚榮先生的《兒童立場》一書,就立刻被它吸引,立場是我們教育行為的第一步,只有正確的立場才能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教育行為,這本書的'立意可謂是直指教育問題的核心。“教育是為了誰?是依靠誰來展開和進行?又是從哪里出發?”只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的教育才有意義。成先生在這本書里指出,一切教育的核心都應當是圍繞著兒童本身的,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賞識孩子才有資格去談論教育的技巧。
兒童的本質是自由。但這種自由是建立在規之上的自由。經常遇到家長說:我們的孩子只要快樂就行,學習成績好不好無所謂。這簡直是謬論。成先生在書中指出,學習和勤奮并不矛盾。我時常告誡我的學生要勤奮,并學會“玩”。人要快樂,但這快樂,如果是建立在勤奮之上的快樂,如此便能讓自己的快樂更具意義。
兒童的最偉大之處是創造性。成先生在書中指出,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可能性,既要關注現實性,也要關注可能性。應當著眼可能性,著力現實性。可能性是教育出發點和目標,現實性是教育的實施過程。同樣,兒童完整的生活,也包括現實生活以及可能性生活。既要步步生風,也要抬頭覽月。游戲方式是兒童的生活方式,也是兒童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應當遵從兒童的學習方式。而我認為,這種游戲,并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是創造真實的游戲情景,讓學生在游戲情景中,運用自己已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幻想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發現或者接受新的知識。
“教師,在趕往偉大的教育事業的路上也常常撞到孩子,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這是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兒童在哪里?兒童是誰?教育的愚蠢與錯誤也正是因為“兒童缺場”,對兒童的漠視和誤讀。”有時候,不得不痛心的看到,教師:高高在上,對學生:管教、施壓、重成績……過程中缺乏溫情的流動。
【《兒童立場》讀后感】相關文章:
《兒童立場》的讀后感(精選9篇)06-07
《兒童立場》讀后感(通用10篇)06-07
《兒童的語文》讀后感06-07
兒童節寫給兒童的句子07-13
讀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有感(精選16篇)06-07
兒童文學讀后感04-30
兒童的作文10-17
兒童的詩句08-04
兒童散文精選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