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后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里面并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里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么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于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于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后,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于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于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于不會沉默,再到安于不說的狀態,最后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后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2
在書里有一章叫抱怨工作,不如熱愛工作這一章的內容里講述了幾個故事,用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訴我們,抱怨工作不如熱愛工作。用書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興趣是保持工作激情的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個人如果對工作不感興趣,那么過不了多久,就會對工作喪失耐心與信心,最后只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正如阿爾伯特·巴德的曾說:“沒有一件偉大的事情,不是由熱情促成的”。
如同工作,學習也是如此,學習就是學生的工作。很多學生,包括我自己,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努力學習?卻考不到好成績?這其實與我們的心態掛鉤,我們把工作當任務,而不是愛好,努力完成任務的結果與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結果自然是不一樣的,非做不可的事和愛好的事,很多人都愿意選第二個。
書里有一句話叫“是你需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學習也一樣,我們離開學習會一事無成,無法在社會上生存,而學習離開我們,不會因為我們的離開而消失的,因為社會需要人們的不斷的學習才能進步。
只有努力尋找學習中的樂趣,那么在乏味的事也會有趣起來。當然了,興趣不是說有就有的,也需要人的不斷深入的了解之后才會產生。對問題的一知半解,只會讓我們陷入困惑之中,只有對問題深入探索,才會讓我們產生興趣。
所以說不要抱怨工作有多難,學習有多難,因為抱怨是這世界上最沒有用的語言,而抱怨本身源自于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才能減少抱怨。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3
一天,我去超市買東西,老板正在往貨架上擺放東西。這時門被推開了,幾個小孩子嬉鬧著跑進來。他們像進了蟠桃園的猴子,左拿右放,興奮異常。突然在孩子們你推我桑之后,一個貨架上的食品如多米諾骨牌般依次倒下,并紛紛掉落到地上。孩子們都嚇壞了,笑聲戛然而止,空氣瞬間凝固。我把目光從雜亂不堪的地上移到了老板的臉上,心想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沒事”溫柔的聲音釋放了凝固的空氣,“別害怕,我再擺上去就行了。”
孩子們走后,我問老板為什么不發火,甚至都沒有一句埋怨,他笑了說:“有什么呢?無非讓自己解解氣。但不還得自己收拾,弄不好還嚇壞了孩子們,得不償失的。”
我頓時覺得,眼前的這個粗獷的男人從骨子里散發出一種力量,一種不抱怨的力量,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芬芳。
馬云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著兩個字:失敗。
37歲之后,他突然飛黃騰達了,秘訣就是四個字:永不抱怨。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不如意后難免抱怨幾句,但是抱怨之后我們又能怎么樣呢?不還是靜下來踏實工作嗎?那你的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你不喜歡下雨,你抱怨兩句老天就放晴嗎?你討厭高溫,你抱怨兩句天氣就能涼爽嗎?所以,我們的抱怨毫無價值,也毫無意義。還是,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但是,有些人發現自己沒法不抱怨,因為他人在抱怨時自己也會禁不住抱怨幾句,那該怎么辦?首先,讓自己對任何事樂觀開朗起來,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內心的真實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語,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你,讓你容易產生抱怨,而且有時你會發現你抱怨的正是那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從壞一點講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實這些的本質都源于自己,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要將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氣和地與他人談談,禮讓三分。
很多事情其實看起來總是那么簡單,但不知道人們為什么總會把他們復雜化。其實,“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難道不是嗎?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快樂的時候。
付出終有回報,無怨方能無悔。
這也是我一生工作中的實踐體會吧!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4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通過輪換佩戴紫手環的方式提醒自己抱怨發生的次數。接受挑戰者若能在連續的21天內不用換手,就意味著成功擺脫了抱怨的魔咒,成為一個不再抱怨、充滿能量的使者。
這項運動看似簡單卻很有意思,短時期內迅速風靡全球80多個國家,引起了600余萬人的熱烈響應。輪換手環、停止抱怨,是一個發現自我、改變自我的過程,從無意識的抱怨到有意識的抱怨、從有意識的不抱怨到無意識的不抱怨,心靈趨于寧靜平和,行為臻于至善至美,充分點燃自信和激情,釋放積極健康快樂的正能量。
不抱怨運動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內而外、由淺入深的心靈詮釋,從改變心思意念入手,帶來正面思考,從而達到重塑自我、締造夢想的目的。同時,通過一個人的自我提振到一群人的同頻共振,放大和傳染正面能量,創造美好和諧的身心環境,讓所有人的美好夢想能夠觸手可及。
靜下心來,遇見未知的自己。不管是否是有意識的行為,欲望、憂慮、悲傷等過分渲染的情緒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失去原有的平和,使我們很難以按照正面心態和理性思維去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從而降低事物應有的預期效果。平凡質樸的不抱怨運動從一個簡單動作入手,善意提醒我們自己時刻檢視和覺察自身的言語和行為習慣,避免內心的天平失去平衡。也許,起初它確實讓你近乎沮喪、瘋狂和不安,因為事實上證明了我們都是一個被動或主動抱怨的人,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及抱怨帶來的各種消極后果。但是,它確實又可以疏解不安的情緒,溫和舒緩地平撫我們的內心,慢慢地靜下來和自己的心靈對話,邂逅和認知自己真正的內心世界,傾聽心底里最真實美妙的聲音。這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另一個自己,新奇而又未知,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仔細的觀察,慢慢的思索,久久的回味,作出最符合內心真實想法的判斷。
戰勝自我,拋卻逃避的借口。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頓挫折的時候,抱怨可以緩解和麻痹一時的陣痛,卻不是祛除病痛的靈丹妙藥,而不抱怨正是一劑良方。抱怨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轉移了你本應關注的視線和注意力,讓你原地踏步、被動坐等問題的自然解決。當這種渺茫的冀望無法實現時,徒增了煩惱和再次抱怨,直至形成抱怨的怪圈。所以,要跳出抱怨的圈子,拒絕逃避的借口,用不抱怨指引自己的心神,喚醒積極向上的心態,凝聚樂觀推動的力量。不抱怨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威爾·鮑溫發現做到連續21天不用換手佩戴紫手環平均需要4—8個月。如果在第20天抱怨了一次,也要從第1天重新算起!聽起來近乎殘酷,卻不失為磨練不服輸的意志和培養不放棄的習慣的有效途徑。當不抱怨的次數在減少、不抱怨的天數在推長時,不抱怨的習慣正在塑成。直到有一天,你不再抱怨了,不是因為不敢抱怨或不愿抱怨,而是真正的不會抱怨,因為你已經遵從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深挖潛力,培養成功的習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這是因為,抱怨不如改變,馬上行動解決問題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不抱怨是一種成功的心態,帶來正確思維的力量。試想,當每一次惹人煩惱的問題出現時,你都把它當作自我挖掘和檢驗提升的途徑,你就會養成包容缺憾的胸懷、感恩各種善意的關懷、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那么本想抱怨的事情最終成為值得驕傲和快樂的事情,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不抱怨是一種成功的行為,帶來自我改善和提振的能量。不抱怨時,才能充分的自信自立自強,切實調動自身一切力量去改變自己、改變環境,把自己的一切潛能倒逼出來,持之以恒地形成習慣。當你恐懼和抱怨時,問題隨著恐懼而來;當你拒絕抱怨時,困難和問題會繞道而走,因為不抱怨的習慣賦予了你改變自己的正能量。你傳遞的正能量感染著他人,他人的快樂傳染著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交互輝映的力量,支撐著我們逼近和實現夢想。
停止抱怨,馬上行動,你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你的周遭乃至整個世界。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5
當你早晨醒來尚不及享受清晨一縷陽光的時候,卻已經發現自己因為昨晚觀看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而睡過了頭,急急忙忙的整理行裝攔上一輛出租車,此刻身在車廂內的你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呢?是埋怨自己昨晚不該熬夜,還是催促司機加快車速?事實上,此刻的你大可不必抱怨自己,因為事實已經不可改變,即使你再有多少抱怨,多少懊悔,都不可改變上班遲到的事實,那么何不把一切交給司機。而你,只需要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去享受此刻的美好時光。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最初描述了一個“紫手環”的游戲。這是由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發起的一場“不抱怨”運動,每一位參加運動者戴上一個特制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只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夠持續地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
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覺得當前發生的事件剝奪了我們的幸福感。從簡單的抱怨天氣,抱怨堵車,抱怨身邊的同事、朋友未能按照我們預期的想法做事,然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我們的抱怨不可能給事情帶來轉機,反而卻把不如意的事實放大了,進而來懲罰自己。
抱怨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實質是我們缺少幸福感的表現。當遇到有抱怨的時候,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態,換一種思維方式,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去解決問題的根源,嘗試著增強自己的幸福感,那些抱怨還會隨之而來么?也許有些人覺得幸福就是在一個冬天的午后,坐在搖椅上,懶洋洋的享受陽光;而另一類人的幸福卻是在買了房子,有了車子,娶了妻子,生了孩子,然后在一個冬天的午后曬太陽。然而我們都很清楚,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所以幸福感不是外界的物質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而是取決于你自己,做一個不抱怨的人首先就是要學會如何讓自己幸福。
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輩們在他們的著作中無不流露出要積極生活的觀念,比如蘇東坡在他的千古名作《赤壁賦》中記錄了一段蘇子與客的經典對話:客曰:“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客人的言語中流露出來的是對自己在天地之間只是一個渺小的角色的抱怨,表達了人生苦短的感慨。而蘇子卻是這樣回答客人的:“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意思是天地間那一些看似永恒的事物,如果用變化的眼光去看他們,那么他們其實不能存在一瞬間,而用不變的眼光去看他們,其實他們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天地萬物都有他們自己最后的歸屬,不是我們該擁有的,就是只有一點點,我們也不能去占有,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這些美麗的山山水水,其實都是造物者賜予我們的禮物啊。同樣面對江水與明月不同的兩個人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一個鮮明的對比,反映出的正是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該有怎么樣的一個心態。
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行為準則中有一個詞,叫“大氣”。大氣是一種生活態度,使我們面對工作中,生活中,學習中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所該抱有的一種心態。有時候在工作過程中,領導在給下屬分配任務的時候,往往已經重復了兩遍,卻還是不能讓下屬明白自己表達的意思,而此刻,領導又經常會去埋怨下屬沒有去聆聽自己的講話,反之下屬也會去抱怨自己的領導不夠稱職。倘若自己能靜下心來耐心的去講解第三遍,第四遍,那么下屬也許就會明白了,這時候該檢討的不僅是下屬,包括身為領導者也應該以身做責。大氣就是在出狀況的時候,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道格拉斯·勒爾頓在書中提到,當你在抱怨他人的時候,其實在潛意識里隱含這樣的一層意思:我沒有責任,我是正確的。強調自身的正確,為自己免責的成員在團隊中一樣是不受歡迎的,所以不管是領導者或者是團隊的普通成員,都不該抱怨,應檢討自己是否扮演好了在團隊中的角色。
對于置業顧問這個角色來講,每天每時都會碰到不同的客戶類型及不同的事情發生,也許我們在接待的過程中會發現這個客戶會不停的對產品吹毛求疵,甚至在來來回回踏看工地及樣板房后更多的抱怨我們的不足,甚者有些客戶在簽約的時候對于有些合同的法律條款表現出非常大的爭議,用極其惡略的態度及語言謾罵,諸如此類的客戶我們接待過很多。即做為銷售人員又是服務人員,我們所展現給客戶的永遠是積極自信的一面,這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是企業文化及公司形象的標桿。而面對客戶的抱怨,我們更多的是傾聽、引導他們并且耐心的解釋,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每位客戶,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然而不抱怨也并不是說一味的的去縱容的發展,這樣就會形成另外一種消極的心態,世界上的事有三種: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上帝的事。我們的煩惱來源于,忘了自己的事,管別人的事,擔心上帝管不了事。所以上文中所闡述的是對別人的事和上帝的事不抱怨,而自己的事,應該竭盡自己的所能去改變,這也就是所謂的“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吧!
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事態度,抱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的樂觀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煩惱,相信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6
你是否認為你是一個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你是否覺得你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大多數的人答案是肯定的:“是,我很少抱怨。”其實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但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之后,其實則不然。
學會傾聽,就像書中說的那樣。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你和身邊朋友的談話是否都在抱怨?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你生活中充滿了抱怨,而你則是抱怨的中心,只有你散發出的抱怨,才會招致更多充滿抱怨、生活頹廢的人。終止這種建立在抱怨上的朋友關系吧,這樣會更有利于你和朋友的發展。停止抱怨吧!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抱怨的人,那你的朋友就會逐漸的遠離你,這該不是你想要的吧?
學會肯定,肯定周圍的一切,這樣你會變得更陽光。你也會招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要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我們要去肯定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抱怨會使我們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這種抱怨就會反映在那個人的種種行為上。相反,我們在抱怨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被別人拽引,趨向不好的發展。我們也要學會肯定自己,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對社會,對世界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只有我們發現了生活中的抱怨,我們才回去試圖改變它,不要去指望別人改變。如果你想要改變你周圍的世界,就要先改變你自己,而你的世界也會隨著你改變。這就是改變的力量。
來吧,讓我們都成為一個樂觀的人,學會肯定,學會傾聽,學會感恩,學會憧憬。向著無限美好的未來,從現在做起,改變我們自己,同時也改變我們的人生!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7
今年學習了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細讀了以后,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說,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后,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寫道“你會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凈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8
以耐心宣教去幫助他人樹立起“抱怨不如改變”的理念,以親身示范去幫助他人養成不懈學習、勤于工作的習慣,把這份正能量無限加持放大,營造全社會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大氣場。
對于每一個人,生命的永恒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時間的珍惜,對時間的浪費則是對生命本身的褻瀆,對于人生的現場直播,每一秒都要百分百投入,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夯實生命的質量,給未來投射一個沒有遺憾、只有拼搏的影子,那時陽光溫潤,窗明幾凈,放聲以詠,盡是盛世贊歌。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9
不抱怨是一種態度。抱怨是一種“口臭”。
不抱怨是一種境界。抱怨是一種“自殘”。
在這本書暢銷之前,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能停止抱怨。當然也包括我,一個十一歲的孩子。
幾乎沒有什么不是我們的抱怨對象,也幾乎所有人都曾將自己成為抱怨對象。地球人(不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人)總是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責備他人,從中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你恰恰錯了。我們的思想就像是空氣,捉摸不透,除非有意識的去發現,否則會像陣風,瞬間即逝。可悲的是,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每天都會有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抱怨,當我們抱怨時,自己在內心深處還不會發覺,一旦帶上紫手環,久而久之,抱怨就會慢慢的消失。
當小寶寶呱呱墜地的一瞬間,就開始一直狂哭,狂叫,直到完全沒有力氣。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好學生會抱怨:“今天老師發的試卷怎么那么簡單,一會兒就做完了,真沒意思。”差學生會抱怨:“今天的試卷怎么那么難,快點下課啊,拜托拜托。”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一個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會抱怨:“高中時,我怎么就不努力,現在好了,連一份踏實的工作也沒有。”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一位花甲老太太,抱怨道:“天氣怎么怎么熱啊,簡直是要把我這個老太婆給熱死才安心。”這難道不是抱怨嗎?
威爾.鮑溫說:“抱怨會帶來不好的磁場,因為抱怨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你不喜歡的東西上,然后你會發現越來越多可以抱怨的東西,結果自己就將變得更加不快樂。”所以說,如果我們開始從當下練習,不說抱怨,不批評,不講閑話,那么這個世界也許將會變得越來越親切。
用正能量,贏得好運氣。用不抱怨積累正能量。只要自己的決心夠堅定,就沒有什么不能改變的。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0
沒有風雨的洗禮,勝利不能顯現出動人光彩,不經風霜的歷練,偉大無法持久相伴,海燕的精神,是在風暴里閃爍,白楊的意志,是在風雪中挺立,不要抱怨,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是為著最后的流光溢彩! ——題記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人之一奧普拉說“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它會改變你的命運。”可對于我來說,吸引我的是那枚小小的紫色防抱怨手環……。它真的能讓我不再抱怨嗎?于是我便翻開了這本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答案。
威爾·鮑溫在書中記錄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對“21天不抱怨”活動的感受,行政主廚蓋瑞·希爾說“當我的思想與語言更趨于感恩,積極去尋求解決方案,就能吸引更多類似的事物。”瑜伽老師馬蒂·李說“當你不再抱怨,你會有更高的覺悟,變得更加感恩。”類似這樣一句句看似是“雞湯”的話卻在我心里激起一陣陣漣漪。這些充滿了正能量的話語對于一個初為人母的我、一個剛剛回到離開了一年的工作崗位的我、一個自我感覺青春不再、身材變形的我來說是一次最好的心靈洗禮。它讓我對與寶寶一起成長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讓我對曾經熟悉、現在卻無比陌生的環境不再恐懼,讓我對自己不在美麗的外表、不再年輕的心靈充滿了感恩與希望。
當你無力改變這個環境的時候,請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當你可以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的時候,請盡自己的努力使它變得更好。所有人都在說,我們的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可是,那又怎樣呢,誰不說困難總是與希望同在,挑戰一定與機遇并存。“戀戀長白山、心行天地寬”“記憶心歸路、本色桂花香”“世界那么大、心歸才是家” 這一句句朗朗上口、扣人心扉宣的宣傳語不正是我們在逆境中萌生出的希望嗎。
如果說,我們把每天的時間都用在了抱怨工作壓力大,車間管理嚴,工資不夠花上,又怎么能夠解決我們正存在的那些困難呢。正是因為有了那些遇事不抱怨,愿意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同事們,才有了我們一批批完好的煙絲,一條條完美的包裝,一個個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777、迎春、本色、心歸,這些好評如潮的新品不就是我們打好翻身仗的有力武器嗎。
我是制絲車間的一名工藝員,我愿意遠離“抱怨”的隊伍,我愿意盡自己的努力為我們的企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我愿意認真的檢查設備的每一個角落,我愿意在生產中認真的核對每一個參數,我愿意積極的參加到全員營銷當中,我愿意認真的交好每一個煙友。也許這些我愿意對企業來講只是杯水車薪。但是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不抱怨現狀、我愿意積極的改變它”的隊伍中來。
生活本就是在崎嶇的小路上攀登,別再困難中抱怨,我相信真正的一帆風順,不是從來沒有遇見過挫折,而是能在跌倒后依然堅強的站起來。
合上一本書,合不上的是心中的思緒萬千。 愿我的生命充滿陽光,不要讓抱怨的陰霾阻擋了生活的希望。最后,分享易術的一段話“你是否身在異鄉,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你拒絕平庸尋常,故鄉的安逸讓你忘記了飛翔。落寞的時候,請記得—青春不是眼前的茍且,還有夢想和遠方。”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1
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例如:當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里種下了一個“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從心里懷疑,這樣即使遇到了mr、right,也可能會錯過吧;同理,如果多說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結尾的一句話: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很多人每天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抱怨老板不加薪。不過,現在有一項“不抱怨運動”正在全球八十個國家推行。很簡單,在手上戴上手環,每次抱怨或指正別人就要換手戴,得連續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
有兩件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同意:
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抱怨。
2、我們過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們為何會抱怨,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么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為什么我們過不上我們想要的生活?而這些問題是威爾?鮑溫(will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及他發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要回答的。
按照韋氏辭典的定義,抱怨(complaint)有兩重意思: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提出正式的控訴或指責。根據抱怨對象的不同,抱怨還可分成對自己的抱怨和對他人、外界的抱怨。
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作者鮑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并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癥”,以后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系上的問題,他都歸因于他的體重。
我們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么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讓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沖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于害怕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拒絕、反抗我們的偉大潛能,對這種逃避成長的傾向,馬斯洛命名為“約拿情結”。抱怨是“約拿情結”的體現,它源于自我價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屬于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通過抱怨,人們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長與改進。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癥”療愈經驗,鮑溫總結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他認為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每一個階段,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此階段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里吐露時,我們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
在“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已能有所察覺(有意識)。你能察覺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邊都是一些愛發牢騷、怨聲載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時討論的主題往往演變成一場抱怨比賽,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不算什么,我告訴你
在這個階段,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個也在挑戰不抱怨目標的人,彼此鼓勵,互相打氣。找一個能幫你以積極的態度重塑生活樣貌的人,幫助你去發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點。不要把眼前這一刻視為理所當然,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現的。
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沉默將更經常出現。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對你周遭的人們發送一個訊息:你覺得不自在,無法忍受讓沉默來掌控局面。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發出又臭又長的抱怨。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地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上。如約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當前的現狀,然后問為什么會這樣?我則是夢想著未曾出現的景象,然后問為什么不是那樣?”
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狀態。你會開始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系。一個在辦公室里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成為不抱怨的人,將獲得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對他人的影響力。你將活出讓他人效仿的樣子,你將成為領袖,站在最前線開疆拓路,讓其他人追隨。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上引發著回響。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2
抱怨情緒不時會出現在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當中,特別是在高速收費一線上班的我,遇到司乘人員的一些不理解的時候,難免會抱怨,是情緒在作祟還是自己的不認真對待?仔細想想,發現是情緒影響了我的工作態度,影響了我工作的方式方法。
幸運的是最近讀到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它是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作品,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之前我認為抱怨也許就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想著事物的發展方向會往我們期待的那樣前進,抱怨是容易的,抱怨會暫時性的給我們帶來輕松和快感,會給自己留下抱怨也許就能改變現狀,從而達到我們期待的那樣,但是它并不會因為我們的抱怨而有所改變。我發現抱怨就像是做無用功,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影響了我們的心情。每一份工作都有開展他的難處,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勇于面對,積極解決,不要帶著情緒去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學到更多的業務知識。
身殘志堅的旗袍先生崔萬志老師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他曾說過一句話:“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崔老師曾面試過幾百家企業卻因為身體的缺陷而慘遭淘汰,他也曾抱怨過蒼天為什么讓他生下來就是殘疾,擺過地攤、開過書店、開過網吧,每一次都是不盡人意,直到在淘寶上開始創業,到后面的年銷售額達千萬以上。梅花香自苦寒來,崔萬志老師的勵志故事讓我相信抱怨沒有用,抱怨是最沒有意義的事,無論這一路是跌跌撞撞,還是磕磕碰碰,我都會像崔老師一樣勇往直前,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積極樂觀的心態,用全新的精神面貌去開展工作,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會越做越好,風雨過后必將迎來彩虹。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3
這本書是我朋友推薦的,剛拿到這本書我就想哪個人不抱怨,真有意思,隨手打開作者寫給中國讀者一封信時,有段話是這樣說的:”中國人向來喜歡抱怨,我不會感到絲毫詫異”,這句話把我的倔脾氣又整到了極點,哪個國家的人不愛抱怨,只要是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抱怨,偏要說中國人。帶著情緒接著往下看又說道”中國人敢于直面不足,勇于面對挑戰,無論面對的是抱怨傾向抑或其它,他們都會本著單純的意圖,力求改善,中國人改變自我,努力爭取高品質生活的意愿是一種真正的動力。
放下手中的書籍,自己何嘗不是抱怨之人,無論工作中,生活中教育子女時都在抱怨,感覺上天對我一個人不公,總是在怨天尤人這種負面的思考中表達自己,事實上如果我們想看到生命中的美好一面,一定也能看的到,關鍵在于我們的眼光放在哪里?作者威爾鮑溫說“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和事物,并從中發現其光明面對,我們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與美好,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待在生活中實現。”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和喜樂。
生活中的抱怨也逐漸影響到了我的孩子,小小年紀也在不斷抱怨中尋找答案,卻從未反思自己的錯誤與不足,若想改變生活走出低潮,那就是停止抱怨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和孩子們一起享受,一起改進,當孩子學習不上進時,我們彼此從容面對,分析原因,及時查漏補缺,慢慢的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推卸,多了一份信任,現在我和孩子有個約定,就是相互監督彼此的言行,當言語舉止出現不文明或心態不積極樂觀是及時提醒對方,及時改正。時刻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慢慢發現不抱怨的生活才是最美的。我始終相信我和孩子只要繼續努力,就算以后人生之路有太多磕磕絆絆,總會走向成功彼岸的那一天。
此刻我想說“認清自己的卑微是你奮進的力量”,不要抱怨工作的艱辛,更別數落同事及家人的不是,只要用心去對待、去感受,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每一天。活出感恩的生命或許我們的明天更加美麗,這樣的人生將會無怨無悔。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4
生活中免不了有挫折,會產生對一些事情的不滿,你要注意了,你已經開始抱怨了。如果不停止,你將會怨天,怨地,怨他人,怨命運。厭惡各種對于你的問題,包括他人對你的抱怨,如果這樣,我們將生存在一個滿是抱怨的世界中What should we do?當我讀到這篇《不抱怨的世界》是我突然明白一切的根本取決于自己。
在沒讀到這本書之前,我們并不是未意識到這一點,只是因為不愿意面對缺點,導致我們的寧愿不面對也不承認,不愿積極的做出行動。因為我們不愿意正視我們的缺點。在書中有一個小故事:有兩位建筑工人在吃午飯,其中一人說“呃!肉卷三明治……我討厭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話也沒說。隔天兩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樣地,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往里面看,這次他更火大了,說:“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討厭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兩人又要準備吃午餐,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又大叫起來:“我受夠了!日復一日都是一樣的東西!每個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卷三明治!我要吃別的東西!”他的朋友想幫點忙,便問他:“你為什么不干脆叫你太太幫你做點別的?”第一個人滿臉疑惑,答道:“你在講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對,這是一個笑話,因為這文中的前一個工人很懶,自己吃肉卷三明治是他自己造成的,還要抱怨,真叫人貽笑大方。那么我們該如何改變,我認為首先就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那么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但是有些人發現自己沒法不抱怨,因為他人在抱怨自己時禁不住會抱怨幾句,那該怎么辦?其實書中已經把答案告訴了我們,首先讓自己對任何事樂觀開朗起來,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的內心的真實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語,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你,讓你容易產生抱怨。而且有時你會發現你說抱怨的正是那種雞皮蒜毛的小事,從壞一點講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實這些的本質源自于自己,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要將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氣和地與他人談談,禮讓他人三分。很多事情其實看起來總是那么簡單,但不知道人們為什么總會把他們復雜化。其實“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難道不是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快樂,會抱怨,是由于我們要求太多卻無法實現;很多時候,我們會失望,因為我們總按著自己的設想臆造客觀世界,最終才發現原來事實不是我們所想的。其實想要快樂是比較容易的,那就是珍惜眼前的便可;想要滿足是異常容易的,那就是用積極的平常心去接受現實罷了。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5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溫所寫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給我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心靈震撼和啟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雖然早已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開”的人卻并不多見。
我們總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員工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和行為;有的員工可能深埋心底,卻也同樣為這種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為;而對于相對豁達的來說,其實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這也同樣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生產線忙閑不一,分配不勻,上下道不合又或者是設備問題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員工們的工作生活之中。書中提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抱怨情節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同樣有著自己的些許抱怨。或許不抱怨、無怨的世界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向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書中深入淺出的論述,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只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手上,如此反復,直到手環在一只手上連續21天為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并不是只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得你心態變了。
下面簡單的談一下我讀了這本書之后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為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成為自己和大家今后一種生活與工作中的激勵。
一、停止抱怨
要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很難,對生活一些不順當、煩心的瑣事發發小牢騷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過,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書的開始,鮑溫首先教給了我們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應”的培養方法改變自己的抱怨習慣,這也是改變我們,成就無怨人生的第一步。抱怨行為不僅不能改變實際的惡劣情況,更會增添人們的負面心理,這是一種消耗能量且完全無益的運動。正如仇恨和生氣郁結是用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一樣,抱怨又何嘗不是在于事無益的懲罰自己。
二、感恩困苦
更進一步,在書中我學到的第二點,即是學會感恩,這里的感恩指的不是對我們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難,感恩一切的不順利。“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于困境中的我們,或者會覺得困難的難以承受,然而跳脫出來,以一種長遠和凌于其上的目光來看待這一切,一切的苦難和困境未嘗不是一種好事,一種磨礪和挑戰。于困苦過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養所不能達到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過于順暢通達的人生,未必是一種好事。無論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順,當我們不在將眼光著眼于現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種長遠和自身完善的目光來看待,那么我們就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境界,也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一切困難和理解其意義價值了。
三、成功始于困境
當我們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后,我們就應逐漸懂得“成功始于困境”,這也是我在書中學到的第三點。古語云:“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人唯有在這種沒有抱怨,心緒平穩寧靜的時候,才能有更堅定和更深遠的志向與發展。在困境中擁有平和的心態,在平和的心態中尋求發展,這也達到了我們沒有抱怨的更深一層的意義和作用。完全跳出于一切困難給自己的心境影響,用凌于其上的態度來觀察自身所承受的,以這種平靜狀態去工作和生活,顯然是更能夠做出更加正確的抉擇,逐步實現成功,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請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工作,融入團隊,為我們的風馳愿景而努力奮斗!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15篇】相關文章:
《不抱怨的世界》一本震驚世界的心靈勵志書07-12
讀《誰的青春不迷茫》有感13篇01-04
讀《誰的青春不迷茫》有感800字01-04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集合15篇)12-29
讀《單翼天使不孤單》有感(15篇)01-05
讀平凡的世界、名人傳有感-初三01-11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昆蟲世界的理想01-11
讀《芭蕉》有感01-14
讀《散步》有感01-05
讀《白求恩》有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