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后感(通用2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
在觀看《了凡四訓》電影的時候,我記得開頭有這么一段話:了凡先生本名袁黃,早年被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后遇云谷禪師,為其開示“命自我立”之學,遂改別號“學海”為“了凡”。了凡先生書其一生,實踐改過積善之法,成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杰出典范。
了凡先生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善德,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真的很感謝公司向我們推薦了這部電影,并且發放圖書,時刻鞭策我們,提醒我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多積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云谷禪師曾對了凡先生說,人的命數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于凡夫俗子,對于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為他行了善事,那么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為他行了惡事,那么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當今的一些國人,盲目的追逐金錢而忽略了傳統的道德美德。他們的言行盲目,內心浮躁,見義勇為的反遭誣陷,公車讓座的反被罵,中國已經出了多少個彭宇?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為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現在這些人都是怎么了?看完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態改變人的命運,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變就是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神奇教練米盧帶領中國足球隊歷史性沖進世界杯,我記得他的名言就是:態度決定一切。心態就是心大一點,一切從心開始,結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沖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保持良好的心態,多積善行,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么,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么。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創造命運,而不是讓被命運束縛。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斗之間的關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于找到了一種可以說服自己的觀點,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余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后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過不斷的積善修德來突破命運的定數,讓固有的'定數變為變數,最終命運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禪師所說: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方法,給人以希望和啟迪,具有樸素辨證主義的思維特征,讓人能冷靜面對世間的各種變化,勸人積極面對生活,可以說,讀此書,對事業,對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害。《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兇何可避,吉何可趨。
讀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很慶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并按照古圣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后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3
《了凡四訓》這本書,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他的價值在于把儒道佛教的思想與命里風水相融匯,超越了迷信的層面,變成一種操作性很強的生活哲學。袁了凡通過自身的經歷來告訴世人如何改變命運,首先改變你的內心,任何事都要反省,而不是外求,通過修行改變,透過持續不斷地做好事。如何改變命運作者提出了一下幾個觀點:
一、立命之學
通過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讓自己的信念和行為合乎情理。一定要積德,一定要對人寬容,一定要和氣慈愛,一定要保養精神,多種善事,每天反思自己的行為。
二、改過之法
要有羞恥心,要有敬畏心,要有勇猛心。從改正過失開始,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改過要趁早,覺悟要趁早。
三、積善之法
有利于別人是善,只利于自己是惡,有利于別人是出于公心,只利于自己是出于私心,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心,善不求回報是真善,做善事但是心里一點也不想著自己是在做善事,那么不論做什么善事,都會得到圓滿。十種善事,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四.謙德之效
如果能夠心存善念、嚴于律己,對天地鬼神敬重,對別人抱著謙遜的態度,那么,鬼神也會時時眷顧我們,我們才有受到福澤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難成大器,即使發達了也不會享受生活的樂趣和美好,謙虛使人進步,凡是抱著謙虛的態度,不但能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還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讀此書最大的感悟是,拜佛求神、算命、看八字,不如多行善事,多積德行,向外求,將自己的命運歸功于神、佛、仙、明理,不如向內求,從自己做起,改變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快樂和方便。人生不過一場修行,通過修心創建良好的生活,有什么樣的心和心態去為人處世,這輩子就有什么樣的人生反饋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4
《了凡四訓》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自己小時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輩子的造化。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一直對算命這個說法很反感。后來云谷禪師傳授的改變自己命運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無大小,只要有心,處處可行善。
改過之法,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達到這樣思想境界,如此徹底的人又有多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過,往往抱著僥幸心理,或者想著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過,遲遲沒有付諸行動。我想,只要覺察到自己有過,哪怕沒有像作者說的那樣勇猛徹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點點也是好的。
積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種方法方式。作者講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滿,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時很難區分。行善時需要對善事仔細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顧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幫助他人,但結果反而是使他的結果更壞。常人很難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覺察。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大概有十種:1、與人為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其中與人為善,感觸比較深。與我家先生相處十幾年,受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與人為善。認識他之前,我看到的別人,大多是懷疑,不信任,帶著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不友善的。
記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們的汽車在路上被人追尾,對方司機是個滿身酒味的五十多歲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覺自己的車無緣無故被人追尾,仗著得理對對方夫妻一通指責抱怨發脾氣,而我的先生卻是溫和的教對方如何打保險公司電話,如何打交警電話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項,當時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處理完,對方妻子說:“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賠償我們都會配合,如果是你,我們就不賠你。因為我先生的行為,讓后續理賠的事情順暢許多。我自慚形穢。
謙德之效。謙虛使人進步。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5
《了凡四訓》是明朝時期袁了凡為教育后代子孫而留下的家訓,原名《戒子文》,對于被后人所拍成的電影,我受益匪淺。了凡先生平生是個人盡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許多善事,因此也頗受人們的尊敬。他教育我們,人的命數是有限的,應當多多行善積德。但對于極善極惡的人,命數卻不能約束他們。因為極善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貧窮的命數就會因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變得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惡事,即使他的命數是大富大貴也會因此變得一窮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勸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數,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點啊!了凡先生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他年輕時曾有位道長給他算了一卦,那道長所算的和他命運要經過的也都相符,道長曾說,他命里無子。但因為了凡先生積善太多,命數改變,了凡先生幸運的得下了一個兒子。他認為:命運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運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運則是由先天命運轉化而來的。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好的'方向轉換;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壞的方向轉換。所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則又做了補充,應竭力行善,竭力斷惡。善也有大小善之分,雖說大小善都是積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傳有個縣令,無意中被黑白無常錯勾了魂,閻王便讓牛頭馬面稱他一生的功過,結果功大于過。縣令感到奇怪,他平時并沒有做很多好事啊。閻王說:“你曾阻止凡間皇帝動用百姓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未攔下,但你一念之間為所有老百姓著想,就是大功一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善有時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萬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為一人,而大善則為天下人。所以,我們也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啊!看完這短短的視頻,我原本浮躁的心也歸于平靜了,我由此領悟了很多,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6
我親愛的朋友:
善,很小,可以從身邊做起。
這兩天在看一本書《了凡四訓》,雖未讀完,深有感觸,受益良多。好的東西,想和身邊親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議兩件事情,您如果愿意的話,可以試著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話,您可以嘗試去堅持一下。能堅持一段時間,您可以嘗試堅持下去,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會受益匪淺,乃致終身。
一是節約糧食。
二是不吃有恩于人的動物,戒一種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樣樣種種,都是從天地自然索取而來,而無一回報。谷物糧食乃天地自然,給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賜。我之淺見,珍惜糧食,就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對自然的回報。而對食物的浪費,其實是生活中最容易發生的小過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讓這種損耗福報的小過失,成為累積福德的善舉。狗、牛、羊,戒一種肉。全素艱難,戒一種肉是易行、能行之善。每一個生命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動物雖死,但被殺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體內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終會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損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貧,與寡母相依。少年時遇一老者為其算命,五十三歲終,無子。中年時遇一禪師,禪師說: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會被生命定數拘束而無法超越。極善之人,福德隨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數不定。極惡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其行惡而曰趨折損,所以命數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絲毫不差。聽了禪師之語后,發愿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后,復又發愿三千件、一萬件。如此力行向善,命運得改,安然度過五十三歲,并得一子。在六十九歲寫下此書以警示兒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趨吉避兇,讓不好的事情遠離自己,就是從身邊的小善累積起來而獲得的。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處。午飯時讓兒子吃完粒米,不剩絲毫。隨后兒子上學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應該勸告身邊親近的人,而寫此信,如有冒犯請您諒解。
愿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7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并指導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么應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人生觀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么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我,就OK。
什么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很難發自內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么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為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8
了凡四訓不得了,啟發很大,教人行善。
其余的感觸就不說,就單單說立命這件事。造命的權,固然在天;立命的權,仍是在我,只有我們肯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我接洽到了seo賺錢模式,發現破命之說跟seo賺錢的模式有著很大的類似性。
seo呢,你首先選好你要做什么產品,什么詞,這是第一步,定位。第二步就是去建網站,天天更新文章,外鏈做優化。等時光到了,取得了良好排名之后,實現盈利。
而立命呢,你首先許下宿愿,許下命,這是第一步,立命。第二步就是每天去行善,多做善事,等功德積夠了,你所盼望的命,天然可能實現。
以了凡的觀點,行善積德,是立命的方式。假如說,我們相信了凡所說,那項轉變運氣的,就去行善積德吧,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我們這一輩的父母們大多都相信命運數理,他們初一十五拜神禮佛,愈甚者逢三六九都拜神禮佛。都是為了子女們積德。子女們這一輩大都相信無神論且不說,不積陰德也不說,就是千萬不要總是去積惡,把父母們辛辛勞苦為你求來積來的善德都抵過掉了。
我們家是逢三六九拜神的,我媽說過,在以前,你們小的時候,我只是初一十五有拜神明,但是當初,兒女們都出去外面了,我就開端逢三六九也拜神念心了。不外我媽也很愉快,由于還真的,有多事件都是心想事成的。
我呢,我個人,從小到大,你們也曉得,咱們這一輩是在新中國的無神論下長大的,從小就崇尚西方,不相信有鬼神之說。但是,越長大,我是越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聽過了太多的事,不禁你不相信,而且,你會發明,年紀越大的人越信任這種貨色。我是屬于相信型的,然而與孔夫子一道的立場,敬而遠之。
同樣那句話,如果你見過我所見過的,聽過我說聽過的,經歷過我所閱歷的,你就會批準我的觀點。所以不要妄加批駁。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9
時間過得真快,知道這本書已經有好幾年了,是在20xx年看一本書水清老師推薦的。也是信仰的力量和吸引力法則引導我和這本書遇見吧。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覺得古人的書其實隱含著很多智慧。可以多看這些書,也也比那些流行的,熱銷的書籍有更多更本質的大智慧。
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說到應該順勢而為。然后,我是想去找以前20xx年三月份叫一個同學堅持,不要棄考。但是他認為已經遲了,現在開始復習是無用的,白費力氣。因為20xx年擴招,是有很多可能的,但是他并沒有領情,還是很冷漠地說,“關你什么事,又不是你的的錢報名,浪費的又不是你的錢。”因為覺得自己又被傷害到,特別的深刻,那時候還截圖在筆記上記錄這次對話,告誡自己不要過多關心別人事。
我在收藏夾里面并沒有找到那次對話,卻看到兩年前看《了凡四訓》這本書時做的筆記。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這一段確實應驗成語講的,「自求多福」。而且如理如法地求,決定每個人都求得到,這樣才叫真理。真理沒有說一個人做了有,另外一個人做了沒有,這個就不叫真理。而關鍵在哪?堅定不移的意志。人假如常常換志向,那就很難達到。「君子立志長,小人常立志」,就很難達到。所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志于功名必得功名,志于富貴必得富貴。人有志,就像樹有了根,立定這個志不改變,而且還不斷地積功累德。
『須念念謙虛』,保持這個謙虛的態度。
『塵塵方便』就是處處與人方便,
「與人無爭,與世無求」為人設想,不與人爭,
『造福由我』這樣的修養,這樣的積德累功,自然感動天地,而得到福報,
這個和自己轉筆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真的喜歡,平時有空就練習,那么就可以練會。例如下五子棋的二年級學生小悅同學(她的智力是機構上比較低),她想超過老師,她是每天去挑戰老師,然后一次次失敗中進步。一個學期下來,她后來真的是機構上下五指棋最厲害的。的確有時候我都輸給她了。
我們都喜歡謙遜的人。
圖片要相信,然后才能行動,然后才能有所收獲。祝自己可以如書中說的那樣。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0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問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個有益于世,頂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過,積德和培養謙德四個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訓》里就強調了人的命運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于自身所作所為,正所謂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訓》雖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內涵十分深刻,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出了真善美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孝”四個篇章,論證了“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愿皆成”之理。
它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流傳至今。
當我讀完《了凡四訓》后,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幸福,說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確。
當我們到達一個層次,就會發現命運無時不刻地在注視著我們,監督的我們,而我們卻無法看見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們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為自己積功累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如果想要趨吉避兇,納福而免禍,且不說行善,首先要能改正過錯。改正過錯,須發三心——恥心,畏心與勇心,具備了這三心,則有過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陽光,難道還要擔心它不消散嗎?“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當我做到了改過,就要學會行善,而善圖惡的區別就在于善是一心為別人著想,而惡事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現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看。家長打罵孩子,老師管教孩子,他們都是為了下一代好,是為別人的利益著想,所以是善!我們為了口腹之欲而殺害生擒時,都是在為自己著想,想滿足口腹之欲,還要殺掉那些有靈性的動物,這不是惡嗎?
這些,就正所謂“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自我。”
現在社會這個大染缸是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人們的妄想,欲望不僅沒有被控制住,而且還在一天天膨脹!他們胡作妄為,還以為不會有報應,真是自欺欺人!人們要早日回頭,千萬不要等到惡報降臨的才悔悟,到時候那真是欲哭無淚啊!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1
我親愛的孩子:
從開始看《了凡四訓》,我就在認真的思索,什么是該給你的真正正確的教育。今天我在看第二篇,“改過之法”,在心里也慢慢有了答案。
人生很長,因為前路漫漫而未知。人生也很短,回望,過往皆為虛度。如何不虛度,又能讓未知的路途盡量平坦,就要明白:厚者常獲福,薄者常近禍。心底淳厚、待人厚道、知恩圖報,如此行事必會遠禍而近福。對人刻薄、心胸狹窄、斤斤計較、不知感恩,如此一來必會近禍而遠福,損人害己。
今天我要把自己向了凡先生學習的三點教給你。
第一,知恥之心。要有羞恥心。有羞恥的學生,自然會在學習上力求上進。有羞恥心的人,在社會中也會自覺維護自己的尊嚴,在道德上反省和自律。知恥能給人上進的力量、自我約束的力量。
第二,敬畏之心。知道畏懼,就能喚醒自身的良知,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每一個人,對于父母、老師、長輩,都應該心存敬畏,言行舉止禮貌恭敬。萬物皆有感知,縱使我們在別人看不到地方,也要約束和管理自己的行為,不能做壞事,花草樹木,風雪云雨都是壞事的見證者。
第三,勇敢之心。一個人最大的勇敢,就是改正自己的過錯。人不能改掉自己的過錯,大多是因為拖沓、懶惰,畏懼艱難而退縮,所以必須勇敢發奮,有錯誤即刻改過,不能消極等待。
如果在教室里撿到了東西,要盡量找到是誰丟失的,歸還別人,或交給老師。不能占為己用,一針一線,不告而自用,即視為偷。心存羞恥,就會正確對待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這樣的話小事。如果你能從內心對于成績的好壞存在羞恥心,我相信你一定會認真去對待學習。
花草魚蟲雖小,都是生命,對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你就不會隨意去傷害任何的生命。對老師真正的敬畏體現在,對老師勞動成果的尊重,上課就應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溫暖的暖從三年級一直錯到四年級,在學習上,從今天開始,努力做一個勇敢的勇士吧!一切的錯字錯題都是“紙老虎”,認真對待,勇敢地戰勝懶惰的自己!
給你寫這封信的時候,我也反省了自己今天的過錯。不應該在抱怨的壞情緒中度過,這個飄雪、詩意的下午,有很多事情在等著我去做,有很多道理在等著我去明白,我也應該對生活更勇敢。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2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斗之間的關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于找到了一種說服我的觀點,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余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后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還是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并按照古圣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后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沒有現在這么亂,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明訓。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們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喜歡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抬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祿呢?
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兇何可避,吉何可趨。
讀這篇文章,對我震撼很大。從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立志必須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日日如上述準則去做,相信我們的德行會增進不少。世間聰明的人太多了,到處可見,有改過念頭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卻非常少。讀完此文,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諸于行了。相信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進,同時。在此,感謝眾師。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3
《了凡四訓》是我這么多年以來看到的最能打動我心靈的書籍,第一篇,立命之學。”命由天做,福自己求”。這么多年,從參加工作起我就珍惜自己的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經歷過生存的艱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當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羨慕他,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
“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揮優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么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對于自身而言,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造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三個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二,發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如不是經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習慣的養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第三篇,積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讓我懂得古人家訓的重要性,袁了凡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命運,我們現代年輕人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克服困難,加倍努力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命運。我們家長教會孩子改正自己不好習慣的方法,家長為榜樣,通過家長成功方法,讓孩子學習。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從現在每天做多一些善事,通過家長行為來影響孩子多做善事習慣。“滿招損,謙受益”的重要性,讓孩子懷著謙虛之心去學習做事做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4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作者是袁了凡。該書為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以其親身經歷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
袁了凡,原名袁黃,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浙江嘉善縣魏塘鎮(今屬嘉興)人。袁黃青少年時聰穎敏悟,卓有異才,曾受教于云谷禪師,對天文、術數、水利、軍政、醫藥等無不研究,補諸生。他的《了凡四訓》融會道教哲學與儒家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傳甚廣。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5
《了凡四訓》深為曾國藩、稻盛和夫等東方哲學家的推崇厚愛,體現了古代中國為人入世最樸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敬天畏人、積善修德!
書中講了君子要立命、改過、積善、謙徳!
一、立命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二、改過
聞而不怒,雖讒焰熏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三、積善
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幡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而廣述之。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四、謙德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6
幼年喪父,母親讓他放棄科舉學習醫術。一老者說他有當官的命,他自己也想讀書,便讀書考功名。經歷了一些波折,時候未到時是不會成功的。全篇比較唯心,認為一切要從內心出發。后面就更加偏佛教了,感覺完全就是封建思想的產物,認為一切都是命數,個人只能積德行善,為自己積累福祉。讓人細數自己的罪過懺悔。
作者的號從學海變為了凡,因為除了生死,其他都不算大事。作者的余生都在珍惜時間,去做好事,并發愿做三千件好事。
也有我比較認同的觀點:即使命中有富貴榮華之象,也要當成落魄那樣來考慮;就算面對著順利,也要做好不順利的打算;就是目前衣食無憂,也要時時想著要是貧困窘迫怎么辦;就算現在人們對你很敬重,也要謙虛謹慎;就算家族顯赫,德高望重,也要把自己當作普通人來看;就算自己學識還算不錯,也要時刻提醒自己學識還太淺薄。
他又認為,做人必須每天都知道自己的過錯并且每天都要改錯,并且認為天下聰明伶俐的人多,但很多人不肯精心修德,不肯用功去拼搏事業。這一點我也極為認同。人跟人之間的智商其實差距很小,我們更多的差距來源于認知和思考的不同,并且以絕大數人的努力程度來看還輪不到拼天賦。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7
了凡認為兇吉的預兆都是從一個人的內心萌發,再通過肢體表現出來的。一般對人忠厚的人往往可以收到福澤,而那些對人刻薄的人往往比較偏向于受到禍害。這種事情吧,很難驗證,一般怎么說都怎么對。
我的理解是,你人生的所有片段組成了完整的個人,少一絲一縷一分一秒都不是現在的你。比如你現在走的所有的路都能找到從前留下的種子,現狀的果都是從之前的因中所結出,如果一時找不到,那可能是藏得太深。就像現代的心理學總是將很多問題去聯系童年的經歷一樣,有些因果聯系我們本人很難察覺。在做一個忠厚的人還是做一個刻薄的人來說,我認為正常人都會選擇忠厚,因為我們都會約束自己內心那個黑暗的張三。至于福澤和禍害,可能比較主觀,忠厚之人懂得感動而刻薄之人經常抱怨。
了凡認為他的過錯即使隱藏不露,在細枝末節處,但還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欠了的債,總是要還的。
了凡認為改過的人,第一要有羞恥心,為什么人家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敗名裂;第二要有敬畏之心,即使你的錯誤隱藏不露,在細枝末節處,也還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騙。并且,只要一息尚存,仍可悔改;第三要有改過的勇氣,不能猶豫不決,讓小錯變成大錯。
他還提到,不需要逐一去追求改正的途徑,只需要一心向善,正義的念頭就會出現,歪門邪念就會消失。就像太陽高掛時,妖魔鬼怪就會消退。
剩下內容就是佛教里的說教了。沒有興趣。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8
都是一些道聽途說的例子,大部分應該都是以訛傳訛胡編的,還好都勸人向好。大概是封建思想的產物吧。
有一點值得肯定:做好事卻不深究其中的客觀道理,就自稱是做了好事。知道其實是造孽,浪費了一番苦心不說,還沒好處。
了凡認為,對自己好的好事不算好事,對別人好的好事才是真的好事。這在現代社會的風氣里,不太可能流行起來。經濟學中認為每個人都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就會推動社會變得更好,雖然也有外部性等例外,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要以經濟人的利益為首。
了凡舉孔子的例子說明,人做善事不應該只看眼前的好處而要看長遠的利弊。不談論一時而談論長遠,不談論一個人而談論全天下。有時候看起來不道義反而是道義,看起來不符合禮節反而符合禮節,看起來不誠信反而誠信,看起來不仁慈反而仁慈。
文中有言,韓愈說過:“如果想要勸人家一時,用嘴說就行了;如果要規勸百世的人,就要寫成書籍。”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可能他沒有考慮過萬一后人不讀書怎么辦吧,但是不對,不讀書總有人會讀,只要讀了就會影響些人,一些人就可以影響其他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9
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告訴我,每年要讀200本書來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說的話來做,她還說讀完后要記得寫讀后感。
那就從《了凡四訓》開始吧,剛剛讀完了第一訓立命之學。
立命之學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過,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種種效驗,告訴他的兒子,要兒子明白不要被這個“命”字束縛住,要竭力去做種種善事,不可以做壞事,以此來創造命運,而得到一個快樂美滿的人生。
書中具體內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學海,字袁黃,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黃一生的命運,而后各種經歷證實了孔先生說的句句真實,起初,他也曾與命運抗爭,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于是,袁黃失去了奮斗的信心,最終悟出:別跟命爭,爭也白爭,從此,徹底認命。然而,一次機緣他認識了云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變,命不變。心變,命亦變!”經過一番長談,袁黃徹底改變了心境,大徹大悟,改名為了凡。
從此后,發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運的輪盤徹底轉變。
平常人才會被數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之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為貧賤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決定在每人的心里,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心,只要從心里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給子孫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0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揮優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三個心:
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
二,發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
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
勇于改正錯誤,戰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改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第三篇,積善之方。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常拿出來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3、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1
《了凡四訓》里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發郁悶。看來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輕于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大財。
可是,這些對于佛教徒來說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么?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說明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閱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后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愿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著于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于有為法,也是根源于貪嗔癡念的,對錢財和權力的追求源于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于癡,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于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量,我覺得自己命里沒有數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2
“命由天做,福自求之”,袁了凡早年遇到過一個算命先生,這個先生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將來在縣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學能考到第9名。結果第二年的考試中,果然如這位先生所料,考試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來,這位先生又接連給他卜了幾卦,每次都算對了。于是了凡請教此生的命運,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五十三歲,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無子,半生無福。因為算命先生的話屢屢應驗,所以袁了凡對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聽天由命,不思進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和尚,和尚對他說,你雖然命中注定沒有多少功名,也沒有兒子,但是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周易》這本書就是用來趨吉避兇的,如果命運不能改變,那何來趨吉避兇?《詩經》里也講“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自己經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為自己增加福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要有什么宿命論的包袱,說誰誰就注定有福,誰就注定無福,這都是可以改變的,人的福氣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修行得來的。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人才能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3
春秋時期,有很多的“先知”,他們通過觀察一些人的行為習慣就能判斷出他接下來的禍福吉兇,《左傳》里記錄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澤,壞事多就有災難。
相對于做好事來講,不做壞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錯誤,是獲取福報的第一步。
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認為,欲要改過,一定要有三顆心,一是羞恥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發勇之心。
王陽明曾言自己的學說是“致良知”之學,這個致良知就是羞恥之心。匪盜被王陽明關押起來,讓他們脫掉衣服的時候,他們依然會不好意思,這就是羞恥心。
所謂敬畏之心,就是說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東西,舉頭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會太出格。
第三個是發勇之心,就是說,人意識到錯誤之后一定要在行動上體現出來,要勇于改正錯誤。
比如,意識到每天熬夜是一種壞習慣,知道不對,但是就是不改,這樣是萬萬不可取的。天下沒有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錯誤,我們要做的就是時刻反省,努力更正。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4
《易經》里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累善德的家庭一定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是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是積陰德。《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
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積極的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為人處世,要秉持一顆善心,積德行善自然會有好報,但是同時也要兼顧行善帶來的后果,切莫好心辦壞事。
【《了凡四訓》讀后感】相關文章:
袁了凡《了凡四訓》讀后感10-15
了凡四訓讀后感05-23
《了凡四訓》的讀后感02-07
了凡四訓 讀后感02-17
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01-05
了凡四訓經典句子05-23
袁了凡《了凡四訓》讀后感(通用11篇)02-02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09-13
了凡四訓讀后感作文范文03-11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