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及其不滿》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明及其不滿》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嗨呀,好久不見呀!
我會開始看這本弗洛伊德的書來自于我前不久看的一篇paper,里面用關于‘guilt’(負罪)的理論來解釋人在面臨問責的時候會遇到的一些心理變化,比如追求完美的自我、害怕沒有達到對方的要求等等,但我屬實沒有看懂,所以跑到書店去找到了這本。雖然書名看起來沒有跟我想探討的guilt沒啥關系,但是學者嘛,總是為了試圖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一些重要的概念在這本書里寫了,一般也會在另外一本書里提及,在這本《文明及其不滿》里就是。
從頭講起,不知道你有沒有相似的感受,當你沒達到自己的目標或者做了什么壞事的時候,你會覺得愧疚、難受、焦慮和不安,甚至還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哎,這種感覺就跟弗洛伊德提出的“負罪感”其實是一回事。他認為負罪感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對外部權威的懼怕,另一個是對內部權威的懼怕。在這里外部權威就類似于父親、老板、老師等等,他們會對錯誤的行為作出懲罰;內部權威是外部權威的內化和延續,弗洛伊德管它叫“超我”或“理想的自我”。弗洛伊德認為,面臨這種審視,只要你想做壞事,哪怕只是一種動機,都會面臨負罪感的審查和懲罰。
這種說法有個前提,就是你知道什么是“做壞事”,以及認識到做壞事是要被譴責的。這種分辨善惡的能力并不是一開始就有,而是因為你受到并且服從于外在影響,知道如果做壞事會失去他人的愛和保護,這種面臨失去的威脅使得你要去避免有干壞事的想法和去干壞事。在這這個階段,負罪感是一種恐懼,是對外部權威的懼怕。但是到了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的權威會內化成“超我”,這種類似于良心的譴責就更高級。它不再來源于對外界的恐懼,而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審判,并且你會慢慢認為認為關于做壞事的動機和去做壞事沒有什么區別,從而“良心的進攻性延續了權威的進攻性”。這種尤其發生那種我們覺得思想道德水平很高的人身上,他們用深重的罪惡來指責自己,也有點像部分宗教的信仰,比如原罪論讓人一出生就面臨更高的道德審判,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
這兩種階段就是負罪感的來源。而在人類文明中,這種負罪感就是壓抑人的.一種“進攻性本能”(想要剝削別人、搶別人東西的本能)的工具,弗洛伊德認為為了獲得文明的進步,我們付出的代價就是通過提高負罪感導致幸福的缺失。
這種心理學的解釋難免有點拗口,我感覺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害怕懲罰所以不做壞事,第二階段是因為自我道德約束和良心譴責所以不做壞事,類似于慎獨。文明的發展的某個方面就是約束人們做壞事的行為,比如建立法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或者促使某些社會價值觀的建立。
這個概念除了解釋文明社會以外,我還上網找了些別的,大多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闡釋(畢竟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大師):
1、負罪感發展到極端,會變成強迫癥狀,人會覺得無時不刻覺得自己有罪,認為自己該對一切不幸負責,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導致自殺;
2、被負罪感驅動可能會導致自虐,or尋求懲罰,比如被扣錢、生病、找打;當負罪感過于強烈時還會導致犯罪,比如罪犯逃了20年,因為想擺脫內心無休止的折磨,故意犯罪以接受法律懲罰;
3、人們有時候會利用負罪感來逃避責任,比如在人的面前說,“我罪大惡極、十惡不赦”等等,來在人面前自我批評,尋求寬恕和贖罪。但是這種行為其實是將對自己的審判權交給自己,因為這樣一來他人就不好說什么了;
PS:第一條是不是有點像PUA的后果?
關于這個負罪感它還討論了一些其他關鍵概念,比如self—自我、narcissism—自戀,看我下次啥時候再寫~
碎碎念:害我最近可不是也受這種負罪感的折磨?氣自己沒能力寫好老師給的任務,氣自己總是達不到想要的狀態。
【《文明及其不滿》讀后感】相關文章:
不滿辭職信12-03
不滿待遇辭職信范文01-21
千字文及其讀后感12-03
賈平凹作品《白夜》簡介及其讀后感09-14
賈平凹作品《懷念狼》簡介及其讀后感07-06
議案及其例文01-21
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材料作文09-08
字謎大全及其謎底08-07
猜字謎及其答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