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1
細細品味過《最后一課》后,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卻也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
韓麥爾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讀著讀著眼淚也在打轉。我驚異,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要哭?!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圓明園》,驀然發覺,中國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回想起八國聯軍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種種劣跡,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國聯軍的心思。我中國軟弱必將會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是恒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懦弱并不傷大雅,但一個國家,后果將是多么可怕!我們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樣的荒廢學業、只顧玩鬧,那也必將會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之責任全在我少年。阿爾薩斯的悲劇不會再在中國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國少年奮發圖強,真正的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今天,我讀了《最后一課》這本書,我讀了這本書以后感到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小弗朗士的法國小孩,小弗朗士他到學校上學,這卻是小弗朗士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給他們最后一節法語課。因為,可惡的普魯士人占領了小弗朗士的家鄉,小弗朗士連說自己祖國語言權利也被剝奪了。他們以后再也不能說他們祖國的語言,而是說普魯士人的語言。真實一群可恨的普魯士人。
我們中國科技不算太發達,至今也沒有實現我們中國人的登月夢想。而美國呢?科技日益發達,處處想占我們中國人的便宜。我們要勇于實驗,勤動手,動腦。讓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梁。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出力,讓科技日益發達。
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2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讀完都德的《最后一課》,我禁不住從心靈深處發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個貪玩厭學的孩子。甚至覺得普魯士士兵在阿爾薩斯的土地操練的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著他的結果吧——那些普魯士人會有理由地說:“怎么?你還說自己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雖然小弗朗士內心無比懊悔,然而,時光匆匆,不會倒流,阿爾薩斯人淪為了亡國奴,不懂祖國的語言成為他們最大的不幸。
聯系現實生活,在我們當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學生嗎?他們討厭學語文課,不愿學習語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寫字馬馬虎虎;有的人竟然還將這樣的作文作為“得意”大作展覽呢;我也有這種習慣。一些學生學社會上那種流里流氣的模樣,經常口出臟話,造出荒謬的詞匯、句子罵人。
這是什么行為?這是對祖國語言的褻瀆!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是多么可恥、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夠學習,懂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正確地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那么站在外國人面前,我們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字,比任何國家的都要科學。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無愧地說:“我屬于自己的祖國!”
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3
國是一個大家庭,家里溫暖的港灣,是冬天里的一杯熱茶,是夏天的一口西瓜。家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家里的每個成員都很愛她。那么對于每個人來說如果家被侵占,或者發生矛盾,都會使我們很心痛。
都德是一名普通的法蘭西教師,由于他的國家被侵占,他再也不能給他的學生教法語,上完這最后一堂課,他就要永遠離開這里,這是多么悲哀啊。可是,他并沒有被傷痛打垮,他要盡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教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跟自己國家的語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國分手,這是何等難以忍受的悲痛。看到這一切,我不由的想起:“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一個國家被侵占就象一個孩子失去家庭,無依無靠,失去溫暖和安全感。我覺得這篇文章舒發作者對自己祖國的眷戀與熱愛,深切的`表達愛國之情。一個人不能說自己國家的語言,就象嬰兒不能喝奶一樣,那是何等痛苦啊。失去國家,失去語言,才知道國家的重要,才知道語言的可貴,可這一切都晚啊。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六十年的風雨歷程,聯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課,我知道國家的重要,愛國的緊迫性。我們大家只有團結起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美好,更加繁榮富強。
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4
當我仔細讀完《最后一課》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最后一課》看起來是那么不起眼的幾個字,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是放假前的最后一堂課,我根本無法聽下去,恨不得馬上跑出教室,在廣闊的藍天下大聲的喊幾聲:“終于等到這一天了!”
然而,在這篇文章里,《最后一課》這個字眼,似乎顯得如此的沉重,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隱隱的一種悲涼,國語,曾經讓我們覺得土氣,在我說話中時不時的刻意夾雜幾個英語單詞,來證明我們更加時尚,可是當我讀完了《最后一課》文章時,想到,如果我們有一天也像小弗郎士一樣,喪失了使用國語權利的時候,才陡然間感覺到,原來母語如此的神圣,而且,瞬間變得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試想一下,當我們樂此不疲地去學外語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玩什么更好玩的時,當我們在語文老師的課堂呼呼大睡時,我們能否想到,敵人的鐵騎踏遍我們身邊每一寸土地,街上的牌匾改成了外國字,旗幟換成了外國旗,手機的文字也換成了難以拼出的外文,每天必須用外語講話,一旦聽到用國語講話就會遭致雨點般皮鞭的毆打,關禁閉甚至酷刑,來強迫我們忘記自己的母語。
想到這里我的眼睛不知不覺已經難以遏制噴涌而出的淚水,小弗朗士直到失去使用母語的權利時才感覺到母語的珍貴,我們生活在一個用無數烈士鮮血換來的繁華盛世,可以用母語隨意編織絢麗的辭藻,用國語盡情去創造剛毅和婉約。
我們要懂得去珍惜,不要在經歷了《最后一課》的慘烈現實后,才知道,說國語曾經也是一種奢望!
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5
祖國,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她的存在,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失去了她……——題記
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
《最后一課》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以前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稚氣的孩子,但在知曉自己的家園不屬于自己,而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已被被人占領時,才懂得珍惜,才變得成熟懂事。作為烘托主人公的那位韓麥爾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位先生,是多么熱愛他的法國語言啊!他把語言比作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把她當做黑暗中的光明;絕境中的希望。
最后,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他愛自己的祖國,把靈魂注入身體;失去了祖國,仿佛被抽走了靈魂,行尸走肉一具。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這些都突出了韓麥爾先生熱愛祖國,熱愛母語,熱愛學生,恪盡職守的品質。
很多人認為,漢語不需要學,但是,那些人錯了,國語中蘊含的不只是簡單的漢字,而是祖祖輩輩傾盡心血凝注成的,是我們民族的魂。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學習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呢?我們不該像他們那樣熱愛祖國,熱愛母語?他們在自己的祖國已經淪陷的危機時刻,還對母語不離不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不該更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
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6
普法戰爭暴發后,從白發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么,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最后一課讀后感(共6篇)】相關文章:
《最后一課》 優質教學設計(共三課時))12-22
《最后一課》讀后感范文精選01-17
最后一課的作者-讀后感01-22
最后一課優秀課件05-08
《最后一課》教案15篇01-07
關于最后一課課件05-12
最后一課老舍閱讀答案11-21
生存訓練最后一課作文11-24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15篇12-20
畢業演講,哈佛的“最后一課”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