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詩》讀后感10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詩》讀后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這一篇開始,劉勰《文心雕龍》的整個體系建構進入第二部分“文體論”,至《書記第二十五》共計二十篇,每篇大致論述一種或者兩種文體。根據時人“文”“筆”之分,《明詩》至《諧隱》十篇更傾向于押韻之“文”,《史傳》至《書記》十篇則為不押韻之“筆”。文章的行文思路正如《序志》所說:“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即介紹文體一般著眼于四個方面,論述源流,解釋名稱與含義,選定和評論部分作家作品,指出這一文體的寫作規律和基本要求。《明詩》正是遵循以上四方面,從開篇至“有符焉爾”屬于“釋名以章義”,解釋詩的.含義;從“人稟七情”至“此近世之所競也”論述詩的起源于發展,為“原始以表末”,而提到歷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則屬于“選文以定篇”;從“鋪觀列代”至文末,指出四言詩“正體”,五言為“流調”,風格為“雅潤清麗”,便是“敷理以舉統”。
讀至“敷理以舉統”部分,我對劉勰以“四言正體”“五言流調”的文學觀有些疑問,畢竟當時作者所處時代,四言詩已經開始衰落,而五言詩大行其道,這樣的觀點看來有些保守。但仔細想來,劉勰的這一觀念實則與《宗經》中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從劉勰《明詩》篇所要闡明詩的范圍來看,這里的“詩”不包括樂府詩,因為《文心雕龍》中另有《樂府》篇加以討論。至于詩騷,也有專篇論述,像論述《詩經》的《宗經》,故著墨不多,也可不算作其中。這里主要論述的是漢代兩晉南北朝的四言詩和五言詩。所以,劉勰把四言詩視作“正體”,稱五言為“流調”,實為“宗經”,并且符合時代的觀念,而并非貶低之意。《詩經》中的詩歌以四言為主,宗經之人,當然要以此為正體。然而當他“鋪觀列代”,考察后起詩人極力所推重的絕大多數仍然是屬寫作五言的人時,為了順應時代,又要堅持《文心雕龍》理論上的完整性,所以作出此論以示協調。進一步來說,劉勰這種觀念的產生,也與兩漢的學術背景有關。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開始確立,官方把《詩經》列為五經之一,還專門設立五經博士負責傳授,《詩經》地位之高堪稱“正體”。并且即使不被視為一種純粹的文學作品集,《詩經》依然是后世一切文學的源頭,正如《宗經》中所說:“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后世詩賦類韻文都是從《詩經》中發展出來的,因此稱之為“正體”。
【《明詩》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鷓鴣天讀淵明詩辛棄疾10-20
鷓鴣天辛棄疾讀淵明詩11-11
席慕蓉詩讀后感08-23
思鄉詩讀后感10-04
席慕容詩讀后感07-26
木蘭詩讀后感范文12-01
《木蘭詩》的讀后感11-19
木蘭詩讀后感范本12-09
顧城的詩讀后感06-29
明妃曲二首_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