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精選1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它讓我了解到了作者小時候的快樂和小鎮上的人與景的美。
這本書的第一章節寫的內容,讓我感覺到呼蘭河的冷。從地裂了,水缸被凍破了,讓我有一種涼絲絲的寒意滲入我的骨髓。天冷的時候是灰色的,鎮上的人們幾乎是不會出門的,馬兒也都待在家里防寒。它還讓我了解到呼蘭河鎮上的凄涼景象,它只有兩條大道,一條是從南到北,另一條是由東到西,只有在十字路口處,才能看到最繁華的景象,也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第二章主要講解了小鎮上的一些節目,例如: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些節目讓我對其充滿了好奇,想去親自感受一下那里的風俗人情與熱鬧的氣息。
第三章作者說了他最喜歡的兩個地方:家里的花園和儲藏室。花園是他夏天最愛去的地方,儲藏室是他冬天最愛去的地方。我知道了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樂的 ,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
第六章介紹了古怪的二伯,你要是買了花生桃之類的東西不給他吃,他會罵你,你如果給他吃,他卻不吃讓給我們。二伯還不允許別人喊他的乳名,只有祖父可以。
《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時的快樂,小鎮上人們的歡樂,鄰居之間的快樂與憂傷。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2
呼蘭河常年都被冰覆蓋著,它在黑龍江,天氣似乎只有冬天和夏天,而夏天也很短。盡管大半年被大雪封鎖著,但是呼蘭河依然是蕭紅的故鄉,她非常熱愛呼蘭河。蕭紅讀完小學后就離開了呼蘭河,一直到她三十二歲離世的時候都沒有再回到故鄉了。所以她把她對呼蘭河的熱愛和懷念都寄托在這本書里,也把當時的世態炎涼寫進了里面。
蕭紅的祖上是張岱,她的母親很早就死了,而她的父親也對待她很冷淡,所以蕭紅一直都是和祖父生活的,她寫的《呼蘭河傳》就是寫和祖父生活的時候。蕭紅在呼蘭縣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她的作文成績十分突出,大概這就是蕭紅后來成為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呼蘭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廟會和拜神會,就是一個典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把它描寫得十分真切,仿佛親身體會到那里的寒冷。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呼蘭河的廟會,那里有賣不倒翁的和賣“雞哨”的,那里有一曲歌謠,上面說:小大姐,去逛廟,扭扭搭搭走的俏,回來買個搬不倒。這首歌謠多好玩啊,里面的“搬不倒”說的就是不倒翁。可是如今深圳都沒有廟會了,廣州和香港的廟會演變成了購物。逛廟會不就是購物嗎?那不是沒有什么區別嗎?我想道,但很快就被另一個“新思想”打敗:逛廟會賣的東西,購物商城沒有;購物商城賣的東西,廟會沒有。所以,它們還是很有些地方又是不同的。蕭紅所在的年代正在民國時期,中國還保留著許多現在沒有的習俗。好看的“野臺子戲”如今都差不多沒有了!野臺子戲就是在露天的廣場上唱戲。社會發展了,盡管多了新的好東西,卻丟了以前的好習俗。現在,人們看京劇都在商城或戲場里,這些丟失的東西只存在了老人的回憶里,蕭紅把它們講給了看過《呼蘭河傳》的人聽。
蕭紅家里有一個大花園,很漂亮。她去雜物室里探險、 去李子樹、櫻桃樹上爬啊爬、去墻洞里捉蛐蛐……蕭紅在花園里進行各種自己喜歡的活動,好像怎么玩也玩不完。雜物室里有很多年代久遠的東西,清朝的官帽,繡花鞋,絲線……蕭紅都會一一把這些拿起來玩一玩,把官帽扣在腦袋上,穿一會兒繡花鞋。不過,再怎么樣也沒有和祖父在花園里好,那時候的蕭紅真是無憂無慮。
第五章里講的是命運悲慘的團圓媳婦,年齡才十二歲。團圓媳婦在八歲時就被奶奶婆婆花了幾十兩銀子訂下了婚姻,她長得很高,別人都說她十四,其實她只有十二歲,按現在來說,她才六年級。蕭紅總是聽見東屋那里有哭聲,后來才知道是老胡家在打團圓媳婦,幾年后打著打著,瘋了。于是她的婆婆給她跳了好幾次大神,簡直是開創了跳大神的新紀元。他們還燒了替身,總不見好。最后沒有了辦法,就請了一個很厲害的大神來占卦,大神叫它們給團圓媳婦洗澡,要當眾洗,婆婆就洗了。結果滾燙的熱水把小團圓媳婦燙暈了,大神卻忽然說:“一共要洗三次,還有兩次要洗呢!”這回團圓媳婦的反應是很嚇人的,她暈了以后,臉如火炭般熱,眼睛半睜著,翻著白眼,露著一點白眼珠。大家都以為她死了,但是沒有斷氣,沒幾天,她就死了。這個女孩的童年就這樣結束了。我覺得團圓媳婦是被封建社會弄死的,看完了這一章可以想象得到以前呼蘭河人的封建習俗是很強大的,團圓媳婦就是受害者之一。
蕭紅有一位親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沒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總是把“這個”說出“介個”。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會體現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廚子吵架時會莫名其妙的哭起來;老廚子明明看見他要跳井,結果他安安穩穩得在井邊坐著;別人在吃東西,他就罵:怎么不給我?給了他,他又說:你有二伯不吃介個。這不是古怪的體現么?有二伯就是那么奇怪的'。
小小的磨房里住著馮歪嘴子,呼蘭河長年都是寒冷的,而磨房又四壁透風,所以馮歪嘴子總是住得不是很舒服。盡管住在窄小的磨房里子依然結了婚、生了孩子。結了婚以后,她的妻子有一天死了,別人都替他難過,而他自己也很難過,但是在這個孤單的世界里,馮歪嘴子依然做著他的切糕,我行我素。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她的祖父教給她許多東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蕭紅的童年是有趣的,大花園里的花依然開得鮮艷,一直開到天邊。
《呼蘭河傳》中的人物是鮮活、真切的,直到今天我還能感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懷著這樣的心情,我讀完了《呼蘭河傳》。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3
星期日在家看了一部電影——《黃金時代》,影片以民國時代為大背景,以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以及愛情經歷為引子,塑造當年一群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還原了一個充滿自由理想、海闊天空的時代。影片讓我再次認識了蕭紅,去年我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時就認識了她。作者描
繪的童年生活是那么無憂無慮,那么自由自在,那么天真無邪。讀了她的文章便極其向往她所描繪的生活天地,那滿園的黃瓜、倭瓜、苞米,處處充滿生機,長的那么自由,那么隨意。愿意開花便開花,愿意結果便結果,即便不開花不結果,也沒有人管她。那么自由生活,那么閑散的心境,使蕭紅的童年浸潤著泥土地的芬芳,她也像一棵自由的小苗一樣無拘無束地生長著。喜歡蕭紅的文字,購得《呼蘭河傳》一睹為快。這本書里包含兩個中篇小說《呼蘭河傳》和《小城三月》,另外還有許多短小的散文。我感到寫的最好的還是《呼蘭河傳》,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用平實的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些文字既像一個人絮絮低語,又向對著別人娓娓傾訴。童年的蕭紅沒有得到父母的疼愛,但是慈愛的祖父卻給了她無盡的.愛與關懷,讓她的童年充滿了快樂與溫暖。在她的童年里,祖父的園子是她真正的樂土,在這里沒有同齡的伙伴,只有那些茁壯的蒿草、韭菜、櫻桃樹……在蒿草中覓食野果的蕭紅是大自然的孩子;在韭菜地里睡覺的蕭紅是大自然的孩子;在櫻桃樹下流著口水期盼果子成熟的蕭紅的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讓蕭紅覺得,園子里到處都是明亮的,到處都是充滿生機的。這時候的蕭紅是多么幸福。在她家那個寬大的院子里,住著幾家窮人,蕭紅每天都和這些人接觸,在他們身上,她看到了淳樸善良,也看到了自私和愚昧。那個慘死在封建愚昧思想下的"團圓媳婦",那個窮困潦倒的"有二伯",還有那個命運多舛的"歪嘴李"。這些構成了她童年時代刻骨銘心的記憶。 童年的蕭紅衣食無憂,生活的自由幸福,可是成年后她的婚姻卻是非常不幸。和蕭軍同居的時候卻懷著負心前夫的孩子,她和蕭軍,一個多愁善感,一個豪俠仗義,一個是長不大的孩子,一個是錚錚男兒。如果像童話里說的那樣,和蕭軍的結合就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倒也不會讓人有這么多的唏噓感嘆,可是生活并非童話。他們的婚姻維持了兩年便因為性格不和而分道揚鑣。當她再和端木蕻良結婚的時候,懷著的卻是蕭軍的孩子,自己的枕邊永遠是和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毫無關聯的愛人。枕邊人與腹中胎兒的割裂感,血肉分離的剝離感,在蕭紅的靈魂中蝕出一個駭人的黑洞,一寸寸蔓延。這個女人,怎么會有甜蜜的笑容。多情的她,多才的她,可嘆人生無常,命運無常。三十二歲的玉人人便香消玉殞。1940年12月20日,蕭紅在寂寞、苦悶懷舊的心情中,寫完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的回憶,以樸素率直、凄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呼蘭河傳》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4
周末無疑是讀書的最好時光,早上打開《呼蘭河傳》,一口氣讀完后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黃昏。《呼蘭河傳》出自著名女作家蕭紅。以前讀的書再怎么悲傷也不像它所描繪的那樣荒涼,再怎么荒涼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樣死寂。生活在呼蘭河的人們,是徹徹底底的悲劇。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松松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著自然的結果。”在這部小說里,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那里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對他們好比面對一堵厚墻。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么?
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著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盡管凄婉,盡管優郁,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盡管那里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著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人,總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園的。《呼蘭河傳》這“回憶的詩學”,給予了我們片刻的精神的回歸。
回首童年,確有千般滋味。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5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茅盾
初識蕭紅,是因為三大影后——李冰冰、湯唯、宋佳都曾在影視作品或話劇中飾演過她。而恰巧在畢業設計的時候,我選擇的課題是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丁玲和蕭紅是黃金時代的女性作家代表,她們代表著時代的女性意識,是近現代女性思想啟蒙的先行者。時代創造了她們,她們為時代發聲。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1940年創作于香港。小說共7章,文學巨匠茅盾為之作序。蕭紅以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般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追述了家鄉呼蘭河小城的平凡人物和生活瑣事,控訴了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舊社會。《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于故鄉,關于童年。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初讀《呼蘭河傳》是輕松愉悅的,作為自傳體的小說,會讓人輕易地將自己置入故事情節之中,細碎的文字不會讓你留下深刻的記憶。但倘若你真正地解蕭紅,你會發現《呼蘭河傳》所要傳遞的信息,并不如同你想象的一般。第二次讀《呼蘭河傳》,是在看完電影《黃金時代》之后,了解了蕭紅,才能讀懂蕭紅。
蕭紅創作的地方,是一個簡陋的房間,狹窄又陰暗。寫字臺上的油燈是整個空間里唯一的光源,光源映照下閃亮著的除了蕭紅深邃的眼睛,還有她手中那一支老舊的鋼筆。盡管房間簡陋、鋼筆破舊,蕭紅筆下的文字依然是堅強有力的。呼蘭河小城,生活著一群鮮明、低微、頑強的小人物,處處散發著特有的時代氣息。蕭紅的文字純凈而真摯,以一個童真童趣的兒童視角,講述著一件件小事,而孩童看見的,不過是一群靈魂居無定所的普通小人物罷了。
呼蘭河小城是一個灰色的封建社會,在那里,人的生命不被尊重;在那里,人生軌跡被父母決定;在那里,人們用愚昧的言語掩飾自身的脆弱與無助;在那里,人們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幻想。可是,我在蕭紅的'文字中,讀不出一點悲哀。蕭紅用她溫柔的筆觸,控訴著那個時代。蕭紅生活的時代給了她無盡的苦難,也賦予了她深深的悲憫心,就像《呼蘭河傳》題記里所說:“從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呼蘭河傳》中蕭紅飽含思念,懷念記憶中的故鄉。回憶越是鮮活,越是反襯現實苦澀。蕭紅的文字,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溫暖和愛。蕭紅英年早逝,在生命的最后,她雖有不甘,卻也能憑著思念在每個星光閃爍的夜里,與曾經美好的時光道別。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6
作者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城一個具有維新傾向的鄉紳地主家庭,和祖父一起生活,祖父老去,她也在長大。
本文是作者對幼年開始有記憶后,對自己、對祖父、對鄰里四舍和呼蘭城的回憶錄。其中對東二道街上大泥坑的描述和因這大泥坑而發生一系列的故事及呼蘭城百姓的生活方式、心性進行了畫面感很足的精彩上演。呼蘭城人的封建迷信,對女人不公平的'對待,人性的冷漠和無知。
如此,一批批悲慘人物從出生到死亡喜劇般呈現著,團圓媳婦只是其中一個。有二伯、馮歪嘴子、王大姐這樣的小人物,代表著底層社會的真實性。有二伯性情古怪,一輩子一心為東家做事,內心覺得東家應該對他好,又明白自己的身份,他也像個高貴的人一樣,想要的是尊重和價值的認可。
對于王大姐和磨倌在一起的前后,鄰里截然相反的態度,更讓人覺得當時人性的無知和世俗。馮歪嘴子是本文中我相對喜歡的一個人物,他認真努力的活著,并知足而快樂著,一份簡單的生活似乎正適合一個低層平凡的人。
作者是以一個小人的眼光看待周遭,語言中不帶任何或評判或揭露的偏向性,只留給讀者體味。因此,本文充滿了幼童的好奇心和單純的理解力,講述著留在記憶深處的童年時光。
相比作者電視劇般的童年,我的童年就是個簡單的PPT,童年(我媽說我小時候),都是這樣弱弱地講述著。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7
今天,我有幸捧起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細細品味著文字間鋪天蓋地襲來的無奈與憂傷。
呼蘭河,是個平凡又蕭條的小城,封建思想與迷信,像一塊張牙舞爪的烏云,籠罩了這些無知又愚昧的人民。他們日復一日地做著活兒,生得普通,死得平淡,似乎對生、老、病、死已近麻木,不再對美好生活有任何幻想。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感嘆:我知道你們都是十分善良的,但難道活著就是為了死去嗎?為何你們寧可順從所謂的“天意”,也不肯認清眼前的事實,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未來?
蕭紅的童年,卻是輕盈歡快的,因為有那慈祥的老祖父,陪她一起嬉戲玩耍,被小蕭紅視作樂園、天堂的后院里,永遠回蕩著歡聲笑語。在小城這朵烏云下,老祖父就像那僅存的幾縷陽光,照耀著小蕭紅這朵幼嫩的小花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童年美好的歲月,天真的記憶,即使以后人生會悲涼凄慘,也會有這些溫暖支撐著吧。讀完這些平靜如秋水的文字,我腦海中“路上有大坑卻沒人付出真正行動去補”“小團圓媳婦被迷信的夫家人活活折磨死”這些畫面卻久久不散,萬惡的封建社會!我輕嘆口氣,心中的悲憤卻一直不得散去。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8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讀了《呼蘭河傳》之后發出的感慨。
《呼蘭河傳》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說,是蕭紅一生的寫照,它是一篇敘事詩;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它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蕭紅雖是一代才女,可生活并不如意,芳年早逝,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謠。
我讀《呼蘭河傳》,羨慕小時候無拘無束的蕭紅,又為成年后的蕭紅默默垂淚……要說印象最深的,還是祖父家的園子,那里留下了蕭紅快樂的童年印記。
那個“祖父的園子”是一個自由快樂的人間樂園。那里的玉米,想長多高,就長多高;那里的小鳥,愛怎么飛,就怎么飛,無憂無慮;想鏟地,就鏟地,想澆水,就澆水。在這兒,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也曾有這樣的一個園子。那時,爸爸媽媽在江都工作,我和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我的老家有一個大院子,院子里有一口大井,門前是一片松林,再前面是一條小河。夏天的夜晚,奶奶常常坐在院子里,一只手輕輕地摟著我,一只手拿著扇子,對著天空指指點點,奶奶看著,我也跟著看著,看那漫天的繁星對我眨眼,對我笑,我也對它們眨眼,對它們笑。流汗了,潑潑井水……
后來,我被爸爸媽媽接到江都上幼兒園、上小學,坐著旋轉木馬,玩著蹦蹦床……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我也開始了藝術熏陶,學芭蕾,學鋼琴……自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不知不覺中,那個“祖父的園子”也離我越來越遠了……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9
蕭紅啊!蕭紅,呼蘭河水把您養大。您是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優秀的女作家,是愛國文學青年的典范。您珍貴的文學作品,是黑土地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令人永不能忘卻的一段歷史篇章。是呼蘭河的驕傲,是呼蘭人民的驕傲。您熱戀著這片黑土地,熱戀著呼蘭河,熱戀著鄉親們。
《呼蘭河傳》就充分體現了您的心靈。您還有很多作品沒有來得及寫完。如:反映東北開荒史的長篇小說《泥河》、反映哈爾濱女學生抗日斗爭的長篇小說《晚鐘》、《呼蘭河傳》的第二部,另外還有《還鄉人》、《采菱船》、《珠子姐》等十個短篇小說題目都擬好了;可是殘酷的戰爭缺醫少藥,奪去了您青春年華。人民為您惋惜,為您憐憫……
蕭紅啊!蕭紅,您放棄了安逸舒適的生活;歷盡磨難、饑寒交迫、貧病交加、坎坷曲折。生活的漂泊,愛情婚姻的不幸,戰爭的災禍,您無不飽嘗。為的是推翻黑暗的封建社會,為的是不當亡國奴,為的是讓廣大勞苦人民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您懷著對祖國對黑土地的一片赤誠,蘸著自己的血液和膽汁,不足十年的創作生涯卻留下了近百萬字的`珍貴文學作品。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民族危機嚴重的動蕩時期,在國將不國的劇烈變動中您寫盡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以抗日作家之譽蜚聲中國文壇,名揚海內外。報效祖國的熱血在您胸中奔騰,鞭撻吃人世界日寇鐵蹄暴行。您是現代史上巾幗英雄,文壇巨星。萬古流芳!永放光芒!
您的短暫人生卻綻放出晶瑩閃亮的文學火花。您在廣州珠江畔銀河的英靈,我們莊嚴向您告慰:我們踏著您的步履繼續奮斗。今天您的愿望實現了:祖國已陽光普照,盛世隆興,東方巨人,錦繡前程。請您望一望家鄉的巨變吧!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0
無意中在書店的一個小角落看到了這本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深深的被她吸引,在書店里轉了一個大圈,兜兜轉轉了好一陣子,出來時手里終是多了一本書,《呼蘭河傳》。
深夜里,一盞孤燈相伴,等身邊的人兒都進入了酣眠,將這本書悄悄拿出來細細讀。
如果把白落梅、雪小禪的文字比作一襲華麗的袍子,在夜色中熠熠生輝,那蕭紅的文字無疑是一件破舊的衣衫,上面落滿了時光的塵埃,隱隱散發著一股歲月苦澀的味道。
初讀時,詼諧,幽默,常常會忍俊不禁。而后,卻是越看越悲涼。心底升起絲絲疼痛,猶如一只只小蟲在噬,麻麻的痛,悲傷梗在咽喉,眼淚在眼中打轉,又硬生生給咽回去的感覺。
蕭紅的文字是樸素的,書中沒有主角配角,每個人都是主角,一群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擁有良善、勤勞但卻愚昧的可憐人們。
“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王寡婦一年一年地賣著豆芽菜,平靜無事,過著安祥的日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這事情似乎轟動了一時,家傳戶曉,可是不久也就平靜下去了。不但鄰人、街坊,就是她的親戚朋友也都把這回事情忘記了。再說那王寡婦,雖然她從此以后就瘋了,但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她仍還是靜靜地活著,雖然偶爾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廟臺上狂哭一場,但一哭過了之后,她還是平平靜靜地活著。”
讀到這里,心里一陣刺痛。雖然獨子死了,王寡婦瘋了,但是日子并沒有因為她的哀痛而停止,小溪還在流淌,日子還在前行,生活還是照舊。雖然喪子之痛會在某一個時間觸動她的心弦,她并沒有尋死覓活,還是平平靜靜的活著。黑暗的社會里,人們只是隨波逐流,沒有任何的依托,如寒風中一支枯蒿,隨風搖曳,流離失所,只要極少的水份,土壤,陽光——甚至沒有陽光,就能夠生存了。
呼蘭河的人們是良善的,可是他們在黑暗而殘酷的社會里,又是那么無辜的愚昧著,蠻橫著。
小團圓媳婦,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出嫁到老胡家。就因為街坊鄰居無知的罔評:“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而且“十四歲就長得那么高”。就遭到了婆婆的嚴加管教,狠狠毒打,吊懸梁,燒的紅紅的烙鐵烙腳心。十二歲的小女孩,在將近一個月的折磨下,奄奄一息。卻是被這群無知的人們,請騙子云游道士來跳大神。到最后,用五千吊錢(一吊錢可以買二十塊豆腐,可是老胡家的婆婆平時卻是不舍得掏一吊錢買豆腐的人),終于將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送回了”自己的老家。
讀到這里,我心底的悲傷已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恐怖。黑暗落后的年代,愚昧而無知的人們,真的是很恐怖。
大概蕭紅在寫這一群活靈活現人們的同時,亦是將自己的那份苦痛賦予了筆端。
蕭紅出生于一個當時條件還是上等的地主家庭,初看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家庭。母親,多么溫馨的字眼,應該是偉大和崇高的化身,滿心憐愛的護著自己翅膀下的小雛鳥。而蕭紅筆下的母親則是將罩在身上那一層華麗的光輝撕碎,暴露出了華麗掩蓋下的丑陋、冷酷和殘暴。所以,蕭紅的童年沒有母愛。有潔癖的祖母亦是同樣的冰冷。同樣令蕭紅討厭的人物。
所幸,蕭紅的祖父,一位如向日葵般陽光溫暖慈祥的老人。他是蕭紅童年冬季里的那一抹暖陽,將蕭紅暖暖的擁在懷里,百般的戀愛著。春夏秋三季,草長鶯飛的日子里,只有祖父陪著寂寞的蕭紅,在僅有的小院子里,玩耍嬉戲。
“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后園里邊。祖父帶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的,西一腳的瞎鬧。有的把菜種不單沒被土蓋上,反而把菜子踢飛了。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然而,孫女的`一系列荒唐行為并沒有引來祖父的呵斥或埋怨。祖父只是站在那里哈哈大笑,孫女也哈哈大笑,大小兩個人兒站在院子里笑的如同兩個開心的孩子,笑聲在寂寞的童年里歡快的灑落。雖然這樣的生活是單調刻板的,猶如一幅黑白的圖畫,沒有五顏六色,就只有冷冷的白和寂寂的黑,但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祖父,后園,童年的蕭紅,他們如同一個連體兒,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雖然童年生活單調,可是祖父的離去,唯一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溫暖的人的離去,無疑讓顛沛流離的蕭紅更加的哀痛、孤單。從此,世上唯一疼愛自己的親人逝去了,永遠。
《呼蘭河傳》,一曲凄婉的歌謠,一個寂寞的童年,一段可怕的回憶,一抹無法釋懷的痛。
此刻,我真的無語,心里縱有萬千心事,亦是無法賦予筆端了。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1
今天,我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非常興奮地寫下了這篇《呼蘭河傳》讀后感。
我這才明白什么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呢!蕭紅寫的全是生活,她的人物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活靈活現的。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都好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能產生共鳴似的,好像她說的都是我們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她是憑她個人的天賦與對生活的觀察在創作,使我們感到特別真實。
她的言語時而樸素平淡,時而風趣幽默,她的書使我們對讀書有了更大的興趣,寫出了她對呼蘭河城的觀察遇到她對一些人或事獨特的見解與看法。
她以一個孩子的身份,寫出了一個孩子對自己家鄉的回憶,對童年生活、人的記憶,不是編出來的故事,“我手寫我心”表現得非常突出,我們也應該這樣。
快來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吧!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2
這個星期,我們整個班都在讀《呼蘭河傳》。這本書頗好看,這是作者蕭紅記錄她美好的童年。
蕭紅住在呼蘭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鋤草,學詩……,就連花園里的植物也是自由的,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若愿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它們。蕭紅就這樣快樂的生活著,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里一天比一天荒涼,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朗讀聲,花園里的植物也干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馮歪嘴子,他是靠賣年糕為生,生活很艱難。他娶了一個妻子,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從那以后,每次馮歪嘴子去吃飯,人們多會諷刺他說:“少吃些吧,把饅頭留給兒子吃吧!”又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產后不久便死去。雖然生活更為艱辛,馮歪嘴子并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放棄兒子,他堅強的維持著一家人。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呼蘭河城的民間風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呼蘭河城是個特色濃郁,熱鬧的地方。
這本書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豐富的情感,全部表達的是作者的心里話,真實的生活。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3
記不得是什么時候了,我頭一次聽說了《呼蘭河傳》這本小說的名字,就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十分奇怪,因為按理來說,所謂“傳”,應該是給一個人寫的,可這本書卻要給一條河寫傳記?在這個學期,借著名著閱讀的機會,我終于有機會去接觸這本書,解開我心中的疑惑。
所謂“呼蘭河”,其實是作者蕭紅故鄉那座小城的名字。這本書,則記錄了發生在這座小城里面的零星小事,而這也造就了它與其它傳記或者小說最大的不同:沒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個的有機體。因此,有人會覺得它不是一部小說。
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是小說,更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它是有主人公的,但這個主人公并不是一些具體的人物,而是以書中所提到的人物為代表的在那個時代絕大部分的中國人!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寂寞的,是凄清的,是荒涼的。在這里,每個人都過著平淡而枯燥重復的生活,但他們是悠然自得的。在這里,你看不到一絲外來侵略的.痕跡,沒有封建的剝削與壓迫,行文平淡,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生動的描寫,但你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的就會感受到從作者內心流露出來的一份悲哀。
小城的要道上,有一個巨大的泥坑。大家習慣于繞行,可曾有誰想過修一下路而一勞永逸?
在小團圓媳婦被開水燙死之后,小城里面,可曾有誰對她產生過一點同情?大家的口中,誰不是說著妖魔鬼怪之類的話?大清已經滅亡許久了,但封建迷信的思維方式,仍為這座邊陲小城的人們所廣為接受并傳播。人與人之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一絲溫情……人與人之間,是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這座沒有什么新聞的小城里,偶爾也是會有一些活動的:跳大神、唱大戲、放河燈……但這些活動,也如白開水一般,平淡重復,沒有花樣。充斥在其中的,仍是19世紀流傳下來的迷信習俗。連在這部小說中習慣于記敘的作者也忍不住在章末議論了一句“這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并非為人而做的。”。
好在這本書并非從頭到尾都是如此的壓抑,在書的開頭,你尚能感受到一點溫馨與快樂。年幼的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于自家的后院玩耍,一起念詩……然而越往下讀,你越能感受到一份沉重,而在這沉重之中,也有美,卻是美得凄婉,美得病態,使人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之感。
蕭紅寫呼蘭河,確實只是在寫呼蘭河嗎?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物質缺乏的年代,人們逐漸變得麻木,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以致于精神也匱乏了。
蕭紅是以筆代刀,用含淚的微笑寫下了一座小城。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4
蕭紅用樸素、率真、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二十世紀初東北呼蘭河的社會風貌、自然景觀,也通過《呼蘭河傳》這部作品向我們介紹了她童年天真活潑、幸福寂寞的生活,并通過兒童的視角和感受,揭露并批判了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和習俗及其對勞動人民的毒害,表現了北方勞動人民“生的堅強”和“死的掙扎”。《呼蘭河傳》,茅盾曾稱之為小說創新的別體——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呼蘭河傳》中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不僅帶給人們一定的認識價值,而且給人以極高的審美享受,她的美學價值也同樣讓人驚嘆。
一、社會生活之美
《呼蘭河傳》中蕭紅所描述的呼蘭小城的社會生活是美的。最起碼,在作品中,這樣的社會生活帶給了作品中的人物們美的享受。
作品中描述了很多呼蘭河人日常生活中的盛舉。在作品的第二章開始,蕭紅就向我們一一介紹了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還有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一系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盛大活動。在參與這些活動時候,人們是興奮的,充滿活力的,無疑,這就是人們內心感受到美的表現。
跳大神,大神來瘋瘋顛顛地鬧一番,還要收去本家的很多錢,單就這件事本身,人們是絕笑不出來的。可是,蕭紅在第二章第一部分剛開始介紹跳大神就寫到了:“先說大神。大神是會治病的,她穿著奇怪的衣裳,那衣裳平常的人不穿;紅的,是一張裙子,那裙子一圍在她的腰上,她的人就變樣了。開初,她并不打鼓,只是一圍起那紅花裙子就哆嗦。從頭到腳,無處不哆嗦,哆嗦了一陣之后,又開始打顫。她閉著眼睛,嘴里邊嘰咕的。每一打顫,就裝出來要倒的樣子。把四邊的人都嚇得一跳,可是她又坐住了。”其實在常人看來,這樣的大神瘋瘋癲癲地鬧,一定是不可取的,可是,小說中的人們卻還為她能在這里跳而內心充滿了安慰,雖心有不舍卻還是裝成內心滿足地將錢送給大神,生怕又惹什么不幸。
所以,跳大神這個活動是人們樂于參與的,送走大神后人們內心得到安慰,二者合一。最終,呼蘭河小城的人們在為這件事議論紛紛,生活也因這件事而變得豐富多彩,這就可以成為美。因為這樣的生活讓呼蘭河小城的人們得到了美的享受。這就是呼蘭河小城的社會生活之美。
二、自然之美
蕭紅創作《呼蘭河傳》,用兒童的視角寫了很多有趣的人、事、物。讀者讀來也是趣味橫生,能夠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爛漫,也能夠體會到小女孩細心地觀察生活,以及其內心的單純和善良。由此,作品中對于呼蘭河那獨特的自然風光美的描寫就更添了幾分兒童的閑適與悠然。
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就節選了書中一段經典描寫——火燒云。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子,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這晚霞色彩絢麗多變,作品中的人們齊齊的在傍晚向西面的天空看去,聊聊天,笑呵呵的。一幅充滿閑適、無限美好的畫面展現在人們面前。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堂堂的了,一會兒金洞洞的了,一會兒半紫半黃的,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上邊都有。”呼蘭河的人們一天的事情做完了,吃過晚飯,都愿意出來看看這晚霞,炫麗、奪目,看到“天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堂堂的,好像是天著了火。”
火燒云的形狀同樣是多變的:“五秒鐘之內,天空里有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那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著有人騎在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再過一秒鐘,沒有什么變化。再過兩三秒鐘,那匹馬加大了,馬腿也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但是一條馬尾巴卻不見了……一條大狗……一個大獅子……”這多變的形狀,一個個精氣神十足的小動物,充滿了希望,同時在他們身上也寄托了呼蘭河小城人們的希望,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景是美的.,這憧憬同樣是美的。
三、人性之美
看過作品,讀者們都能夠知道,整個呼蘭河小城都可以說是愚昧保守的,然而,我們卻能在蕭紅的筆下,在這個愚昧落后的小城中找到幾位真、善、美的人物。毋庸置疑,文中的“我”是個非常聰明可愛、充滿童趣的小女孩。這是整部作品中最真、善、美人物的代表。“我”在后花園獨自玩耍時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我”獨自在家外走失,遇到好心人被送回家過程的描寫,“我”跟文中的小團圓媳婦的對話描寫等等。蕭紅將“我”的天真、善良、童真寫得生動充滿童趣。讀者讀來也能夠在“我”的身上很容易發現人性的美。
另外,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就是作品中的“祖父”。文中的祖父是個忠厚善良,有點可愛的慈祥老人。他具有著長者的風范,有知識,而且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他童心未泯。“祖父”對“我”疼愛有加,所以,“我”能從小就跟他連成一氣,玩在一起,這也使得蕭紅整部作品中所描述的“我”的童年生活充滿了童心美和田園美。“老祖父”帶著“我”在那充滿田園風光的自家后花園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作品中提到,后花園有一個玫瑰,到了五月的時候,花開得像醬油碟那么大,花開得很茂盛,幾乎滿樹都是,花很香,招來了很多的蜜蜂,嗡嗡的很是熱鬧。祖父正蹲在地上拔草,小姑娘摘了二三十多玫瑰花一股腦地都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祖父蹲著,知道小姑娘在捉弄自己的帽子,卻不知到底在干什么。紅通通的二三十朵玫瑰花都在祖父的帽子上,祖父卻不知道,小姑娘一邊插一邊笑,當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這樣一直忍著,回到屋里,祖母正好看見祖父頭上戴著滿帽子的紅玫瑰花,也足足笑了一陣,祖父自己知道了同樣忍不住笑。知道過了好一會,只要提起“今年春天的雨水……”祖父自己也還是忍不住笑。祖父與“我”相處的點點滴滴都充滿了歡樂,這樣描寫的一樁樁一件件事也都充分展示了文中“我”童趣的歡樂、純真的美。
就像朱光潛先生的看法:“人生藝術化”在審美本質上強調的是“真善美的三位一體”。人性之美也正由此體現。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課文寫法,習作技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整本書閱讀中,我們作為老師,不妨帶著孩子們去了解、體會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美學意味,作品中描繪的生活情趣等等,我們的教學會豐富多彩,學生的所得也會更加充實。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5
蕭紅筆下的一座小城,坐落在昔日的黑龍江省呼蘭縣。這座小城極為普通,從南到北的十字街貫穿整個小城。一個個生活在這普通小城里的普通人,共同編織成《呼蘭河傳》的故事。
全書由“整體到局部”的結構先總寫呼蘭小城的地理情況、城市內部的構造等等。再寫人,但這本書無主要角色,用小城各個地方不同的人為線索,把小城的面目徐徐鋪開。作者用敘述生活的口吻描寫的事件當中,有善有惡,有悲有喜,黑白交織,如灰色的、大筆點染的水墨畫。
“灰色”——這是我讀完《呼蘭河傳》的第一感受。白與黑交織,便構成了灰。《呼蘭河傳》有令人愉悅的片段,有能激勵人心的人物。我至今都記得在第五章有一個片段:“于是我從祖父的身上從上往下掙扎著,喊著:‘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祖父幾乎抱不住我了。”童趣與天真如鉆石一樣鑲嵌在本書中,但僅存的美好便大抵這些了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呼蘭小城的“文化活動”。先是跳大神,大神是要請的,而且還要獻上布匹,大神不高興了還要殺雞。既然活動成本這么高,呼蘭城的市民為什么還要心甘情愿地去做?我認為可以從上下文尋得答案:呼蘭小城有為神鬼服務的店鋪,以扎彩鋪為例,文中作者用細致的描寫寫出了扎彩鋪里金碧輝煌的`陰間宅子,加之以豪華的特殊服務——有專門的人拉車,有穿著白凈的廚子拉面,還有精明的管家管賬……然而這一切是還是衣著粗鄙的人做出來的,并沒有因為陰間的宅子如何漂亮而改變現世的生活。作者也在文中說,并未見到做扎彩的人給自己做一間陰間宅子。放河燈也是一大特色活動,例如此場景描寫:“這時,再往遠處的下流看去,看著,看著,那燈就滅了一個,再看著看著,又滅了一個,還有兩個一塊兒滅的。于是就真像被鬼一個一個地托著走了。打過三更,河沿上一個人也沒有了,河里邊一個燈也沒有了。”文字雖簡潔,但在我腦海中一下子就有了畫面:在視野的盡頭,燈在河的遠處一個個地滅掉,每滅掉一個,天色便暗了幾分。待到燈全部都滅完后,這河,便又恢復死寂。
哪有陽間人渴望陰間的道理?如果真是這樣,只能說明人們對現世的不滿、失望以及對虛無縹緲的“來世”的憧憬。聽著大神唱著跌宕起伏的調子,難道他們感受不到內心的空虛嗎?向鬼神求幸福安穩,渴望來世的榮華富貴——而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作者情感已不必多說,讀者自知。而打動我的是灰色的回憶:如黑白交織,生活不是一昧的美好、順利,也不是一昧的困難、坎坷;只有風雨交織、雨后天晴的生活最是真實,也最是動人。
昔日的黑龍江省呼蘭縣今日已物是人非,哈爾濱市呼蘭區代替了呼蘭縣。但蕭紅筆下的呼蘭小城,似一縷若有若無的炊煙,跨過歷史的河岸,飄過了呼蘭,飄過了黑龍江,飄過了中國北方……向沿途的旅行者訴說這娓娓道來的故事,喜悲交織的故事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6
當緊張的學習、繁多的作業使我們的好心情一掃而空時,當我們處在失望、傷心的處境時是什么滌蕩了我們的心靈?是書!高爾基說過: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松而舒適的詩。
在這里,《呼蘭河傳》會帶著我們走進中國的風土人情和舊社會人們愚昧所帶來的災害。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的童年故事,他并不是那樣的驚天動地,但童年中的`一絲快樂卻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中。
以前的社會是重男輕女的,因此沒有一個人在乎蕭紅,而最疼她是,只有祖父。當她把韭菜當做野草除掉、吧狗尾巴草當做谷子……祖父并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給蕭紅解釋。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里,到處都顯得那么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云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里,到處可見由于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就像茅盾所說“《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蕭紅的童年竟是在這樣一個悲涼的小城里度過的。而我們的童年,簡直是她們的美夢!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7
小學課本上《火燒云》、《祖父的園子》都是《呼蘭河傳》上的。本以為這是一個快樂的童年,沒想到不是。
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比如:東二街道的大坑是個禍害,可是逆來順受的愚昧市民終究沒有想起把它填上,結果淹死了牲畜、影響了交通。小團圓媳婦的死,也在喻示著市民一成不變的思想——哪個好媳婦不是打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方法都試過了,可是人們想過其是否有效沒?與其說她死于婆婆的狠心打罵,不如說是死于封建思想的毒害。然而,這在當時是司空見慣的。人為了活著活著,為了死去死去。悲劇籠罩著他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個城市的人,乃至整個國家的人。
蕭紅的童年是孤寂的。父母對她冷淡,奶奶會因小事扎她的手指,只有祖父能給她以些許溫暖。因此,她把祖父的`園子和那個儲藏室作為自己的小小天地。
由此看來,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是幸運的,幸福的。我們這里男女平等,思想開放。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我們的童年就像五彩繽紛的一首詩,無憂無慮,自由玩耍。放風箏、戲水、打雪仗……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老人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 篇18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的一部小說,這本書講述了作者童年的故事。通過回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場景,讀者可以看到一種悲傷壓抑的社會現象,引發我們的`思考。在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是祖父對這位作家的愛。
“我”走了,爺爺帶著“我”走了,爺爺和孫子相互依存,有著無盡的幸福。
作者的祖父快七十歲了,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在家只有祖父最關心作者。所以,作者每天都呆在祖父的身邊。祖父經常教作者讀詩,帶作者到后花園玩耍。當作者走不動了,祖父就會抱著作者,如果可以走路,祖父就會拉著作者。作者和祖父相互依靠,有著許許多多的快樂。
想想自己,在學習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幫我分析問題,指導我解決問題。有時候,為了激發我的學習熱情,他們會故意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話,讓我給他們解釋,逼我查字典。有時我們聽“喜馬拉雅”的故事,分享其中的樂趣和感悟,讓我懂得了很多關于生存、勤奮、良好的知識,懂得了努力學習、自力更生、和睦相處帶來的好處,也提醒了我自己盲目沖動,不考慮后果,不問“為什么”等一些壞習慣。
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很多的人物和故事,雖然我不理解他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但我仍然看到了希望、幸福、社會的復雜性和生活的困難。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相關文章:
蕭紅《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24
蕭紅《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篇12-24
蕭紅《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如何寫08-19
蕭紅《呼蘭河傳》讀后感08-19
蕭紅呼蘭河傳讀后感05-10
呼蘭河傳 有感04-23
呼蘭河傳讀后03-02
呼蘭河傳作文11-13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后感(通用53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