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精選2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
在暑期中,我細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一書,看過之后,不僅對我作為母親這個角色受益匪淺,也對我作為教師這另一個角色有著很大的啟示。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
卡爾·威特取得的這些驚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爾威特是一名早產兒,因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癡呆兒。不過全靠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因為他不覺得孩子的稟賦是天生的,反而認為通過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與培養,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堅信: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也不取決于天賦的大小,而是取決于他從出生到5歲的教育。在老卡爾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個低智兒終于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爾.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著決定性的因素。雖然,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但是,對我們小學教師來說也是有啟迪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里度過的。作為老師,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一向認為良好的習慣比成績重要得多,更何況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成敗。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資本。習慣的資本由于使用就不斷的增大著,而且使人能夠像經濟界的物質資本一樣,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寶貴的力量————有意識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廈建筑得越來越高。”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這說明習慣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當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所學習的一些具體知識可能忘記了,但他已經形成的良好習慣會令他受益終生。老卡爾對孩子的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飯、玩耍,睡覺前、甚至每次飯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學習自然知識的好時光。這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從而也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覺得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老師的重視。我們教師也應采納老卡爾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課堂的知識學習上,在任何與學生接觸的機會中都應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尊重他人,愛護公物,講究衛生,誠實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愛心。
我們從老卡爾夫婦養育和教育小卡爾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他們付出了巨大的愛心和耐心——孕育時的謹小慎微,幼時的精心喂養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擬的,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對孩子的愛是多么的炙熱與執著,尤其是發現小卡爾是個低智商的孩子時,他們沒有放棄,讓他任由其發展,而是尊重他并給予更細微全面的關愛。
細想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是否因為學生的反應遲鈍、興趣的貧乏看不起他,甚至產生厭惡之情呢?從本質上講,教師對待學生缺乏耐心,其實就是缺乏愛心。只有投入了愛,才能和學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與之溝通,才能進行成功的教育。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沒有好與壞之分,只要給與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愛心,他必然會有他的閃光點。一個人的童年其實是很短暫的,人的發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奠定下了基礎。作為小學教師,愿我們能夠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學生付出耐心和愛心,讓他們能夠像小卡爾一樣健康成長。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2
最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感受頗深。這雖然是一本關于孩子早期教育的書籍,但對于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來說從中獲益匪淺,現將自己閱讀后的所感所悟總結如下幾點,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爾威特是19世紀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國的大學里授課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驚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賦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剛出生時就被認為是低智商嬰兒,是父親老卡爾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為一個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親本身就是一個知識儲備很豐富的人,通曉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化學,能運用多國語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爾威特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在各個方面的知識都“富有”。
這對于從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來說,啟發很大。想要教出優秀的學生,老師首先要足夠優秀。自己的知識面也要廣,不僅要掌握好本專業的知識,還應該多涉獵其他方面的知識,盡可能成為一個在知識上“富有”的老師。同時要不斷地學習知識,更新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二、理念引領成功,思想決定高度
本書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學前抓起,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會思考的動物。他設計很多場景讓孩子進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問題時,盡可能地用討論的方式解釋問題的來龍去脈,并認真對待孩子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最終,經過長期訓練的孩子與同齡孩子相比,表現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對知識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他對孩子始終充滿信心和鼓勵,當別人嘲諷和譏笑孩子時,他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這讓我想到了在課堂上,面對一個問題,我總擔心學生回答不好,而幫助他們回答,面對學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夠的耐心,以至于學生的思考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對學困生我嘗試補救一段時間后,看到效果不明顯時,信心有所減弱,從思想上對學生失去了信心,這些都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習慣的培養是教育的重點
本書中強調孩子習慣的養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讀書習慣,習題訓練的習慣等都有明確的訓練和堅持。我聯想到了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在考試中總容易出現粗心導致的丟分,學習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績等現象,其實就是做題的良好習慣沒有養成,如果在平時學習中幫助他們丟棄掉審題不清,急于下手,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注重正確學習習慣的培養,他們在考試中肯定會受益,同時學習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教育肩負著一個民族未來發展的重任,需要我們用細心、愛心和耐心關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長。我們只有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會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時向書中卡爾威特的父親學習,學習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態度,做到教育無小事,事事為教育,把教育當做一生的事業,只有這樣才不愧對于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3
讀完這本書后感覺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學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銳觀察,不比如培養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尊重孩子。卡爾的父親認為對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所以他從孩子出生那天就開始教育。從孩子15天大就開始向他灌輸詞匯,從卡爾兩歲就教他認字。卡爾五、六歲已能記住3萬多詞匯。還在兩三年內帶卡爾周游全國,參觀無數的古堡、宮殿、園林等。每次參觀前讓卡爾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參觀后將所看到的一切寫出來。其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年輕的父母學習借鑒。就是卡爾的父親在培養他繪畫、鋼琴、小提琴、音樂等方面的興趣不是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讓兒子能夠成為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讓他的一生充滿情趣和幸福中度過,僅此而已。
但對書中的部分觀點,還是持保留意見。書中徹底否定了兒童時孩子小伙伴的作用。作者認為沒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認為孩子不同別的孩子玩就沒有樂趣,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他認為讓孩子們在一起玩,即使對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壞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這已理論成立,那不是對我們幼兒教育、學校教育的否定嗎?
讀完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作為父母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也無需變成百科全書,只有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書、上網或請教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方法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卡爾的父親認為一個人的潛能必須在5、6歲前通過早期教育開發出來,等6歲后才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就已錯過了受教育的最好機會。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4
卡爾威特的父親是德國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師,對教育富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孩子的教育必須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并用自己的理論實踐于自己的兒子,使之成為傳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該書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老威特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譽為早期教育的楷模。
一開始卡爾威特只不過是癡呆的智障嬰兒,其父親通過不懈的教育訓練,讓他成為了一個天才:8歲學會6種語言;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3歲發表數學論文,并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6歲,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被柏林大學聘為法學教授。在有口皆碑的贊揚聲中成長,在1883年安然逝世,享年83歲。
一切的奇跡都來自卡爾威特父親獨創的天才教育法。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自出版兩百年以來,不知培養出了多少個天才兒童。近年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就是其中的一位幸運者。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開頭就沉痛地講述了老威特的不幸遭遇:第一個孩子剛出生幾天就不幸地夭折了,直到老威特52歲才有了第二個孩子。顯而易見,這有可能是個先天不足的腦癱兒童:一生下來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其反應相當遲鈍,極為癡呆。
老威特面對第二個孩子,悲痛不已,還在寫給弟弟的信上發誓:“我必將他培養成非凡的人”,在培養卡爾威特的過程中曾經遭受過諸多信奉天賦論的保守教育家屢次圍攻,憤然地聲明道:“我要說的觀點只有一個:對于孩子來說,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在第一章《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老威特在書中十分感謝妻子的貢獻,講述了自己和妻子的一些經歷,并真誠地寫出了:“從我有限的知識來看,歷史上的偉人往往有一個善于教育孩子的母親。”柏仔認為老威特作為一位普通的鄉村牧師能認識到這一點,在19世紀初期的德國確實是可貴難得的!
老威特自從妻子懷孕后,就改掉了熬夜看書的習慣:“因為我知道懷孕的女人特別需要丈夫的體貼。何況,我在深夜看書,一定會影響妻子的休息……在關心妻子上,我自認為是合格的丈夫,為了讓她保持愉快的心境,我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不管是在她的飲食或其他方面,我都力求盡善盡美。”
盡管最后還是出了一些疏忽,導致卡爾威特不幸地淪為腦癱兒童,柏仔認為老威特確實是妻子懷孕期丈夫的典范,值得每一位準爸爸學習!這就是卡爾威特能夠成為天才的先天基礎!老威特針對貴婦人雇人教育孩子的做法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我認為,母親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須由母親承擔。把自己的孩子托給他人,恐怕只有人類才這樣做,這種做法有失天性。
柏仔認為老威特的這一說法值得探討。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職場女性沒有多少時間養育孩子,選擇把孩子交給家里老人或托兒所幼兒園老師照顧。這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一些影響。
如果可以的話,職業女性還是需要盡量抽時間來教育孩子,這樣會更好的。不過我們也不能強求現在的職場女性一定要做到這些的。而且在大自然環境中,也有一些生物的后代也不是由母親養育的,也算是符合生態規律的。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父親或爸爸也是要承擔更多的教育孩子責任!
在第一章的中間部分,老威特鄭重地寫道:“他們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開始了。他們錯誤的觀念讓他們最終嘗到了苦果,以至于終生后悔”。老威特認為多數父母都是在孩子長到兩三歲時才注意到這一問題,往往為時已晚了。
這說明對孩子的教育必須盡早開始,開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為接近完美的人。這讓柏仔想到中國古諺語:3歲看大,7歲看老。
這些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業。
因為即使是天生聰明的孩子,在出生時有很好的起點,但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培養也不可能充分發揮其潛能,那么他終究也不會成材。反之,即使天賦不好,但是后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5
其實這本書我剛看到25頁,內容很有意思,很豐富。那么先寫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爾的父親很了不起。分析:小卡爾的教育成果取決于父親對他的教育指導,試想如果不是這樣的一個父親呢?小卡爾的父親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夠觀察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來。小卡爾5歲就會多國語言,這首先取決于他的父親自己不光會多國語言,而且他有這個意識從小就培養小卡爾,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學再去讓他學。我們的生活中恐怕還有孩子5歲的時候母語也說不清呢,進一步想,又有多少學第二外語的大學生還不能用二外交流溝通呢?結論:小卡爾的父親是小卡爾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為一名少兒英語教師,我們接受了家長送過來的孩子,同時,我們就承擔了這個早期教育者的任務,這份任務不壓身,但是很重!現代中國社會的少兒英語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觀察力,在自己優秀的專業知識技能下,大量補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進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進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學習。以一個培養天才孩子的家長自居的老師應該可以成為一個好老師。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齡與其相對應的學習能力。分析:小卡爾對數和顏色的學習在幾個月大已經開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韻律節奏的控制。這是我們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長想到了去這么做,但是不會期望有什么結果。而事實是小卡爾做到了,一個出生時大家都說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這不僅讓小卡爾周圍的人吃驚,而且讓現在的家長也吃驚。結論: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歲左右,有的孩子剛來的時候根本離不開家長,哭得嗓子都快啞了,老師雖然能把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但是在上課過程中卻可能會產生心理遮蔽,覺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學不了,或者教學內容會不會太復雜了,其實不然,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與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快樂的學習環境。分析:小卡爾的童年豐富多彩,因為父親給了他快樂的心境,帶他暢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爾的興趣點,總是讓小卡爾在自主的尋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認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貴的,在快樂中去領悟這個世界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開始。結論:我們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瑪特的寶貝兒們,他們每個人都是小天才。
他們來到了瑞思,我們老師便有義務有責任讓孩子在快樂中尋找他們的興趣點,開發他們的各項潛能與智能,讓寶貝兒們在瑞思度過他們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去體會,去探索,去發現世界的精彩!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6
在從北京桂馨閱讀包申請的一批圖書中,我最感興趣的書籍之一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其實,在我剛進師范的時候,我的教育學老師就向我們推薦過這本書。據說“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書。從問世至今,凡是有幸讀到此書并照書中方法去做的父親,都成功培養出了極其優秀的孩子。”而我卻是在成為一位5歲孩子的母親時候,才拜讀了這么優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慚愧。
在老卡爾威特的精心培育下,眾人眼中的癡呆兒變成了聞名全歐洲的神童,造就了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少年大學生,也使原本注定擁有不幸人生的兒子過上了幸福而長壽的人生。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擔負的就是教書育人的責任。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我就談談我對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幾點想法:
我們現在的孩子一提到學習,就皺眉頭。在他們的心里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爾威特回憶說“無論在幼兒時期、少年時期、還是現在,我的學習幾乎都像玩游戲一樣。”這是因為老卡爾威特在教育上認為:即學習不應該成為孩子們的一種工作,也不應該是孩子的一種壓力,更不應該是成長中的煩惱,而應該是一個所有人都樂于接受的愛好,應該是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興趣的培養
他認為能使孩子產生興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爾威特三四歲時,便開始堅持每天早晨帶他去野外散步。每當此時,老卡爾威特都要給他講幾個有趣的故事。就在這看似平常的散步中卡爾威特獲得了許多歷史和地理的知識。而我們的學生接受知識,大多數都局限在課堂上,很多學生已經厭煩了這樣的學習環境。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努力挖掘課外的學習素材,多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
二、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在注重培養興趣的同時,老卡爾威特也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他教育兒子,要像把握音樂的節奏那樣把握學習過程中的節奏。學習了一段時間后,要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不超過10分鐘)。卡爾威特在有節奏的學習過程中,花費不太多的時間便掌握了許許多多的知識。而我們現在的學生就是不會安排自己的學習,有的學生應該學習的時候不認真學,有的學生成了一個讀書的機器,只會一天到晚捧著書,死讀書。作為老師,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的時候全神貫注的學習,應該休息的時候就盡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養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認為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傾向,對待孩子的教育就單單只是多教會他一些知識和技能。大多數的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學習的機器。每天給孩子安排大量的學習時間,從而忽視孩子品德的培養。只要是學習,就會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無理的要求。
而老卡爾威特認為,培養孩子的感情是頂重要的事。文中講到“我可不想兒子長成一個學識很高但卻冷漠無情的人”老卡爾從小就教育兒子懂得獲得一點報酬是多么的艱難,并盡量教他把錢花得有意義一些。不能把錢花在買一些無意義的物品上,而買書卻可以永久發揮作用。有時老卡爾還提示他,如果在圣誕節之類的節日里給朋友和窮人家的孩子買點禮品,他們一定會感到非常高興。所以,附近的人們遇天災人禍等不盡人意的事時,他都會帶著卡爾前去看望。
老卡爾威特從小就通過父母的榜樣展現給兒子,讓他明白心中要充滿愛,既能夠愛別人,也能接受別人的愛。卡爾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懂得關心別人。不僅理解父親的工作,也能體貼母親為他成長所付出的努力。對于家里的傭人,他也是倍加關心,經常幫助女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爾兩歲的時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個水杯。母親發現餐桌被弄濕了,而卡爾的水杯都空了。母親問他是否把水弄灑了,卡爾一個勁地搖頭否認。母親看著他機靈可愛的樣子忍不住笑了起來,明知道是兒子弄翻了水杯卻沒有責備,可父親回來后卻和小卡爾進行了非常嚴肅的談話,對他說:“雖然我和你的母親都沒有見到,但上帝會看見的。我和你母親,還有上帝都不喜歡撒謊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們現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數培養出的是一個個“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對其唯命是從,心里想到的永遠是自己。他們體諒不到長輩、老師給他們的愛,不懂得愛別人,只知道愛自己。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努力的走進學生的心理,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用我們的愛心慢慢的感化他們。
所以,這讓我想到,我們作為老師,最重要的不單單是教書,教會他們學會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將是一項更為艱巨的任務,這需要我們教師更要有耐心、恒心。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7
這是我第二次讀《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了,記得第一次是在
卡爾.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實證方法證明了早期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開創了影響東西方幾個世紀的教學方法——全能教學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國鄉村牧師,而他的兒子卡爾.威特是19世紀歐洲著名的神童,八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他的父親把小卡爾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這本《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為早期教育的經典,是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可以說它早就無數天才。
卡爾.威特有著這樣的驚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賦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爾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智力低下的癡呆兒。不過——全靠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因為,他堅信孩子的稟賦不是天生的,反而認為通過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與培養,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堅信,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最終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也不取決于天賦的大小,而是取決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爾威特的
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是由于環境,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首先,我覺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斷學習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個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與生俱來,而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逐步培養出來的。在書中,有例子,有位貴族把孩子交給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們幾年后回來時發現孩子跟他們毫無感情,無法按自己的想法來教育了。在我們周圍,這種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時,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學習教育方法,造成的壞影響肯定會顯現到無辜的孩子身上。在兒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處良好的環境之中,就會成為善良的有愛心的人,相反,在惡劣的環境里長大,孩子則會變成不負責任,一無是處的人。因此,只要給孩子
根據而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的。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但絕對不能使用填鴨式教育(強迫教育)
老卡爾先生非常熱愛大自然,卡爾3歲的時候,每天早晨都會帶她出去散步一兩個小時,但是這種散步不只是溜達,而是一邊談話,一邊溜達。其實,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隨時成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誕生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孩子認識與注意的對象。世上,再也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師了。灌輸式的教育,就像是給小樹澆水,只澆到樹葉上,根本就沒有澆及根部,樹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
在施教中,老卡爾一直深信“百聞不如一見”。一個只拘泥與書本知識的人,會變的眼光短淺,頭腦狹隘,不可能成為有創見的學者。
卡爾在書中讀到伽利略那個有關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便問我:“爸爸,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真的是同時落地嗎?這怎么可能,明明一個重,一個輕,應該是重的先落地才對。”許多人恐怕會這樣想,書上都那樣寫了,肯定沒有錯。爸爸找到了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并帶他到教堂的頂樓做實驗。實驗結束之后,卡爾覺得這個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弄清“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原理,于是,他開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來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學。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什么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
一味的縱容,只會讓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損壞孩子的判斷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決斷,千萬不能錯誤地批評孩子,嚴格要求取決于道理,在嚴格的基礎上有一個限度,就是絕對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為他們不懂事就不尊重他們,即使是小孩子也應把他們作為成年人一樣對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他們。
四·信心的源泉,夸獎的妙處
信心從何而來?來源于父母有效的夸獎。孩子需要夸獎,需要鼓勵。“夸”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孩子的潛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關鍵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發現并夸獎他的天賦,孩子定會揚帆前進,在卡爾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對于孩子好行為的夸獎越早越好,孩子年齡越小,實施起來效果越明顯,也越容易。
防止“自滿”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因為隨便的表揚,就會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
防止“自滿”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因為隨便的表揚,就會失去作用。當卡爾做了特別大的好事時,父親會抱著親吻他,但這并不是常有的。通過不同程度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深深懂得對于善行的報答就是善行本身帶來的喜悅。
當孩子有了“惡習”之后,千萬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訓孩子,來樹立父母的權威。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建立在不傷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礎上。對于有效的孩子來說,盡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傷害,會對他的性格乃至整個心里的健康成長造成深遠的影響。
必須維護孩子的“榮譽感”,孩子在這個方面表現出來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對于孩子來說,得到別人,特別是父母的承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育有重要意義。
六·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勇氣的價值:勇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動力。
獨立意識: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會使孩子失去時間和鍛煉的機會。
磨練心理承受力:讓孩子具備能夠勇敢面對挫折的能力,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戰勝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戰勝自己就是對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情感,必須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礎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情感問題,玩“平靜下來”的游戲。
盡量爭取與果斷放棄:能爭取的就盡量爭取,應該放棄的就果斷地放棄,因為這是一種智慧,也是很多人面臨的難題,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
七·與人相處
傾聽的藝術。一個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識,而不懂得與人相處,那么他的潛能也根本無法施展出來。每天留一點時間出來,聽聽孩子說說今天發生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自作出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疏離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啟示都與家庭中的溝通有關,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間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謊行為來說,往往就是孩子感到與父母處于不平等地位,經驗告訴他們,父母不愿意與他共同探討有些事情該如何對待,不愿意去理解他們做的某些事,而會對他們所犯的錯誤給以嚴厲的斥責,所以他們就選擇不把真話說出來。
成功的`溝通,應注意以下因素:理解,關懷,接納,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雙方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關懷不但存在于內心,更要切實付諸于行動;接納要求考慮到每個人的個性,懂得欣賞別人身上的優點;信賴是要做到既信任別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別是孩子的權利,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選擇。
看完卡爾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著決定性的因素。雖然,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但是,對于一個教育者來說是有很大的啟迪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里度過的。作為老師,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過程必須的快樂的。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8
盧梭在教育著作《愛彌兒》中強調天賦對人的命運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則認為環境比天賦更重要。然而,對于現在來說,哪一種更甚一籌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更加看重將兩者結合起來,正所謂"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所要對他的兒子采用的正是這種兩者結合的教育模式。
該書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爾,他是一位德國鄉村的牧師,但卻讓我們覺得他十分偉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為何?原因在于他的兒子小卡爾,八九歲時已經能夠自由運用六種語言,也通曉化學、動物學等,尤善數學;九歲考入萊比錫大學;4歲被授予哲學博士……看到這里,大家一定會說這是一個天賦極高的神童成長史吧!但是,小卡爾在出生時卻是一個四肢抽搐,明顯先天不足,反應相當遲鈍的一個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豬孩"的事情吧。因為從嬰幼兒時期就與狼、豬在一起,從來沒有與人類在一起相處過,因而他們并不會說"人類的語言",相反,"狼孩"只會狼嚎,"豬孩"只會豬叫。可見,環境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多么重要。
三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語言又是今后進行思維,接受知識的重要工具。老卡爾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學識的人,因而實際上來說小卡爾的天賦并不是很差,所以兩夫妻倆抓住一切時間來讓小卡爾學習語言——5天就開始灌輸詞匯,并且抓住一切機會和他說話。或許有人看來這很可笑,但是這卻有著嚴謹的科學道理的。三歲以前,老卡爾夫妻倆遵循著環境與天賦共同作用的原則,堅持不懈的教導著他們的孩子。
很幸運,經過多年努力,小卡爾不僅已經學會了德語,甚至在他剛8歲時,就已經能夠閱讀6國語言的文章作品了。這其中有什么訣竅呢?老卡爾講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邊朗誦閱讀不同語言的文章,多與外國人交流,力求達到較好的學習環境之外,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要讓從與母語相近的語言學起,并且用多種語言反復閱讀同一種故事,從簡到難,由淺入深。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視頻,早教老師在一旁講解著所要學習的內容,但是小朋友卻愛搭不理,可想而知,這節課他并不會學到些什么。現如今的社會,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會被其他人落下一步兩步,輸在起跑線上,便早早的報名了英語興趣班等,而且年齡一個比一個小,然而,問題是:這樣小的孩子,對于自己本國的語言,也就是母語尚且不能運用熟練,理解透徹,再加上其它語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進入,焉知到底是對孩子好,還是父母為了尋求一種慰藉呢?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9
一次在新華書店里,發現的這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于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一部有有著很長的歷史的經典教育書籍。因為是教師,所以我帶著疑問憨伐封和莩古鳳汰脯咯的眼光讀完老卡爾寫的育兒經驗,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驗在現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對現代的小學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鑒。
素質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用的。以素質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在上面建筑一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秘訣。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于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著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一部分學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后,多余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堅持不懈的習慣——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夠堅持,那么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并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么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并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這讓我想起了圣經里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卻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后者,那么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并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圣經里說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0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天才卡爾的成長過程。卡爾xxx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六國語言;9歲時就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卡爾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賦有多高,相反,他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所以他的成才完全是他父親教育有方的結果。書中談到卡爾的父親怎樣培養卡爾的各種良好習慣,這一點使我大受啟發。書中談到的幾個習慣都是有益學習的,下面列舉一二,以此共勉。
一、專心致志的習慣。
常有家長問我,為什么他們的孩子每天回家及時做作業、背書,而學習卻絲毫沒有一點長進。應該說能及時做作業就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習慣了,但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于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著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時間的任意糟踏,也是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我班里就有幾個學生背課文老背不出,有時在早讀課上,我會悄悄走到他們背后去聽,發現有的學生嘴巴根本不動,而有的學生嘴巴在動,眼睛卻看著別處。如此不專心讀書,怎能背出課文呢?學習其它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二、敏捷靈巧的習慣。
常聽有的老師抱怨,怎么上午布置的一點點作業到放學后才交起來?是題目太難不會做嗎?顯然不是,因為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可能出太難的題目。那原因是什么?是因為一部分學生認為時間還多著,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后,多余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人的一生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時間要用來吃飯,睡覺,剩余的時間能做的事就不多了,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這豈不遺憾!
三、精益求精的習慣。
學習知識就如同砌磚一樣,如果不嚴格要求,就絕不會收到好的效果。一篇文章要經過多少次推敲,才能成為佳作;一道難題要經過多長時間地深入思考才會有巧妙的解法;一幅畫要經過多少次描畫,才能讓人興嘆……可是在學生當中抱有完成任務,萬事大吉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做數學題只會用一種解法,寫文章湊滿字數拉倒,閱讀不求甚解……這樣下去,他們能成才嗎?
四、堅持不懈的習慣。
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夠堅持,那么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要知道,一道難題也許就因為你少思考了一分鐘而與答案擦肩而過,一篇課文也許就因為你少讀了一遍而背不出來……只有堅持不懈,成功才會與你有緣。我班里有幾個學生不會寫作文,每次習作都要我特別輔導,到了期末考試,他們有的能夠堅持寫一點,而有的干脆讓它空著,結果成績就有了很大的區別。可見堅持不懈對學習有多大的幫助。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些學習習慣養成了,不僅對學習有幫助,而且會終生受用。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1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電腦前構思如何寫這篇讀后感時,首先感到的就是內疚:
1、其實我并沒有逐字逐句地把《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這本書讀完,
2、要不是女兒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這篇讀后感也還是僅僅停留在構想階段,《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馮然爸爸)。這可能是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家長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個借口:忙。誠如,當今全中國的每一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壓力:物價漲了、失業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攪得焦頭爛額,但靜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到底都在忙啥、又為啥而忙,說大了去是為國家的美好未來、說小了呢是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近時常在想,這些未來、這些幸福都體現在哪里……
讀完這本書后,確實有許多的感悟、啟發甚至是共鳴,寫下這段文字,也談不上什么讀后感,只是結合書中內容談談這些年來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營造好的環境。孩子天性好動,容易被身邊事物影響或干擾,在潛移默化中,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會起到很好的幫助和促進作用,生活環境、交友環境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說,古時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而小到她的書桌,每次學習或做作業前必須整理干凈,桌面上只能擺放與準備做的事情有關的書本和文具。
2、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一些好的辭藻必須要善于組織、一個好的想法必須要善于表達,所以馮然從三歲就開始的講故事訓練,對她在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說是大有裨益。
3、培養興趣,順勢而為。有意識地讓她從小接觸身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種事物,如繪畫、書法、樂器、舞蹈……在接觸中逐步培養興趣,并注意日后興趣的維護(如表揚、支持、參與等),也如老卡爾·威特在書中所言,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些年來(特別是上學后),每個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種興趣班間奔忙,我們作為家長有時也覺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別是舞蹈訓練的那個苦勁(其實這也能鍛煉她吃苦耐勞的能力),跟她商量勸她不要學那么多了,還老大不樂意的,后經過觀察,在這些訓練班里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其實她也很快樂,同時也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鍛煉她的競爭意識、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想到這,我們也就作罷了,讀后感《《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馮然爸爸)》。也正是這些興趣,陪伴著她一路健康、充實地走來,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開玩笑的口吻跟我說:我現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長大后沒工作要去買菜的話,客戶不少呢。瞧她說的)。
4、身體力行。正如老卡爾·威特在書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馮然平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時間觀念差,針對這點,我們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就拿這篇讀后感來說,我剛才吃晚飯時很認真地對她講:爸爸答應過你元旦前寫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覺都一定要完成,結果剛剛在樓下等她拿書去上英語課時,她下樓后跟我說:爸爸,我確實太急了,上了趟廁所耽誤了點時間,對不起。你們看,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著打著又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了)。我覺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學科,里面確實太有學問了,看了《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后,很有同感,平時腦子里有很多構想、很多愿望都沒能一一實施,或者開了個頭卻不能堅持下來,另一方面很羨慕老卡爾·威特有那么的有時間、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來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許,這只是個借口。一有想法,DOIT!畢竟,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在我們的訝異中快速地成長。
同時,對書中的一些觀點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1、童趣不會因為沒有同伴而失去。我認為,沒有同伴的童年當然也可以很快樂,但絕對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別是在中國目前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沒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會產生孤僻、自大、溝通有障礙、低情商等一系列問題;
2、幾乎不給卡爾買玩具。本人認為,能經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觸其中的花草樹木、人間萬物當然最好,但作為目前我們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條件的不允許;另一方面,現在中國的孩子面對的畢竟還是應試教育,他們得面對升學、就業,這些愿望不見得都能實現。玩具,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洋娃娃,里面積淀了他們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樂,在玩耍中通過觀察學會了想象、通過角色轉換初嘗了為人父、為人母的艱辛。只是不要讓孩子沉迷,不要讓玩具成為他們的唯一。開卷有益,以上是個人對《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之所得及育兒之淺見,不足為鑒。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2
親愛的寶貝,早在你兩歲多時,媽媽通過閱讀《卡爾威特的教育》,就充分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性。十多年來,在你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一直非常注重為你選擇朋友,決不讓你同有壞習慣的孩子玩耍接觸。
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媽媽向往常一樣打開“文藝之聲”,收聽“廣播故事會”。第一個故事名叫“明天就在你身邊”,講的是美國知名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之——克里斯當年創業前后的故事,從中媽媽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據故事介紹,克里斯剛進入哈佛大學之初,他的室友們非常熱衷于玩網絡游戲,他也積極加入進去,而且很快迷戀網游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并因此經常曠課,學業一度荒廢得很厲害。當他的父親發現克里斯的反常表現后,責令他不準再玩游戲,他這才有所收斂,把心思重新拉回到課堂。
然而,克里斯的同桌是一位富家子弟,兩個人聊得非常投機,很快成為朋友,并經常尾隨這位富家子弟出入各種酒會和舞會,結交漂亮女孩。這期間他先后談了三次戀愛,不僅沒有任何結果,弄得心身疲憊,而且債臺高筑,幾門課都未能通過考試。后來在他父親的嚴厲訓斥之下,克里斯才決定痛改前非。
克里斯大二的時候,他開始注意同班同學馬克。經過觀察,克里斯驚奇地發現,雖然馬克整天埋頭擺弄電腦,但他既沒有玩游戲,也沒有網聊,而是在編各種稀奇古怪的程序,而且學習成績也很好。由于對網絡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倆很快成為好朋友,并利用業余時間共同創建了社區網站Facebook。
比爾蓋茨愛惜人才,想高薪聘請Facebook主要團隊主要成員加盟到微軟。開始,克里斯很動心,因為蓋茨一直是他的偶像。這時馬克明智地勸他說:“我們的夢想是做互聯網,而微軟靠得是Windows,我們應當走自己的路。”克里斯最終決定留在Facebook。
結果,誰也未曾料想到,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Facebook的用戶已經超過5億。2010年,美國福布斯評比十大青年富豪的時候,26歲的馬克位居榜首,而克里斯也加入億萬富豪的行列。
前不久,《紐約時報》采訪克里斯,請他談一下與馬克的友情。克里斯說:“如果我沒有認識馬克,也許我現在還是一位身陷舞會和游戲、不能自拔的年輕人,或許現在正在為謀得一份工作而發愁。是馬克改變了我的一生,因為注定要和一個書寫傳奇的人交往,自己又怎么可能平庸無奇呢?”最后,克里斯還提醒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交往什么樣的朋友,就有什么樣的未來,明天就在你自已的身邊。
通過這個故事可直觀地感受到,為孩子選擇品德高尚、習慣良好、有奮斗目標的朋友是多么重要。好朋友再多也不為多,可壞朋友有一個,就足以改變孩子的一生。關注孩子交往的群體,為孩子把好交友關,是每一位家長的重要職責。媽媽倍感欣慰的是,從這點上看,爸爸媽媽沒有失職!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3
最近有幸捧讀了《卡爾威特的文化教育》這本書,感受頗豐。卡爾威特用自身的教育基礎理論和實踐活動把自己的大兒子小卡爾威特塑造變成十九世紀法國一個著名的超級天才。小卡爾威特可以獲得這些令人震驚的造就,統統是他爸爸細心教育的結果。這盡管是一本有關孩子初期教育的書,可是針對大家從業中小學教育工作中的人而言從這當中也可以獲益匪淺。
卡爾威特在這本書中提到了許多行之行得通的教育方式。他提倡寓言教育于游戲中,他說道不可以逼迫施教,這也是他所實行的教育法的一大標準之一。僅有孩子興趣盎然,才可以獲得事倍功半的顯著成績。而要勾起孩子的興趣愛好,最好用游戲的方式開展教育。游戲是小動物的本能反應,一樣孩子也喜愛教育。譬如說在專家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時,假如能添加歌曲這一原素,教育孩子學唱這首歌,孩子的興趣愛好毫無疑問也是上漲。孩子順理成章地把這篇課文記誦出來,進而也完成了課程目標。卡爾威特還說孩子效仿寫字還是教育的好機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情況下更應當培養寫日記的習慣性,那樣能夠記述孩子的發展和生長發育狀況。這也是交給下一代的寶貴財富,讓她們在培養自身孩子的情況下可以從老前輩的教育中獲得教益。很多孩子搞不懂為什么老師一直規定寫日記。實際上寫日記針對剛觸碰作文的孩子而言的確有點兒艱難,但當孩子們成年人以后再看來自身的日記點點滴滴很有可能會出現此外一番感受。另外每星期能堅持不懈寫出自身的感受,針對寫作水平的提升也是有很大的協助的。
卡爾威特明確指出無須隨便夸獎小孩和決不會過少地夸獎,夸獎對于小學老師來講是平常文化教育教學課堂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說道:孩子自信心的原動力是父母的贊美,l夸r不僅說明了父母的自信心,另外也讓孩子鼓足勇氣。當孩子獲得考試成績時,適度的表揚能鼓勵孩子不斷進取,激起她們的進取心。尤其是針對一些后進生,假如在她們擁有一絲的發展,即便僅僅不大的一點發展時,你可以恰如其是地對他表揚。對于這類小孩來講這類夸獎就仿佛一場有利的,會讓小孩信心十足,繼續努力培訓學習,改善他們的培訓學習狀況。可是假如過多表揚反倒非常容易滋長孩子的驕傲情緒。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們,平常課堂紀律不太好,某一次授課,我發現了他能維持十分鐘的時間上課,并且都不危害別的的孩子。那時候,我立刻對他開展了數次表揚,期待他可以持續保持這類情況。可是,不如人意,這數次的表揚反倒滋長了他的驕傲情緒,組織紀律性比之前更差了。因此,表揚應當適當,多了反倒非常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念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心里好像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盡管它是一本家中教育的書本,但其教育觀念、方式,的確非常值得思索、學習培訓、效仿。原文中所體現了的見解,同如今的賞識教育,取得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觀念,具備如出一轍之妙。堅信念完該書,每一個人毫無疑問都是會收獲頗豐。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4
有人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古今中外歷史上的許多偉人往往都有一個善于教育孩子的母親。從孟子的母親、岳飛的母親,到毛澤東的母親,從愛迪生的母親、牛頓的母親,到阿甘的母親,都足以說明說母親教育的重要性。
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這樣一對夫婦,她們年輕而充滿活力。由于家庭條件極好,生下孩子后就去國外旅行。他們把孩子委托給一位親戚,而這位親戚也因為有很多工作,根本無時間教育孩子,于是就把孩子交給管家喂養。他們在英國住了一年,又去法國住了一年,后來還去了美國和非洲,他們幾乎走遍了全世界。他們走之前對別人說,現在有了孩子,趁他還小的時候應該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則等孩子長大以后要教育他就沒有時間了。多么愚蠢的父母,他們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已經開始了。他們錯誤的觀念讓他們最終嘗到了苦果,以致于終生后悔不已。
當他們從國外回來后,發生的事令他們目噔口呆。孩子根本不認識他們,把他們當陌生人看待。這能怨孩子嗎?因為孩子這時快要五歲了。
晚上,當這對夫婦想讓孩子和他們一起睡時,都遭到了孩子的拒絕。雖然他們的臥室美麗而舒適,可孩子卻偏偏要去管家那間簡陋的房里。
他們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如今,他們的孩子滿嘴粗話,成天在外面和一群搗蛋鬼玩。他在外面玩得太高興,以至于經常和別的孩子打架、干壞事、欺負更弱小的孩子。他們想讓他讀書識字,但孩子根本學不進去,也一點不服他們的管教。每當他們教導孩子時,只會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終于,不應該發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發生了。
有一天,他們和孩子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你要知道,我們是你的親生父母。”對于孩子的冷漠,年輕的父母終于發怒了。看到他們兇神惡煞般的模樣,孩子轉頭跑出了房間,躲在了管家身后。于是,他們把怒火全都發泄在管家身上。
“你是怎么帶孩子的,他怎么連親生父母都不認識了。”父親怒氣沖沖地對著管家吼叫。
“哦,先生。我想……是因為你們很久不在一起的緣故吧……我想以后會好的。”可憐的女管家戰戰兢兢地為自己辯解。
“不許你們這樣對瑪格麗特太太說話。”孩子肯定是站在帶他長大的女管家一邊的。他一邊為她說話,一邊怒視著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是你的父親,你不懂嗎?”
“可我從來沒有見過你。”
“不管怎樣,從今以后你要聽我們的話,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從今天起,不許你再和瑪格麗特太太一起睡,而要和我……”
“不”,孩子打斷了父親的話,“我喜歡和瑪格麗特太太在一起。”
“那好,我今天就辭掉瑪格麗特太太,看你怎么辦。”父親這時已經火冒三丈。瑪格麗特太太伙含著眼淚離開了孩子,因為她和孩子相處了大約五年,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這個孩子變得郁郁寡歡,在睡夢中時常呼喚瑪格麗特太太的名字。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有好幾次離家出走。
因此,老卡爾說:有很多母親雇人教育孩子,我認為這樣的婦女不能稱為母親,因為這是在推脫母親的責任。我認為,母親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須由母親承擔。把自己的孩子托給他人,恐怕只有人類才這樣作,這種作法有失天性。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5
剛來書院的時候,陳老師說要多了解一些其他的教育理論比較好,因為我只知道蒙特梭利。院人文報上介紹幾種國外經典教育理論,第一個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還有華德福、鈴木鎮一……那就先看這個吧。
先介紹一下: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10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出版《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后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里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贊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
看前面一般還覺得講的挺有道理的,健康的心情、開發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尊重孩子,培養興趣、回歸自然觀察事物……
可是看著看著就感覺有問題了。
第十章:我如何教兒子玩和選擇朋友。手把手教孩子玩會使孩子喪失興趣、會讓孩子失去玩的樂趣、喪失觀察能力。
"我盡力將他和那些有相同愛好的孩子組合在一起,他們可以在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可以相互之間學到一些好的東西。"
"學校是孩子的惡習集中場","如果不加選擇的讓孩子們在一起玩,他們就有可能互相逞能,有可能變成利己主義者,結果沾染上狡猾、虛偽、說謊、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說壞話、爭吵、打架、誹謗、挑撥等壞品質。"
"我這種讓兒子與其他孩子少接觸方式,最大的好處是使孩子能心態平和的處理一些事情。由于兒子在家里沒有爭吵的機會,所以就不像有的孩子那樣容易激動。"
"我并不是絕對禁止讓她和孩子們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監督下讓他們相互進行有限的接觸。"
"我幾乎沒有給卡爾買什么玩具,因為我認為兒子在玩具中學不到什么知識。"
對于書中的這些內容我有話要說(雖然我可能沒有領會到書中要義)。對于為孩子選擇朋友的觀念和方式,我認為簡直就是笑話。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壞孩子?孩子的好壞用什么標準來衡量呢?孩子們一起玩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跟人接觸都會有矛盾產生,父母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一味的遠離和選擇,這樣只會讓孩子喪失社交能力,慢慢地孩子只能跟某一小部分人相處融洽。但是社會上什么樣的人都有,不可避免的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長大沒有父母的庇護怎么去生存,怎樣去跟別人接觸呢?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卡爾小時候是個天才,但是一輩子就只能在大學的象牙塔里教書,他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雖然他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確實很厲害。真正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跟大部分的人好好相處的,真正有自制力的孩子不會被其他壞習慣感染,是已經深入骨髓,而不是靠其他名義來支撐的,就像真正的素食主義者不是信仰佛教或者尊重生命,而是他就是素食主義者,就這方面來說,我認為卡爾威特的教育是失敗的。
卡爾威特的教育好像真的就像序言里說的是在自夸,雖然有提到一些真實的例子,但是沒有分析原因,沒有從根本上說明問題和方法,而且老卡爾本身就很博學,這種教育一般人是很難效仿的。只是看看,了解一下。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6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爾·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書,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還是懶惰吧。這個暑假,在兒子的影響下,我終于耐心地讀完了整本書,還做了兩萬多字的摘錄。掩卷沉思,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
在書中,老卡爾向我們敘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個智商平平,甚至還有些癡呆的兒子教育成一個天才的。因為他認為“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取決于天賦的大小,關鍵決定于他或她從生下來到五、六歲時的教育。誠然,孩子的天賦是有差異的,但這種差異畢竟有限。”而愛爾維修也曾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于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我想這些觀點足以讓我們的家長朋友們滿懷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為你的孩子同樣可以成功。但是,卡爾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功,肯定有他獨到的地方。這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親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爾說:“母親的教育對孩子極為重要,從我有限的知識來看,歷史上的偉人往往有一個善于教育孩子的母親。”這讓我想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理想的學習場所,不辭辛勞地把家搬遷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學校旁邊才住下。()而我最近也在《讀者》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紛紛西飛的韓國“野天鵝”》,講述了韓國的媽媽們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遠赴美國、新西蘭、加拿大等英語國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確實學有所成。當然這些都只是大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言傳身教,作為母親,在關注孩子健康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發展。
卡爾還說:“母親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須由母親承擔。把自己的孩子托給他人,恐怕只有人類才這樣做,這種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的作用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從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須擔起教育者的重擔。
二、必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萬萬,但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我們也曾錯誤的以為,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就積極地滿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興趣,我們也就不再去堅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興趣嘛。其實不然,老卡爾所說的是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也就是說這興趣也許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畢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別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呢。這就需要家長在旁邊進行指點和幫助,在孩子興趣不大的情況下喚起他(或她)的興趣,從而最終成為自己的興趣。
比如在孩子的興趣中,最重要的是讀書。不過應特別注意書的選擇,一個人喜好什么樣的書,往往決定于他第一次讀的是什么書,而且幼年時期讀的書往往能左右這個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沒有讀書的興趣,我們就讓他去了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去喚起孩子讀書的興趣。老卡爾是這樣做的:孩子們最喜歡聽人講故事,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我發現講故事的重要性,它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知識,而且能夠成為引導孩子看更多書的橋梁。我在講故事的時候,總是繪聲繪色,運用夸張的表情、形象生動的語言,并輔之以變幻不定的手勢,甚至有時候站起來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斷推動情節發展。兒子聽得如癡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著我手舞足蹈。但我總是講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訴兒子這個故事在哪本書中,鼓勵他在閱讀中尋找樂趣。
所以說,小卡爾愛讀書的興趣就是這樣被激發的,而我們需要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爾那樣,使出渾身的解數讓孩子對某事產生巨大的興趣,特別是讀書的興趣,因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三、講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運用講故事的方法無疑是最有效的。因為孩子年齡小的特點,對故事也就情有獨鐘,我們不難發現,每次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他們都是最安靜的時候,小眼睛睜得大大的,就連平時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來了,有時你稍微有所停頓,他可能馬上就催著你往下講,那股認真勁兒無懈可擊。因此,老卡爾建議我們在教孩子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時,不要進行空洞地說教,可以編故事說給孩子聽,讓他們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確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從而學會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靈,成為一個理想的人。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7
一個偶然的機會,向同事借來這本《卡爾·威特的教育》。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讀完序,翻翻目錄,便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和其他教育類書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該書的語言通俗淺顯流暢,正如作者在原書說明中所說的那樣:“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雖然瑣碎,但我會盡力讓大家看得生動有趣,使諸位既獲教益又不嫌煩悶。”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盡管它是19世紀的產物,但絕大多數的教育理念至今看來也是很正確甚至“時髦”的——其實它所蘊涵的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真諦。
他說:“我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為他打開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地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只是想讓兒子能夠成為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讓他的一生在充滿情趣和幸福之中度過,僅此而已。”“我認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發展的人。”所以全身心深愛兒子的他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時刻夸獎孩子妙處的同時,從不隨便地過多地表揚、慣壞孩子。他非常重視孩子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專心致志、敏捷靈巧、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當孩子的“惡習”出現苗頭時,他會用巧妙的方法杜絕。在用科學方法培養兒子智力的同時,他也重視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
作為一個父親,他無微不至地關心兒子的點點滴滴,時刻注意其言行舉止,并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我想,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教師,都會有著特別的收獲和啟示。
就是因為這本書,讓我更好地走進了學生的內心深處:除了他們的學習成績之外,我更重視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告訴他們相互理解的力量;更注重他們的精神衛生,教他們面對失敗,在游戲中體驗人生。
我并不要求我的學生也成為卡爾威特那樣的天才,但我確實希望他們能健康幸福。所有美好愿望的實現,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而這本書,從某種意義上說,給我指明了一條捷徑。這位偉大的父親啊,想必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如同史詩般印刻在了他的腦海,所以他才能如此細致如此清晰地書寫出具體的方法,讓所有讀到這本書的人能有效地按著他的方法去做。
書的譯者這樣介紹:“從問世至今,凡是有幸讀到此書并照書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養出了極其優秀的孩子。”也許我無法完全按照書中的方法培養我的學生,但是其中的很多方法都適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
一、培養養高尚的情操:
樂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與人為善,活潑開朗,講文明,講禮貌;端莊,見聞各種高中低場合。
二、智商速成:
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據孩子的現實情況不斷總結并驗證,用事半功倍的辦法,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不過我更鼓勵跟別人一起玩,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并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三、加強體質:
第一,健康的體魄是一切開展的基礎,在這里,卡爾特別提到小孩不能暴飲暴食,否則影響健康和智力。在這里我還要加一點:要進行有氧運動。活動方式快慢結合,以鍛煉強健骨骼肌肉為主,競技性的為輔。第二就是講衛生,自不必多說了。
四、高雅文化熏陶:
聲樂和美術教育,鑄成一個高尚情趣的人。
五、勞動光榮:
珍惜勞動成果,并創造勞動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獲,不能不勞而獲;卡爾的做法比較簡單:表現好就給一個戈比做獎勵;新時代我們要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也要體驗勞動的艱辛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作為父母,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也無需變成百科全書,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這不由又讓我想到,其實一本好書就是這樣,它是你最忠實的朋友,會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支持幫助你,不斷更新你的認知、活躍你的思維,給你豐富的源泉、前進的動力,讓你的視界更加廣闊、生活充滿希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8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確實是一本育人寶典,正如有人所說:“凡是有幸讀到此書并照書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能成功地培養出極其優秀的孩子。”書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實我也都有認識,但是讓我吃驚的是,老卡爾維特仔細而徹底地貫徹了他的教育理想,一堅持就是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這是常人所難以做到的。
這也使我想到了大家所熟知的一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盡管這本書講的是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方法。但是,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里度過,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閱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我更加明確了在教學和教育中應該如何去做。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我將所學的科學方法更加高效的應用于工作中去。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19
我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這是一本父親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手冊,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指路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著自己對教育的認識。覺得,老卡爾的大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我都是知道的。閱讀學習之后,針對學生的成長過程,我覺得有以下方面收獲:
老卡爾·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兒子教育成為一個天才。小卡爾維特八九歲時就能運用德、法、意、英、拉丁語和希臘語,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里授學,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
一、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有同情心,與人為善,樂于助人,多行善;活潑開朗,講文明,講禮貌。
2、速成的智商: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從玩中學,快樂學。
3、強健的體質:健康的體魄是一切開展的基礎,卡爾特別提到小孩不能暴飲暴食。講衛生,預防疾病。
4、高雅的情趣:聲樂和美術教育,鑄成一個高尚情趣的人。
5、勤勞的思想:珍惜勞動成果,并創造勞動成果;勞動光榮只有付出才有收獲,不能不勞而獲。
二、卡爾威特的教育原則。
1、“成人化”教育: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老卡爾威特在很多時間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來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爾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沒有絕對權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卻應是父母特別關注的。老卡爾維特特別注重兒子的全面發展,他不僅要求兒子具備很高的知識水平,而且還要求兒子具備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當小卡爾維特有了異常出色地表現時,為了讓孩子沒有驕傲感和自滿感,老威特十分小心,努力不讓小卡爾威特本人覺察自己的才能比別人出眾,讓孩子覺得很平常,沒有什么可以驕傲的。
3、“快樂化”教育:卡爾威特的博學多才,并沒有建立在痛苦的學習訓練基礎上的,相反,學習是一種快樂。“孩子是否有優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能否成為一個全面的人才,也決定著他是否能在將來有所成就。”老卡爾維特認為性格決定能力。如果一個人的性格開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就會交往活動范圍廣泛,就有走入各種人生道路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
4、“個性化”教育:教育一個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時而教、因事而教,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則。最使我受益的是書中的一句話:他優先考慮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為了讓小卡爾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在兒子2歲以后,不論走親訪友還是買東西,也不論參加音樂會還是看歌劇,老卡爾去哪兒都帶著他,讓他從小就與身份各異的各階層人士交往、談話。這樣做的結果是,兒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從小到大從不怯生、不怯場。除了見人,還要見物。只要有空,老卡爾就帶兒子去參觀所有的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以開闊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見識。顯然,在戶外活動中教授知識最自然、有效。而且,如果僅僅停留在書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當中,那么就連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老卡爾提出對孩子賞罰要分明,講究原則性。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散步,鄰居史密斯太太發現女兒的裙子弄臟了,她沖著女兒大聲責罵。看見女兒大哭后,又塞給她一小塊點心。老卡爾提問發人深思,他問:“你為什么責罵女兒呢?”“她總是弄臟自己的裙子。”“可您又為什么給她一塊點心呢?是為了表揚他的行為還是給她受責罵后的補償呢?”史太太啞口無言。老卡爾的話一針見血,不禁讓人拍案叫絕。的確,要讓孩子明確賞罰的界限,什么是錯誤的行為,什么是正確的,否則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涂,那么賞罰就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了。對于一些‘禁令’,不能出爾反爾,否則孩子就會打下父母或老師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學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對學生賞罰是否分明。有的“規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師要講究原則性,言行一致,時間一長,學生就能會自覺地樹立“分寸”意識。
書中提到,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組成的。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為了盡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為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明了很多具體的游戲式教育方法。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一個詞匯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為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老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為學校“只是給你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創造性”,“對于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這些話雖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為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還是非常可貴的。對于現在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們也要抓住他們學習的最佳時期,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此外,老卡爾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認為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和培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也應該特別重視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覺得他得到錯誤的結論就去批評孩子。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里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不必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學習老卡爾的教育思想,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小卡爾威特來教育,這樣才是最高效率的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恒心。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20
看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自己受益匪淺。這本書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兒子教育成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但孩子還有很多時間是在幼兒園或學校度過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也應該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因為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好多父母對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當,有的則是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適得其反,更有的家長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長",按自己的意愿來"教化"孩子,這些現狀的出現,都和家長們的認識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作為我們,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孩子。
老卡爾威特在早期看待卡爾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組成的。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比如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關鍵。我們也一直在提倡"快樂教學"。使孩子們能在我們的呵護下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使孩子不僅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也是健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所以,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面的精心培育,卡爾從出生時體弱多病的嬰兒長成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為了盡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一個詞匯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為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他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認為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和培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為他打開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的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們人類的理想,決不應當僅僅滿足于過快樂的天堂生活。孩子應該從這些小事中學會獨立的能力,應該讓孩子明白,他永遠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其實卡爾威特成功的經驗從根本上是兩條。
一,家長素質高,家庭氛圍好;
二,教育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素質,而不是為了應試。
讀過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覺到不僅僅是因為卡爾威特的聰明和天分,更多的還是卡爾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爾威特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神童"不僅僅是因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學問,更重要的是由各種良好的習慣、會與人友好相處、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真正的"神童"應該是快樂而健康的。一個人的童年時其實很短暫的,人的發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作為幼兒教師,了解兒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時非常必要的,另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父母的知識和認識對孩子向哪方面發展,培養成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非常關鍵的。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著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21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后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里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贊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卡爾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獨辟蹊徑的教育方法。該書寫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但這本書問世后并未引起人們重視,幾乎絕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幾部了,哈佛大學圖書館里藏有的一冊據說是美國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過原書的人極其少,老卡爾?威特的教育理論只散見于受他啟發的一些教育論著諸如《俗物與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書中。然而,正是由這些殘章斷片生發出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了近代像塞德茲、威納?巴爾及維尼夫雷特等無數世界級的通過早期教育成長的典范。
現在本書已由京華出版社翻譯出版,以滿足關心孩子教育的人們了解這本書的愿望。如果這本被埋沒已久的關于早期教育的書能夠給我國的年輕父母有所幫助,通過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那將是本書作者最大的欣慰。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22
最近有幸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卡爾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把自己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培養成了十九世紀德國一個著名的天才。小卡爾威特能夠取得那些驚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親悉心教育的結果。這雖然是一本關于孩子早期教育的書,但是對于我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來說從中也能獲益匪淺。
卡爾威特在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導“寓言教育于游戲”中,他說“不能強迫施教”,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則之一。只有孩子興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喚起孩子的興趣,最好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育。游戲是動物的本能,同樣孩子也喜歡教育。譬如說在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時,如果能加入音樂這個元素,教導孩子學唱這首歌,孩子的興趣肯定也是高漲。孩子自然而然地把這篇課文背誦出來了,從而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卡爾威特還說“孩子模仿寫字還是教育的好機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應該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可以記載孩子的進步和發育情況。這也是留給下一代的寶貴財富,讓他們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時候能夠從前輩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許多孩子不明白為什么老師總是要求寫日記。誠然寫日記對于剛接觸作文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困難,但當孩子們成年之后再來看自己的日記點滴可能會有另外一番感觸。同時每周能堅持寫下自己的感悟,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
卡爾威特提出不要隨便表揚孩子和絕不過多地表揚,表揚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是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說:“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獎,‘夸’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讓孩子鼓足勇氣”。當孩子取得成績時,適當的表揚能激勵孩子積極進取,激發他們的上進心。特別是對于一些后進生,如果在他們有了些許的進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點進步時,你能恰如其是地對他表揚。對于這些孩子來說這些表揚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會讓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學習,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況。但是如果過度表揚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驕傲情緒。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平時課堂紀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課,我發現他能保持十分鐘的時間聽課,而且也不影響其他的孩子。當時,我馬上對他進行了多次表揚,希望他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狀況。但是,事與愿違,這多次的表揚反而滋生了他的驕傲情緒,紀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揚應該適量,多了反而容易帶來不良影響。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心中似乎有種豁然開朗之感。雖然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確實值得思考、學習、借鑒。文中所折射出的觀點,同現在的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相信讀完此書,每個人肯定都會收獲頗豐。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篇23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人最終能否有所成就,其天生稟賦并不能起決定性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后天的教育:教育得當,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長為天才,自然也能成就一番令人矚目的事業;教育不當,即使是再大的天長也會被毀掉。正是秉承著這一思想理念,卡爾的父親通過因材施教和獨辟蹊徑的早期教育方法,把一個出生時看上去有些癡呆的嬰兒一步步改造成了天才。
書中詳細的記錄了卡爾的父親,如何在卡爾的成長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科學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用游戲的方式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教孩子學習明辨是非和善惡;教孩子友好真誠的與人相處;尊重平等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教育時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好方法。
我對書中感觸最深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會在最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習慣和性格”。確實,正因為柯蘭迪的父親酗酒、懶惰,柯蘭迪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變得貪玩而不思進取,進而發展成一個賭徒。恩特斯的父親要求兒子守約,可自己卻沒有做到對孩子的許諾,因此恩斯特也就會認為不守約也就不是什么錯事了,而一再地去犯。相反,正是卡爾父親的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才使卡爾.威特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活潑開朗、健康快樂、學識淵博的奇才。可見父母是孩子的模本,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明的眼神觀察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模仿著、學習著,往往在你還沒有覺察的時候,你的言行舉止已經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那么做父母的“上梁必須正”,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圓滿的完成,做好孩子的表率。
誠然,我們也許無法像卡爾的父親那樣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像個百科全書一樣來培養我們的孩子,但教育孩子健康向上的行為習慣,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我們每個父母應不遺余力做到的。讓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懂得感恩圖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我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引用陳教授的演講稿,讓我們的孩子應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成長
第一,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斗逞能;
第三,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第四,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
第五,贊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愛人愛已;
第六,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把握目標;
第七,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對別人多一份關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精選23篇)】相關文章:
威威英語作文03-26
卡爾維諾《呼喊特麗莎的人》閱讀練習及答案11-01
愛國的杜子威閱讀答案【精選】03-25
《卡爾佛里》徐志摩的詩12-30
簧管波卡爾教案04-07
卡爾斯地球旅行記02-07
草木知威的成語解釋05-12
中班音樂教案簧管波卡爾04-01
《膽小鬼威利》教學設計04-15
《彼岸的教育》讀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