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通用2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
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潛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夠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這天的李鎮西與昨日的李鎮西相比――我這天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這天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這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這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這天我組織班群眾活動是不是比昨日更搞笑,我這天幫忙后進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細心,我這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豐富,我這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這天我應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推薦或意見是不是比昨日更虛心,我這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靜……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沖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于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就應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2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是學生惰性強,提不出問題。二是老師惰性強,即使學生提問題,老師也不愿面對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因為這樣備課難度大大增加,還不容易控制課堂,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長期以來,課改喊了很多年,課堂真正的自主學習并沒真正落實,大多沿用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的層次,不敢正在放開。今天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看到了“逼問激疑:讓問題點燃學生的求知欲”這一章,很有啟發,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說真正有用的問題應從學生中來這樣教學才更有針對性。但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是提不出問題的,或者說即使有問題也不愿提出來。面對這種現狀,第一,這就需要老師“逼”,甚至達到“你不問,我就不講”的地步。老師別怕麻煩,也別嫌問題幼稚而雜亂,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會提問。第二,要教會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有些課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許多學生會覺得沒什么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底蘊,“于不疑處有疑”。“于不疑處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讓學生在“不疑處”多想想:“為什么會這樣寫?”“能不能不這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學生如果具備了這樣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即使再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許多問題。第三引導學生善于發現高質量的問題。語文教學中的所謂“高質量”的問題,其實就是盡可能地緊扣教材訓練內容的問題。除了讓學生找出有關字詞句障礙,我一般是讓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思考,進而發現問題。一般記敘文:記敘的要素是什么?繼續對結構是怎樣的?記敘的詳略是怎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現的中心是什么?小說:人物、情節、環境、語言”。散文:形是怎樣散的?神是怎樣聚的?文章的構思如何?議論文:中心論點、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色。說明文:說明對象、說明特征、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時,李老師還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我覺得李老師的.做法很有指導意義。對我啟發很大。尤其是后一點,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基本都是從文章的文體特點進行學習指導,在深度引導解讀中也常常遵循—寫了什么、怎么寫出來的、為什么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這樣的步驟,但就是控制性學習太強,自主發問式的自主學習實踐只是偶爾為之,遠遠不夠。看了李老師的文章,我增強了信心,我愿多點耐心、愛心,增加些智慧,少點近利,多點遠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把課堂還給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說無益,不如行動。自主課堂請從逼問開始。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3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畢,感觸頗豐。因為李校長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讀他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樸實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
一、純真的愛心澆灌著稚嫩的花朵。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幼兒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幼兒。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我對每個孩子一切都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幼兒信服。因此在我的班級,每個幼兒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幼兒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感受著我們帶給他們的快樂。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幼兒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幼兒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感化著幼小心靈。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于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
三、尊重每個孩子綻放艷麗花朵。
最好的教師要給幼兒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幼兒。愛幼兒始終堅持對幼兒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不傷幼兒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幼兒。教師尊重幼兒是幼兒進步的外因,幼兒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幼兒,幼兒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讓每一個幼兒在學校里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幼兒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4
有幸讀到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書通過樸實、富有詩意和激情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書中說“做最好的老師”這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套用李鎮西老師這句話,我不由得想說“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平平庸庸是當,爭做最好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讓自己的每一個工作日都有目標,都充滿創造的樂趣,只有不斷的樹立目標才能一步步的前進著。同時李鎮西老師給了我很多鼓舞,給了我很多啟發。
他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是啊,也許我不是一位最好的老師,但我從不懈怠,從不放棄努力。也許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雖平凡卻總是積極向上,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如何做一名“最好的老師”?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然后區別對待,給予正確的引導。然后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學生和家長著想。教師必須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孩子有信心,讓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信心。正如李鎮西老師說得好:“童心,是師愛之源。”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唯有童心,才能細膩地感受童心,理解童心。”確實,一個教師如果沒有了童心,沒有了愛童之心,那么就趁早離開教師隊伍,否則老師痛苦,學生更痛苦。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定是一個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的老師,是一個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的老師,是一個用兒童的情感去探尋的老師,也一定是一個用兒童的情感去交流的老師。教師有了童心,才能更重視孩子們的每一個要求、重視孩子們的每一時刻的喜怒哀樂。
社會在變、學生在變、家長在變,來自與方方面面的壓力促使我們教師不能在原地踏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愛心、多一份思考、多一個微笑、多一句問候,努力做一個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5
我常常思考“做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為了解開這個疑惑,我翻閱了許多書籍,直到近期讀了李鎮西老師撰寫的《做最好的老師》,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書中說到“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戰勝自己,做到自己的最好。
那么,如何做一名好老師呢?答案很簡單。首先,要擁有一顆關愛幼兒的心。一個受幼兒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關愛幼兒就要走進幼兒的世界,與幼兒做朋友,讓我們俯下身去張開雙臂給幼兒一個愛的抱抱,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注他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幼兒的心里,與幼兒心與心的'溝通、交流。
當然,僅僅擁有愛心是不夠的,優秀的老師還要擁有耐心和責任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對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需要老師反反復復、不厭其煩的去引導。例如,我們培養幼兒見到老師要問好、不隨地丟垃圾、上課發言要舉手、要幫助其他小朋友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反復訓練、積累并形成思維慣性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養成需要老師反反復復的耐心引導。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當每一位家長放心的將幼兒交到我們手上,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生活的照顧上,我們都需要對幼兒的人身安全、衣食飽暖、甚至是每天的心情負責。幼兒教育是一項非常細膩又極其瑣碎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就有可能危及幼兒的人身健康。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排除煩惱、如何識別危險,讓幼兒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安全的成長。
總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名幼兒心中優秀的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6
教學之余,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拂我的心田,讓人心旌神搖,為之動容。心靈純凈空明,收獲匪淺。
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從教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的精華,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夸,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敬業和務實的態度。他從自己身邊的教學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著詩意,包含著深情。讀著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為之贊嘆、折服。
什么樣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教師?做最好的老師,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希冀和渴求,從李老師身上,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有人情的老師
素質教育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浪漫的孩童,涉事未深,懵懂初開,因而教師首先要對教育、對學生要有真情實感,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著而深沉的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的親密伙伴。這種愛,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感情。一位優秀的教育者應了解學生的需求,力圖讓教育知識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教育更符合人性,更具有人情。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滿了他對學生濃濃的愛意和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的情感。心中有愛的教師必定會與眾不同、必定會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業上取得累累碩果。
二、做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于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也是隨手拈來。李老師之所以能夠這樣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一直在不停地閱讀,從教20余年,這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閱讀欲”就是李老師的成功之道。
此外,有效的閱讀總是伴隨著思考,而思考總是讓人的思維迸發出火花,于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從李老師的筆下誕生了。李老師告訴我們,寫作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
三、做一個熱愛研究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李老師在書中談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四、做一個不斷進取的老師
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20余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于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
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更好”,也許我們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為;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
《做最好的老師》的確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首選教材,讀后感受頗深,但還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處,我將繼續學習下去,爭取不斷向“最好”靠近。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7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我認為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里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老師》。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后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后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么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后,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老師?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松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于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秘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么,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后,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后李鎮西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老師。
讀完《做最好的老師》,感到其實做好老師并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么能不高興呢?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老師,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8
寒假的時候看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被他的深邃,他的激情所深深打動。書里最震撼我的就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及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也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我走上多年向往的三尺講臺,整整算起來也不過兩年半。在過去的兩年里,我付出了很多,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兩年半,很平凡。很平凡的兩年半里,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更沒有人喝彩。顯然,這是一個很平凡的工作崗位。每天也只是上課,下課,備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
我教兩個班,一個化生班,一個史地班,我想,我是沒有什么作為了,化生班是個理科班,語文不會太好,史地班是個文科班吧,可還是個藝術班,差生又太多。果然,滿腔激情的我收獲了滿心的失落。我總是責問他們為什么做不好,有沒有用心去做。
在我的眼里,他們從來不能很好的完成我布置的任務,不能達到我的要求。工作沒多久我就得出一個結論:付出不一定有收獲。
于是每天我只是盡職完成教學任務,但從來不和他們交流什么,也不會在意與學生的溝通。有的時候他們有什么錯誤,我就大聲呵斥,從不想和他們多說什么,我想啊,這些差學生啊,說什么也不通,我真的和他們沒有什么共同的語言。甚至有學生我還不能準確的叫出名字,或者叫錯了名字。久而久之,我發現,上我課他們很少講話。
上課了,我一個問題提下去,教室里靜悄悄的,無論我怎么鼓勵,就是沒有人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我想這些學生真是太木樂。無奈,我就一人挑大梁,滿堂課都是我的聲音,學生乖乖聽就是了。有時我點名讓他們回答,回答得也很不錯,可為什么不主動說出來呢,我沒有深究,也許是害羞吧。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我沒有注意這些。
直到有一天,我發了一張試卷,和學生們討論上面的最后一條題目,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氣氛比較熱烈。我就說,今天的討論很好,希望今后就要這樣,為什么以前沒有這樣的習慣呢?
只聽見一個很細微的聲音從教室的角落傳來:“我們不敢啊”。
聽著這樣的話,當時我沒有說什么,甚至覺得自己的威信不錯。回到辦公室,我反復想著這句話“我們不敢啊”,不敢什么呢?是我平時對他們太嚴厲了?
第二天上課,我面帶微笑,學生回答錯了,我也沒有批評他,而是鼓勵了他。回答對了,我就毫不吝嗇的表揚他。那一堂課,學生積極性很高。后來上課,我盡量用溫和的語氣和學生交流,有時也會幽默一下,不再那么嚴肅了。有一次晚自習,有一個學生偷偷的寫字條給我說:“老師,以前我多希望你溫柔的目光能停留在我身上一秒鐘,你能表揚我一次……,現在好了。我覺得你就像我們的大姐姐。”我看了特別激動。后來的課堂我會和學生一起說,甚至多讓他們說,我努力當個掌舵的人。
學生的一句話,震撼了我的心,喚醒了為人師的責任感:老師的愛,應該遍及每一個角落。
我們作為老師應該都想過要怎樣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沒有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么來上學?
書里寫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非常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經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為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不僅學生在校期間他盡職盡責,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應該就是這一種。
我們的一句話,可以造就一個人才,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才。我們看待學生的時候,常常會拿著放大鏡去放大他們身上的錯誤,而有優點都一眼掃過了。愛優生容易,愛差生難,為人師不僅要愛“小天鵝”,更要愛“丑小鴨”,對學生永不言放棄,不應該吝嗇對學生的贊揚,我們的一句話,可以溫暖多少學生的失望的心靈。“丑小鴨”磨礪后也能變成“白天鵝”的。受到學生的信任是一種自豪,是教育的成功。
我和學生從純粹的師生關系,變成一種師生加朋友的關系,相處的很愉快,其實,他們真的也蠻可愛。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也會不斷地提醒自己,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9
這學期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感觸很深。其中一篇吧童年還給童年,印象非常的深刻。
為了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充分發展,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實現幼兒的素質教育,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幼兒的知識和素質,還特別需要豐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
教師要把理論轉為實踐,這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問題,更好的掌握理論并運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外幼兒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提高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除了學習、培訓外,主要依賴于教育實踐及其實踐的反思和他人評價來調整、改進教育技藝。
《做最好的老師》以幼兒發展為本,以幼兒教育技藝為主題,和讀者們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較強又富有啟示的示例及評析,是幼兒教師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師益友。幼兒時期其價值觀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響,教育不當反而會使幼兒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扼殺他們的潛能,教育方法得當很重要,而我從書中學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曹力引年齡較小,開學初情緒不穩定,總是哭鬧著不肯來園,我從《做最好的老師》中到啟發,用小游戲成功的轉移了她的注意力,緩解了她的焦慮情緒。從“爭吵轉化為交往”明白了教師不必急于解決幼兒的問題,教師不是充當審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思考、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親親香寶寶”轉化為“讓我聞聞你香香的手”來激勵我班幼兒自己洗手。
我從書中受的啟示還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門藝術,而這門藝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思考教育對策,在帶班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何不借鑒他人的方法策略呢?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親愛的朋友,有空不妨來看看《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說不定你也能從中得到實用的幫助哦。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0
開學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師》的書之后,我感覺這不愧是一線的老師,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著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我想:可能其他職業的人讀起這本書會是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感受,而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卻更能體會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實實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從不喜歡到要“做最好的老師”的情感變化,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于“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
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
說到師生之間的感情,帶一年級兩個學期以來,讓我深有感受。它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個學期開學之初,學校規定每天放學學生不能自行離開學校,須由班主任帶領排隊回家。記得第一次出去帶他們,學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樣,無動于衷,直到我說:一1班小朋友齊步走!第二天仍然沒有多大改善,這讓我有一些受挫,怎么從他們的眼睛里看不到親近感?
終于,在兩天之后,學生們在見到我,能夠自覺站隊,而且站隊前,還能看到他們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經能夠在門口看到他們自覺站成隊,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興奮的表情,他們這時的表現也讓我從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是我的學生。學生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學活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也變得默契了很多,我想這就是在這段時間里,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所產生的效果。
李鎮西老師的書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真的好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1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師是一份輕松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么認為。教師肩負著神圣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里,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為自己的狂妄與無知汗顏。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里的嘔心瀝血。
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里,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于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實實在在的做法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就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于“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李鎮西老師的書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后,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2
按照學校教導處組織青年讀書報告會的要求,我利用暑期閱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本來很少讀書的我,盡然也從頭到尾讀了一遍,還想多讀幾遍。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這樣說到:“從教20余年,我可以這樣說,我一直在不停地閱讀,這已經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說,“閱讀欲”就是我的“生存欲”!這種“閱讀欲”源于自身的危機感。學問的功底,學識的功底,使我如饑似渴地閱讀。”,李鎮西老師無疑也給我指出了一條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一條“捷徑” 。《做最好的老師》語言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的真誠與謙遜。閱讀此書,我在激動、贊嘆、折服的同時,受到了激勵、鼓舞,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這段話蘊涵著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于愛自己。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在教育實踐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師素質提升的方法。讀后,心里極不平靜,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嗎,他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斷探索!前行!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3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作為一個老師,但是做老師的心態卻不一樣。我以前知道教育需要“愛”,卻從來不知道應該如何更好的表達,我認為“嚴”就是愛,讀了李鎮西老師“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明白了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平時我總是拿一個成人的標準來看待我的學生。我經常對他們說“你們都有這么大了,什么道理不明白?”“成天只知道吃、玩,什么時候才能把勁兒用在學習上!”
冷靜下來想想,他們才多大,也不過十二三歲左右,正是愛玩的年紀,如果都把他們變成我們心目中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那孩子們就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我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的尊重學生,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說的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自己的教育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而我實在是做得不夠好。作為教師,在學生的面前要保持著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喚醒當代孩子的童心,這樣才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受你的愛。我想,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去教育你的學生,說是教育,或許更多的是一種行為的感染。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讓你頭疼的學生嗎?”有呀!怎么可能沒有呢?但我換一種眼光去看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我便不再頭疼了。換一種什么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這是摘自李老師書中的一段話。再對比自己對待后進生時的厭惡及不耐煩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是呀,正是因為我們平時對學生缺少發現,不懂得用“科研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而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教師本身對問題學生都心存一種抵觸、排斥的情緒,在面對他們的時候又怎么能把心平靜下來,對學生循循善誘呢?誰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孩子呢?我想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心態沒有擺正,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動機是好的,但是我面對問題時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難免會狹隘,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李老師說得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強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所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是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一個自己。”是的自己和自己比,每天都問問自己: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嗎?相信肯定了這個問題才可以去開展你的教學,也只有這樣才可以體現出你的愛。
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
李老師的這些教育理論將成為我的照明燈,把教學育人當做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趕超自己,立志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4
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中,提到一句蘇霍姆林斯基地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這對后進生同樣適用,只有當學生自己有強烈的上進愿望和信心時,他的進步才會出現,并得以持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轉化后進生更多的時候,就是不斷設法喚起他向上的信心。那么怎樣喚起他向上的信心呢?個人認為,在成功地喜悅中,更容易獲得自信。
曾經在一節試卷講評課上,我讓學生給一個句子換個說法,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馬上便舉起了手。忽然,我發現從未發過言、成績較差的學生李輝也舉起了手。他目光閃爍著希望的光芒,與我的目光相遇時,卻又有些惶恐地準備把手放下。見此,我走過去用溫和地語調,請他站起來回答問題。他站起來了,但回答問題時的聲音卻小極了,然而,他回答的內容分明是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于是,我就親切地鼓勵他說:“不要緊張,勇敢些,讓全班同學都聽一聽你的答案。”同學們用懷疑的眼光盯著他,有的甚至在搖頭。李輝在我的鼓勵下非常勇敢地又大聲重復了一遍他的答案,并把第一遍說錯的地方也糾正過來。他的答案驚呆了全體同學,有的還在嘖嘖稱贊,以示祝賀。我對此時低著頭的李輝說:“請你抬起頭,看一看同學們是怎樣評價你的`答案的。”然后,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李輝同學終于發言了,他回答得多好啊。讓我們為他鼓掌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我看到李輝的眼里充滿了幸福的淚花,同時也看到了他那自信起來的目光。
此后,不論上什么課,李輝都表現的十分活躍,學習成績也比以前有明顯的提高。更可喜的是,他在單元測試和期末考試的時候都獲得了好成績。通過這件事使我感到應該善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多給他們一些表現成功的機會,你會發現一片燦爛的天空。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5
近日,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大作《做最好的老師》,時時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感動之中又有著深深的反思。
身為人師,我們無一不想成為社會,大眾,家長,學生乃至自己眼中最好的老師。但是怎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老師呢?我認為好的教師要將愛貫穿教育始終。要有童心和愛心,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具有同理心。時時懷著兒童般的情感,努力與學生的思想情感保持一致,學會從孩子們的去觀察,用兒童般的興趣去探索,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貼近他們才能走進他們。
其次,要提高自身素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為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要多思考,多創造,做有思想的.教師。踐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理念,紫陽童心,培養愛心。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日常教學中,嘗試忘記自己的年紀,變成小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隊伍里,去發現孩子們與眾不同的一面。同時,要擁有平等之心,不做高高在上的授予者,要做與學生共生活,同甘苦的朋友。用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創造去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先行者。緊跟當前素質教育,減負教育的大潮,及時更新教育思想,在每個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因材施教,幫助每個孩子打開眼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身上創造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于國有益,于己無愧的中國青年。
讀李老師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6
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有感觸,書中所舉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也很有代表性。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
回顧自己工作中的點滴,對于自己的學生,其實大多數時候我也付出了耐心和愛,我覺得和這些大咖比起來,我們這些無名小卒身上的素材并不比他們少,但是我們缺的是大咖深厚的語言功底和韌性。這就是我們尋常老師成不了大咖的原因。
通過拜讀李老師的作品我覺得一個老師要想優秀,讀書、記錄、思考這三點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讀書才能讓自己的頭腦充盈起來,在寫作時有話說,有東西可寫;記錄既是一個整理素材的過程,又是讓人思考的.過程;思考更是成功的關鍵,思考能讓我們總結經驗教訓,揚長避短,也是發現和創新的關鍵。
李老師在第四章總結出: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會適得其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抵觸情緒,就像學生抵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原因在于,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愿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我因為經常有學生不寫作業很惱火,常發脾氣,結果效果卻并不好,并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抵觸情緒了,那怎么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作為老師應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和否定。這種思考給我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為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但是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同時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協助我一起解決問題。我要努力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
總之,“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希望所有的老師像李鎮西老師學習,學習他那種對學生的態度,學習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他那種對學習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用認可與肯定,去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教育出最好的學生,做更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7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做一個心中有光的教師,明媚自己,明媚學生,也明媚世界!
最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我讀的時候感受頗多。李鎮西老師真是一個優秀的'教師,書里記錄了他的眾多教學事例,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講起,句句誠懇,實實在在。
最讓我震撼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獻給學生。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才最有益于學生成長?
我從事教學工作時間較短,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今后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著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說過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說,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假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成長環境。
讀完《最好的老師》我發現在這本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是“愛”,圍繞“愛”來展開的,其中談到的很多經驗,很多的理論無非就是要求教師要有愛、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與自主的“愛”要放在首位,因為沒有愛就是沒有教育。我立志要做一個有愛有教育夢的優秀老師!
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8
本學期我讀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寫的,讀了后感觸比較深,書中內容是非常精彩,讓人愛不釋手。整書中樸樸實實的語言中卻讓我們大有收獲,書中睿智的話語都深深地觸動到了我的心田。如今做教師的,畢竟不同于以前的先生,從政策面上講,做老師的規矩是時常在變的,當然,對于“快樂的”“好的”更是沒有一個標準。從教三十余年了,從一名民辦教師到如今一名公辦教師,經濟收入大大增加,可怎樣做個最好的老師呢?
從我三十多年工作的經驗所得,首先,明確自己的職業特點。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將教師視為你的終身職業。認真對待你的每一位學生。要堅持閱讀。經常閱讀報刊、閱讀網絡,能夠讓你對世界保持一種新鮮感。經常閱讀經典,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對世界保持新鮮感,閱讀經典,會在無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強化你的人格魄力。要學一點幽默。幽默是生活的潤滑劑。誰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著一個整天板著面孔的人,學生更是如此。掌握一點幽默的藝術,既放松孩子的心情,同時也讓孩子走近了你。學會原諒自己與別人。家長因對孩子的偏愛與袒護讓你動氣,領導因對你的誤解讓你慪氣,而自己有時也對自己無端地不滿意,低著腦袋生自己的悶氣,這些匯集到你身上是惡氣攻心。氣生了不少,但問題沒有得到一點解決,所以,你得學會原諒,學會寬容,原諒與寬容讓你生氣的人與事。永遠不要低估智力差幼兒。由于評價標準的.差異,導致了我們眼中低智力的產生。但我們不論什么時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智力差幼兒。不要用言語去譏諷他們,誘發他們的叛逆精神。不要吝ling嗇se贊賞的語言。就是成年人,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何況是小孩子呢?所以,你不要永不滿足,你要學會發現幼兒的特長與其成功的之處,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當幼兒正確地回答了你的問題,或者提出了一個好的創意,甚至是一個小小的善舉,你都要用愉悅人心的語氣對他給予真誠的贊賞。讓孩子得到開心快樂。你既然從事了這一職業,就應承擔你相應的責任,你得關注幼兒的學習與成長,而且,你不要將關注僅僅停留在意識里,而要讓孩子感覺得到。你拾起幼兒掉在地上的東西,常與幼兒談話。幼兒教師除了有教育的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一顆理解家長的心。幼兒教師要愛孩子,喜歡和孩子在一起,更要愛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工作起來才有動力,才會甘愿無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幼兒教師有她工作的特殊性,不僅要教給孩子們知識,而且要關注孩子們的飲食起居。要照顧好每一個孩子,不僅僅是在嘴上說的,要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多關心孩子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正確的引導他們,畢竟我們所面對的是孩子,他們是一張張白紙,等待我們用愛心去填寫。但是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耐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你準備批評你的學生時,你要學會控制你的情緒,千萬不要讓情緒左右了你的言行。事實上,只有你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你才能在面對讓你厭惡的學生時,仍能面帶微笑;而當你對學生暴跳如雷時,并不能表明你真的控制不了自己,事實上此刻的你也許心靜如水。這不是虛偽,而是一種心理戰,在上課方面要努力向上,做老師的心情常常是壓抑的,但你應該努力營造快樂的環境,讓學生快樂。你也得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窗口,讓你每天都快樂,因為快樂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樂了,你才不會在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遺憾,只有你真正快樂了,你才無愧于你的職業。人們常用“園丁”、“蠟燭”來形容教師的偉大。做一名教師,就應該具備園丁的敬業精神,更應該具有蠟燭燃燒自己而照亮別人的犧牲精神。老師既是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教育教學工作的協調者,工作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盡管這樣,我也樂意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默默無聞的耕耘,在教育方面要直觀引導,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老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種表情,會細心傾聽老師的每一句話,他們對老師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老師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會成為全班幾十個孩子的榜樣。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的幼兒。凡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學生講衛生,不隨便亂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隨手撿拾垃圾。要求孩子做操規范,自己做操就先要做到認真。在上課方面為了讓幼兒直觀理解,我做了將近六十個課件,這樣幼兒既能心情舒暢,又能容易接受知識。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還要不斷的進行知識的充實,一些重要的理論要反復學。現在的課改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只有以這個理念為首要,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在現在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知識是學不完的,只有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學會學習,才是他們一輩子所必須要掌握的東西。緊扣教材,深入學習,讀懂教材,才能在上課的時候有真正的語言,教材是別人寫的東西,只有緊扣著它,加上自己的想法,不斷的反思學習,才能設計出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案,才會讓學生有所發展。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19
什么是“最好的教師”?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他是那么富有童心和愛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他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我想我如果早幾年就看了這本《做最好的老師》,可能未必有像現在這樣深切的感動,讓我們用“心”愛孩子吧,讓愛一路伴隨他們成長。從而實現愛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長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愛心教育,也給學生多創造一些感動。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篇20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書目是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的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將理性的思考、真實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學藝術融入到一個個教育案例中,發人深省,讓我們這些一線老師感同身受。
在這本書中,李老師并沒有用那種死板的語言模式闡述出一些冰冷而枯燥的教育理論,而是用自己的'真實工作經歷來談得失、談收獲、談感悟,他娓娓道來,把他一路走來的人生追求和夢想以及收獲和感悟都一并和我們分享。
是啊,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地貫穿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地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更會潛移默化地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做最好的老師11-10
做最好的老師作文10-05
學習《做最好的老師》的心得11-29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9-22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9-01
做最好的老師作文4篇10-27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8-07
做最好的自己08-26
做最好的自己02-10
做最好的老師心得體會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