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3-02-09 20:12:1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精選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精選15篇)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1

  “任何一個房子,都不能沒有窗戶。書之于人,猶如窗之于屋。而讀書猶如開窗。”畢業后,很少拿起書本的我終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見這樣一句話,心靈那股激流奔涌而出。身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丟棄讀書這一習慣?作為學校的領頭人,我深感慚愧,于是重新拿起墨香書本,開始了我的讀書旅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書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萬物生靈之本也,難道無生命的教育也須如此嗎?如何讓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用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感悟告訴了我們其中的答案。用心讀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師知識的淵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談談幾點體會:

  一、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善于在實踐中思考總結,常動筆頭寫體會。

  我想李希貴老師也正是這樣才有了今天的博學,才成為了一名教育專家。他善于學習,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領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領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多么有哲理的話語!在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同時,心靈被洗滌被陶冶,也是一種人生樂趣!不光要讀,還要把讀來的知識內化到我們的教育行為中,寫反思和總結經驗,李希貴老師正是這樣做的。這讓我很容易聯想到一個人,蕭山銀河小學的章建平校長,在一次校長論壇交流中我有幸聽了他做的報告,對我震撼很大,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蘊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有靈氣的話語才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與吸引。我也許不能達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斷追求,也常常提醒我的團隊要這樣做,有了有效率的行動必然會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蟻般渺小。

  二、要讓學生幸福地學

  新的課程改革讓教育本身越來越人性化,老師的尊嚴與威嚴早不是從戒尺與嚴厲的訓斥中而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僅是對孩子進行知識的傳達,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身心的培育與關注,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快樂地學習,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利于其終身發展的目的,要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空間”然而在一切教育行為中,我們都不能忘記要給孩子幸福的體驗,有的學校開展了以幸福教育為學校的特色或是亮點工程,或許正驗證了幸福感教育的重要,讓孩子在幸福的情緒中成長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舉個李老師的教學事例:他在高密四中時,為了搞好成績對學生“嚴”字當頭。但學生對老師的“好心”、“苦心”并不買賬,在老實聽話的背后,隱藏的是怨憤和叛逆。以致幾個學生在周末偷偷爬墻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師逮住訓斥時,學生憤怒地喊出:“老師,除了學習,你到底還允許我們干什么?!”學生的反問,對李希貴老師觸動很大。是啊,除了學習,我們還要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干些什么?為什么我們總是做些學生不喜歡的事情?恰在這時,李希貴老師讀到了那本《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理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渡過自己的一生。”

  曾經聽過一節公開課,老師在下課前問了一句:“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快樂嗎?”當時覺得很有啟發,是的,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應該是快樂的,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讓我們的孩子在愛與寬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長!愿與老師們共勉!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2

  一本書,打開了思維的空間,曾幾何時,未靜下心來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也只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好奇不斷,驚喜不斷。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對教育的認知還真是沒有過深入的思考,是你幫我打開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讓我知曉,教育的真諦在于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不是車間生產商品,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性,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優劣之分、沒有高低之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個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評價一個人,不能拿一把成績的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善于學習、有的學生善于畫畫、有的學生善于設計、有的學生善于組織。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去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去發掘自己的獨有的人生潛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養,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養考試機器。那么在現實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對犯錯了的學生不是一味地批評懲戒,而應以平等的身份去處理,弄清來龍去脈,找到錯誤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讓犯錯了的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對品困生,更應該要有耐心、愛心、細心,因為他們的發展更需要教師的關注與引領,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結合,更需要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對應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發展為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讓我知曉,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肯給學生發揮的舞臺,再難的問題拋給學生,總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再難的活動,只要交給學生,總有出奇的效果。在你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校園里整個都是學生的舞臺,學生自己設計考評制度、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級、學生自己進行自修課堂,好生熱鬧,好生自由,就行擁抱自然的呼吸,舒暢省人。教育就是要回歸本位,以人為本,讓學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內涵,讓學生自己去品嘗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樣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那樣的思考才是深化的、那樣的收獲才是銘記的、那樣的成長才是自由的。回到我的世界,少點指手畫腳,多點你們自己來,膽子要大點,小學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親子活動,小學生的智慧就會迸發,一次次樹葉貼畫活動,小學生的美妙世界會讓我驚嘆,只有讓學生的思維自由了,教育的發展才會百花齊放,自由不代表放縱,自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也是你讓我懂得閱讀真的很重要。很欣賞你對兒子的啟發教育,那么小,已博覽群書;那么小,已會洞察秋毫;那么小,思維已深邃到不可及。通過看書,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通過看書,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通過看書,可以與古人對話,與未來暢聊。讀書需要大腦的深入思考,比其它信息傳遞對于人的思維深度都要高,讀了再寫,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為自己的思想,讓我們一起閱讀下去吧。

  為了自由的呼吸,愿解開思維的枷鎖,放飛思維的空間,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3

  本書是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的嘔心之作。全書共分四個篇章,由三條主線貫穿始終。一條主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主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主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作者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一個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這三條線都體現了人文化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與學生、教師、學校的零距離共呼吸中,李希貴先生逐漸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把能夠交給學生的活動組織權,全交給學生做,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結果學生把各項活動都搞得有聲有色,老師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么能夠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中有《尋找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一節。讀罷該節,感觸頗深,對我的語文教學很有啟發。

  “語文呀,你千萬不要上語文老師的當,語文課上搞的那一套統統不頂用。”這是一位剛考入大學的學生給正在上高三的朋友寫的一封信中的話。這封信深深刺痛了語文教師。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備課、批改作文、試題訓練等,到頭來瞎忙,凈做的是無用功,有時還起反作用。這讓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會感到沮喪。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為了說服老師,身為校長的李希貴讓兩個初中生參加高三的語文考試。結果讓教師們大吃一驚,他們的成績接近或超過高三學生的平均水平。為什么初中學生和高三學生考分相差不大?原來是他們有自己的大量是閱讀。中外名著,著名童話等都在他們的閱讀范圍,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淀,當然他們的語文成績很好了。

  這給我們語文教師一個啟示,語文課講得再好,那也只是教師的精彩表演,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多閱讀,擴大知識面,加深文化積淀,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陶淵明曾說他的學習方法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好讀書”就是廣泛博覽群書,多看書,勤讀書,讀好書。這是語文學習的必由之路。“不求甚解”就是不要鉆牛角尖,不要把文章搞得支離破碎,以設計習題,要從整體上把握學習。“好讀書不解甚解”是語文學習的正確途徑,然而現在語文教學恰恰走的是相反的道路:不讀書,求甚解。這或許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

  想一想我自己不也正是這樣教語文的嗎?對一篇課文不厭其煩的分析,一篇課文用上兩、三節課在所不惜,殊不知,學生寶貴的時光都被浪費掉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非但沒有得到提高,而且應試能力也不會提高多少。

  于是,在李希貴校長的領導下高密高一中開始了“語文實驗室計劃”。讓學生從語文課堂上解放出來,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是一個冒險的計劃,有教師擔心起來。事實證明,這樣學習語文成效非常明顯,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希貴說,“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

  但愿我們也能從繁瑣的分析講解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里解脫出來,把學生的閱讀當成重中之重,把時間還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提供給讀者,主要寫了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終貫穿了教學、教育、學校管理三條線索。一切都是那么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讀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對教育的真誠、真摯,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態度所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袁振國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特別是最后這一句,李希貴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善于學習,是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對李希貴的第一印象。李希貴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對讀書的執著和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體驗、領悟和反思。家庭的影響使李希貴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結合自己的在教學中的經驗和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越來越認識到讀書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讀書,伴隨了他46歲人生,也影響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教師要在讀書中生存,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一個優秀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與教育名師相比,我們比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層面的專業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匠氣,而往往缺少一種基于文化底蘊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從李希貴的身上,使我們深知,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的人,是不允許自己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復。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這么一條使教育回歸本質、回歸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并不認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書的“后記”中引用瑪麗?凱的話說:“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 這既是李希貴先生從教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成長為著名教育家的法門。

  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5

  “李希貴”這個名字是從我們教學副校長口中得知的,當時校長對此人的評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稱為‘家’的教育工作者。”我因而買了兩本李希貴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學生第一》。在看完第一本著作的時候,我不禁感嘆于作者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他總能從最小的切入口來展現隱藏在背后的深刻教學思想,李老師的筆墨更多的是用在敘事論事,全然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和獨斷。這大體也是為什么我愿意讀完這本書,并有沖動為他寫點文字的原因吧!

  這本書按作者的意思是由三條線索鋪陳開來: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則是管理線,主要講述了作者如何從管理一所小學校到管理一個縣,再大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但不管是哪一條線索來看,我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秉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目標去實踐和奮斗的。

  自由呼吸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樣的教育?這個問題在我看到封面時就想知道答案的。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趣又發人深省的案例:在他管理的學校曾經因為師資原因,無法為其中兩個班級配備語文教師。因此,這兩個班級在語文課的大多時間里就是去閱覽室讀自己喜歡的書。可令人稱奇的地方在于,這兩個班級在語文階段性考核的表現絲毫不亞于其他有專門語文教師執教的班級,而且在寫作這塊的得分還高于對方。像類似的案例在書中還能找出不少來。所謂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還學于生,學習本就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有學習的自由,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應該尊重規律、尊重事實、尊重學生。自由呼吸的教育還提倡要讓教師懂得自由呼吸。教師只有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呼吸才能明白學生需要怎樣自由呼吸的教育。

  閱讀是幫助教師走出封閉空間,呼吸到自由的不二法門。做會自由呼吸的教師就要學會如何通過閱讀來解放束縛自己思想的枷鎖。很多時候,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閱讀,原因是我要批改很多作業,找很多學生談話,還要備數不完的課以及處理生活中無止境的瑣事。但,李希貴老師在結束部分寫道:做人做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啊,作為教師必須在亂麻重生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重心,有時候我應該舍得停下手中的活兒,靜下心來去閱讀幾段有關教育的體悟和經驗的文字,或許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辦事的效率,因為方向明確了,思路清晰了。

  自由究竟是什么樣的味道?我想,自由應當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得到;自由還是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并且知道應該斷然舍棄。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6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歷過的小故事,字里行間流淌著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在他筆記本電腦的桌面上有這樣一句話:“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的人。”那么,他如何讓自己“不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李希貴老師說:“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改變我人生的哲學命題。”

  李老師辦學有著與眾不同的過人之處,正是他管理思想的靈魂所在。作為校長,李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一個組織者,更應該欣賞才華,使才華最大限度地升值,這里面有著管理的最高境界。”他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快樂的事情。那么,怎樣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重要呢?教師的根本目標是教書育人,關愛每一個學生既是教師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書育人的歸宿。從這個目標出發,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眼中無差生,牢固樹立共同發展和差異發展相結合的觀念,正確處理分層教學與關注全體的關系,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增強責任,走向成功”。

  但是,這種本應屬于每個學生都擁有的愛并非像陽光那樣均勻灑向每一個學生,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有問題的學生。班主任常常要處理學生出現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占用了班級管理中絕大多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任課教師上課最費心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如何維持好課堂紀律,如何讓問題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不交頭接耳。對問題學生的關心和教育,我們無可厚非,但對絕大多數同學的忽視卻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我信奉教育要公平的原則,但面對教室里幾十名生動活潑但性格迥異、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呢?每個班級里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他讓你費心費力、焦慮不安。我們應積極想辦法應對,不忽略每一個小的進步,不放棄每一次積極的努力,坦誠相待,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我們的.班級中,往往都有一批“弱勢群體”,他們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獨感。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在集體中缺少表現自我的資本,好像比別人矮了半截,平時少言寡語,不愿合群。在不少老師、家長、同學甚至他們自己眼里,他們不聰明,智力不如人。其實,這種看法是錯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努力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智能,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弱勢智能,從而為每一個學生取得最終成功打好基礎。

  首先,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主角。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待得到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學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小雨同學,正是學校的“紙杯DIY社團”活動讓她有了展示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她是主角之一;在這個舞臺上,她的自信被喚醒,內驅力被激發。多給學困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使他們品嘗獲得成功喜悅的滋味。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時,點滴的進步就會使他們體驗到自尊、自信,從而逐步培養起樂觀進取的心理素質。

  其次,我們要敏銳地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以此為突破口促成學生的進步。學生的轉化過程,就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斷擴大的過程。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使其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及時對自己作出新的認識評價,從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礙,邁出前進的步伐。

  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全面地,辯證地認識學生。不宜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用過激的語言訓斥學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懂得欣賞,懂得欣賞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個性,欣賞豐富多彩的生活,善于發現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與成功,為他們的真誠喝彩,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支持他們充滿信心的走向下一個人生驛站。

  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主角,我們的學校才能成為使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溫馨校園!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7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恒。沒有誰,因為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沒有誰因為不如比爾蓋茨就放棄自我。作為教師,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記得那是一個開學季,五年級剛從外地轉來一個學生,小姑娘比較聰明,但由于是外地生,帶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學習起來英語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其它學科比較起來還算可以,尤其是繪畫特別出色,畫起來的小動物都栩栩如生,畫起來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與他人也不太合群,對班級的各項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積極性也不太高。于是利用活動課的時間,班上舉行了一個小小的繪畫比賽,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滿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標,我利用此次活動,大力表揚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學習的良好風氣,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以后各項工作都積極地參與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溫暖,與班上同學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學習等各項工作都積極起來,直到現在她都已經畢業了,還時常到學校來看望曾幫助她的所有老師,感謝曾經地付出。作為老師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師都應該尊重每個學生,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這也是我們要尊重的地方!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8

  一、心中有人 眼中有愛

  今天下午我把李希貴校長《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從57頁讀至106頁,在這其中我有了一番感悟,現將所讀所思一一道來。

  1995年7月5日,李校長新任高密一中校長。在他上任的第一周便連降了兩天大雨。由于學校地勢落差大,校園北邊地勢低,排水系統也不完善,處在北邊的食堂深受影響,一到下雨天,就會形成一個最深處近一米的大水灣。學生打飯時,紛紛卷起褲腿蹚水進食堂。這一道風景線,苦煞了李校長。他找炊事班的班長,又找管理生活的老師,聽他們的言辭好像都沒有辦法解決。于是,李校長把他們都召集起來開會,同他們一起算了兩筆賬。

  第一筆賬:一頓飯過“河”的人次。如果把飯提前運到“河”對岸,只要十個人過“河”就可以了,而按原來的過“河”方式,就有一千多人涉水過“河”。

  第二筆賬:濕掉褲子的數量。一次降水,是只濕我們炊事班人員的十條褲子,還是讓全校一千多條褲子全濕掉?

  李校長的這個會,在我看來,他涵有兩層含義。從表層來看,他是向大家傳達在自然災害下,我們的損失怎樣降至最低。他在教會大家用經濟學的頭腦分析效益與損失。當然,這兩筆賬的思路想通了,事情也就看明白了。從深層來看,他心中有人,有老師有學生。也從側面看出他有一顆仁心,這顆仁心使他不忍看到老師和學生為了吃頓飯使褲子濕漉漉的去上課,他能體會到那種難受。他看得更高,他的境界更遠。李校長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把周遭的世界,變得靚麗可尋,暖意融融。

  就這樣,經他的點撥與開發,學校的工作者們順利地站在了以“學生在我心中”為主題來思考工作的著眼點。我們提倡適合學生的教育,不就應該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著眼點嗎?我看李校長做的就很好。

  說到這里,我就想起令我感動及尊敬的白沙中學。恰好我們學校與李校長筆下的四中有著意外的相似。每逢暑假,也是夏季降水量比較多的季節,我們白沙中學的校園里低外高,所以,我們的.主干道以及左右兩邊道路的積水不易排出。我們學校領導班子和后勤老師們在開學前兩周就著手動工清理雨水、污水、電線、電纜等工作,為我們順利開學創造了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當然,這都是他們竭盡全力努力付出換來的。而今我腦海中依然能清晰地再現出我們白沙中學的老師們在正能量群里為他們無私的付出紛紛點贊、深受感動的畫面。

  學校站在方便教職工和學生生活、學習的角度來管理,這樣的管理本身就體現著為公、為善、為人的光芒,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怎能不愉快!怎會不幸福!

  二、放開孩子的手和腳吧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這句話是李希貴校長在《無事可做的班主任》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話,這句話讓我深受觸動。同時,我也看到在他后面三篇文章中也印證了這句話是十足的正確。

  在沒有家長與老師的約束下,孩子感受到的不僅是尊重,更是信任。比如藝術節全權交給孩子組織策劃與舉辦、無人監考、足球俱樂部、李大為的“意外收獲”,全程都沒有老師的引領、插足與幫助,孩子們淋漓盡致地得到了身與心與腦的鍛煉,他們收獲失敗與挫折,他們也收獲堅強與無畏;他們收獲自信與信任,他們也收獲新奇與活力。

  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應該給他們更新的機會、我們也應該給他們成長的平臺。讓他們自己去領略生長中的陽光與霧霾、風沙與雨雪、電閃與雷鳴,個中的成與敗、興與哀、喜與怒,一遍遍去體驗去承受去打磨,然后一次次去總結去完善去豐盈自己。

  我為什么會有這般觸動?首先緣起我的兒子一森。他在一歲七個月大的時候,我給他買了一套牙具,剛開始我和岳剛教他怎么刷牙,他那時候能聽懂我們說的話,模仿得很好,自己刷。可在一旁的我就是擔心他不會刷,于是我從他手里奪了過來,說:“媽媽幫你刷。”可一森立馬就回駁我說:“不!我刷!”后來,慢慢我放手,他果真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再后來上廁所提褲子、退褲子、吃飯、修理玩具,也都是一副自信的架勢——“我弄”!直到現在,我若插手幫他干什么的話,他會反過來問我說:“不是我弄嗎?”“給你說了我弄,你還弄!”每每聽到被兒子訓斥的話,我心里竟可笑地喜滋滋甜滋滋。

  從一森他樂于嘗試自己做事情,做完以后還要再夸一夸自己做的如何,我知道他體驗到的是自信。一個內心充滿自信的孩子,對生活也一定充滿了向往。

  其實,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自己的學生是一樣的道理一樣的路徑。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放開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在自由與尊重的大天地里,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綻放自己!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9

  一個多月前,學校為我們每位教師購買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剛開始讀也沒覺得太特別,隨著讀的越多,越來越被吸引。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讓我認識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們教師最好的選擇。

  李希貴老師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著想。他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采取行動,卻可能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都還記得一則名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對我的觸動很大。故事是這樣的:在課間有學生用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一名學生在飛快跑過時順手牽羊,把手機撿起來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師看見,現場抓住還是假裝沒見呢?最終在操場見到了真人,并完美解決了此事。學生丟東西,這樣的事情我也經歷過,不過是費了很大周折才解決事情,卻又丟了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感情。雖然知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孩子要多一份寬容,我卻在遇到事情時解決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斷地閱讀,我明白了十多年來,學習過遠處的揚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白潭中學,近處的學校也去了好多,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看到的聽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而我們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一定會堅持用心讀下去,最后借李老師的一句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來激勵自己:作為教師必須善于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教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作為老師我責任在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10

  早就聽說過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剛好辦公室集體閱讀的書目正是此,這正符合我愿。

  看書前,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貴老師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懷著幾分疑問,也懷著幾分求知的迫切,我認真暢讀了這本珍貴的教育專著,從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來是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貴老師就是這樣用心、用情、用愛、用智慧創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中,字里行間充滿了教育的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呆板的說教,李希貴老師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創造了一部教育專著,從題目到內容,無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風采。

  書中又這樣一句話“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個性,也就意味著為孩子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意味著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的“語文試驗計劃”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讓生動活潑的孩子,按我們老師的想法做他們根本不喜歡做的事;對孩子多一份尊重,當我們老師有錯時,是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的;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剝奪學生自己的時間,侵占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么會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來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只是我們人為的把它搞復雜了。如果把孩子們當做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來看待,讓孩子在校園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了。

  一本書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貴老師的教育理念給我的啟迪卻是無限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我,在享用他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用心讀書,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珍重懂教育的人,一個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靈者!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11

  再次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開來,一頁一頁地讀下去,如同讀小說般欲罷不能的感覺。讀罷,不僅想:一本教育類的書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來,書中最吸引人的,應該是發生在李希貴身上的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貴的教育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見的也最棘手的問題推到我們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些問題變成了精彩。讀一個個案例,就像在品一場場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斷讓你進入一方新的天地,產生一種新的期待。細細品之,書中所包含的思想便會化為豐富的營養,深入心靈,引你深思。閱讀中,你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和審視——思考自己,審視自己,思考教育,審視教育,并且會逐步內化為一種行動的力量——向著“以人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說,這是一本既適合一線教師閱讀,更值得管理者細細品味的好書。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走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進了李希貴。在我的眼中,李希貴的精彩,不是因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論,也不是因為他是一個頭頂上罩滿了光環的教育名家,而是因為他不是靠空洞的說教,強迫式地讓你認同或執行,而是以自己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你,讓你不由得感動和佩服。李希貴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實踐,一個個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對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歷程的最生動詮釋。隨著閱讀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貴堪稱當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稱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過于他是否有主見的思想,是否有開闊的眼界。而李希貴的可貴之處是他不僅僅擁有這兩點,相對于某些只有理論研究而無實踐教育的教育專家而言,他更有獨屬于專家的一筆無比寶貴的財富——作為教師,作為校長,作為局長,他一路走來的銳意改革,大膽探索,他充滿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歷程,在我們面前編織出了一道別樣的教育風景。

  非常欣賞肖川教授的觀點,他說:“眼界決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對于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貴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須從關注人本身的需要出發,脫離人文關懷的制度只能成為束縛手腳的鐐銬。”

  我想,也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撐點,李希貴才演繹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不論作為一個校長還是局長;不論是對待學生,還是老師,他都懷有一種尊重,一種對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個體平等視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無不是被這一根線所貫穿著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這個無人敢涉及的“雷區”,帶著鐐銬舞蹈,也同樣收獲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對他所言:“素質教育真正搞好了,沒有理由不成功!”

  閱讀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貴一次次的大膽創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隨時就會有失敗的危險。所以,打破舊有的模式,創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膽識和魅力,絕對不敢為之。而李希貴卻一路敲著改革的鼓點,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稱為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為教育工作者,無論你是哪種角色,有一種努力可以相同——我們奮斗,是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12

  寒假期間,我從學校推薦的三本書中選擇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來充實自己。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們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帶著這個期待,我開始閱讀此書。

  起初,當我只讀了幾頁的時候,我就被李老師的真誠與樸實打動了、震撼了。這種感覺引導著我繼續往下讀,在接下來的閱讀過程中我享受著、思索著,越發感受到吸引我的不僅僅是書名,更具吸引力的是這本書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嶄新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著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從李校長的教育故事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教師去學習與琢磨,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校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采取行動,卻從來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這本書是由多個教育故事組成的,每一個故事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這本書并非是一本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相反它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經歷過的教育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熱愛與向往,從中他也向讀者傳達了他獨特的感悟與深沉思考。我想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與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關頭才能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重視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著眼于日積月累,多思考、多總結,這樣的教師生涯、教育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則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對我觸動很大,并在此后的教學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大影響與啟發。

  有一次課間,我從三樓往二樓正廳走,三樓的正廳恰巧有一群中學生在用自己的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由于舞蹈的動作非常滑稽,所以我駐足觀看了一會兒。就在這時,一個六年級男同學從這群人身邊飛快跑過,同時將嶄新的手機從地上迅速撿起揣進了上衣的口袋里。此時此景被我目睹了個正著,當時我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想我是當場抓住他還是裝作沒看見呢?就在我猶豫時,一句平實的言語立刻跳入我的眼前——“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我豁然放松下來,心中已有對策。但就在我愣神的一刻,那位學生像射出去的箭一般消失在熱鬧的樓道里。最終我費了很大勁在操場找到了他,見他身邊沒人,我便很自然地走過去微笑著和他打招呼,并溫和地對他說:“剛才不知道哪位學生在三樓撿到了一個手機,失主非常著急,想通過監控錄像看看手機被誰撿去了,送到了哪個辦公室好去認領。”這名學生聽后,頓時臉色煞白,微微顫抖著、小聲對我說:“老師,我撿的,我還沒想好送到體育組還是大隊部呢,現在交給你吧。”我微笑著說:“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是咱們同學學習的好榜樣,老師看到你的班主任一定告訴她,她會在全班表揚你的。”但他什么也沒說,就一溜煙地跑掉了。在我將手機交給失主后不久,突然收到了一條不知名的短信,短信的內容是:“老師,請不要告訴我的班主任,是我錯了,謝謝你沒當場把我抓住,不然我真不知道會是什么后果。謝謝你給了我一次做好學生的機會,我會像你表揚我那樣,做一個真正的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成為同學們的學習榜樣。”

  是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

  隨著深讀這本書,我的思緒漸趨明朗。我明白了為何這么多年來有的學校學習魏書生、學楊思、學杜朗口,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草草收場,是因為那都是從名師那兒學皮毛,借鑒者看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并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讀著李希貴老師的書,如同與一位智者促膝長談,從我們每天都經歷著的事情娓娓道來,講了許多令我恍然大悟卻又淺顯易懂的道理。細細品位書中的每個經典片段,讓我感觸頗深。作為教師,我們一路走來,是否也應該多思考一些,多自省一些,讓自己成為有思想、有個性的教育者。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早地體驗到教育的成就感,找到作為教育者的幸福感,才會有更多機會和學生一起自由呼吸。

  閱讀這本書,還讓我清晰地明確了教學的方法、教育的方針、管理的體制,更重要的是讓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態度。

  在書中,李希貴老師分別以教學、教育、管理這樣三條主線,把源于自己教育實踐中的小故事串聯起來,同時融入自己對教育的獨特體悟與深思。而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人本”理念則貫穿三條主線始終。“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藝術、“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評價觀、“讓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的育人觀等等,這一切都是李希貴老師“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

  讀完此書,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善于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13

  什么是教育?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可是,處于一線的老師,到底缺什么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原以為所謂的教育類專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編排的許多深奧且空洞的理論,一向嗤之以鼻。讀教育家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方后悔自己其實曾錯過了無數的收獲與感動。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書的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李先生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在書中,李先生緊緊抓住三條主線: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

  一、善于讀書,使人明智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于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映證。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經營人生的智慧》;從約翰·基西克的《理解藝術》,到瑪麗?凱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從教育理論專著到別類書籍,李老師從不同種類的藝術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將其用于教學、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這些思想,李老師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他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二、善于悟道,創新出彩

  悟,奠定了他的教育理想的"底色",最可貴的則是其中閃耀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正如他所言:"長期以來,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驗,水平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讀書’,而好‘甚解’正是當前教學的最大弊端。"他的"每天十分鐘"讓閱讀成了孩子們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切實擁有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權和閱讀選擇權,他還提倡"說你想說的,寫你想寫的,讓寫作成為情感的一種自然的表達方式,成為生活的一種真實的需要。"因為他相信,"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

  在教育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學生觀的漸變過程,那是一個在無數次錯誤和失敗中摸索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與大師對話,從閱讀中汲取養分的過程。正是一顆好學又善于深思的心靈,讓他一步步將"以人為本"的思想全面地融入自己的學生觀中。他眼中的學生是天真可愛的,有靈性、有夢想的一群;他們會常常犯錯,常常摔跟頭,但在錯誤中成長、在摔倒后爬起來是他們必須學習的功課;他們的心靈美麗而稚嫩,需要我們去呵護、去理解;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容不得我們貿然闖入……他們的身上都流淌著渴望尊重、渴望認可、追求公平、追求自主的血液,而這些恰恰是教育得以萌芽的種子。那就是用情感改變一個孩子的心。

  三、善于改革,無所畏懼

  他注重經營學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為四十歲做準備"的極具個性化的校訓,以振奮師生的斗志,內化為每一個人的生命動力。他始終站在學生和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經常思考教育應給學生留下什么?提倡民主從課堂開始,著力造就一個"選擇的校園",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第一次",哪里閃光就打造哪里,讓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對于一位校長而言,成就教師與成就學生一樣重要,因為"教師以什么樣的心態理解生活,就將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教學",在當代的`中國,讓師生們在考試的重壓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發展才是需要永恒探索的課題。

  在管理中,他以營造"自由呼吸的教育"為使命,進行了一系列領潮流之先的探索。首先,他明確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把矛盾消化在機制之中。他以中考改革為突破口,帶動初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出了"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信條,同時探索出一系列諸如"制造一桿公平秤","將競爭的機制引入學校","讓聘任制軟著陸"等管理原則,率他非常強調體制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教育管理體制,強調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好,將教育領導者真正地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將智慧和時間投入到其真正的職責——"經銷希望"、"組織才華和開發才華"

  邊讀書,邊讓我佩服起李先生來,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為了每一位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還有一點在李校長身上也深深的體現出來了,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先生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14

  讀了當代教育家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來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一、教育,從平等開始

  學生渴望的是平等、公平、公正。教師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和學生平等地坐下交流,平等的師生關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學生發展的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應當建立在平等的人際關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師的民主意識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有裨益。

  二、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師,都應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們究竟該怎樣把這種“有意的”教育和“無意的”教育結合起來。

  書中講到學習語文時“讓學生當一當老師”,讓學生把語文課當成自己的自留地,讓學生參與語文教與學的全過程,從備課、講課、疑難問題解答、命題考試、講評,全有學生自己“演戲”。年底考試,語文成績卻非常好!在語文課上試驗的“包產到戶”,解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問題。由此看來,一切的教育都應當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

  我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語文到底是怎么學會的?不正是因為沒有了教師“口若懸河”的分析講解,沒有了教師填鴨式的機械訓練,才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嗎?就像幼兒學走路,的確需要扶持,但決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學會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開扶持的雙手以后。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篇15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文章中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說教,作者用最樸實的語言,每章每節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新的實踐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大都是作者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本質規律。

  其中有一篇文章《為孩子的思維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李老師列舉了四位老師的課,并進行了分析,我感受頗深。能否為孩子們揚起思維的風帆,插上思維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職,要給孩子們以想象的空間,思維的余地。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和人的天賦有一定聯系,但基本上是后天培養和教育的結果。在課堂教學這一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中,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李老師一路走來,他走到哪里,閱讀的種子就播到哪里。李希貴老師說:教育是與讀書聯系在一起的,書籍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一個學生在他相應的年齡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讀的書,那是人生無法彌補的遺憾。應該讓讀書活動伴隨孩子一生!從“愛書的爺爺”到“連環畫的魅力”、從“每天10分鐘”到“ACT語文教改實驗”,從“千萬不要上語文老師的當”到“文章是流出來的”,最后到“百萬人家競讀書”,字里行間無不體現著李老師的這種教育思想,我從真正意識到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必須要有大量的課外閱讀。讀此書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索。很是為其中的先進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做法所深深打動與觸動。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04-27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04-27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09-19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精選9篇)02-13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師讀書筆記03-05

有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通用10篇)10-18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10-31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04-29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2-01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