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1
對基礎差、習慣不良的學生,我會有種憐惜。他們也想學習好、頭腦聰明、人見人愛,可是學習上卻比別人慢一拍;他們也想及時完成作業,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氣,可是總是管不住自己的身體和頭腦。病癥表現在孩子身上,病根實際在家長身上。
想到這些家長,我腦海里浮現最多的就是一張張焦急、無奈、恨鐵不成鋼的面孔。交流時,往往我還沒說幾句,家長們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嘮叨孩子的不是,最后以老師,您使勁打結束。遇到這樣的,我就推薦他們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一書。
這本書內容非常具體,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小場景組成的,通過正反兩種互動方法的對比,讓家長懂得如何做、怎樣說才是有效的。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語言說出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長要了解,孩子說一些話時,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樣的話會傷害激怒孩子,什么樣的話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平靜下來。例如對于一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對家長提到了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愿望。
用這樣的方法孩子會得到安慰與理解,溝通更容易進行。書中有小練習,可以訓練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等。現實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忍不住摻雜發泄的情緒,想到哪,說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說。與后進生家長交流時,我總是一再強調:回家不要打罵孩子,關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時間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輔導孩子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覺的要發火了,趕緊走出去,緩和情緒。書中多次提到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覺,去體驗家長用不同態度說的一些話,對孩子心理感受的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有喜怒哀樂、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于家長與孩子之間,適用于與所有人之間的交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2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能把人說笑。說明說話是一門藝術,非常重要。但同時,你說話的態度和這些話本身一樣重要。在園中我們要和幼兒交流,和家長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溝通可以讓我們之間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會產生不小的誤會。因此我選擇了一本關于成人與幼兒交流溝通的書,作為暑期學習的內容。讀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并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傾聽幼兒的心聲。
學會傾聽,學會了解、體會幼兒的感受,讓幼兒訴說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情感。試想當你難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時,沒有人愿意聽你說阻止了你的話語權,那該是多么的。郁悶,多么的難受。孩子們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緒,對他們的情緒予以正確的鼓勵。這樣,孩子們才能集中精神面對后面的事情。
二、學會交流溝通。
知道了要傾聽幼兒的心聲,我們要如何說呢!這一點書中寫的十分好,他對于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指出了明確的要求:
1、全神貫注的傾聽;
2、用正面的語句回應幼兒“恩”、“哦”“這樣啊”;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愿望。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經常會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因為生氣,可能因為習慣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這種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我們應及時制止,但不是疾聲厲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狀態,你在扔積木,你為什么要扔積木呢,然后再告訴幼兒你這樣做不到,為什么不對。即使是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師要把鼓勵、關心、批評等用在不一樣的地方。
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這些方面都需要老師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與孩子交流關鍵是要用心,并將掌握的技巧積極運用到現實生活。交流無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方法,對孩子來講蹲下來傾聽他們的心聲是最重要的。最后,這本書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3
“老師,我媽媽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學校辦板報,能借您的電話用一下嗎?”“老師,我和芳芳把咱們班的圖書弄丟了,我們打算共同買一本賠償給班級,您看可以嗎?”每當我聽到孩子們用這樣的方式和我交流時,我都會在心里為他們的獨立能力暗暗驚嘆,沒有人告訴他們,可他們在面臨問題時總會通過思考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在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們的父母。
拿自己的童年和他們相比,我只能自慚形穢,因為,我從小就是在父母過度的保護中長大的,聽到了太多“不被允許”的要求。還清楚地記得,每次到鄰居家借東西,媽媽都會一字一句教我到鄰居家該怎么說,并要我在家對她演習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才會讓我去借,回來后還要我將借東西的過程再重復一遍。
現在看來,媽媽當時這么做的目的無非是覺得我年齡太小,不會說話,擔心我辦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這樣的“保護”帶給我的最終影響是我極其懼怕人際交往,害怕自己說錯話,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去說。在我長到很大的時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親戚到我家,我也會快速地跑到屋里去,害怕和人家對話。
當然,今天重提往事,絕沒有埋怨媽媽的意思,畢竟在那個年代,在我當時生活的環境里,家庭教育至多達到讓孩子“吃飽穿暖好上學”的層次。所以,當我讀完由美國成人與兒童交流溝通問題專家阿戴爾費伯和伊萊恩梅茲立希合著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一書時,我馬上想到要將此書推薦給我的家長和身邊的朋友們。這本書解決的絕不僅僅是溝通問題,透過書中所羅列的一系列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看到的是作者獨到的教育見解。
就拿本書的“如何鼓勵孩子獨立自主”一個章節來說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觀點就旗幟鮮明:“為人父母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孩子從我們身邊分離出去,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完全憑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
試問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有這樣的高瞻遠矚?我們常常是恨不得將孩子時刻拴在我們身邊,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個同事,孩子才出生沒多久,就開始計劃為孩子存錢,以備將來上學、結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經過來來往往送孩子上學的父母身邊,聽到最多的就是“上課要認真聽講”、“下課記得喝水”、“上體育課不要脫了衣服”“放學后趕緊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兒”之類的交代和叮囑。
我們什么時候思考過: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們身邊,遇到問題他該怎么辦?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在了,孩子該怎么辦?許多父母可能都會說,能操一天心是一天吧!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自己能操心的時候多為孩子做一些事,等自己看不到了,管他如何呢!說到底,經不起這番磨煉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這本書中,搜集了許多父母培養孩子自主獨立能力的鮮活例子,并將這些方法加以分類,讓學習者便于操作。比如第一種,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許多父母在對孩子提要求時往往會遭到孩子的反抗,因為他們已經不愿意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有些時候還會做出一些逆反的行為,所以,父母在對孩子提要求時不妨多給一些選擇。比如,需要孩子在當天晚上練琴,你本來是想讓他現在就練的,但他正在看電視,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見:“你是打算現在練琴呢?還是在晚飯前練,或者在晚飯后?孩子知道自己要練琴,但又不愿意放下正看著的動畫片,就會給出一個自己的選擇。如果父母強硬地讓孩子當即就去練琴,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第二種方法是不要問孩子太多的問題。
父母問題越多,孩子的話就越少。舉個例子來說,很多父母都喜歡在孩子放學后問:“今天在學校表現怎么樣,老師表揚你了嗎?”這話看起來只是很平常的詢問,卻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他會感覺自己上學不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父母,如果自己表現不好,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失望,還要面對父母的失望。
除了不要問孩子太多問題外,父母也不應太急于回答孩子的問題,應該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此外,要讓孩子懂得,他們并不完全依賴于我們,家庭之外的世界也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總之,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屬于他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他決定他的人生,一切都要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一個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幫他樹立這樣的觀念,就能讓孩子和自己都從中解放出來。
上周給班里的孩子一次“無作業日”的機會,后來調查發現,有部分孩子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時間,過得充實、快樂;部分孩子卻因為一下子失去了約束而變得無所適從,一個晚上匆匆過去自己卻什么也沒做;還有一些孩子因為時間安排得不夠合理遭到父母反對,從而引起了一場小小的家庭“內戰”。同樣一件事情,孩子們卻有著不同的表現,這當中,反映出的不正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嗎?
令我感興趣的還有“把孩子從固定角色中解放出來”一個章節。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需要更正自己的一個教育觀念,那就是不要用語言去暗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比如“你總是這么軟弱,難怪比人愛欺負你”、“他吃飯總是很挑,我都不知道該做什么給他吃才好”、“你就是不細心,每次作業都有錯題”、“你這么倔,說什么你才肯聽呢?”等,類似的話我想不少父母一定對孩子說過。一旦你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簽,他就開始扮演這樣的角色了。
有的父母會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可是,哪怕僅僅在心里有這樣的想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比如,當孩子看到你在玩兒拼圖時,想要過來和你一起玩兒,你會怎么說。也許你會說:“好,先看看我是怎么拼的,然后我讓你試一塊兒。”也許你會說:“小心點,別把我拼好的弄壞了。”或者,你還會說:“好的,拉個凳子過來,看看這塊兒帶云彩的拼圖該擺在什么地方。”三種不同的.交談方式會帶給孩子怎樣的感受呢?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個反應遲鈍的人,還是一個破壞力很強的人,或者是一個可愛、有能力的人呢?這寫標簽不僅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感覺,還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也許,孩子一輩子都可能扮演這個大家眼中“固定”的角色了。
除此之外,書中還安排了“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如何引導孩子與父母合作”、“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懲罰”、“如何夸獎孩子”等專題,真正幫助父母解決了親子溝通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每項專題都大量列舉父母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同的溝通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并以圖畫、案例、提綱的形式給出解決方法,可讀性極強,實效性極強。在近一天的盡興閱讀之后,將此書推薦給所有的父母、教師和即將為人父母者。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4
以前上學的時候,我總是不敢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害怕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后來,不喜歡跟陌生人聊天,害怕不能引起別人的興趣導致冷場。“說話”變成了我的負擔,成了我不自信的來源。我用網上查到的“血型論”、“星座論”來支持自己的想法——我是個天生不善言論的人。
師范畢業,我成了一名教師,成了一名每天都要用嘴巴說來工作的人。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每一節課上我都能講清楚要教給孩子們的知識重點,我都能講明白孩子們遇到的知識難點。但是,每節課維持課堂紀律占據了課堂的不少時間。我認為,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必須時不時地來提醒;我認為,我有責任在看到他們沒有認真聽的時候進行提醒……總之,我認為,我是一個稱不上很優秀,但也算得上差不多優秀的教師!
可是,看到那本《怎么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的時候,我又變回了那個不自信的我。這并不是一本啟發教師如何在課堂講課的書。它在書中講了很多家長和孩子間發生的小故事和小例子,確切地說它就是一本幫助媽媽爸爸教育孩子的教科書。
那天中午為了幫助我快速午睡,我才第一次翻開了它。剛開始看,我覺得挺有意思:看著書中畫得小漫畫就想起了小時候看得小人書;看著畫中小孩子的無理取鬧和野蠻行徑就想著自己小時候有沒有這樣折騰自己的爸媽。可是,每個反面故事之后的解決版故事中,那些父母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讓孩子轉變無力取鬧的行為,成了聽話、理解父母的好孩子。這讓我覺得非常神奇。原來,適時適事的語言策略既能避免孩子與成人之間的隔閡又能輕松有效的解決那些看似繁瑣復雜的問題。
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是我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和一大群各樣習性的孩子們渡過。靜思我的課堂,我也曾像原始版父母那樣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學生認真聽講,也曾用反問的語氣近似諷刺的指責孩子不懂得動腦筋思考。靜思我的課堂,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維持課堂的紀律,提醒學生不良的課堂行為。靜思我的課堂,每當我訓斥學生之后,他們靜默的眼神應對著我滿腔的怒火和略略后悔自責的心。倘若我能學會“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那么我的課堂將是多么的民主高效!
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是所有的人就像不同階段的“大孩子”。靜思我的生活,我想和同事開心快樂的相處。靜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朋友永遠坦誠相待。靜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我的愛人永遠甜蜜無間。倘若我能學會“如何說”,我的生活將是多么的幸福美滿。
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是總有一天我會待上“媽媽”的光環。在陪伴我的孩子成長的歲月中,我和我的孩子可能也會出現各種矛盾和煩惱。倘若我能學會“如何說”,那么也許我在“媽媽”這條道路上會走得更加輕松通暢。
我承認我不善于“說”,但是,我不懼怕說。我要學會“如何說”,說出課堂上愛戴的我,說出生活中朋友同事喜歡的我,說出家庭里游刃有余的我。說吧!讓我們都學會“如何說”,別人才會聽!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5
這是一本沒有華麗封面的孩子教育類書籍。放在家里已經塵封很久了。以為它就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種說教類的書籍,所以也沒很重視。當偶然翻起這本書時,才感到這部書跟別的書大不一樣。這是一本暢銷30年的書。
一個教育孩子的書籍能流行30年,從這一點就足以引人震撼了并對他產生想看看的欲望。再看看里面的內容,除了文字以外,每隔幾頁就會以漫畫的形式描述我們孩子之間經常遇到的場景。以正確的方式和錯誤的方式來對比演示。既形象又直觀,還有通俗易懂。
我剛拿到書時就是先看里邊的漫畫。感覺那里面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里邊的家長。然后讓我老婆看了,俺老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們還分別扮演了其中的角色。體會錯誤和正確之間的差別。這本書內容方可以分為四大類:
一、感受
我們雖然跟孩子日夜相處,但他的感受我們真正重視了沒有?我們往往采取了忽略或給建議的方式,這都是不對的。正確的方式是:
1、要認真傾聽;
2、如果可能,把他的感受用描述出來;
3、認同他的感受。
在我跟孩子相處的時候,這一部分我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因為我是一個喜歡用腦而不擅長于用心感受別人情緒變化的人。所以對孩子的感受,往往采取的是忽略。他媽媽恰恰相反,他是一個情感非常豐富的人,對孩子也特別疼愛。對孩子有了什么問題,或者發現什么苗頭會積極關注,但往往直接給出建議。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對的。
二、尋求合作
現在的家人對孩子的態度已經從幾十年前不把小孩子當人看,吃飯都不能上大人席。而變成了家庭中的金字塔頂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這個時候往往他們都很自我。當你要他們自己應該做的事,或幫家里做事的時候,會出現逆反抗拒的態度。那這個時候要怎么辦呢?
1、說話語氣要有堅定,要用短語,不要啰嗦。
2、描述你看到的東西,比方說我看到地下有個香蕉皮。
3、給出提示。
4、給出選擇。
5、描述自己的感受。
6、最后一招,可以把你看到的事實和對他的要求寫張便條放在他能看到的合適的位置。
看到這一節,我就想起了正面教育里的觀點,跟孩子相處要和善而堅定。告訴孩子的邊界在哪里,尋求他的合作。不能用強迫的方式,就挖掘孩子內心的良心和良知。這樣才能真正對孩子產生作用。
三、代替懲罰
懲罰是往往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大家的家長的意思辦,最后沒辦法時采用的措施。應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懲罰呢?我想世界上不會只有陽光,沒有暴風雨的地方。所以適度的懲罰是也是必要的。但要用直接后果來懲罰,不可用間接后果。比方說他不好好吃飯就不讓他看電視,這就是間接后果來懲罰。因為不好好吃飯和看電視之間沒有什么必然聯系。不當的懲罰會讓孩子自我評價降低,這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當孩子做了錯事,我們應該:
1、要做的要傾聽并回應。傾聽時要接納孩子的感受,不做評論。
2、將孩子的話做個總結。
3、說出自己的感受。
4、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并寫下來。
除了讓孩子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外,還要讓他感受到家里人對他的愛。這里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當孩子做錯事時是建立和孩子情感的機會,當孩子做對事時,是塑造孩子行為的機會。我們雖然有時改變不了他的思維,但是可以改變她的情緒。
四、鼓勵和贊揚
我們家長往往有個毛病,眼里的孩子都是缺點,恨鐵不成鋼,而對優點視而不見。這個時候怎么辦呢?我們對孩子做不到位的事情,也要看他有沒有進步的部分,對他進步的部分提出表揚。比方說孩子以前經常遲到半個小時,這一次只遲到了十分鐘,可以表揚孩子比以前有進步。表揚贊美要用二級反饋法。先描述事情后贊揚行為,并一個詞來總結。
如果說給這本書列幾個關鍵詞。第一個認同感受。感受是真實的,認同感受不一定意味著認可他的做法。第二個參與感。不要給建議,讓孩子參與一起制定解決方案。把我們的焦慮放進口袋,要充分發揚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很多問題孩子是自己能夠解決的,我們所做的就是傾聽和引導。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如何煲湯才更美味08-07
孩子說臟話怎么教育10-04
教師如何說課01-11
梁實秋《孩子》讀后感范文12-25
孩子說粗話該怎么教育10-04
對孩子說課文閱讀理解12-11
老舍如何教育孩子07-20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說課11-04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說課11-12
《怎樣上課才最棒》讀后感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