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時間:2023-04-27 19:39:15 毅霖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精選26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精選26篇)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是《弟子規》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帶來憂愁。我們的品德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這句話給我的感悟最深,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我總會深深地自責,因為我懂得了給父母帶來憂愁、讓父母沒面子就是對父母的大不敬。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我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持去野外玩,爬山的過程中我不小心被一塊玻璃片扎傷了腳,幸好有大同學幫忙把我背到了醫院,并通知我的爸爸媽媽,等爸媽趕到醫院時,已經包扎好了。看到我滲血的腳,媽媽急得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問我疼不疼,我看到媽媽那么著急,咬著牙故做輕松地說:“媽爸,沒事的,一點都不疼!”大夫也安慰媽媽說:“只是扎了一個口子,不礙事的,注意不要讓她的腳著地,這樣好得快些。”媽媽抹著眼淚答應著。

  回到家里,媽媽心疼地看著我的腳說:“丫頭,真的不疼嗎?”還憂心忡忡地說:“唉!這得什么時候才能好啊?”為了減輕我的.疼痛,媽媽不肯讓我下床。不但抱著我大小便,而且親自喂我吃飯。閑坐無事的時候,媽媽怕我的傷口疼,還用扇子對著我的腳輕輕地扇風。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腳很快地好起來了。但是經過幾天的折騰,媽媽圓圓的臉卻明顯得消瘦了。如果不是因為我沒有聽媽媽的話執意出去玩,如果不是因為我沒有照顧好自己,媽媽也不會如此擔心,如此憂愁,現在想來,我真是不該啊!

  我的腳康復后,由于落下許多課,媽媽不得不把我送到了補習班。因為我不喜歡補習班的老師,我時常故意在補習班里大聲說話,補習班里的老師說我,我就會大聲得頂撞他,老師忍無可忍,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把我領回去,媽媽氣喘吁吁地趕來,馬上面紅耳赤地道歉:“老師,真對不起!我一定好好教訓她,求您千萬別讓我把她領回去!”老師不肯,媽媽又說:“求你了老師,我再給您多加點錢好嗎?”老師不耐煩地說:“也求求你了,放過我吧,我把你交的學費退給你吧!”媽媽說了很多好話,老師執意不肯留我,媽媽只好羞慚地領我回家了。回到家后,媽媽什么話也沒說,只是坐在椅子上哭了起來。看到媽媽哭了,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現在想來,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而我卻因為品德的缺失,不但讓媽媽丟了面子,而且傷了媽媽的心。想到媽媽低三下四地為我求老師的樣子,想到媽媽淚流滿面的樣子,我后悔得不得了,我真是一個不孝女啊!

  感謝《弟子規》,它讓我明白,如果你心疼自己的父母,那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它受到損傷,免得父母為你擔心;如果你孝敬自己的父母,就要注意言行,培養良好的品德,免得父母因你蒙羞。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

  我的爸爸媽媽都愛讀書,我們家的書架上有好多書。我最愛讀的的是《弟子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告訴你吧,因為我讀了《弟子規》以后,變得更孝順、更懂事了,老師和爸爸媽媽都經常表揚我,我太高興了!

  以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還在網上下載了一份,叫我自己去讀,可是有好多字都不認識,而且讀不懂,所以我沒有認真去讀。今年暑假,學校布置我們和家長那一起閱讀《弟子規》,還要求我們必須會背。

  于是假期里我就和媽媽一起讀《弟子規》。媽媽叫我自己先練習讀,可是我有很多字不認識,就去問媽媽。她開始還要告訴我這些字的讀音,可是一會兒她就不耐煩了,因為媽媽覺得我老是打擾她看書,就叫我自己去查字典。通過查字典,我認識了好多新字呢。可是我根本不懂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媽媽就給我講解。有些句子的意思她也拿不準,就去查閱資料,然后給我講。通過誦讀,我知道了很多知識,特別是懂得了在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還知道了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的禮儀和規范。

  我讀了“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明白了父母教育我們時,我們要恭恭敬敬地聽從。如果我們做錯了事,父母責備你,就應當虛心接受。即使爸爸媽媽批評錯了,也不能頂嘴。‘‘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知道了爸爸媽媽叫你,行動要快。爸爸媽媽需要你幫助他們做事的時候,不要偷懶,要認真。所以我在家里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都馬上去做,從不磨蹭,也不偷懶。

  我又讀了“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知道親人生病了,要在床邊好好地照顧病人,我就像這樣做的。開學不久,媽媽生了重病,媽媽輸了液過后,身體非常虛弱,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我就在家陪媽媽,給她倒水,給她拿藥,幫她把床弄暖和。有一天,媽媽要去睡午覺,叫我給她熱一點中藥,我怕媽媽空腹喝中藥對胃不好,還給媽媽煎了一個荷包蛋。還有上一次,快要九點了,媽媽還沒有起床,我想媽媽以前每天給我做早餐,我也該回報媽媽,于是就給爸爸媽媽做了一碗荷包蛋,媽媽很高興。媽媽表揚我,我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雖然不能報答媽媽,但是要試著報答嘛!”媽媽親親我的.臉,感動地說:“你怎么這么孝順呀!”我說:“都是你把我教得好。”媽媽激動地把我摟在懷里。在我們的照料和關心下,媽媽健康了許多。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生病了,我要多做家務事。你以后病好了,我也要多做家務事。”我說到做到,在家洗碗、拖地、抹灰、炒菜,到超市買菜,給媽媽端水送藥,按摩捶背,每天給媽媽講笑話,讓她開心。媽媽很感動,天天都要表揚我,說我能干,夸我孝順!

  我讀了《弟子規》,懂得了許多道理。以后我還要多讀這樣的經典好書,長大后成為品德優良的好人。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3

  讀了《弟子規》一書,使我獲益良多。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擔任著多種角色,妻子、子女、母親、教師,如何在這種物欲橫流的今天找到方向,我想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很大。

  一、孝敬之道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可到底怎么做到孝呢?就如弟子規中所說“入則孝”,就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時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因為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孝”的另一個方面,我認為還要照顧好自己,時刻關懷自己,不要讓父母擔心我們的生活。關心家人,關注自己!我認為這就是孝的根本體現。

  二、教育之道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家長,我們擔負著教育子女、教育學生的重任。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等負責,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僅僅要教給他知識,也應該教給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養。當然,這要求我們自己就應該有一份積極的人生態度。另外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讓他們從我們身上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不論是教師、家長哪種身份,我們既要教會孩子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著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余”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

  三、處事之道

  作為生活中的一份子,單位中、家庭中做人處事的方法關系到我們與同事與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讓我進一步明白了一個道理,便是對待工作和生活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說,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么御人之術。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并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讀了《弟子規》一書,它讓我們明白許多人生道理,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也會使我們對幸福的詮釋迸發出無限的感想!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4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匪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5

  每天清晨,撒滿光輝而顯得生機一片的校園里,伴著悠揚的音樂,便會傳來朗朗的誦讀之聲,整齊而又洪亮。同學們在讀什么呢?哦,原來是我們第三實驗小學人人都在誦讀的《弟子規》。

  《弟子規》為孔子編著。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學習《弟子規》(雖然他們早已當客成名)?不計其數。就連權力至上的皇帝也對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腳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經常采納下屬的正確勸諫,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評規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己過失的一面鏡子。因為“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唐太宗對臣下的意見能夠認真聽取,擇善而從,這在中國歷代的封建皇帝中是無人可比的,正可謂“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時讓我們懂得“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弟子規》教育人們首要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為要謹慎、言語講信用。每時每刻對眾人都得有愛心,向每個人學習,有仁德情懷。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記得那一次……

  我剛熟背完“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就被爸爸叫去吃飯。我一邊嗯嗯呀呀地答應著,一邊慢悠悠地走出房間,然后慢騰騰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會兒才到餐桌,還東張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覺間,當回過神來時,才發現碗了多了好多菜:紅蘿卜、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飯也壓得喘不過氣來,簡直就是喧賓奪主嘛,我滿臉不高興,不由自主把碗里的菜統統夾回盤子里。爸爸此時又開始了他的說教:“吃不能只是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這些菜富含維生素……”我最怕聽爸爸的“經書”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歸原碗”,皺著眉頭勉強“一掃而光”。可是,一旦有機會在串串香面前,我卻是表現得那樣“貪婪”,一連可以挑十幾串,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嚼得歡。因為這樣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況爸爸媽媽是絕對不會讓我碰觸的,可我就是嘴饞,怎會不把握機會狠狠地一飽口福呢?

  現在你該知道我為什么長得高卻長得瘦的緣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別是對吃水果,從來都不主動,最讓爸爸媽媽頭疼。我可是在媽媽使出渾身解數后才開始慢慢喜歡上香蕉、草莓、奇異果、橙子、甘蔗的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相信在《弟子規》的不斷感化下,在爸爸媽媽老師等長輩們的關懷教導下,我一定也會對最近被評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首的蘋果情有獨鐘的,對富含維生素A、B、C的青菜來者不拒的,因為它——《弟子規》乃是我成長之路的良師益友也!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6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做人做事的書籍。《弟子規》全文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進行了高度概括。通過淺讀,使我意識到《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好教材,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對我們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與《弟子規》的內容有相同之處。《弟子規》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身養性、尊老愛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從小處著手,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個人的形象,也就是維護集體的形象。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與單位同志團結友愛。

  《弟子規》所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規律,是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規》則是儒家思想的根。我們學習《弟子規》,目的是要扎好中國文化的根。

  《弟子規》規范了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一句話一種思想。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我們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講一個人負責的態度,讓有條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講的就是我們的要養成良好的六常工作習慣。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沒能及時跟上。倫理道德淪喪,成風,道德水準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這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與沒學《弟子規》有很大關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環顧全球,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人民,特別是在全民中推行《弟子規》教育,才是出路。

  總之,只有學好《弟子規》,才能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建立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7

  不久前兒子帶回了一本書《弟子規》,當時只是翻了翻,沒有太深的感覺,直到這次學校舉辦讀書節,我才真正仔細研讀了這本書,感想很多,深受啟發。

  在現今中國物質快速積累,信仰迷失,人心浮躁的社會,如何做人?如何培養孩子?其實是讓很多人困惑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中庸和諧之道,這也是近幾年國學熱的原因。

  想想我們這代人的童年應該還是在物質貧乏思想單純的時代,提倡的尊老愛幼,友愛互助,學雷鋒,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精神不僅僅是口號,我們的父母也基本是這樣做的,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也是這么做的。如今我已為人母,經常會思考如何教孩子做人。看著那些花花綠綠的連環畫和動畫片,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再看看身邊的這些孩子和少年,有多少是對長者不禮貌,不客氣的;遇到別人的批評就翻臉惡語相向的;做事只為自己爭利,不顧他人感受的;言行一味逞強,輕視他人尊嚴的。這些孩子如果不及時調整教育可能要經歷許多的磕磕絆絆后,才能學會有禮、自斂、尊重,感恩,才能有和諧的生活。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是在日常的零散的生活細節中教育規范孩子們的行為,學會做人做事,正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為他們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奉獻社會奠定基礎。

  《弟子規》就是這樣一個指導書,古人已經為我們編好了這本“未成年人日常行為規范守則入門”。它以孔子的《論語。學而》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思想中心,用極其通俗易懂的三字文表述,內容廣泛而細致的羅列出了未成年人日常行為應遵守的規范。這些細致的規范,總結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道德精華,又針對少年兒童的年齡特性有所偏重,不愧為我國清代以來重要的兒童啟蒙教育讀本。

  如何讓《弟子規》的精髓真正變為孩子的品行?

  我認為需要家庭,孩子,學校共同的長期的'努力才行。首先,家庭父母是對孩子品行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孩子的很多行為很多思想都是在模仿學習父母,“子不教,父之過”已經是千古真理。對比《弟子規》的要求,其實我們自己很多事情都沒做到,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我們自己首先就要改進我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身體力行讓孩子有實際的參照標準模仿榜樣。

  其次,是要求孩子理解日常的行為準則,并按照這些要求去嘗試體驗或改變,這和我們自己改變一樣要付出很多代價,我們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最后,是學校的環境,對孩子的思想認識來說周圍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如果我們教育孩子要謙讓,但周圍的同學都強取豪奪,他老吃虧,那他就會質疑謙讓這種品格的正確性,會向其他人學習去爭奪占有,如果周圍的同學都會謙讓,那他就堅信這樣是正確的,就會持續的這樣做下去,形成謙讓的品質。

  最后,感謝學校搞這次活動,樹立孩子良好的品格才是教育的根本,我們也會持續努力改進自己教育孩子,堅持就是勝利。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8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啟蒙讀物,也是傳承數百年而不衰的人文經典。《弟子規》是由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文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三字韻文,極易成誦;流傳甚廣,意義頗豐。

  我初讀《弟子規》,是在上小學時,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各班在下午上課前的唱讀時間學習背誦文學經典,《弟子規》便是其中一種讀物,我那時并未領會其中的深義,只覺三字韻文通順易背。后來上初中時,學校又要求背誦《弟子規》,因為練習背誦反復讀背的次數多了,我漸漸開始思考其中的意思和內涵。之后由于已經背過所以有許多句反復在心中縈繞,印象深刻。現在雖只記得其中原來經常背誦的幾句,但漸覺其中意義非凡,想來大凡經典便是常讀常新的。

  《弟子規》除總敘外,共分為七個部分,我理解為對人的七個方面作出規范和要求。首先是談“孝”,中國人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宗族和家庭關系十分重視,所以對于孝道十分看重。歷史上知名孝子老萊子和李密等人孝親的故事廣為傳頌。這一部分短短數行將與長輩相處的方方面面寫得極為詳細,把幾千年中國人對孝子的期待化成對幼子教育的殷殷之言。

  但是“弟子規”中間的孝是有理智的,是有節制的,不是盲目地孝親,更不是愚孝,里面寫道“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無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所以它要求的孝并不是簡單的`順從,而是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明辨是非,能夠判斷父母的對與錯,其次要有勇氣指出父母錯誤的地方,第三還要注意勸諫時的技巧與方法以及耐心,所以《弟子規》對孝道要求很高。但它不僅僅是有要求,它還提供了方法和技巧,譬如“怡吾色,柔吾聲”“號泣隨”這些不僅僅可以看作是勸諫父母的要求,也可以看作是規勸父母的技巧和方法。

  弟子規雖是出自清代的作品,但它的現世教育意義很高,以為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當時社會的要求,它也能體現出中國人幾千年秉持的那種優秀和偉大的思想觀念,如在“泛愛眾”部分中間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尚品質已經流行了數千年,再比如其中“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體現的謹慎端莊和君子慎獨的品質。可見其中體現的偉大品質不勝枚舉,還需我們不斷品讀和靜心思索。

  《弟子規》短短數頁,字里行間無不體現著中國人幾千年積淀的大智慧和先人對子孫后代的無數期許。它是一本啟蒙讀物,但它勢必對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起著指導作用。朗朗上口,弟子成誦;寥寥數頁,紙短“道”長;諄諄教誨,化育人心;經典傳承,文化大光!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9

  《弟子規》,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這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里卻蘊含著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

  從《弟子規》中我們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只有在能夠做好這些之后,才“有余力,則學文”,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古人的這個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卻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卻忽略了做人教育。所設的品德課、政治課,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北國之后之后就是水過鴨背,什么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不得不說,這是我們現代教育最大的失誤。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家長,我們擔負著教育子女、教育學生的重任。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負責,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僅僅要教給他知識,也應該教給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養。當然,這要求我們自己就應該有一份積極的`人生態度。另外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因此,不論是教師、家長哪種身份,我們既要教會孩子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著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余”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能讓我們進一步明白對待工作和生活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說,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么御人之術。

  “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并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0

  弟子規這本書讀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淺,我讀這本書時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規這本書分為八個部分: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我身上你就可以體會到了。我姐姐在暑假回來了,我和姐姐半年沒見了,一見面就擁抱,可沒過幾天,我們就和往年一樣吵起來了。媽媽自然就不高興了,一直在批評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處,一家人就其樂融融,媽媽爸爸高興,對他們的孝道就自然表現出來了。在“余力學文”中說道:一味的讀死書,并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讀書,也是不對的。正所謂孔子寫的《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了則本書,我的收獲很大,即明白了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順父母,不能讓他們擔心,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訴他們,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分享給他們。生病的話一定要好好地照顧他們。和兄弟姐妹相處要好。在我們的行為要小心謹慎,穿著整齊清潔。我們說話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著去做,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弟子規讓我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正如蘇格拉底所說:金錢并不能帶來美德,美德卻可以給人帶來金錢。說出了美德在人一生當中的重要性。

  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還有人說:誠實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財富。說明了美德、感恩、誠實是我們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幾種品質,而講述這幾種品質的書,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中的《入則孝》詳細講述了我們在與父母相處時應該做到:做事不遲緩,拖延偷懶;要聽從父母的教誨、責備;照料父母要盡我所能。對待父母要誠實守信;父母有錯誤要勸說;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著。而我們在生活中不僅為父母做事偷懶,不幫助父母做事,還在父母教誨我們時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問卻只顧自己玩,一點都沒有做到《弟子規》中的要求。生活中我們應該盡快改掉這樣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誠實守信在《弟子規》中的《信》里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告訴了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要誠實守信,不胡言亂語,不說尖酸刻薄、下流骯臟的.話;做錯了事就要承認錯誤,若是逃避那就是錯上加錯了。可我身邊有的人就說一些骯臟下流的話,做錯了事情就逃避責任,從不主動承認錯誤。希望他們讀一讀,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

  《弟子規》是一本可以使人獲得高尚道德修養的書,希望大家記住里面的: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傳承中國經典文化!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1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就是《弟子規》,它是一本古典文學,是圣人留給我們的教誨,也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與人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布。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我的壞習慣很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就是圣人的教海,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可學了《弟子規》里“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以后,我會有事無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折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折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我愛讀書,愛讀《弟子規》這本書,愛它的每一個道理,讀完后,我自然也會用實際行動來崇孝,做一個孝女。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2

  《弟子規》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一個人要充滿愛心,要愛護他人,這樣才能成長為一個賢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通過下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有愛心是多么的重要。

  一個出身貧苦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而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餓,可身上只剩下一角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一口飯吃。可是,當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開大門時,他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張口要飯吃,只求姑娘給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憊和饑餓,微笑著給了他滿滿一大杯牛奶。男孩饑不擇食地喝完牛奶,囁懦地說:“我應該付您多少錢?”姑娘仍舊微笑著對他說:“您不用付錢。媽媽經常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淚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輕輕地說:“那么,就請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點頭微笑,他覺得渾身有勁,男子漢的豪氣又迸發出來了。若干年之后,有一位來自小城鎮的姑娘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束手無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請專家們會診治療。一位有名的醫生參加了會診。當他看到病歷上記載的家庭地址時,他馬上直奔病房。來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認出了這位病人就是當年送過滿滿一大杯牛奶給他喝的'天使。他回到辦公室,決心竭盡所能,回報這位“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的姑娘。經過艱辛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姑娘漸漸康復。這位醫生要求醫院把賬單送到他的辦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費用,并微笑著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堅持要知道她應該支付多少醫藥費。可是當賬單送到她的手上時,她又不敢看,因為她確信這筆費用將會花去她所有的積蓄,或許還不夠。最后,她還是鼓起了勇氣,顫抖著翻開了這沓厚厚的賬單。末尾的簽字鎖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輕聲讀出來:“醫藥費―—滿滿一大杯牛奶霍華德·凱利先生。”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做出一件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是不會拒絕任何一次傳遞愛心的機會的。我們曾經向貧困小學捐書,我們幫助老人過馬路,這都是愛心的體現。然而你可知道,借閱學校或別人的書時不亂涂、亂畫,不折角、撕頁,按時歸還,擺放整齊,這也是一種愛呢?孔子說,仁者愛人。愛,無所謂大小,它也不必掛在口頭上,它存于心里,它體現在一言一行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對他人多一些寬容與微笑,對他人多一些理解與關心,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校園、一個溫馨的班級。愿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都陽光般的明亮,每一個人的笑容都陽光般的燦爛。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3

  總評:讀后感關鍵在感,如果“感”的內容不深入、具體,就很可能成為書的推介。在本文中,作者用流暢的語言,以“入則孝”、“出則弟”為重點概述了讀《弟子規》的內容,也談了自己的感想。但倘若能以書為鏡,通過自身生活實際展示來說明,更能突出自己的感想,讓人身有同感。

  寫讀后感,讀是基礎,其次情是紐帶,而感是核心。每位同學如果能在讀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鳴、在感上做文章,就一定能寫出好的讀后感來。

  《閩南·同學少年》專輯指導老師:吳曉婷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就讓我說說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吧!(以總述的方式,簡要介紹所讀的書及其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首先看的是,【入則孝】,主要講要孝順父母、親人,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的,我們應當聽他們的教誨,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傷心、生氣。《弟子規》還提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借口推辭偷懶。這里讓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媽媽吩咐我的事,總是不能按時完成,有時還找借口推辭,爸爸媽媽批評我、責備我時,不僅沒有虛心接受錯誤,還強詞奪理,常常是父母生氣、傷心。現在真后悔,真想對爸爸媽媽說一聲:“對不起,讓您們傷心了。”

  接著看的是【出則弟】它主要教我們如何與家中的兄弟姐妹或長輩在一起相處,如何尊重別人。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當哥哥姐姐的要能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要能恭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減少之間的沖突,我們的父母看了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父母少操心,少了一點擔憂就等于我們在孝敬父母。(以上兩段以簡潔的語言概述了書的內容,敘述清晰,由閱讀引發思考,自然真實。)

  《弟子規》這本書一共分了5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個(面讓)人反省的鏡子,都是個(讓)人反省的'指南針。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淺!但我們光懂永永遠遠是不夠的,還要行動起來,認真實踐起來!(通過截取“入則孝”、“出則弟”的介紹,自然引出全書的內容概要,但應該結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或感想把怎么“受益匪淺”、如何“認真實踐起來”具體表述出來,這樣才能讓人身有同感。)

  《弟子規》它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我明白人生許多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體會這本書,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吧!(既是結尾也是自己從《弟子規》中獲得的最大感受。)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4

  今年寒假,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規另解》所吸引,這冊小小的書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我急忙查了《弟子規另解》的原著:《弟子規》的作者李毓秀的資料,翻開他的的創作目錄,竟有數十冊之多,什么《學庸發明》,《四書正偽》,《水仙百詠》等,可是其中流傳最廣,名聲最大的就是《弟子規》。

  《弟子規》全文僅僅1080個字。為什么它能使我百讀不厭呢?是它,教會我如何尊重別人———要孝悌;是它,幫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要信;是它,讓我學會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問題———要謹。

  記得第一次打開《弟子規》扉頁,我便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驚呆了,原來我國古代早已把這種行為作為第一規范了,可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樣,比如在看電視時看到精彩片段,就會激動不已,不能自已﹗常常媽媽叫我下樓吃飯時,我只是嘴里應并沒關上電視,繼續津津有味地看那精彩的內容和那動人的畫面,直到媽媽拿著衣架上樓催我,我才關上電視,和心愛的動畫片依依不舍的告別。不過現在爸爸媽媽叫我,我都有聽話說做就做。想想過去和現在,你會驚奇的發現:其實只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你就會得到兩份樂:你樂父母也樂。

  繼續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現在大多數家庭和我一樣只有一個孩子,平常自己總是獨霸一方。一旦放假,問題就來了,我和表哥無論大小事務互不相讓,吵架、打架變成了家常便飯,媽媽、姥姥對此頭痛不已,讀了這句話我才懂得我們兩人“兄道敵,妹道兇,兄妹爭”就是不孝的表現埃是啊,我倆吵架、打架的時候,媽媽、姥姥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來勸架,這不是給大人添麻煩嗎?從此我就盡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幾天哥哥罵我很難聽的話,我本來準備馬上回擊,可還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哥哥講他說的不對,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讀書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讀書時眼在書上,嘴也在念,可心經常飛到九霄云外。自從讀了這句話,我就開始在學習時盡量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而是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寫字。說來也奇怪,我的學習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以前做作業總是需要半天甚至還得熬夜,現在只要不到半個小時就夠了,剩余的時間我就可以快樂地玩了。

  《弟子規》教會我的東西太多了,每當我讀起它,就會想起衛老師課堂上講過的話“現在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結果孩子們成了龍也成了鳳,卻沒有成人。”既不孝順,也不與他人好好相處。我相信,我讀了《弟子規》,肯定在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捷徑。我同樣相信,每個讀《弟子規》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5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里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布。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里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后,我會有事無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6

  從小我就特別愿意別人夸我!不論誰夸我,我心里就跟蜂蜜似的,那個甜哦!所以,我就有了一個夢想——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孩子,做一個大家都會夸的孩子。

  要怎么做呢?我常常托著下巴,望著窗外呆呆地想著……媽媽知道了我的夢想后就告訴我:妞妞,讀讀書吧,書會幫助你的。我開心地接過媽媽遞來的書,大聲地讀出書的名字:“弟——子——規。”

  就這樣,我天天讀,慢慢地我就會背了,雖然不知道書上的字是啥意思,但是就覺得朗朗上口挺好玩的,而且我背書的時候總有人夸我,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夸我,我忽然就覺得《弟子規》真好!是它讓我變得“人見人夸”啦!

  上小學后媽媽仍然讓我堅持讀《弟子規》,慢慢地懂得了很多道理。

  《弟子規》原名為《訓蒙文》,最早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名叫李毓秀的秀才所作,后來又經人修訂,改名為《弟子規》。其內容是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編寫而成。主要講的是一個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與規范。

  現在我已慢慢長大,也慢慢地懂得了《弟子規》所包含的意義:

  幼兒園的我經常是媽媽喊我吃飯要喊好幾遍后,我才磨磨蹭蹭地去吃飯,但是現在我懂得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只要是媽媽的合理要求,我會馬上付之行動。說來也怪,媽媽的罵聲越來越少,夸我的`聲音倒是不知不覺地多了許多,連爺爺奶奶也夸我:“我家妞妞到底是長大了!真懂事!”我好開心,我離夢想又近了!真要好好謝謝《弟子規》!

  不僅在家,在外面我也總能聽到夸我的聲音!因為我明白“路遇長,疾趨揖”,“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的道理,所以出門遇到認識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我總會甜甜地喊他們一聲,雖然只是喊一聲,問一聲好,但總能換來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的一陣夸獎。我又成了小伙伴的學習榜樣,大家嘴里的好孩子。

  “原來夢想的實現也不是那么地遙不可及!”在一次又一次的夸獎中我總結出了經驗,也更讓我喜歡《弟子規》這本書。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順利地走向夢想,它就像一面明鏡,折射出我做的還不那么好的地方,它更像一位朋友,一直陪伴我健康、茁壯地成長。我想:有這樣一位伙伴的陪伴,我會一步一步走向夢想,實現夢想!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7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自已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并親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為先,而“孝”和“弟”這兩個字則是弟子規貫穿中心的“一條線”。“孝弟”里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地提升。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為國家棟梁。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讀《弟子規》,并細細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們心中,父母是無可替代的,爸爸、媽媽良苦用心,諄諄教誨的話語,你們也常常隨著自己的意愿,想聽就聽吧,若有一點不如意就頂撞回去,以至離家出走,更厲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來,你們不覺得慚愧嗎?羊跪乳,鴉反哺,為人子女理當“孝”字為先。“孝”就是心懷感激,用愛作出回報。我們的父母大都承擔著家庭的負擔,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廠車間、野地農田辛勤勞作,有的或在書山文海之中與科學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報社會,同時還對我們呵護有加,似明燈引領我們一步一步前行。作為兒女,每天惦記著父母,為父母辛勞,這應該是做人的起碼良知,是作為后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無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這無疑是我們今天必須努力去做的。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學生所盡孝道的最好體現。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于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愛”,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并化成行動,這樣父母一定會非常感動,那也就能報答父母恩情的萬分之一了。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8

  不得不承認,自己才疏學淺,快40歲了,才來認真學習《弟子規》。也正因為自己兒時讀的書太少。在平時教學中,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用,備課起來也得花費太多時間去拓展自己的知識。所以,一直以來,我很注重培養自己班的孩子進行經典誦讀。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開始讓我的學生接觸國學經典。到現在,孩子們已經學了《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論語》。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弟子規》時,由于要顧及到班里的全部孩子接受能力,所以,自己對《弟子規》里的內容也沒有更多去思考。這個寒假,學校要求我們學習《弟子規》,再一次認真通讀后,我感慨萬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使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雖然兒時與《弟子規》失之交臂,但是,現在走進它,接受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還是感到很幸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來才改名《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里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不僅教育少年兒童如何做人,對于我們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學習了《弟子規》后,我發現自己的缺點很多很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個連古代三歲孩童都知道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卻沒多少人知曉。即便有少部分人記得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卻往往忘記了自己對父母也要盡孝道的道理。以前,婆婆每年都會來我家小住幾天,但近幾年,很少來了。想想我之前對婆婆的態度,不禁讓我感到汗顏和羞愧。婆婆習慣了嘮叨,經常一件事情反復說好幾遍,而我就會不耐煩的打斷她的話語,婆婆往往便不再做聲。但從她的神情看得出來,她很難過。每每想起,讓我非常懊悔。對于老人,我連最起碼的耐心傾聽都做不到,更不用說其它事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再看看《弟子規》里古代人們的做法,差距不是一點點呀!還有,在工作中與同事相處時,有時因工作忙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沒有做到“怡無色,柔無聲”,討論問題時,往往由于意見不統一,急于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使聲調不知不覺的提高了。像這樣的問題還很多很多……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養成和道德品質。以后,我將用《弟子規》來規范自己言行,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19

  《弟子規》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它還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整潔,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信”即誠信待人,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另外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看見他人的優點,要立刻想到學習,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后是“余力學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值得我們全心全力去研讀,讀書的時候還要不恥下問,要溫故知新,如此才能讀好書并從中取得最大收益。

  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有時,父母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的父母。

  墾利縣董集鎮官莊聯小四年級秦夢璐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0

  我和很多人相比,是幸運的。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把《弟子規》“請進”了我們家,我和媽媽一起開始在家學習《弟子規》,是它伴我一路成長。

  記得剛開始讀《弟子規》的時候,我讀起來有些困難,有許多字不認識,還有許多字與現在的發音不一樣,媽媽教了我好幾遍,我都讀不會,就想退縮,而且還發脾氣。可媽媽還是一遍一遍地教我,即使我不讀,媽媽自己也堅持讀完。就這樣,在媽媽的帶領和感染下,我也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反復跟著媽媽練習,很快就會讀并且能夠背誦了。當我第一次背誦《弟子規》的時候,媽媽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我會背《弟子規》以后,媽媽又一字一句地給我講解字面意思和引申的含義。從《弟子規》中我學習了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在理解意思以后,媽媽又進一步引導我用《弟子規》來解決我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當我犯錯誤的時候,媽媽就說:“過能改”,我馬上接:“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又如有的`時候我看完書隨便放,媽媽就提醒我:“讀看畢”,我于是緊跟“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現在我不僅知道看完書要放回原處,還知道了用過的其它物品也要放回原處,壞了趕緊修補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在這個過程中我又學會了——————學習要做到舉一反三,要做到聞一知十,要做到學以致用。

  現在,《弟子規》我已經很熟悉了,但媽媽又告訴我:《弟子規》是圣學的根基,會念會背,沒有用處,重要的是每一句每一個字都要一貫做到!不要成為“記問之學”。雖然我學《弟子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我真正能夠做到的還很少很少,但是,我有信心把《弟子規》踏踏實實學下去,認認真真做到底!

  我們翠微小學三(九)班的同學們也是幸運的,我們的班主任馬靜老師也把《弟子規》請進了我們班,我和同學們一起在學校學習《弟子規》,利用晨檢時間讓我們會讀的同學帶領全班同學誦讀,雖然同學們還沒有讀完,相信同學們只要學習也一定會有大收獲的,讓《弟子規》伴我們全班同學成長。

  《弟子規》點亮了我的心燈,也點亮了我們三、九班同學的心燈,當點亮自己的時候,周圍的人也能得到光明。愿翠微小學的每一名同學都被《弟子規》照亮,處處是光明!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1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奧妙的大千世界發展至今,文化隨之傳承。而今,我誦讀了這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乃《弟子規》也。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編寫的三言韻文,它是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而成的。

  有人曾經說過:“若是想成為這天下第一強國,打造一個理想的先進國度,那就得回到兩千多年前,學習孔夫子的文化。”我想,這句話是毋庸置疑的。中華上下五千年,那積蓄已久的力量,豈是這些后起“小輩”可比擬的?這薄薄的《弟子規》并沒有多少重量,但文中這一千零八個字,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引導著我們向善,這不過是中華文化的.魅力罷了。

  自古以來,便是百善孝為先。老師教導我們:父母生我養我們,多年如一日,容易嗎?并不簡單。于此,我們要孝敬父母,切不可忤逆父母。我們聽著念著,也嘗試著做。可是,你又是否有做好?是否也時時認為父母養育我們天經地義?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是用來還前世的債?

  不是的,這世間又有誰是欠誰的呢?父母照顧養育我們,只是因為那血濃于水的情,并不是債啊。而我們孝敬父母,才是天經地義的。人生在世,不過區區幾十年,父母與我們最親,給予我們的恩情也最深重,那,是怎樣都還不清的一份情!“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當作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用愛培育,不讓父母憂心勞心慮心擔心,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間。

  人們說:“孝乃小善。”那,何謂大善?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所以說,善良是人之天性,每個人都對大眾有顆關懷愛護的心。然而我卻認為,善不分大小。無論好人壞人,聰明愚笨,富貴貧賤,種族國界,都一樣會給予,會感恩。付出的純是一片仁慈友善,不為名利,毫無虛假。只是被現實的塵土所蒙蔽,以致看不到那顆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心。《弟子規》教我如何“剔糟粕”。清洗靈魂,涅磐重生,重拾那顆純凈的心,從而人人為善,這大概就是大善了吧!

  倘若我們處處仁厚待人,天地間也將處處蕩漾著愛的漣漪。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就像一面鏡子,在你對他笑的時候,他也會以笑來回報你;在你對他哭的時候,他便會以哭來面對你。同樣,你若是待他以仁厚,他必以善良待你。

  善者,無須像黃帝嘗遍百草,無須像佛祖割肉喂鷹。只是每天對身邊的人一個微笑,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謙讓,便足矣。

  弟子規,引導我們從小學善,從小做孝者。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2

  《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我們正是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們達到的`準則,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

  “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中要聽從父母,愛親人。親人有病,要耐心細致地照顧他們,不與父母爭吵。這讓我們在家中與父母之間更加和睦、溫馨。“出則悌”告訴我們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樣,為人謙虛,見長輩要讓道,這使我們在外出時有“風度”、“彬彬有禮”。“謹”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處處留心,小事上也可以體現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使別人眼中的我們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謙謙君子。“信”告訴我們要時時講誠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要直言不諱,不要喜怒無常。“泛愛眾”告訴我們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厭舊,要愛每一個人,要心胸寬廣。“親仁”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不要勾心斗角,這就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親密無間。“余力學文”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它告訴我們聽講時要認真,學習時要努力,寫作時心態要端正,要心無旁物。但這一章中說的“非圣書,屏勿視”我不能認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難免使人知識面過于狹窄,失去讀書的樂趣。

  弟子規用平實的語言講了很多大道理,讓今天的我們深受啟發。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3

  《弟子規》一直是我們實驗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內容之一。現在社會,幼兒品德教育正逐漸被人們重視,品德教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使之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而且是一切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這使他們容易產生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弟子規》中這樣說“……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教育幼兒愛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在通過父母是怎樣孝敬老人來為幼兒提供榜樣,激發幼兒的這種情感及行為,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愛他人和愛集體的情感。幼兒最喜歡扮演角色游戲,他們相信角色的真實性,為了讓游戲順利進行下去,他們就必須控制自己,用角色規則要求自己。

  因此,我們可以寓德于樂。為了充分發揮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集體意識,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時,首先要允許幼兒自由選擇,只有出自自己內在的需要和興趣而選擇的`游戲才是真正快樂的游戲。其次,要適時給予隨機指導。教師對幼兒進行隨機指導,不但不會影響孩子游戲的開展,而且更能激發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內容,要幫助幼兒樹立是非觀念。

  在進行品德教育時,由于較小的幼兒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力差,認為別人做的都是對的、正確的,繼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習慣,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采用榜樣示范的方法。稍大一點的幼兒已形成對事物的初步判斷能力,但不很準確,這時需要成人給以提示、引導、鞏固、強化他們的正確想法。

  在進行幼兒品德教育時,教師必須時常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打成一片,了解幼兒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具體發展情況及個體接受能力。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抓住孩子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幼兒,實現品德教育的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到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注重多角度出發,多鼓勵幼兒,讓幼兒感受到信任與尊重。幼兒建立強烈的自信心。良好的同伴關系的建立促使幼兒相互學習,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們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建立平等、自由、合作的環境,萌發孩子們愛集體的情感,讓幼兒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要加強與家長的思想溝通,使雙方加強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只有這樣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才能盡快養成。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4

  傳統文化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似乎顯得有些落伍,但近幾年掀起的這股學習傳統文化的浪潮,使我們這些喜歡趕時髦生活,在網絡時代、吃著洋快餐、穿著耐克的時代青年,開始反省自己:現代社會哪些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李嘉誠不就是靠著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才從一個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擁有數百億身家、譽滿全球的成功商人嗎?在如今處處講求競爭,事事講求效率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誠信也許并不能為企業贏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淺的企業便丟棄誠信去追求所謂的豐厚利潤。然而他們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5

  《弟子規》這本書的資料,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自已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并親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為先,而“孝”和“弟”這兩個字則是弟子規貫穿中心的“一條線”。“孝弟”里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地提升。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為國家棟梁。

  學習《弟子規》,能夠幫忙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讀《弟子規》,并細細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期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們心中,父母是無可替代的,爸爸、媽媽良苦用心,諄諄教誨的'話語,你們也常常隨著自己的意愿,想聽就聽吧,若有一點不如意就頂撞回去,以至離家出走,更厲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這天想來,你們不覺得慚愧嗎?

  羊跪乳,鴉反哺,為人子女理當“孝”字為先。“孝”就是心懷感激,用愛作出回報。我們的父母大都承擔著家庭的負擔,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廠車間、野地農田辛勤勞作,有的或在書山文海之中與科學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報社會,同時還對我們呵護有加,似明燈引領我們一步一步前行。作為兒女,每一天惦記著父母,為父母辛勞,這就應是做人的起碼良知,是作為后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職責。我們此刻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無潛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與期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一天讓父母開心,這無疑是我們這天務必努力去做的。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學生所盡孝道的最好體現。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于博愛之心,就必須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愛”,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并化成行動,這樣父母必須會十分感動,那也就能報答父母恩情的萬分之一了。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 26

  初識“弟子規”這三個字,顧名思義:教育弟子有規矩。現在明白《弟子規》和《三字經》與《論語》一樣,用儒家思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在我看來,《弟子規》比起《三字經》和《論語》,少了很多“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成為最通俗務實的啟蒙經典。

  從幼兒園到中學,單是在記憶中,老師就讓我們背了幾十次《弟子規》。從一開始的純應付,到明白其中的精華,直至這次觀看《弟子規》解讀視頻,更是感受頗深。

  在《弟子規》的總序當中,含蓋民了整章的主旨,先是首孝悌,要孝順長輩;出則弟,要團結兄長;次謹信,要講信用;……

  在每一次朗誦《首孝悌》時,腦中都會浮現出我平日對待父、母親的一言一行。而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也是感受很深的。

  目前社會中,有一些“啃老族”。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了,反過來,不讓父母享些清福,而是繼續花父母的錢,給父母增添負擔。這些人,別說是做到《弟子規》中所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債,須順承”了,而是連起碼的.道德也淪喪了。

  而使“啃老族”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的是什么。究其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糟蹋父母的血汗錢,不用功讀書。這更是一種不孝之為!

  在《弟子規》作者,清人李毓秀看來,“不讀書”恐怕是不可理喻的,也就沒有列入其中罷。我們不僅要用功讀書,更要如《弟子規》中所說的“冬則溫,夏則清”,好好的孝敬父母。

  還有“年方少,勿飲酒”和“斗鬧場,絕勿近”以及“借人物,須時求;倘不問,即為偷”,也是對我觸動很大的句子。

  前兩句,是我思考良久的句子。它是約束正值叛逆期的我們。要我們不做那些粘染世俗之氣的事,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而那些吸煙喝酒的問題學生,更是這十二個字的反面教材。

  而“借人物”這三個字,啟發我們從小講信用。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它仍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每年都會有千萬個產品質量問題,從奶制品到肉制品,甚至于餐餐必用的油。人以信為本,我們顯然沒有能力制止他人,只能鞭策自我,按照《弟子規》,由淺入深,從道德到信用,從信用到守己,從守己到勤奮,最后歸結于“百善孝為先”。

  抓住觀看《弟子規》視頻的契機,約束自己,讓我們創造的未來,沒有不法商家,沒有“啃老族”,沒有借債不還的“吳英”,更沒有慘死街頭的“小悅悅”。也不讓任何人,如魯迅先生那樣呼吁:“救救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作文-弟子規讀后感范文03-28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8-24

讓《弟子規》牽引我實現夢想——《弟子規》讀后感09-01

小學弟子規讀后感作文_讀《弟子規》有感范文10-09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3-15

弟子規的感悟12-12

《弟子規》教案10-01

弟子規教案01-09

《弟子規》教案10-01

《弟子規》原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