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芬蘭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4-06-08 10:47:52 登綺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芬蘭教育讀后感(通用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芬蘭教育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芬蘭教育讀后感(通用6篇)

  芬蘭教育讀后感 1

  這本《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本書感覺有點像流水賬,而且各章也連接不是很緊湊,感覺一般般吧。

  氣候:芬蘭有部分國土在北極圈內,室內外溫差相差20—30度,芬蘭的室內全都有暖氣熱備。

  地理:左邊瑞典,右邊俄羅斯。

  芬蘭的學校是沒有校服的,為什么呢?

  因為芬蘭不僅學費全免,營養午餐,教科書,居住偏遠孩子的交通費都是政府出的,用的每一分每一毛都是納稅人的錢,沒有校服和教育和學習成果無關。不像某些國家不穿校服就不能進入學校,如果校服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那學校的教育目的不久變成了先求管理,其次才是關注學生嗎?芬蘭的教育特點先見森林再見樹木,先讓學生喜歡上這個科目或者某項活動,而不像東方這么在意某個細節不斷的,不斷練習不斷重復,使學生厭惡。

  芬蘭在17世紀定下了一個規定,凡是要結婚的人就必須能看懂圣經,于是教育就慢慢的發展~~芬蘭教育改革是從邊緣山區的地方開始改革的,因為這樣反對的'聲音比較少。現在的教育規劃是教育部定出一個教育大綱,課程教科書(有很多版本)都是由老師(中小學老師必須有碩士學位)自由安排。學校與學校,不會去所無謂的競爭,排名,學生與學生更不會做原本起跑點就不公的較勁。

  芬蘭教育理念不放棄每個學生,是教育落差最低的國家。無論城市還是郊外,教育的資源不還相差很多。沒有后進班,只有輔導班。后進生有多少制度和師長先放棄他們,讓他們也逐漸產生了自我放棄的心酸?如果我們的制度先放棄他們,而又期待他們自謀生路,豈不是把教育的義務和日后社會可能面對的矯正成本,一股推向全民去共同承擔?是誰真正放棄他們,讓他們自暴自棄?整個社會和教育的既得利益者,難道沒有絲毫責任?如果社會是環環相扣,互相依賴,如果職業是不分貴賤,教育是有教無類,那我們做到了什么?我從來沒有想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千年百年來對我們在不熟悉的教育理念。卻在北歐扎扎實實地付諸實現!芬蘭只是有一句話,不讓一個落后,而真實的執行。

  對于肢體有缺陷的學生可以申請一個輔助教員費用政府給,而對與質優生是芬蘭教育比較弱的,他們覺得質優生他們想學更多東西的話會自己找書看,把資源放在最重要的普通同學身上。

  芬蘭教育讀后感 2

  摘抄:人生究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還是一場只在乎贏在起跑點的百米沖刺?芬蘭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讓一個孩子落后,盡力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最適當的位置,擁有完整豐富的人生,而且她做到了。

  芬蘭教育體制真心把每個別人家的孩子,都珍視為自己的寶貝,去拉拔撫育、用心灌溉,給予時間、空間,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協助鼓勵養成學習動力,從不刻意強調精英、先進、競爭、比較,從不要求學生和老師具備超人能耐,從不獎勵全勤與整齊劃一,而將人人視為有著喜怒哀樂的凡人性,然后從人性的根本上,去尋思如何陪著他們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長中的教育。如此而已。

  我最羨慕芬蘭老師的,不是他們優渥的待遇,不是他們全球最少的課時,最長的假期,不是他們幾乎不用批改作業,更沒有一些形式的官方文件要上交。而是整個社會給予老師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他們的學校從不給老師做無謂的評比和評分,教育機構的官員們的回答是:“我們的老師,都是一樣好!”芬蘭人還會反問:“請問,對老師作評比的意義何在?”

  當然,我們也講信任和尊重,但是似乎停留在舉旗幟,喊口號階段。而中國的怪現象是,口號喊得越響亮的,問題就越嚴重。于是,社會不信任教育部門,教育局不信任校長,校長不信任老師,老師不信任學生,反過來,學生也不信任老師。所以,一級一級下來,設計了無數的條條框框,來進行管理。然后,揪住一點小錯,就無限放大,喋喋不休。比如現在的安全問題,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學生如果假期游泳,出現了人身危險,班主任要為此負責。外來人員闖入校園,和班上學生發生沖突,班主任要為此負責。這些規定簡直讓人啼笑皆非。

  為了安全問題,我們已經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大部分的校外活動,那再接下去,是不是要把我們的高中生放到保溫箱里才覺得安全?同樣的,芬蘭的教育也給了孩子們充分的信任和尊重。這種尊重,不是浮于言語上的,而是扎扎實實的落實于行動中的。他們的教育參事在一次演講中說:“賦予自由,就是責任的開始。”

  芬蘭的學生上課,沒有固定的時間,上了中學之后,沒有固定的教室。信任起于自我管理。老師和學生之間,不存在類似“警察和囚犯”的管制。芬蘭的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學生成績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他們不強調“精英”,教育體系不帶頭,不鼓動,不排名,希望落實相對的等,以此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畢竟,天才與精英是真正的少數。并且,他們為社會小眾和弱勢群體傾注更多的教育資源,對智力不足,身體殘障,移民的孩子,都保障相對公的手教育權利,將他們努力轉化為社會安定發展的中堅力量的一部分。

  我們的教育,大概是人口眾多的.關系,充滿著緊張的競爭,是多數人爭取少數的良好教育資源的過程。因為這樣的背景,學校也仿佛變成了優勝劣汰的冷血叢林,對于暫時沒有跟上大部隊的同學,我們只是過分強調他個人的努力,而沒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他們尋找出自己的興趣和出路。甚至有時還會不自覺地冷嘲熱諷,讓他們在中途就自我放棄。“有教無類”,“眾生等”已經變成了蒼白無力的口號。

  “不拋棄,不放棄”。在教育的途中,堅持永遠比放棄艱難。我希望我能帶著三班的所有同學在接下去的九個月里,無論風雨,共同前行。

  芬蘭教育讀后感 3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來源于芬蘭,可是我印象中的芬蘭只有桑拿、NOKIA,通過這本書從教育的角度重新認識了芬蘭,很多國土處在北極圈內,面積與德國一樣大,被瑞典多年殖民,國民十分珍惜獨立,也特別重視教育,芬蘭的綜合教育實力全球第一,這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懷著這樣的想法,認真閱讀了這本書,并且深深為之打動,內容實但精彩紛呈,到處都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維的火花。

  作者陳之華女士,旅居芬蘭六年,兩個女兒都得益于芬蘭的教育。其本人有眾多頭銜,其中赫爾辛基國際婦女會理事可能使其有機會全面地了解芬蘭的教育。現為自由作家與專欄作者,其博客《北國風情》獲2007全球華文博客最佳“生命記錄”首獎。

  翻開這本書,一口氣就讀完了大半,內容實處處都是實例與感悟,可能與我的教育工作有關,從自己孩子受教育的角度出發更細致地幫助我們看清芬蘭教育的實質,讓我與大家一同揭開芬蘭教育的面紗。

  一、見樹又見林的教育全局觀。

  大多數情況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點接著一個點學習,一個動作學會再學習另一個動作,學完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緣身在此山中,學生不能將學習的內容連系起來。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動力后再好的教學方法都會失效,我們身邊很多學生都是這樣的情況。芬蘭人則站在全局的角度進行教育,從保持興趣入手,學生學習激情得以保證。教育我們的孩子時,一定要適時站在全局的高度統領全局,審視整個學科,學習效果則可以保證。

  二、人生是場馬拉松。

  人生是比賽嗎?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比賽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自己比自己的進步速度、耐力,不是大家站在一條起跑線上比輸贏,短跑才能比出輸贏,一生的長跑如何比較?正因為我們有了比賽的觀念,所以小孩子甚至見不得同班同學比自己優秀,天天拼命去補習。比贏了這場比賽,卻失掉整個人生。與自己比則是一個樸素的教育理念,人與人沒有相同的,體現在學習能力方面差別更大,人與人之間可以對比的學習內涵更少,受教育的個體自己的.進步程度應是最重要的,這樣可以培養出個性、上進的個體。放在學校教育我們要注意到教育的多樣化,減少學生之間的比較對學生造成的傷害。

  三、精英教育。

  精英引領著社會的前進,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教育中的精英要非常慎重,因為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社會競爭的法則,也不明白競爭的目的,很多情況“精英”的“情結”來自孩子后面那對渴望成功的家長。當有一天孩子發現他成不了精英時,心理上的落差,不知父母怎么去幫助解決。芬蘭人不培養精英,卻個個都是精英,這來源于教育理想,這是一種大智慧,我們只是為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就行了,種下一顆適合的種子,等到種子發芽之時,很快就可以收獲豐碩的果實。從另一角度看,芬蘭人也珍惜每一名學生都是寶貴的人力資本。

  四、用家庭教育贏世界。

  學習一個持久的動力來源就是習慣,哪里可以養成這樣的習慣,是家庭,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家庭是想孩子出息的地方。家里還要多放些報紙雜志,放在一個伸手就能拿得到的地方,不愁孩子不讀書,一家人共同讀書看報,學習就成為享受,不會感覺是一種累贅,作父母更要熱愛學習,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共同進步。

  五、關于語言學習與閱讀。

  很多家長一定會頭疼孩子學英語的時機,芬蘭的教育則說明了母語的重要性,母語起到文化的傳承作用,先學好母語再學英語一點都不遲,芬蘭本國的語文就有三四種,加上官方語言是瑞典文民眾還要學習英語,國發學習語言的難度其實很大,但舉國上下,英語都講得非常好,關鍵是學習英語的切入點,切不可從背單詞、背文章、背句型開始,要先看動畫片,并且要多看幾遍、玩英文游戲等這樣可順利入門,之后就從聽力入手,再鼓勵背誦。從興趣首手,找到合適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芬蘭語言教育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關于閱讀,這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閱讀要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讀什么書可是要家長多花心思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讀書要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但象老夫子、喜洋洋這類的快餐類書籍不可多讀,也不能太早涉及到文學類的經典,這類書的內涵往往是悲劇情節,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不見得是好事,待到孩子的認知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再讀不遲。

  要多帶孩子到圖書館,那里才有他們想要的東西,從他們讀書的內容上可以反映出他們實質的心理需求,沒有那么多書很難發現他們的真正需要。家長要與孩子分享讀書的內容、快樂等。

  芬蘭的教育為我們詮釋了一個熱愛學習、等、尊重的國度,一個另人向往的精神等家園,用最樸實的理念形成最優秀的教育,為我們的教育展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教育需要的是方法與智慧,要學習者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必將伴隨個人終身成長。強烈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充實自己的教育理念。

  芬蘭教育讀后感 4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芬蘭,一個北極圈的小國,透過《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給我的是深深的感動,。在這里,芬蘭的教育體制真心把每個別人家的孩子,都珍視為自己的寶貝,去精心撫育,用心灌溉,給予時間、空間,從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協助鼓勵每個孩子鼓起學習的無盡動力,不刻意強調精英、先進、競爭、比較,從不要求學生和老師具備超人能耐,而把每個人都視為有著凡的喜怒哀樂的人,然后從根本的人性上去尋思如何陪伴孩子們健康,正常的走完成長中的教育。在1897年,距離今天100多年前,英國作家崔迪在《行過芬蘭》一書里,就如此寫過:“出眾的教育制度,將會確保芬蘭前途似錦!芬蘭國家的`未來,就仰仗她的教育制度!”她的語言式的觀點,在今天果真應驗了。

  一個缺乏自然資源、人口稀少、強鄰環伺的小國,就因為有很深的自知之明,也知道唯一能建構起國家未來的,只有人力資源這就仰仗教育。因此,在17世紀的芬蘭典章中就定下規范,凡是即將結婚的夫妻,都必須要會識字,因為教會希望年輕一代都能閱讀《圣經》。芬蘭國會的提何能博士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們這么小的國家,必須一起肩并肩作戰,我們無法去區分彼此,區分貧富貴賤。也就是這樣,唯有人人都有好教育,我們的國家才會有世世代代的人才,整個民族的前途,才會有希望。”正像芬蘭的一線老師常常說的一樣:我們這樣的小國,不能容許社會上出現學習落差與失衡!在芬蘭,沒有所謂的后進班,只有引導班。

  對于資質稍顯落后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方式是從實務上去鼓勵。因為他們比較坐不住,學習進度和別的學生不同,所以,特意設計一些可以從實踐中學習的模式,并且和孩子們一起規劃課程內容,從他們感興趣的去著手,安排學生到各個商家去實習,然后再運用實務所學的經驗來學習,并從中討論生活中的各項課題。這是希望為他們創造出更多喜歡上學的原因,讓他們更有意愿,并充滿期盼來學校。聽到這樣至深的關懷,能不讓人心生踏實與溫暖嗎?

  在芬蘭,沒有人放棄“后進生”,不但教育體制不放棄,更期望學生自己不放棄。只要學校和學生共同找出一種激勵學習動力的生路,或許,這個過程比一般學生要漫長而曲折,但生命終究會自己尋覓到出口,只要給予它適當的機會和等對待的誠意。這也正是芬蘭教育的精髓所在不讓一人落后!芬蘭的教育者,是以切實,懇切,誠摯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育工作,一位大學校長斬釘截鐵的說:“我們未來的挑戰之一,還是專注于如何減少中輟生的比例,因為百分之五到十五的比重,對芬蘭這樣的小國,實在是太高了。我們承擔不起這樣的人力資源耗損。我們的社會不能容許這樣的學習不衡!”從獨立之初的內戰到“二戰”,讓芬蘭人相信了社會和族群不能自我隔離,只有充分落實教育與生活上的等精神,才會得以生存和長期發展。就是這么執著于這個道理,才長期在全國各地各校,對于需要特殊教育輔導的學習緩慢學生,投入不間斷的關心和更多的教育資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在這個北歐國家扎扎實實地付諸實踐。人生究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還只是百米沖刺?要想“贏在起跑線上,那就跑不成馬拉松,因為需要調整步伐、調勻呼吸、自我激勵的長程賽跑,不能只看重起跑點。

  在芬蘭,孩子滿7歲方可入學。因為他們認為,7歲的孩子,就心智與情緒各方面的發展相交成熟,適合開始小學學習。但如果孩子尚未準備好,會特設開啟班或是預備班,此種也是有深意的。芬蘭的教育者認為,孩子在10歲前是一切學習態度養成與閱讀習慣建立的基礎階段。如果能及早在各方面多加觀察覺到需要特別協助的孩子們,并配合他們的特別請況設計出適合他們發展學習能力的課程,即使是多了一兩年時間,但日后整體教育所需要再為這些孩子付出的額外輔導與附加傾注的資源,就會相對降低。如果,身為父母,置身這樣的社會,會是怎樣的踏實與幸福啊!

  芬蘭教育讀后感 5

  用一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對芬蘭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主要給我以下幾點啟示:

  一、信息化

  書中介紹,芬蘭學生都在網上進行考試,上課也要用電腦查找資料,這讓我驚嘆芬蘭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之高。看完書后,我在手機上看到《xx日報》的一則新聞“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青少年視力尤其堪憂,近視率居世界第一。xx大部分兒童、青少年也在遭遇近視困擾市教育局牽頭起草了《xx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為了防止近視要限制電腦的使用。這跟芬蘭學生天天接觸電腦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我個人覺得學生近視的原因其實跟使用板電腦關系不大,不然芬蘭學生的近視率應該比我們高才對。反而信息化這是時代潮流,我們應該積極接受,如果學生能在網上做作業、考試,這將大大減輕老師的工作量,不少簡單的題目可以依靠電腦完成批閱。

  我自己工作的學校也有板班,學生上課可以使用板電腦,但我個人覺得自己對板對信息化的利用還是不到位的。可能根源在于自己對學生的不信任,不相信學生能借助板電腦作出什么創意,課上所謂讓學生借助板查資料,不過是讓學生從網絡中找出某個問題的標準答案罷了,課上還不斷警惕著學生有沒有用板做別的無關的事情。如何做到像芬蘭的老師一樣信任學生,對于我自己而言也是一個修煉。

  二、共享文具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非常喜歡芬蘭的課室布置,像作者說的一樣,就像家一般。如果課室像家一樣,如果厭學的學生就會少很多吧。可惜受限于當前的課室空間課桌幾乎已經把課室填滿,作為班主任也很難做出太多改變比如增加沙發等溫馨的物品。但我覺得芬蘭課室里面提供文具的做法可以供我們參考。我的學生天天上課前就在找文具,數學課找圓規,語文課發現沒有作文本用完了,物理課上沒有架子夾試卷,美術課發現沒有白紙。如果文具變成公共的',是否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尤其是美術這類課程,為了上課每個學生都要買刻刀、白紙、水彩筆、水桶等各種東西,每周上完兩節課這些東西就不用了,變成公共用品,可以節省不少開支,體現環保的理念,也方便收納。

  三、跨學科合作

  我感覺我們各學科的老師更多是競爭關系競爭學生的時間,總希望學生多學點自己科目的知識,多花時間做自己科目的作業,只要學生自己科目學好了,自己的學科是最重要的,才不管他其它科目怎么樣。但細想一下,學生進入社會后,遇到的問題難道靠單一的學科知識就能解決嗎?芬蘭教育中的跨學科現象教學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各科老師也應該改變心態,學會跟其他科目的老師合作。

  四、學生合作學習

  今天我們的課堂基本都會有小組探究的環節,倡導學生合作學習。但我覺得自己設計的合作環節其實是假合作。小組討論的材料其實一個人也能看完,也能解決,而且合作學習時間最多只有7分鐘,學生還沒分完工,時間就到了。所以課堂的合作更多其實是組里的優生或者是組長做完了全部的任務。我覺得芬蘭的小組合作才比較合理,任務足夠有挑戰性,而且時間也比較充裕,可以用幾節課完成。如何把這種形式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這值得我們探究。

  五、學校與社區相聯系

  我覺得芬蘭這方面真的做得很好,沒有圍墻,直接融入到社區里,社區成員與學校互動頻繁。而我們最多只是請某些優秀學生家長來學校講講話,或者讓社區民警來學校普法,學生對社區的了解還是很少的,在社區生活多年,也不知道當地的歷史。其實與社區聯系,更有利于學生的歷史學習,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部分,有助于加深他們的家國情懷。可惜我們對社區并不信任,對家長不夠信任,總擔心社區成員或者家長會給學校挑刺,會宣傳學校的負面消息。

  從某個角度講,這些問題都是信任問題老師與老師之間互不信任,老師與學生之間互不信任,學校與社區之間互不信任,我們把大量精力用在防范對方,監督對方上了,而忽略了合作,那么這種不信任從何而來,為何芬蘭就能做到互相信任呢?這也是我看書后的最大的疑問。

  芬蘭教育讀后感 6

  從開學至今,終于看完本書,芬蘭教育給教師和父母的45堂必修課讀后感。看時熱血沸騰,因為感覺芬蘭的教育太接近我的理想教育了,如果看一本書能引發多種思考,多半是好書,而且我也很喜歡作者的表達方式,充滿理性和感情,作者自序中說是一本最動人的勵志書。

  作者陳之華,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目前旅居芬蘭,個人博客《北國風情》,述說芬蘭、歐洲及世界各地的生活、人文、設計、藝術、建筑、音樂、教育、旅游等感受與體驗,獲2007年全球華文博客大獎“生命記錄”首獎。她的兩個女兒在芬蘭受教育數載,她對芬蘭教育有全面了解后的縱深解讀。

  首先一點是對目前許多學校績效考核的思考。眼下許多學校對教師的考核采用與工廠生產零件差不多的方式考核,固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是教育的產品是在學生成人之后,成績是顯性的一個因素,而對于人影響更大的價值觀的因素是隱性,無法考核的,況且教育的初始產品也不同。因為自己也經歷過那種考核制度,感受頗深,某些制度一定要按照學生成績分出教師的優劣,導致教師之間資源不愿共享,想法不交流,不合作,各自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甚至引發教師內部的矛盾。也有許多教師直接指向結果,忽視過程教學,利益的最大影響者自然是學生,讀后感《芬蘭教育給教師和父母的45堂必修課讀后感》。因為這種競爭的意識太強,教師身心疲憊。而芬蘭社會的思維是引導出自發性的認真態度,才能確保教師與員工的教學與工作質量。天性如我者以為這才是事物的根本,一個慣用外力,一個強調內力,顯然內力的激發技勝一籌,樂教才會樂學。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學校采用這種制度歸咎于學校,因為社會對學校的評價首先就是成績,一所學校要生存,只有遵循社會評價體系。而在芬蘭,每個孩子的尊嚴和權益放在最先,公眾都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任何事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思維和選擇不同,所帶來的結果不同。中國向來學而優則仕,也許本身這種觀念就缺少勞動者的平等意識,所以只能選擇這樣的思維方式。

  第二點是精英教育,我們的孩子從小排名,被貼“標簽”,被貼好標簽的孩子承受的壓力大,自我感覺中優越感太強,被貼壞標簽的孩子易自暴自棄,兩者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標簽,產生許多無謂的較勁。而芬蘭不為贏而教,不為分化和選拔而教,絕沒有排名,同學之間不會特別佩服成績好的孩子,反而對具有不同才能或興趣的孩子更為欣賞。父母和師長不會被教育“績效”所蒙蔽,不被升學率高低所牽引,而較真摯地以孩子們的'材質個性為出發點,設計、執行整體良善的教學內容和制度。在北歐,你我沒有比任何人更偉大,也沒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人再偉大,也絕對比不上自然偉大。正是這種平等意識減少了內耗,加強了合力,出現群龍無首的景象,在《易》中,的“群龍無首”預示著廣闊的未來不可限量。這正是芬蘭的智慧之處,以最少的力做最大的事,以健康穩定的“小我”發展處堅實的“大我”。

【芬蘭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關芬蘭教育讀后感范文04-26

芬蘭實習培訓報告09-24

紐芬蘭紀念大學申請條件07-19

新教育讀后感 《新教育》讀后感03-14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 愛的教育 》讀后感04-12

愛的教育讀后感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2-16

《教育訴狀與理想教育》讀后感10-01

教育書籍《玫瑰與教育》讀后感06-12

愛的教育讀后感范文 《愛的教育》讀后感02-20

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后感范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