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通用11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通用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1
讀完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他的愛心,他的思想,他的教育,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用愛贏得心靈,用愛走進后進學生的心靈,發現閃亮之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我值得學習的是他的愛,他的愛不是一種教育技巧,而是一種對學生的真誠關懷,當后進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需要做的不止是批評,把學生那種想成為一個好學生的火花熄滅,還應該多和他們溝通,引導他們內心深處的善良,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心中的美好的道德萌芽,長成參天大樹。
李鎮西老師不僅是對后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他的愛無不滲透其中。后進生的問題一直是我教學中最頭疼的地方,通過讀此書,我感到很羞愧,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怎樣和學生相處,學習他怎樣愛學生。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回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在言語上,關懷上都很缺乏,語言表達上,有時候不能深入學生的心里,不能產生心靈共鳴,總是不能留有充足的時間去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沒有把學生當作朋友,不能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是呀,在讀的過程中,我時時反省自己,反思自己與老師之間的差距,怎么樣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進學生,走進教育,對于我這個數學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
今后,我打算這樣做起:真正愛自己的學生。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從而盡力解決他們的問題,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讀完這本書使我的心靈很震撼,他的案例都是那么樸實無華,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激勵我暗暗立志:一定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每一天。讓我們用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2
放寒假前,學校為每一位教職工發放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在假期里,最初是出于完成閱讀任務的心態打開這本書,而當打開扉頁看到一幅溫馨、恬靜而又充滿的童趣照片時,兒時對教育的向往和憧憬霎時浮現眼前;閱讀完目錄、序言和引言后,我內心深處對教育最純真的愛,被帶有墨香的文字輕輕喚醒;于是,接下來的每個篇章都牽引著用心閱讀,每個感人的故事、每張童真的笑臉都深深地打動了我,也使我情不自禁的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但是,相比之下,我的思考好似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這本書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而是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
我感動于李老師的教育情懷,那份對教育的用心、堅持和智慧,每天煮雞蛋給汪斌吃,為學生舉辦14歲生日篝火晚會,步行30多里上路去幫助伍健,用書信安慰高考落榜的寧瑋等等,一個教師,能夠做到這些真的很不容易。
我更感動李老師不僅用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關注“后進生”的轉化,用心靈贏得心靈,還對“優秀學生”的培養進行了思考。無論是后進生、還是優秀學生,李老師做到了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有所提升。
而最能打動我的,是萬同的故事。在閱讀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教育手記時,我不斷地被感動,也不斷地在想,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我有耐心來對待這樣的學生嗎?我會容忍他太多的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嗎?這么一問,我羞愧無比!說真的,像李鎮西老師這樣,能夠長期地對待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我幾乎做不到!我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然后放棄。
同時,我也感動于李老師和學生們之間那份純純的、深深的情誼,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擱置,反而像經年陳釀的酒,愈發的醇香。他們之間相互牽絆,沒有客套功利,沒有刻意經常寒暄,而是用一種美麗的方式放在心底。
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在愛的背后,有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也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但是,這種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所以,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句話很是觸動我的心靈,李老師懷揣份信念,并將這顆富有生命力的種子悄悄的種在了學生們的心里。他不僅僅讓學生在校內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溫暖,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后,也讓“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份愛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3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每個人都需要愛,孩子更需要愛,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也是獲取師之樂的最大保證。李鎮西就是這樣的一位有愛的老師。
書中的很多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為人師表的盡心,他對學生的愛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他不但愛優生,更愛差生。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余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其實李老師所做的事情都很普通,我們都可以做到,但是為什么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他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正如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教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像李鎮西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讀完《愛心與教育》,感受頗多,用“感動”、“震撼”這樣的字眼已不足形容。我掩書而思,煉出幾點收獲:
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
每位名師在介紹自己時都會提到某部書對其成長的影響。因為教語文的緣故,李鎮西老師更是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當然,推薦給學生的書都是李老師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小學的。我覺得,語文老師本身就應該多讀書,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后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李老師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我在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所以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連書名也充滿‘人’的魅力”的教育專著《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和《怎樣培養人》、《給女兒的信》等等會成為我接下來借閱的書目。
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帶著一顆童心走進學生的心靈。
也許,我們都有這樣的感想:工作的忙碌、生活得壓力使我們喪失了很多生活興趣,更別提童心了,總感覺這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一件事。李老師書中曾有這么一段話:“教育技巧或者說教育藝術而言,我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因而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有過不少至今想起來還使我臉紅的失誤。但是,只有一點我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我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使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的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這顆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我的學生不知不覺地撥動了我的情弦。”這段話道出了他走進學生心靈的秘訣,他是這樣地愛著他的孩子們。
本來我覺得自己是一位具有愛心的老師。我們班的一位后進生,有諸多令人難以容忍的壞習慣。我為他付出了不少心血,也曾為他寫下了一系列教育手記發在我校讀書在線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工作難度的加大,我對這個孩子的改造已逐漸喪失熱情,總覺得自己為他已經付出夠多的了。看了李老師為轉化后進生萬同而做的一切,我真是自慚形穢。他有耐心面對萬同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變化,耐心細致地和他談心、講道理、家訪,光憑那份長達50頁的轉化手記就足以令所有人動容。他所做的一切,得用多深的愛和多大的耐心來支撐啊。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做一個好老師的最基本條件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這樣回答:“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在這里我們得尤校長跟孩子一同放飛風箏,丁艷用相機記錄那精彩的一瞬間,楊上課英語展示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劉校長時刻關心王有嬌給她跳繩跟她講話讓謝倩幫助她——
三、好老師與勤奮為伴。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中,他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作為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可信度。相比之下,我在學生資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我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指導這屆學生寫字,他們一到三年級的作業中傾注了我很多心血,孩子們也有很多的變化和進步。我一直很后悔,為什么沒有把他們的作業等資料好好保存。
我常常把“天道酬勤”當成座右銘,實際上心動不如行動。曾經有過的成功都是勤奮與幸運的牽手使然。而寄希望于僥幸和偶然,總讓人心里不踏實。我想,今后如思進取,則需要套用梁啟超激勵女兒的一句話:“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四、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師職業,雖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么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復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閑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沒有浪費時間?”他要求學生把十問做成表格,按日完成。他愛學生,他愛得深入,但更理智,不僅能滿腔熱情地去愛,而且能從愛出發,嚴格要求學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老師的收獲是他想象不及的。曾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寫這本書?他說:“我承載了太多的愛。”那是學生對他愛的回報。我想,李老師是幸福的,他付出了比一般老師更多的愛,也收獲了比付出多得多的愛。作為老師,他很幸福。我想,只要我們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我們的教育生活也會異常幸福。
情在左,愛在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她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的一句:“我幸運,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成為我們努力的終極目標吧!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4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可以說震撼大于感動。開始拿到這本書,心里有些反抗,覺得是學校給的任務,然而當逼不得已的翻閱時才發現,書里面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術語,相反是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不愿意讀到成為了枕邊書,李鎮西老師和學生之間這種深深的超越一般師生的愛讓我佩服更是羨慕。
給汪斌每天煮一個雞蛋,給班里學生送生日禮物,用自己的錢給學生買書籍筆記本并認真寫贈言,對寧瑋的關心幫助,幫助王銅轉變……這種對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已經超越了老師這個崗位的職責。李老師為學生做的太多太多,而他自己卻說學生對他的情感太多,他自己是在還債。是啊,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學生愛戴擁護。
當我讀到轉化后進生萬同時,對我的震撼最大。原來后進生還可以這樣轉換。當老師的都知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我這顆愛學生的心愛在了學習成績上,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尤其是后進生的情感。李老師說對于后進生的教育要個性,不要以分數論英雄。而我班的后進生我卻只盯在成績上。如A、B、C讓他們課下在教室被我盯著背誦,不管是語文英語還是歷史地理,只要沒有背過,我就像是有了天大理由剝奪他們自由一樣,讓他們課下在教室被我盯著背誦,體育美術課也暫停在我辦公室背,背不過的像是犯了多大罪一樣通知其父母在家做好監督。我認為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跟上,成績才能上來,她們會了解我的用心。然而A同學媽媽的一通電話讓我陷入沉思。A同學在班里不學習,并且擾亂其他學生學習,多次換位無果后就讓他自己單人單桌在教室最前面,一來不會打擾其他學生學習,二來在老師眼皮下面可以有所收斂認真聽講。所有的背誦我來檢查,以為這樣他的成績可以有點長進,最起碼的基礎知識應該掌握。然而A同學把我這種行為理解為是對他的歧視。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因為之前也一直在和家長溝通,詢問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自認為掌握的學生信息不錯,不知道哪個環節出錯,學生還不讓家長告訴我。我想我是不是也應該像李老師一樣從學生情感出發。首先和學生交流,問他最近上課老師講的知識怎么樣,自己一個位習慣不……通過交流,學生向我敞開心扉,我知道了學生的需要是什么,給學生調了座位,并且與我列了接下來努力的方向。從那以后學生的作業每天都按時完成并且寫的很認真,上課態度也改變很多……
我從這件事情發現原來學生的情感是這么的重要!唯成績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真正的會愛學生才是王道!這是我教學的第二年,我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沒有多彩的教學技巧,但我有學習的心,我也想像李鎮西老師這樣擁有與學生間親密的師生關系,朋友關系,知己關系。每當回憶起學生,學生回憶起我嘴角都會有上揚的微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用愛心澆灌學生的成長。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5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最大感受是崇敬,李老師的教育智慧、愛心令我折服。
李鎮西老師教育智慧令我折服。讀《愛心與教育》,常常被李老師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折服。他對頑童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他獨到的一套。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教師也有有權發泄他的憤怒,任何一個有涵養的、受過教育的人也在所難免)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他寫“家校聯系本”、填“報喜單”、游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斗”、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所有這些都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表現。他的這些做法,時時處處體現了一個名師的高明,他總是以自己特別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來走進學生的心靈。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愛的真摯令我折服。李老師說:“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學生汪斌的父親執意留下一筐雞蛋感謝李老師對兒子的關愛,李老師每天用小煤油爐煮上一個雞蛋給汪斌送去。家境困難而品學兼優的寧瑋善良節儉,李老師送錢給她補充營養。在高考以幾分之差落榜后,寧瑋情緒波動很大,李老師一直鼓勵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電話聯絡,成為寧瑋成功人生的最大動力。父親病逝,家庭欠債的伍建有了輟學的念頭,李老師支持同學們給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師帶著學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來到伍建勞作的田頭。齊聲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淚水長流。李老師教育“后進生”萬同轉化的過程,更像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相比于李鎮西老師,想想自己,真是慚愧。在對愛學生的理解和做法上,尤其是在轉化“后進生”上,自己是多么的膚淺和渺小。讀了這些書后,我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我努力這樣做:首先,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生氣有害健康,也解決不了問題!”其次,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和學生交流犯錯的原因,換個角度把自己當做孩子;想想自己小時侯的犯錯經歷和當時的感受。最后,在學生確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再趁熱打鐵真誠、耐心地和他制定改錯目標。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得有細心與耐心的技巧:
“你今天的態度很真誠,我非常感動,如果你能讓我看到實際行動,我一定要在全班表揚你!”
“以后,你覺得自己該怎樣做,才不辜負老師對你的信任呢?”
“那我們一言為定!如果你有時忘記了,需不需要我提醒呢?”
經過這樣細致耐心的溝通與交流,孩子們確實變化很大,進步了,自信了。這些都是智慧與愛心澆灌。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6
最近,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1998年獻給走向21世紀中國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記。書中用一篇篇獨具愛心和思想性的記實文章,折射出他高揚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旗幟的教育思想歷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探索和不斷的創新。
我用了一周的時間,如饑似渴地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很多事例對我可謂受益匪淺。“當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李鎮西老師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自問:你為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每當新學期到來,一段時間沒見的孩子們滿臉歡笑地撲向我時,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充滿真誠的愛。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學生情感的魅力,也是思考、探索教育教學理念的動力。教師只有在愛學生的情感推動下,思考自己的教育行為,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創新自己的教育思路,才能贏得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收獲自己教育事業的成就。
師生之愛,有別于親情之愛,有別于友情之愛。這種愛的潛能在于她得到不斷的拓展和升華之后,是我們對祖國的愛。是愛的教育追求的境界。李鎮西老師的手記中,僅教育“后進學生”比較有效的具體方法就有十種之多。這些還是他提練歸納出來的。還有更多具體事例中,達不到歸納寫出程度的靈機之動就更多了。他不比別的教師多長個腦子,但他的這一個頭腦,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鎮西老師在教育中付出的愛心促進和提升了他個人的智力智慧。
我們每個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的教師如果也能付出這樣的愛心,必然也會激發自己的智慧潛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自己的教育能力的發展。做一個有愛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
讀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我最大的感觸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教師,才是一個快樂的人。李老師以愛心贏得愛心,以真誠贏得真誠,以民主贏得民主。李老師的生命在與學生的融合中得以燦爛。李老師在博士畢業后,又回到一所中學擔任班主任、教語文。但他卻一再強調:不要把我的行為看成崇高,其實純屬個人喜好,我就是喜歡和學生在一起。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促使我追求教育的幸福。使我認識到學生是教師的幸福之源。學生在教師節來臨時送我的一張賀卡、一封短信都讓我幸福無比。平時的課堂互動,課下交流使我的生活變得開心,生命因此而變得精彩!
讀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使我認識到課堂是體現教師生命價值的地方,教師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如果上課不能享受到快樂,那么教師的一生就不會快樂。我努力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在與孩子們的共同探討中,我享受著教育的幸福。
摘錄幾句我喜歡的話:
如果教育者否定學生的兩重性甚至認為學生的真誠不過是在演戲,那么,教師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復雜性,而且還會傷害了學生心靈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
當孩子們與教師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后,點燃學生心“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
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7
李鎮西1982年2月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2003年6月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畢業。先后任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現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學生汪斌的父親執意留下一筐雞蛋,感謝李老師對來自兒子的關愛。李老師每天早上煮一個雞蛋給汪斌送去。家境困難而品學兼優的寧偉,生活節儉,李老師送錢給他補充營養。父親病逝,家庭欠債的伍建,有了輟學的念頭,李老師支持同學們給他捐錢捐物。假期里,老師帶著學生步行30多里山路來到伍建勞作的田頭,齊聲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淚水長流。李老師教育后進生萬同轉化的過程,更像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李鎮西老師再對于后進生萬同的教育過程,讓我感觸很深。我想,一個教育者更應該有耐心和童心。后進生萬同屢犯錯誤,李鎮西老師仍然敦敦教導,不離不棄。讓他當班干,在國旗下演講,課堂上《烈火金剛》,讓萬同一步步成長起來。盡管萬同最后沒有考上大學,但是萬同去選擇了當兵,準備考軍校,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是李鎮西老師所教給萬同的,讓他成為了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育應該是讓人學會感恩,學會做人。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8
想必大家已讀過這本書,但對于我而言這是第一次閱讀他的書籍。說起讀教育專著,說實在的對于我從教15個年頭,還真是頭一次這么認真仔細的閱讀完一篇以手記形式的教育著作。這是一本記載老師用愛心教育學生,取得巨大教育成功的故事。李鎮西老師的教育事跡震撼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尤其像我這樣有著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的教師,他的教育行為及教育觀都深深刺痛我心靈深處。讓我反觀十多年來,在教育教學歷程里,是否有像他那樣衷愛著孩子的一顆心。在他眼里一位好老師的基本條件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更應該是樂于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然而,我邊讀變思索著,并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讓我從李老師諸多和學生感情故事中吸取精華,走出自滿,走進學生,走進教育!
讀過李鎮西老師手記一“愛心與童心”隨想后,其實,我們就必須像李鎮西老師所說的,“愛學生,就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之前的教育教學中我也這樣嘗試過,確實效果是很好,但是與學生做朋友這個“度”要把握好,這是我在與學生一向所堅持的地方。就這個“度”而言,我在剛參加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有老教師對我說過,“小學生對新來的老師很是陌生,你可在他們面前先樹立威信,和他們交流時要把握好這個尺度”。這樣一來不是走進學生,而是疏遠學生,就談不上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在還有,學生平時愿意親近我或主動與我交流的學生我都能像朋友一樣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但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而言,面對的只是一周3—4節體育課,跟他們交流的時間其實并不多,在我們眼里與學生眼里,我不并不是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因此沒能像班主任老師做到像學生父母那樣關懷與關愛。看完李鎮西老師與學生這種心與心的交流之后,我想那些都是我們的誤區。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是學生隊伍不整齊,我都認為這是不好的表現,總拿小學生和軍人那種颯爽英姿隊列相提并論。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
然而在我心里的期盼是這樣,可事實上學生不能全都成為完美類型,我也知道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誤的。怎樣才能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與學生走近呢?作為像我們這些不是教語文、數學、英語的雜科老師來說,這也是困惑了那么多年,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教學問題。其實我也想過多種辦法來改變我與學生相處的方式方法,但因為總以我不是他們的班主任為由沒有能很好的執行我給他們訂的約定。我并不知道學生他們是怎么看待我的,前提是我與他們交流的甚少,其中一些細微的事情我觀察不到,可能我所做的還不夠,其首先就是要改掉我心中根生地固這種想法(想象中的“小大人”),有些事情不是只有班主任老師才能做得來,正如李鎮西老師做的那樣,以朋友的身份、導師的身份等,去關懷與關愛學生,用一顆童心去與他們交流。我想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不難了,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不只是班主任的專利,如果我們科任老師也同樣做到的話,學生會是很幸福很快樂的,我的課堂是很活躍的,想必自然我的教學也會得到學生的認可。
就這一點,我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實踐,我會去收獲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碩果,并分享在學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9
暑假里,我讀了李鎮西《愛心與教育》一書以后,感觸很深。對教師工作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其實,他這本書本身就是用愛心來寫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中,李鎮西向我們表達了一個基本的信念就是,愛,不等于教育,但是,教育,永遠不可能離開愛!是的,你沒有豐富的知識,扎實的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但你有一往情深的“愛心”,你就會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坐別人不愿坐的“冷板凳”,苦讀苦練,日積月累,終成大器。魏書生只有初中文憑的情況,但他卻登上當代中國教育界巔峰,是對教育事業的“愛”使他們實現了人生價值。李鎮西用他的愛心創造了他的教育輝煌,成為中國教師的杰出的代表。
你的學生中也許沒有天才,沒有一看就聰明過人的孩子,沒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現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兒童,甚至是一班“調皮大王”、頑劣不化的“主兒”,是一考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差生……但你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執著期待,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律已精神,有“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認識,一句話,有非凡的愛心,你同樣可以把差生要到自己班級,在轉化和促成方面寫下了一篇篇瑰麗的教育詩章;孫維剛在名不見經傳的北京二十二中為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輸送了許多新生,同樣是充盈胸間、激情蕩懷的“愛”讓他體嘗與領略到教育的美麗和幸福;你的學校也許沒有氣勢磅礴的教學大樓,沒有讓莘莘學子足不出戶就可以神游天下的互聯網,甚至沒有像樣的課桌課椅,但你有“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精神,有“黃土高坡也能長出參天大樹”的充分信心,有“雞窩里也能飛出金鳳凰”的夢想,你就會迎難而上,變不利為有利,造就一個個敢于放眼天下、胸懷全球的際化的現代中國人。
我曾經對本地區的教育進行過考察,結果發現,一方面為他們的經濟貧困、文化落后而揪心,另一方面,也為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育人的可貴精神而驕傲,是的,愛心讓他們也擁有了一份獨特的風景。
教育的愛心是空氣,是陽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糧……你可以把它比喻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絕不過份。所以,有教育家曾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10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剛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才看了手記一,就被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書中,李老師說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那段真誠的話,他感動的眼睛都濕潤了。同樣,在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整本書,可以感受到是李鎮西老師用心來寫的,它并不是純理論的說教,不難理解,也不枯燥乏味,幾乎全是實例的敘述和真情的流露,娓娓道來,又讓讀者有所領悟和思考。充斥在這本書每一個角落的愛心,讓我感動,也佩服李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備至。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送上大大小小的生日禮物,對生病的學生更是關愛有加,在風雨交加的日子里,背著學生步行上醫院。同時,他與學生之間沒有代溝,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也著實讓我羨慕。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而我們的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喜好。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對待幼兒更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要關注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點滴,為他們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而由衷的喜悅。
看著這本書,會讓我聯想到許多許多。書中的學生唱著《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讓我不由想起了年少的我。對于這首歌,我也是印象十分深刻。它是我學生時代最后一個兒童節的合唱表演曲目,當我們走上表演臺后許久,都沒有聽到音樂響起,我們就這樣站著,尷尬而著急。最終,我們的表演就這樣因為伴奏帶的問題而夭折了。當時的我們,又難過又無奈。現在想起,仍是有些許的遺憾的。
或許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很重要。老師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擁抱,都會異常珍貴。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不應違背兒童的天性,如果教師本人也保持或培養一點兒童的天性,那么,可以使師生之間的心靈融為一體。在幼兒園里,當與小朋友們一起生活、游戲時,一張張純真爛漫的笑臉也會感染大家。當我們充滿著童心和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快樂、憂傷,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融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更有利于了解、關心他們。我想,他們也會回饋更多,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書中有一個故事講到學生給他過生日。這樣類似的事,在我的學生時代,和我的同學們也做過。在平時上課的時候,班長通常會喊:“起立,敬禮!”而我們的語文老師,每一次敬禮,都是90°,比我們還認真而嚴謹。在教師節的這一天,語文課上,和往常一樣,只是我們的敬禮更認真了,并且還加了一句話“×老師,教師節快樂!”。雖然對她來說,從教多年,這樣的祝福不會少,但是我們仍可以從她的眼睛里看到感動。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她把她的愛心傳遞給她的學生,她的學生也將把這份愛心傳遞給下一代。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老師的教育名言。手記一愛心與童心,用老師與學生、朋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深深的打動了讀者,更讓我們對教育工作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受益匪淺。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11
寒假期間,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仿佛跟隨李鎮西老師從入職那一刻重新來過,去感受一個個難忘的師生故事、體會那一份份真摯的師生之情。敬佩李老師對教育的追求與探索、欣賞李老師對學生的關懷與投入,反思自己,唯有汗顏!
李老師初為人師,也是空有遠大理想,但沒有更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但面對這種現狀他卻能夠一邊實踐、一邊大量的閱讀教育專著,使自己在專業之路上迅速的成長起來,這種對事業的敬畏,對知識的渴求是讓我敬佩的地方。
李老師在教學之路上不斷前進,但他始終不忘初心,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他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親切的稱他為“老李”“鎮西將軍”。無論是在校就讀的學生,還是早已畢業的學生,學生永遠記掛著李老師,李老師也永遠牽掛著這些學生。一次活動、一份禮物,一篇日記——時間讓這份師生情更加深厚綿長,這是讓我羨慕的地方。
面對繁雜忙亂的工作,李老師能夠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把對工作的一些所得、所思及時的記錄在案,分享給大家。這種良好的習慣,讓他能夠帶給我們那么多的精彩著作,李老師這種勤耕不綴的精神,讓我為之贊嘆。
縱觀全文內容,里面有生動的教育故事、有感人的書信、有精彩的活動、有寶貴的經驗、有難忘的課堂、還有感謝李老師的人、也有李老師要感謝的人。學生的一封書信,一份禮物,李老師會收藏至今;別人對李老師的一份關懷,一次幫助,李老師會銘記于心,李老師的這份真摯的待人之心讓我倍感可貴。
一本書會很快讀完,但李老師的教育精神卻讓我永遠也學不完!看李老師的書,去學習李老師的閃光之處,生活永遠是一本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愛心與教育》初中讀后感(通用11篇)】相關文章: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3000字作文10-07
《愛心與教育》讀書與分享發言稿01-19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650字02-09
初中老人與海讀后感通用15篇02-08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心得3篇_讀書心得12-09
老人與海初中讀后感12-28
愛心與責任教師演講稿通用三篇02-08
《戰爭與和平》讀后感初中作文10-18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