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假期里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本書。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著這本書,我不禁感嘆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來說,仍像一場及時雨,觸動了我的靈魂。書中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獲與體驗。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閱讀”二字。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從他的這些話語中,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不僅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說著“教師的時間哪里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于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但書中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回顧自己踏入教師行列十幾年,感到很慚愧。這不禁讓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師,每每看到他們在點評課上滔滔不絕、句句精辟的點評,對他們更是羨慕和敬佩。他們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們平時不斷的積累,不是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而是不間斷的讀學術著作。讀書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分不開的,我想我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熱愛讀書,持久行動。每天去閱讀有益的書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連閱讀的時間也沒有了,那么,離你無東西教給學生的時間也就不遠了。我想,這將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此,從現在起我們要不間斷的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深入領會這位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的精彩論述。
尤其是第七十五條——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讀后受益匪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我們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質和邏輯來說,就是不斷地關心兒童的生活。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在孩子的眼里,老師是那么神圣、他們崇拜他的老師,似乎老師什么都知道,老師說什么都是對的,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會讓他興奮不已——“我多棒”;老師一個愛撫的動作會讓他驕傲自豪——“老師最喜歡我”;甚至老師一個贊賞的眼神也會讓他專心去上好這節課,這些老師與學生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他們懂得如何去呵護這些幼嫩的心靈。但是,有時老師的一句話,會讓學生自卑,認為自己就是不行,是班里最差的學生:“我什么都不行,我是個毫無用處的人。”因而,對兒童的性格也產生悲劇的影響,兒童會“粗暴、甚至逃避,說謊話。”
作為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關心兒童不僅僅是關心他們的學習,而是包括他們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的完美的精神生活,首先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做一個真正值得他信任的人。教育界做到這一點的人不計其數,但也不乏有人沒有做到,他們對學生的不足冷言相譏,對他們的成長漠不關心,一副冷酷無情的面孔。
蘇霍姆林斯基還送給了每位教育工作這一個教育秘訣,那就是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讓學生體驗到“我是一個勤奮的好孩子,是一個有著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
“天天有進步的喜悅。”這種喜悅伴隨兒童成長,他會更加尊重、信任老師,會把他所有的歡喜、煩惱都告訴你,所以,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我們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學生的上司,或把學生看成是被管的對象,現在不是提倡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嗎?作為老師、長者、智者我們要全力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作為朋友,我們要關心愛護他們,親近他們。在提高知識水平的同時,豐富他們的情感和內心世界,讓他們成長為有健全心理,完善人格的人!
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也體會到,老師越是尊重他、信任他,他學習勁頭越大,自信心越強,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就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今天,走近學生,想了解一下他們雙休日的安排。
“我利用這兩天寫作業,作業真多。”
“我寫寫作業,看看電視。”
“我要去打籃球,不打手癢癢。”
“寫完作業后,媽媽非給我報個乒乓球興趣班,其實,我愛打臺球。”
幾個孩子都回答得非常干脆。有一個孩子卻羞赧的說:“媽媽看我作文寫的不好,給報了個寫作培訓班。”
此語一出,我頗感興趣,一是孩子的神色,二是“寫作培訓班”的輔導方法,于是特別關注,“培訓班老師是怎樣進行寫作輔導的呢?”“那老師真神,他告訴我們很多技巧,只要考試用上,準能拿高分。”孩子也不再羞澀,言語中充滿了憧憬。
聽到孩子的介紹,我愕然了,這就是寫作的秘訣?我思維暫時短路,竟記不起以后其他孩子所云。困惑中,忽想起《給教師的建議》第四條《把基礎知識保存在學生的記憶中》的主旨:作為基礎教育的教師,應該給孩子們“構筑一個牢固的知識的地基”,否則,孩子們今后的生活學習中、教師的后續教育中,就會出現“他們在蓋樓房,可是墻基在裂縫”的情景。
就這位孩子談到的寫作而言,打好“地基”應該不是“技巧”、不是“方法”、不是“表現手法”。而是讓學生記錄生活,寫出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生活即文章,寫作即記錄。寫真實的或理想的生活,記真實的或理想的自我,就是好文章。那些章法呀、技巧呀、謀篇布局呀之類,應該不是作文的真諦,而是其附著物。
此想法,肯定和寫作理論、文學理論的經典論述大相徑庭,但咱不是專業人士,說些“外行話”是可以原諒的,就如同那位培訓班教師教孩子們“寫作技巧”一樣。
大師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語意譯為中文,應該就是一句俗語,“萬丈高樓平地起”。想到這句話,遂想起今天的另一幕。
晚放時,有家長趁接孩子時來訪,急匆匆走進我的辦公室,沒顧得寒暄,就直奔主題:“沈老師,聽說我兒子英語單詞沒默寫好,該不會吧!”這位家長平素彬彬有禮,今天著急忙火的,大大出我所料。于是,就稍加停頓,不急不慢的應道:“你有把握確信孩子會默寫了嗎?”“那當然,我兒子,我知道,自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學習習慣就好,專心著呢。”這位家長非常自信。“是的,孩子有了好習慣,肯定沒問題,注意保持這種良好習慣。”我交代道。
萬丈高樓平地起,給孩子“構筑一個牢固的地基”,又何止是“知識的”呢?
這個家長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利用閑暇時光,靜下心來,我認真的拜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讀后感觸頗深。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你排解煩惱,給你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你有著自信。很難想像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還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實用意義。難怪他要成為廣大教師心中追尋的偶像,成為心中的指明燈。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的實際事例,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準備上課的材料,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置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的眼前一亮,讓我的心陡然地開闊,我將繼續地研讀下去,它將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制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
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松、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經常在課后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后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我都會去贊揚、鼓勵他,試著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開始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現在慢慢也能堅持認真聽課,甚至還記起了筆記,當天的作業沒能及時完成。第二天會把做好的作業親自送到辦公室向我道歉,這時,我會毫不吝嗇我贊揚的語言。因為我記住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通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學習這100條建議,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讀安奈特.L.布魯特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給人感覺不像在閱讀書籍,而是像與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聊天,他的豐厚學識、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著我心靈,書中沒有什么時尚、新潮的詞語,也沒有最新的教育革新理念,更沒有一些枯燥、泛泛而談的教育理論,它呈現的是經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實用技巧和建議,《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讀后感。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強調情感教學與創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每條建議都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頗具爭議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本書有助于老教師的自身進一步提高,而對于新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
書中描述了作為優秀教師的職業精神和優秀教師應具備的永不消散的魅力。優秀的教師總會維持自己良好的聲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不為外界消極態度所影響,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從容、鎮定,能控制自己的反應,不帶著怒氣行事。優秀的教師總會以身作則,凡事盡力做到最好,但也會尋求幫助。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書中提到優秀教師要能夠很好地與家長合作,這條建議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小班的孩子剛剛入園,很多家長不放心,只要我們多和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取得他們的信任和理解,今后他們將會更好地配合我們的工作,讀后感《《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讀后感》。
本書在教學規劃的章節中,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時間,不要無故延遲,結合我的實際工作,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幫助和了解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去做備課、進行課題研究等工作是一個大問題,書中的建議給了我很好的指導。書中還提醒教師要精心準備,井井有條,做到每節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活動內容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要不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從書中還了解到要經常性觀摩其他教師的課,這樣可以發現不同的好的教學方法,大家經驗共享,共同進步。作為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傳授其社交禮儀,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禮儀規范。
有著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班級必定是一個良好的集體。本書提出了許多構建成功師生關系的建議。其中對教師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師要保持微笑,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同時,建議提出教師對待學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學生進步等。這些建議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諸于行動。
讀完后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對于我們教師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書中作者把理論分析與實際事例相結合,用通順流暢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做,如何做好教師。我來談談讀本書第六章“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的一點感想。
每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后進生”,這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一個班級的學生們,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的能力,家庭環境各不相同,使得班里都會存在少數的后進生,所以如何對待“后進生”的工作作者在書中給了很好的詮釋。在這里我結合作者的做法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幾點總結 :
一、對“后進生”付出更多的感情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能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差,就對他們不理不管,使得這些孩子不知不覺的成為班里的特殊人,從而自暴自棄,要讓他們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境下成長,對這些孩子要更多的付出一份感情,給他們更多的溫暖,讓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發自內心的愛,要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從而提高他們的上進心,在人生的軌道上正確的發展行駛。
二、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他們,我們要建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刺激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這里我們可以專門給他們設計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思想準備,這個過程會很漫長很艱辛,不要想著能一下讓文中“費加”這樣的孩子能背誦一篇文章,解決一道難題,我們要下功夫去幫助他們,在他們取得成績的時候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要對后進生以贊許為主,抓住他們的閃光點,他們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三、讓“后進生”多讀書多思考
作者在文章中專門指出,“對后進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我們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要學會有針對性的指導孩子讀書,幫助他們尋找適合他們的閱讀書目,讓他們多讀書,讓他們多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大腦去思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
教育轉化”后進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以更飽暖的感情去對待他們;更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讓他們多閱讀,多思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從而讓”后進生”不再后進,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明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文書深刻的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從我的二十幾年教學生涯中,我也從中發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如玩筆、抓耳撓腮等;2)不聽 從老師的指令,不能遵守課堂紀律;3)上課時常想與同座位說話,不能專心做作業,影響別人;4)行為較為急躁沖動;5)小組討論中不能像別人一樣遵守規則,不能等待,表現為急不可耐。對于這部分孩子,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對那些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多加關注。
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第一、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干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干這,一會兒干那。教師要從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給幼兒看圖書時,看完一本,再換一本。給予幼兒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書成堆,容易使他們養成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完成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愉快也能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保持注意力。
第二、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復。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后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于一件事反復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復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于聽,能理解并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占優勢。因為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課余時間聽小說連播、聽音樂。鼓勵孩子復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我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很雜,但最愛讀歷史類的書,也愛讀雜文,專業書籍從不敢丟,雖然也有很多是為了讀而讀,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難以釋手,讀書改變了我內心的寬度,改變了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它讓我變得自信成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豐富,我沒能夠一一拜讀,即使是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也只是初識皮毛。不過即使如此,該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震撼的,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的,書,是可以這樣教的!
此書給我的感觸確實很多,這里,我僅就他的`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即使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更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從別人那里學到更多精彩的東西。
以人為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蘇霍姆林斯基將它作為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蘇霍姆林斯基把對人——認同(也就是學生)的關注作為第一條,引導并要求我們應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他覺得最為重要的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去關注每位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那個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
這些建議給予了我很大幫助,讓我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更熟練,我還發現了這本書中講的最多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真正傳授給我們一種正能量,一種動力,而這些正是來源于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舉出的真實案例,基本都能讓我對號入座,從根本中找出病因。
我們要用心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們可以讀得很慢,在細細咀嚼中領悟些什么;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某條建議與實踐結合起來反復讀,從實踐中發現新的有價值的觀點;也可以一邊讀這部書的同時多讀讀其他的書,從比較中獲得更多與我有意的東西。像李鎮西、閆學、鄭杰他們不正是在此中閱讀中有感而發,向其學習,而有所成就,有所著作的嗎!當然別人的思想可以與我們產生共鳴,但卻絕對代替不了我們的思想,否則何來百人讀《紅樓》,就有百個黛玉形象呢?
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記住:一個月,一本書,讓閱讀成為我們行走的方式;一輩子,一節課,讓課堂成為展示你我生命價值的舞臺!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它真是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刻從哪里來》后,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園,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備課、上課、準備教具,還要處理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著管孩子們的吃喝拉撒。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么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孩子出現什么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
一位優秀的高級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刻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并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一書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著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放假前拿到園里發給各位老師的兩本書,其中之一的一本便是這本名為《給教師的60條法律建議》。相比起那一本,這本書的名字和書的封皮更吸引我一點,我便先讀了這本。起初便是為了完成園里發給的任務,要求讀完這兩本書,但是隨著我對這本書的深讀,逐漸的有些吸引我了,當天下午便一口氣讀了掉了整本書的一半。
引用該書序中的一段話“教師是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塑造者,是公民社會化進程的重要指導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傳承者。教師在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他們應當有高于常人的文明覺悟和素養。”在這本書中,作者力圖從教育和法律的雙重視野中探索一線教師最需要,最實用的法律知識。我便是廣大受益教師中的一人。當然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些古板且死記硬背的法律條文,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那些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也確實發生過的案例。從“故事”中理解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仔細權衡并作出最恰當的選擇。
還記得當時隨便翻翻看到一條“對學生的法師、著裝規范問題,不宜強制”的案例。這條案例中給出的情景再現大概就是小學要求統一著裝、發型,不然便不允許學生進入校門,會被請家長,會被校方禁課。對于這一條案例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曾經就是受這種強制性所謂的“規定”脅迫的人。那時學校規定男生寸頭,女生漏額馬尾。進入校門,由于有點留海,便被德育處主任用剪子剪了下去,還叫班主任來門口領人。當天班主任還給我母親打了電話,回家后母親還批評了我。這讓我非常不能理解,難道我的學習成績和我的發型有直接的聯系么?校方不經我同意私自剪去我的頭發,導致我一整天都胡思亂想,這才是真正的影響了我。根據書中所給的依據,“學生染發,穿耳,著奇裝異服等行為,可能會與學校的規章制度相違背,不利于學校的統一管理。但從法律上看,學生的上述行為并不違法,也不會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甚至也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當然,也并不是提倡學生去染發、穿耳這類行為。只是我們或許應該采取正確的方式。理論為主行為為輔,真正的做到平視對待,將學生看為平等的法律地位的獨立個體,他們的各種法律權利不可侵犯。
書中不光有種種令人感興趣的案例,也給出了最能讓各位老師接受的策略與建議。例如:如果學生在著裝、發飾方面違反學校規定,教師應當通過耐心的說服教育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實現教育和管理的目的。教師不要為了執行校規或應付上級檢查而采取強行剪去學生的長發,強制學生脫去不符合要求的服飾等管理方式,以免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這本書也真誠推薦給大家,不要用錯的方法去做我們認為對的事。不要用我們的想當然去侵犯孩子們該有的權益。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暑假里,再次拜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細細品位每一條都使我感觸很深,而深思后都覺得與我們做老師要有個好心態是離不開的。我們幼兒教師的工作在別人眼里看起來是簡單而又輕松的,其實不然,只有身在其中的我們深知工作的艱辛。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們就要調整心態——努力做一個孩子們喜歡,家長們放心,自己快樂的好老師。曾在網上看見過這樣的一段話:“心態影響人的能力,能力影響人的命運。生命的質量取決于你每天的心態,如果你能保證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證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證每天心情好,你就會獲得很好的生命質量,體驗別人體驗不到的靚麗的生活。”是的,有了好心態,就會有好心情,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好的關系。
當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有時思想難以集中時,就和邊上的的小朋友小聲說話,或者做小動作時,你是不是會“大發雷霆”大聲指責呢?當孩子在課間的自主游戲中大聲說話,又或者在活動室里來回快速跑動時,你又會不會不分“青紅皂白的”“高八度”批評一翻呢?是的,當我們第一時間發現這些現象難免很生氣,上課前作了辛苦的準備,備課也花了很多心思,但如果我們轉念一想的話,孩子們出現這些情況也是有原因的:或許我們的課設計的不是很合理,沒能引起他的興趣;或許他和邊上孩子小聲說話的話題也跟我們的活動有關;但最大的原因我想都與孩子的年齡特征是分不開的,孩子天性好動,根本不懂得隱藏自己,他們想怎么表現自己就用行動表示,出現以上情況時,我們可以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聽聽看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他的理由充分的話完全可以原諒他們的表現,當然,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了的話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改正,起碼該讓他知道錯哪了?我想以談心的方式比“大發雷霆”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吧!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兩種處理方式的心態也截然不同的,好的心態會和孩子們走得更近,和孩子的關系也會越好。同樣,我們的工作有時沒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時,我們也應該以好的心態為家長多方面考慮,思考其原因,想出解決協商的辦法。也只有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我們的工作做起也更順利,更有意義。好心態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實踐中得知,好的心態會使我們自己的心理更健康,工作更順利,生活更愉快,關系更和諧!讓我們以積極快樂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有人說:“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說:“家有三斗糧,不做孩子王”。其實,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玩起來是朋友,嚴起來像法官”。每天超負荷的工作,練就了超強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緊張。初任幼兒教師我一度迷茫,究竟是來當老師的還是來當清潔工的?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細細讀過之后終于認識到幼師這個職業。
幼兒園工作的核心是“愛”,幼師要學會熱愛。贊科夫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因此,教師要做到熱愛每一個幼兒,主動接近幼兒,用教師廣博而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幼兒,使他們感受來自老師的母親般的溫暖。課上,應用親切的態度、夸張的表情吸引幼兒的注意,課下,應和幼兒一起玩耍,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努力讓每一位幼兒在快樂中得到感知、獲得進步。
幼兒教師,繁忙與瑣碎兼容,責任與壓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這正是幼兒教師工作的真正含義。為此,我們懷著一顆平常心并充滿自信,坦然地面對挫折,用一份愛、一顆心,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心。這種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體驗是幸福的。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給我們指出教師在整個國民群體中,應該是一個閱讀率比較高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更應該讀書,這與幼兒教育的特點密切相關,幼兒教育的特點是基礎而全面的,幼兒的特點是好奇、好問,這些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讀書,不充實自己,便無以做好這項工作。所以,要在專業上取得成績,就非讀書不可。我們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讀書?是否在意讀書?在以前我還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才驚覺:自己實際上是不怎么讀專業書的,往往我們總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勞,總在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是“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是有的”,我們要拿出實際行動來,擠出時間用于讀書。在書中,我找到了適合幼兒教師的讀書方法:1、要讀專業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等。2、要讀經典的專業書籍。如蒙臺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陳鶴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閱讀通俗易懂、與幼教職業有實際聯系的書籍。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堅信要多讀書,讀好書,閱讀專業書籍有利于成長和發展,無論如何繁忙、勞累,我們要擠出一點時間來讀書,力求在有限的讀書時間里獲得最大的收獲。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讓我讀懂了教育,也讀懂了人生。也許我們教師這個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動那驚天大鼓,但我們可以時刻準備著,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堅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滿、去求索教育的真諦。(高米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獲,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后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獲。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只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著經典,蘊含著永遠。每天,每周,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獲。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相關文章:
《給英語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7-13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02-14
教師關于《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4篇02-1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實用范文4篇02-14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讀后感范文10-01
有關《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02-14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2-12
《給教師的推薦》讀后感02-09
給學校的建議06-04
給學校的建議書400字 給校長的建議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