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讀后感范文400字(通用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記》的讀后感范文4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1
“不足為外人道也”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里面講述了因戰亂而躲進桃花源的人們,而現實中會有這種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嗎?答案是否定的。桃花源的人為何聽了漁人述說同皆惋嘆呢?更加加深了他們不想出桃源的信念。有人對漁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可漁人卻背信棄義,心思縝密的桃花源人會再次讓戰爭進入他們的生活嗎?當然是不會的。
現實生活中,當然也有這種為利益而拋棄信諾的人。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商人聽說沙漠會有金子,便邀他的朋友一起去尋找金子。他們約好3天過后啟程。可不守信言的朋友卻在頭天晚上就啟程了,經過長時間的長途跋涉,終于到達沙漠,最終得到的卻是漫無日際的沙子和死亡的威脅。他心里越來越后悔,不應貪圖小便宜。不過最后他卻沒有死,因為他的朋友救了他。是那個成功的商人。他聽說他的朋友獨自去了沙漠,就尾隨而去。經過兩人一同的努力,終于走出沙漠。或許,那個成功的商人代表了桃花源人,漁人也代表了他的朋友,這個結局應該是完美的。不過,那個朋友卻瘋了,這應該是他貪婪的結果吧!
有些事情是不能為別人所說的,可能會影響那個人的一生,不過,那也是那個人應有的懲罰。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2
有一位千古文人叫做陶淵明。有一位武陵人,捕魚為業。
有一個地方叫做桃花源,有一個心愿叫做留下來。
你是否還有時間,可以再一次不厭其煩地容我講述一遍《桃花源記》的故事?漁人來到這亦真亦假的世界,來到這如夢如幻的地方,“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中做,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在這里,他過上了一種在那戰亂紛飛的境地,永遠無法奢望的'理想生活。桃花隨風凌舞,一片片的花瓣輕點舞步,沾濕了他的肩頭,也沾濕了他的心房,只不過,他卻沒有發現。
只待離開,才開始醒悟。源中老人苦苦相勸,“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卻始終忍不住和其他人說,人們只當他發夢。在賦稅繁多,顛沛流離的日子里,人們早已失去了夢想,那樣美好的一個詞匯,只有被無情的點點啄碎。
南陽的一位高尚士人也隨他苦苦找尋,最終卻抱憾而終,死前的疑問,對他們兩人而言,何其痛苦,何其悲傷?
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再走了。與其離開后無盡的悔恨,果斷的選擇留下來,在如此純美的地方,可以擁有一畝田地,一處宅院,捕魚為生。
有些際遇,其實一生真的只有一次。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3
那個讓陶淵明魂牽夢縈的人間仙境,無稅無征,沒有壓迫,沒有戰亂,豐衣足食,與儒家的大同社會相似,在我們今天看來,小康社會都比桃花源更美好,但在當時黑暗的東晉末年,這樣的社會也只是筆下的虛妄。
陶淵明其實是有“大寄于蒼生”之志的,但一人之力,終究難擋天下大勢,“菊,花之隱逸者也,”周敦頤這樣評價他,消極避世,老莊思想,《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等也都是在記載他隱居后的生活,他的一腔抱負無法實現,但筆下的文章清新自然,令人忘俗。
桃花源中的世界再平常不過了,村中人和諧相處,民風淳樸,正式住即心之所向,我覺得這篇游記最令感動的是,作者的渴望,桃源是飄渺的,可他仍在執著的尋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漁人“處處志之”,劉子驥“欣然歸往”表明了作者對安寧生活的向往,心之所向,讓他雖知桃花源本不存在,但仍不放棄立志尋找,身處黑暗的無間社會,心在美好的桃花瓊林。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飄屢空,晏如也”不知千年后的今日陶令是否在桃花源里耕田,是否斟一壺美酒,酩酊大醉,下筆驚神?春風輕佛,仿若桃花簌簌而落,掩遮了那個叫做“桃花源”的仙境……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4
讀完《桃花源記》后,我深深的被吸引,陶淵明選擇用淋漓盡致的字句構造了一種安詳、寧靜的環境。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句讓人浮想聯翩,仿佛我已身處于飄飄渺渺,若已成仙,粉紅的桃花,透著一陣陣清香,無不使人忘卻憂愁與煩惱。只是靜靜的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我又曗出桃花源人民的熱鬧,我們又仿佛看見了男女老少紛紛來迎接這個外來人,你爭我搶,熱熱鬧鬧。
可是,“桃花源”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過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感覺丑陋的思想逐漸籠蓋了湛藍的天空,籠蓋了孩子的笑臉,籠蓋了人類純潔的人靈。
但是,我們卻不能讓丑陋的思想繼續蔓延下去,我們因努力去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把不干凈的東西排斥出去。而現在的我們,則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糾正生活中不良習慣,要善于與人和平相處,這樣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純潔與和平。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5
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這個故事?它就是出自這篇課文。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是在最痛苦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我最喜歡的就是二三段,因為它描述出了一個優美的世外桃源,桃源里的人都很勤勞、好客。里面的人都很孝順父母,疼愛孩子,使孩子和老人都很快樂,這是我們現在的人也很難做到的一點,很多中年父母都不懂得尊重老人,不撫養自己的父母,上父母自己撫養,有些大人還將成績或體弱多病的孩子交給老人帶,卻不支付一點錢給老人。更有些大人還把小孩送去做童工。桃花源里的人遇到遠方的客人,他們“沒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皆出酒食”他們都會用最好的食物去接待客人,這也是我們現在人做不到的一點,經常來了客人就是一般般的對待。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在當時具有的鮮明的社會現實意義,并且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
通過《桃花源記》,作者描繪了一個沒有戰亂,滑剝削,共同勞動,風俗淳樸,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寄托了他自己的憧憬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民的要求和愿望,同時對當時的黑暗實實也是一種批判和否定。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范文400字(通用5篇)】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05-26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范文(通用12篇)04-19
《桃花源記》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04-19
桃花源記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1-12
《桃花源記》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09-26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通用7篇)05-26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通用5篇)05-26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通用10篇)05-26
《桃花源記》的讀后感(通用6篇)05-26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讀后感范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