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通用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1
文中能看出史老從小對人,對事物的觀察力,用文字清晰的描述每一道風景,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包括對身邊的鄰居,好友的描述,以及對奶奶和對母親的思念,也包括對史老自己。
在史老雙腿殘疾后的消沉,他說:命運中有一種錯誤是只能犯一次的,并沒有改正的機會,命運中有一種并非是錯誤的錯誤。沒有了,以為是什么原來什么也不是,輕易、簡單、灰飛煙滅。也許人缺了什么才會更加喜歡什么。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待一會兒,悲傷也成享受。
在慢慢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后,他說:人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興致和價值感。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將來你工作了,忙得一點兒時間都沒有,你會后悔這段時光就讓它這么白白地過去了。大劫大難之后人不該失去銳氣,不該失去熱度,你鎮定了但仍在燃燒,你平穩了卻更加浩蕩。沒有痛苦和磨難你就不能強烈地感受到幸福。
又在多少次獨自享受悲傷后史老終于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過程!對,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有一天我認識了神,他有一個更為具體的名字——精神。因為人活著必要有一個最美的夢想。看清了這個世界,而后愛它。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因為某些事情消沉,因為某些事困惑,有時候也曾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希望每個人遇事都有闊然開朗的時候。
對自己說要做一個勇敢的人,找到一個為之奮斗一生的工作和一個能夠攜手白頭的人。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2
地壇,只是一個荒廢又無人看管的舊園子罷了,史鐵生喜歡去那兒享受悠閑與寧靜,或看看書,或歇息歇息,又或打個盹兒。過了一段時間,園子里就多了一些人:一對年邁的老夫妻,高大和矮小成了對比;一位總喜歡繞著園子跑幾圈的長跑者;一位愛唱歌,卻經常會唱錯調的小伙子;還有一位無言的哥哥和弱智可憐的妹妹。時間一長,大家也就慢慢熟悉了,史鐵生的性情也不像他剛剛癱瘓時那樣喜怒無常。在這個園子里待了無數個春夏秋冬,看過無數次花開花落,或許當時青春羞澀,或許為了證明自己勇敢膽大,卻不經意間懂得其道理后后悔萬分。
到后來,史鐵生愛上了寫作,就連寫作也喜歡在這園子里、悄悄躲在陰影里寫。一見到人會立刻把本子合上,把筆叼在嘴上,似乎本子里裝著什么天大的奧秘。這個充滿著休閑舒適的地壇,載滿了他的喜怒哀樂,這些心情應該記錄在他生命中的筆記本上。
生,活的;命,能力。
可以是一株小苗,也可以是參天大樹;可以是飛舞的蝴蝶,也可以是此時正立于花骨朵兒之上的蜻蜓。世上萬物皆有生命,也有自己的方向,人又何嘗不是?
改,變更;變,變化。
史鐵生在母親的期望下,穩定了情緒,變得愿意接受。世上萬物皆會改變,他們會改變,但卻未知未來。
年,幾載;歲,歲月。
我看到那對老夫妻,年輕時一個花容月貌,一個風流倜儻,現經流年折磨,皺紋爬上面頰,滄桑無比。世上萬物皆有年華輪回,他們的時間,一直在身旁不斷流逝。
生命如同年華易變。
青春如同煙花易逝。
史鐵生,他的一切生命在于地壇,你的生命又在何處朝你招手?——后記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3
《我與地壇》這本書應該算是暢銷書吧!其實我很早就接觸到這本書,只是一直沒有機會看,這次也算是緣分,又與它相逢。它在我腦海里,應該是一本勵志書,因為作者史鐵生是一個有著勵志故事的殘疾作家。
本以為這本書會有很多雞湯,會有滿篇的大白話,可讀完這幾頁發現自己先入為主的理念根本站不住腳。我著實為作者筆下的文字所動容,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從內心深處噴薄而出。作者的心思細膩入微,對景物和人物的描寫都很到位,平和但不如俗套的語言風格深得我心,就像一—位老朋友沐浴在在冬日暖陽里跟你聊天一樣,那種溫情觸碰到了我內心的柔軟。
也許一一個人久了,真的會慢慢獲得獨處的力量,也許過程很痛苦,但還是勇敢地一次次和真實的自己對話,在認識自己的路上踽璃獨行,終和自己達成和解,實現黑暗中絢麗的突圍。因為孤獨,作者對人事物有著更加深沉的思考,對物的一草一—木,對人的一眼一語,一顰一笑都更加觀察入微,才能在最卑微的塵土里,看到那些盛開的花兒。
作者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我看到了他文字里不一樣的色彩,“人生”、“生命”和“堅韌”三個詞,是我讀罷此書腦海里自然浮現出的,讓我想起來力克胡哲的一本書《人生不設限》,講的也是他個人的勵志故事。一對比,就可以明顯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下的個人觀念的不同。史鐵生更溫和也更樸素,胡哲則更加熱血與釋放,盡管他們不在同一個國度,不在同一個時間相遇過,但他們還是在這場人類共同的人生旅途中,用行動闡釋了生命的超脫,完成了華麗的逆轉,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了更多活下去的希望!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4
人生最大的災難就是心靈的災難,如果心靈堅強,沒有什么能讓你流淚。
——題記
我的腦海里總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一座古老的公園,許多高大的楊樹屹立于其中。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灑在草地上,形成一點一點的光斑。園子的角落里遺落著一口廢棄的大銅鐘,上面的文字已模糊不清。每一日,不論晴天還是陰天,總會有一群各行各業的人來到這個園子。——不錯,這就是史鐵生筆下的地壇。
最近趁著有空,我讀完了《我與地壇》這本書。讀完以后感觸特別深。文章主要記敘了作者在地壇發生的往事,表達了作者對地壇的懷念。史鐵生的一生坎坷不平。他21歲時,便失去了雙腿,這對于他來說簡直是五雷轟頂。在他23歲時,母親又與世長辭了。從此以后,他便立志,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當讀到“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時,我心中一震。一個身體殘疾的人,面對這樣的挫折卻還能堅持寫文章,想著自救,從困境中走出,這是何等的心態!如果我們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挫折還能將我們擊潰嗎?或許,我們經歷的所有困難與挫折,不論它顯得多么重要,在人生的長河中,都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初一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因沒有認真復習而考砸了。考完后有一段時間我總在反思和懺悔。現在回想起來,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它,就會發現,自己不應該沉浸在一時的痛苦之中,而應該吸取教訓,為下次考試提供經驗。失去預料的美好,我們卻會得到意外的驚喜。就像如果你失去了太陽,你還有機會看到月亮;如果你失去了月亮,你更容易看見天上的繁星;如果星星也沒有了,你可以享受寧靜的夜空。
端正心態,方能戰勝挫折!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5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斗爭之后,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我的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了第一把種子。
文中,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我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愿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們為了自我的兒女默默地奉獻著,而我們又該為自我的母親做些什么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我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了過來,所以,文壇上多了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發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歡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么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歡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作者也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一向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了我們警示—要勇敢應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6
冬日寒假,匆忙回家后,疫情在猝不及防中蔓延,唯一就是“宅宅宅”。讀書也便成了一個認真的消遣。
說起《我與地壇》這本書,記憶最深刻的可能是高中語文課本讀得的《秋天的懷念》那篇文章,文章中母親的那句“咱娘倆要好好兒活”讓我久久的難以忘懷。也牢牢的記住了史鐵生這個名字。
美的像詩一般的文字,堅強如鐵一般的意志,史鐵生,可能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在21歲失去雙腿,面對命運的玩笑,他參透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
在地壇的那段歲月,他看明白了世事無常,人人自渡。他的殘疾不是上天給他的厄運,而是上天給他生命的一份厚重感,讓他的精神力量能夠超越肉體的殘疾去摘取星辰,遨游大海。地壇,給予了作者一片寧靜的星辰,地壇的事事物物,給予了作者遨游的無盡力量。
面對生命的不幸,作者的態度這是一種怎么樣的豁達,但是我相信擁有這種豁達的背后是無盡的痛苦,也正是那段地壇的歲月。但是一旦擁有了它,這世間又有幾分玩笑可抹殺我?堅強,可能是層層傷疤的堆積。“希望的星光永遠閃耀在最黑暗的微茫”,正如書中所說“丑弱的人和圓滿的神之間,是信者永遠的路”。以至于后來作者身患尿毒癥,終日治療,也能堅強的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正如那句“我在地壇,后來,地壇也在我”。地壇所給予作者的,將伴隨他一直走下去。
我不曾希望每個人都擁有作者那種人生的豁達,但更加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地壇”,伴隨自己一直一直走下去,面對人生路上的“厚重之禮”。
“此一處陌生的地方,不過是心魂之旅中的一處景觀、一次際遇,未來的路途一樣還是無限之問”。萬事浩浩蕩,未來皆可期。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7
當你望著浩瀚的星空,吹著徐徐清風,享受寧靜時,難免會想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我是為什么而活著?”然而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卻久久不能回答,但在今天我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以他的視角,得出的結論,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還記得書中所說:“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話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他的結果,所以死亡并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亡而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我們應該期待他的到來……”是啊,這已經是一個定數了,而人們為什么一定要探究這個問題得到答案呢?在文里,這一句句觸動人心的感悟,不正是象征了作者從絕望走向希望的希望的路嗎?他受了如此大磨難都要堅持活下去,而我們這些沒有殘疾的人不更應該向他學習嗎?
看見史鐵生我不由想起一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上天要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必須要經過種種磨難才能在千百人之中脫穎而出,這不就是他堅毅的精神嗎?他也沒有因為身體缺陷而放棄自己寫作的夢想!
想到這里,我想起了曾經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去趕公交,看見對面有一個流浪歌聲,我站在橋這邊,他蹲在橋那邊,吹的是薩克斯,曲子是“雪絨花”,那一瞬間,我感到世界仿佛都安靜了,一切喧鬧的聲音都沒了,這么美妙的音樂,除了我和幾個“閑人”在欣賞以外,其他人都置之不理,匆匆走過,這不就是千里馬還沒遇到伯樂時嗎?當自己的才華不被人欣賞,被生活壓迫的喘不過氣來時,還堅持自己的夢想,滿懷希望的活下去……這就是我最佩服的精神。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不同的評價,而在我認為,只要活下來,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8
《我與地壇》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這一本書講述的是史鐵生的回憶。作者是一位殘疾人,但,在文章中寫得更多的是作者對未來的希望。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描寫最多的,莫過于他的母親了。他的母親,給人的感受最多的則就是溫柔,大方,和藹,并且十分愛自己的孩子。史鐵生剛剛雙腿癱瘓時,不僅脾氣暴躁,喜歡砸東西。當他生氣時,母親便一個人躲起來,默默流淚,并且一直在史鐵生的身邊陪伴他,鼓勵他,想盡辦法讓他出去多走走。史鐵生獨自在地壇之時,他的母親也會悄悄跟在他身后。她一心一意為孩子好,卻不求任何的回報,這種母愛多么令人感動啊!盡自己所能為兒子默默的付出著。母親不是哲學家,卻通知人生哲理,并運用這些哲理而來影響兒子的未來人生的道路,這正是母親聰慧過人,智慧超群的地方。
現在,有多少人因為受不了學習或是工作上的壓力,選擇了死亡,放棄了自己健全的身體以及寶貴的生命。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健全的四肢啊!史鐵生雖被禁錮在輪椅之上,但,依然堅持活了下來,并且活出了自我。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也不是勝利,而是過程,生命的意義也在過程的美好與精彩之中。“成功”、“完美”反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依舊有人去追求它,光想著自己有多走運有多好,其實這一切,早已變得不重要了。
……
珍惜父母,珍惜時間,珍惜過程,珍惜一切你擁有的東西,不要等失去再追悔莫及,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讓自己后悔,其他的也不重要了。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600字(通用8篇)】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課文讀后感02-21
我與地壇說課稿11-04
我與地壇散文讀后感作文10-16
我與地壇高中讀后感800字02-09
高中課文《我與地壇》教案12-17
我與地壇名著閱讀筆記12-14
我與地壇散文讀書心得01-11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讀后感(精選3篇)06-09
《我與地壇》教案匯總9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