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銀河帝國》讀后感

時間:2022-09-02 10:56:1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銀河帝國》讀后感(精選27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銀河帝國》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銀河帝國》讀后感(精選27篇)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

  起初,拿到《銀河帝國》這書時,眼中放光,立馬就拆了包裝,細細品讀……

  書頁一張張翻去,心情是漸復雜。

  這書講了哈里·謝頓因預言被驅逐,帶領科學家用編百科全書的幌子,建立基地。在端點星上,塞佛·哈定當市長,用宗教領基地崛起……

  翻回封面,在浩瀚無限的宇宙中,所有的色彩匯成了一只大眼,藍色的深瞳里透露了一切,看到了那個時代……

  那個時代科技發達,有了會思考的機器人,有了改造外星球的技術。

  那個時代,人類開始了殖民運動,各國的土地越來越大,人類像蝗蟲一般繁衍擴張,銀河被統一。

  那個時代,人類開始冷漠,帶著他們永不磨滅的貪婪和愚昧,登上一個又一個荒涼的星球。

  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要發生。

  不知幾時,人們有了4G流量,個個成為了低頭族,不在與人交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知幾時,人們開始陰謀,見一輛汽車開始來,就橫躺地上當“碰瓷”,不曾想過安全,眼里只有錢;不知幾時,人們坐公交,見了老人,兒童也不讓座,若無其事的坐著……

  這是科技帶來的冷漠,自私,這是謝頓的預言,這是我不希望的,不想見到的。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

  我很愛看書,暑假里的一大樂事,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沉浸于書海中。媽媽說要給我買套書當做我的生日禮物,讓我在品味書香的必讀書目中挑選。在眾多的書目中,我一眼就相中了《銀河帝國》。銀河帝國?難道是銀河里的帝國?我迫不及待地想看這本書。

  《銀河帝國》是一套系列書,分為基地七部曲、機器人五部曲及帝國三部曲。我剛看完基地第一本,其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和那些“英雄”人物的智慧、魄力都讓人回味無窮。

  故事從蓋爾多尼克到川陀為著名的心理史學家哈里·謝頓工作開始。由于哈里·謝頓預言了銀河帝國將在三個世紀之后滅亡,他駭人聽聞的言論讓公共安全委員會的委員們忌憚。在審判及談判后,哈里·謝頓帶著他的手下到一顆銀河邊緣與世隔絕的小星球——端點星上去完成他拯救人類的計劃:編寫《銀河百科全書》。端點星就是基地。而基地與各星球間又發生著許多故事。

  這本書中有許多人物令人欽佩。哈里·謝頓,這位數學家開創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學公式推演未來。他預測出銀河帝國將在三個世紀后完全滅亡,并招來三萬名科學家編寫百科全書,以端點星為基地,開始了拯救銀河帝國的實驗。候伯·馬洛是一位商業王侯,他曾經打敗了科瑞爾共和國,成為人民心中的第二英雄。他掌管著控制行商的權利,他幫助基地擴張,給予基地經濟資源。還有我最喜歡的塞佛·哈定,他機智又冷靜,打敗了安那克里昂的溫尼斯,統治著四王國,成為了人民心中的第一英雄。他們有擔當,敢于嘗試,在他們的努力下,銀河帝國有所好轉。

  其實《銀河帝國》還是挺深奧的,我才拜讀完基地系列的第一冊,其中的奧妙需要我慢慢研讀。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3

  銀河帝國系列被譽為人類歷史上不容錯過的系列小說。在整個系列中又可以分為三部曲,分別為“基地”,“銀河帝國”以及“機器人”。這三部曲既可以單獨拉開來看,又可以看成整一個系列,其中充滿腦洞的科學幻想以及高超的描寫手法,讓整個系列被稱為科幻圣經。我談一下我讀《銀河帝國:繁星若塵》的感受。

  在《銀河帝國:繁星若塵》當中,講述的是主人公拜倫法瑞爾在臨近畢業的一天晚上,慘遭災禍。他迫不得已逃踏上星際逃亡之旅,一路上克服千辛萬苦,只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父親一直拖他尋找的一份神秘文件,又何去何從?陰謀與謊言暗涌的銀河帝國中,夾雜著權力與斗爭,信念與愛情的亡命之旅,就此展開。

  關于此書的具體內容,我也不做過多的贅述,但是看完后的感覺還是值得一說。在整個宇宙這么大的篇幅,這么宏偉的世界觀當中,人類顯得既渺小但又偉大。作者創造了一個科技極其發達的世界,但即便是如此發達的時代,依然充斥著人類的愚昧,貪婪。他們依舊會因為利益爭個頭破血流,你死我亡。依舊會憑著一己之意,去憑空捏造。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所向往的大同社會,真的可以實現嗎?

  看一本書不僅僅是看一本書,還要對一本書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思考,以及反復的理解。只有自己能把這本書搞懂,才叫真正的讀完了一本書!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4

  寫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銀河帝國》系列,于今看來,更像是探討生命形態與社會結構的書。從大的方面而言,在銀河系兩千五百萬個住人行星間曾經存在或可能建成的社會模式,大致有三:

  一是以皇帝世襲專制來統御銀河,但在書的開篇這舊日帝國就已走向沒落衰亡了。

  第二是謝頓計劃所設立聯合帝國,由第一基地創建的市長議會制來引領科技文明,由第二基地微控心靈來確保人類的和平,但在謝頓計劃開啟五百年后第一基地的自尊心已不容許第二基地的控制與影響,兩個基地的沖突不可避免。

  第三則是由機器人丹尼爾所創造的蓋婭文明,人類將與萬物融合成生命共同體,共享生命的智慧與愉悅,只不過山川大地分享到的意識少一些,而草木蟲魚次之,最高級的分享者與主導者依舊是人類,但彼此和諧共存,達到生態的最大優化。而來自基地的崔維茲依然懷疑和抗拒這種生命共享方式,因為共同體的介入會破壞個體的意志獨立與精神自由。

  就這樣,人類創造機器人,而機器人又創造了新的人類文明。

  從小的社會形態講,僅僅帝都川陀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星也存在不同的社會模式:如麥曲生地區的宗教統治,恪守男尊女卑等級制度以及各種嚴苛的戒律;達爾則貧富分化并疏離敵視,底層貧民窟野蠻無序;川陀南極的衛荷區歷代旁系繼承人對帝國皇權的覬覦;而九九派以追求平等為號召,暗中破壞帝國設施和秩序,推動民眾的不滿情緒,利用民意來謀求私權……這些社會形態的原型,在地球當下歷史中都能找到對應。不過和閱讀《三體》不同的經驗感受,就是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建立在人性自私極惡的基礎上,對未來絕望。而在《帝國》中雖然時有危機,卻始終對人類發展保有信心;科幻的觸須無論如何延展,但核心的價值依然穩健。

  只是,這七本書,前三部干練簡潔,到第五部和第六部則繁復拖沓,人物情緒也顯得無甚必要。大概開始寫作的六十年代,只是為自己興趣而創作,到八十年代應出版社邀約規定字數而作,就難免有應時之虛了。

  說到蓋婭星系共同體的設想時,初覺不可思議,但細想也未必沒有依據。

  每次爬山的時候,我總是會將手按住某處巖壁,斂息屏氣,仿佛能感應山之呼吸,能洞察太古時代的黑暗與沉寂。這自然只是我一廂情愿的臆想,但那種仿佛能融入混沌之中的剎那忘我,確是一種很澄寧的享受。或者世人就是基于這樣一種感受,而有瑜伽有禪定有坐忘,而求與萬化冥合。再有,如古人對于書籍的迷戀,今人對于網絡的依賴,都好像是要尋求文化的認同與共享,而蓋亞的生命共同體,只不過是將它活化罷了。我們在同一個星球上呼吸生存,化干戈為玉帛,是人類群體的共同追求;只是作為個體,我們如何能敞開胸懷,與世界分享自己最私密的感受呢?

  昨日夜半,看完銀河七部。某種意義上,這個暑假,也隨之結束了。許久沒有這樣廢寢忘食,雖然不務正業。可是,白日的困意就是濃茶也打發不了了。到底不是年輕時候,夜讀金庸古龍二三點,早起一樣精神抖擻,歲月不饒人,一戒。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5

  這是《銀河帝國》系列的第一本書,開頭便描述了神一樣的哈利。謝頓博士正在同一位數學家探討以川坨為首都,涵蓋了整個銀河系的龐大帝國—銀河帝國的未來發展趨勢。通過謝頓博士自創的一門可以用數學工具計算未來的“心理史學”式,那位數學家驚奇地發現:整個帝國居然會在第三個世紀后全面瓦解!

  當今,川坨上的高級人員早已知曉這個預言,于是自作聰明地把謝頓流放到了博士早就預料到的地點:端點星。在那兒,人們將進行一項為復興帝國而編寫的《銀河百科全書》的計劃:謝頓計劃。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假象。

  這本書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著,他的文筆十分簡練,卻又處處埋著伏筆,使后文更加精彩、逼真。他以“謝頓計劃”中的謝頓危機為線索,將讀者拉入這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且自己發現書中看似無解問題的破綻,用巧妙的筆法勾出幾位“智者”,由他們帶你解釋真正的答案。作者構思新穎,想象力超群,給讀者徐徐展開銀河帝國的畫卷。

  我不禁想,如此強大的銀河帝國存活了幾萬年之久,卻由于人們的忘我娛樂與君王的腐敗而土崩瓦解,那么我們的當今社會則絕對是無比幸福的啊。在龐雜繁復的政治中心里,沒有明顯的腐化不是非常難得嗎?我們要好好珍惜這美好的“黃金歲月”啊。同時,我們不能像基地開始建設的五十年里一樣無比封建、專注于過去,而要向發動革命的賽佛。哈定市長學習他,學習他與時俱進的超前思維。

  微風鉆進臥室,悄悄地平復我好動的心靈。“武力是弱者的最后手段。”我一遍遍地想著哈定市長的名言,默默地告誡自己、警示自己。

  阿西莫夫的作品無比宏大,令我嘆為觀止,但我認為他最杰出的作品,還屬《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6

  整個故事以銀河為背景,人類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整個銀河,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銀河帝國。為了減短這段戰亂,哈里?謝頓建立了兩個基地,預言千年之后后,這兩個基地會建立一個更好的第二帝國。首先讓我們從科學入手,銀河帝國里面提出了一個很有啟發性的說法,關于科技的倒退。《基地》也是這樣,根據《基地》的設定,銀河帝國間各星球間的聯系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星球間的聯系就非常依賴一個統一的政權來維持。

  最近讀完了銀河帝國—基地篇。這本書雖然以科幻小說出名,但是你真正讀完,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本在人文方面思考極深的一本書。由于書真的很長,這里先簡單的來描述一下整個故事,然后再聊下里面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整個故事以銀河為背景,人類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整個銀河,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銀河帝國。然后帝國盛極一時之后,開始衰落。一小群有前瞻的人看到了這個趨勢,其中最為出名的是一位數學家,哈里?謝頓,他開創了一門新的科學,名為“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預言”從此成為一門可以信任的科學,人類由此可以看見未來。

  謝頓的第一個預言是:雖然毫無征兆,但已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帝國滅亡之后會帶來一段無止盡的戰亂,一直到新的帝國建立。為了減短這段戰亂,哈里?謝頓建立了兩個基地,預言千年之后后,這兩個基地會建立一個更好的第二帝國。

  從許多方面來看,“基地系列”在科幻小說中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小說的焦點在于討論文明力量的興衰起落,引為借鏡。雖然不少科幻小說都有相似的意圖,像《一九八四》或《華氏451度》,都很典型的講述流行趨勢如何在社會上結實累果,再把自己打扮成摩登世界的道德寓言。

  “基地系列”則擴大觀察范圍,不再把重點放在社會變成什么樣子,更關心的是社會怎么改變,要如何適應。此外“心理史學”賦予劇情一個合理化的宿命觀,用以道德教化,在劇情里的突發事件皆避無可避,是建構堂皇大道的必然要素,而非失誤偏差。比方說,在“騾”現身前的基地已經緩緩步入寡頭政治與獨裁統治的境地,但是小說把這些都當作“謝頓計劃”必不可缺的一環,沒有在對錯之間大作文章。小說也斟酌討論到個人主義,“謝頓計劃”代表的是一股無可憾動的社會作用,由遍布銀河的人類,數以兆億的心智所帶動,任何力量都莫與之爭,然而計劃本身卻仰賴深謀遠慮的個體(像是塞佛·哈定和侯伯·馬洛)因時制宜,領導大局。“騾”也是單一個體,具有超凡能力,預料之外的顛覆了基地,差點毀了“謝頓計劃”,第二基地設局布陣,彌補“騾亂”,倚靠的還是個體。哈里·謝頓希望自己的計劃能“將三萬年的黑暗洪荒時期,縮短為一千年”,奠基于群體趨勢的心理史學,無法準確預測個體的影響力,所以第二基地的真正作用其實是修補這道瑕疵。

  整個銀河帝國,從我自己看來,在很多方面其實非常有啟發作用,從關于科技發展的探討,到人文社會的思想,再到宗教于貿易,國家統治,每個方面都有很多有具有啟發性的想法。

  首先讓我們從科學入手,銀河帝國里面提出了一個很有啟發性的說法,關于科技的倒退。科技發展到了一個極點,所有東西都開始自動化,龐大的科技系統,造成了人們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首先縱觀整套書籍,我嘗試的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所謂這個科技倒退的出發點。首先從科技發展的本身。我們都知道任何科技的出發點,都是基礎科學。物理,化學,數學,等等。然后任何一個我們現在看到的高科技,都是從最開始的理論發展而來的,但是到了今天,這些基礎的知識,其實都很難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幾代人不停的開發,不斷的改進,所有的新時代事物,都是從最初最簡單的基礎技術一步步的累積而來的。

  看看大家手上的手機,每個人都會用,會打電話,會用程序。厲害一點的,會自己寫手機程序,會修理手機。但是真正知道電話是如何互相溝通的,無線電是如何交流的缺寥寥無幾了。修理手機,也變成了如何更換其中的零件。突然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動化運行了,真正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懂得怎么設計這些自動化生產線的人越來越少了。東西壞了,大家只是換一個零件,至于為什么換,再也沒有人明白了。接著,可能突然有一天,人們發現某個零件停產了,再沒有人生產了,接著從最基本的零件,到整個產業線,你突然發現某個產品就再也生產不了了。

  雖然這個聽起來很夸張,但是這些事情,其實真的是在發生的。從小的方面說,很多銀行的系統現今基本都還在用幾十年前的IBM系統,核心系統基本沒有更新。很多問題就在于,幾乎所有的現在的程序都是在最初的基礎上建立的,基本沒有人能夠在從新從底層再設計一套系統。然后這套幾十年的系統,也沒有會非常大的更新和更替。因為新的技術已經取代舊的技術。然而可以說,等時間越來越舊之后,你可能就會發現,已經沒有人理解和明白底層系統的設計,雖然底層才是所有上層系統的根本。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7

  2019年3月30日,我讀完了艾薩克.阿西莫多的《銀河帝國》系列1~7冊。當年看劉慈欣的《三體》,我是幾個不眠之夜一氣呵成的,《銀河帝國》卻歷時一、二個月,是飯后茶余、斷斷續續讀完的,同是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中外作品之于我的吸引力立分高下。

  這個故事講的是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幾萬年之后,征服了整個銀河系,把大大小小2500個荒涼的星球統統改造成了繁華的世界,建立起輝煌的銀河帝國,疆域橫跨10萬光年,人口達到數兆億

  機器人丹尼爾心懷天下,大愛無邊,并且智勇雙全,意志堅定,它受制于機器人三大法則,以保護人類整體的利益為己任。為了人類的未來,他幫助哈里.謝頓教授,開創了"心理史學",并制定了"謝頓計劃"。“心理史學”預測銀河帝國將走向衰亡和毀滅,進入長達3萬年的黑暗時代,帝國累積的知識將會散佚,建立的秩序將會瓦解,星際戰爭將永無休止,人口將急劇減少。“謝頓計劃”將縮短和拯救這種狀況,并規劃了重建更加偉大的第二銀河帝國之路徑:第一基地技術將無限發達,重新征服每個星球;第二基地,精神領域將無限發達,暗中幫助第一基地,并控制、糾正第二帝國建立的節奏和方向。

  至此,帝國已經發展了12,000年,行星際旅行依靠的是超空間躍遷,人類可以在一剎那間穿越銀河,對于馬克思他老人家定義的物質“極大豐富”,應該是早已經實現了吧!可是,權力的爭奪、貪婪、背叛、欺騙、恃強凌弱卻一樣不少地依然存在。

  丹尼爾活了2萬歲,它悲憫地看著人類的種種,發現了“謝頓計劃”的漏洞,并嘗試著解救、保護人類。它新的解決方案是把人類整體轉變為一個超級生命體,首先在人類的頭腦里根深蒂固地烙印上兩個法則:1,將這個超級生命體看得比自身重要,2,真正尊重生命。然后,再加入植物,加入無機世界,讓這個超級生命體擁有穩定的生態。

  作為嘗試,丹尼爾首先建立了一個蓋婭星系,這個小行星共同享有一個心靈以及共同的個性,每個獨立的生物體又有自己獨立的意識,每個人、每個動物、每棵樹、每塊石頭都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應該干什么,一切自治自理。樹木都自發地長得整整齊齊,動物都繁殖得不多不少,有需要的時候才下雨,連墻壁都可以感覺到快樂。

  丹尼爾認為自己的嘗試是成功的,并得到了要為人類前途作出抉擇的青年才俊崔維茲的認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蓋婭模式推廣至全銀河了。

  丹尼爾太老了,沒辦法再活下去,它決定把自己的大腦與人腦合并,這樣它就可以不再受制于機器人三大法則,又可以把自己的一切傳承下去,它選擇了菲龍———一位壽命可以長達三、四個世紀,頭腦二側長有轉換能量的葉突,雌雄同體,聰明絕頂的少年阿爾法星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共產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阿西莫夫是俄裔美國人,是資本主義的環境培養出來的,但是他必然接觸過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的論述,他是在暗示什么嗎?如果資本主義引領這個世界發展下去,人類的未來應該就是《銀河帝國》描述的這種情景吧,豈不讓人失望?反之,如果是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群體引領世界的發展,英特納雄耐爾或許還是會有希望實現吧?那么,是不是人類就不用成為一個生命體,又能過上墻壁都快樂的生活呢?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朱天悅,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從現在開始準備》。說到未來,每個人心中只有一片美好的愿景;而說到意外,內心難免有些緊張。有沒有想過,未來也許充滿著意外。艾薩克。阿西莫夫,俄裔美籍作家,被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他的著作幾乎覆蓋了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終其一生,令他引以為傲的是《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小說主要講述了人類在銀河擴張繁衍,最終建立起一個銀河帝國的故事。哈里。謝頓是小說的主人公,開創心里史學這門學科,通過它而預測人類的未來動向。一切都如哈里。謝頓計劃一樣儼然有序的進行著。直到一個未曾預料的危機浮出水面,打亂謝頓計劃,但幸運是謝頓早就為未知的危機做好了準備,終于讓謝頓計劃回到了正軌之上。

  我們的生活遠不如謝頓計劃進行得那么儼然有序,卻又存在著更多意外。可能在應聘被拒;可能上學期間突遇暴雨;可能明天會突然降臨一場物理考試,一切的意外令我們手足無措,我們又該怎樣面對呢?

  準備,像謝頓那樣做好準備才能從容應對。準備好應聘被拒的退路,早起五分鐘,在泥濘的雨天,你就不會遲到;在課程結束后,及時鞏固和復習,那就可以在考試時淡定做題。

  準備,并不僅僅是針對某一件事,更多的是平時的日積月累。如果你在平時積累好詞好句,當你在外出游玩,欣賞美麗風景時,脫口而出的不是哇塞,好漂亮而是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未來未知,意外同樣未知,準備可以讓我們在危急時刻化險為夷。

  在元旦特別節目中,當接近零點時,現場突然出現兩分半空檔,導演安排董卿救場發揮。然而當董卿出口成章時,耳麥傳來導播的誤判,不是兩分鐘,而是一分半鐘。董卿立刻調整結序,準備結束語。而此時耳麥里再度傳來不是一分半,還是兩分半,董卿依然從容應對。用歡樂的笑,感動的淚,奔波的苦,等諸多排比句,賞心悅目地完成救場,成為主持學上一個美麗的案例。

  如果不是功在平時,突發意外,她怎能在舞臺上出口成章,從容應對。

  老師在備課時,要偏向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醫生在救治病人時,用平時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病人進行救治。每一次從容應對意外的背后都是長時間努力積累。

  《尚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從現在開始準備,為了應對意外時的從容,為了事后可以說出如何應對意外時的自豪,為了活出一個從容不迫,瀟瀟灑灑的人生,加油!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9

  阿西莫夫是此書的作者,他被讀者稱為“神一樣的人”。美國政府還授予他“國家資源與自然的奇跡”這個無與倫比的稱號,以表彰他的杰出貢獻。阿西莫夫也是一個全能型的作家,其著作幾乎覆蓋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但每一部作品,他都認真對待,讀起來讓人能充分感受到那種樸實,嚴謹而又風趣幽默的氛圍。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人類在一個小小的星球——地球上,經第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幫助后,統治了整個銀河系,并建立起一個龐大帝國——銀河帝國及之后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敬佩的就是哈利·謝頓。他的年紀很大,頭頂幾乎全禿,還跛著一只腳。但他雙眼湛藍,炯炯有神。他是心理史學創始人之一,也是基地的創始人。謝頓擁有著自己所研究的數學計算公式,運用這套公式,他預言出已存在了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我覺得他機智勇敢,沉著冷靜,勇于說出實話,在遭受到他人質疑時,依然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心想著拯救眾生。

  他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想到自己學到的知識,真是小巫見大巫。我們應該向謝頓學習,飽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大腦。堅定決心,向一個目標努力前進。水滴石穿,是指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我們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銀河帝國·基地》雖然有點兒亂,但是我還是對這本書中的三個不可缺少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里·謝頓是一個非常有預見的、愿意為了事業來奉獻所有的人。而且是他和一大群科學家在端點星建立起這個基地的,他用強大的科技讓基地生存下去。

  塞佛·哈定是這些科學家之一。他讓這個基地崛起了,還用宗教來讓基地更加神秘,同樣,他也有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

  侯伯·馬洛也十分厲害,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能力來讓基地擴張,而且更可貴的是他還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

  通過這三個人的故事以及他們三個人的性格特點我覺得這是現代非常缺少的一些性格。

  現在有許多許多的人不像塞佛·哈定一樣感于擊挑戰權威當然,這也包括我,而要一味地認為權威說的話一定是對的,不敢有句否認。可是,權威也是人啊,誰不會有出錯的時候呢?人人都有出錯的時候,所以,我們應該要有敢于去挑戰權威的勇氣(可是不能胡說八道or不事找事)。這樣,總是會尷尬的,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后”嘛。

  同時,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然,慢慢地“軟飯”(指只聽人家的想法而自己不去想)吃多了就會有成為一個沒有自個兒主見的人了。這是最可怕的事兒了。聽家長們說:如果一直不思考的話大腦就會生銹掉,到后來不能再運轉了。所以,我們要多去獨立思考,要像鳥兒一樣,努力沖破鳥籠的拘束,飛向藍天的懷抱。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1

  《銀河帝國》的作者是來自美國的艾薩克,是最經典的科幻小說之一。書里宏達而完整的世界讓人驚嘆不已。

  在許多年以后,地球的大小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生活所需,人民開始遷移到銀河系中的其他星球,人類迅速統一了銀河系,創造了強大的銀河帝國。而帝國漸漸衰敗,整個銀河將陷入長時間的蠻荒時期,偉大的心理學家哈里謝頓已經預知了未來的一切,于是開始了為期幾百年的神秘計劃……

  書中最讓我驚嘆的是作者能將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雖然《銀河帝國》里的出場人物很多,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各不相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蓋爾、勇于創新的哈定、機智勇敢馬洛,還有貪婪的領袖、無能的皇帝,每一個都讓人印象深刻。在神態和語言描寫時,作者喜歡用夸張的修辭,他們的喜怒哀樂似乎要都要溢出書來。

  合上書的時候,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在浩瀚無邊的宇宙面前,人類是多么渺小,但破壞力卻非常巨大,他們毀掉一顆又一顆星球。我不禁覺得人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萬惡之源,他們破壞了生態平衡,讓動物植物無家可歸,他們在殘害了其他生物后,又要通過殺人、搶劫直至戰爭的方式去互相殘害。

  然而幸運的是,人類之中仍然有許許多多的英雄豪杰,他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去保護整個銀河系。正因為有了他們,也許許多年后銀河不會變得像書中寫得那般衰落吧!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2

  銀河帝國,一個遙不可及的帝國,在《銀河帝國·基地》中,講述了一個銀河帝國由科技發達、富裕 到逐漸衰亡的過程。

  在銀河帝國銀河紀元11988年,哈里·謝頓出生于繁華的銀河帝國。等他成為老人時,已是一名數學家,他預測出銀河帝國將三個世紀后完全滅亡,準確度98.4%!公共安全委員會認為哈里·謝頓在詛咒銀河帝國,便將他流放于端點星。謝頓早已以百科全書編書招來十萬名數學家,以端點星為基礎,開始了拯救銀河帝國的實驗。

  在基地將破裂時,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們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馬洛幫助基地擴張,給予基地經濟資源。在他們的努力下,銀河帝國有所好轉。

  哈里·謝頓、塞佛·哈定與侯伯·馬洛有著相同的性格:有擔當,敢于嘗試,為了后人造福等。這些性格的體現在書中無處不在。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原本并不認識,最后才能成為基礎的領頭人,一直改變銀河帝國的未來。

  想想,若我們能有他們三人的好品質,能出現沒解出的難題就把筆一扔放棄的情景嗎?能出現媽媽吩咐的事沒完成被媽媽罵而不服氣的心態嗎?能有數學題的多個答題,多種列式方法嗎?

  并不能。

  所以我們生活中缺的就是這種精神與品質。再想想前幾天,我在畫水彩,人們的手部怎么也畫不好,不是手指扭歪,就是比例不正。畫一次就滿地改一次,帶著負面情緒越改越差,越改越丑,我也絲毫不顧擦橡皮的力度了。生氣地使勁兒一擦,紙破了,不等上身人物的比例多完全完美也沒用了。我沮喪地往床上攤,不顧那幅比損壞也畫了。

  要是我能把手改一改,不按樣品畫,是不是就尷了?要是我堅持地畫它,是否就成功了呢?敢于嘗試,堅定,堅持不懈,其中我一點也沒做到。

  艾薩克·阿西莫夫寫出的《銀河帝國·基地》僅僅只是講述了一件銀河帝國由富墜衰的故事嗎?不,它還說明了科技與數學在漸漸發達,變強,但耗用太大了,會使國家不幸。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3

  我對科普書籍一直很感興趣,湊巧老師讓我們閱讀一本科普讀物,讓我興奮不已。像劉慈欣、保羅·巴奇加盧皮的作品早已熟悉不過,讀了許多科幻小說,偶然發現了一部科幻小說——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立刻吊起了我的胃口,如餓虎撲食般地讀了起來。

  哈里·謝頓出生于繁華的銀河帝國。他是一名數學家,預測出銀河帝國將在三個世紀后完全滅亡且準確度為98.4%!可公共安全委員卻認為哈利·謝頓在詛咒銀河帝國,便將他流放于端點星。謝頓早已以百科全書編書招來十萬名數學家,以端點星為基礎,開始了拯救銀河帝國的實驗。在基地即將破裂時,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們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馬洛幫助基地擴張并給予基地經濟資源。在他們的努力下,銀河帝國終于有所好轉。

  這三位的人物形象鮮明的樹立在我的面前,他們都有擔當,敢于嘗試,為了后人造福。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最后才能成為領頭人,一直改變銀河帝國的未來。

  想想我們,讓我們也擁有他們三人這么優秀的品質,還會做不出那些讓人頭疼的奧數題嗎?還會放棄自己唯一的一次機會嗎?

  前幾天,我做奧數題,怎么做也做不出答案,最后我一氣之下把筆扔了,不再理會那道題,現在想想,我沒有從其他角度去想想,并且不堅持著一直鉆研它,怎么可能會做出來這道題呢?于是我靜下心來又仔細想了好久,最后居然做了出來并且完全正確,我高興壞了!

  艾薩克·阿西莫夫寫出的《銀河帝國1:基地》僅僅只是講述了一件銀河帝國由富到衰的故事嗎?它不僅反映出科技與數學漸漸的發達、進步,同時還告訴我只有你敢于嘗試,堅持不懈地努力做、爭取,就會有反轉,甚至是成功!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4

  一個人要在60歲依然熱愛20歲熱愛的東西,但不要反對相同的東西,我們都希望既能變成熟的同時,也能保持童心。阿西莫夫做到了,他的方法可以總結成“執著地愛,健忘地厭”。同時,用一生的時間,認真選擇一條趨勢,和趨勢做朋友,它能幫你超越所有那些你厭惡的東西,給你帶來所有新鮮的美好。

  過年期間因為不停的值班,所以第三次重溫了這部小說(因為一個人怕黑,所以值班一直是開著燈睡覺的,而且還睡不著)。讀完最后一章,仰天長嘆,這真是一部有毒的小說,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三觀。不得不寫一篇讀后感紀念一下。

  初識《基地》系列小說是在自己初中的時候,那時自己還是一個青澀少年。語文老師的辦公室里有一個書架,里面放著她愛讀的所有小說,有一次上課看《衛斯理系列》被叫到辦公室談話,批評我看的書太low了。她強烈安利了這本《基地》,如果我答應不在她的課上看書就借給我讀,而且還和我打了個賭“如果這本書沒有衛斯理好看,以后上課隨便我怎么樣。”

  事實證明,姜還是老的辣,我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

  這本書真的有毒,當時還沒有出系列叢書,小說是在“譯林”雜志的每季度特別期刊上刊行的',只有前三部。捧著兩本雜志,看了三天三夜。看完之后,我直接去郵局訂了一年的譯林雜志,可是后來再也沒有看到比這本書更好看的小說了。

  這是一個肯定會輸的賭。

  他是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一生著書500本,是一個真正的寫書狂魔,至今沒有人打破他的記錄。他1920年出生在德國,3歲的時候和爸媽移民到美國,上大學的時候開始投稿,唯一的愛好就是寫作,又有熱情又有才能,大學之后阿奇莫夫就進入了寫作的噴涌期,這個噴涌期持續了一生。在72年的人生里面,阿奇莫夫平均一年寫9本書(我連一篇綜訴3個月都寫不好),這個記錄至今沒有人打破。

  阿西莫夫開始是為了興趣寫作,30歲之前,他發了很多文章,在科幻界很有名,卻沒有賺什么錢。下班之后咬著牙寫作,直到1961年,當時有一個出版社把他寫的零散的故事整理成三本書,同一起名叫《基地三部曲》重新出版,這一下轟動世界,名利雙收,從此辭職回家專心寫作。

  阿西莫夫寫科幻小說就跟我們吃飯這么容易,有一次綜藝節目阿西莫夫為了證明自己有才,就拿來打字機,三十分鐘現場寫了一部小說,寫完之后看看質量不錯,就直接發表了,真是努力過才知道天賦有多么重要啊。

  1988年的時候阿西莫夫已經是世界科幻界的最著名的作家了,他一共得了六次雨果獎,也得了星云獎終生成就大師,這兩個將是世界科幻的最高獎項了,當時人們用阿西莫夫的名字來命名雜志,用阿西莫夫模塊來命名機器人的人機安全性,還有阿西莫夫在小說提出的人機三大定律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概念。但這時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不好。但在這時他宣布開始續寫基地,阿西莫夫表示留給我的時間不多,希望我能寫到最后,他希望自己在停止呼吸的時候仍然在寫作。如果死的時候能胖的一下倒在打字機上,頭卡在鍵盤上就好了。遺憾的是阿西莫夫沒能實現他的愿望,最后還是因為身體虛弱被送到醫院,不久就離世了。

  阿西莫夫的一生都在寫做,早年是靠興趣寫作,中年被讀者和社會推著寫,老年是自己主動要寫。阿西莫夫把最后時間留給了基地這不小說,是因為偉人在老的時候都有一個愿望,希望自己的著作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比如愛因斯坦追求統一場論,孔子追求一以貫之,在文學上,阿西莫夫也在追求自己的同一場論,阿西莫夫一生著作無數,但有三個系列是最重要的“機器人系列”“帝國系列”“基地系列”,他希望用最后的故事把這三個故事變成一個整體。公元30世紀到公元2000世紀的故事連接成了一個宏大整體。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5

  心理史學家哈里·謝頓,通過嚴密的數學模型,計算出銀河帝國將在未來遭遇毀滅。既然帝國的毀滅勢不可擋,謝頓打算將毀滅后進入的蠻荒時期盡可能縮短,讓新的文明在一千年之內孕育,接替成為下一個銀河帝國。雖然領導人們對帝國的毀滅有所感知,因為文明實際上在近些年來沒有大的發展,甚至在退步,但是考慮到社會政治因素,他們對此秘而不宣。為了不讓謝頓預言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他們讓謝頓帶領十萬科學家,遷移到銀河帝國的一個邊緣星球——端點星,去編纂銀河帝國百科全書,美其名曰尋找拯救銀河帝國的方法,并確定能找到,以此來安撫民心,實則是流放,使其遠離權力中心。

  三十年過去了,端子星(基地)上的科學家們矜矜業業地執行謝頓的計劃,即編纂銀河帝國百科全書,將科技記錄下來。端子星附近的四星球卻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他們不斷地發生軍事沖突,想要成為當地的強者,而他們的文明已經退化到失去了核能。其中的較強者——安納克里昂星球——則對端子星上的高科技虎視眈眈。但基地上的科學家卻對這種威脅視而不見,他們依仗銀河帝國的保護,覺得安納克里昂星不敢對他們如何。但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身處帝國邊緣的基地顯然對于自顧不暇的銀河帝國來說,已經脫離了他們的管轄范圍。時任市長哈定看出基地來到了生死存亡的第一個危機點,基地需要從編纂圖書的老本行中解放出來,進入下一個階段,但這種主張遭到了星球上的科學家們的強烈反對。

  基地的奠基人謝頓,修建了穹窿。他曾跟后來者有過一個約定,三十年后,他將以影像的方式出現在穹窿上,揭示他的預言,或戰略部署。謝頓在危機時刻出現了,他說已經預料到這將是基地面臨的第一次危機,危機的出現讓基地目前只有一條路可走,這條路是顯而易見的,必然按照他的預計進行下去。而當初編纂百科全書的任務,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手段,現在基地需要正式進入一千年建造下一個銀河帝國的計劃中。謝頓的影像結束之后,哈里成為無可爭議的當權者,即便沒有謝頓的話,他也做好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準備,按照謝頓預計的那般,未來勢不可擋地進行下去。

  哈定利用四星球之間對于端子星的技術野心,通過星球間的游說,讓四星球進入了一種互相制衡,誰也不敢擅自占有端子星的狀態。端子星在這種平衡中獲得了生存空間。而且他們利用科技差距,創造了科技宗教,即以一種宗教的方式,向四星球輸出科技,讓星球上的居民對科技宗教的神秘力量深信不疑,端子星與謝頓對他們來說,分別是天堂與上帝一般的存在。端子星對四星球的教育,建立在錯誤的科學基礎上,即以一種混亂的方式掌握最終的結果,卻始終無法參悟科技真正的原理。

  又三十年后,端子星迎來了第二次危機。安納克里昂領導者的野心一直未曾泯滅,他想要將端子星占為己有。一次安納克里昂星收獲了一支裝載高科技但受損嚴重的銀河帝國星艦,他們想讓端子星來修星艦。假若基地不肯修,他們便發起戰爭;假若基地修了,他們便借助這艘強大的星艦向端子星發起戰爭。哈定已然年邁,他同意給他們修星艦。但這一行為引起了國內某些勢力的不滿,懷疑哈定已經倒戈向了安納克里昂星,打算從他手里奪取政權。在內外夾擊下,一場戰爭似乎不可避免,修星艦不過是延緩了戰爭開始的時間。

  星艦修完后,哈定奔赴安納克里昂星祝賀其國王成年。在安納克里昂星,哈定被星球上的當權者軟禁了,而侵略的星艦已經開赴端子星。哈定利用之前埋下的科技宗教的力量,讓安納克里昂星國內民眾對當權者充滿不滿,認為此舉是忤逆神權。而操控星艦的都是曾被派向端子星學習的傳教士,他們對端子星天賦神權的意識更加強烈,星艦被控制在了宗教掌有者的手中,安納克里昂星也被掌控在信教的民眾手中,而宗教的掌有者就是端子星的當權者——哈定,一場不流血的戰爭結束了。謝頓的影像在這次危機結束之后再次出現,大概就是說,地基在每次危機出現時,都會按那條唯一的路走下去,直到千年計劃實現,建立新的帝國。

  哈定的年紀已經等不到第三次危機了,下一任出現的基地英雄是馬洛。當時,基地已經發展出了行商的行業,即向其他星球兜售技術。馬洛是行商長。基地一直沿襲的是哈定的科技宗教控制的方式,控制其他星球。等到了馬洛這一代,他決定摒棄宗教控制的方式,將本來以賺錢為目的的行商,轉變成用經濟貿易來控制其他星球。(文明的進化史?)新事物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總是容易遭受質疑的。果然,馬洛的主張受到了政治對手的反對。

  這時候,第三次危機也悄悄到來了。科瑞爾星球是一顆跟端子星存在眾多沖突的星球,他們嚴格限制行商活動,甚至嚴禁傳教士入境。但在行商的不斷努力下,端子星還是將核能銷售給了科瑞爾,用核能包裝了他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得科瑞爾星球的居民們過上了更便捷的生活,端子星也在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科瑞爾跟基地的矛盾始終是存在的,他們在銀河帝國的軍事援助下,發動了對端子星的攻擊。此時利用各種手段已經成為了基地領導人的馬洛,對科瑞爾的攻擊一直采取了退避的策略,目的是不想正面迎戰引起銀河帝國的注意。當然這種消極應戰的方式引起國內的不滿,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當然,馬洛對結果早已胸有成竹。因為前幾年對科瑞爾的貿易輸出,早已宣告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在戰爭期間,端子星停止了對科瑞爾的技術支持,科瑞爾星球上的居民剛開始能夠為了戰爭忍受各種不方便。但隨著戰爭的持續,科瑞爾國內的反對聲音將越來越強,最終本國民眾將會施壓,今早結束戰爭。這場戰爭結束之后,馬洛的領導地位已然穩固非常了。

  至此,謝頓、哈定、馬洛,成為了基地人民的三位英雄。

  聽說阿西莫夫在寫基地系列時,借鑒了《羅馬帝國衰亡史》。讀這本書,似乎能瞥見世界文明的發展史,那些各國利益的角逐、社會的變革、經濟的演變,讀來感覺跟生活都很貼近。架構是虛空的,發生的事件又是“真實”的。誒,讀完只覺得任重而道遠啊。

  最后是摘錄。

  “觀看繁星閃耀的光輝,欣賞星團展現出難以置信的朦朧,好像一大群螢火蟲永遠禁錮在一處。”“帝國的覆亡是一件牽連甚廣的大事,可沒有那么容易對付。它的原因包括官僚的興起、階級流動的停滯、進取心的衰退、好奇心的銳減,以及其他上百種因素。”“我們見到的只是表面的強盛,仿佛帝國會延續千秋萬世。然而檢察長大人,腐朽的樹干在被暴風吹成兩截之前,看起來也仍舊保有昔日的堅穩。此時此刻,暴風已在帝國的枝干呼嘯。我們利用心理史學來傾聽,就能聽見樹枝間的嘰嘎聲。”

  “每個人學到的都僅僅是極零碎的片斷知識,無用又無益。知識的碎片起不了作用,也不可能再傳遞下去,它們將遺失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為什么科學家都是九流的行政人員。或許只因為他們慣于處理彈性較少的自然現象,而不懂得如何應付善變的人心。”“從頭到尾,你們不是依賴權威就是仰仗古人——從來沒有自立自強。”“這無異于一種病態——一種條件反射,遇到需要向權威挑戰時,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完全關閉。”“光明磊落總有好處,尤其對那些以賣弄玄虛著稱的人。”

  “每次遇到危機時,我們的行動自由便會受限,只剩下唯一的一條路可走。”“只要在戰略性的地點,實施戰略性的銷售,就能在宮廷里建立起擁核的派系。”“任何宗教,出發點都是訴諸信仰和感情。

  如果將宗教當成武器,那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為誰也不敢保證這種武器不會反過來傷到自己。”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6

  首先這是一套150萬字的大部頭,同樣也世界科幻界影響最大的小說,沒有之一。1965年世界科幻協會頒發了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獎項,叫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基地小說戰勝了《魔戒》(也就是指環王系列),拿下了這個獎項,獲得了科幻小說界最高獎項。這本書的社會影響力也是科幻小說中最大的,他影響了整正一代人的科學觀。我看過這樣一個記載:有一次nasa科學家開會,有人說是基地粉絲請舉手,結果所有人都舉起了手。

  這是對科學家的影響。而另外一方面,這本書還影響一個特別的人,叫拉登,911后當時英國衛報采訪了拉登,拉登明確的說,“基地的組織”就是受《基地》小說起名,因為他自己干的事和基地主角一樣,是一個正義的事業。所以《基地》小說影響了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同時影響了這個世界上最極端的大腦。

  其次,這是一本寫了一生都沒有寫完的作品。寫了整整50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一個叫《驚奇世界》的雜志的主編,發現一個叫做阿西莫夫的小伙子給雜志社投稿,九次都沒有成功。主編覺得這個小伙子有前途,就約他吃了個飯,覺得這個小伙子有才華,就鼓勵了他兩句,所以阿奇莫夫就投了第十次稿。1942年五月,一部叫基地的短片小說發表了。

  阿西莫夫回憶說,他當時是受了《羅馬帝國興衰史》的啟發,能不能寫一步銀河帝國興衰史呢?然后在接下來的八年里,他圍繞這機器搭好的框架寫了很多中篇和短片小說。都在雜志上發表了,形成了一個基地的故事群落,就是后來的基地的前三部曲。寫完三步曲,阿西莫夫剛好30歲。之后阿西莫夫一直沒有寫這個系列,因為他覺的這個系列已經完結。可讀者不這么認為,一直催稿,直到一個出版社給阿西莫夫拍了5萬稿費,只要動筆了00稿費就歸你。

  阿西莫夫想,試試就試試唄。1982年時隔四十年之后,阿西莫夫開始續寫基地,把自己新的認識寫到基地里去。這就寫了第四部和第五部,在一個超大的鬧洞里結束了文章。這是基地寫作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阿西莫夫人生的最后四年,他沒有選擇按照之前的系列繼續講故事,而是寫了兩部前傳。阿西莫夫離世的時候第七步第五章剛剛開了一個頭,后來找了一個大師補全了小說。就跟紅樓夢一樣是續寫完成的。至此基地七部終于寫完。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7

  《銀河帝國:基地》講了一個敲冰求火的問題:如何通過銀河系百千億顆星球中的一顆位于銀河邊緣荒涼地帶的微不足道的小星球,來改變整個銀河未來的走勢?

  人類在小小行星上(他們稱"地球")生活了十多萬年久,建立兩百多個行政區域(他們稱"國家")。在地球上第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的幫助下,掌握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啟星際殖民運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帶著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將銀河系卷入星際戰國時代。直至銀河統一為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帝國——銀河帝國。在銀河帝國建國后12020年,哈里·謝頓32歲的數學家,開創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用數學公式推演人類的未來。在帝國走向衰亡期間,謝頓預見銀河將經歷三萬年黑暗。他集合最優秀的科學家建立"基地",期望它成為人類的希望。然而帝國衰微,基地被強鄰包圍。人類面臨抉擇:受控制?還是奮戰?

  前三次謝頓危機都是由某位領導而解決。我不禁產生疑問,如果當時獲得端點星控制權的不是哈定,而是百科全書委員會。如果馬洛的行商沒有出現,而是繼續哈定政策的接班人上位。那歷史是否改變?歷史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歷史上那些充滿偶然性的小事件,如果偏差,是否會將歷史導向截然不同的結果?

  當然,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對此是有解釋的。心理史學預測的是宏觀歷史的發展,而不是微觀個體的動作。因此,阿西莫夫的假設是,即使哈定、馬洛由于種種不確定的原因而沒有掌握端點星的權力,也會有其他"英雄"出現,讓基地度過危機。用書中的話來說:"我們盲目信仰謝頓的心理史學——它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個人行為絕對不算數,絕不足以創造歷史。因為復雜的社會和經濟巨流會將他淹沒,使他成為歷史的傀儡。""這些嘗試,就像是你在水面上拍擊出的漣漪,而謝頓的巨浪則繼續向前推進,雖悄無聲息,卻勢不可擋。"

  人類的自由意志,在歷史中竟如此一文不值?千萬人的努力奮斗,只是一場被歷史操控的戲劇?那我們人類的個體,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8

  自從美國埃隆馬斯克把一輛紅色的特斯拉跑車用火箭送上了太空之后,關于跑車上的一切都備受關注。跑車上攜帶的一套《銀河帝國》在各大書店和網站大賣,自媒體上熱鬧的宣傳和群友們的大力推薦,我也把這套書放入了自己的書架上。

  阿西莫夫的這套《銀河帝國》讓埃隆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他移民火星的計劃埋下種子。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買了這套書,學校也提倡閱讀此類的科幻小說,從而激發小孩子探索宇宙的興趣。也許下一個世紀會有很多埃隆這樣的科學家,畢生致力于開拓外太空,讓子孫后代在銀河的另一端找到怡居的美麗星球。

  如果不是這套書被送到太空去,如果不是太多的人推薦這套書,在看了第一章之后,這本書就會被我扔了。看了太多現代爭霸宇宙的網絡小說,這本書的構思對我來說談不上新穎。

  銀河帝國的腐朽,一群謝頓的信仰者在銀河的一端建立了一個基地。基地如同一棵小樹,經歷風吹雨打,茁壯的成長。總共經歷了三次謝頓危機,第一次政權危機,第二次宗教危機,第三次貿易危機。

  與現在網絡小說一個的區別是,精神領袖謝頓已經死了。而現代小說當中,往往都是一個苦哈哈的少年,從小奮斗,踩著各種狗屎運,帶領著自己的基地壯大,稱霸銀河,稱霸宇宙乃至平行宇宙。

  與現代網絡小說最大的區別是,基地這本書好短啊。我只花了兩天,竟然看完了。也許是因為我只看了其中的一本,而整個銀河帝國有幾十本。總覺得基地的情節發展太快了,30年50年75年一晃就過去了。一本書看下來,沒有代入感,像快進的膠卷在播放一個基地的發展。若中間的具體過程再寫10萬字多好啊。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19

  終于在奔波中看完了這一系列的7本書,回味無窮。在看書的時候就在考慮怎么樣來書寫自己的感受,卻發現猶如陷入銀河的浩瀚中,四處都在閃亮,卻難以理出頭緒。今天回看了自己在看完《銀河帝國基地》時候的讀后感,重溫了初讀書時的感受,也解答了之前自己的一些困惑,不如就著上一篇提到的問題,一并談談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哈里謝頓創立心理史學和建立基地的動機。這部分內容在第4、5部(即《基地前奏》《邁向基地》)中有詳細的過程,講述哈里謝頓是如何從一篇論文開始,一步步走向創立心理史學以及建立基的過程。據說這兩本書是阿西莫夫在生命中最后五年完成的,通過這兩本書為他最愛的主角哈里謝頓立傳。我在閱讀的時候,也采用了作者書寫的順序:1—2—3—6—7—4—5,最后閱讀的這兩本書,讓整個系列的情感得到了極大的升華。當你從端點星的第一次危機開始,在經歷了基地—騾—第二基地—蓋亞星系—回到地球的整個歷程之后,回看恍若神明般的哈里謝頓是如何創立出他那驚世駭俗的心理史學,頗有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說,小說對人物的塑造太成功了,讀者不僅僅跟著人物經歷了歷險般的奇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從32歲到82歲這期間人物的成長,相比之下《三體》中的人物經歷乏味的可憐。哈里謝頓在夫銘的期望下,在鐸絲的保護下不斷逃亡,不斷思考,終于找到了建立心理史學的可行方式,也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自稱是記者的夫銘,不僅僅是帝國的首相丹莫刺爾,而且是傳說中的機仆丹尼爾,而一直保護他的鐸絲竟然也是機器人。然而他已經深深的愛上了她,并愿意攜手相伴,即使她是個機器人,無法生育。為了保護謝頓,鐸絲遭人暗算而停擺,在臨終前,她對謝頓說:謝謝你,謝謝你對我的愛,讓我成為了真正的人類。鐸絲的離去成為了謝頓心中難以愈合的傷口,而對鐸絲的愛正是是他研究創立心理史學的動機之一。并不是為了拯救什么,得到什么,只是因為能夠和她在一起。

  其次是關于女性角色偏少。讀到后來才發現,書中的女性角色是如此的出彩,各個都是拯救銀河系的好手。阻止了騾的貝妲、鬼靈精怪的艾嘉蒂婭、強權執政的布拉諾市長、全能少女寶綺絲、以及謝頓的愛人鐸絲等等。與《三體》中女性角色純為擺設截然不同,每一個女性角色不僅僅活靈活現,而且都在關鍵時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者對性別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優劣勢都有著相當精妙的把握。在基地初期,開拓疆域是發展的首要任務,因此男性角色偏多,性格也都是英雄式的聰慧與勇敢。而隨著基地的發展,象征精神力量的第二基地的登場,女性的戲份越來越多,甚至最后的男主崔維茲的直覺式思考,都讓我覺得非常的女性化。而最終出現的雙性人,更讓我覺得作者的格局確實很大,不僅沒有歧視任何性別,甚至在思考超越性別的人類會如何發展。

  最后想說說我的收獲。又要忍不住說,讀經典的好處就是每一次閱讀都能夠有所收獲。這一遍下來,最大的啟發是心靈控制,它拓寬了我的溝通思路。

  首先是對超越語言溝通的極力贊同。在《安德的游戲》中蟲族就是用思維溝通的生物,包括植物形態的豬仔也是一樣,甚至三體人也是思維溝通。語言是思維的碎片,正是語言與思維之間的差異才導致了人類的分離與猜忌。日常中太多溝通都是通過語言、文字完成的,且不說故意和假裝這兩個極大的障礙,即使是想要好好說話,也會出于自身表達和理解的差異,造成溝通中的問題。家庭關系中糟糕的溝通莫不是如此,近年來各種提升家庭中溝通技巧的培訓比比皆是,間接說明了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

  其次是正確看待影響他人的利弊。因為有意識地影響一個人,最終導致了這個人的改變,在我看來是非常不正確的一件事,因為這妨礙了他人的自由選擇。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極力避免對他人產生影響。然而閱讀這部為大的未來史,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一件事,就是沒有人擁有絕對的自由,自我對他人的影響根本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過去自以為為他人自由著想的看法,更多的還是源于夸大了自我的重要性。

  最后是擺脫對情感利用抵觸。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理性的思考于我而言成為了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感情的共鳴常常發生在閱讀或者觀影甚至聽歌的時候,在遇到事,遇到人的時候,尤其是分析問題的時候,常常會忽略掉情感的因素。這樣做當然是為了獲得更客觀的視角,實際上卻變得不那么客觀。人類和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忠于自己情感的,為了忠誠、為了名譽、為了愛情、為了盡孝、為了很多虛無縹緲的感情,來調整目標,付諸行動。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壞人利用他人的情感牽絆而達到自己目的的情節,因此默默地認為這是一件壞人才做的事情。但這次對情感控制思路的打開發現,曾經看到的這只是情感利用的一種而已。我們都是凡人,無法“調整”別人的情感,然而如果可以將自己的目的在其他人情感上找到適合的實現途徑,也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我們都有為情感驅動而獲得的充盈幸福感,這從不因為同時做了其他事情而減弱。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0

  仰望星空,天外那浩瀚的銀河曾引起無數人的遐想;仰望未來,人類那未知的前途喚起許多人的猜測。而艾薩克?阿西莫夫所著的“銀河帝國”系列便是其中最明亮的結晶之一。

  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本——《基地》,但已經被它那宏大的世界觀和層層推進的劇情所吸引:這本書講述的是人類開啟了星際殖民運動進而統一了銀河系,建立了銀河帝國。一萬年后,哈理?謝頓開創了能夠精準推演未來的“心理史學”,從而預言出帝國即將覆滅。為了讓覆滅后的文明盡快獲得新生,他在帝國流放自己的“端點星”上建立起基地,正式啟動了一個偉大的拯救計劃。

  實際上,我一開始讀時是有點失望的,因為這本書雖美其名曰“銀河帝國”,但作者對帝國和宇宙的宏觀描寫著墨其實很少,而更多是以許多個人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作支撐來講解帝國的政治和科技。我習慣了《三體》這種通過獵奇想象震撼心靈的硬科幻,《銀河帝國》這樣主要講述人文世故的軟科幻確實有些不合胃口,但是,當我深入閱讀進去,發現了它的超凡魅力。

  《基地》通篇是以基地的起源和經歷的三次危機為線索,串聯起許多中短篇小故事。每篇都是從一個人物的視角講述他的事跡和思想,和其他小說常用的“上帝視角”相比,這種方法表達的內容很有限,也讓我初讀時倍感困難。但每當里面的人物以個人的口吻、平淡的語氣講解那令人贊嘆的計劃,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時,這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蕩氣回腸,卻讓我領悟到一種與上帝視角截然不同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的劇情就是基地與周邊王國產生沖突,以及基地的幾位英雄力挽狂瀾。第一次危機起因是周邊四王國對基地的科技虎視眈眈,而基地軍事上的弱小而難以反抗。基地的一位英雄塞弗哈定游說各國,使得他們相互猜忌進而相互制衡,誰都不敢將基地占為己有。基地又將科技以一種宗教的形式教育王國國民,于是在第二次危機,其中一個王國的執政者試圖發動戰爭,結果尚未開戰就被瘋狂的教徒們瓦解。第三次危機時,一個禁止傳教、售賣技術的科瑞爾星球向基地宣戰,但此前基地一直與其進行科技貿易,貿易的中斷使得科瑞爾星球民不聊生,于是只得結束戰爭。

  威懾平衡、宗教統治、經濟制約,仔細一想,這些危機的解決方案都影射著現實世界,且每一個都印證了塞弗哈定的一句話:“武力是無能者的最后手段”。確實,在聯系了現實中兩國之間的碰撞,我明白了有時動用武力的確未必是最佳的選擇,這也讓我堅信《銀河帝國》是一本披著科幻外衣的社會作品。

  雖然目前我僅僅讀了《銀河帝國?基地》,即便它的世界觀和主旨還未完全展現,但是其中幽默的語言風格和絕妙的劇情發展已經深深吸引了我,這軟中有硬的科幻小說也讓我體會到不同凡響的快感。

  我期待著去看這一系列的其他十四本書。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1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十萬年之間,但這種情識一直持續到他們建立了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為止。在這種機器人的幫助下,入類最終統一了銀河,建立了銀河帝國。

  在這個帝國建立后的1200年,一位名叫“哈里。謝頓"的年輕數學家,預言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將在300年內衰落。在銀河帝國的質疑下,謝頓帶領科學家們在銀河邊緣的端點上建立了“基地”。誠如謝頓所言,在一個多世紀后,銀河帝國的邊緣就開始叛亂發生戰爭,其中也包括端點星。但是,繼哈里。謝頓之后,端點星后來的兩位市長塞費。哈定與侯伯。馬洛卻帶領基地人民度過了三次危機,成為基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而每當危機來臨時,哈里。謝頓總是會在穹窟中出現,為基地人民指清一條道路,讓基地平安度過難關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故事。有哈里謝頓面對法定的審判從客不迫,有銀河帝國的皇帝的昏庸愚昧,有基地人民潛入敵人內部趁機發動政變的機智,也各位端點星市長面對帝國威助時的臨危不懼。

  這本書不是告訴我們一個確切的道理,而是有幾十種道理穿插其中,互相牽制。不得不說,作者阿西莫夫真是一位偉大的天才科幻作家,就像他筆下的哈里。謝頓一樣偉大。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2

  剛剛合上這本書,我就心里回想里面的所有內容,時而讓我提心吊膽,時而讓我驚訝不已時,時而讓我疑惑不解,時而讓我恍然大悟,心想這本書咋就這么有意思呢?

  讓我心理變化最復雜的地方就是——基地人民心中第二位英雄,也就是出口成章的塞佛哈定,在94頁上說:“四王國的歷史中最有趣的局面,無疑是塞佛哈定的執政期間。”有趣的地方就在哈定和溫尼斯見面后,在137頁時,兩人就你一口唾沫星子,我一口唾沫星子吵了起來,吵到139頁時,溫尼斯說出了他的野心,但哈定卻像在玩過家家一樣說到:“殿下,我自己正是這么想的。”

  140頁哈定用12008年的“牛皮”吹起了“氣球”,152頁,溫文斯把自己的頭轟得一點不剩,哈定的“氣球”里有反擊時刻定在午夜零時,再加上尼溫斯的兒子被折磨的不像樣,他明白一切都中了哈定的計謀,在這十幾頁子里哈頂都十分穩定,所以說遇事不能心亂,要鎮定,而且遇事之前要安排好一切,要是我是哈定,可能都被害了上百回了,哈定的鎮定和他那雙嘴巴不得不讓人佩服。

  這本書十分讓人歡喜,而且語句幽默,這本書真的很有趣。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3

  銀河紀元12020年,哈里·謝頓,這個年僅32歲的數學家開創了一門全新的學科——“心理史學”,這門學科并不像它的名字,它既不是心理學,也不是史學,它能用數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

  謝頓的第一個預言是:雖然毫無征兆,但已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雖心理史學能夠拯救,但一切都太晚了。謝頓為了把帝國毀滅后三萬年的黑暗時代壓縮成一個仟年,他在端點星——一個位于銀河旋臂的最前端的荒涼的行星上安排了十萬人編著《銀河百科全書》,這就是第一基地,他們在以后的一個仟年中擁有最尖端的科技,甚至超過帝國。

  得益于謝頓,以后的300多年第一基地順利地度過,但“騾”的出現差點讓整個謝頓計劃崩潰。第二基地——一個以精神力量突出的團體,是謝頓計劃的核心——對第一基地的幫助暴露他們自己的存在。此后的200都多年里,第一基地都潛心鏟除第二基地,以他們最頂尖的科技與智慧,在他們自以為成功時第二基地早已遍布他們的生活。

  基地紀元498年,銀河未來的命運決定于某人一念之間,這個就是葛蘭·崔維茲。他必須在第一基地,第二基地與蓋婭之間做出銀河未來由誰主導的決定:由第一基地創建的新帝國將會逞領銀河進入科技昌明的世紀,卻會像第一帝國那樣摧毀在戰爭之中;由第二基地指導的新帝國將能確保人類的永久和平,卻因此成為了一個父權制帝國;而以蓋婭為藍圖的蓋婭星系則會是個心靈共同體,所有人類將與萬物融合成一個良善的整體。崔維茲直覺地做出了選擇,但卻無法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他懷疑宇宙中還藏有更強大的操縱力量。崔維茲相信地球是解開所有謎團的關鍵,因為地球是人類的起源母星。奇怪的是,銀河中有關地球的資料全都神秘消失。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4

  作為科幻小說家排行第一的阿西莫夫,他在作品中制定的《機器人三大定律》(現已修訂為四大定律)至今仍為科學界所用。他筆下的作品歸為三個系列,其中以銀河帝國系列最為科幻迷熟知。此次再版,必須收藏!

  話說,剛一入手此書我就迫不及待開讀,在閱讀中體會著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柳暗花明的轉機,在千鈞一發、絕處逢生時所彰顯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智慧及魄力,都不由得讓你欲罷不能,大有一氣讀完地欲望。從宗教統治到貿易行商統治,每一個發展階段都預示著現實中人類社會集團的演變過程。

  掩卷回味,偷笑中驚覺此書乃是披著科幻外衣的一部政治小說呀,書中提到的那些政治手腕和外交手段時至今日依舊可圈可點!忽然間,我很期待銀河帝國系列能夠拍成電影,那絕對是不亞于星戰系列和星際系列的蕩氣回腸的大作。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5

  這是我心中最優秀的科幻小說系列。

  雖然我到現在為止,只看了它的第一本,但是僅僅是在第一本中,他就已經將自己對于科技、政治、人性以及想象力的控制展現得淋淋盡致。

  我一直認為一個優秀的科幻小說家首先得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家。

  科幻只是表面的一張皮,小說家使用科幻元素來為自己的理念或者說主旨的展現而鋪路。

  顯然作者非常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小說里的人物性格完全沒有一般科幻小說家的那種臉譜化,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類似于引文中的那些對于現實世界的諷刺。

  我很喜歡這種文風,讀起來既不會覺得枯燥學術,也不會覺得膚淺。

  小說開始于一門很有趣的理論--心理史學。

  在這套理論真正的奠基者謝頓的介紹中,提出他剛接觸這門學問的時候,心理史學只是一組含糊的公設,而在他手中,它成為一門深奧的統計科學。

  小說中,謝頓通過這套理論預測了銀河帝國的崩潰,同時也預測到了第二帝國后來該如何復興。

  如果是我小時候看到這本書,我肯定會覺得,哇,這本書講的東西是什么東西啊,雖然我完全不知道,但是總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但現在看時,我卻覺得理所當然。

  甚至于很有可能在以后,這本書就如同凡爾納的小說一樣,已經不再是狹義上的“科幻”。

  因為人們已經將它們實現了,斜眼笑:D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這套理論已經開始稍微展現了自己的威力了。

  對,就是那些人說得玄乎其乎的大數據計算。

  只要數據夠多,總能預測事物的走向與未來。

  廣義上來說,的確如此。

  一個個的人類個體的行為比較難以預估,因為每個人都有那么多獨特的點。

  但一旦涉及到極大數據的人群時,人就類似與群蜂一樣,變得那么地趨于一致。

  什么樣的人,喜歡什么樣的商品,什么樣的人,喜歡看什么樣的書,什么樣的人,喜歡什么樣的對象……

  乃至于,我們人類選舉的結果,政治的走向……

  如果數據夠多,關于這些事件的預測,我相信未來都是可以實現的。

  而且精確度會越來越高。

  不過有趣的是,當我們人類每個人都知道預測的結果時,很有可能歷史就會被改變。

  這里有點類似于薛定諤的貓了,如果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那么未來極大幾率就如同預測的那樣……

  想到這里,似乎沒那么悲觀,但是有點不甘心。

  如果我知道自己的未來,自己現在會做什么呢……

  想到了,就去做吧。

  最后的最后,其實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即使是只螞蚱,也要跳出自己的極限。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6

  不同于《銀河帝國》的前兩部,這部書是第一次看,只能說,非常的精彩,推翻了很多我在第一第二部中的猜測。

  在第二部《銀河帝國﹒基地與帝國》中,我猜測謝頓所指的第二帝國應該是一個更加民主更加堅強的政治體系。而在這第三部中,證明了我的猜測是錯誤的。第二基地的第一發言者解釋,所謂的第二帝國將會由心理學家來執掌整個帝國的領導權,這樣的帝國才會更加的和平而長久。然而,就算這是第二基地的第一發言者的解釋,我現在也不敢確定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謝頓計劃中的第二帝國。畢竟,全書的反轉太多了,保不準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反轉。

  文中有兩個無關緊要的小細節,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其一,艾嘉蒂婭在逃往川陀的時候在售票機上買票,阿西莫夫對這段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其買票的過程與今天火車站的售票機買票別無二致。科幻小說的描述在現實生活中得以重現,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敢說在全世界,但就全中國來說,已經進入了一個無紙化的社會。書中所描繪的售票機自主買票那都算是過時的操作了,現在絕大多數的人出行都是網絡購票,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其二,書中提到的艾嘉蒂婭使用的聽寫機,這個我們今天移動端的語音輸入的功能是高度一致的。小說情節與現實交互,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將騾對第二基地的尋找,第二部分將的則是第一基地對第二基地的尋找。不論是騾還是第一基地,其實都是想要摧毀第二基地。騾想摧毀第二基地是因為第二基地會阻擋他的霸權擴張,這個非常好理解;而第一基地想摧毀第二基地,這個就有一點復雜了。其實,大部分第一基地的人都非常依賴第二基地的存在,他們視第二基地為實現謝頓計劃的底牌,這種依賴之強,以至于讓他們喪失了進取奮斗之心。但與此同時,第一基地的另外一部分人是非常抗拒第二基地的,他們覺得第二基地的存在使得他們的行為宛若提線木偶,沒有半分身而為人的自尊。而在本書的最后,他們似乎也達成所愿了,端點星上不再有第二基地的人,第一基地依舊還是達成謝頓計劃的核心力量,殊不知,這也是第二基地想要達成的。

  對于第二基地位置的探索,從第二部就已經開始了,在第三部的結局中,終于是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在已知結果的前提下反推,其實,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社會學,甚至是第一發言者所說的“詩意”的角度來解讀,第二基地的位置都指向一個地方——昔日帝國的中樞,川陀。這真的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再聯系一下第二部中艾布林和第三部中拜耳﹒程尼斯在得知第二基地所在地時的反映,一切早有伏筆。

  現在,第一基地自覺摧毀了第二基地,而這也恰好是第二基地的目的所在,他們再次隱身于幕后,作為謝頓的幽靈之手把控全局。第一基地已經有了自己的心理學家和精神雜訊儀,已有的東西真的會如同第二基地猜測的一樣被時間洪流所遺忘嗎?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是否終有一戰?迄今為止,仍有眾多未解之謎等著讀者繼續翻閱下文。

  《銀河帝國》讀后感 篇27

  今天讀完了《基地》第二部,先說說總體的感受,《基地》系列讀起來很流暢,絲毫沒有受年代久遠以及外國作者語言描寫的影響。

  小說構思宏大,從每個小節點敘事,構建起整個銀河帝國恢宏的故事。讀完了兩部,其中有些科幻觀念在今天看來,不免覺得有些普通,銀河艦隊,星際航行等等以及一些絢麗的特效在今天的影視劇中已經隨處可見,所以想象力方面帶給我的震撼并沒有讀大劉的作品給我的震撼大。

  其實這也不可避免,想想阿西莫夫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作家,那個時候計算機都沒有普及,卻能構思出現在讀起來也不乏味的科幻作品來,實在是了不起。可以預見到,阿西莫夫的作品,一定給當時的人們開了不小的腦洞,科幻的星際背景,加上跨越整個銀河,幾千年的鴻篇巨制,給當時的人們帶來的震撼,一定是十分巨大的,甚至給科技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都是有可能的。

  下面具體說說這兩部帶給我的感受:

  《銀河帝國:基地》,這是第一部, 是整個《銀河帝國》的開篇之作,交代了故事的整體背景,以及講述了基地是如何度過了幾次謝頓危機。感受上,其實沒什么特別大的感受,在度過幾次謝頓危機的時候,情節讀起來還是很舒爽的。感覺謝頓就像上帝之手,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所以第一部的謝頓危機比較穩定,每次度過之后,基地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銀河帝國:基地與帝國》,這是第二部。這其實也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地和帝國一位將軍的戰爭,但還是在謝頓的預料之內,基地戰勝了帝國。但第二部分基地才迎來了真正的危機,這也是銀河帝國系列的第一個變奏,即突變種——“騾”的出現,由于騾是生物突變產生,又對整個大局有著十分強大的影響力,所以第二帝國的發展在騾出現的時候脫離了謝頓的預定軌跡。這是在我讀來,精神一陣的部分。基地的所有人失去了謝頓的保護,一直以來的信念崩塌了,人們看起來要真的靠自己,但是小說在最后,引出了一直藏匿不提的“第二基地”,預示第二基地可以擊敗騾,拯救整個銀河,而騾的陰謀,也在小說的最后在一對夫婦的手里化成了泡影……但是,一切還沒有結束。下一部,將是第二基地登上舞臺,糾正這一變奏。這一部,總體上讀起來比第一部有意思,但是前期還略顯枯燥,結局讀起來比較爽。讓人也有了想繼續讀第三部的沖動。

【《銀河帝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銀河帝國》的讀后感06-23

《銀河帝國》的讀后感500字07-11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09-23

銀河帝國基地的讀后感12-09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08-20

關于銀河帝國基地的讀后感03-14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精選5篇)06-15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精選16篇)07-14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精選13篇)07-01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精選7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