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的教育》有感【熱門】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愛的教育》有感1
假期中我看了一本《愛的教育》,它主要寫了作者童年在一學期中看到,聽到的溫暖,充滿愛的小故事構成。
一個故事讓我很是感動:敘利奧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每天夜里幫爸爸抄寫東西,即使耽誤了學習,即使被爸爸誤解,他都不加辯解,默默忍受。
這個孩子留給我們的將不僅僅是那個伏案工作的背影,而是那堅強,懂事,勤奮的孩子,雖然忍受著父親的責罵但他還是一步一步的堅持下來了,在那幾個月,他從沒睡過一次好覺,深夜幫父親抄寫,早上又要上學,還受著父親的責罵,這對于十二歲的敘利奧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小小年紀的費魯喬雖然也曾調皮,也曾讓外婆操心,然而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為外婆擋住了歹徒的一刀。
難道這兩個孩子那種關心別人的精神不讓人敬佩嗎?
讀《愛的教育》有感2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栔斯所著,是一部偉大的日記體小說,這本書完全是通過意大利某市立小學一位四年級學生亞力克的眼光感受身邊的世界,并記錄自己的成長。讀每一篇文章都能感受到一個“愛”字,“愛”始終貫穿于該書的每一個章節。這本書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卻讓人感動不已。“探望貧民窟和媽媽的信”告訴我們總要懷著感恩的心,來紀念那些死去的人們。這樣,我們對于身邊愛我們的人,對于那些為我們而辛勞的陌生人,自然會更懂得感激,也更懂得珍惜。“每月一讀---少年偵查兵”說了一個龍巴地小男孩為了偵查敵情獻出了自己的小生命,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之情……
當我每每讀到父親或母親給兒子的信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們是怎樣的呢?好像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寬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勵,多了些批評……自己希望孩子在怎樣的環境下成長?又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孩子原本是可愛的,在其成長的路上真的需要愛的鼓舞、愛的教育、教會孩子學習,讓他擁有愛心,讓他懂得做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許多的道理,對我們教育孩子是大有裨益的。作者以單純而幼稚的心,充分表達了心中有愛。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讀《愛的教育》有感3
我讀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其中《倫巴第的哨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十二歲的意大利愛國少年,為了幫助自己國家的軍隊,冒著生命危險爬到高高的大樹上替軍隊偵察敵情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蓋上書,英雄少年倫巴第的形象在我的腦海里漸漸高大起來。雖然不在同一個國家,雖然從未見過面,但他這種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年齡還小沒人要求他去這樣做,更沒有人逼他去冒險爬樹偵察敵情,而且他在偵察的過程中,有個士官知道他被敵人發現了,叫他馬上下來躲避 ,但他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偵察,直到完成了任務。
他想的是國家的安危,他想是別人的安全。他和我是同齡,小小的年紀就這樣勇敢,就有這樣無私的胸懷,不比不知道,一比卻讓我感到慚愧萬分。因為我在校雖然是班干部,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幾次被評為東方之星好兒童,老師信任我,同學們喜歡我,我卻私心很重。有一次,同桌作業做不起,請我教教他,老師在面前時,我很認真地教他,為他講解做題的方法,當老師有事走開后,我就不理他,還說什么你自己做吧,誰叫你這么差!我自己還要做作業呢,我還要急著回家看電視呢……他被我一頓數落,流著淚不敢響了,我呢還幸災落禍地朝他做了個鬼臉,心想:活該,誰叫你上課不認真呢!接著就做自己的事了。
還有一次放學剛想過馬路時,看見一個小妹妹也在過馬路,由于跑得太快了摔倒在馬路中間,我離她雖然只隔幾步遠,但看到川流不息的車輛,我猶豫著不敢去扶她。雖然我也心急如焚地擔心那個小妹妹,但我更怕自己受傷,只是呆呆地站著……好在有個叔叔及時地跑過去,小女孩有驚無險。
今天,我有幸認識了這個英勇的倫巴第,我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謝謝你,倫吧第!
讀《愛的教育》有感4
在我孤獨無助的時候,是《愛的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勇氣、信心和力量,它是我永遠的知己。
在我讀小學一年級時,我總是一個人躲在教室里的角落里,不敢跟陌生的同學一起玩,我感到很孤單。
后來,教我語文的林老師發現我的性格內向,便用她微薄的工資幫我買了一本《愛的教育》。當時她的工資并不高,但是她還是為我掏了腰包,當我拿到那本《愛的教育》時,我不停地撫摸著這本書,感覺到這本書仿佛有千斤重。因為那可是我得到的第一本課外書,林老師也是第一個買書給我的好老師。
我撫摸著《愛的教育》,心里頓時感到無比溫暖。這本書為我的心靈開啟了一道門。有一次,我翻開了那本來之不易的書,吃力的用拼音,拼讀出來。原來文章的主人公安利柯也跟我一樣——在讀一年級時也常常受欺負時,滿腦子想的是寬容。他把事情告訴了老師,老師把欺負弱小的同學批評了一頓,還表揚安利柯的勇氣……我讀了《愛的教育》明白了: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要有勇氣和信心去克服。我于是不再感到無奈無助了,霎時覺得有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心里,我感到一陣安慰。
第二天,我鼓起勇氣把受欺負的事先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教育大家要團結友愛,不能以大欺小,不能以強凌弱,還表揚我有勇氣,有進步了,這一句表揚是我進小學以來受到的第一次表揚。我心里的陰影全消失了,我感覺心里豁然開朗。從此,在我受到委屈、生氣時,我只要一看《愛的教育》,所有的怒氣、委屈全都會煙消云散。《愛的教育》給了我勇氣和信心,是它讓我明白了要有勇氣面對困難,是它讓我學會了寬容。
《愛的教育》與我相知相伴,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它是我永遠的知己,是我的精神食糧,是我的良師益友,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謝謝!
讀《愛的教育》有感5
愛默生曾經說過:“書是人類的主食。”德國作家歌德也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由此可見,沒有書我們的世界將會成什么樣子啊!
在這次讀書活動中,我愛上了一本書——《愛的教育》。書中簡潔流暢餓文字,寓意深刻、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在《愛的教育》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的父親寫給他的一封信——《感恩》。在信里,父親告訴安利柯,老師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我們應該愛戴老師。即使老師有時候態度不好,甚至還會犯錯誤,也要一如既往地尊敬老師。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他們畢竟把畢生的精力、聰明都給了孩子們,是為孩子們犧牲了一切的人,是開發你精神的人。”是啊,常言說得好:“愛自己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人則是神。”老師把神仙一樣的智慧送給了我們。也有人贊美老師是園丁。的確,老師就像是辛勤的園丁。用自己的精力和能量呵護知識大園里的小苗,為使小苗茁壯成長,以自己的身體做土壤,用心血做養料,對小苗們精心栽培,耗盡心力只盼小苗們將來變成“有用之才”的那一天。我們還說老師是父母,這不是空洞的贊美詞,因為老師用無私的愛開啟了我們智慧的門,讓我們走出懵懂的世界。所以,學生們感謝老師,對他們報以感恩的心事理所應當的。可我有時卻不能理解老師的嚴格要求,跟安利柯一樣抱怨老師。現在一想都慚愧。我覺得,安利柯父親的這封信不只是寫給安利柯一個人的,而是寫給全世界所有學生的。
“尊師”和“孝敬父母”是一樣的,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必備的基本道德。老師把所有的才智都奉獻給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我們身上,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輝煌的明天做出貢獻,父母則拼死拼活地掙錢讓我們讀書,讓我們穿得好、吃得飽,要我們堂堂正正地做人,我們不應該感謝他們嗎?
讀《愛的教育》有感6
暑假里,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著作,由我國大教育家夏丐尊翻譯的,故事中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與他的朋友們在生活中經歷各種豐富有趣的事情。
在幾十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第三卷中的每月例話——《少年筆耕》。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敘利亞今年正在上小學五年級。他看到父親年紀已大,工作忙碌,所以每天半夜起來偷偷幫父親寫封條賺錢,但卻遭到了父親的誤會,差點就丟下他不管了。后來父親發現敘利亞每天半夜起來幫他寫封條賺錢的`時候,父親深深的感到了無比的自責與心疼。
這個故事給我感觸很深,因為僅僅比我大一歲的敘利亞,會懂得為父親分擔,而我卻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爸媽不給我吃我就撅嘴生氣,想睡就睡,周末睡到自然醒。我就是這樣一直被爸爸媽媽寵壞了,嬌生慣養。
一次周末,爸爸媽媽都要準備到外面應酬吃飯,唯獨我一個人還沒寫完作業,我左右兩難,出去還是不出去呢?出去,老師布置的作業就不能按時完成,第二天去學校肯定會被批評,再說了,我還是大隊長,要是被老師批多沒面子啊!不出去吧,又不能吃到香甜可口的飯菜,可惜!眼看要到吃飯的時候了,爸爸著急的說:“趕快走,還有一大伙人等著我們呢,遲到不好。”這時,媽媽似乎猜透我的心思,故意對爸爸說:“要不你一個人去吧,反正我肚子很飽,在家陪她做作業好了”。“好吧,那你們等下自己吃點東西,我先走了”!說完,爸爸就轉身走了。我暗暗從心底感謝媽媽,她愿意舍出這一頓飯,一起陪我在家做作業,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比起敘利亞,他這么小就幫父母賺錢,而我在家寫作業還要個人陪著。父母對我們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哪怕是我們進步一點點,他們就會高興的像吃了劑一樣。而我們哪怕是幫他們做點小家務,給他們洗一次腳,泡一杯熱茶,下班回來給他們換一雙拖鞋……他們就會高興地到處炫耀,覺得這是回報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讀了這篇文章,給我上了寶貴的一堂課,讓我真正懂得了“感恩”這兩個字的內涵。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爭當感恩的新世紀好少年!
讀《愛的教育》有感7
《愛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是這特別的書名,是那加在“教育”之前的定語——“愛”。是啊,用飽含著愛的教育來給予孩子,那么孩子們得到的這種教育必將轉化為對愛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他們也一定會明白如何去付出愛。這是多么美好的一種循環啊!《愛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很好的讀本,無論是學生,或是老師,還是為人父母者讀之,都能蕩滌心靈,凈化靈魂。書中那些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父母之愛、朋友之愛、兄弟之愛……無不訴說著人世間最樸實、最純摯的陽光之美。
本書主要以主人公安利柯四年級一學年的日記形式向我們敘述了他以及他的父母、同學、老師的這一年來的100個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么?
是的,我被書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作為教師更讓感動的是書中栩栩如生的教師形象:“我”的老師、弟弟的老師,女教師、代課教師、校長、“我父親”的老師……。他們熱愛職業,用心愛學生,他們實踐著“教育即是愛,愛就是教育”。“我們的老師”看到一個學生臉上長了紅皰疹,細心查看,然后摸摸前額看有沒有發燒;“我的二年級女教師”已經不再教自己了,還來看望自己;“我弟弟的女老師”對那些一年級的學生,不知要付出多少精力,需要多大的毅力!“校長”從不發火訓斥他們, “校長”更為我們操碎了心,早晨第一個到校,放學最后回家……多么感人的群體啊。我也是一名教師,面對學生,也許僅僅做到了一名教師應做的一切,離“愛的教育”尚有距離。愛的力量是無窮,“愛的教育”是我們的榜樣。
《愛的教育》中,不僅表現出教師之愛,而且還寫出了教師的批評藝術,作為教師值得借鑒。在寫“女教師”時,她剛走進教室,學生開始吵嚷起來,老師平靜地說:“你們要尊重我的白發,我不僅是老師,還是一位母親。”幾句話意義非凡,讓學生聽后為之一動;“我的老師”中的一個學生跳上桌子扮鬼臉時,老師撫摸了他的腦袋說:“以后再不能這樣了”。
看似批評,卻無批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同學欺侮弱者科羅西,科羅西氣憤之極抄起墨水瓶朝弗朗蒂砸去,墨水瓶打在了老師的胸脯上。面對老師的質問,卡羅納替科羅西“頂罪”,老師心平氣和地說,不是你。又對學生說,肇事者今天不會受處分,快站起來說吧!科羅西承認錯誤,老師讓其坐下后,又用嚴肅而有力的聲音批評了欺負人的同學。老師以語言的力量,教育了他們,將事件圓滿處理,給全體學生上了生動而深刻的一課,也讓我們領略了什么是批評的藝術。
《愛的教育》也讓我們感受到教學方式的藝術。在《愛的教育》中讓我們領略到值得學習的教學方式及駕馭課堂的能力。“卡拉布里亞的孩子”是個插班生。當他來到班級時,老師利用 “突發事件”,熟練運用教育方法,講起了意大利的風土人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又在班級中進行講團結教育,學生深受教育;一位老師來代課,當看到有個學生的眼睛上包扎著繃帶,馬上走到他的課桌前尋問。
這位代課老師在盲童學校教過書,當學生問起盲童學校的情況時,這位老師并非簡單地敷衍,而是娓娓動聽地講起了關于盲人的一些事情,教育學生懂得盲人的痛苦與自強;在“春天”一節里,老師講課時,外面鐵匠敲打得更響了,女人的歌聲一陣高過一陣。這時,老師停下課來,全神貫注地傾聽,然后望了一下窗外,語氣緩慢地說:“天空在微笑,母親在歌唱,老實正直的人在勞動,孩子在學習……,生活多美好啊!”多么有詩意地神來之筆。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也許會責罵環境太差,或不顧一切地繼續講課。這位老師和學生一起傾聽,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將學生帶到了一個美好的時空里,讓學生感受到美,感受到春天。這就是教育魅力所在。
教育如果沒有愛,實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師如果沒有愛,實在不能算是稱職的教師。愛是學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兒童生命成長和發展的原動力,也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聚合力量。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翻譯的《愛的教育》就有這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想這就是教育的真諦之所在。
讀《愛的教育》有感8
今天,老師布置了看課外書半小時,我打開書柜,找出《愛的教育》,看了起來。看了1個小時,終于看完了。不光我看完了,我還懂道了里面的道理。
里面內容豐富,有車禍、上學時、碰到新老師。我覺得里面最尊重祖國的事情是:老師給他們講的“愛國少年”。這個愛國少年是一個西班牙的小男孩,一些有錢的人給了他500多個西班牙幣。后來,那三個人侮辱了西班牙,那個愛國少年聽了,臉氣得通紅,將那500多個西班牙幣扔到了一個人頭上。
有母親給安利柯寫的信,是“要有愛心”,最然我感到深刻的是:你給乞討人一些錢時,乞討認準會說:“上帝會保佑你平安的!”,因為你有愛心,“上帝”就會喜歡你。”還有父親寫給安利柯的信,是“學會尊重別人”:爸爸說了一句話,就是“那是勞動人的一雙手,你不能說勞動人的衣服臟。”
里面有幾個我們該學習的主人公:比如新來的老師,他胸懷大志,小朋友愚了他,他沒有對小朋友發火,而是耐心地教導他。還有卡隆,他經常去探望生病的同學,不歧視貧窮的潑來可西,還經常幫助他。
讀《愛的教育》有感9
說起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那就是—《愛的教育》.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這本書讀完后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感到肅然起敬。再想想現在的孩子,他們和馬可爾差不多的年齡,可是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會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的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現在如果我們加以體會,就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去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你就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你、愛你、幫助你、讓你感到這是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
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的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感冒咳嗽,就有父母辛勤的守侯和照顧;安靜的晚上也不忘記再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愛子如命的心。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本上都掛著一把精致的小鎖,而這把小鎖鎖斷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橋梁。最簡單最貼近自己生活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正如這博大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有感覺到,因為它是無形的嗎?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因為愛是沒有盡頭的,就像生活,如果有人把生活看成是一次服刑,人們為了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再說旅游吧!大家也許會覺得旅游很浪漫,很愉快,但是總有一個終點,其實錯了,真正的旅游是一次心路的旅行,雖然行程已經結束,但是自己的心還會依然帶著旅游的心情繼續跳躍,說的實在點,這就是回味。愛也是一樣,當父母把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傾注在我們身上的時候,也許只是一句溫柔的晚安,我們就可以回味很久,在回憶里,我們知道了愛的甜蜜。所以有的時候愛就是一次旅游,一種可以在回憶里遨游的感情,那就是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進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怎樣生活,又是怎樣愛別人的。在生活中,我發現了愛中蘊涵著對生活的追求。
如果說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國家崇高的愛。也許聽起來有點像喊口號,但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該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述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家炸斷了雙腿,淋著彈雨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潤了中華兒女的鮮血。同樣是為了祖國的光明,他們可以拋棄一切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我們不需要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和情操。
在《愛的教育》中,它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實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很難找到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已經完成了對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最偉大的力量!所以,讓我們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社會中去,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氣息。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這本書里的一個故事很讓我喜歡,也讓我是有感觸,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名叫斯代笛的笨孩子,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于在一次考試中成了全班第二名。斯代笛在班里一向都是非常笨的一個孩子,不過他不甘心。他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無論班級里出現什么事情,他都充耳不聞,一心讀書,努力學習,笨鳥先飛。終于,他成了班級第二名。我讀了這篇故事后,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勝利”。其實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事情。在我讀三年級的某一天,爸爸給我買了我夢寐以求的——溜冰鞋。
一開始,我連最簡單的“八字步”都不會。后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滑溜冰鞋,所以我便天天練,日日練……當然了,在這些天里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如:滑著滑著邊控制不住了,直接摔我個的馬趴和滑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忘了怎么停下來了,所以只好活生生的和墻壁來了個零距離的“擁抱”……不過,這些困難都被我依依克服了。最終,我還是學會了溜冰。所以我相信,只要有過努力,有過堅持,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的。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剛剛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我的心慢慢地溫暖起來,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所說的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給我的是似激流一般清澈的感動。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這本書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常常思考,在這繁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我帶著這個思考,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飽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形影不離、卻又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視、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又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被深藏上了鎖的柜中。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生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我這個中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讓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喻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樣,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因為,對于每個人來說,追求不同,對生活、對愛的體悟是不會一樣的。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向“希望工程”捐款、汶川之愛、舟曲精神……大愛無限!愛無所不在!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愛會“泯滅”!只要我們更多的人去增強愛的意識,提升愛的藝術,從身邊樸實無華的一言一行中感受深厚的愛,能在心中埋下一顆愛的種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把自己的真愛帶給更多更多的人,世界就會充滿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最近,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書的名字叫《愛的教育》。書里有許多關于用愛感化周圍人的故事。
其實,剛看書名的時候,我就困惑了:愛,怎么是教育呢?愛怎么教育呢?帶著這些疑問我翻開了書。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跡感動,其中《掃煙囪的孩子》給予我的觸動最大。這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家里很窮,為了給家里多增添一份收入,只好為別人家掃煙囪,每天能賺一些錢,運氣好的話,可以多賺一些。可是,有一天他的運氣壞透了,只賺了1元6錢,還弄了一身黑,但是,他卻把這些錢給了一個小女孩買了一束花。
看到這兒,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自己,在家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一點家務都不做,成天只知道玩,要什么玩具從來只管跟父母開口;父母的辛苦,我熟視無睹,更談不上幫他們減輕負擔了。我和故事中這么小就可以為家庭分擔的男孩相比,真是差遠了!一股愧意慢慢涌上心頭,我的心像被洗過了一般。我知道,我得改變……
《愛的教育》,讓我真的受到了教育,懂得了去愛自己,愛別人。我逐漸地明白,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我一時竟無法用準確的文字給愛下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最近,我都在看《愛的教育》這本書,我認為這本書非常有意思,是一本好書。這本書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寫的。主要講了同學和同學、老師和同學的愛的故事。
在這本書里,有一個人永遠刻在我的心里。每次見到保護弱小的同學,我都會想起他。他就是卡隆!轟轟隆的隆,他的特點就是整天叼著一塊面包。卡隆是個樂于助人、保護弱小的同學。這又讓我想起了在球場上,幾個大哥哥搶我的球玩,我說:“還給我!快點!”可是他們聽也不聽,我那是感受到了被人欺負的滋味。他們和卡隆一個是天,一個是地。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像卡隆一樣保護弱小,不欺負弱小該多好啊!
在這本書里有一個故事,也是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因為故事很打動我。故事是這么講的:一個小男孩非常調皮。但是,有一天,來了個強盜,小男孩為了奶奶,自己被強盜的刀刺中,美麗的靈魂升到天國去了。這個故事是書中老師講給他的學生聽的。還告訴同學們:做人一定要保護身邊的人。老師說的話是多么好啊!我也應該這樣做。
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也是非常棒的。句子非常生動,有趣。里面的文章的類型,在作文書里也是常常能夠發現的。這本書之所以引人入勝,那還要歸功于它的文章字里行間都充滿愛。
這本書我至少讀了三次,合上這本書,我也能想起書中的內容。它教育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一片誠實,一片愛,去對待我們這個世界、對待我們身邊的人。我想,未來,愛,能無所不在,充滿整個神州大地。
讀《愛的教育》有感15
《愛的教育》為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所著。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著意大利小學生安利科感人的生活,描繪出了他身邊各種各樣不同階級的人物。在這一個個生動引人的故事中,流露出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真摯的愛。
在這次愛的教育當中,使我最為感動的是11月1日的《掃煙囪的小孩》這篇日記。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一個掃煙囪的小男孩因為把今天下午賺到的30枚銅幣弄丟了,不敢回去見師傅,而躲在學校對面街道的墻角哭泣。幾個女生圍到了他身邊,其中兩個女生分別從兜里掏出兩枚銅幣給了小男孩,并且提議讓大家幫忙湊一湊。緊接著,女生們都擁過來,拿出自己的錢,沒有帶錢的女生也把插在頭上的花贈給他,5枚、11枚、22枚,男孩手中的錢早已超過了30枚銅幣……
女生們散開了,只剩下掃煙囪的小孩獨自站在街角,他手里握滿了錢,擦著眼淚。他衣袋里、鈕孔里。帽子上都插滿了鮮花,還有許多花散落在他的腳邊。
幾個銅幣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心清如水的孩子們,卻用愛感化了我。對于一個自己從不相識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盡自己的所能幫助他。這又體現出了對社會和他人無私的愛和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
想想平時走在路上,當遇見一位可憐的少年向我乞討,讓我幫助他的時候,我總會想到新聞節目中那些以乞討為兼職的學生、以團體組織的職業乞討者,從而對他們那無助的目光、單薄的衣裳和瘦弱的身骨,甚至是殘疾的身體視而不見,匆匆從他們身邊走過。讀完這本書后,我才醒悟過來,遇到可憐人應當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愛”是這個世界上永恒的主題,《愛的教育》之所以能在發行的一個世紀后仍被廣為流傳,被譯成多國文字,就因為它是在用那一篇篇日記、一個個深入人心的故事,在呼喚愛,喚醒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祖國、社會、人民、父母、兄長、師友間無私、真摯的愛。讓整個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