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通用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1
一直很喜歡這本書,原來看過多次,今天禁不住又開始翻閱,并在網上看了這部小說拍成的電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她就是一個出軌的女人,也看了一些人給安娜列舉的四個罪狀。可就這樣一個墮落的女人卻非常豐滿,我依然很喜愛她,假如是現實中的人,我一定會和她成為朋友,她舉止優雅,她性情溫和,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很真,愛了就是愛了,一直沒有違了自己的心去做事,顯然她也知道自己的舉動是為
社會所不容的。她其實是個非常聰,悟性很高的女人。可她的行為卻無法為主流社會所接受,最后臥軌自殺。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林黛玉,假如她是現實中的人,是不是也很難相處,并不太受大家歡迎,可在文學上的價值卻非常高。
當然年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女權主義,為女人的獨立豎起了一面旗幟,現在的女人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可那個時候的她們就不一樣,她們的生活空間還是很狹隘的。就拿安娜來說,她開始是依附于一個沒有感情的丈夫,后來,為了愛情,又依附于另一個男人,把愛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可作為社會中的人,愛情不能解決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雖然愛情一直存在,但她總是無端的猜疑,恐懼。這讓我想到了人的生命需要目標,需要一種東西支撐著你走下去,讓她的生活Moveon。為了愛情,她離開了自己的兒子,這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痛,可她即使竭盡全力,也無法找回自己的兒子。一個沒有任何希望,只能被社會唾棄的女人,靠什么走下去吶?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2
六年級剛開學時,李老師就推薦了《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就買了一本。
這本書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還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中的其中一本。這本書的構思很精妙,條理簡潔明了,文章很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記敘的是戰爭年代發生的故事。戰爭年代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這本書也很好的反映了戰爭年代的不和平與殘酷。
我體會最深的人物是安娜卡列尼娜這位夫人。她是一個家境富裕,身世非同小可的人物。但是她從來都不開心,從來對自己不是很關心。她總是在關心別人,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出了什么事情,她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她很少需要別人的施舍,她憑借自己的頑強毅力,不斷進步,事業最終蒸蒸日上。這也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地方。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人也是這樣,她也有缺點,但是她的優點是常人無所能及的。她的親姐妹有很多,當她墮落的時候,她們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是她從來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她也很少對別人品頭論足。她的這個優點在她之后的事業上使她事半功倍。我們也要做到不對別人品頭論足,爭取把自己做到最好!
這個年代是一個戰火彌漫,混亂的年代,是一個法西斯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年代。貧窮的人家,上一頓飯吃飽了,下一頓飯都不知道在哪里。我們現在吃穿住行根本不用愁。這本書和我們現在的時代有著明顯的對比,我們不能揮霍自己的人生,不能隨意糟蹋金錢,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正當的地方。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在我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3
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于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征,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伏倫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后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后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后回到莫斯科,在伏倫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伏倫斯基對她的愛,于是她毀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后與列文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倫斯基則傷心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參加了塞爾維亞戰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陶麗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后陶麗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貸款,于是和好如初……
合上書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爾斯泰為什么選擇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么描寫安娜的時候又著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總覺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長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長的縮影吧。
安娜和伏倫斯基因為愛情,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毀滅……
這樣,值得嗎?究竟愛是什么?
我欣賞為愛,義無反顧;但不贊同。一切以愛的名義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負責。愛是責任!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4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感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著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氣,對她來說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感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沖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齊。
但是,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將粉碎,經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著。(我很是佩服)
我敢堅信在此刻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實給不了。
感情是什么?對安娜來說,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齊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后永遠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現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正因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后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生的結局,悲慘是這個女生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好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5
那支她曾經用來照著閱讀那本充滿憂慮,欺詐,悲哀和罪惡之書的蠟燭,閃出空前未有的光輝,把原來籠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給她照個透亮,接著燭光發出輕微的嗶剝聲,昏暗下去,終于永遠熄滅了。
三月,微冷。臺燈下《安娜·卡列尼娜》翻到了最后一頁,沒想到重讀這本書會有這么大的觸動。我仿佛看到一八七七年列夫·托爾斯泰老先生落筆時的那份沉重,我閱歷尚淺,很多東西我都不是很懂,但僅有的這份感觸我還是想寫下來。
那年冬天的莫斯科很冷,像冰冷鐵軌上的安娜,我曾無數次幻想過一個美好的結局,可是沒有辦法,準確的說,是毫無辦法。安娜·阿爾卡迪耶夫娜,卡列寧,伏倫斯基,三者的性格,及他們對待愛情與婚姻的觀念,選擇,決定,注定了這場悲劇。
正如托爾斯泰在開篇所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大抵悲傷的故事都會有一個美好的開頭。車站的相遇,舞會的邂逅。安娜永遠是那么優雅美麗,嫵媚動人。不是吉娣的玫瑰花有了皺痕,也不是打扮不夠漂亮雅致,只是對于安娜來說,任何裝飾在她身上從不起眼,她所有的魅力在于她本身。
伏倫斯基被深深地吸引了,盡管她是卡列寧夫人,一個八歲孩子的母親。一個眼中閃爍著光輝,因為人家對她傾倒而陶醉。一個順從和惶恐,像極了一條聰明伶俐的獵狗。
識人不準,遇人不淑。傷了吉娣,傷了列文。離開了彼得堡,暴風雪的車站,搖曳的燈光下,他們面對著站著。她不必問他怎么會來到這里,這一點她知道的那么確切,就像他親口對她說:他來到這里,是因為她在這里。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6
六年級伊始,李老師推薦了《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買了一本。
這本書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這本書構思精巧,條理清晰,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戰爭年代。我們從未經歷過戰爭年代,這本書很好地反映了戰爭年代的不和平和殘酷。
書中我最了解的人是安娜卡列尼娜夫人,她是個很有錢的人,但她從不快樂,從不為自己著想。她總是關心別人,即使是一個陌生人發生了什么事,她的心情也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她靠自己的努力開創了一番事業,她很少需要別人的施舍,她憑著百折不撓的毅力不斷取得進步,她的事業終于越來越好,這也是我非常敬佩她的地方。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安娜卡列尼娜也有缺點,但她的優點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她有很多姐妹,當她摔倒的時候,她們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是她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眼神。她也很少評論別人,這一優勢使她在后來的事業中加倍成功。我們也不應該評判別人,要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
那是一個充滿戰爭和混亂的時代,窮窮人家吃了上頓沒下頓,而現在的我們在吃穿方面沒有什么好擔心的。這本書與我們現在的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不應該隨意浪費我們的生命或金錢,而應該以適當的方式花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在我們的生活是美好而幸福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7
終于看完了號稱世界名著的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看后沒有特別的感觸,與我的期望值相差太遠。
唯一的感觸就是:女人都差不多,男人都一樣。或者再進一步說:世界上的女人都差不多,全世界的男人都一樣。為愛燃盡熱情甚至毀掉生命,憚精竭慮,不管不顧,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可是卻忘記了人是社會人,需要交往需要親情,親情是融入血液中,難以割舍更割舍不了的,人間沒有世外桃源,沒有純粹的脫離現實的純潔情感,不管當時怎樣火熱,怎樣一見鐘情,現實的寒冷溫暖不了愛情的溫度,特別是不符合道德規范的愛情,也只有這種愛情才配稱作愛情吧,加入太多元素的只能叫婚姻,于是愛情只有死亡才能永恒,這也就是悲劇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喜劇讓人在一笑之余心酸的原因吧。
也許我悟性太低,我不想去弄明白在那種大的環境下俄國的政治、人文等諸如時代背景之類的東西,我只看到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為情所困為情癡狂最后為情毀滅的心路歷程,她只有死才能最終徹底解脫,即使她離婚成功與沃隆斯基結婚又如何?只不過是人間又多一具行尸走肉,打著愛情的幌子,背負著婚姻的沉重責任與義務,為別人活著,只為對得起母親這個人世間最偉大的稱呼的怨婦。這樣的怨婦已太多,少一個反而是女人的幸事。敬佩她臥軌自殺的勇氣,只為這種勇氣,也該向她敬禮!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8
花20多天的閑暇時間,看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對列文和基蒂的印象要比安娜和弗隆斯基的印象要深。安娜的悲劇結局主要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所限制,如果擺在現在,是不至于有那么悲慘的結局的。或許就像現在的大多數婚外情一樣,會離婚結婚,也會對原來打家庭造成很大的傷害,重新結婚之后也未必一定會很幸福!相反列文和基蒂哪種平凡瑣碎也很熱烈的幸福,讓人覺得多么切近生活,自己也可以這樣熱烈平凡地幸福著。列文的各種矛盾的想法和自身的反省以及做法,對于還處于思想波動期的年輕人也是恰當的一個例子:矛盾又有獨立,想融入大眾,又想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努力并驕傲地保持自己的特點,并追求和達到了自己的幸福。總得來說,覺得他是一個很可愛的人,有天真執拗的孩子稟性,又能獨立和堅持自己的立場,讓人又氣又愛。只是基蒂的理解和愛,最終讓他能夠很幸福,一對可愛的人兒。
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閱讀習慣,讓我覺得自己并不是真正地喜歡閱讀或寫作,正如列文一樣,是想通過閱讀,能夠尋找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的問題的答案。但即使找到或者未能找到,找到之后又推翻,依然主要還是會積極努力地去做該做的,去過自己的生活。而把文學或寫作當成自己的愛好或特長,那還有很遙遠的路。或者本身就不認為這就是自己想走的路,并不會花特多的時間去閱讀,去寫作,更多的是生活本身的瑣屑,并努力把周圍能做的做好。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9
巨大的車輪碾壓過你的身體,那一刻你是否會后悔。眼看著你拋卻幸福,變得自私、無理取鬧,一步步墜入痛苦的深淵,穿著黑天鵝絨長裙臥軌的那一刻,像被惡魔啃噬過的軀體,遍體鱗傷。
而我始終是心疼你的,對你以及你的兒女,依然心有不甘,不甘你如此放任自流。但仍然對愛情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念。也許你還存有絲毫的理性,不然當謝廖沙說“再也沒有比你更好的人了"你不會選擇留下。
穿著黑色天鵝絨長裙,光鮮亮麗的你遇見了他——渥倫斯基,心花怒放,熱情而不知所措。面對丈夫的無情和憎惡,你決定跟渥倫斯基離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你想要的生活吧!無奈“人到情多情轉薄”,逐漸對你冷淡,而你也慢慢變得無理取鬧。“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你和渥倫斯基“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終你放棄了他,也放棄了生活。當你穿著黑色天鵝絨長裙臥軌的那一刻,你的心早已千瘡百孔、了無生機。
我相信你是解脫的。安娜,你從不曾失去過什么。我相信你一切的美好,勇敢追尋愛情,哪怕代價是生命也無悔。列文和凱蒂的生活平淡、安寧,卻一家人幸福安和。與你而言,這樣平淡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吧!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那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而你,一直在這里。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想這大概是安娜最想要活成的樣子!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10
在看電視劇《父母愛情》中安杰和她女兒的對話,引起了我對安娜的想象,因為我也想要領略書中安娜的美。于是便翻開書,讀了起來。
初讀時,很不理解安娜的做法,明明己為人婦,卻還要有婚外情。雖然安娜是極其的美麗,高雅,但我在心中仍不免對她產生一絲絲的同情。但隨著安娜愛情悲劇的發生,這時的我在細細品味安娜這一路來的心路變化,不由得對她產生敬仰之情。反顧安娜生活的時代,婦女根本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于是乎安娜的滿懷熱情之心一點點地被刻板冷酷的官僚丈夫給撲滅。碰巧這時,沃論斯基的不顧-切的追求,使之無比熱烈地燃燒起來了。此時的她,渴望擺脫精神奴役,過獨立平等的生活,她勇敢地離開了卡列寧,但不得不忍受與兒子的分離、想要離婚就意味著身敗名裂,不離婚則需要承受流言蜚語
但她仍然選擇自己的堅持,她蔑視世俗成見,卻被社會冷酷拋棄。她勇敢地追求愛情,卻引來了貴族社會的反感。但這些并沒有擊垮她,與沃論斯基的結合剛開始是幸福的,但激情過后的冷淡卻為她帶來了致命一擊,對她來說,她白已所堅持的信仰已陷入無盡的黑夜之中,。于是她以臥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安娜的一生猶如曇花一現,雖然短暫,卻無比燦爛,因為她勇敢地追求。反觀歷史,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雖然追求的理想、信念有所不同,但精神卻大同小異,在當時可能不被理解、接納。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后人不得不對這些人豎起敬意。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使得茫茫黑夜布滿了點點繁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11
這本小說有幾條不同的故事線,正如它的開頭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故事發生于十九世紀的圣彼得堡。
主人公安娜的生活在別人眼中是近乎完美的,有著美麗又充滿朝氣的容貌,善于社交,在各種社交場合與人交流游刃有余,嫁給了一個地位很高的高級官員卡列寧,有著一個可愛的兒子,過著幸福美滿的貴婦生活。
這大抵是許多人眼中艷羨的生活。
假如沒有遇到伏倫斯基,安娜或許也會安寧的生活一輩子吧。
正是這個生命中突然出現的愛情,讓安娜越發覺得自己的丈夫不順眼,以致于她離開丈夫,與最心愛的兒子分別。追求個性解放,卻始終掙脫不了貴族社會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鎖,當她為了伏倫斯基與全世界為敵時,伏倫斯基卻沒有把她當成全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變得患得患失,最終落得臥軌自殺的結局。
朵莉在發現奧布隆斯基出軌家庭教師后十分的氣氛,在奧布隆斯基請來妹妹安娜當說客,安娜勸朵莉原諒她丈夫的出軌,朵莉的一再忍讓,卻始終沒有等來丈夫的改過自新。
這似乎是隱喻著安娜日后的選擇。
朵莉的妹妹吉蒂曾與伏倫斯基交往密切,在漸漸傾心伏倫斯基時,拒絕了前來求婚的列文,但伏倫斯基自從見到安娜后便不再與吉蒂交往,吉蒂傷心不已,卻錯過了列文。
最終發覺列文還愛著她,便嫁給列文,婚后,列文雖對她百般寵愛,但不知最終嫁給了合適的她是否是真的幸福。
正如開篇所說,不幸的家庭確實各有各的不幸。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定也演繹著許許多多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劇,在看過故事后,望能規避些許。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12
什么叫家?什么叫溫暖的家?什么叫和睦的家?這個在我腦海中念念不忘的話題,長期來在我心中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讀完了《安娜。卡列尼娜》才有所領悟。
安娜是一位心靈無比善良真誠的俄羅斯女性,具有溫柔的性格和賢惠的天性,不幸在17歲時嫁到了卡列寧家。卡列寧則是個思想保守,虛偽的丈夫。安娜的生活熱情被他撲滅了。在火車上與一位風度翩翩的男士沃倫斯基邂逅,并讓她怦然心動。
后來,安娜對他交往越來越多,為了彌補以前的感情過失,她和渥倫斯基不顧一切墜入愛河,并不惜拋家別子,和渥倫斯基私奔。
但純真的安娜從未停止過對渥倫斯基的愛慕,直至有一天發現自己被拋棄了,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不過是被這個社會所唾棄的女人,這種被侮辱的感覺燃燒著她的心,最后連親人也不理解,她走向了鐵軌,決定用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個美好的家庭,在一個不可逆轉靈魂的社會里,就這樣變得支離破碎了……
家每個人都有,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家。我們處在一個美麗和諧的社會,可是家庭也有硝煙彌漫之時,不過都是由于我的學習而引起的,我與媽媽時不時就會爭得面紅耳赤,有時爸爸也參與進來,或火上澆油,或以水撲火,都免不了怒氣沖沖地展開一場對決戰。把我弄得每天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心神不定……
是啊,首先我要做好一切,爸媽也不要太沖動,太焦慮,大家少一點怒氣,多一點靜氣,相互噓寒問暖,讓溫暖的陽光灑滿家庭。
一個家庭的和睦是多么重要,有家才有愛,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幸福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個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13
《安娜·卡列尼娜》是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后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安娜是個悲劇人物,她是個文化修養極高的貴族女子,在當時上流社會中以她驚人美麗高貴聰慧在任何場合出類拔萃,美麗迷人。雖然生活舒適無憂無慮,可是身處虛偽的列子 和虛偽社交場合社會環境。使她疲憊不堪,同時又極力想擺脫一切。當遇到渥倫斯基愛后,她毅然勇敢離開列子甚至犧牲自己家庭和愛子,追求自己幸福,可是當她放棄一切后,讓她意想不到是渥倫斯基是個偽君子,又無情拋棄她,迫使她墜入痛苦深淵,最后導致安娜臥軌自殺悲劇,現實生活中,愛情不能解決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縱使愛情一直存在,沒有保障的愛情讓人恐慌讓人累。
我欣賞安娜的勇氣和勇敢。她活的很真,很純粹,我喜歡她的真。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褥熱即將死去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認識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好像從來沒有愛過她,現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面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因為“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誠實…”我愛安娜,她是一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
無奈,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只能壓抑我們的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14
安娜本來也算是個幸福的女子,上帝給她太多,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潑的兒子、能為她帶來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個人又是怎么定義的呢?上帝卻沒有給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愛情。安娜單純,她前半生沒有為自己作住,聽從姑母安排,與比她大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結婚十余年,丈夫地位顯赫、醉心功名,也會對安娜好,但是這些的"好",只不過是她丈夫關注的社會性的輿論,遵守并履行結婚的宗教意義,以及為人丈夫對妻子的責任而已。每晚進行循例式的對話,更令安娜生厭。生活上的富裕,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干渴。難道她的人生和青春就要在這樣空虛的模式下度過?丈夫冷冰冰的,卻有可愛令人心疼的兒子。安娜單純地以為,沒有了愛情,并將所有情感寄托在小兒子謝遼沙身上。既然愛情甸園上荒蕪一片,起碼起能讓親情花開遍野。
安娜單純地這樣想著,想著就寵著孩子過她的一生。即使,她心靈上干枯得就快她呼吸不了。她卻沒有發現,她越逃避著,就越發得渴望。
一度相逢,二度相思,三度便是沉淪。
火車站下的相遇,萍水相逢的夫人,竟然是哥哥朋友的媽媽。安娜細細地打量這個男人。渥倫斯基也心跳了,安娜第一次出現時的音容笑貌令人難以忘懷:她姿態端麗、溫雅,一雙濃密的睫毛掩映下的眼睛中"有一股被壓抑的生氣在她的臉上流露…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違反她的意志。"
渥倫斯基留意到了,這個美麗的女人需要的是愛。他能有幸給到她嗎?第一次相見已經傾心的渥倫斯基,在舞會上遇到安娜,更加堅定自己心甘情愿地埋進去了,即使是個深淵,他也愿意踩埋進去。安娜也知道自己難以控制自己,再三回避,甚至馬上動身回家,壓抑著自己的情欲。在這點上,起碼安娜她也作出過努力。她也曾做到逃避和壓抑,并不是一心地想著出軌。
又是火車,渥倫斯基和安娜的情緣或許就定結火車上面了,才有了在火車上了結的孽緣。是的,渥倫斯基追上去了,安娜,那股躁動的心又再度被挑撥起了。她擁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熱流像海嘯般向她涌來。社會輿論、倫理道德、母親責任筑建的堤防還能抵擋多久呢?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篇15
看完了安娜.卡列妮娜,我被安娜人性中的優點所感動,她善良,率真,敢愛,敢恨,不掩飾,也不嬌柔造作。但是,她也有悲劇性的一面,事事想盡善盡美,對于母愛,對于崇高的愛情,可當事與愿違的時候,她卻不知道怎么周旋,保護不了自己,最終選擇臥軌自殺,以結束自己生命的代價,來換取永遠的愛情。
安娜生來是美麗的,加上她末落貴族的出生,從小被寄養在姑媽家,成年后,少女情竇未開,不識愛情是何物的時候,就在姑媽使用詭計的情況下,嫁給了比她大二十歲的貴族卡列寧,仰仗丈夫雄厚的經濟,人脈,家族背景,為哥哥也某得了好差事,過著富足的日子,她的婚姻以自己的年輕美貌作為籌碼,是十足的.一場交易,而丈夫卡列寧愛她嗎?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因為上帝的力量,他維系著在別人看來風光的婚姻,他向安娜去求婚,也是迫不得已,一切只是因為上流社會的面子,一開始,便已經注定了安娜悲劇的婚姻。
她們婚姻十年,育有一子,安娜的感情猶如一潭死水,毫無漣漪,直到有一天,她遇見了渥倫斯基,第一次邂逅,安娜是遲鈍的,作為妻子,又作為一個母親,她不可能主動表現出來的,因為她要忠于丈夫,要愛自己的兒子。但是渥倫斯基就不一樣了,他單身,又有著高貴的出身,在軍界前途無量,人又是風流倜儻,是眾多公爵小姐愛捧的男神。當安娜在火車站第一次從渥倫斯基身邊走過時,他被她的美貌,散發出的迷人氣質徹底折服了,還有安娜在車站幫助陌生人的善良,渥倫斯基不顧一切的愛上了安娜,甚至深深的傷害了對他一見鐘情的凱蒂。
渥倫斯基給安娜也留下了好印象,試想一下,一個英俊瀟灑,又對女人體貼入微的年輕男子,加上他對安娜的幾近瘋狂的愛戀,安娜能不動心嗎?因為這樣的愛,這樣的關心與體貼在卡列寧是沒有的。因為在沒有愛情的妻子眼里,怎么看丈夫都不順眼,在安娜看來,丈夫就是一個譏笑別人,毫無表情,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也不關心的一具活尸。
安娜與渥倫斯基相愛了,渥倫斯基徹底俘獲了安娜的心,在那樣一個年代,安娜的愛是勇敢的,當安娜把自己懷孕的消息告訴卡列寧的時候,她已經向自己的婚姻挑戰了,她再向書中沒有愛情婚姻的夫妻在宣戰,她比渥倫斯基愛的更勇敢,但是卡列寧好比是愛情的劊子手,他借助宗教感化安娜,說她是罪惡的,拒絕離婚,也不會讓安娜帶走兒子,盡管他也不愛自己的兒子,他情愿認養這個孩子,也要維持婚姻現狀,他禁錮著安娜,安娜生下了她們的私生女,她大病一場,險些喪生,她有點妥協了,決定不在見渥倫斯基,答應丈夫與渥倫斯基斷交,渥倫斯基看到不能再見安娜,要失去安娜了,他在恍惚中,開槍自殺。
所幸搶救及時,他脫險,但這卻又一次感動了安娜,兩個真心相愛的戀人不能在一起,安娜帶著自己的女兒與心上人渥倫斯基私奔了,她們在國外度過了甜蜜的時光,最終,她們回來了,又回到了這個圈子,安娜發現,周圍的人都變了,看她的眼神也變了,就連渥倫斯基也好像變了,這時候的愛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握的越緊,流失的越快,她太愛渥倫斯基了,她要靠愛情活下去,戀人不在的時候,她懷疑他,他這一刻在干什么?他會不會和哪個女人交往,他是不是喜歡上別人了?她們爭吵又和解,最后安娜要靠藥物來睡眠,她的不安,是有原因的,首先丈夫拒絕離婚,拒絕讓她撫養兒子,甚至說,安娜已經死了,也讓她不見自己的兒子,安娜因為生下女兒,得了產褥熱,醫生告訴她以后再也不能生育了。渥倫斯基的母親討厭安娜,說安娜耽誤了兒子的大好前程,把自己的兒子毀了,她鼓動兒子娶一位公爵小姐,安娜的熟人圈,也對她褒貶不一,有人說她了不起,有人說她墮落,惡毒,朋友漸少,加上渥倫斯基日漸冷漠的表情,安娜幾乎要崩潰了,是的,這也說明了,愛情可以經得起轟轟烈烈,卻守不住平平淡淡,她只想要一種安心的幸福,作為母親,她愛兒子,她需要謝里沙,作為不合法的妻子,她也愛渥倫斯基,她要給他全部的愛情。可是她爭取不到這一切,她無能為力。
兒子長高了,還是長胖了,她看不到,她揪心的痛。渥倫斯基一個淡漠的表情,一句冷言冷語,就會刺痛她脆弱的心,她想緊緊抓住她們的幸福,靠對他的愛情,她的美貌,但是人是變化的動物,婚姻,或者愛情給不了女人幸福的全部。渥倫斯基是個軍人,征戰獲勝是軍人的天職,安娜也許是他的一個獵物,得不到的時候,永遠虎視眈眈,甚至百般獻媚,得到了,成就感填補了虛榮心,他的愛情不乏有此成分,但是在所有認識的女人當中,對安娜卻是真心的。
安娜忍受不了渥倫斯基的離開,老是在猜疑他的行蹤,更是忍受不了他的漠視自己,他的一些自己看來是熱嘲冷諷的言辭,她要讓渥倫斯基后悔,她要讓自己成為渥倫斯基永遠的痛,于是她選擇死亡,選擇臥軌自殺。
安娜太在乎渥倫斯基了,不能忍受一點冷漠,對愛情太敏感,她的敏感擴大到周圍所有的人,可是她忘了,愛情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這個世界卻是他人的,與自己無關。她是愛了,她沒有錯,是愛情給了她活力與生命,可是她的愛牽絆的太多,愛的,恨的,喜歡的,討厭的,行行色色的人們都在她生命里扮演著角色,注定她走出去是傷痕累累,太累了,死亡是解脫也是歸宿。在這場愛情的較量中,她贏了還是輸了?愛情沒有輸贏結果,只有渥倫斯基沒有珍惜她,她的美麗,她的善良,她的真誠,聞訊安娜的死,渥倫斯基不吃不喝數日,人也要瘋了,他是真的痛了,失去了,才明白后悔,也許他會痛苦中度過余生,也許傷痛結痂后,他會去真的娶那位等他的公爵小姐,快樂的過完一生,而安娜只是一個傷疤。
安娜生活在一個上流社會,可是她學不會虛偽,不會帶上面具說話,那些伯爵,夫人們,沾花惹草,朝三暮四,卻活的游刃有余,而安娜她不會,她敢于追求真正的愛情,有人雖然表面罵安娜墮落,但是她們的內心卻佩服安娜的勇氣,因為她們也不幸福,她們沒有愛情,比如多莉,安娜不像自己的哥哥,不愛回家,不喜歡妻子,老是在外面把錢財揮霍到別的女人身上,但是還要維系這種婚姻,她的哥哥這樣活著有滋有味,所以當安娜要離婚時,哥哥說她了不起,支持她。她的死亡,有人譏笑,說是咎由自取,有人佩服,即使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也要向戀人,向世人捍衛真愛的存在。
我喜歡安娜的善良,對待人和愛情的真誠,當愛情來臨,她奮不顧身,卻忘了自己的存在,這是女人婚姻致命的弱點,渥倫斯基如果背叛,她將是一無所有,她害怕這個結果來臨,早早走完了一生。也控訴了那個社會女人的被動與無助,內心的空虛與懦弱,但是她人性的真,善,美,卻是值得我們一生學習的閃光點。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相關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影評04-07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后感03-24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2-23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2-21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后感08-17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后感06-17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1-05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1-17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02-14
安娜卡列尼娜閱讀感想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