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

時間:2023-02-03 10:12:1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通用8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通用8篇)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1

  從成為一名教師開始,“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些話語已經伴隨我走過很多個春秋。翻開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前言中朱老師這樣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教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其實,教師和孩子一樣,是需要注入新鮮生命活水的花兒,是花兒與花兒相互吸引、相互映襯、相互推動的過程。同時,閱讀前言,也讓我感受到教師職業不再過于神圣化。教師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再是蠟燭,以燃燒自己化為灰燼、照亮別人作為代價。同時教師也能從這份職業這個使命中,讓生命幸福完整。看完整篇前言,感覺顛覆了以前所有對教師的形象比喻,但卻更具人性,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讓我有了閱讀全書的`沖動。

  我們小學老師盡管工作的瑣碎繁重和各種壓力,有時讓我覺得很累,但是只要看到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依然會從心底感覺快樂和幸福。朱永新老師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來自物質生活的滿足,二是來自人際關系的滿足,三是與自己的關系。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幸福感莫過于孩子從心里喜歡你。每天孩子親熱的擠在跟前跟我說這說那;每次雙休日后來學校,孩子們踏進教室就撲過來抱住我的時候;每天回家前,孩子一定要聽到我跟他說再見,祝他快樂的時候;每次我身體不好,孩子主動過來關心,給我捶捶背的時候;偶爾請個假回來,那么多孩子圍著我問去哪里了,為什么不來的時候……心里總是很溫暖。看著孩子們游戲活動時的專注勁兒;看著他們飯吃得香香的;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越來越能干……特別開心和滿足。教師這個職業,既平凡又圣神,平凡中彰顯偉大,普通中蘊藏幸福。

  書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關注每一個孩子,幫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讓教育和孩子們的生活緊緊相連,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讓他們成為主人。在一個班級里,孩子千差萬別,當面對他們的時候,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級里的快樂。特別是對待一些落后和有問題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

  教師這份職業,讓我們收獲著快樂與幸福,但同時“教師”也是一個個鮮活的“人”,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在《致教師》中,提出教師也要正確的關愛自己。像廢寢忘食之類,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可以作為拼搏的狀態,卻絕對不能成為常態,要學會科學、合理、從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因為教師不是神仙,教師生活在真實的土地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精神領域,有著尋找幸福的權利。相信,讓生命幸福完整,是每一個教師的心聲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2

  談到教師,人們會說教師這個工作好,輕松、待遇也高;朋友們會說: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很多時候,大家對教師職業的評價都是過于神圣化。

  暑假里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書中第一輯中這樣寫到:"教師歸結為神圣,會過于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容易導致神化和苛求,動搖了扎根于現實的堅實基礎。"讀完這句話,我的心里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欲。

  記得自己剛走上教育崗位的時侯,我們有同學做了銷售行業,在商城與人侃侃而談、唯利必爭,我是自卑的;有同學在服務行業混的風聲水起,職位攀升,我是自卑的。但在我的陣地上,在那三尺講臺上,我是自信的。面對臺下三四十個孩子,我侃侃而談,娓娓道、輕松自如的把知識傳授給孩子們,我很驕傲,我是開心的。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年了,但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三是與自己的關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自教育,于我的學生。當一個學習不積極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在堂上能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堂活動時,我的內心是幸福的,當一個調皮不聽話的孩子,在我的關心、教導下能懂禮、感恩時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滿庫同學是我們班較靦腆的一個孩子,爸媽在北京做生意,平時和爺爺在家,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我對他會格外關注一些,這個孩子的脾胃不是太好,有時常會胃疼。記的有一次他胃疼,在征求了他家長的意見下,我帶他去醫院看了看,開了藥吃了之后,還用熱毛巾給他敷敷了肚子,直到他睡著,我才離開宿舍。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注意在平時吃飯時會經常提醒他,先喝湯,要細嚼慢咽,平時注意不吃生冷的食物。這孩子胃疼的毛病很少出現,人也胖了些。每次給家長溝通都是滿滿的感激。靦腆的小男孩也開始主動和我說話,我打掃衛時會主動幫我,我改作業時會湊到跟前和我聊天,甚會至心疼我不愿給我添麻煩。被學生信任,被學生親近,被學生感恩。作為老師這是我的幸福。

  還有一個已經畢業六年的學生,每年的教師節他都會記得給我打電話或發短信,祝我節日快樂。我是感動的,幸福的。我的幸福自于孩子們健康的成長,自于孩子們優異的成績,自于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自于孩子們偶爾給我帶的小驚喜,記的我生日那一天,同學們秘密布置黑板,每人一句祝福的話,同學們的賀卡,同學們的畫,使我感動滿滿,我想我感受到了作為教師的幸福感了。

  教師這個職業,既平凡又圣神。我們的幸福很簡單——也許是今天哪個學生堂上表現出色;也許是哪個學生有了進步,也許是哪個學生改正了錯誤,也許是自己取得了進步,也許是她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做一名教師不易,做一名優秀教師更不易,也許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難和磨練,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堅持,會讓我收獲很多。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3

  《致教師》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個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啟,傳遞著普通基層教師的境遇與困惑,苦惱與疼痛。

  與其說那是某一個教師的問題,不如說是某一類教師的問題,甚至是所有教師的問題。我特別注意到《致教師》里那些提問者。他們中有的是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有的是遭遇職業倦怠的老教師;有的奔波于城市,有的堅守于鄉村;有的教語文,有的教數學……每一個提問者,都意味著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生命敘事。因為他們的存在,《致教師》中的“教師”不再是空泛的職業人群,而是一個一個鮮活的“人”。

  我也特別注意到所提的問題。有的'叩問價值,關于信念、關于理想、關于幸福;有的探討幸福,關于讀書、關于研究,關于備課、關于班級建設;有的問道人生,關于職業境界,關于生活情趣,關于處事為人;有的討論教育生活,關于儀式與細節,關于讀書與寫作,關于教室締造與期末慶典……

  朱老師對于每一個“問題”的回應,不是簡單的方法破解,而是思維方式的照亮。我們把朱老師的這種精神帶到我們的班級,耐心的回應每一位提出問題的幼兒。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理想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可是我們一直主張師道尊嚴,鼓勵師生之間有距離感。中國教育傳統有很多好東西,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過于強調師道尊嚴就不好。

  教師還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這三歷是一個有機的聯系,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本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要鼓勵教師成為一個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人,要培養這樣一種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們。

  總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一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這些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學的軌道,才能使教育在中華大地上結出更加文明燦爛的碩果。它也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4

  朱永新,一個純粹的教育人,一個對教育理想不懈的追尋者,一個將閱讀和寫作視為生命的人。由他倡導發起的新教育實驗,潮涌神州,風靡全國,引領師生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最近拜讀了朱老師的《致教師》,深為其教育情懷折服,大受其教育智慧之啟迪。朱永新老師在文中用書信的方式,向我們娓娓敘來,就像一位熟悉多年的朋友和兄長,慢慢幫你解開心結,讓你喜歡教育愛上教育。

  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以來,我一直走在鄉村教育路上,雖然沒有什么成就和壯舉,但我一直珍惜和善待,一直勤勉努力著,就是不想辜負自己和學生,就是想在時光中慢慢遇見更好的自己。朱永新老師在文中的許多觀點,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我內心的共鳴。我們還需要教育理想嗎?如何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如何在堅守理想中尋找的教育的本質和幸福的真諦?朱老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生動詮釋了堅守理想的重要性。教師有了自己的理想,那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詩意的、都是幸福的。“作為教師,我們不僅應該具有教育理想,還應該把理想的種子播在學生的心中。只有我們的孩子心懷理想,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是呀!作為教師,我們手里緊緊握著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我們將孩子們帶向哪里,是影響他們一生的。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清晰的方向,而是隨波逐流,那是可怕的、危險的、不負責任的。教育情懷源于對教育理想的追求,我們要有矢志不渝的理想,才會有持久的情懷與激情。

  教師成長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學校的事情,說得大一點,也是國家和民族的事情。沒有教師的成長就不會有好的`教育。教師和學生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而是小溪與河流的關系,生命都是一條流動的河,不斷地交融前行,不斷地匯合出發,生命因此而豐盈靈動。對于教師的成長,朱老在文中指出“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教師的成長不僅需要外在的培訓,更需要自我的培訓。自己有選擇地去閱讀,品讀經典,解讀名師大家,我們就在仰視中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就會不自覺地向往和模仿,比如魏書生的科學民主管理法,比如李鎮西的愛心教育,“見賢思齊”是人心所向,我們有了教育的偶像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寫作是自我成長的需要,每個人都有自我傾訴的渴望,重要的是用文字的方式記下來,持之以恒地寫下去,在慢雕細鑿的歲月里遇見更好的自己。寫作源于思考,寫作是思維的表達,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是一個不斷重新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教育完善自己的過程。寫寫我們工作的計劃、總結、論文和調查報告,寫寫自己的家信、日記、心得和反思筆記,所有的原創作就是我們的原動力。朱永新老師說:“原我們書寫一部教師的生命傳奇”,是的,我們每個生命都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如果你愿意寫、一直寫,就一定會寫出一部屬于自己的傳奇。

  誠然,教育是要扎根于現實的泥土之中,在城鎮化加速的今天,鄉村教育已難以跟上時代的腳步,但我們依然需要堅守、要努力。朱永新老師說得好:“中國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剛式的斥責和鞭撻,雖痛快卻無濟于事。對于中國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動與建設,只有行動與建設,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顛覆性的批判與重構。”用愛行動,就會改變,就有收獲。

  愛教育,就是愛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愛世界的最佳方法。惟有熱愛,我們才能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5

  寒假中收到了學校的教師共讀一本書——《致教師》。翻開這本書,才理解到本書中書名中的“致”字的與眾不同。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師寫給一線教師的一封封書信。在書信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關于教育教學,以及教師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語重心長地解答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及個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苦惱。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讀過這本書后,也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更被前輩自身對教育的熱愛所感動,更從中體會到一個教育前輩對后來教育者的殷切期盼,也讓我對教師這份工作更加珍視。

  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落實基礎訓練是平時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特別關注這一篇文章——《讓語文回歸生活——如何做好聽說讀寫?》。

  多角度培養“聽”的能力。就像文章中說的那樣,“在人際交往中,、聽非常重要。聽的時間遠遠超過說的時間。聽意味著眼睛的交流,心靈的溝通,意味著能夠對說者予以及時的反饋,意味著對人的尊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如何落實這一點呢,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從還給孩子們聽的內容上進行豐富,并從聽的方法上與同學們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如何認真傾聽,有效的溝通,把這種最基本的能力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一輩子都受用。如告訴學生,在聽的時候要抓住關鍵字詞的意思來進行理解,而且不能忽略語調、身體姿勢、手勢、臉部表情和眼神所表達的意思。在聽的時候也要及時通過點頭等動作來表示自己正在傾聽等等。也就是說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聽也應該作為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多渠道的培養“說”的能力,除了平時在語文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教學,書中更提醒我們注意引導學生的表現欲,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說話的能力。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的讀寫繪項目和口頭作文項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將閱讀、情感、思維、表達整合為一體。讓學生在寫繪的過程中,通過繪畫語言、口頭語言和文字性語言,讓學生更加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說“讀寫繪”是一種適合低齡段兒童的全新的閱讀,并解決了低齡段學生受知識所限無法完整的表達閱讀后的感悟的困難,為老師及家長提供一扇讓我們觀察、理解兒童的窗,更為孩子終身閱讀打基礎。

  提升閱讀興趣,促進語言積累。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都能夠學得好、記得牢。新教育提出的師生共讀正是為了培養真正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如每天中午全班同學一起讀,假期里師生共讀一本書,都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們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積極閱讀,也建立了老師與同學們有了共同的話題,讓老師了解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恰當地引導學生去讀適合他們年齡段的書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師生共讀成為學生一向喜愛的活動。

  多鼓勵學生以說促寫、說寫結合,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在課堂上,訓練學生對課文進行復述、改寫、續寫或寫縮寫等等很多的訓練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書寫訓練。我們更要鼓勵學生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寫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去年下大暴雪的那一天,孩子們寫的日記就寫得非常的精彩,思維也特別活躍,是寫命題作文所達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多觀察,寫作能力也就漸漸以提高了。

  其實,由于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因此,我們訓練的內容形式上也應當不同。在提高學生聽些讀寫能力方面并沒有一定之規,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教學中需要我們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才能將聽說讀寫落到實處。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對新教育又有了些許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將課內課外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對聽說讀寫合理組織,和諧操作,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扎實,學有成效。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6

  英國哲學家邊泌說:“我們在分給他人幸福的同時,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而教師的故事,必然與學生在一起,當我們的故事和學生相互編織,當我們的生命和學生共同綻放,我們書寫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響曲。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師》的前言中這樣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蠟燭,不是春蠶,不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與學生是互相依賴的生命;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穿行……”

  朱永新先生在書中還提到了教師職業的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教師在這樣的描述下,不再過于神圣化,而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頓時,有了從教師這份職業,這個使命中,讓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需要成長的養料,而不需要外界過于來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作為教師,只要每天進入校園,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就會從心底感覺快樂和幸福。教師的幸福莫過于每天孩子親熱的擠在跟前跟我說這說那;每天回家前,聽到孩子的一聲聲再見。

  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創造幸福。朱老師提到的幾個問題,我們會不會也自覺得問問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職是什么?我既然來到這個教室,能帶給孩子什么?我怎樣為孩子創造出最大的發展空間?我怎樣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

  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三是與自己的關系。書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關注每一個孩子,幫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讓教育和孩子們的生活緊緊相連,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讓他們成為主人。在一個班級里,孩子千差萬別,當面對他們的時候,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級里的快樂。特別是對待一些落后和有問題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

  在《致教師》中,提出教師也要正確的關愛自己。像廢寢忘食之類,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可以作為拼搏的狀態,卻絕對不能成為常態,要學會科學、合理、從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認識一個人要靠緣分,了解一本書要靠耐心,征服學生要靠智慧,與人相處要靠包容。人,相互幫扶才感到溫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簡單!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7

  印第安人有句諺語:腳步若走得太快,靈魂就會跟不上。中國的教育亦是如此,當身為教育者的老師也沉迷于效率上的優先而變得急于求成,那孩子們弱小的靈魂又怎么跟得上這速成的教育?

  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感悟頗深。猶記得畢業之后,自己多么毅然決然的走上了教師的崗位。但當初得到親友一眾支持的原因,是他們都認為教師這個職業好,工作穩定、待遇高又假期多。但我的心里始終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不僅僅是這樣,我選擇當老師,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喜歡和孩子相處,喜歡看他們的天真爛漫,喜歡感受他們身上的朝氣與活力。但還不止這些,還有些其他的什么讓我愿一生追求呢?

  帶著這一絲絲的疑問,我在踏上崗位數年之后,翻開了這本書。書的前言部分就已顛覆了以往我對教師的認知。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但朱先生則說,教師不該是春蠶、蠟燭,或是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該被神化或者苛求,或拿錯誤的考核標準和行為模式來固化他們的教育,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忙碌中穿行。教師的生命在于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教師的價值就如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讀罷,我醍醐灌頂,終于,我找到了那個心心念念的答案,當老師,是因為看到了學生身上無窮的可能性,想盡自己所能去觀照孩子的內心并緩慢地、耐心地引導他們的人性向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如是,我的生命也就得到了幸福的意義。

  朱永新先生接著解釋了幸福在哪里以及老師如何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涯的問題。那就是:幸福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在記錄中……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教師的幸福感從哪里來?從孩子們的笑臉中,從孩子知行合一的行動中,從家長感激的目光中,那時,所有的教師都能發自肺腑的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能夠幫助他人、改善社會的。這些耳目一新的說法,都打開了我貧乏而狹窄的世界,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

  我想起了自己剛站上講臺時的情景。那時的自己可真是手忙腳亂,一段話都說得磕磕碰碰,但望著講臺下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他們的安靜、乖巧和對老師天然的一種信賴,讓我很快克服了緊張,調整好了心態,并很快的熟悉了自己帶的班級。后來,有一天的早晨,大概入學一個月有余,我走在離班級很遠的走廊,聽到陣陣的讀書聲,我驚訝極了,快步走過去,悄悄的躲在一旁觀察,七八個同學正端正的坐在座位上,認真的朗讀著我昨日教的課文,那童稚清脆的聲音在那一剎那擊中了我,讓我覺得幸福、溫暖,我發自內心的喜歡上了自己帶的這群小家伙,也真的發自內心的感恩這個職業帶給我的一切幸福。正如朱老師在書中寫道:如果能夠并認可每天平凡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堅持不懈地在工作中實現自我,那么,無論是用心地研究學生成長的案例,及時的記錄生活,還是和同事們共讀共寫,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我相信,正如朱先生所言:因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行為;而是融入生活,成為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會去尋找在教師這個行業最大的價值感和幸福感。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8

  翻開朱永新老師的作品《致教師》,前言一篇《我是教師》映入眼簾,仔細品讀,覺得文字清新自然,寫出了一線老師的心聲。瞬間感覺朱老師離我們那么近,那么真實,一下子吸引我,讓我無形走進教育專家的精神世界。讀完《致教師》,掩卷深思。這本書就是為一線教師而寫,文字的焦點離我們很近,令人振奮、感動和沉思。

  本書共四輯。第一輯到第三輯是朱老師為一線教師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真誠解答。第四輯飽含對一線教師的希望和寄托。全書以一位新教育見證人的身份,用回信的方式回答老師們最關注的'核心問題。可以說《致教師》是朱老師對新教育一路歷程的回顧和思考,讓我們深刻感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含義。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都能從字里行間讀到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的掙扎與困惑、執著與智慧,引起我深深的共鳴。

  首先朱永新老師相信每一個孩子,相信每一位教師都能從優秀走向卓越。《致教師》以教師對自身的認知程度為出發點,與一線教師探討如何尋找為人師表和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何享受教育生涯,如何學會思考、閱讀、堅守,如何關注窗外世界以及如何抵達教師職業的四重境界。教師對職業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幸福程度也與學生的幸福密切相關。朱老師相信每個教師都會在職業生涯中找到生活的快樂和成長的辦法,都會以身為教師為榮,進而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他說“為了幸福,我們樂于做教師”。相信現實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熱愛自己的職業的,當我們工作出現倦怠時,把《致教師》這本書作為鏡子對照一下,就會發現我們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特別是改進思想和行動。

  我覺得我們先要信任和理解自己的職業。因為我們的發展決定了學生的發展,我們的溫度決定了教室的溫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是怎樣一個人,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如果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職業失去信心,學生也會變得沒有自信和朝氣。最后,我們要相信未來之路的美好,一路凱歌一路前行。朱永新老師強調:“堅持才有奇跡。”他強烈建議一線教師要進行閱讀和寫作。經過閱讀和寫作洗禮后的教育工作者是一個精神生活豐富的人,才會離幸福更近。

  讀完《致教師》,讓我生出一種渴望和信心,盡管我的生存狀態依然處于最底層,但我相信,我的教育生活將來會隨著朱老師的建議趨向幸福和完整。這就是《致教師》的力量!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05-10

讀朱永新的致教師心得體會08-10

教師讀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范文(精選20篇)04-02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筆記06-27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09-19

朱永新的新教育讀后感范文05-11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精選16篇)08-17

朱永新《未來學校》讀后感(精選16篇)09-27

致教師讀后感08-19

《致教師》讀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