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1
一位國家的領導人曾在教師節接見優秀教師代表時指出:"要辦一流的學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傳勞動模范,宣傳科學家那樣宣傳教育家"。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國教育界名師輩出,名家薈萃。而其中,我最為崇拜的莫過于吳正憲老師,作為一位特級教師,她從女性教師的角度生動細膩的講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寒假,在百度了吳正憲老師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后,我更是受益匪淺。
一、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吳老師的課堂充滿智慧,并且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用她的話來說便是:"課堂教學源于情!"她能夠真正做到從心底欣賞學生、贊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尊重、獲得自信。在吳老師的課堂上,最令我羨慕、向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滿了真誠的贊賞和那些熱情的鼓勵。如:用眼神表達、扶扶肩膀、摸摸頭、甚至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這一系列自然的行為,細膩地向學生傳遞著老師對孩子們的尊重,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那種深深的愛。相信,老師如此的身體語言定會震撼每個學生的心靈,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將比任何干癟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二、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
吳老師的課堂上自始至終充滿了濃濃的學習氛圍,這樣的氛圍慢慢縈繞著的是學習數學的.趣味和無盡可能的創造性,"以學生為主體"在她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她不是一位諄諄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使人泛起思想漣漪的老朋友,學生擁有著學習的主動權,這種主動權才是最珍貴的。
三、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
成功的人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律,他們并不比別人更聰明,而是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他們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賦,但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吳老師深深明白這一點,她在教學中最為注重的便是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我不禁為這位睿智的老師拍手叫絕,書本上的知識并不是最重要的,對于那些孩子們來說,習慣是一生的財富。
吳老師身體力行的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自己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學方法,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引領著教育改革發展方向。我定會緊緊跟隨吳老師的腳步,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2
在滿滿教學生涯的長河中,我曾彷徨過,猶豫過,迷茫過,但是我始終沒有放棄過努力,放棄過追求……當我讀到這句話時,不禁心中一顫。追求,一詞在我心里打了一個重重的問號。我不禁自問,做一名教師,對我來說,是一個職業還是一份追求。在我還沒想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吳老師的這番話幫我找到了方向。“教師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經歷。我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收獲。我收獲了孩子們的那份真誠與渴望;收獲了老師們的那份熱情與期待;收獲了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同時我也在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獲取了自身成長過程中的成功和快樂,實現了個人生命價值與教師職業生命價值的和諧統一。”作為一名教師,時刻銘記自己肩上教書育人的責任,時時處處用心去感受職業的幸福,就會把更多的熱忱投入的教育中。教育是長期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扎扎實實的態度,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這是什么都無法替代的熏陶。
全書從“在探索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和學生一起走進教學樂園”、“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大家眼中的吳老師”四個方面介紹自己與數學和教師的情緣。深入淺出,卻給人很多思考的空間。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數學教育
全書自始至終,我都感覺到吳老師積極投身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實踐,處處以學生為中心。現在數學課程改革要求在豐富有趣的數學學習中,讓孩子主動地去觀察、實驗、操作、猜測、驗證和推理,從而發現規律獲取知識。相信智慧就在孩子們的手上。作為青年教師,更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鉆研教材方面。教活教材,更教活知識。《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還記錄了吳老師教育教學成長歷程和數學教學精彩例題集錦。讓我驚嘆的是吳正憲的教學藝術,他在課堂上,不僅是用數學的真諦來撥亮孩子們的心靈,更是用自己的愛心真情來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來塑造孩子。40分鐘的數學課,像磁石把每一個孩子的心緊緊地吸在一起,把有限的課堂變為人人參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吳老師的成長歷程也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優秀教師,首先取決于他對教育事業、對所教學科的熱愛與付出。十幾萬字的心得體會和反思就是見證。
二、感受教師職業的幸福
其實,名師和所有教師一樣,都承擔著艱苦、繁重的工作任務,所不同的是他們能夠做到苦中有樂。他們真是“累,并快樂著”,體驗著一種神圣的幸福感。從心底欣賞學生、贊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然,作為教師還應該學會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幸福,用行動去詮釋自己的職業角色。
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感受著吳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魅力。學習她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并在教育中尋找教師的快樂。為更高的教學目標努力。最后以這樣幾句話與大家共勉: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3
利用暑假時間完整的再讀吳老師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每天都被吳老師所感動著。書中她用簡明的語言,具體的事例,深入淺出地將她一路走來的思索和心聲娓娓道來。她堅持教書育人,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發展,使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她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師的良師益友。
1、吳老師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孩子
吳老師在初為人師的日子里,她天真地認定:只要全身心投入,勤勤懇懇工作,就能勝任教師工作。于是,她使出渾身解數,點燃了自己所有的熱情,每天早出晚歸,加班加點,不遺余力地向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當吳老師在“滿堂灌”的課堂教學中樂此不疲的時候,她突然發現課堂上的孩子們因為學習負擔過重而疲憊不堪,興趣索然。“孩子們每天都在機械、麻木地學習,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享受童年的快樂,甚至都失去了本該屬于他們的做夢的權利。”這樣的發現,讓吳老師開始彷徨、茫然。一天,她偶然在某刊物上看到了一位六年級小學生的一首小詩,這首真實記錄了孩子們厭惡學習、渴望美好童年心境的小詩深深打動了吳正憲,她開始沉思:只圖提高分數,不顧學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養,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嗎?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吳正憲的心頭集結,她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本該屬于孩子還給孩子。
2、拜訪名師,探索教育的真諦
吳老師的教育教學改革之路從拜師學習開始起步。她虛心向馬芯蘭老師拜師學藝。為了讓自己的數學課堂也變成一個充滿生機的王國,吳正憲下決心要學“真經”,她一頭扎進了馬老師的'課堂。每天晚上靜下心來反思,記下學習的收獲體會。日積月累,吳正憲慢慢地從馬老師身上感受到“教學改革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而需要融入更多的教育思想”。她得到了很多恩師的幫助,比如前輩劉夢湘老師、繆玉田老師,還有周玉仁老師,張梅玲老師等等,他們高尚的師德、銳意改革的敬業精神、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深深感染和影響了吳正憲。吳正憲也是個很謙虛好學的人,她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師”。為此,她不但向一些年輕教師學習,甚至還向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習,她相信只要“留心學習,虛心請教,就會有所收獲”。
3、努力探索,她感受到了數學的美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學率形成“大潮”。為了應付考試,大搞“題海戰術”,作業堆積如山,學生痛苦不堪。在這樣的背景下,吳老師開始了小學數學改革之路的艱辛探索。在領導的指導和同事的支持下,吳正憲開始著手“小學數學歸納組合法”的實驗,吳老師首先從教材改革入手,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編排了教材,組成了“六條龍”的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其中包括面積、體積、分數四則計算、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數的整除和正反比例六大知識體系。這樣的知識體系安排讓教材變得更系統,從而使得學生學習起來也就更輕松。重新組合教材必然要涉及相應教學方法的改革,吳正憲又從三個方面對改革考試方法進行探索。慢慢的,吳老師的課堂開始充滿勃勃生機,學生負擔輕了,學習的興趣濃了,思維能力也明顯提高了。
這就是真真實實的吳正憲老師,從這本書中我找到了教師的職業價值及個人的人生價值,更體會到了作為一個特級教師的累和快樂!我想:自己也應該從點點滴滴的教育瑣事做起,學習她的敬業精神,學習她的先進理念,學習她的創新思維,學習她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師德。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4
最早認識吳正憲老師是在十年前,在淮海堂聆聽她的一節展示課《平均數》,吳老師將拍球比賽引入課堂,引導孩子自擬隊名,自創比賽規則,又在一次次矛盾沖突中激發起學生對平均數知識學習的需要。當時覺得這個吳老師太厲害了!居然能帶著孩子們玩一節課,數學課竟然還能這樣上?不愧是特級!以后又陸續聽了她執教的《找規律——搭配》、《認識方程》……越發折服于她高超的教學藝術,被她和孩子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所打動。最近拜讀了吳老師的著作《吳正憲與小學數學》,我才算更近距離地走近她,了解她在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艱辛的探索與收獲,感受她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數學樂園的幸福與快樂,體會她令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智慧與用心。
一、積累與升華
在書的前半部分,吳老師詳細講述了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艱辛的探索、用心的積累和走上教科研所帶來的升華。她拜師學習、發奮讀書、勤于筆耕、科研興教,獲取了自身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快樂,實現了個人生命價值與教師職業生命價值的和諧統一。她說:"多年的教改實踐我有一個十分深刻的體會,在教學工作中人人都會產生點點滴滴的體會,或深刻,或膚淺。如果放松,則稍縱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記下來,哪怕是膚淺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覺思維,都會帶來日后冷靜的思考。點點滴滴,積少成多,厚積薄發,拿起手中的筆,善于思考,勤于筆耕,做教學的有心人。"我覺得這段話說得特別好,就像是對我說的,比照一下,我需要進行深刻的反省。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會有一些體會和思考,我們組在早自習的時段常常進行課前的研討,有時候上完課,我也會把課上發生的趣事、孩子們精彩的發言和出現的問題、產生的困惑與組內老師分享,但這些體會或感悟往往稍縱即逝,因為我沒有養成及時記錄、勤于動筆的習慣,可以說我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因為懶于動筆,有些當時很清晰的想法,日后需要作為素材記下來的時候卻模糊一片了。其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遇到的'大多是一些小現象、小問題、小故事,如果我們能多關注小現象、多研究小策略、多積累小故事,做教學的有心人,那么我們的思想和教學行為終有一天會得到升華。
二、理解與尊重
吳老師的數學課很精彩,除了她精湛的教學藝術外,更打動我的是她對孩子們的理解與尊重。在她的課上,看不到對學生的否定,更沒有批評,她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她總是那么善于引導學生爭論,讓孩子們在相互爭論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她總是善于為學生的心靈碰撞搭橋,與學生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她總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給孩子更多自由和發展的機會。書中說道:"作為教師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新出現的數學概念,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數學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而且吳老師還將"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進行了修改,她認為:"成功亦是成功之母。"的確,教師對學生充分的尊重,會帶給孩子成功的體驗,當學生獲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釀造的自信心對其新成績的取得又會產生進一步的推動作用,這一點對于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寬容的、有愛心的老師,尊重和理解孩子們之間的個體差異,特別是最近復習期間,難免有焦躁的不良情緒,我要努力調整心態,真誠地和孩子們手牽手迎接挑戰,度過難關。
三、簡單與適合
數學學科抽象、嚴謹、枯燥的特點加上課堂上教師過高的要求使得很多孩子對數學望而生畏,要讓孩子們喜歡數學,就要把數學變得容易一些。吳老師在書中說:"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數學適應孩子的學習,而不應強求孩子去適應數學。"要適合孩子,就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熟悉,就要把數學知識和孩子們的生活進行聯系,讓孩子們從身邊的生活中去具體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經歷數學。我覺得這一點我做得還比較好。在備課時,我總是會先分析學情:在學習這節課的知識點以前,孩子們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設計怎樣的情境和數學活動才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是否易于學生理解?為了使數學變得更容易、更有趣,我會創造性地使用文本,加入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新的元素。比如:執教《平移和旋轉》一課,我借助課件帶領孩子們到游樂園參觀,請學生跟隨畫面用自己的動作把看到的表演出來,屏幕上呈現出各種游樂項目,有觀纜車、旋轉木馬、激流勇進、彈射塔……孩子們大多去過游樂場,都熟悉這些游樂項目,一個個小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表演完畢,我請孩子們按這些游樂項目不同的運動方式分分類,從而直觀感受了游樂園里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以上是我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粗淺的幾點體會,當然這本書所帶給我的感受遠不止這些,吳老師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會一直激勵著我,"積好在心,久而化之",我也會越來越好的!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5
五一放假歸來的時候,學生的期中學力檢測成績也出來了,接學校通知,5月3日晚上要開家長會,內容主要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展開,那個時候我非常苦惱。檢測平均分雖然上了90分,但整體上的水平較上學期差了很多,其中有個女孩子更讓我驚訝,原本能考八十多甚至第一單元考出96分好成績的她,那次檢測只考了62分。成績出來后我和她進行了交流,并且耐心給她輔導,但是第二個星期,她跟我提出要辭掉數學小組長的職務,也不說明原因,此后我聽說,她現在特別討厭數學,覺得數學很難,甚至有點討厭我了,說實話,我心里有些難過。上個學期我就知道,她學數學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都在八十分左右徘徊,我也經常和她家長交流,可是成績和興趣互相影響,導致她最終失去了興趣,成績也一蹶不振。怎么樣才能提高她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呢?
在《吳正憲與小學數學》一書里,我了解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如何調動學生對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書中提到,假如學生能體驗到數學挺有趣、發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這樣的種種過程,就一定會喜歡上數學,而其中觸動我內心的有兩件事。
其一,吳老師接手一個新班,原班老師用一個字概括了對該班學生的印象——懶。而吳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設置了這樣的場景:黑板上排列著許多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還有許多有趣的問題,"認識我嗎———偉大的0"、"別小看它———小數點"、"你知道阿基米德檢驗金冠的故事嗎?"、"數學家索菲愿意做你的朋友",講臺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教室的四周掛滿了紅紅綠綠的紙條:"數字迷宮"、"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把字母變成數字嗎?",這一切緊緊地吸引了學生的視線,也像磁石般吸住了學生的心。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學生躍入了數學的樂園,開始了艱辛而有趣的探索,竟連曾經對數學毫無興趣,不完成作業的`學生在畢業考試時都能以95分的優秀成績升入中學。
其二,學習分數應用題的時候,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丟番圖墓碑之謎——神奇的碑文"。古希臘偉大數學家丟番圖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著一首一起世人矚目的詩文。碑文的大意是:過路的人啊,這兒埋葬著丟番圖,請計算下列數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經歷了多少個寒暑。他的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無憂無慮的少年。再過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兒子出生,不料兒子先其父4年而終,年齡不過父親享年的一半,晚年喪子人可憐,悲痛之中度過風燭殘年。請你算一算,丟番圖活到多少歲,才和死神見面?
吳老師充分利用古今中外名人趣事,給數學蒙上神秘面紗,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試問有哪位學生不喜歡這樣的課堂呢?
另外,我了解到:
一、讓學生喜歡數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先聽懂數學、學會數學,只有聽懂數學,學會數學,才可能喜歡學數學。其中很重要的三點是:
1、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不能任何一個孩子扮演"失敗的角色"。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孩子更應付出加倍的愛,幫助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使他們感受成功。
2、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制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同學們面前找回面子。每個人都在集體中極力尋找自己的坐標,盼望有朝一日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舞臺上露露面,施展一番。教師應深知學困生的這種心理要求,降低標準,提供機會。
3、教師要坐下來和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一起尋找分析"聽不懂、學不會"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補上知識漏洞。讓他們在聽懂了、學會了的感受中萌發對數學知識的喜愛。
二、除了讓學生聽懂數學、學會數學以外,老師應當把數學變得容易些。有些孩子不喜歡數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數學太難了,加之課堂上教師過高的要求,使孩子望而生畏。有的孩子對數學學習的投入比對其他學科都大,但成績最差的仍是數學,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興趣。我們應當認識到:
1、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數學適應孩子的學習,而不應該強求孩子去適應數學。
2、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不應整齊劃一、千篇一律,不能脫離學生認知實際的過分"拔高"。課堂上要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說理,多一些自由、生動的討論。
雖然《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是單單閱讀"讓學生喜歡數學"這一小章節,我便深深被吳正憲老師的魅力所吸引,也學習到了一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的方法。我想,我明白我班那個女孩存在的問題是由什么導致的了,我也知道應該怎樣嘗試著去解決她的問題,期待著她愛上數學的那一天。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吳正憲的名言12-27
《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讀后感08-13
書正憲扇讀后感(精選6篇)06-27
吳山游記小學作文10-27
原憲居魯原文及翻譯03-03
論語憲問篇全文及譯文09-15
數學界泰斗吳文俊院士的故事01-22
吳錫疇《別吳仲俊》練習及答案05-12
張景憲文言文翻譯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