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時間:2022-09-13 15:58:2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通用29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文集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通用29篇)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范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不愧為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

  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chuàng)造的教育”、“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以及“創(chuàng)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于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具有許多現(xiàn)實意義。

  他的創(chuàng)造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三是“教學做合一”;四是“實驗即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的本質(zhì)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樣的熱情,是在于探究的興趣,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的活力、來源于生命的本身。

  其中“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它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可見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并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教育”的真諦。

  作為一名老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chuàng)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在未來的教育之路上,我們聯(lián)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論來看當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意義,他的那些極具時代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又極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見,都體現(xiàn)了當今素質(zhì)教育的精髓內(nèi)涵,成為我們不斷吸取教育改革營養(yǎng)的源泉,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

  曾有人說: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

  這個暑假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發(fā)了我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的更大的熱情。陶行知,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贊頌他是萬世師表。他在1943年,創(chuàng)辦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闡明怎樣教,怎樣做,怎樣學,教、學、做、應交互運用合三為一,陶行知的理論潛移默化進我的音樂教學中,使我深受啟發(fā),現(xiàn)把所讀、所想、所悟記錄下來。

  一、“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以為,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fā)展的道路,明確了做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fā)點。我在教授孩子們音樂的同時,也不應該只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參與進孩子們的世界,與她們共同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和成長。我年年帶領孩子們參加縣里舉行的藝術節(jié),多次榮獲縣級一等獎,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瞬間我的內(nèi)心被融化了,覺得付出沒有白費。孩子們走上更大的舞臺,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也很好的檢驗了我的教學成果。

  課堂上充分認可孩子們的能力,給予她們自信心,與孩子們一起練習,一起揮灑汗水,而后享受成功的喜悅。正是我將教學做合而為一,才使我的教育之樹結出了一枚枚碩果。

  二、“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因此我們在教授學生日常學習知識的同時,我們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也帶領師生共同參與進生活勞動中,做一名志愿者,從勞動中獲得感悟和學習。我認為這次生活實踐遠比學生在課堂上說著如何做一個勤勞的人來的更為實際。

  三、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早在陶行知先生求學于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時,受學校民主自由思想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革舊布新的思想。1915年夏,陶行知先生投身于教育事業(yè),開始將其樸素的創(chuàng)新思想延伸到教育領域,他在發(fā)表的文章中論述了第一流的教育家,不是政客的教育家,不是書生的教育家,也不是經(jīng)驗的教育家,而是“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教育家。

  今年是我縣實施“縣管校聘”的第一年,為優(yōu)化教師資源配置,解決偏遠學校師資薄弱的問題,激發(fā)教師活力,我鎮(zhèn)在中心校校長陳富林同志的帶領下,大膽創(chuàng)新,實施了體育、音樂、美術、英語學科到薄弱小學的走教活動,全鎮(zhèn)一盤棋。我校音樂、美術學科到疙瘩小學進行走教,每周兩節(jié)課。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面對這種新的教育形式,勇于接受,欣喜于新的嘗試,但同時又擔憂學生群體不同,無法勝任。以前面對的是初中的大學生,我開始搜索小學生適合唱的歌曲視頻,學習肢體動作,希望孩子們在上音樂課的時候能夠邊唱邊做動作,加強孩子們肢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領導的舉措是一項創(chuàng)新,我的教課也是一次創(chuàng)新。當看到孩子們一副副天真的笑臉時,一切都是值得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帶給我們的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使我們學習、研究、傳承和發(fā)展永恒的課題,陶行知帶給我的智慧和啟迪猶如一場春雨,讓我在音樂課堂上,做出更多的嘗試和改變,讓我的學生們也享受著如春雨般的滋潤和成長!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3

  近日,我讀了《陶行知文集》后,對陶行知先生對教育提出了兩大要素即思想和情操的論述感受頗深。

  關于思想方面:他認為要改變那種用古人的方法去解決現(xiàn)在問題的辦法,即使問題相同,但由于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不同,就不能用原來的方法來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同時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國,仿效外國,甚至于幻想。陶行知先生認為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要學生提出問題,為設法解決問題選擇最有效力的方法,并通過試驗去進行印證。這種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第二要素是關于情操方面:他認為教師與學生應當養(yǎng)成密切的關系。教師來教書不是來抱個飯碗的,學生也不是交點學費來買個教師的。其實當今社會上,為了文憑而讀書的學生大有人在;而僅為了生存而教書的人同樣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與學生彼此之間應當發(fā)生一種優(yōu)美高尚聯(lián)密有生氣的關系,去做他們的學問。這二大要素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教育應當培養(yǎng)學生那種求真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師生之間應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關系。這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如何結合教育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將陶行知這種教育思想有效地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去,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求真創(chuàng)新科學態(tài)度的、能適合當今社會發(fā)展形勢的學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4

  陶行知常說:“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余,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于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說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余,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罰非愛,而是對學習的傷害。作為現(xiàn)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動武,意味著教師自身的失職。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紀律,愛里有教育。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在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能去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才能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chǎn)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鐵塊,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當一些學生輟學,是否反思自己將愛灑向他的心間去了呢?有一個鄉(xiāng)村女教師為走訪學生翻山越嶺,不幸摔傷,但第二天又冒雪走訪了,她硬是以滿腔的愛找回20多個輟學生。我們能否用自己的愛將孩子牢牢留住,不讓他們流失呢?

  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于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自己的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5

  拿到《陶行知文集》這本書的時候,有些犯難情緒。因為不知該從哪兒入手。于是就翻開了目錄,立刻地,就被《師范生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這個題目所吸引。

  “不可忽視小孩子的情感”,當此句躍入眼簾時,我陷入了沉思,思緒也不由千回百轉(zhuǎn),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腦海中回蕩:每當下課后,孩子總愛圍在身邊,頂著那一張張無與倫比的燦爛笑臉,連太陽都為之失色。他愛說笑話給你聽,希望換得你的一笑;他愛為你捏肩捶背,換得一句輕聲的“謝謝”,然后再歡呼雀躍般的回句“不用謝”;他愛興奮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點滴的成果,希望聽到你的一句贊美:“你真是了不起!”;他愛向你報告同學們之間發(fā)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賦予他神圣的職責;他愛將自己帶來的水果與你分享,眨著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愛不厭其煩地向你介紹著家庭成員最近的動向,以期你對他有更深層的了解。他愛,在他犯了錯被批評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淚,再伴上一句深切的懺悔:“老師,我知道錯了。”以期得到你的原諒,然后轉(zhuǎn)身,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可是,每當在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里,我們總是埋首于作業(yè)堆中,或者在訓斥那幾個“慣犯”。所以,當他要說笑話時,一句“下次吧”,凍結了孩子的笑顏;當他給你水果時,你的拒絕接受讓他心傷;當他......總之,他們的滿腔熱情總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實,孩子的心思很單純,是希望與你多親近,而我們不停歇的腳步,讓他們抓不住,于是,距離就越拉越遠,也許,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無法懷有當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腳步,降低身姿,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也許,學校將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6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不免為這樣一所小學校叫好,因為“這個學校不但教學生讀書,并且教學生做事。”

  即使是現(xiàn)在,在人們的觀念中,還是以為學校就是學生讀書的地方,教他們做事,學生家長也認為沒有這種必要,只是認為在這里能夠接受知識即可,這里所講的知識,主要是講書本知識。而燕子磯小學,卻在短短的半歲時間內(nèi),使學生從原來的七十人,加到一百二十四人。思考其原因,我想是因為學生在學校學習了一些合乎生活需要的學問,學生在學校里既然肯做事了,會做事,在家里也肯做事,會做事了,自然也贏得了家長對他們辦學理念的認可,所以這所學校在短時間內(nèi)規(guī)模擴大也應是在情理之中的。

  燕子磯坡上因為經(jīng)常有人倒垃圾,很不干凈,丁超校長就領學生們把所有的垃圾掃除一空。村民不知道衛(wèi)生,仍是時常把垃圾倒在這個地方,但村民只要往這里倒,他就會去打掃,村民倒一回,他就打掃一回,后來,鄰居竟然也責備起往這里倒垃圾的人了,燕子磯也就從此干凈了。

  看到這兒,我不禁對丁校長的行為豎起了大拇指。對于村民們亂倒垃圾的行為,他既沒有抱怨,抱怨他們素質(zhì)差,不懂得講衛(wèi)生,也沒有在那里豎一塊“此地禁止亂倒垃圾”的牌子。他采用的方式是別人倒我就掃,正是這種無聲的舉動影響了村民,使他們自己在內(nèi)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后來形成了村民自覺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情形。

  “潤物細無聲”,在無聲之中他的這種行為影響地也不僅僅是燕子磯小學的師生了,而且影響了村民,讓一種好的行為影響到周圍所有的人。

  是呀,當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與我們的理想不一致的時候,與其抱怨,不如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通過自己的行動努力去改變。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7

  今年學校給我們每個人發(fā)了一本《陶行知文集》,也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陶行知先生,此前我只零零星星地接觸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系統(tǒng)不全面。拿到這本書,我便開始讀起來,但自覺并不深入,直到一件事情的出現(xiàn)讓我深深折服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

  有一次早讀,我照常來到班里上課,看到在座位上的兩個學生桌子上干干凈凈,什么都沒有放。我心中怒火中燒,就立即呵斥了他們,讓他們抓緊進入今日學習狀態(tài)。那個男生切了一聲很不情愿的掏出了書,這讓我心中很疑慮,便悄聲問了另一個女生,她說他們兩個剛打掃完衛(wèi)生區(qū)回來。聽到這個消息,我立即上前摸了他們的小手,下雨天出去值日,小手早已凍得冰涼,剛回到教室還沒緩過來就被我呵斥了一番。我非常愧疚,在班里向他們承認了錯誤。回到辦公室,手邊恰有陶行知先生的文集,于是拿起來閱讀,讀到了他在1931年《師范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里的一段話:“你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你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放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的躊躇。他失手打碎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到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在夢里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有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tǒng)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會兒而您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人奪了去一般的傷心。”

  這段話多么好呀,簡直是對我無聲的譴責,陶行知先生站在兒童的視角講出了兒童的心聲,也讓我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作為一名老師,我總是著急的否認他們,而沒有多多聽聽他們的心聲。愛學生,就要隨時隨地了解學生的感受,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此時,我不僅是一位老師,還是學生的朋友,以后我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多傾聽他們的聲音。我也將繼續(xù)閱讀、繼續(xù)進行教育實踐,在陶行知的引領下做堅定的自覺學習者,提高生命的自覺。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8

  陶行知作為教育大家,其教育思想非常豐富,對于我們這些年輕教師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一份財富。讀完《陶行知文集》,讓我感觸最深是陶行知先生的那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師愛的無私與偉大。都說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平常人的付出都為回報,而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要以自己的一生做教育實踐,樹立起尚師德的典范,加強對師德師風的研究。

  對教育事業(yè)要有赤誠之心

  首先教師要有奉獻精神,教師要把教育事業(yè)看成一件大事來做,要認定教育是大有可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是的,故此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yè),有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精神,他曾經(jīng)賦詩來表達這種精神:“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其次教師要有樂業(yè)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事業(yè)是大事業(yè),有大快樂,那無論是做小學教員,做中學教員或做大學教員都是一樣的,雖然教育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學生天天成長,由沒有知識變?yōu)橛兄R,像一顆種子萌芽而生葉,開花而結果,這里有極大的快樂。

  教師要熱愛學生愛滿天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師德規(guī)范。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核心,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樣看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循私情。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在這一點上陶行知為我們樹立了典范,在辦學實踐中,陶行知十分注重尊重學生意見。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他要求教師不僅上課時對學生負責,課余時間也要要求學生,以免他們在閑暇時間做錯事,對已經(jīng)犯錯誤的學生,陶行知主張用愛心去感召他們,讓學生勇于改正錯誤,陶行知強調(diào),熱愛學生,要用真心真情,因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要友愛同事團結合作

  通力合作,同心協(xié)力是陶行知反復倡導的團結協(xié)作的師德規(guī)范,在1941年擬定的育才創(chuàng)造年計劃大綱里,陶行知明確地把以互助精神相待作為一項重要的師德規(guī)范,陶行知堅決反對教師之間的知識封鎖,將教師不能放棄爭斗,而不能謀充分之合作,視為最可恥的行為,他真誠希望在教師間創(chuàng)造出精誠團結,同心協(xié)力的境界。

  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陶行知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字畫人的,因此,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強調(diào)因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經(jīng)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教師,才能培養(yǎng)真人才,陶行知從培養(yǎng)人才的高度,將叫人做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塑造能服務于大眾的真人作為教育培養(yǎng)目標,將真教師作為教師學習的楷模。

  教育不僅是教育學生,而且教育還是教育我們教師自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和理解,我們在學習陶行知師德思想的同時,不僅能夠教育好我們的學生,還能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9

  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假期之中,我閱讀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服務。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chuàng)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二、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nèi)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nèi)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nèi)容上看是動態(tài)的,隨環(huán)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jù)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xiāng)的建設、國家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jié)目,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學生們自編小報,自己寫稿,自己設計版面,幼稚的作品中體現(xiàn)著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每組織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盡可能好的實效。

  三、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

  創(chuàng)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qū)崿F(xiàn)。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求真求實求創(chuàng)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yè)愛崗、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五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

  1、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nèi)タ瓷鐣⒖醋匀弧⒖瓷睿?/p>

  2、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閑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

  3、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

  4、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

  5、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0

  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利用假期時間,我閱讀了《陶行知文集》,從中受益匪淺。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學高才能為人師,身正才能為人范。他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教師的道德品質(zhì),不僅是規(guī)范自己行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yè)的特殊在于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

  陶行知先生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啊!在學生面前,教師是一個榜樣,是一本書,是一幅畫,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風尚是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學生的語文學習僅僅靠閱讀課本中的文章,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始終在不斷摸索、嘗試:

  (1)、給他們推薦好書,甚至到少兒圖書館給他們借書,而且當前暢銷的兒童讀物,適合青少年的優(yōu)秀書刊,我都買來或借來讀,以求和孩子們找到共鳴,有共同談論的話題。這樣一來,孩子們感覺老師和他之間的距離在縮小,在班級中掀起了一股讀書的熱潮,互相“攀比”,看誰讀得書多。借機開展讀書交流會、討論會,使讀課外書常態(tài)化、自覺化。

  (2)誦讀經(jīng)典的古詩文。老師教學時的出口成章,讓學生深深地折服,發(fā)自內(nèi)心想像老師一樣多背古詩文,自主學習自然就落到了實處。在作業(yè)不多的情況下,堅持每周背誦2—3首古詩,積累內(nèi)化。

  (3)優(yōu)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奧難懂的鼓勵學生背誦。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那清新的文字,詩一般的筆調(diào),背著背著,學生就完全融入了這充滿生機和活力,充滿希望的春天里。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1

  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于學的法子。教師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jù)學的法子。要學生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陶行知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們所要倡導的——“因材施教”嗎?

  我理解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探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要學生學得“自得”,學得“自動”。并且,學得的知識與現(xiàn)實應是一致的。

  在“教學合一”的理論中,陶行知先生還強調(diào):先生不僅要拿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絡起來。他認為,教師不是販買知識的,教師自己的知識也會陳舊的,自己也要進步。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斷研究學問,就能時常找到新理。陶行知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教學應該是——“教學相長”嗎?

  陶行知的“教學合一”的教改思想,強調(diào)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在他杜威教師那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礎上的新的突破,這對于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2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這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教師,讀好書更為必要。

  最近我研讀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創(chuàng)立了許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服務。其中,他提出的現(xiàn)代有效教學理論,值得我們借鑒。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積極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熱誠與激情,帶給了我很深的觸動。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孩子的。對孩子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步施教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那么教學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孩子的技巧。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是力的表現(xiàn)或變化。世界是力創(chuàng)造的,所以解決困難也必須拿力來才行。”“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這些陶行知親自闡述的教育思想,讀來耐人尋味,讓我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挖掘的,教學生死的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去領悟。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學生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3

  自從閱讀【陶行知讀本】之后,我便不忍釋卷,書中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吸引著我,那一句句感人的名言震撼著我。從陶行知這位‘萬世師表’的圣人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也學到了很多很多。

  從陶行知身上,我學到了尊敬師長。陶行知自幼聰明好學,鄰近的一位塾師認定他長大以后必能成就大事,就讓他免費入私塾讀書。有一天,下大雪,當陶行知趕到私塾時,老師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陶行知怕打擾他們,就站在門外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把課講完。這種學習精神感動了,私塾的每一人,也感動了我。那么寒冷的冬天,他在雪地里站了一節(jié)課,就是為了不影響老師上課,不影響同學們上課。這是一種先人后己的精神,時時處處地為別人著想,心中時刻懷著對老師的尊敬精神。

  從陶行知身上,我還懂得了樂于助人和尊老愛幼。陶行知小時候,曾經(jīng)為程四奶奶買鍋。回來時,天黑了,本來難走的山路就很不好走,可老天又下起了大雨。他把鍋送到程四奶奶手里時,渾身上下都濕透了。陶行知就是這樣讓人尊敬的人。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思緒萬千:陶行知爺爺留給我們的僅僅是這一本書嗎?不是的,他留給我們的是滋潤我們心靈的傳統(tǒng)美德,是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對照的感人行動,是他那流傳的不朽功績。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4

  近日,我讀了《陶行知文集》后,對陶行知先生對教育提出了兩大要素即思想和情操的論述感受頗深。

  關于思想方面:他認為要改變那種用古人的方法去解決現(xiàn)在問題的辦法,即使問題相同,但由于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不同,就不能用原來的方法來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同時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國,仿效外國,甚至于幻想。陶行知先生認為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要學生提出問題,為設法解決問題選擇最有效力的方法,并通過試驗去進行印證。這種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第二要素是關于情操方面:他認為教師與學生應當養(yǎng)成密切的關系。教師來教書不是來抱個飯碗的,學生也不是交點學費來買個教師的。其實當今社會上,為了文憑而讀書的學生大有人在;而僅為了生存而教書的人同樣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與學生彼此之間應當發(fā)生一種優(yōu)美高尚聯(lián)密有生氣的關系,去做他們的學問。這二大要素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教育應當培養(yǎng)學生那種求真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師生之間應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關系。這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如何結合教育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將陶行知這種教育思想有效地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去,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求真創(chuàng)新科學態(tài)度的、能適合當今社會發(fā)展形勢的學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5

  我非常喜歡一個教育家,他是大名鼎鼎的陶行知,我讀了陶行知的修表的故事,我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一天,陶行知的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望他,他問那個夫人:“你孩子怎么沒有來呢?”夫人氣呼呼地說:“他把我氣壞了,我把他揍了一頓。”陶行知問:“怎么回事?”夫人回答道:“看看這我剛買的表,被他弄的七零八落。”陶行知說她的教育方式不對,他去夫人家看了看,孩子正聚精會神的觀察螞蟻,夫人剛想罵他,卻被陶行知攔住了。陶行知走上前去問:“孩子,你為什么要把媽媽的手表拆了呢?”孩子回答道:“我聽見里面有啪啪的聲音,想看看是什么在響”。陶行知便把孩子帶上一起去修表,孩子在修表師傅旁邊看的津津有味。表修好后,陶行知又買了一個舊鐘送給小孩。夫人問為什么,陶行知回答:“我們大人應該關心小孩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夫人聽了,連忙低下了頭。

  我從這個故事明白了,應該培養(yǎng)觀察、研究的興趣。在我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一位這樣培養(yǎng)我的人,她就是我的媽媽。還記得有一次,媽媽買了一把玩具搶送給我,我興奮極了,拿起來就往我房間里跑。過了5分鐘,媽媽來看我時,看到嶄新的玩具槍已經(jīng)面目全非,但媽媽沒有生氣,她教我槍有怎樣的構造,讓我了解了槍的組成。

  陶行知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呀!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6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著名的一句名言是“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在他的人生里,這件大事就是為中國的孩子能夠讀書。

  在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燒撲克牌和拆表的故事。

  “火燒撲克牌”主要講的是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下,為了放松心情,開始玩撲克牌。陶行知校長知道以后,十分氣憤。為此他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給同學們講清了道理。同學們聽后主動上交了撲克牌,令人沒想到的事,他竟然當著同學們的面把撲克牌都給燒掉了。

  為什么要燒掉呢?原來在當時抗日需要人才,建國也需要人才!所以他要求同學們要充分利用一切時間來讀書學習,累了,可以唱歌跳舞下象棋……

  “拆表的故事”主要講了陶行知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歡拆東西,甚至連家里新買來的表也給拆了,這令他媽媽很生氣,特別想把他的“壞毛病”給改掉,甚至還經(jīng)常動手打孩子,陶行知校長知道后便專門來到朋友家,告訴他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但不能阻止孩子,還要特別培養(yǎng)孩子的這一愛好,說不定還能培養(yǎng)出一個中國的小愛迪生呢!

  這兩個故事給了我深深的感觸,那就是:一要充分利用時間讀書學習,以免造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后果,二是告訴家長們要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要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而不是阻止孩子。

  多么優(yōu)秀的校長啊!多么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啊!我多想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來讀一讀陶行知校長的故事啊!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7

  陶行知的理論的確博大精深,他的有些精辟的論述仿佛就是針對今天我們學校我的教育說的。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論的精髓體現(xiàn)在“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和“愛滿天下”這幾句名言中。陶行知被毛澤東評價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想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毛澤東主席一生只對三個人稱為“偉大”。因為陶行知的教育理論是與時俱進的,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理論,也是最早的素質(zhì)教育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理論,也是我們需要的理論。

  學習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在我們學校現(xiàn)實意義:陶先生說過: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需要生活的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學生是學死,先死與學死所造成的國是死國,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最近陶研專家們研究成果進一步表明:陶行知教育理論,就是當今提出的素質(zhì)教育理論。陶先生所辦的學校就是最早的具有素質(zhì)教育特色的學校。因此,我們需要陶行知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工作。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8

  原文一:“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這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jīng)過五十萬年與環(huán)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

  感悟:作為教師,我們只有承認兒童創(chuàng)造力,才能談得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啟發(fā)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真誠地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是為了培養(yǎng)發(fā)揮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培養(yǎng)?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營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及因材施教三點:首先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體力的與心理的充分的營養(yǎng),包括健康的體魄,清醒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創(chuàng)造的欲望,事業(yè)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評精神等個性特征,因為創(chuàng)造力是架在個性與才能之間的橋梁。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于學習和思維,以利于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視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指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處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從而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特長發(fā)展。作為教師,我們要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態(tài)度,師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師要用心向?qū)W生學習,不僅是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從學生身上所隱藏的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中汲取和豐富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將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才。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19

  蓋尾中心小學林航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有些學校先生板了面孔,學生都畏懼,那是難免有逃學的事了。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事。”無論什么時候,通過各種例子或活動達到教學目標,融入學生覺得有趣的內(nèi)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有幫助的,活動與學生心理、思維特征相吻合,充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就學習內(nèi)容發(fā)表意見,是將學生興趣融入活動的另一種途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開展活動時,教師必須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內(nèi)容,正如我們的數(shù)學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找出學生的興趣所在,要針對學生,巧妙設疑,使學生通過演示、實驗、討論、動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體驗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在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同時完成了全部過程。該讓學生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做,這樣才能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我把我所學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學中我也用愛進行感化教育,給學生一分關愛,一分寬容,一分期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在引導中達到對癥下藥的效果。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0

  陶行知不愧為著名教育家,他的“發(fā)糖教育法”,也成為中外教育史上的經(jīng)典范例。一個男孩在校園里拿磚頭砸人,無論其有什么理由,也屬嚴重的違紀行為。但陶行知卻“發(fā)糖”以獎勵,而且不是一塊,是四塊。而仔細讀過這個故事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兩點奧秘。

  第一、充分看到男孩的犯錯理由。男孩拿磚頭砸人,是因為被砸的那個男孩欺女生。這樣看,砸人完全是為了主持正義,只不過行為過當而已。理解對方,支持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和分析問題,才能夠說服對方。

  第二、充分看到男孩的悔改之意。既然人家及時住手、及時到辦公室、及時承認了錯誤,還有什么理由抓住不放?任何一個人犯了錯誤之后,都會有一個后悔期。這是他們最痛苦的時候,也是最需要別人理解、同情和安慰的時候。如果批評過當,甚至諷刺挖苦,傷其自尊,就很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者當場頂撞,或者自暴自棄。

  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改變。無知可以變成有知,單純可以變成復雜,莽撞可以變成老到,粗魯可以變成細膩,怯懦可以變成勇敢,小氣可以變成大度,蠻橫可以變成理智。變與不變,大變與小變,既取決于自己,也取決于家庭和學校。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會創(chuàng)造無數(shù)的奇跡。因為寬容是一服靈丹妙藥,能夠在關鍵時刻矯正學生們的人生之舵。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1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及時制止同時令這個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在外了解情況后他回到辦公室,發(fā)現(xiàn)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比我先到了。”接著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該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名男生已經(jīng)已經(jīng)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么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jīng)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獎勵感化教育,輕而易舉的功破了學生的心理,圓滿的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想要教育一個人首先要樹立平等的心態(tài),寬容的胸懷,對事不對人,設喻服其心。凌駕他人對立斥責只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這樣累積而成的。所以,教育學生或者孩子時不應用訓斥、苛責、打罵等傷人自尊的方式,而應平心靜氣,換位思考,旁敲側(cè)擊,對比設喻,導化對方心理。很多時候,微笑比嚴酷更有力量,賞識比批評更具激勵。

  滴水穿石,勝過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潛移。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2

  前幾天我讀了《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陶行知先生當小學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室去。

  陶行知先生連續(xù)掏出了四塊糖給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長先生掏出的不是區(qū)區(qū)一塊糖,而是四塊糖。原因是第一塊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辦公室,第二塊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學,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塊糖是因為他打同學是因為那個男孩欺負女生,第四塊糖是因為那個男孩已經(jīng)認錯了,獎勵給他的糖。

  陶行知先生以“發(fā)糖”為獎勵,而且這四塊糖有著的寬容之心,一個男孩在校園里拿磚頭砸人,無論有什么理由,也屬于嚴重的違紀行為,正如結尾: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改變,無知可以變成有知,單純可以變成復雜,莽撞可以變成老到,粗魯可以變成細膩,怯懦可以變成勇敢,小氣可以變成大度,蠻橫可以變成理智。變與不變,大變與小變,既取決于自己,也取決于家庭和學校。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會創(chuàng)造無數(shù)的奇跡。因為寬容是一服靈丹妙藥,能夠在關鍵時刻,矯正學生的人生之舵。

  陶校長的那“四塊糖”,雖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讓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男孩自己犯了錯誤,得到的竟是表揚。

  陶校長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正是因為他的寬容、理解與教導有方才矯正了一個學生的人生之舵。作文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3

  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愛是最偉大的信念,愛是教育的至寶。只有心中有愛,愛你的事業(yè),愛你的學生,愛你的同事,你的工作和生活才會有熱情,也才會有意義。可以說沒有愛就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真誠;沒有愛,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發(fā)展。深厚的愛生之情,會促使教師去尊重學生,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學生,積極尋找與學生對話的機會,以真誠的目光去關懷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他們以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領路人,這樣,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教育教學才會順利進行。只要凸現(xiàn)出愛,愛也永遠伴隨著你。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chǎn)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于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4

  陶行知曾被宋慶齡稱為“萬世師表”,他在教育事業(yè)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提倡“社會即教育”和“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主張。本篇演講就集中闡釋了陶行知的這一思想。

  陶行知在演講中多次采用反問句來強調(diào)自己的主張,并兩次以此自問,前后呼應,首尾相接。從結構上講,演講條理清晣,結構嚴謹,語言簡潔凝練。演講主題鮮明,道理淺顯但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 陶行知強調(diào)教育以育人為先,教學次之;傳道為主,授業(yè)次之,所以他在演講中著重闡述了如何做一個人的道理,并列舉出了許多非完整的人的例子。他推崇一個人的獨立自主意識,并以“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妤漢”這首打油詩來表現(xiàn)獨立精神,宣揚不單單要在物質(zhì)生活上獨立,在精神上也要獨立,這樣才是一個“整個的人”。陶行知著眼于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實踐,這是他的生活觀。 一切教育以生活的變化為根本,生活的變化帶來的與時俱進的時代教育。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教育觀念是極具時代氣息的,是隨著時代和生活不斷變化的,他高舉的是以推動我們教育事業(yè)為己任的大旗,稱得上“萬世師表”。

  做一個健康的人、有獨立思想的人和個人追求的人,做一個整體的人,完整的人,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5

  這段時間在讀陶行知名篇,我把這本書時時放在桌面,放在床頭,放在隨手可即的地方。我不是一定要去讀,只是隨時,隨手翻翻看看。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細細品嘗,方可領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華。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論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闡述著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濃縮的精華。他講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觀為嘆止。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闡述了是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nèi)我怙w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數(shù)學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數(shù)學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6

  我讀陶行知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人才、大才、和天才》和《四塊糖果》的故事。

  讀了《人才,天才,和大才》的故事,我想:天才不是天生的,除了白癡之外,每一個孩子只要培養(yǎng),引導得當,社會關心,環(huán)境適宜,再加上他們自己不斷努力,都能從人才到天才,從天才到大才。那些,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兒童,他們雖然離開了故鄉(xiāng),失去了爹娘,但他們有的成了大才。現(xiàn)在我們有爸爸、媽媽,還沒有那些流浪兒童好,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超過他們,一代超一代,讓國家富裕起來,讓國家不受其他國家欺侮。

  讀了《四塊糖果的故事》,我想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換個角度想,可見,父母都經(jīng)常問自己,我在這個時候要做什么?大多數(shù)父母都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為啥這樣做?父母不了解,就直接打罵。不知孩子的內(nèi)心在想什么?要學會寬容,要問孩子為什么那么做,那么做好嗎?讓孩子在寬容講解之下,不讓孩子再犯這樣的錯誤。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7

  陶行知這個名字,以前對我來說很陌生,可是讀了《大樹底下小樹長不好》寫篇文章后,讓我真正認識并了解了陶行知,這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這個故事講述了陶行知先生鼓勵他的學生戴自俺去河南教書,可是戴自俺因為長期沒有獨立過,所以有點膽怯不敢去,于是陶行知先生就鼓勵他說,一顆小樹如果一直在大樹下生長,陽光,水分都受限制,沒有自己的鍛煉,是永遠都不可能長成大樹的。戴自俺明白了陶行知先生的良苦用心,終于邁出了成長的重要一步。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從小我就是在家人的保護下長大,就像一顆小樹苗從未經(jīng)過任何的風吹雨打,我今年都八歲了,還是讓媽媽幫我洗衣服,梳頭發(fā),疊被子,每天叫我起床,教我做作業(yè)。通過這個故事的啟發(fā),我明白了凡是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完成,不能依靠家人,要獨立自主,在自己的空間里茁壯的成長,才能長成一顆真正的參天大樹。感謝這個故事讓我懂得這些道理。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8

  《陶行知教育名篇》感悟到一個靈魂中鐫刻著中華文化印記的知識分子的民族情懷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這位現(xiàn)代教育家為了理想教育的構建和兒童少年的健康 成長傾其一生所做的種種努力。無論是“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之獨到見解,或是“中國的教員、學生實在太迷信書本了”的誠懇批評,還是“學做一個 人,一個整個的人”的大聲疾呼,處處蘊涵哲學的思辨、教育的智慧,所指、所思、所論,無一不是真知、真情、真理;尤其是關于“生活教育”的學說,今天讀來毫無隔世之感,相反就像是一本針對時弊而作的、剛擺上書架的、尚在飄著墨香的新書。最常用的字詞,最常見的語句,最常規(guī)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樸實無華,卻清晰地讓人體悟到連綴它們的是作者深深的赤子之情、濃濃的大師之愛。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篇29

  假期里細細地閱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著這本書籍,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眾詩人、大眾教育家和社會學家于一身的行動理論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于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精辟的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觀點。細細的品味著陶公愛的教育理念。暖暖愛意從字里行間流入到我的心里,沖擊著我的思想。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馬可連柯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一大事來,為一大事去”是陶行知對教育無限的愛的最真實的寫照。“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諷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是陶行知對我們教師和家長的良言忠告。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夠營造出和諧、親切、溫馨而且樂觀向上師生關系。陶公“四塊糖果”的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即被陶公那博大的胸懷和睿智的教育機智深深地折服,更由衷地敬佩先生對學生的那種信任和尊重,也就是那種對孩子深深的愛。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06-29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11-03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07-02

《陶行知教育文集》讀后感03-20

陶行知教育文集讀后感01-04

《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讀后感01-04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范文06-30

陶行知文集小學讀后感07-04

《陶行知》讀后感04-11

陶行知讀后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