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后感1
假期我選玖了《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這一朱小蔓教授的新作。朱小蔓、朱永新兩位教授通過對話所體現出的對中國教育的思考,特別是對情感缺失現狀的探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的學校德育,開始重新思考我所理解的學校德育。在對朱教授的關注中,我了解到她是研究情感教育的專家,她始終認為情感教育是輻射教育活動全程、全域的,并始終相信情感培育會及時播下道德的種一子,是埋下了一個人的善根。而近幾年來,我校提出了“激揚生命”的德育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我也一直在嘗試開展體驗式德育課程的構建,因此,選取該書對我個人的德育實踐一定會帶來更多的理一性一思索與視野拓展。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一書主要以探討教育與人的情感、道德、一精一神發育的關系為主題,書中,朱小蔓教授向我們闡述了她對情感與情感教育、對道德價值觀教育、對素質教育、對教師與教師教育等問題的認識。全書共分三個篇章,上篇主題集中在道德與價值觀教育,內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傳統道德教育的現代轉換、課程改革與道德價值觀教育等;中篇主題集中在情感發展與素質教育論題,內容包括人的情感發展特點、情感在個體道德形成中的價值、對素質教育評價的思考等;下篇主題集中在教師人文素養與教師教育,內容包括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情感培養、提高教師素養、創建情感師范教育等。
玖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識的廣博,視野的開闊,我認為,全書最大的特點在于探討德育話題時,朱教授能善于吸納不同學科的.知識,如生命科學、人文學科、哲學、人類學等,使其論點充滿說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達中,沒有繁瑣的論證、艱澀的語言,使我讀來曉暢明了。
21世紀是人的生命凸現的時代,伴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我們對教育有了更多賦予生命溫度的思考,我們開始思考:人不是產品,不可能按照機器的生產方式標準化、成批量地進行;我們開始思考:在要求孩子接受同樣文化知識的同時,不能漠視其作為獨立個體而產生的多樣一性一、獨特一性一;我們開始思考:學生生命需要的健康滿足,在他自我教育中的積極主動作用。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后感2
最近,我每天都會一抽一出時間看朱小蔓的《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這是項目組活動時推薦閱讀的書籍。其實,要閱讀專業書籍,很多人是看不進的,一來覺得枯燥,二來沒有樂趣。而此次我能如此靜心去閱讀,則是因為在讀序時,被作者朱小蔓的經歷所吸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期結束前教育局的視頻會議,使我覺得作為教師,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學校要求每個老師根據視頻會議的一精一神進行師德感悟的撰寫,而對于我來說,重不在于反思,而是更高層次的提升。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寫作是用八小時坐班之后的工余時間;她做了三十幾年的行政,卻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權術”,保持著教師、學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長期在師范大學工作,率先辦起我國第一個本科小教專業,對教師教育、尤其是小學教師教育比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讀博士生前從教二十多年,對教育研究有著很寶貴的現場經驗感受。我喜歡她的勤奮、她的執著追求、她的善于將生命經歷轉化為新知學習、轉化為學術靈感與想象力的悟一性一、活力與自覺。更吸引我的是,她骨子里喜歡教書、喜歡學術、喜歡誠實地生活。借用她的話來說:“我相信,自己的研究雖然淺薄,但皆由現實關懷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說尚能秉持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并且有著生命熱情、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點‘我寫我心、抒心寫一真’的味道。”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文字是貼近生活、貼近教育實際的,讀來也沒覺得生硬和拗口。
駒于這本60萬字的著作,我沒有本事一口氣讀下來,但對于其中有關德育的理論,還是給予我很多的啟示。我不是學校領導,有些對于學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論我選用跳躍的方式閱讀。而對于德育與價值觀中“教育的重量與承載”,溫總理的那句“只要孩子在,教育在繼續,我們的民族就有希望”更給予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一句警醒,更感受到肩上所承載的分量之沉重。
駒于目前學校道德教育的解讀,讓我了解到目前的教育現狀是因為長期以來教育管理體制上的分割和“五育”的劃分,導致道德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錯位。書中德羅布尼斯基的觀點:道德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現象,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浸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道德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種復雜的滲透方式完成,由此產生的影響將變成一人的內在穩定的心一性一品質。這不就是“全員德育”的理論基礎嗎?
過去的觀點認為,成一人比孩子、老師比學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而書中所述的研究表明,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中都具有一些較成一人更為可貴的道德品質,提倡“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這一理念,不正是我們現在越來越覺得孩子不容小覷的理論支撐嗎?
在可能的道德教育資源極其表達方式列舉中,我發現自己從教的數學學科,從學科內容上,有公理、公式、原理、計算、數學家和發現;可用的學科方法:推理、演繹、歸納、計算;而蘊含的道德價值“嚴謹、理一性一、堅韌、審美”更讓我茅塞頓開。原來這些就是屬于數學學科的道德教育范疇,并不是原來我們狹隘的認為,一提到德育滲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生硬的創設情境,死板的加入一愛一國主義教育!
這本書我還只讀到上篇《道德與價值觀教育》,重在理論闡述,我的認識也還相當淺薄,相信后面的《情感發展與素質教育》、《教師人文素養與教師教育》會更貼近我們的教育教學實景,讓我從中收獲更多。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后感3
如果說假期是一個開心、放松的時間,那么,閱讀為開心和放松插上了翅膀,有效地助推了快樂,成為充實假期的一個重要方面。
暑假里,富貴校長積極籌劃,與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聯手,組建了“三色堇共讀”,吸納了天南海北的閱讀愛好者,大家一起閱讀,共同成長。作為其中的一員,我感到喜悅和自豪,因為我是一位積極者,愛閱讀、樂閱讀。
剛從快遞小哥那里拿到《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這本書的時候,首先留給我的印象是:樸素、大氣的封面設計,顏色的和諧搭配,朱小蔓教授的灑脫簽名,讓人感到溫暖、舒適。于是,迫不及待地翻看幾頁,瀏覽數行,就覺得這本書不好讀,不費一點功夫和心思,是讀不通的,讀不懂的。
拿著書,和朋友邊走邊聊。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途,忽然,一旁的朋友說,為何不把書放到自行車前面的車欄呢?我這才恍然大悟。他說,你是好書之人,對閱讀有情感,想了又想,才說出了想法。聽到這,我倆會心地笑了,笑聲里,包含著契合,包含著暖意,包含著對知識的尊重、敬畏和憧憬。
沒等到家里坐定,我就打開書籍,靜心閱讀。我有一個習慣,讀書時最先閱讀前言后語,中間瀏覽,揀其最吸引的一兩篇悅讀僅僅。這個讀書方法,可行不可行,另當別論。
朱小蔓教授,是一個學者,她的恩師魯潔教授及顧明遠先生為其書作序,從不同的視野談了對本書的看法和意見。
帶著這一些觀點,我開啟了《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的閱讀。讀的時候,我不是逐章逐篇讀,而是挑選與自己的思維接近的、與自己的教學實際貼近的篇章去讀,雖不系統,但是書里的高深理論給了我點滴思考:
把學生當做“人”對待。每一個學生,是具有生命情感的人。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學生成了被動、受動的機器,教師成了高高在上的“智者”。我們要轉變觀念,無論是對知識的傳授,還是對做人的影響,都要把孩子們看作活生生的人,看作生命的個體,看作有情感的個體。承認孩子的差異,尊重孩子的個性,讓他們不同程度地有所成長。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實際上存在三重關系,即社會關系、教與學的工作關系以及師生間自然的人際關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到的,僅僅是教與學的工作關系,其他的兩種關系,幾乎是蕩然無存。在人際關系方面,教師要把煩惱、怨氣以及變色龍式的做法拋之腦后,把平等、民主、尊重擺到桌面上來,把微笑和鼓勵帶進課堂,讓每一個兒童都享受同一片藍天下的歡樂。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關注網絡心理的健康教育01-26
心靈的成長小學作文11-06
關注網絡的心理健康教育01-27
心靈的成長作文300字10-28
關注心理健康教育01-30
成長檔案心靈心語08-16
心靈成長高中作文11-21
放飛心靈,快樂成長作文03-07
讀愛的教育讀后感范文02-14
孩子成長教育心得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