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范文 (通用7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范文 (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 1
案件本身并沒有很吸引我,比較有意思的是波洛與快車內十二人的對話,這十二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和階級,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特征各異,在看似一種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搭乘上同一輛東方快車,一場謀殺案將所有人聯系在一起,背后實則是一場嚴絲合縫的群體作案。
這件謀殺案有一個特點,死者是震驚美國的一件綁架案中的主謀,卻逃離法網,逍遙在外。于是這里引發了一個關于法制問題的思考,對于那些犯有罪行卻沒有獲得法律制裁的人,采取私人性報復的做法是否正義?或許有時候越過法律處理問題能夠彌補法律的一些漏洞,但是另一方面也會帶來秩序的混亂,如果人人都以暴制暴,那么這個世界上肯定會存在無數的流血殺人事件,于是不斷地重蹈覆轍,最終沒有人愿意相信法律,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行報復,法律也就喪失了它的效力,而沒有法治的社會無疑是可怕的。
小說中有提到:“在這個案子中,我認為,正義——嚴格的正義——已經得到了伸張。”真相揭露后,波洛的對結果的處理也相當于默認了這一點,在這一案件中,實施倫理上的正義或許是合適的。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 2
“柯南道爾之后最偉大的偵探小說家,是偵探文學黃金時代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每一個開始走進推理小說世界的讀者,都能多多少少看到這些與阿加莎克里斯蒂有關的贊譽之詞。這也難怪,一個世紀以來,作為世界推理小說三大宗師中唯一的女作家,因為其很多推理作品主題和題材史無前例的開創性和經典度,阿婆少不了會受到無數讀者對她的愛戴。另一方面,從通俗的角度來說,包括我在內,很多推理愛好者都會有所好奇,在刻畫邏輯腦洞和驚悚懸疑的的領域,女作家的優勢可能并不那么明顯,那么阿婆是怎樣推陳出新,用怎樣旗幟鮮明的推理筆法奠定了自己在推理小說史上的宗師地位,引得后人競折腰?
《無人生還》初識阿婆便對她爐火純青的推理心生敬佩,《東方快車謀殺案》讀畢后更是感動于阿婆筆下藏匿在事態萬象背后那點滴的人情冷暖。
正處交通運行淡季卻意外爆滿的火車,席位一票難求。小胡子偵探波洛不知不覺中卷入了火車上一場撲朔迷離的案件中: 因突如其來的雪災,火車被迫停封閉,除了一位知心好友外,連得力的警察也沒有。偵探波洛孤身奮戰,對付12位嫌疑提前布下的陷阱,想想都替他捏一把汗。在《東方快車》全書讀到三分之二,種種蛛絲馬跡和陰謀逐漸顯露出來時,阿婆的勇氣便可見一斑,這樣劇情中易出bug的宏偉故事背景,即使是在推理的黃金年代,這種戰略性的構思也是超前的。更彰顯推理實力的是,全書沒有一處敘詭,包括12位嫌疑人的證詞在內,波洛發現的每一處證據都按順序交代得清清楚楚,循著理性的光輝迸發在讀者的眼前,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種種可能被體察到的人性之惡被阿婆借波洛之手“溫柔”得撕開、揭露,評判正義和罪惡的法官繼《無人生還》后,這次以脫離常形的“審判之義”再次出現在了《東方快車》之中,借助于“推理”這把快準狠的“利刃”,對多樣人性的探討和揭露,是阿婆作品中一個無法回避的主題。
一位偵探加一位得力的幫手(華生)是福爾摩斯的故事,兩位“偵探”(兄弟兩人共同寫作)對付罪犯是埃勒里奎因的傳說,那么一位偵探對付12位嫌疑人和更多的謎團,似乎只有小胡子偵探波洛。
不難想象,阿婆的很多其他作品:如《陽光下的罪惡》、《尼羅河上的慘案》等,如果誕生在一些國內推理作者的筆下,很可能會為了獵奇將犯罪場面寫得五腥八味。可是阿婆的文筆在推理作家中是少見的熨帖優美,讓我感受到了緊貼于縝密邏輯之中、英倫風味十足的文學美感(暫時沒讀過連城三紀彥)。不管是一個接一個離奇死亡的《無人生還》,還是密閉空間中一具尸體、12個嫌疑人的緊急情形,在阿婆的筆下純粹的恐怖氛圍都被瓦解分離,取代之以娓娓道來、不急不慢的敘述。這雖然不免讓一部分人覺得阿婆的文字過于啰嗦, 可是如果沒有了這樣具有層次、不吝心血的描寫,也無法施展出這樣張力十足的情節起伏,想想如果沒有那一頁一頁的證詞、證據展現于你眼前,就算直接告訴我們兇手是誰恐怕也會讓人云里霧里。作為女作家的阿婆有與生俱來的細膩體察感,人物的一顰一笑、一張一弛都能被她精準得捕捉到,《東方快車》中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的“戲精”美國哈巴特老太太,整個案件中的她的動作和形象就像是大街上的的多事老太,一刻也停不下來,波洛對她也是無可奈何。然而在她真實身份公布之前,我一點也沒懷疑過她的“演技”,更無法想象這居然是她的演技。在阿婆的刻畫下,她的乖張和“做作”卻顯得并不做作,給沉重的案子增添了幾分人情味。
這是阿婆的厲害之處之一。
另一方面,讓我覺得有趣的一點是,在沒讀阿婆作品之前,包括我在內,很多人對波洛和馬普爾小姐的認知遠低于百年來世界讀者口口相傳的偵探代表福爾摩斯,這也反映出了一個事實:“福爾摩斯”系列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但是相比而言阿加莎寫的才是嚴格意義上的推理小說,這是毋庸置疑的。絕大部分她的作品中,推理的筆墨都是詳細而循次漸入的,簡單領略一下也好,想完全參與到這場推理游戲中更是沒問題。波洛的形象或許并不如福爾摩斯般讓讀者討喜,但是,阿婆作品中那耐人尋味的情節和值得仿佛咀嚼的文字美感卻如福爾摩斯般流傳扎根在我們心中。在某個慵懶的午后,一杯咖啡,一張椅子,即使再次打開某一本讀過的阿婆的書,又會是一場奇妙的探險。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 3
在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偉大偵探小說家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唯一的女性。她在偵探小說領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輝煌成就,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令很多同輩都難以忘其項背。從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一戰后的1920年發表了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好事多磨,這部算不上成功的小說創作期間卻經歷了一波三折,差一點無果而終。有了良好開頭,成功就指日可待并順理成章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偵探小說,人們津津樂道于她筆下那個留著小胡子的矮個子偵探波洛,更對其作品如數家珍,《羅杰疑案》、《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等作品都有著廣泛聲譽,并在偵探迷心底占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所有偵探小說中,有一部作品無論如何都可以說是最優秀的,它的邏輯推理完美到無懈可擊,它的故事堪稱精彩連連,它令讀過的人過目難忘。這部偵探小說可以說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在偵探小說領域的至尊地位,但其實這部小說的重要意義還不止于此,它的獨特視角敘述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極其舒適愜意。此外,通過這部小說,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字里行間透露出對讀者的普遍尊重,也贏得了讀者的好感和贊譽。她不為了情節引人入勝而故弄玄虛,她也不看低讀者智商。源于尊重,必將贏得尊重。這部小說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講述了偵探波洛在完成一項任務后返回英國的路上,臨時緊急搭乘了辛普朗東方快車,在加來車廂遭遇了一系列離奇事件。本是旅游淡季,不可思議的是,這節車廂上卻座無虛席,13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客人選擇了同一天出行,并訂購了這節車廂的包房。更離奇的還在后面,全程預計三天抵達法國加來的這列快車,卻因暴雪在中途被迫停了下來。就在當天夜里,一樁離奇的謀殺案發生了,受害人雷切特被人捅了12刀,慘死在自己的包廂里。波洛臨危受命,在客車董事布克先生的托付下代為偵破這起案件。受害人所在的包廂里外門鎖得完好如初,車窗外更是皚皚白雪,把列車困得動彈不得,兇手仿佛人間蒸發了。受害人被刺的12刀力度不一,刀法紊亂,還出現左右手不同的習慣。這還沒完,波洛很快在包廂內發現一塊邊角繡著H首字母的女用手帕,還發現了一根煙斗通條、兩根形狀不同的火柴梗,以及一塊表殼被砸癟、時針指向一點一刻的金表,這一切使得案件變得更加復雜。波洛、布克和列車的醫生康斯坦汀逐漸發現每一個人都很可疑,殺手顯然經過周密策劃,并布下重重疑團。雖然如此,在波洛縝密邏輯推理的步步推進下,事情終于真相大白。
可以說,《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偵探小說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讀過的人無不稱贊它的構思奇巧,看似毫無道理,卻又處處合情合理,嚴絲合縫,令挑剔的讀者無懈可擊。熟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首先,這部小說并非憑空捏造,而是來源于生活中真實事件——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綁架案;其次,小說雖然可以是虛構的,但小說不能脫離生活常識,不能凌駕于現實而憑空想象或故弄玄虛,欺騙和愚弄讀者既不可取,也得不償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但她的作品從未偏離生活的真實而天馬行空;最后,我們通過這部作品,也隱隱看到阿加莎克里斯蒂善良、正直、高貴的心地,作品雖然只是普通人眼里的消遣讀物,她卻在謀篇布局中,綿密自然的行文里,種下了真善美的種子,人性的閃光,正義的謳歌,都是故事之外的饋贈。
就如何寫好偵探小說,阿加莎克里斯蒂頗有感觸地說過,“一部好的偵探小說,成功的關鍵在于把故事中的人物寫得模棱兩可:既像是罪犯,又由于某種原因讓人覺得不像罪犯。說不通,但又的確是其所為。”在《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偵探小說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偵探女王駕輕就熟的寫作技巧,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情理相融并層層推進的故事發展脈絡,天衣無縫并無懈可擊的邏輯推理。
如果說《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小說贏得了讀者的喜愛,那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就更是如此。人們親切地稱呼她為阿婆。在阿婆數量龐大的偵探小說作品中,總會有那么幾部讓你癡迷,讓人欲罷不能。讀阿婆的小說,是偵探迷的賞心樂事。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 4
第一本阿加莎的書,在知道她是寫《控方證人》的作者后,又受豆友對她頂禮膜拜般的評論,十分迫切地翻開她的第一本書,之后又買了第二本,第三本。
節奏比較緩慢,隨著故事的逐漸展開,密閉的火車遭遇大雪停車,有人被謀殺這件事變得充滿詭異的氣息。案件發生后波洛對每個人單獨進行了談話式審問,看似漫不經心地提出無關緊要的問題,卻對每個人的語氣,眼神及一切細節極度敏銳,心中有數卻面不改色。就算是所有精心設計好臺詞看似萬無一失的案件,也會有細微的破綻,畢竟,人是最復雜的動物。案件的突破點就是細節,和人物本身未通過需要所泄露的信息。
推理過程邏輯相當縝密,完全沒有跳過去的步驟或猜出來的答案,全憑推理和檢驗。可以說,這本小說的結局并不算驚艷,而最爽的還是推理過程,像坐過山車,刺激!
因這本書愛上阿加莎。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 5
對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名,我想不用我多做介紹,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作為公認的“推理女王”,在她五十余年的創作生涯里,總共出版了八十部偵探小說,暢銷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當然,跟大多數讀者一樣,在加婆的諸多作品里,我最愛兩本經典佳作——《無人生還》和《東方快車謀殺案》,由于最近重溫了一遍后者,故我想先來談談發生在豪華列車上的謀殺案。
起源于五年前的兒童綁架案,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女兒戴茜被人綁架,且綁匪勒索二十萬贖金。阿姆斯特朗上校遵照指示,按時支付了贖金,卻未能挽回女兒年幼的生命。當時已經有孕在身的上校妻子受到刺激,發生休克與尚未出世的孩子一道離世,阿姆斯特朗上校悲傷過度,也于不久之后飲彈自殺。同時黛茜的保姆被警方認定為共犯,不堪蒙冤的她從窗口跳下,墜樓身亡,然而之后她被證實是清白的。五條活生生的人命,竟在短短時間內猝然離去!
盡管六個月后,綁匪頭目卡塞蒂在美國被捕,他卻利用自己龐大的財力,如魚得水般上下走動,甚至鉆司法的漏洞,最后成功逃過判決,并改名換姓,離開美國,過著自由自在的富人生活。既然法律無法懲罰有罪之人,那便由我們自己來審判,12位與阿姆斯特朗家關系密切的受害人親屬,由此化身來自不同國度、不同階層的陪審員,唯一的目的就是懲罰兇手,勢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因此,沉寂五年的他們,為了完成最后的復仇,共同出現在東方快車上。難以想象,這12個人是怎么商量好,裝作互不相識,卻在夜晚輪流刺殺同一個人。于是在一個密閉的車廂內,一具尸體上出現了12道深淺不一的刀痕,看起來又像是一個人慌亂之下,胡亂捅了12刀,可是既有右手捅得,又有左手捅得,這樣看來明顯不是一人所為。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實在巧妙,倘若沒有波洛于因緣際會之下,出現在這趟列車上,恐怕這樁案件將成為懸案。
12個人輪流殺人,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兇手,也可以說誰都不是兇手,畢竟沒有誰知道是誰徹底斷絕了死者的性命。因此在不知不覺間,有罪之人就這么被執行了死刑。或許每個人都無比渴望看著他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奪人性命,這12個人也曾討論過,用抽簽的方式來決定由誰動手,可是仇恨讓人瘋狂,每個人都不愿假手于人。相信這樣的集體殺人,給足了柔弱者以勇氣,閉上眼一刀下去便完成了復仇。
如果說五年前的綁架,是一切犯罪的起因,那么五年后的謀殺,則是結束罪惡的終點。不被法律保護的受害者,只能化身正義的使者,痛下殺手,懲罰有罪之人。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 6
雖然朋友說以前暑假總是放老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但其實我并沒有留下什么印象。在昨天看197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時,我依然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特意標明1974年版,只是因為我在搜索這個版本時,發現了2010版以及日影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言歸正傳,和朋友一起看了2017版的電影后,突然興起了對于小說版的強烈興趣,而這本書并沒有在我的收藏中。于是我在電商平臺上下單,可是恰逢雙十一,直到今天,我看完了1974版后,我才收到了這本小說。看完小說后,我反而更加想二刷2017版,1974版以及尚未找到資源的2010版,至于日影版可以最后再看。觀看翻拍小說的電影樂趣大概就在于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演員,不同的表現手法會讓電影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魅力。
我很久沒有讀過阿加莎的作品了,在對阿加莎推理話劇的熱情消退后連推理小說都讀得少了,當然也有可能是被京極夏彥的作品給打擊了。今天重讀阿加莎的作品,依然是覺得難以釋懷。這是我閱讀的波洛系列的第一本小說,我不知道波洛在處理其他案子時秉持著怎樣的態度,但是在這個案件中我認為他是站在了十二位審判者這一邊的。波洛給出兩個答案,并把選擇的權利交給董事布克先生,他也是整部車上除了十二位乘客以外最希望息事寧人的人。他的這種舉動的本身也是一種默認。故事在波洛轉身后截然而止,無從了解波洛的想法,大概需要看更多的故事,才能更了解波洛吧。
罪與罰,犯了罪的人逃脫了法律的懲罰,那么誰能給與他懲罰?結束罪犯的性命是正義的裁決,還是犯罪?十二人輪流行刑,他們并不知道誰才是執行了死刑的劊子手,但又不是無跡可尋,畢竟雖然每個人都希望他死,但有這個力量能夠制造致命傷口的人屈指可數。十二人都參與了行兇,也是給與彼此的一種約束,每個人都有著所有人的把柄,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投名狀”吧。不同時代的人對于殺人復仇這種舉動的看法也是不同的,電影的處理尤其凸顯了這一點。而一代代讀了故事的人,恐怕也是如此,這也是小說的魅力所在。
這場精心策劃的謀殺案并不是為波洛而準備的,而他意外的闖入成為一個計劃外的觀眾。他的到來也讓這出劇多了些情節,比如法語的回應。波洛在提問時的語言的陷阱,不讀小說有些難以理解。作為一個只會英語和一丁點日語的我,看電影時只能意識到他說的大概不是英語,而無法了解為什么要切換語種。雖然在解密環節波洛予以說明了,但那種后知后覺的“原來如此”和閱讀時的“是這樣啊”的感覺完全不同。先看電影后看小說,同一個人物的不同形象不停地交織,對比,可也帶來更多的樂趣。
可能,在我看完所有的電影版本后再讀小說會有些不同的感覺。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 7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為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世人譽為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在她五十余年的寫作生涯中總共創作出八十部偵探小說。作品暢銷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二十億冊。《東方快車謀殺案》作為她最經典的作品之一,一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這次有幸重溫經典,令人激動不已。
一票難求的豪華列車,漫天的大雪,一名離奇死亡的乘客,12名嫌疑犯。隨著調查的深入。案情似乎更加撲朔迷離,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真相到底是什么……
這次是在出差的路上進行閱讀,雖然不能沏一杯紅茶,配一張躺椅,但是能在火車上閱讀到這部講述火車上發生案件的經典之作,真的別有一番滋味。紅彤彤的鼻尖,兩撇向上翹起的小胡子,還是那個熟悉的小個子。從在餐車吃飯時對旅客細致入微的分析,到“我只接受感興趣的案子”的有力回應,再到案情嚴密的邏輯分析,對十個提出問題的一一回答,在一點一滴中將這位比利時神探的個性和智慧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搜查乘客行李后的收獲,對乘客身份的一一驗證,種種離奇的橋段無不彰顯出作者構思之巧妙,語言之睿智,讓人大呼過癮。
尤其是作品的最后,兩種結果的提出令人出人意料,最后的結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究竟孰對孰錯,一方面引發讀者的思考和討論,另一方面又彰顯出作者內心對正義和良知的分析與判斷。也許這就是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這次新星出版社印刷的新版作品,獲得了外國出版公司的獨家授權,不僅以最權威的英文版本為底本,進行了全新的翻譯,更是加入了雙語作品年表和獨家授權的照片、手稿等資料,為廣大讀者全景呈現出這位偵探小說女王的文學魅力,絕對是值得珍藏的佳作。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作品,是在小時候的電視屏幕上。《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一部部經典名作改編成的電影,陪伴自己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一句句臺詞,一個個橋段,大偵探波洛的傳奇故事又給自己留下了無數的快樂。
時光流逝,經典永存。無論是1974年改編的同名電影,還是即將上映的大片,無不體現出全世界粉絲對作品的喜愛。重溫經典,不僅是分享精彩,更是找尋那份美好的回憶,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吧!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后感范文 (通用7篇)】相關文章:
《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05-21
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04-21
《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03-20
《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19篇)03-14
《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17篇)02-26
張愛玲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03-02
蝶戀花讀后感范文(通用4篇)12-06
《冰心》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09-06
離騷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12-04
朱自清散文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