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時間:2024-11-21 13:45:39 文圣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精選22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精選22篇)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

  我拜讀了于老師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從中收獲了許多。于老師在開篇第一章把學生之所以喜歡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第一,甘草性溫、味甘。于老師說,“溫”是所有學生對所有老師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師的名片,我想也是“溫”的最佳體現吧。甘草的第二個特性是包容。包容就是寬容、大度、有氣量、不計較。

  于老師提到一句格言:“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一定不能帶有情緒或者是戴“有色眼鏡”去處理,那樣對學生是不公平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甘草的第三個特性是調和。作為老師,要和藹可親,溫文而雅,但一地“溫”是不行的,還必須“嚴”;但一味地嚴厲也是不行的,那會讓教育變得更糟糕!于老師不愧是智慧的老師,他懂得在“溫”與“嚴”之間把握好“度”。于老師把他的做法形象地稱為“打了一巴掌,別忘了及時給揉一揉”。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作為教師,我們要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我喜歡他”。每個學生都渴望老師喜歡他。美國托德威特克爾:“不強求你喜歡每個學生,但要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如果你的行為并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么喜歡他們都沒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么,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句話、一件小事、一件小禮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則,微笑時一張永恒的名片,掌聲是有力的贊美,信任與期待也是表達對學生關愛的一種方式。是的,調整好心態,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換位思考,我們的課堂定會綻放別樣的光彩。

  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最美麗的,但一定是和藹可親的;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有著獨特的魅力。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被于老師“性溫”、“包容”、“調和”的'品質所打動。我欽佩,我折服,欽佩于老師的智慧,折服于老師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師的話:“生命的長度我當不了家,但生命的寬度由我說了算。既然命運讓我們做了老師,就讓我們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做最好的自己!因為生命與我們只有一次。”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2

  永正老師不僅是他的學生們喜歡的老師,也是我很佩服的一個大師。今年暑期中,讀他的《我的為師之道》,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反思。

  于老師在文中說,他的為師之道主要有三點,首先是自強,就是不斷的自我修煉,提高多方面修養。為人之師,必須有大智慧,即平時的文化積淀、道德修養,心中有對學生的愛意和尊重。二是自律,就是戰勝自身消極、負面的東西。用愛心支撐起對社會、對家庭、對學生的責任感。當要“怒發沖冠”訓斥學生的時候,要冷靜,冷靜了,事情就會處理得好些。管好自己,做個好人,才能成為好老師。三要自省。要善于在思考中增長見識、積累經驗,在思考中把失誤轉化為收獲。要寫日記,寫反思,使自己變得深刻完善。

  我也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這份工作。但細細反思,但自我修煉的還差的較多。尊重學生也做得不夠,偶爾也克制不住會“怒發沖冠”地責罰學生。最大問題是懶惰、消極的思想總是難以克服,反思了,想了,就是懶得怕寫,怕總結。

  于老師說:“教了48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張光鑒:‘要蹲下來看學生,老師要和學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蘇霍姆林斯基:“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師。

  從這些名家的話中,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個中學教師應該有一顆童心,因為有了一顆童心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就會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渴望什么。其實我們現在的學生都喜歡搞活動,不想做太多的作業。所以我們的老師千萬不要讓作業把孩子的空間填滿。于老師說過:“靠做作業成績好的學生將來沒多大出息,讓學生多讀書成才的才是真正的才子。

  教育的還有一個名字叫“影響”。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生活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于老師平時就這樣要求自己。

  穿戴不敢隨便,字跡不潦草。說話不敢隨意,態度不敢生硬。錯誤不敢不認,行動不敢落后。備課不敢馬虎,書報不敢不讀。

  我覺得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也要以教過我的老師為鏡,按照我喜歡的,崇拜的老師塑造自己。不斷反思。在教學中,我要學會不斷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3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學相長,薪火相傳。是我讀完于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后最大的體會。

  于永正老師,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學的前輩,教學方法系統而不機械,給了我很多啟發和參考。他對學生的理解和包容,對我而言尤為啟迪。

  “教了五十多年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這句話,最讓人印象深刻。(第四章,童心不泯,卷首)

  他在書中,提到了教育家葉圣陶老師用三顆糖,解決學生課間沖突的案例。然后又例舉了若干他的教學經歷,歸根到底就是強調“尊重孩子的差異,理解孩子的思維”是小學教育方法的一個大前提。于老師在書中也反復強調對學生,要溫和親切。

  比如他提到,要主動和學生打招呼,時刻保持微笑。他在書中列舉了幾個例子,我細讀后深以為然。在讀本書期間,我嘗試更多的時候對學生笑臉相迎,提醒自己向于老師學習,對學生更耐心。

  一個月前,我班的學生武運,在數學單元測驗中考出一個較高的分數。該生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平時課后輔導詢問,對當堂教學內容通常理解模糊。平時言談舉止也缺乏條例,顯得不自信,突然出現一個較優的成績,著實讓我意外。詳查他的試卷,不難發現,實屬偶然;因為相同的知識點,表現在選擇題上答案正確,而填空題缺開了天窗,顯而易見選擇題是“蒙”的。又或者,是否有抄襲其他同學呢?我想到于老師的書中有提到類似的案例,然后我想這或許不失為一次契機,或許應該給他一些鼓勵。所有,我選擇相信他,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點名表揚他考出好成績,老師很高興看到他的進步。在受到表揚時,孩子顯出受寵若驚的表情,眼神中閃爍著快樂和感動的光。她感受到了老師喜歡她,正如老師書中所說“每個孩子都希望老師喜歡他/她”當日的課間,武運同學表現得更為活躍,更可愛。之后的課堂上,他的表現也沒有讓我失望,在接下來的'單元測試中,他的成績依然較好,而且不是“蒙”的。學生的轉變是可喜的,看到學生進步我也有種小小的滿足感,因為自己對教學和對學生心理的理解,也一起進步,可謂教學相長。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4

  從教多年的我,依然會有這樣的疑問:什么樣的老師才會深受學生的喜歡呢?每個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覺得為師者應博學多才,又或幽默風趣,更要公平公正,還要和藹可親?于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一書中是這樣說的:教師想讓學生喜歡,首先要喜歡學生,只有老師喜歡學生,學生才會加倍地喜歡老師。其實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喜歡。于老師在總結為師之道時,有兩點是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他用中藥中的甘草來歸納。甘草的特性是:性溫、味甘。溫在孔子的溫、良、恭、儉、讓,五大美德中居首位。溫和是好人的首要標志。所謂的溫即溫和,而且是溫中有善。這對老師尤為重要,性溫讓你在脾氣上來的時候,可以懂得控制,學會要冷處理;還讓你知道作為老師一定要與學生為善,對孩子的錯誤一定要原諒。光溫還不行,還要懂得調和。要做到溫而厲威而不猛,更要注意對學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調和。于老師說到,以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看到的都是優點;以挑剔的眼光看別人,看到的都是缺點。這也讓我再次想到,教師的任務首先是先育人,如果一個學生都沒有優秀的品質和素養,如何成人。更何談成才?而這一點也是日常工作中,一線教師最容易失控的部分,也是需要日久去磨練的一項專業素養。

  第二,于老師談到的關鍵詞是:修養。這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讀書同時讀自己。于老師的閱讀面之廣是我們無比敬佩的,可以牽一發動全身。在信息時代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傳統的方法顯得猶為可貴。如果我們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翻翻書籍,聞聞書中散發出的墨香,體驗不同作家筆下的風格,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二是以人為鏡。也就是以優秀品質的偉人為榜樣。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敬佩之人,我們以這些人之豪杰為鏡,會讓我們更加優秀。三是不斷反思。這也是每位老師必須要做到的。每天記錄下自己的小小教學感悟、與學生之間的趣事等等,不在于多,只在于寫。

  他說,沒有藝術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科學求真,藝術求新,藝術的表達沒有最好,只用更好。身為教師,讓我們與書為伴,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文化人,這樣我們距離學生喜歡的教師就會更近些。

  教師亦被稱為先生、園丁、春雨、孺子牛……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作為職業,那就用我們的方式去做好孩子們靈魂的工程師,用我們的愛心去溫暖學生,用我們的知識去改變學生,用我們的魅力去引領學生,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5

  最近,有幸拜讀了于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該書是對于老師從教五十多年的全面總結,是一名小學教師在教壇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的心得與經驗。

  怎樣做才會深受學生的喜歡呢?很多教師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博學多才、幽默風趣、公平公正……讀了于老師的作品,以下幾點讓我感受頗豐:

  第一、讓學生感到老師喜歡他

  教師需要調和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和家長的關系、學生和學生的關系……在這過程中,需要教師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為此我需要多讀書,“讀書同時讀自己”。同時加強反思,和親朋好友甚至學生一起分享快樂、交流心得,自己也要學會去發現學生的可愛之處。以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就會發現教師這份職業的.最美好之處。

  教師需要化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用包容的心態去面對學生的錯誤,把握好做事的度。“打了一巴掌,別忘了及時揉一揉”和“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于老師的建議如同黑夜中的燈塔,為我指明了方向。

  學生都十分在意老師是否注意他,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老師的喜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的喜好。但是每個班可能存在個別讓人頭疼的學生,讓老師喜歡每一位學生,也不太現實,那怎么辦呢?于老師給我們的建議是做出喜歡他的樣子,那就是微笑,讓微笑成為我們老師的名片。老師臉上有了微笑,學生就敢親近老師,而不是懼怕老師。當然,于老師還給出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找出學生的“閃光點”,為學生鼓掌、給學生一句相信和期待的鼓勵,等等,無論對學生做什么,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愛。

  第二、與學生打成一片

  張光鑒說:“要蹲下來看學生,老師要和學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學生和老師相似。”于老師教了半個世紀,最終把自己教成了一個孩子。是老師,又不像老師;是上課,又不像是上課。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親近學生,真正走進學生的心。

  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縮小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感。應該時常提醒自己,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嚴肅,多些活潑;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主。這一系列的努力讓老師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實現了師生間的平等和民主。于老師的很多經歷證明老師越和學生相似,學生就越親近老師,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融為一體,教育真的就是一種幸福,教育也就會真的變得簡單、輕松而有效。多激勵學生,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不完全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只要蹲下來看學生,牢記“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句話,就很容易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不同的教育方法,會讓我們有想不到的收獲,與學生。

  第三、把課上有意思

  課堂始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把課上好,是每一位老師最重要的“看家本領”。有了這個“看家本領”,讓學生不喜歡老師都難。每位老師都希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雖然我們的任教科目不同,大家都知道“教無定法”,我們雖然任教學科不一樣,但在教學方法上是融會貫通的,我們的課堂,也應該和于老師的課堂一樣,讓學生的思想得到發揮,創造性得以激發,不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就連那些平素很“笨”的學生也似乎變得聰明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以于老師為導向,爭做一名溫和、智慧的老師!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6

  于老師在文中詳細講述了他作為一名人民語文教師的為師之道,包括上課之道、待生之道、激勵之道等。這些寶貴的教育財富對于像我這樣新教師來說無疑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著我們從教之路的前方。而在這本書的眾多理論中,最讓我深受啟發的應該算是于老師教育理論中的“中庸之道”了。下面我就著重談一談我對于于老師的“中庸之道”學習的體會及感悟。

  朱友明老師曾說過,“在中草藥里,甘草是偉大的中庸之道守望者,而在課堂中,于永正老師就是學生當中那棵諳熟中庸之道的甘草。”我想朱老師之所以給予于老師這么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在幾十年的教學中于老師在溫和與嚴厲,莊重與慈祥,尊重與威儀之間把握住了合適的“度”,就像中藥里的甘草那樣,調和百藥之毒,減少副作用,做到去其過,增其效。

  作為一名教師,對待學生過分的溫和或嚴厲都是不合適的,一味的溫和會使學生很難被教育,而一味的嚴厲又會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凡是都要有一個尺度,其中尺度的拿捏往往是最難的。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于老師在文中說的那樣嚴慈并濟,“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打了一個巴掌,別忘了及時給揉一揉。”

  在教育事業上,莊重與慈祥這兩個詞往往是一對矛盾,千百年來,國人一直都信奉著“天地君親師”的理念,認為老師就應該在學生面前威嚴莊重一些,只有這樣才算是為人師表。但這樣的理念無形中也疏遠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育的效果上也會大打折扣。于老師在他的書中列舉了很多課堂教學例子,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于老師的課堂輕松活潑,風趣幽默,深受學生喜歡,至于為什么那樣受學生喜歡,可能很多老師都會感到疑惑。在我看來,于老師課堂教學成功的秘訣在于他在教學中能夠把莊重與慈祥之間尺度拿捏的特別合適,課堂上他從能夠放下老師的莊嚴,不以長者自居,堅持在教學中實現平等對話。他給自己約法三章,上課不背手,主動和學生打招呼,做值日等。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卻使得于老師每帶一個班級都能夠迅速和學生打成一片,進而實現預期目標。在執教《翠鳥》和《狐貍與烏鴉》這兩篇課文中,于老師按照事先的教案設計,主動與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一舉動一下子就將所有的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課堂上大家歡聲笑語,而于老師就是這課堂上的“甘草”,將學生、課堂、書本知識調和在一起,推進課堂不斷前進,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快樂,在快樂中學到知識。試想,這樣的課堂怎能不吸引學生,這樣的老師怎能不受學生歡迎!

  圣人孔夫子的中庸之道用一句話概括它的精髓就是“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道理我們可能都明白,但若想真正的在教育活動中實現這句話卻是很難的。在教學中對于這一點是有親身體會的,俗話說,“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然而真正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由于應試教育的阻礙,使得我們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曾提出,“人類智能是具有多元性的。”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明顯,智力發育快的孩子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領先,但這并不代表著智力發育慢的孩子就追趕不上。因此,我在帶班的過程中從不會輕視任何一個孩子,無論學習成績優良,都會平等真誠的對待他們。書中于老師對于個體差異這一問題以他本人的作業布置經驗及挑擔子為例深刻的進行了分析,即能挑100斤的挑100斤,能挑50斤的挑50斤,只要堅持按照自己水平挑了,都可視為合格甚至優秀。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想真正用好“中庸之道”,就必須在了解每一名同學的基礎上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于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引領下穩步提高。

  “中庸”即是無過無不及,它是儒家處世行事的基本理念,同時也是儒家思想的精華所在。千百年來,我們的民族正是憑借著中庸之道教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英才。書中,我們不禁感嘆,于老師已經將中庸之道完美的融入到了他50多年的從教生涯中。他是一面旗幟,讓我在教育之路上循著于老師的腳步不斷進取;他是一座豐碑,不斷修正我的教學理念,使我逐漸走向成熟;他是一種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每一位鼓樓區教育工作者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7

  暑假,我拜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教育文集中的一冊《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是于老師的“封筆之作”,是他從教5一0多年的全面總結,是一名小學教師在教壇上辛苦耕耘數一0年的心得與經驗。在沒讀這書之前,我感覺像這類教育著作的書,理論性都很強,內容晦澀、費解,是很難讀的,但是讀了以后感覺其實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樣。這本書,語言平實,事例鮮活,讀這本書就像讀故事和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很多地方能讓我們產生共鳴,不免嘖嘖稱贊,佩服于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和全身心的投入,贊嘆于老師教育藝術的高超。

  2一0年前,初為人師,我的心底就有一個欲望: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喜歡是教育的第一步。教師想讓學生喜歡,首先要喜歡學生。“喜歡”是相互的。老師喜歡學生,學生會加倍地喜歡老師。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喜歡,但要老師喜歡每位學生,確切很難,可是,若像美國教育家拖德威特克爾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模樣”則比較容易。于老師在書里道出了讓學生喜歡你的5個秘訣:

  秘訣1:老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你喜歡他。其實,每一個學生,不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一0分在乎老師是不是注意他。如果你的行動其實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不管多么喜歡他們都沒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動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末,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其實,做出喜歡學生的模樣很簡單,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句話,一件小事,一件小禮物……總之,一定是“行動”。

  秘訣2:老師要有點孩子氣,童心不泯。張光鑒曾說:“要蹲下來看學生,老師要和學生類似,而不能要求學生和老師類似。”具有一顆童心,對學生就多了一份理解,就會知道,學生喜歡甚么,渴望甚么。班里曾有兩個男生在我的教鞭上涂滿了粉筆,想看我拿起教鞭時兩手“雪白”的模樣,結果我真的中招了!我馬上伸出手掌在他倆臉上一按,結果這兩個人都成了發面饅頭一樣,那場面別提有多歡樂了!從那以后,孩子們明顯和我親近了許多。具有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

  秘訣3:身為教師,要身正。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善于效仿是小學生的基本特點。老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旦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們的.眼光就像雷達似的,無時無刻不在追隨著老師,其實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師的行動。不管是儀表、書寫,還是朗誦,老師都要在學生眼前做好榜樣,由于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讓學生看到我對待每節課、對待每次作業批改都一絲不茍,使他們明白工作就應當愛崗敬業;在上課進程中,我盡可能旁征博引,當堂背誦經典詩文語錄、講歷史故事等,使孩子看到我的知識積累,給予他們用心打基礎、適當作拓展的啟發;溫習進程中,示范畫思維導圖,教會并指點他們培養梳理知識的好習慣。

  秘訣4:要學會正確鼓勵學生。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只要蹲下來看學生,牢記”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句話,就很容易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不同的教育方法,會讓我們有想不到的收獲。鼓勵要動情,輕描淡寫、面無表情的鼓勵與肯定,學生會不以為然,乃至不領情。學生在各個方面有了突出的表現,教師都可以視為可慶賀的大事,不但慎重表揚,還要通知家長,把鼓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表揚、鼓勵要及時,事情過去久了,再去贊美就失去意義了;鼓勵要當眾。當眾表揚,既有對個人的鼓勵作用,又有對全班的榜樣、鼓動、引領效果;鼓勵要針對。所謂“針對”,就是說鼓勵要有的放矢,一是針對學生的特長加以“放大”,2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放大”他的閃光點,使其日漸增長。要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特別是落后生。孩子的興趣是在鼓勵中產生的,是在不斷獲得進步中鞏固的。鼓勵是偉大的教育寶貝。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鼓勵。

  秘訣5:要把課上得成心思。不管時期如何變遷,課堂始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把課上好,是我們最重要的“看家本領”,有了這個“看家本領”,想讓學生不喜歡老師都難。于老師認為,老師要把課上得輕松一些,讓學生有愉悅感,這樣學習效力才能高。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但其實不意味著上課時總是保持著一副老學究式精深莫測的嚴肅表情,可以多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用一種具有親和力的表現方式吸引學生,把說、練寓于活動當中。語文課堂也要多放手,敢放手,把課堂和學習還給學生。除傳統的講授法,還可以依照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新的方式,比如將游戲比賽加入課堂。游戲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智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消除大腦疲勞,使教學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愛好的老師不一定是最美麗的,但一定是和藹可親的;學生愛好的老師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著獨特的魅力。我敬佩,我折服,敬佩于老師的智慧,折服于老師的中庸。生命的長度我當不了家,但生命的寬度由我說了算。既然命運讓我們做了教師,就讓我們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8

  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賞識、激勵、喚醒和鼓舞。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只能發揮到2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力就有可能發揮到80%-90%,甚至更多。由此可見,賞識、 激勵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該有多大的作用。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賞識、激勵教育的重要性,都應掌握更多的賞識、激勵教育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快樂而茁壯地成長。

  1、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

  于老師在書中寫到:只要蹲下來看學生,只要牢記“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句話,就很容易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教師不僅要抓住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還要適時地進行賞識教育,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使他們的心田里有陽光,也有雨露,健康茁壯地成長。

  得到賞識激勵是所有兒童的正常的心理需求,而且實踐也證明:獲得激勵作用最大的學生往往是受到賞識激勵最多的學生。對那些天賦較好,能力較強,自覺性較高的優秀學生,應該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在激勵其上進的同時,也應密切關注其身上表現出來的缺點,使他們克服缺點,更上一層樓。

  對一些后進生,不能只看到他們的缺點,應善于指出其優點和良好品質的`萌芽,用放大鏡來尋找他們身上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優點。寄予滿腔的希望,讓其看到自己的長處,還給他們自尊,喚醒他們的上進心,激發他們的自信心,改善他們生活的輿論環境,讓其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而重新樹立信心,揚起希望的風帆。

  21世紀需要充滿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難以適應未來社會。而承認差異,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勵孩子,無疑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減少自卑心理。

  因此,要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扶植他們的自信之樹,就必須重視“激勵”的教育功能,使鼓勵和激勵的話經常化,使孩子們不斷得到進步。

  2、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性。

  賞識教育是尊重差異、不怕失敗的教育,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練,在一千零一次的失敗中鼓勵孩子頑強地站起來,一次又一次地去自己嘗試。這無形中發展了學生的獨立性。而有的家長和老師總覺得孩子小,經不起摔打,不讓孩子參加艱苦的活動,或是橫加阻攔,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干不了”,事事包辦代替,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缺乏獨立性和應變能力。所以家長和老師應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就像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一樣,即使說錯了摔倒了,也要鼓勵他繼續下去,絕不會認為孩子不行或太笨,而總是鼓勵他從失敗中站起來,獨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總之,為了孩子們能夠良好的成長,我們一定要在教學活動中正確運用激勵,使其成為發展的源動力,促使孩子不斷進步。我們只有做教育的有心人,才能讓孩子在自信中健康成長!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9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我的為師之道》,我得到了很多啟發。

  身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道德規范上要做到言傳身教。國家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做到以身作則,做道德規范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學生的引導者。身為教師的我們還要做到“嚴以律己”,抵制一切不良誘惑,并且勇于指出不道德行為,在道德規范遵守上為學生樹立起一個榜樣。自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培育同學們正確的道德規范常識。例如,結合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故事和中國現代道德模范代表,生動形象的講解道德在生活和成長中的作用,啟發學生學習理解并且規范自我成長。人民群眾的道德素養質的提高有時就發端于幼兒園、小學生的課堂上,只有卓有成效的道德培育,社會的文明素養才能突飛猛進。

  于老師在書中寫到:“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說明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教學上要做到因材施教,消除了差異便沒有了差生。其訣竅就是要善于發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適當的肯定,讓每個學生在我們的肯定中樹立學習的信心,充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其他同學一樣沐浴在教育的光輝下。對于那些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教師應提出適可的目標要求,并努力幫助他們克服身上的自滿意識,鼓勵做更好的自己。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我們不能夠抓住他們的缺點不放,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做出正確的引導,提升他們的自信心,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另外,利用集體的力量,開展圍繞學習任務完成的組別評比活動,讓同學互幫互助,優等生幫助學困生,逐步提高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對于學困生來說,有時候教師偶爾的一次個別輔導也能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還需要有奉獻精神。有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形容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其他崗位一樣,教師也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時刻對教育存有敬畏之心,深刻理解教育事業在國家發展中的`歷史擔當。樹立堅定的理想,甘愿投身于繁重而又平凡的教育事業中,才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實現自我價值。

  同時需要不斷學習,摒棄過往教育教學中陳舊落后的認識和方法,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迎接新的一天、打造新的課堂,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方法去教育學生,盡力開發每個學生身上的潛力,充盈每個孩子的生命素養。

  于老師說:“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只教語文的,我是教師,要著眼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教師雖是一份職業,當更多的卻是一份擔當。教師是在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是給予學生終身成長的勇氣和力量,是“少年強則國強”最有力的注解。教師是用自己心中的“文”,去“化”孩子們的生命,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教授孩子們豐富的學科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開展適合孩子的綜合實踐活動,甚或圍繞成長的玩的活動,引領學生過一種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幸福童年生活。

  通過閱讀本書,我知道于老已將學識、才華融入對教育的執著,并成為一種生命自覺和自然。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他的文化品格、學識修養,學習他對教育的態度、對語文的情感,他對學生的諄諄善誘可作為一種將來學生工作的“范式”,并時時警醒我日常的教學形態。我在教育之路上將不斷修正我的教學理念,使我逐漸走向專業成熟,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于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引領下穩步提高。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0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是教師工作的指南針,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除掌握深厚的知識外,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為學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賦予學生生命以意義和價值,這是為師之道,更是為師之德。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得美好。通過對《為師之道》這本書的閱讀、學習,使我受益不淺,從中我感受到了許多新的東西。

  首先,教師在師德方面要做到為人師表。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人民的文明程度,都有賴于道德規范。教師應該是體現社會道德規范的表率,是培養學生道德的指導者。因此,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抵制一切不良行為,全心全意的.為學生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跟不道德的行為做不疲倦的斗爭。教師應該用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動人事例,并結合理論,去啟發誘導學生理解和實踐,同時,從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體現出教師的高尚情操,做學生的模范,為人師表。

  其次,教師要奉獻全部光和熱。教師要不斷學習,剔除以往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中陳舊的落后的東西,采取現代化的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教育和引導學生。教師必須勤學不輟,不斷充實自己。知識貧乏是不稱職的教師,對教育事業不忠誠是失職的教師。教師要大力開發學生的聰明才智,讓每個學生身上的才華都放射出燦爛的光彩,讓每個學生身上蘊藏的智慧火花,都熾烈的燃燒起來。

  最后,教師要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意志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教師來說,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為能夠約束自己的動作、語言,抑制無意的激情和沖動,這既是職業修養中不可缺少的的心理品質,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冷靜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無能的表現。教師在盛怒時,要學會忍耐,壓抑脾氣,心平氣和的跟學生對話。

  面對新形勢,教師要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地“修煉”教育思想,教學藝術,使自己的思想素質,能力素質,文化素質得到鍛煉提高。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1

  今年是我成為教師的第十年。十年間,我褪去了初為人師的青澀和稚嫩,收獲了作為教師的欣喜和幸福。我自認為,為了學生和教學我付出了熱情、努力和心血。可是,僅僅只有熱情和努力就能夠成為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嗎?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應該是什么樣的?怎么才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呢?帶著這些思考,我走進了于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讀著讀著心中的疑問漸漸明朗,學生喜歡的老師的樣子也漸漸清晰。

  做善待學生的老師

  “善待學生”就要尊重、理解、包容學生。一個學生在作文中這樣評價于老師的笑,“于老師的笑是最溫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評”。學生在語文課上畫畫、在課后鬧矛盾,于老師并不像其他老師那樣批評學生,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溫和的語言化解學生的尷尬,既沒有嚴厲的批評,也沒有讓學生顏面盡失。面對生氣,于老師是總是“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以包容的心智慧地處理問題。這份包容不僅是一種推己及人的理解,更是為師者的一種涵養,一種情懷。于老師能贏得學生的喜歡、信賴和尊重,還在于他的“真誠惻怛”。時刻以“真誠惻怛”要求自己,這不僅僅是一種素養,更是一種修為。這種對學生懷有的惻隱之心,既讓學生不與老師形成對立面,同時也對老師更加敬佩。于老師不僅在教我們為師之道,還在教我們為人之道。于老師大發雷霆時說的憤怒的話不會超過三句,往往第三句還沒開口,就會被“惻怛”制止住了。想想自己,在盛怒之下憤怒的話何止三句,哪句不是直插人心窩的狠話、氣話,與于老師相比真是慚愧啊。今后一定要改!

  “善待學生”就是要心里裝著每一位學生。于老師的眼里、心里裝著每一位學生。對于優秀學生,于老師采用激勵的方法,在讓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同時,還通過“近比”“遠比”讓優秀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當然于老師針對學生的不足,總能給與學生真誠的期待,讓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點。當學生抓著別人的缺點不放時,于老師又會引導學生肯定別人的優點。當學生落選時,于老師愛的天平在一段時間內會傾斜到這些學生身上。于老師還鼓勵學生找到自己的“可及”之處,做最好的自己。是啊,教育不應該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要悅納學生的不同,教育的魅力恰恰就在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弱點”,引導、鼓勵他努力由“不及”到“及”。一個老師的心中可以裝著所有學生,并能用不同的方式關愛每一位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這種情懷、這種境界怎能不令人敬佩!

  做有智慧的老師

  “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喜歡他”這是一種智慧。每個學生都很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內心深處也都渴望老師喜歡他。對于不喜歡的學生我們該怎樣做呢?于老師說即便對不喜歡的學生,也要做出喜歡他的樣子,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的喜歡,教育會進入一種別樣的境界。說實話,要讓老師喜歡每一個學生,這有些不現實。對于有些學生,我們可以不喜歡,但是不能不尊重。不喜歡并不等于不尊重。“做出喜歡學生的樣子”,是啊,即便我們內心里的.確不喜歡他,我們做出喜歡他的樣子來,這會讓他多么開心,這會給他帶去多大的精神鼓舞。“做出喜歡學生的樣子”,這不是欺騙,恰恰是老師的智慧所在。記得在我上二年級的時候,教我數學的孫老師是我姑姑的好朋友,那時的我乖巧、伶俐,本想著姑姑的好朋友一定會喜歡我的,事實卻恰恰相反,每次在班里我都會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評,如:作業本的名字寫的太小了,戴的頭花太時髦了,就連姑姑在我額頭上點個紅點也能讓孫老師罰我站講臺……那時的我不敢跟家人說,總覺得是自己犯錯了,要不老師怎么會批評呢。我明顯的感覺到老師的不喜歡,可令我不解的是,孫老師每次去奶奶家找姑姑時怎么就不挑我的錯誤呢?老師的不喜歡,讓我對數學課也很排斥,成績自然也越來越差,有次竟然只考了20分。只到現在我的數學依然不好,這或許就是那時所留下的陰影吧。一個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太重要了,教育一定要以尊重打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喜歡,學生就會加倍地喜歡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效果也會大大提升。

  “走下講臺,走進學生”這是一種智慧。莊重盛嚴,凜然可畏,仿佛就是教師永恒的形象,教師端居圣壇之上,學生匍匐在講臺之下,這樣的教育沒有了民主、平等,失去了親近、自由,缺少了和諧、歡愉。老師應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學生的心聲,體會學生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置身于和學生平等的地位。于老師引領我們:走進學生,就是要主動和學生打招呼,課間盡可能和學生一起玩,和學生一起演課本劇;走進學生,就是和學生一起做值日、給學生講故事和笑話,盡量到學生家里走走;走進學生,就是公開承認錯誤,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這是于老師給自己規定“約法三章”,這份規定無不彰顯著一位老師的智慧和對學生的尊重。于老師窺到了教育的純真,用自己對課堂的堅守力求讓課堂變得情趣、活潑、自主。你看,《翠鳥》這一課中他變身為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的一員,《狐貍和烏鴉》一課中他又成了狡猾的狐貍,《草》一課他又化身為媽媽、哥哥、奶奶……課堂上的于老師是多變的、智慧的,這都源于他對課堂的尊重,對學生的尊重,這是一種大智慧。

  做用情、用心的老師

  從“童心不泯”中體會到于老師的用情、用心。于老師說,他教了五十多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和孩子一樣,有什么不好?童心不泯,讓他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引領學生發現、體會生活、大自然中的美;童心不泯,讓他更加理解體諒學生,把“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牢記心間;童心不泯,讓他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想做,帶領學生釣魚釣蝦、認識蘋果、嶧山探幽、游皇藏峪……于老師之所以不遺余力、千方百計地為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是因為他不曾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于老師用情、用心給學生留下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情!

  從“無言之教”中體會到于老師的用情、用心。“身教重于言傳”,這是人們的共識。大德無形,大教無痕。于老師用情、用心地書寫著這本“無字之書”,于無形中無痕中影響著學生。這本無字書中有“較真”的練字:不琢磨透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看準每筆的起筆、落筆,不把每個字練好,于老師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這本無字書中有繪聲繪色地朗讀:朗讀不讀得“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也不會善罷甘休。這本無字書中有別有用心的“下水文”:于老師要求學生寫的作為,他幾乎都先“下水”,這樣走進課堂才有底氣。于老師說如果沒寫“下水文”,感覺就是一種“失職”。這是何等的嚴謹。這本無字之書中還有坦誠。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老師同樣也會犯錯誤,可是犯錯誤后,你是逃避、不直接面對,還是真誠地向學生認錯、道歉?于老師選擇真誠地認錯、道歉,并把錯誤變成了教育資源。學生從于老師的身上不僅僅學到的是本領,還學到了于老師可貴的品格。于老師的這本“無字之書”一定深深地鐫刻在學生的心中,并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這本“無字之書”中,我也找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行無言之教。

  從“激勵喚醒”中體會到于老師的用情、用心。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得激勵的巨大作用。愛,是賞識、激勵的前提。但是激勵也大有講究,于老師歸納出五條“原則”,既:針對性原則、實質性原則、引領性原則、及時與重復性原則、鼓動性原則。只有了掌握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激勵才能做到有“針對性”。尊重學生、欣賞學生,激勵才能做到“實指性”。激勵著眼于教育,激勵才有“引領性”。表揚、贊美、真誠、動情,激勵才能做到有“鼓動性”。除了五條激勵“原則”,于老師的激勵手段更是靈活多樣:“語言激勵”、給家長寫紙條、巧立各種名目發獎狀和獎品(獎品是書)等。只有把學生放在心中,處處為學生著想,心中有大愛的老師,才能用情、用心的表達愛的激勵。因為愛,愛課堂、愛學生,所以更加用情、用心。

  做把課上得有意思的老師

  課堂是老師的主陣地,把課上好是老師的“看家本領”,只有把課上好才會贏得學生的愛戴。什么樣的課才是學生所說的好課呢?于老師給出的答案是:“有意思”。這個標準是于老師畢生的追求,從他的課上,我們能感受到這份堅守。是啊,課上的有意思,學生才會學的有意思。這樣的課堂想想都覺得是一種享受。有意思的課應該是什么樣的?怎樣把課上得有意思呢?于老師用了很多的課例給我們做了詳細的注解。

  有意思的課能讓學生學出“恍然大悟”來。閱讀教學,我們大多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但課文中的有些東西學生能夠感悟出來,有些東西是很難感悟出來的。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點撥和講解。怎么引導,怎么點撥,怎么講解,可不是個容易的事情。這不僅需要老師準確地把握教材,還需要老師的引導、點撥技巧,既不能一味的“放”,也不能一味的“講”。我們來看看于老師是怎樣把課講得“恍然大悟”的。在教《在仙臺》這篇課文時,于老師抓住一個往往被大家忽略的“星期六”一詞,引導、點撥學生體會藤野先生利用周末休息時間為魯迅批改講義的認真和負責。這種點撥、引導讓學生有種“撥云見霧”的感覺,人物形象更加具體可感,學生的感悟也更加深刻。《林沖幫打洪教頭》一課,于老師引領學生概括出林沖的為人、人品——“讓”,又分別從“躬身施禮”、“不敢不敢”“只好、請教了”“掃”等詞語中凝練出“禮讓、忍讓、謙讓、寬讓”等品質。這時林沖的形象就在學生的心中逐漸變得具體可感,對人物的理解也更加具體。把課教出“恍然大悟”,這樣的課不僅多了些內涵和味道,還多了些活潑和情趣。這樣的課讓學生走進語文、愛上語文,并對語文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有意思的課是讓學生學得輕松的課。這里的“輕松”并不等于簡單。學得輕松是指: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身心狀態是愉悅的。要把課上得輕松,課下就要多下功夫。于老師在備課時把課文鉆的很深,想的很多,充分考慮學生的“解讀先結構”,既從學生的實際年齡、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出發,把課上得輕松、有情趣。如《狐貍和烏鴉》一課的寓意是不能聽奉承話。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相當的難度,即便“心里有”,也難以表達出來。于老師就采取“續說故事”的辦法,讓學生去體悟。這樣的教沒有“說教”之嫌,更沒有“灌輸”之嫌。再來看看于老師如果指導學生感悟“母愛是什么?”史鐵生寫的《秋天的懷念》感人至深,主旨是懷念母親、贊美母親。于老師通過對課文的研讀,讀出“母愛是一堆細節”:“躲”“擋”“笑”。學生從這些細節里讀出了母愛就是理解,母愛就是呵護,母愛就寬容。這一個個生動的細節,概括了母親偉大、無私的品格。試問這樣的語文課怎能不讓學生喜歡,這樣有意思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喜歡?這樣的課給學生留下的僅僅是難忘的記憶嗎?不,語文能力、語文習慣已悄然根植于學生的內心,并成為印記對他們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讀到這,我不僅對于老師的解讀文本的功底佩服之極,為什么我就抓不住這些詞語,就想不到這樣的點撥方法?這跟于老師對教材的準確把握以及對學生的了解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是于老師一輩子都在研究的課題,他也用自己對課堂、對學生的尊重,贏得了學生的喜歡和愛戴。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感嘆:做于老師的學生可真幸福啊!我要努力讓我的學生也為能做我的學生而感到幸福!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2

  在這個暑假,我靜心閱讀了于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于老師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于老師對教育教學的感悟,對同行教師親切中肯的建議,對學生的尊重、了解與愛,令人贊嘆。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下面是我通過閱讀這本書所獲得的一些感悟。

  一、善做“甘草”

  至圣先師孔子有五大美德,叫作“溫、良、恭、儉、讓”。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居五大美德之首。“溫”是所有學生對老師的第一期盼。像甘草一樣對學生溫和寬厚,真心地愛學生。為師者對學生要溫和、親切,但一味地“溫”是不行的,還必須“嚴”,一味嚴厲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嚴而有愛,嚴而有方。在二者之間把握一個“度”,這就是調和。

  二、讓每個學生都感到你喜歡他

  每個學生都很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但是,要老師喜歡每位學生,很難;尤其是那些上課插科打諢,作業拖拉磨蹭,下課放飛自我,上躥下跳的學生,有時真是恨得牙癢癢,真是很難喜歡他。但這樣的孩子往往是最缺關心和愛的,我們需要調整情緒,平和心情,引領他走上學習的正軌。

  班里總會有我們不喜歡的學生,但我們要尊重他,不能冷落他,漠視他。

  就像美國教育家托德·威特克爾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做出喜歡學生的樣子,很簡單,在他沮喪時拍拍他的小肩膀鼓勵他,在他成功時為他豎起大拇指,在他寫字時輕輕扶正他的小腦袋……就是這么一堆近乎瑣碎的“喜歡學生的行為”,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喜愛。

  三、童心不泯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老師把童心不泯總結為幾點:一是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氣”;三是理解和體諒學生;四是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想做。正是這不泯的童心,于老師才能一直和學生想在一塊、樂在一塊。在于老師的課堂上,他帶孩子表演小品,讓孩子們爆笑,讓學生感覺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課后游戲,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學生中間,同孩子們一起玩耍;大掃除任務,他也主動去班長那里領任務,和學生們一起打掃衛生,儼然是一個孩子,讓孩子特別愿意親近他。

  四、行無言之教

  “無言之教”指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因為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更易于接受形象的“身教”。老師一旦出現在學生面前,他們的.目光就像雷達似的,無時無刻不在追隨著老師,并不由自主,潛移默化地模仿老師的行為。老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學生天天看的“無字之書”。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要先做到。

  比如知錯就改。我犯錯的時候,大大方方承認,比如板書時寫錯字的時候,想炫技背誦,想不出第一句的時候,判錯試卷的時候,他們帶七分興奮兩分得意還帶著一絲嘲笑地指出我的錯誤,我馬上改正并向他們表達感謝。知錯能改,是勇敢的人,他們再犯錯了也不再遮掩。

  五、學會正確激勵學生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如果說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它的第二個名字便叫“激勵”。激勵的作用巨大,它的確是教育的偉大法寶。但是,激勵是大有講究的。激勵要動情、激勵要及時、激勵要當眾、激勵要重復。

  還記得班里有扇窗戶怎么也關不上了,我剛要聯系學校的維修師傅,李念過去一下子就關上了,動作利落以至于我們呆了一秒,然后是全班鼓掌。我跟他說“李念,這是你最帥的樣子。”

  我們班有個男孩子,寫的字總是漫不經心,有一次突然寫好了,竟然是出現在別人的作業本上,替別人寫作業真是動力十足啊!我還是表揚了他字寫的好,并給了他一張漂亮書寫紙,讓他再寫。

  閱讀這本書,猶如擁抱一縷溫暖的春風沁人心田,文字之間都是于職業、于學生、于同行的愛。于永正老師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他的愛與行中總結出來的。讀著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反思著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我的心靈又一次得到洗滌。他的育人之道深深地吸引著我,感染著我,啟發著我……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3

  “親其師信其道”,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孩子們都喜歡。做到讓學生喜歡,這是我們每一個老師所追求的目標,我深以為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如此。近讀于永正先生的封筆之作《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本書,我被于老師的為師之道深深震撼。

  于老師說: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是啊,我們成年人已然習慣了按照成人思維邏輯去考慮問題,常常忽略孩子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們的做法。我想這正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所在。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看待孩子的階段性特點,對學生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寬容,這樣不僅可以拉近我們師生關系,還對孩子的學業有很大的幫助,對我們自身來說,也會大大提升我們的教師職業魅力和自信心。

  盡管每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的原因都不一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老師的幽默,有的學生喜歡老師漂亮美觀的板書,有的學生甚至只因為你對他說了一句:“做得好,繼續加油!”而默默努力。但在我反復研讀于老師的作品以及結合自己的實踐之后認識到,孩子們喜歡的應該是對學生真誠、坦蕩,能得到學生真心與信賴的老師。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開始喜歡這個老師所教授的科目,并且會努力把它學好。那么如何贏得學生的心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地探索著,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老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01、甘愿做“甘草”

  甘草只是個比喻,甘草的特性一是:性溫、味甘。所謂的溫即溫厚,而且是溫中有善。常言說:只要你微笑的對待別人,那么別人一定會回以微笑。為師之道也可適用,無論在課堂還是在生活中,學生都需要老師的微笑。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答對了,老師的微笑能讓他有滿足感;回答錯了,老師的微笑能鼓勵他,讓他有信心。學生取得的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賞。這時,微笑是最美好的語言,也是對學生的及時獎賞。在生活中,老師的微笑可使學生倍感親近,有一種被重視和關心的.感覺。

  02、用行動推行動

  學習是作為主體的學生親力親為的事情,學習的責任在于學生,教師的責任在于引起學習、維持學習與促進學習,教師每天要自省三問:今天引起了誰的學習、維持了誰的學習與促進了誰的學習。不同學生擅長不同的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習目標需要相匹配的教學方式,說中學、做中學、教中學、悟中學是主動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預設的專業方案及圍繞此方案與學生互動。教師要基于教—學—評的一致性進行課堂觀察,不會評價的教師一定教不好,每一位教師都要成為課堂的質量檢測員。

  03、有趣的靈魂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王老師呼吁: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遇到蘑菇蹲成蘑菇,遇到白楊站成白楊。于永正老師號召:做一個孩子喜歡的老師,童心不泯,把課上得有意思一些,做那個不像老師的老師。我們喜歡了孩子,孩子喜歡了我們,我們待教育如初見,教育中我們不再困惑;我們不困惑了,孩子越發喜歡我們,我們越發喜歡孩子,教育待我們如初見,我們把教育做成了事業!如此,我們和孩子共同締造了一個教育的伊甸園。

  “春雨潤物細無聲”,只要我們用心對待學生,相信得到的將是學生的滿心喜愛。于老師用一個個經典的教學實例,傳遞著他從教五十多年來一直在踐行的為師之道,也使我受益匪淺。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4

  首先特別感謝我的師傅,感謝我師傅的贈送和鼓勵,讓我有機會細細拜讀了于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從中收獲頗豐,正如師傅所鼓勵的“悅讀越精彩”。

  于永正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教了48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為教師,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老師來塑造自己!始終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終向學生交出這樣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寬容;反面是負責,下面是嚴格、頂真、耐心。我想,讓于老師永葆青春的`奧秘或許就在于他時刻記得自己曾經是孩子,保有一顆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學無止境的恒心吧!

  我們教師要溫和、包容、調和。

  于老師在開篇第一章把學生之所以喜歡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首先是性溫。“性溫”就是遇到問題,能“后退一步”,擺正心態。“溫”是孔子的“溫、良、恭、儉、讓”五大美德之首。“溫”是所有學生對所有老師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師的名片,我想正是“溫”的體現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賞的眼光看周圍,看別人,看到的就只是優點,會覺得到處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圍、看別人,看到的都是缺點,就什么有點也看不到了,會感覺周圍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覺自己的身邊無良人、無美景。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鏡子無處不在。于老師能讓“遲到”的學生破涕為笑,化“窘迫”為“輕松”。這樣的寬容,完全出于理解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5

  一次語文教研會中,在吳xx主任的推薦下,我深深地被這位幽默風趣的特級教師于永正先生吸引了。于是,我開始搜集他的著作來讀,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

  “行文簡淺顯,做事誠平恒”,于老師的文章不是晦澀難懂的理論,都是一些經驗之談,能產生共鳴,很值得我們青年教師學習。書中都是他和學生之間有趣的故事,讀起來往往讓人笑得前仰后合,所以一不小心我就會讀得忘了時間。

  上學的時候,我經常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他的這門課。所以,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想要上好課,必須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要讓學生喜歡,首先得讓學生感受到你喜歡他。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不要小看一個孩子,你喜不喜歡他,他一下就能感受到。每個班級難免有調皮的學生,但是,如果老師都“不喜歡”他,其他學生更不會喜歡他、尊重他,這個學生很可能就會在班級受到孤立和歧視,變得越來越差。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尊重他,即使表現出一些喜歡他的.行為,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他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再多加鼓勵,在老師的帶領下別的孩子也會開始尊重他、愛護他。

  用善意和童趣來感染學生。于老師的課堂和他的行文一樣,充滿幽默感。他在課堂中惟妙惟肖地扮演“女兒”和“小猴子”;他用學生的姓名“起外號”;他將漢字編成小故事。風趣的語言常常引得哄堂大笑,這樣的課堂誰不喜歡?他的“笑”沒有嘲諷的意味,都是充滿善意的。他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犯的錯,課堂上從來沒有打壓學生,而是用積極性的語言、巧妙的幽默來評價學生,學生不僅樂于接受,而且記憶深刻。

  當然,讓學生喜歡,靠的不僅是“花里胡哨”的東西,更是一個老師的真本事——把課上好。

  在我的眼里,一節課好課的標準就是能吸引人,就是“這節課真有意思”。于老師說,一個老師人好,也可能受到學生的喜歡,但這種喜歡一定是暫時的。學生和老師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他對你的喜歡一定是基于你的課上的好不好。一節有意思的課,一要準確的把握教材,重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感悟;二要重朗讀,朗讀要讀出語氣、讀出節奏、讀出情感,課文朗讀好了,學生才會有悟性和靈性;三是課堂輕松活潑,備好一節課不輕松,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才是本領,不能以教師的角度去提問一個學生,設計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狀況才能被接受,這就是教育中的深入淺出。

  作為一個小學教師,我從于老師的執教片段中學到了很多好方法。“游戲化”的課堂更適合小學生,例如,小學低段的課文中有很多童話故事,多利用表演的形式,不僅可以訓練朗讀,還能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口語交際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作為一場情景劇,師生參與其中,寓教于樂;詞語和生字教學,往往是比較枯燥的環節,而于老師利用游戲,引導學生將一個個詞語活靈活現地演示出來,還順勢講了詞語的運用范圍,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就學會了;在作文教學中,他從有趣的題目入手,引導學生以活潑的筆調行文,自己先行“下水”寫文章,這些都對我深有啟發。

  “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一節有意思的課離不開幽默,幽默能營造輕松的氛圍,能讓學生思維開闊,這種幽默基于豐富的理論知識、靈活創新的思維、濃濃的善意、開朗的性格,這種幽默還來源于老師對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如果課堂環節一成不變,一開口就讓學生猜到了結局,這樣的課學生一定不會認真聽。有趣的課堂同樣是在考驗老師的智慧,在課堂中求新求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在課堂上不妨試試去掉一些條條框框、教師包辦,多一些耐心引導、激勵和啟發,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6

  于永正老師的這本《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相信很多老師都曾閱讀過。這本教育專著是我讀得最輕松、最舒服的一本。這源自于老師生動的語言、貼近教育實際的事例,還有能引發共鳴和深思的獨特見解。與其說我在讀這本專著,不如說我在聆聽這位教育前輩的教育故事,感受他的教育魅力。于老師說這是給自己從教五十多年做的較為全面的總結。在這份總結里,有細節里的關愛,有睿智里的幽默,更有為師之道。

  一、真情換真情,情真意切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于老師的教育里有兩點:一是有愛;二是有情。

  于老師教育的最大真情就是將學生放在中心,學生是出發點,學生也是歸宿。“以欣賞的眼光看周圍、看別人,看到的只是優點,你會覺得到處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圍,看到別人就什么優點也沒有了。”于老師如是說。于老師也正是這樣做的。用欣賞的目光關愛他的每一位學生,“良莠兼收”,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是喜歡他的。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生動活潑、性格各異的孩子。有的乖巧,有的調皮;有的文靜,有的開朗;有的聰慧,有的木訥。我們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接納他們。因為我們是孩子們的老師、媽媽,更是孩子們的朋友!

  當我們蹲下來,變成孩子那么高,學孩子那樣說話時;當我們用孩子的規則,陪孩子游戲時;當我們摸摸孩子的腦袋,捏捏他的小臉時……我們對于孩子的喜歡和愛,一定會真切地傳遞給孩子。

  就如于老師一樣,做一個幼兒喜歡的老師,似甘草,溫和而包容。用一縷愛的陽光,柔和地點亮孩子的笑臉,滋養孩子的心田。

  二、童心潤童心,童心未泯

  于老師說:“教了50多年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這個孩子,應該就是孩子般純真的心靈,孩子般好奇的眼睛,孩子般淳樸善良的性情。雖然年逾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終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對于新鮮事物總要去細細探尋。在《愛如茉莉》教學中,和學生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通過表情、語氣、動作,把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幫助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我想,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需要用童心理解童心,只有我們保持童心,才懂得如何關心每一顆童心,才不會因為孩子小小的錯誤而嚴厲地懲罰;只有我們充滿童心,才會和孩子一起研究,才會不厭其煩的給孩子那些幼稚甚至可笑的問題尋找答案;只有我們童心依舊,才會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跳、一起笑,才會讓孩子依偎在身邊,笑臉如花,無憂無慮。

  陪伴在一群又一群萌娃的身邊,努力追隨他們的目光,跟隨他們的腳步,聆聽他們的成長故事。無論他們是否會在某一次回憶里記起,仍然希望在他們的童真歲月里,找尋更多的童年趣味,品味充滿自然氣息和生活味的小時候。在他們小時候的味道里,有陽光點點、有芳草萋萋;有日出日落,有友有伴。

  三、做足玩文章,玩中成長

  于老師完全了解,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的成長需要玩。他說:“我們當老師的,一定要為學生留出玩的時間。”他總是不遺余力地為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釣魚、釣蝦;認識蘋果;急行軍;走進軍營;參觀飛機、坦克;劃船;野炊……

  他總是千方百計地把“玩”的文章做足,讓“玩”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垂釣活動后去慰問五保老人和軍屬;認識蘋果后舉辦展覽,寫說明,當講解員,寫通訊報道……當讀到這里時,我甚至希望自己是于老師的一名學生!不禁在心里慨嘆:原來于老師的“玩”大有文章。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班本課程嘛!在于老師一連串的玩里,學生們玩得痛快,學得輕松,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有人文情懷。

  面對幼兒園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像于老師學習,做足玩的文章,發揮玩的最大功能。于是,小腳丫走天下的課程里,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玩得盡興,學得有趣。秋天,走進淺水灣公園,尋找各種形狀的樹葉,了解樹的名稱和習性。將樹葉收集在一起,做成樹葉相冊,講給弟弟妹妹們聽。冬天,我們一起學習制作水果饅頭,并將親手制作的饅頭分享給周邊小區的保安爺爺和馬路上的環衛阿姨,表達我們對他們辛苦工作的謝意。讀書月,我們一起走進圖書館,體驗好看的繪本,學習怎樣借閱圖書。回來后,在班級開展讀書借閱活動。我們還一起走進小學,觀看升旗儀式,體驗小學課堂,參觀小學校園。回到幼兒園,孩子們設計自己的書包,制定適宜的作息表,搭建心目中的小學……做足玩的文章,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在做中提升,在玩中成長。

  做一個幼兒喜歡的老師,于老師告訴我們:要用真情換真情,要用童心潤童心,要用鼓勵促行動……這本《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會一直擺放在案頭,隨時翻閱。在于老師清淺的文字里,在娓娓道來的教育故事里,學習、品味他的為師之道。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7

  初識于永正老師,是觀摩他執教《翠鳥》一課的視頻課例,那時對于老師的印象就是一位溫文儒雅,寬厚和善的師者。特別是在他一遍遍鼓勵學生讀好課文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寬容和激勵。藉此次暑期閱讀的東風,我拜讀于永正老師所著《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書,收獲頗多,欣喜不已。特別是讀到第六章,再一次被于老師的教育魅力折服,激勵不過如此,激勵又不僅如此。激勵是發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是顏料桶,錦上添花花更美;激勵是助燃劑,雪中送炭暖人心……

  在第六章第一節中,于老師介紹了自己在老師激勵下逐步成長的例子,讓讀者感同身受,體會到激勵的巨大作用。第二節列舉別人的典型例子,進一步說明激勵的作用巨大,激勵的確是教育的偉大法寶。

  在第三節中,于老師重點講了激勵的五條原則:針對性原則、實指性原則、引領性原則、及時與重復性原則、鼓動性原則。這一部分既有理論闡述又有實例佐證,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有極大的啟發:于老師說,“當我感到每個學生都很美——至少讓我看得順眼——的時候,激勵的法寶我會運用得更加純熟而自然。我的班級就會進入一種非常融洽、和諧的境界。”從這里,我體會到,激勵不是漫無目的的夸夸夸,激勵中需有“情”。別看孩子們小,他們雖然不懂表達,但確實也是能感受到“情”之所在的,教師若只是輕描淡寫的鼓勵與肯定,時間久了,學生也就不以為然了。真誠動情地去表揚學生,學生也會靜下心來聽你講。要讓學生知道,你做的事情確實很對,我是真心夸贊,也希望你能將這些對的事堅持下去。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得很完整,要馬上表揚,督促其他孩子向他學習完整回答問題的好習慣,這樣他以后也能記住,完整回答問題是很好的做法。當眾表揚,既有對個人的激勵作用,又有對全班的表率、鼓動、引領效果。激勵還要有的放矢,一是針對學生的特長加以“放大”,二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放大”他的閃光點,使其日漸增長。

  第四、五節,于老師介紹激勵的手段,語言激勵、打電話、寫紙條、作業欣賞、發獎狀獎品……手段各異,有效就好。可以說,于老師的激勵方式靈活而多樣。如果說當初學習《翠鳥》課例時,激勵的關注點在課堂、在教學,那么在《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一書中,于老師激勵的.時間跨度更大,空間廣度更寬泛。于老師的激勵能輔助學生自我驅動,輔助學生自我成長,是真正有效的激勵。

  德國·第斯多德說:“教學藝術的本領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作為一名教師,潛心向于老師學習,以生為本,學著去做回孩子,用他們的眼光去理解愛,醞釀愛,表達愛。我深信,心中有了愛意,表達愛意的激勵理由會有的,激勵手段會有的,激勵的效果當然也會有的。

  學習,實踐,反思,期待我的從教路上激勵為伴,花開,果香,一路芬芳。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8

  我讀了余老師寫的《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人之道》一書,收獲頗豐。在開篇第一章中,于老師將學生喜歡他的原因與甘草的三個特點進行了比較。第一,甘草性溫,味甘。于老師說,“溫暖”是所有學生對所有老師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余老師的名片,我覺得也是“暖”的最好體現。甘草的第二個特性是寬容。寬容,就是寬容、大度、大方、冷漠。

  于老師提過一句格言:“先把心情處理好,再處理事情”。確實,在對待學生的錯誤時,切不可帶著情緒或“有色眼鏡”來對待,那樣對學生是不公平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寬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記你曾經是個孩子”。甘草的第三個特點是和解。作為一名教師,要和藹可親,溫文爾雅,處處“熱情”還不夠,還要“嚴”;但是一味的嚴格也是不行的,這樣反而會讓教育變質!余老師不愧為明師。他懂得把握“溫”與“嚴”之間的“度”。余老師形象地將他的方法稱為“打臉,別忘了及時揉”。

  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作為老師,我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我喜歡他”。每個學生都渴望老師喜歡他。美國人Todd Witkel:“你不必喜歡每個學生,但要表現得像你喜歡他們。如果你的行為并不意味著你喜歡他們,那么無論你多么喜歡他們,都沒有用。但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來你喜歡他們,所以你是否真的喜歡他們并不重要。”表明你喜歡他們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句話、一件小事、一件小禮物。 ……尊重是做人的原則。微笑是一張永恒的名片。掌聲是一種有力的贊美。信任和期待也是表達對學生關心的一種方式。是的',調整心態,把握好尺度,設身處地,多換位思考,我們的課堂一定會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和藹可親的;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有獨特的魅力。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19

  蘇霍姆林斯基說:“童心使我們能夠和孩子融為一體。”老師這個職業最幸運的是可以和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孩子們不時的奇思妙想,孩子們隨口的童言童語,都是治愈的良藥。常懷童心,帶著童心做教育,用童心貫穿教育工作的始終,才能真正理解兒童。

  于老師說他的為師之道是“是師非師,是課非課”,這與他的那顆童心是密切相關的。不要太像老師,孩子才會和你親近,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下課也會“粘著”你,有好事會與你分享。教師也應該放下架子,去用童心來滋潤孩子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的心,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起哭泣,一起歡笑”,真正融入他們。

  在課堂上我們要學會“善變”,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勝過嚴肅呆板的課堂,這樣更能吸引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能夠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樂園”之中。于老師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利用多種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生一起演課本劇;和學生一起演歇后語故事;和學生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在課堂上要敢于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善于借鑒、使用各種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更樂于接受。同時富有童趣的語言更是課堂的調味劑,我們班有個孩子上課總是走神,我經常打趣道:“你又神游了,是不是昨晚去外太空了,沒有休息好啊!下次見到外星人,記得替老師問好啊!”幾天后,他對我說以后想當科學家,我說那可要好好學習呀,老師希望可以看到你的新發明啊。童真的語言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也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課后要與孩子們“稱兄道弟”,放低姿態,做孩子們的“大伙伴”,用微笑去感染他們,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在孩子們看來,有顆童心的老師就像是媽媽,可以用溫暖的懷抱擁抱住所有的學生,用微弱的身軀迎接撲面而來的可愛、單純又帶有頑劣調皮孩子的“知心朋友”。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于老師在書中介紹到,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會很大程度影響孩子,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在渴望老師能夠喜歡他,同樣他們也想親近老師。我們班有個孩子書寫不是特別好,每次看到他那“龍飛鳳舞”的大字,我不禁皺起眉頭,批評的話不自覺地脫口而出,但是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有一次我換了一種方式,采用鼓勵的話語,“老師覺得這樣的字不太配帥氣的你,期待你那同樣帥氣的書寫哦”,后來發現他的字明顯有了改觀,一次比一次用心。

  所以要學會正確激勵學生,輕描淡寫的鼓勵學生可能不會領情,相反,當眾的表揚以及帶點幽默的激勵更能起到不錯的效果。只要蹲下來看學生,牢記“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句話,不難發現孩子們身上散發的閃光點。

  以兒童的視角做教育,潤澤學生的心靈;用激勵的話語育學生,喚醒智慧的火花。站在春風下,我在等花開。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20

  暑假,我拜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教育文集中的一冊《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是于老師的“封筆之作”,是他從教五十多年的全面總結,是一名小學教師在教壇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的心得與經驗。在沒讀這書之前,我感覺像這種教育著作的書,理論性都很強,內容晦澀、費解,是很難讀的,但是讀了之后感覺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樣。這本書,語言平實,事例鮮活,讀這本書就像讀故事和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很多地方能讓我們產生共鳴,不免嘖嘖稱贊,佩服于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和全身心的投入,贊嘆于老師教育藝術的高超。

  二十年前,初為人師,我的心底就有一個愿望: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喜歡是教育的第一步。教師想讓學生喜歡,首先要喜歡學生。“喜歡”是相互的。老師喜歡學生,學生會加倍地喜歡老師。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喜歡,但要老師喜歡每位學生,確實很難,可是,若像美國教育家拖德威特克爾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則比較容易。于老師在書里道出了讓學生喜歡你的五個秘訣:

  秘訣一: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都感到你喜歡他。其實,每個學生,不管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師是否注意他。如果你的行為并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么喜歡他們都沒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么,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其實,做出喜歡學生的樣子很簡單,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句話,一件小事,一件小禮物……總之,一定是“行為”。

  秘訣二:老師要有點孩子氣,童心不泯。張光鑒曾說:“要蹲下來看學生,老師要和學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學生和老師相似。”擁有一顆童心,對學生就多了一份理解,就會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渴望什么。班里曾經有兩個男生在我的教鞭上涂滿了粉筆,想看我拿起教鞭時兩手“雪白”的樣子,結果我真的中招了!我馬上伸出手掌在他倆臉上一按,結果這兩個人都成了發面饅頭一樣,那場面別提有多歡樂了!從那以后,孩子們明顯和我親近了許多。擁有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

  秘訣三:身為教師,要身正。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善于效仿是小學生的基本特點。老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旦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們的目光就像雷達似的,無時無刻不在追隨著老師,并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師的行為。無論是儀表、書寫,還是朗讀,老師都要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讓學生看到我對待每一節課、對待每一次作業批改都一絲不茍,使他們明白工作就應當愛崗敬業;在上課過程中,我盡量旁征博引,當堂背誦經典詩文語錄、講歷史故事等,使孩子看到我的知識積累,給予他們用心打基礎、適當做拓展的啟發;復習過程中,示范畫思維導圖,教會并指導他們培養梳理知識的好習慣。

  秘訣四:要學會正確激勵學生。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只要蹲下來看學生,牢記"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句話,就很容易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不同的教育方法,會讓我們有想不到的收獲。激勵要動情,輕描淡寫、面無表情的鼓勵與肯定,學生會不以為然,甚至不領情。學生在方方面面有了突出的表現,教師都可以視為可慶賀的大事,不但鄭重表揚,還要通知家長,把激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表揚、激勵要及時,事情過去久了,再去贊揚就失去意義了;激勵要當眾。當眾表揚,既有對個人的激勵作用,又有對全班的表率、鼓動、引領效果;激勵要針對。所謂“針對”,就是說激勵要有的放矢,一是針對學生的特長加以“放大”,二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放大”他的閃光點,使其日漸增長。要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尤其是后進生。孩子的興趣是在激勵中產生的,是在不斷取得進步中鞏固的。激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而,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激勵。

  秘訣五:要把課上得有意思。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課堂始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把課上好,是我們最重要的“看家本領”,有了這個“看家本領”,想讓學生不喜歡老師都難。于老師認為,老師要把課上得輕松一些,讓學生有愉悅感,這樣學習效率才能高。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但并不意味著上課時總是保持著一副老學究式高深莫測的嚴肅表情,可以多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用一種具有親和力的表現方式吸引學生,把說、練寓于活動之中。語文課堂也要多放手,敢放手,把課堂和學習還給學生。除了傳統的講授法,還可以按照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新的.方式,比如將游戲比賽加入課堂。游戲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消除大腦疲勞,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最美麗的,但一定是和藹可親的;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著獨特的魅力。我欽佩,我折服,欽佩于老師的智慧,折服于老師的中庸。生命的長度我當不了家,但生命的寬度由我說了算。既然命運讓我們做了教師,就讓我們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21

  初見此書,我就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正是我初為人師之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于是我帶著期待和思考翻看此書。雖從未見過于老師,一位溫和寬厚、胸襟坦蕩、和藹可敬的老師形象透過鮮活而真實的教學案例淋漓展現。為何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從于老師的教育哲學中我品讀出答案:只有學生喜歡老師,才愿意靠近老師,老師才有機會去示范去培養他們。于老師追求一生的教育之道,我有以下幾點淺悟:

  一、做會微笑的老師——溫和

  于老師把自己比作一味常見的藥材——“甘草”,甘草的第一個特性是,性溫味甘。于老師說“溫”是所有學生對所有老師的第一期盼,從我短短的教學生涯中也有所體會,每到迎接新生的第一堂課,我會制作一份學情調研讓學生填寫,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我是這樣設置的:你對老師有什么期望?數據分析的詞云圖中,近兩年最顯眼的一句是“希望老師溫柔點”。反思自己的做法,不禁有點可笑。當初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嚴厲的初印象,這樣學生在今后的課堂中會對老師更加敬畏,卻忽視了孩子們的感受。在金桂,我們一直秉持“學生第一,教師第二”的理念教書,教師應該要有服務意識,在我們正在培養的一代代學生的過程中,至圣先師孔子提倡的“溫、良、恭、儉、讓”五大美德,“溫”是應是師者的第一張名片。

  二、做智慧的老師——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甘草的第二個特性是包容”。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所帶班中總會有幾個令人頭大的孩子,甚至和好幾個任課老師說起來都“義憤填膺”,遇到這樣的孩子該怎么辦呢?我從于老師這里找到了答案——“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蘇霍姆林斯)”。也許,我們孩童時期在某些方面也是讓老師頭疼的.對象。于老師說,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都要思而后行,做到“不過”,也無“不及”,讓學生健康地、全面地、和諧地發展,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再處理事情。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績進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家長放心安心,所以我們遇到事情情緒上頭的時候,首先讓自己“冷”下來,否則很可能會激化矛盾,無法和學生正常交流,矛盾升級當然不是我們的初衷和目的,所以我們要一顆“包容”的心態。

  三、做喜歡學生的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

  喜歡每一個學生真的很難,做不到全部喜歡,于老師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學生。老師每天要面對大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孩子,每個孩子個性不同,要說真心實意地愛每一個孩子,似乎是有點做不到的。尤其是那些上課擾亂秩序,作業拖沓,下課闖點小禍的孩子。關于這一點,于老師在書中是這樣說的,每個學生都很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理解他、尊重他。上學期結束學生的一張紙條讓我倍感溫暖,這個男孩是我的一名課代表,由于所帶學生比較多,所以平平無奇的他讓我印象沒那么深刻,他在紙條中說:“老師,謝謝你,在我回答問題支支吾吾不知道說什么時,您肯定的眼神給我了勇氣”我很慶幸自己當時的無心之舉,為學生帶來了尊重與鼓舞。

  書中引用美國教育家托德·威特克爾的一段話:如果你的行為并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么喜歡他們都沒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么,無論你是否喜歡也無關緊要了。所以,每當哪個孩子實在讓人不喜歡,甚至讓人討厭的時候,千萬不要漠視孩子。我們依然可以帶著微笑對他點頭示意,或是正一正他帶歪的紅領巾,或是拍一拍他駝著的背脊,或是關心他今天遇到哪些趣事。因為我們這種“樣子”和“行為”,其實就是對他們喜歡的表現,而這種行為是多么簡單易做啊!我想,這也許就是作為他老師的責任吧。

  四、做榜樣型老師——行無言之教

  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叫直言。教師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身教”。老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學生天天看的“無字之書”。于永正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處處以身示范,時時留心自己的每一個舉動,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充分發揮著榜樣的影響力:他在面對學生的時候,總是將自己裝扮得整整齊齊,在穿戴上一點兒也不隨意;他無論是在黑板上板書還是給學生批改作業,字跡都工整認真;他要求學生寫作文,自己一定也跟著寫作文,在作文中體悟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給學生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他犯了錯誤一定會當著學生的面坦蕩承認。于老師與學生融為一體,教育看似無痕,卻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一本好書,啟迪人生。不妨讓教育的道路上多一點溫和、多一份包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份無言的力量,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直在路上……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 22

  暑假期間,拜讀了于永正老師的封筆之作:《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其實我并不認識于老師,看完了這本書,我卻很喜歡他!整本書通過回憶自己教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生動形象地向我展現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于老師!正如于老師自己在書的前言中所說:“本書是我對自己從教五十多年的較為全面的總結。讀者從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觀、語文觀、學生觀,乃至于我的性格、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通過整本書的品讀,我認識了一位好老師!

  書中有很多值得我深思、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于老師是一個甘草一樣的人,他溫和寬容又慈祥,沒有整天板著臉背著手反而笑瞇瞇風趣又幽默!在教書過程中免不了有孩子犯錯會讓我們大發雷霆,于老師告訴我們“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這確實很重要,情緒上來了我們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或者說出不該說的話。先冷靜自己再去處理事情,這是我接下來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謹記的!因為我道行太淺修為不夠,實在是太容易情緒化了!不過有一點我和于老師想得是一樣的:“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每每感嘆孩子怎樣怎樣時我總會安慰自己,我小的時候不也是這樣么?我們小時候不也是貪玩任性又淘氣么?看到學習吃力的我會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個糊涂蛋,老師怎么教都不會!只能說每個孩子花期不同呀,教育不是千篇一律拔苗助長,而是啟發引導,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做老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要讓每個孩子感覺到你是喜歡他的!書中第二章,于老師舉了很多例子告訴我們怎樣讓學生感到你喜歡他,特別實用!

  作為老師,于老師卻告訴我們要是師非師,放下老師的“架子”,不以長者自居,不居高臨下俯視學生!蹲下來看學生,實現平等對話,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之前一個同事的座右銘:蹲下來,和孩子一起成長!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于老師和學生的關系那么好,那么多學生對他念念不忘的原因了吧!因為于老師理解學生尊重差異!書中于老師還分享了他對自己的“約法三章”:一、不背手;二、主動和學生打招呼;三、課間和學生一起玩;四、到學生家里走走;五、經常講故事和笑話;六、幽默;七、努力讓微笑成為自己的名片;八、做值日;九、一旦做錯了事,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十、定期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于老師作為一個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都能這樣地要求自己,我們更應該去努力!

  書中第四章的童心不泯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因我執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經常視課堂紀律若無物,這是低年級學生剛入校門的特性。童心未泯的標志之一是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個有“孩子氣”的教師。其實于老師所講的童心未泯還有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理解和體諒學生。讀后感記得于老師回憶他班上一個孩子遲到。于老師在班上放肆的表揚那遲到的學生。當時,班上所有的學生都問,為什么遲到還要在班上放肆表揚呢?于老師當場回答學生說:“你們哪個有勇氣遲到了,還能像他那樣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門口,還有如此膽大的喊聲報告。是你們肯定會躲在某個角落哭臉。”就這樣,那調皮學生再也沒遲到了。我們可能更注重的是嚴格要求學生,上課不準說話、不準調頭、不準做小動作……。若干個不準之后,其實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課堂上想做卻不敢做,想說卻不敢說,整個一節課下來,學生死氣沉沉,毫無積極性可言。不過凡事都有度,要把握這個度,畢竟低年級也需要給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打下夯實的基礎。也許我們可以換多種方式,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最后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行無言之教了!身教重于言教,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你說他不一定聽的見聽的進去,但是你做了,他一定更喜歡模仿!這也給我敲響了警鐘,在和孩子們在一起時,童心未泯的同時要時刻謹記給孩子們正確的榜樣作用!我的字體我的語言我的坐姿我的儀表,都應給孩子正確的示范作用,這些方面,我確實慚愧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去改進,去完善!

  于老師用一件件小事、一張張圖片、一字字筆記向我們展現了他五十多年教育生涯中的點點滴滴,也給了我們誠懇的建議!不愧是著名特級教師,他身上有許多許多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的地方!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03-22

教師學習《為師之道》心得03-21

《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讀后感600字(精選3篇)07-05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精選14篇)09-24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精選14篇)08-23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精選14篇)02-24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后感范文03-22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心得04-16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的讀后感范文通用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