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演講》讀后感(通用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演講》讀后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后的演講》讀后感1
“全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我從蘭迪?鮑許的書中,收到最好的禮物。這句話驚醒了我,讓我對未來不在徬徨,而一切的開始,是從我看到這本《最后的演講》之后。
前些日子,在書店閑逛時,無意間看到了這本書,作者因病,剩下鮮少時間可活,于是便發表了最后的演講。看完之后,“全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句話一直在我 的腦海中不斷的徘徊,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中。我對這句話有極深的感觸,原本的我,對往后的日子是徬徨無措的,不過因為這句話,使我不再迷惘,這句話是我聽 過最能撫慰心靈的話。
這句話給了我希望,使我在既黑暗又崎嶇的道路上,找到一片光明,它讓我不再畏懼未來,讓我明了,自己應該要全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按部就班的,依照學校和父母的期望走下去。聽到這句話時,我就像被春雷驚醒的冬眠動物,頓時醒悟明白。它提醒我,要去追逐夢想,依照其他人的期望去做,只會讓自己更加的失 望,完成夢想,使我變得更有信心。這真是我收過的禮物中,最好的,最棒的。
語言是具有說服力的,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方向,每一句話,都有深厚的意義,發現它,了解它,就是個最好的禮物。
《最后的演講》讀后感2
今天讀完了蘭迪教授《最后的演講》,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無法再繼續陪伴他的妻子和孩子繼續生活了,他患了癌癥,要永遠得離開他的家人和朋友。他是這么年輕的杰出人才,幸福得擁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而他們又那么小,對他幾乎沒有什么記憶。作為一個父親,這對他來說是多么的殘酷。他要永遠的離開了,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他活得像個健康人一樣,快樂的享受每一天,更多得陪伴妻子和孩子們。為了準備演講他沒有好好的給妻子過生日,在演講的現場他給妻子準備了大大的蛋糕。他的妻子是那么的驚喜,在他倆擁抱的瞬間,妻子在他耳邊低語:請不要離開我。這句話有多重的分量啊,失去他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情。看到這,我不由的流淚了,似乎能感受到一個被丈夫的愛團團包圍的幸福女子,將會永遠失去丈夫的那種悲痛無助和絕望。或許只有用眼淚來洗刷這種心情。看到他跟孩子們幸福在一起的照片,心中倍感惋惜,惋惜的又不禁流淚,照片上多么燦爛的笑容,多么溫馨的畫面。面對死亡,突然感覺到人是這么的渺小和無助。我們每個人都會死,這是自然規律,在我們健康的時候,總覺得死離我們很遠,以至于我們從來沒想過死的問題。當真正直接面對死亡的時候,內心又是怎樣的情況。想想要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不復存在,沒有思維,沒有呼吸,這個世界與你再也沒有任何關系,想想是多么的可怕,生命是多么的寶貴。珍惜生命,珍愛健康!如何珍惜生命,又如何珍愛健康,這或許是我們在世的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珍惜生命不浪費時間,珍愛健康科學飲食保健,籠統的是這樣講,這需要貫穿到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
蘭迪教授在2008年去世的,而到現在,我才看到有關他的演講,由此看來,我是多么的孤陋寡聞,08年當年的事我竟然不知道,況且這是轟動一時的事件。我的關注范圍太狹小了,希望以后要多注意。多關注一些事情,生活或許有不一樣的精彩。
蘭迪教授的一生沒有白過,可以說是精彩的,他離世五年我仍能看到他留給在世人們的寶貴遺產。他雖然離開了人世,可他的精神他的才華卻永遠的留在了世上。能做到這一點,此生也已足矣。看他介紹自己的生平,感覺他是由夢想引領了自己的一生,也正因為有了夢想他才努力努力再努力,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阻墻,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孩提時代有夢想是多么可貴的事情,激發孩子的夢想又是多么神圣的事情。他有好的父親和母親,應該說父母做了正確的事才促成了今天的他。好的父母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生長階段不容忽視。以后我也會是母親,如何做一個好母親,或許是我從目前就應該開始思索的問題。
不知道蘭迪的妻子和孩子現在過得怎么樣,希望他們過得依然很幸福,因為蘭迪,她的丈夫,他們的爸爸一直都沒有離開他們,他永遠的愛著他們一家人。
如果把每一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來過,或許我們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意義或許在于在我們死去了,留給世界的是什么。
生命是一個過程,不在于長短,在于活得質量。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留下美好的回憶,或許回想起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最后的演講》讀后感3
還記得高一那年暑假路經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翻開數頁,明朗的字文依然歷歷在目——受傷的獅子仍然想吼叫,把這本黑白交替的白皮書襯得無限生機,繼而引領我去了一趟Rnady的人生旅途。
《最后的演講》是美國教育家蘭迪·鮑許所著,Randy Pausch,1960年出生于美國,28歲那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診斷患有晚期胰腺癌,次年,因腫瘤轉移被告知僅剩3——6個月的生命,此時他擁有分別是6歲﹑3歲﹑十八個月大的三個孩子和一位漂亮的妻子。
承受語言的快感是多么的幸福,又多么痛苦。Randy,他用無數的開始闡述唯一的結束;用一小時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僅剩的幾個月里,他沒有放任突如其來的病魔擾亂他們的生活,因為他們堅守著:磨難不需要用公平闡述,讓我們邁步向前。但是再堅強的內心也無法抵擋片刻的憂傷,是的,他將沒有…他將沒有…他將沒有…,難道這些是他真正關心的嗎?不是的他可以斬釘截鐵地回答。因為更讓他感到心痛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們,她一個人要怎么照顧三個孩子?而等孩子們再長大一點時,會發現沒了父親。這一刻那個幽默風趣的教育家已從容接受現實,他知道現在孩子們和妻子需要他,然而在他僅剩的幾個月的生命中必須為他們做些什么。
他說過,假如我是一個畫家,我會為他們揮筆作畫;假如我是一個音樂家,我會為他們譜寫樂曲;但我是一個演講者,所以我為他們作了演講——Lead your life。(用夢想引領你的一生,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引領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這些,因緣會給你一切你應得的)。
得知僅剩數月生命后的早晨,同事的碰巧遇見他毫無設防:那個吹著晚風喝著音樂倚在駕駛座上輕輕晃動的男人,并且襯著當一個人獨處并快活的沉思時才會流露出的微笑。正是這真實的自己為他打開了心靈之窗——依然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他此刻的樂觀,再次敲擊到我的內心深處,而我再無法面帶微笑的繼續征途,那些無功而返的液體終奪眶而出。我想到了他說的一句話:即使童話般的時光也會包含著危險。而我們還在為片刻的不愉快焦慮些什么呢?開心起來吧!就像那個幫助過我但還未來得及回報的人寫的那首詩:上帝造人有天數,成長成熟必由路。一塹一智煉風度,開心快樂轉禍福。
不要再談論社會的不公,也不要再嘗試使自己奔向憤青,所有所謂的不公不是上帝為我們關上了門,卻是為使我們學會生存;為使我們學會責任和感恩;為使我們長大,而去忍受我們的咒罵創造的荊棘……蘭迪教授用行動橫掃荊棘突破一個有一個夢想,直到生命的盡頭用最后的演講實現了自己更偉大的目標——助人圓夢。
《最后的演講》讀后感4
《最后的演講》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幫助別人實現理想”。這句話幫助我從“一心實現自己理想”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我從太多的方面得到了幫助,以下列出最重要的4個講講。
對快速閱讀招生的幫助
我自己的一個理想是讓我的所在的快速閱讀培訓學校規模擴大,學生人數變多。于是我比較努力的去招生,說服更多的人來學快速閱讀。但是我發現這樣很累,業績量卻不大。如果從幫助別人實現理想這個方面來考慮的話,某些人并不需要提高閱讀速度,增加記憶力。那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去和他們做過多的溝通是很浪費時間的,這樣下去會造成我徒勞無功。
收獲和改變:這句話改變了我的目標招生對象,我應該去找到需要學習快速閱讀,愿意把學習快速閱讀作為理想的人,這批人會和我產生很好的對接。我接下來會籌備網絡課程的招生,因為網絡課程受眾廣,比較容易篩選出提升快速閱讀的人。
對個人博客內容的幫助
在思考我個人博客應該放什么內容的時候,我想把自己的`博客打造成很有影響力的博客。這是我的理想,于是我想了很多展現自己最好一面的東西。但如果我這樣做的話,是沒多大效果的,你自己厲害跟別人有什么關系,張校長的博客影響力這么大是因為很多人從他的博客受益,幫助了很多人。我的博客只展現自己很可能是死博客一個。因為世界上牛人多了,人家干嘛關注你。
收獲與改變:我決定把我的博客思路調整過來,以分享為主,盡量多的搜集所需要的新教育資料放到博客上供大家下載。并分享一些和快速閱讀相關的東西。這樣我的博客才會有生命力。
對人脈資源運用的幫助
和朋友聚會,我會想用朋友的資源實現自己的事業目標,但這種想法是消費者型的,我在索取。這樣下去人家最多前面一兩次給你面子幫你一下,到后面的路會越來越窄。
這句話改變了我和朋友交往的模式。我以后聚會應該用經營者思維去想我有什么人脈可以給對方來帶來利益,對方得到這種幫助一兩次以后,都會主動的想著來幫你了。人脈法則的確應該是你幫助了多少人實現理想。
對商業合作的幫助
商業合作的時候,我原來的思維是盡量把對方的收益談低一點,這樣能早點達成我的財務目標。問題是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根本不會吸引到厲害的人為你做事,而且對方不會太用心的去做。蛋糕做不大,局面會越做越小。
這句話影響了我對合作伙伴的商業思維,我會把更多的利潤分給他,用馬云的話說:要先讓合作伙伴賺到錢。你自己就能賺到錢了。
《最后的演講》讀后感5
作者蘭迪·鮑許是一位執著于教育的大學教授,在20xx年事,醫生宣布癌細胞轉移,只剩下3到6各月的壽命。之前因學校的邀請,答應舉辦一場演講,經過掙扎后,最后選擇舍棄于家人的相處時間,到學校去發表他人生中最后一場演講,內容因他的幽默有笑聲,也因他看待人生的方式有淚水,他談的是人生的重要課題。而專欄作家杰弗里·扎斯洛,多次的采訪蘭迪.鮑許,再寫成這本書。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已經長生想閱讀之本書的興趣。在書中知道他的遭遇,總會自己思考若今天那個主角是我的話,能像他用樂觀,豁達的心態度過剩下的時間嗎?還是就是自怨自艾一直墮落讓病情加重呢?而我會做哪些事讓我剩下的生命過的更精彩更有意義,不后悔的離開?同時我也感到相當的惋惜,一個這么熱衷于教育,對家庭的付出和實現夢想的人生際遇的人,卻遭遇了這樣的事。欲用短暫的生命,告訴大家待人處事、時間管理、家庭親子關系和實現夢想……等人生重要課題。一翻開是的第一頁猶如是跟著書去了一趟蘭迪·鮑許的人生旅程。
蘭迪·鮑許把癌癥當作是一個人生的經驗,或許有人覺得有點可笑,我一開始也不例外。他選著用跟一般人不一樣的方式看待它,讓我好佩服!以為蘭迪·鮑許一直以很好的心態面對噩耗,其實在一開始還是與妻子抱頭痛哭,我想沒
有人一開始就能接受,是后來重拾正確的心態才是重要的吧!而他還跳脫消極的形象,因為他樂觀和珍惜的過每一天,大家很驚訝的感覺到其實他很健康,一點都不像是病人該有的印象。
究竟自己的兒時夢想是什么?老師、音樂家、空姐…等是不是多到連記都記不清楚了,我深信蘭迪·鮑許所說的兒時夢想絕對不是我那蕓花一現的幻想。而是在心中根深蒂固有著非達成不可的赤子之心的夢想。若要我全力實現兒時的夢想,第一步應該不是擠破頭相處夢想是什么,而是在于我要真么過人生,和現在身份該做好的事,我是學生就作好學生該做的事,是什么就該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必說夢想是什么,我相信夢想會隨著一步一腳印而實現!
有著能讓他任意發揮的爸爸媽媽加上許多人都體驗不到的人生經驗,才能現在的蘭迪·鮑許!原來人生中的阻礙或挫折不一定代表失敗,也不代表就該放棄某些東西,而是能讓你自己知道是多么想達成這個目標或是得帶這個東西,才有繼續往前進的力量,讓我徹徹底底的多挫折有另一個看法。
當我看到后頭,早有淚水盈眶,看到蘭迪·鮑許在四百人面前幫妻子過生日,妻子在他耳邊說了句求求你不要死。這句話是全書讓我覺得最震撼的一句。每個人都是這樣吧,不到死刑執行的那一刻每個人總還是忍不住抱著希望,不愿
看所謂的將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一句乞求使得他比預計的時間多活了半年。只是必然的宿命還是會來到。就像即使他少有沮喪郁悶的字眼在書里當我合上書本的時候還是覺得很沉重。現在,至少他體驗了足夠多。
蘭迪·鮑許給了全天下無比的感動和改變人生的影響力。
當你得知自己生命所剩無幾,會做哪些事,讓自己不後悔也讓生命過得更精采,更有意義呢?
當我們得知自己生命所剩無幾是,現在我們應該會做哪些事,讓自己不后悔也讓生命過的更精彩,更有意義。
《最后的演講》讀后感6
《最后的演講》這本書是蘭迪。鮑許在患了胰腺癌晚期被告知只余3—6個月的生命時,所做的演講。從這本書我學習到,樂觀的心態及追求夢想永不停止對于人生有多么的重要。蘭迪說:“重點不在于你怎么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在于怎么度過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夢想就會自己實現。”
而我小小的夢想呢?是當好一名老師。如何在感覺缺少力量的時候轉換心態繼續前行?用夢想引領孩子的一生,是當下我們所需要學習的。
讓自己內心充滿愛,引領孩子為夢想而努力
蘭迪:從沒有實現的夢想中得到的東西,可能比已經實現的夢想中得到的東西還要多。這句話的啟迪是,有具體的夢想是很重要的,有了夢想才知道方向。你會因為害怕失敗而停止前行、認為夢想沒有價值而否定自己?抑或你的內心充滿著愛與能量,知道努力!兩者的未來不會一樣。
學堂的孩子有的為了一只輪胎,而夢想成為輪胎設計大師;有的要成為房子設計師、造橋師;有的想要成為一個好爸爸照顧好家庭;我自己的孩子自從他閱讀了一本《消防員》的繪本,立志成為一名消防員……想成為輪胎設計師的,天天十分認真在畫不同款型的汽車和輪胎,孩子可以因為一點設計上小小的變化跟你講很久的話,在細節上不停研究;想成為房子設計師的,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塊石頭、一把土都可以拿來添磚加瓦,給越來越多的人蓋房;想要成為一名好爸爸的孩子,自然知道多多體察伙伴們的情緒加以協調;而想要成為消防員的,熱衷于研究一切與滅火有關的物與事,只有4歲半的孩子他愿意成為勇敢的孩子是因為他從繪本上學習到,做一個消防員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堅強的心態。
而他們不會因為愛好的不同,而厭惡學習。我也不會認為孩子異想天開、不切實際而熄滅他們心中的火苗,相反我需要隨時察覺孩子的需要,加以燃料。孩子們努力做的每件事,最差的結果也能收獲滿滿的經驗。
做自己喜歡的事充滿激情且堅持不懈
蘭迪:如果你盡力去實現你的夢想,那你才是真正地生活過了。一個曾經真正生活過的人,死亡是一點也不可怕的。
這世界上不缺少能干的人,如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都不能讓自己成功的話,那么做其它事成功的概率更低了。當我的理想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時,我自然會安排自己看更多的書、做更多的筆記、上更多的課、學習用更有趣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有理由的故事給孩子予啟發……我會在乎自己的學生,也期待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善于給孩子正確的忠告
一個無法接受批評的人自然不容易成長。我自己也很害怕接受批評,總在內心里為自己百般辯解。學會珍惜成長路上所有批評自己的人,轉念即天堂。而對于孩子,我們需要隨時的覺知,給予正確的建議。兒子自從開始會涂鴉,家里的墻壁就是他的涂鴉墻,從來沒有因為他把房子搞亂了而阻止過他。但他如果因為不合理要求用哭鬧來要挾我時,不會得逞。我們支持學堂的孩子做一切他們熱愛的工作,并不代表著沒有批評與建議。比如,他們需要遵守學堂的規則、知道感恩、知道與人正確相處等等。如果一個孩子把事情搞砸了,我們卻視而不見,這實際上意味著放棄。
再比如,我向來我行我素,做事不顧慮他人感受,總以為自己是對的。當有人跟你說慈悲心不夠時,不面對自己的真心,堆起來的微笑也是假的之時,我突然間接受了,并做自我改變,內心就越來越法喜充滿。
孩子的自尊由他們自己構建
很多心理學的書,都在教你如何賞識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但你能給予孩子自尊嗎?孩子的自尊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構造。我們要教學生學會如何自我評價,明白努力才有明顯的改變,塑造他們坦誠的性格而非依賴空洞的夸獎。
蘭迪的橄欖球教練對他十分嚴格。蘭迪發現,當教練布置一項他們不能夠完成的任務,當他不斷重復這一枯燥的過程,不停的努力再努力,最終可以完成任務之時他的內心充盈著歡樂。學堂的孩子暑期在山路上不停行走的過程中克服了自己,其結果是他們明白了自己擁有著很多的能量,可以做很多的事。平日里學堂孩子們做的一些看似單一的訓練,實際上就是讓孩子們在突破自我之余得到了自尊。過多的安撫無濟于事,能夠覺知孩子們對于某一事件真實的反饋才是重要的。而孩子明白我們的愛,他們知道我不會傷害他們。
善于聆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幼兒時期的孩子,學習多少知識并不那么重要,他是不是學會了聆聽、學會與他人合作卻顯得非常重要。一個不愿意聽取意見的人,自然很難與他人相處,于自己的成長是無幫助的。我曾經是這樣子的性格,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天空,一顆不開放的心是不會成長的。我們無法改變一件事,但我們可以改變對它的看法。我于是慢慢將自己的心靈打開,慢慢的吸收更多的能量。
學堂在引導孩子時,我們讓孩子明白首先要讓自己成為受歡迎有用的人,知道感恩、懂得分享、學會體諒、對自己嚴格、認識自己的能力與缺陷并加以改進、學會聆聽與表達。那么,我相信這樣的孩子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快樂地生活。
不要讓孩子把財富當成童年的夢想。蘭迪說,你的夢想自己會來找你。
【《最后的演講》讀后感(通用6篇)】相關文章:
《最后一躍》讀后感-讀后感550字03-16
最后一分鐘的讀后感03-11
最后一片葉子英文讀后感01-06
最后的野炊作文02-27
最后的醒悟作文09-09
最后的姿勢說課稿11-13
年會最后領導致辭(通用6篇)01-21
最后的抱怨的歌詞10-19
最新《最后一課》讀后感600字03-01
最后的最后,你還是將我錯過愛情詩歌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