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論語第一章讀后感

時間:2021-03-02 19:49:1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論語第一章讀后感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第一章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第一章讀后感范文

  論語第一章讀后感1

  說到國學,博大精深。以各學派思想為中心的書籍也是甚多。學派有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學;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學;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學……而《論語》中所謂的國學是狹義的國學,側重儒學。

  《論語》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儒家典籍,讀書人一直將它列為必讀之書。它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論的編匯,共二十篇。《論語》的“論”字包含了討論、編次的意思。

  要了解儒學和《論語》,就要了解孔子這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是儒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大家都說孔了是圣人,而孟子就更確切地說孔子是圣之時者,意思就是說是圣人中最識時務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孔子善于處世,,很知道因時制宜。

  孔子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為孔子的儒學思想首推“仁”。孔子把“仁”作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將“孝”“悌”作為“仁”的基礎,敬愛父母兄長是實現仁德的第一要求,也是建立社會秩序的基石。正如孔子所說的“入則孝,出則弟”,才能“泛愛眾而親仁”。“仁”的第二要素是誠信,具“忠信”并提。曾子把“信”作為每日三省的內容之一,“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則說“人而無信,不則其可也”。在儒學中,“信”與“孝、悌”一樣,也是實踐“仁”最高道德原則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道德規范。

  論語第一章讀后感2

  《論語·里仁》凡二十六章,主要講孔子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成仁的。

  第一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仁是儒家世界的根本,以仁為本是儒家的價值選擇,盡管孔子之后的儒家提出了性、道、理等諸多概念,然而仁之主體不變,也就是說仁是人之所為人的本質所在,也是天、地、人三才之本性。《中庸》說:“仁者,人也”;孟子說:“仁也者,人也”。東漢劉熙的《釋名》說:“人,仁也;仁,生物也。”結合《周易》之“天之大德曰生”來理解,仁不僅僅是人的全德,而是結合、吸納了日月、天地陰陽的之靈氣,故有人為萬物之靈、民胞物與之說。明代張信民的《印證稿》也證明了我這樣的體悟。張信民說“惟于《易傳》發明最著、最精切,曰:‘天之大德曰生’,又曰:‘元,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仁,蓋在天之大德曰生。而人稟此生理曰仁。故人之原出于天。而與天之大德同量同體也”。按照陰陽家《雪心賦》的說法:“孤陽不生,獨陰不長”。仁應該是天地和合的精氣,人得其全,才有人性,故孟子道性善。因此,在我們儒家看來,人有能力體悟到天地之道,人生之動力、人之尊嚴、人之價值就在于創造生命,改善環境,發揮人的能力實現仁道。

  盡管仁是人本有的,人人都有的本來性。但是因為有的人并沒有看到自己的本來性,不愿意發明人的本性,甚至還沒有脫離動物的本能,是以處事做人難以安分守己(根據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不勞而獲、機巧使詐剝奪他人的勞動為人。綜合之,就有崇高、偉大、平凡、平庸、貪婪、多欲、惡毒、善良、美、丑、真、假等等多樣的實在世界,這個世界不是人人的理想世界,更不是儒家認可的世界,因此,儒家就要通過教育、生活實踐提升人生的創造力,發現自己的仁性。在儒家的視野里,仁不僅僅是道德的范疇,還是自然宇宙秩序本來性的屬性。

  而道家卻反對儒家的這種仁化自然,自然仁化,把主觀世界與外在世界一體化自然人生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道德經》第五章)”。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追問一下,如果聽任人與社會自然變化,人的意義和價值又如何顯現呢?如果個體自然任性,這個自然任性能保證自己的安身立命嗎?“守于中”不也是一種主體的有為嗎?道家的這種看待人世間的立場,必將走向道教個人修行,以求長生不老的境地,盡管漢代黃老無為之術曾經顯赫一時,最終還是歸隱于山林之士。大概這是儒家治世、道家養身,佛家養心的歷史使然吧。無論哪一種價值取向,在儒家看來,只是一種生活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有人會問:“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沒有給仁下一個邏輯的絕對的靜止的定義,孔子說了好多仁,但是還是沒有給仁下一個邏輯學意義上的定義。這也是現在習慣于西學邏輯思維難以理解的地方所在。其實,生活只能用生活來定義。生活中的`人生立場、價值取向、生活理念一旦被定義,就使得生活變成了枯燥的程式,束縛了活潑潑的人生樂趣。因此,儒家的哲學不是分析的知識架構,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驗。

  基于以上對仁的一般性把握,對“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句讀就是“里仁為美”是句號或者感嘆號,表示肯定判斷,里是鄉里的意思,就是民間經常說的“鄉里鄉親”“鄉里”的意思。在周代的制度里就有“王及諸侯國都郊內置鄉,民眾聚居之處曰里”,這就是鄉里的來歷,現在韓國農村仍然沿用這一制度呢。“為美”就是為佳,為善,為好的意思。“為”就是以什么為什么。“里”名詞使動的用法,所以說,“里仁為美”就是說選擇住處或者說選擇安居的地方以仁為最佳的選擇參考。“擇不處仁,焉得知?”處,處于,安于,居于;焉,如何,怎么;知同智。就是說如果選擇居住的地方缺乏仁,怎么(說自己)有智慧呢?

  所以,南宋大儒朱熹說:“擇里而不居于是(處仁)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

  在筆者看來,“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的現實意義是求知、找工作都需要仔細了解、考慮一個單位的文化與教養,一個沒有教養的學校絕對不是什么好學校,一個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絕對不是什么可以長久的好企業,一個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對百姓的尊重、缺乏對人的一視同仁,絕對不是什么合格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職能部門。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容易被人忘記的是“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的居家啟示是買房子一定要看所居住的鄰居周邊的關系如何,鄰居偶遇是否有微笑;還有買房子還要看房子內的結構、場域是否與所在地的氣候地理環境相適應,陰陽是否和合,等等。

  總之,儒學是生活的學問,儒學即人學。

  論語第一章讀后感3

  寒假中,我讀了《論語》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論語》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結晶,在中國教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的開場白。意思是:孔子說:“學習而且經常溫習,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好朋友從遠方來了,不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嗎?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嗎?我明白了孔子在學習中,很注重溫習,也就是把學到的知識鞏固起來。我在學習中,不應該學過就忘記了,也要向孔子學習,注重溫習,這樣知識才能鞏固起來。同學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也不和同學爭吵,這樣我才是一個受歡迎的好學生。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孔子說:“學生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長,做事小心而誠實,對人要有愛心,親近有道德的人,做完這些后如果還有空閑,就用來學習吧。”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要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在外面要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做任何事情要誠實守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還有空閑,不應該沉迷電腦游戲,就用來看書學習。

  《論語》不僅使我們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還教會了我們學習,做人。《論語》這本書,為我們打開學習國學經典文化的大門。

【論語第一章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有關《論語》的讀后感范文03-15

《論語》讀后感15篇03-15

《論語》讀后感-1500字01-07

論語讀后感小學生03-17

論語課外書讀后感03-15

論語讀后感(匯編15篇)02-27

論語的讀后感個人感悟02-26

論語讀后感精彩作文推薦06-06

論語演講稿范文03-17

論語讀后感800字10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