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精選7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1
喜歡遲子建,是多年前高考試題還有散文閱讀時,喜歡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喜歡她的《時間是怎樣的行走》,喜歡她的《寒冷的高緯度》,也喜歡她的《泥濘》。這幾篇文章我也在課堂上和我的學生們分享。分享她的詩意而又溫情的文字,分享她的完美而又不事雕琢的文章結構。臨放假前,又專門買來了她的散文集準備再次閱讀,書到的那天,學校恰巧停了電。平日里總是坐在空調屋里的學生和老師們都感受到了什么叫揮汗如雨。上完了課,在如大蒸籠一般的辦公室里打開了這本《遲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樣,心慢慢隨著那熟悉的文字風格而沉靜下來。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麗的是那篇《傷懷之美》,她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我走出室內溫泉,走向那扇朝向東方的門。站在門邊就感覺到了寒氣,另外兩位女子驚奇地望著我。試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溫泉,實在需要點勇氣啊。我猶豫片刻,還是將門推開。這一推我幾乎讓雪花給嚇住了,寒氣和雪花匯合在一起朝我襲來,我身上卻一絲不掛。而我不想再回頭,尤其有人望著我的時候,我是絕不肯退卻的。我朝前走去,將門關上。
我全身的肌膚都在呼吸真正的風、自由的風。池子周圍落滿了雪,我朝溫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讓自己成為溫泉的一部分,將手撐開,舒展開四肢。坐在溫泉中,猶如坐在海底的苔蘚上,又滑又溫存,只有頭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靜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藍,雪花朝我襲來,而溫泉里卻暖意融融。池子周圍有幾棵樹,樹上有燈,因而落在樹周圍的雪花是燦爛而華美的。
我想我的筆在這時刻是蒼白的,直到如今,我也無法準確表達當時的心情,只記得不遠處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著松樹和柏樹,三股泉水朝下傾瀉,琤琤有聲。中央的泉水較直,而兩側的面積較大,極像個打漁人戴著斗笠站在那。一邊是雪,一邊是泉水,另一邊卻結有冰柱(在水旁的巖石上),這是我所經歷的三個季節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著新鮮潮濕而浸滿寒意的空氣,感覺到了空前的空靈。也只有人,才會為一種景色,一種特別的生活經歷而動情。
特別喜歡她寫的這種獨自享受一種特別生活經歷的動情!一種別人分享不了也無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幾個月到多年前就夢想去的麗江一樣,我無需讓同伴們知道我內心無法用語言描繪出的感慨。當然,同伴也報無法理解為何我會在離開麗江后一次次的夢見它的原因。這是一種只有獨享的傷懷之美!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2
最喜愛遲子建散文中借事抒情的文字了,因為可以從中感受到遲子建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借著生動的往事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可以避免做作不自然,使情感的表達質樸動人、溫婉自然。
遲子建童年時是家里最勤快的撕日歷的人,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撕日歷。早晨一睜開眼爬出被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著腳踩著枕頭去撕釘在炕頭被架子一側的月份牌,凡是黑體字的日子就隨手丟在地上,因為這樣的日子要去上學,而到了紅色字體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星期天,我便捏著它回到被窩,親切第看著它,覺得上面的每一個字母都漂亮可愛,甚至覺得紙頁泛出一股不同尋常的香氣。于是就可以賴著被窩不起來”,這時她的父親就會“惡作劇般地把院中的狗放進睡房,狗沖著我的被窩就搖頭擺尾地撲來,兩只前爪搭著炕沿,溫情十足地嗚嗚叫著,你只好起來了”。這段文字所表達的場景是那么的溫馨,充滿父、女、家狗之間構成的濃濃的天倫之樂,多年后,父親故去,面對這臺歷和逝去的日子作者深情地感慨:“如果能把幼時已撕去的日歷一一拾回,也許已故的父親就會復活,他又會放一條狗進我的睡房催我起床,也許我家在大固其固的那個已經荒蕪了的院落又會變得綠意盈門,但日子永遠都是:過去了的就成為回憶。”“可它畢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這些文字表達了作者對父親和逝去的童年歡樂時光的留戀。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3
說實話,剛開始看《遲子建散文》時,我讀得并不仔細,只是隨便挑了幾篇文章快速瀏覽。可是在瀏覽的過程中,除了感覺她的文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之外,更多的是有種莫名的悲傷與孤獨縈繞在心頭。我有點詫異,便沉下心認真閱讀起來,終于明白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悲傷與孤獨,堅韌與平靜,是我們人生各種際遇中會面臨的生存狀態與選擇。
首先是悲傷。人在悲傷的時候,往往會情緒低落,行為失控,嚴重的還會喪失生存的意念。可是,這是弱者的選擇,所以,當災難發生,悲傷來臨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明白自身的責任,明白自己該何所為,何所不為。當我看《龍眼與傘》時,我的情感起伏跌宕,一會責怪作者的自私與不快,一會又為作者的羞愧與道歉而欣慰,但是劉老師兒子的離去讓我更心痛。作者的字字句句,讓我明白,珍惜眼前的親人與親情,是我們一輩子都不能舍棄的責任與義務。
其次,是孤獨。孤獨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事實存在,只不過我們每天都被喧囂與忙碌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而困擾,只有當夜深人靜或是身心疲憊之時,才會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而人是不怕個體孤獨的,最怕的是精神與心靈的孤獨。所以,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精神與心靈的追求者,才是人的生存意義所在。《兩個人的電影》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無論現實中的掌聲有多熱烈,演員的出鏡率有多高,但沒看頭的東西永遠只是耍熱鬧而已,只有能夠豐富精神、凈化心靈的東西才會被永遠傳承,永不孤獨。
遲子建,用她樸實無華的文字,向我們講述著她所經歷的悲傷與孤獨,以此告誡人們:不要在悲傷與孤獨中迷失自己,要承受悲傷,直視孤獨——這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更需要一個平靜的心態。因為,現實的生存環境與競爭,就如《紅綠燈下》,即便是綠燈亮起,人才起步,就會遭逢側向駛來的一串汽車,它們占據了半邊路,阻斷你。讓人有種被汽車、機器所夾擊的感覺。這時,如果沒有平靜的心態,人會憤怒,甚至”奔命“搶過馬路,結果卻是讓一切歸結于沉寂,損人害己。因此無論在紅綠燈前,抑或是人生的岔路口,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地慢行,才會安然無恙。
所以我們要珍視親人、要愛惜生命,要勇于追求,還要有一顆淡然平靜的心。這樣在人生的漂泊沉浮當中,我們才能夠在心中,找到真正的寧靜港灣。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4
很多年來,遲子建作為一名小說家頗受文壇重視和關注。但當我讀完湖南文藝出版社總編室主任,責任編輯薛健先生寄來的《假如魚也生有翅膀》的校樣書稿后,我認為遲子建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散文家。
《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全書分六輯,共73篇散文。自序是一首《致愛人》的詩。“你離去了/從此環繞我的河流/就是兩條了……”這凄傷優美的歌,仿佛以里爾克式痛苦召喚人性復歸神性的語言,青銅般地唱起了序曲。我把她寫在第一輯《春天最深切的懷念》里的篇章,視為通過語言而進行的一種很內在的心靈歷險和疼痛。的確如此,遲子建在愛人出車禍去世后,經歷了“最殘酷、黑暗、絕情”的日子,那日子盡管悲痛,但遲子建是堅強的。為此,她有了對生命無常的更深切的感悟和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懷念。當然除寫愛人的篇章之外,遲子建在此書所涉及的題材頗廣。其中有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對出訪國外的隨想,對小動物的遐思,以及閱讀札記和寫給同行的印象記。通讀全書,你會呼吸到一種大自然與作者和諧之美的氣息。比如:《中國北極的天象》、《女人與花朵》、《魯鎮的黑夜與白天》等,既以女性獨特的視角,闡述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與變化,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滄海一粟的哲理。
遲子建是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她在寫小說之余所寫的散文,是真情的流露。讀者很容易用心靈去感覺、觸摸、溝通和接近一個真實的她。她是孤獨的,又是安靜的,她唯一的嗜好是創建精神之塔。她說:“創作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消蝕的過程。我們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消蝕。”
遲子建寫作就是渴望一種生命的超越,一種整個人生境界的升華,一種寒冷中的燃燒。她的長篇小說《滿洲國》是這樣,這部《假如魚也生有翅膀》也是這樣。該書第二輯《時間怎樣地行走》等22個短文,便是她寫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所謂:“辭達而已矣”也。
《會唱歌的火爐》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時代,在大興安嶺度過的時光,它讓讀者跟隨著他們姐弟三人,推著空車上山拉柴火。“那里生長著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松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只有枝椏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氣溫,是司空見慣的。”這篇散文以大興安嶺寒冷的冬天為背景,寫出了在艱難生活中親情的溫暖。
文中說:“在山里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椏,為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著一簇橘黃的火焰,那畫面格外地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著幾個土豆藏到懷里,帶到山里來,待父親點起火后,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后,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也許正是因為小時候有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光,遲子建的筆底便有了東北風景的蒼茫與壯美。
《木匠與畫匠》是作者愛人去世后,裝修新居時的隨感。遲子建的散文大多與童年生活有關,這篇也不例外。她說:“童年的`時候,我覺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們那時用的家具,哪一個不是木匠親手打出來的呢!想著木匠能讓椅子長腿,能讓桌子鑲上抽屜,就覺得他們是有道理牛氣的。”
遲子建裝修的新居我去過,很有藝術品位。那些從她家鄉運來的樟子松軟木,做著地板和家具。本色的噴漆,看上去干凈清爽。遲子建是懂得生活藝術的女人。她不僅文章寫得好,畫兒也畫得好。在她家墻上的那幾幅水粉畫和油畫,便是她的繪畫作品。
倘若你縱觀遲子建的這本散文集,你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風光的融融暖意,可以體會到一個藝術家、文學家或思想家的成就最終都是孤獨所取得的成就。孤獨的堅守,才能創造精神之塔,拿《莊子》的話形容,則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遲子建正是這樣一個孤獨的堅守者。因此在熱鬧的群體中,她特別醒目地擁有了她自己。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5
這本書沒有過多的修飾,封面的色調也是暗暗的,書頁也全是黑白,沒有任何色彩,對于我這個年齡來說,不喜歡這兒樸素的東西,買一本書的原因,和它有著一個有個性的書名,或引人注目的封面有關,如果是在書店里,恐怕我只能與這本書擦肩而過了。
遲子建的每一篇散文,看完后都讓我感覺很朦朧,對它的理解也很模糊,總有一種琢磨不透的感覺,卻又那樣耐人尋味,沒有過多的華麗語句去描,卻又描寫的給人的魅力所在吧!
一樣好的東西,因為沒有華麗的外表等這一類的原因而不受人關注,但一些因為外觀因素很好,但其實沒有什么意義的東西,卻被人當成寶一樣,在這本書中的《兩個人的電影》寫道;作者的母親今春血壓居高不下,于是作者勸她到自己這來,換換水土,作者帶母親去看上座率很高的劉老根大舞臺,觀眾們熱情高脹,演員也和觀眾們互動著,整個舞臺熱鬧環繞著,這種形式就現在人們最愛的形式,但母親卻不喜歡,認為這就是個”耍“,看到一半就出來了,后來作者又和母親去很王全安導演的《圖雅婚事》。這部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拿了獎。但令作者吃驚的是,整場電影就只有作者和母親兩個人。這部電影雖然沒什么看,但拍得樸素,自然、蒼涼而又溫暖,把我和母親吸引住了。母親嘆息道:”我明白了,你寫的那些書,就跟這部電影一樣,沒多少人看。那些花里胡哨的書,就跟那個這老根大舞臺一樣,看得人多響。
是啊!現在的多少人都是被一種形式吸引著。掌聲,歡呼,臺上臺下的熱情互動;燈光、舞臺效果,幽默風趣的主持人,氣派的場面——這些演出人數爆滿,舞臺門口的保安也一大批,馬路上的車也根本開不動,人們干脆直接把車丟在馬路上,不管了。讓我不能夠理解的是為什么無聊的相親節目還有那么多觀念,而且收視率還那么高?媽媽是電視臺的,在做一檔主持人選拔時,工作人員好奇的導演:“這個選擇那么傻,而且說的也不好,給人一種小丑的感覺,為什么不淘汰掉,反而那些表現都比他要好的都淘汰了。”就是因為他傻傻的,才有看點啊,收視率才高嘛?導演語氣平淡的說道。“還有點節目故意制度矛盾來增加看點呢!”說得也有道理,沒有看點的東西,就算再在意義,也沒人會去看。
學校每年都會要求我們看“開學第一課”,并寫觀后感,我想如果不要寫觀后感,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看吧,好像許多名人講座或名人分享自己成功的經歷的那些節目,如果不是無聊時剛好調到來看看,會去主動或定點守到看的人應該不會很多。
現在人們都去追求一些什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而卻常常想略了一些沒有太多的包裝,樸素,但卻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就好像在生活中忽略的那些美一樣,在生命道路上,請不要跟著人群飛快地奔向前去追求物質上的東西,有時也要放慢腳步,去品味覺生活的一點一滴……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6
遲子建痕跡,一個出生于中國最寒冷的北極村的純真女子, 她的文筆可謂“驚天動地”好像霧嵐一般。
我最愛的一篇文章《時間怎樣地行走》講述了作者童年時喜歡愛墻上的掛鐘,她的作息都受著它的支配。她喜歡在各種時間做各種不同的事, 曾一度天真地以為一雙神秘的大手在操控時鐘,在北京遲子建發現了時間的痕跡,在每一處地方, 都可以發現一個時間的秘密。
這多像以前的我呀!總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盯著一臺掛鐘。“滴答,滴答,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過, 也不留下一點兒痕跡,直到它的鈴聲”鈴鈴“的響起時,才意識到馬上要去寫字, 才立起身趕向書桌,認認真真的寫字,不一會兒, 時鐘又開始響了起來,看看這住在框中的兩個小人啊!賽跑地如此飛快, 讓我措手不及,雙趕往去做下一件事情。 就這樣,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勿匆了,使我漸漸了解它,發現了它的蹤跡。
我調皮的時間啊, 轉眼間漸漸消逝了,令人有些無法習慣,可是它總是激情澎拜地行走著,不等人。還有一篇文章,是我較為喜歡的《暮色中的炊煙》遲子建對炊煙十分了解,知道什么時候的炊煙 朗,什么時候的炊煙氣者游煙之后,她識得了一位俄羅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為人很好,總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態,跳舞動作,我都記在心里,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靜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雖是一位俄羅斯老太,卻已加入中國籍,算半個中國人吧,雖然村中不太有人與她交際,但人人都惦念著她。使我覺得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離開,可依然會互相惦記, 詢問關心,人情的不,溫暖使這個位處
北極寒冷的小鎮添加一陣暖意。這就是一位純真女作家所作,瑩瑩白雪,總好像霧纏繞字里行間。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7
沒事的時候,看看書其實是可以休閑一下的,當我得到《遲子建散文》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來看看,年到“我對黑暗的柔情”時,不禁有了些生活的感慨,這世道……
文章開頭寫了作者養了幾盆花,引來幾只蜜蜂的叮咬,直到晚上疼的睡不著覺看見了夜的純黑。作者在文中寫到:我感激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了一場壯烈的犧牲,喚起了我的疼痛感,喚起了我對黑暗的從未有過的柔情,一件小小的事,卻在作者心中引起了一番波瀾。
是呀!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有在鄉下,在一些農村,我們才能夠看到那黑芒的天空,有無數顆潔白無瑕的寶石點綴,這萬點繁星和皎皎明月,不都是點綴天空的嗎?即使天空好像潑墨般無芒,那么這也是夜的本質,黑暗本是純潔的,是任何的始祖,我們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一顆種子在土里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就算是宇宙,它最早也是黑暗的。黑暗是一切的始祖,任何東西誕生前都是黑暗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何嘗不是光明磊落的母親呢?
現在,黑暗只是邪惡的替罪羔羊,直到黑暗這兩個字徹底的論為了貶義詞,為什么呢?人為的光明吞噬了黑暗的純潔,夜本是無憂的,人類即要把夜晚搞得燈紅酒綠,半夜開著刺眼的路燈,去驅散所謂的黑暗,有的人說,這是一種繁華,能夠顯出我們地市華貴。是真的嗎?不是的,同理,這也不是光明的本質,如現在,我們受到的教育,年過的動畫片,都是什么光明戰勝黑暗之類的,這和正邪是不同的吧,為什么要糾纏不清呢?
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要用糜爛的光明去埋沒了圣潔的黑暗,畢竟黑暗是光明的母親。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精選7篇)】相關文章:
遲子建散文精選10-25
遲子建的散文精選10-26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08-25
遲子建最新散文精選10-22
遲子建散文的讀后感12-08
摘抄遲子建散文10-26
遲子建散文好句10-25
遲子建散文賞析10-25
遲子建散文推薦10-23
遲子建散文評價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