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精選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讀后感(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后感1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最近我的讀了這本書,并從中學會了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簡潔精湛的哲言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我被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喜歡"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辦喪事哭泣。孟母就把家遷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學堂旁,孟子終于學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的環(huán)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應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大要做對、對社用!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周武王推翻商紂殘暴統(tǒng)治,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國歷代王朝中最長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后,我對這段歷史印象更深了。
《三字經》使我學做人的道理。你還沒有學過,建議你去讀一讀,它會給你的收獲哦!
三字經讀后感2
《三字經》是一本告訴人們成長、做人的好書。今天,我看了 錢文中教授為我們精心解讀的《三字經》,更深有體會。
以前,我并不那樣喜歡學習,認為機械的學習使我們失去了原有的天真,把我們自由飛翔的翅膀,給緊緊封鎖起來,讓我們童年的回憶沒有藍天、白云、高山、大海,只有父母連綿不斷的嘮叨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一次次冷冰冰的考試。看了《三字經》之后,我才知道學習并不是那樣乏味,而是那樣有趣,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還能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學習是苦,要經過"切,搓,琢,磨"這四個過程,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我們古代流傳著許多勤奮好學的故事,如《孫敬懸發(fā)》、《蘇秦刺骨》、《車胤囊螢》、《削竹成簡》等都已經深深地刻在一代代學子的心中,成為千古佳話。
當然,我們不但要努力學習,還應該講究禮儀。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偉大的思想家荀子曾經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講究禮儀,會使人謙虛好學,心胸開闊;不講禮儀會使人狂妄自大,心胸狹窄。事實上,即使你有再大的學問,要是不講禮儀,不守道德,就很難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我想,那些有文化的人違法犯罪,和不講禮儀、不守道德肯定有一定的關系。相反,那些既有文化,又講禮儀的人,很容易做出一番事業(yè)。古時孔融能夠官至北海太守,與他七歲讓梨難道沒有關系嗎?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外交活動中處處顯示中華的禮儀底蘊,被世人稱為“最有風范的政治家”。
《三字經》確實是一道美味佳肴,不愧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字經讀后感3
早就停爸爸說,《三字經》是一本老少皆宜、膾炙人口的書,書中包含了我們國家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豐富的哲學道理,每個人都 應該看看。
我牢牢記住了爸爸的話,默默記住了《三字經》這書,平時聽別人念幾句“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字經》中的句子,我也記住了一些,但是沒有完整讀過。所以,暑假一開始,我就在網(wǎng)上搜索下載了《三字經》的語音版,聽著孩子如天籟之音般的朗讀《三字經》,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我一口氣聽完后,我才發(fā)現(xiàn)卻是入爸爸說的那樣,《三字經》不過簡單上千字,其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些句子我能明白,有些道理我卻一知半解。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間的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天冷的'時候用身體幫父親暖輩子;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而自己挑最小的梨。這兩個故事教育我們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
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后,覺得非常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并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當然,《三字經》里值得我學習的故事和道理還有很多,我讀了《三字經》后,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這真是一本好書。
三字經讀后感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環(huán)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蘊涵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shù)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后,更加透徹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讀后感5
春假在家休息的日子,回味著三字經帶給我的無窮快樂,讓我受益無窮。
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孔融四歲時就學會了尊敬長輩,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吃,把小的留給自己吃。孔融就是我們的榜樣,有些人會和長輩搶東西,而有些人則會尊敬長輩。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fā)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zhàn)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而我們卻一定要父母監(jiān)督才會讀書。孫敬和蘇秦為了讀書竟會把自己的頭發(fā)拴在屋梁上、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孫敬和蘇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晉朝的車胤,沒有燈,就捉螢火蟲裝在紗袋里,照明讀書;晉朝的孫康,沒有燈,就借著大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雖然家境貧寒,但都沒有停止學習。而我們卻時常不想學習,不想讀書。車胤和孫康那里沒有燈,還是那么努力學習。
三字經,你只要去細細體會它,就能懂得許多道理。不僅是三字經,還有論語、孟子、后漢書、禮記都很值得你一看哦!讓我們一起在國學的道路上行走吧!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5篇)】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0-31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5篇)08-04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5篇06-03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5篇)05-09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5篇04-30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5篇03-20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0篇01-16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0篇)01-10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0篇)01-05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4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