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火集》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野火集的讀后感(精選19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野火集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火集的讀后感 1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從專制到民主,從禁閉到開放,都凝聚著一些人的斗爭和汗水,甚至是犧牲。對于那些奉獻了自己,改變了社會的斗士來說,我們應需奉上真誠的贊美。
過去的臺灣,是一個專制的地區;現在的臺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受人尊敬、人民素質普遍比較高的地方。這個巨大的改變,離不開一位拒絕沉默的教授――龍應臺。
在龍教授尖銳的筆下,《野火集》誕生了。
這本書正如他的書名一樣,野火般地銷售起來:學校大批大批地訂購;一位醫生買了300本,四處寄發;走進書店的人們都買兩本,一本送人,一本給自己,就怕看的人不夠多……
這本書,就如拒絕對社會不良現象采取容忍做法的火種,將爭取自己權利的火種撒到每個人的心田。當時,有人把龍應臺當作“縱火犯”來看待,而大部分人,卻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心里話。
毫無疑問,正是在當時政府的壓迫下,才有那些指責政府不公平的言詞。而政府隨之的改革,也意味著那些為爭取自由的斗士做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改變社會的,是那些拒絕沉默的人,拒絕容忍的人,是他們,奉獻了自己,為下一代爭取來了更好的生活環境。
我為那些勇于奉獻,勇于面對貪官污吏的自由斗士無比敬佩,而對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更多的是同情。
別人的囂張很多時候來自你的軟弱和縱容。那些民主斗士為了更美好的社會奉獻斗爭,甚至犧牲,我們什么也沒做卻享受著他們的成果,作為沉默的大多數,是不是應該感到羞恥?
社會的改變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個人創造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動社會前進。
野火集的讀后感 2
這本《野火集》,是我看過的書中最令人震撼、反思的。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敢相信以前的臺灣最可怕,心情也隨著作者的描繪場景變化。
當我看到臺灣人民因害怕流氓而不顧自己的家園,任他們隨意踐踏。當我看到他們只能忍受別人欺負,卻一句話也不說,我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為什么他們從不違抗,保衛自己的家園,為什么他們能忍受半夜時聽著外面那吵鬧的聲音?
這叫我怎么不生氣!
看到釣魚的人從來不會責罵亂扔垃圾的人們,我的心不禁激動起來。他們釣什么魚,河水那么臟,魚都是臟的!愛河的人,請你們昧著良心問問自己。為什么一聲不吭?你們難道要在旁邊無聲無息地觀看?你們為什么不訓斥扔垃圾的人,叫他們不準再將垃圾扔進河中!想想,那清澈的河水漸漸被污染,根本不能相信它以前是那么純潔。愛河的人,你們的.心難道不疼,為什么無動于衷!
這叫我怎么平靜下來!
往下看,我知道了商人們燃燒電纜。他們是那么的過分!他們難道沒有孩子,難道只有親手捧著一個變異的無頭嬰兒,他們才會心痛一下。臺灣的母親是那么期待肚子里的寶寶出生,他們肯定可愛極了,像一個純潔的天使一般。誰能想到生出來的與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們商人還有沒有良心?
看到這些,我不敢相信臺灣發生了那么多的惡劣事件。這些雖是從前,卻給我們深深的警告。
我根本鎮定不下來!
不要以為你只是社會中的一人,只有團結起來,社會的惡劣情況才會改變!
野火集的讀后感 3
龍應臺成名時,我還是個小孩子;我是讀了龍應臺的近作《親愛的安德烈》,才想到查一下她的其他作品,就這樣,找到了《野火集》。
這本書的年齡不小了,是1988年出版的,定價是3.20元。書的內封頁上,貼著圖書館的還書期限表,大紅的印蓋上讀者的還書日期;密密麻麻的日期彰顯著它曾經的炙手可熱。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篇名似曾相似。這篇文字里寫道:“他看見一輛車子把小孩撞傷了,一臉的血,過路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停下來幫助受傷的小孩,或譴責肇事的人。”讀這篇文字的時候,收音機里正在討論小月月事件,情形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全中國的人似乎都在生氣,生氣歸生氣,如果你在現場,你會行動嗎?又或,你敢行動嗎?
《生了梅毒的母親》,篇名很刺目,梅毒就是污染殆盡的環境。現如今又如何呢?我的家鄉,土壤都被鉛污染了,整個村莊的小孩子,血鉛全部超標。在北京,何處能聞到一口清新的空氣?我的住房已經到五環以外,夜夜空氣中都彌漫著奇怪的味道,不知道哪家工廠在悄悄地非法排放,也許不止一家。
《幼稚園大學》,碰巧最近聽到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中裝萌的報道,這怎么怪得了他們。我們教育旨在培育他們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了嗎?從小到大,有誰問過他們喜歡什么,愿意干什么了嗎?有功課教他們人際關系,愛與責任,審美與情趣嗎?
《自白》,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是:“我很遺憾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別人發覺了龍應臺是個女性。”讀到這句話時,我忍不住笑了。原來,豪邁如龍應臺者,也有這樣的感嘆。女性的社會角色,現如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關注公眾事務、抨擊社會弊端、長于理性思辯的女性仍不多見。我的朋友,以碩士博士居多,我不止一次聽她們講:“除了孩子,別的我無暇關心。”也難怪,偶爾跳出個龍應臺,頭腦固化者會不知所措了。
《精神崩潰的老鼠》,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之一。麥爾教授怎么會想到對老鼠做那么殘忍的實驗,老鼠的智商當然不足以應對那么復雜的情境。可是,人類社會也很殘忍,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應對復雜的社會試驗場,就被搞崩潰了。崩潰者的錯在于悟性太低,而那些誠心或無心把人弄崩潰的實驗者呢?就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嗎?
野火集的讀后感 4
最近一段時間對龍應臺的文字感到著迷,讀她的作品總能拓寬思想的維度,得到醍醐灌頂般的啟發。最初接觸龍應臺,是從她的親情三部曲開始的,讀每一本都有不同的感觸,而后欲罷不能,渴望拜讀她更多的作品。
直到這本《野火集》,讓我認識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龍應臺。說得出"我被兒子修理得好慘"這般母愛真情流露的話語,寫得這般溫情凄美的句子,擁有如此柔軟內核的女人,可以怎樣的怒目金剛般抨擊社會百態,抗住年代的白色恐怖?這個學習英美文化的女性,在她深深熱愛的臺灣土地上,揮灑自己的筆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聲。龍應臺所擁有的魄力和勇氣,是她震懾文壇的銳利武器;精辟獨到的言語,一針見血。
看到很多關于《野火集》的書評,都覺得龍應臺所寫臺灣的滿目瘡痍,問題都是出于當時的政府。但我認為這把火照亮的是當時臺灣人的人性之丑,八十年代的臺灣如此的'不堪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幾流的社會,幾流的環境。"《以"沉默"為恥》中的這一句一針見血。所謂的政府、社會、環境正是由人所創造的。以怎么樣的思想理念和行動去實踐,結果就打造出相應的政府、社會和環境。從《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開始,攤販占據市民的樓院、河畔兩岸堆滿垃圾、計程車毫無規則穿來插去、化學物品的大肆濫用;到《美國不是我們的家》中警察局、衛生署、環保局對城市管理無動于衷、人們"以復雜悲觀自許,以深沉冷漠為傲"或有甚者一心逃離如此臺灣;再到《不要遮住我的陽光》里眼之所及的標語之地、孔子銅像等等令人慨嘆,憤怒的情景背后,都是人為的結果。如果開始有不滿的提出;開始有建設性意見的發表;開始有對政府部門人員的警醒;開始有對環境保護問題的反思……有人愿意開始的這些,情況就必然有了轉機。且不說影響的速度和范圍,但這些人的思想、行動的轉變,我認為是唯一可以改善不滿并且治本的實際途徑。
八十年代臺灣的境況猶如當前的中國大陸,各種社會矛盾突出,政府國家的責任固然無法推卸,但人的思想的麻木與滯后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時,我們總是希望政府出臺更多的法律規條去保障自身的權益,限制意識不良的人的不當行為,以此便認為是解決問題的對策。但事實上如果人的思想沒有真正轉變,缺乏自覺性和判斷力,這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攙扶受傷老人卻屢被訛詐諸如此類的事件并不少見,因此有人建議設立保障好人好事的相關法律。這類的法律在歐美國家早已存在,我們即便效仿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樣的法律法規只會更多的消磨好人做好事的赤子之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冷漠。環境的惡化與經濟的發展成反比,這樣的情形在人類史上的工業革命中,現今的發達國家也同樣經歷過痛苦的轉變。但從他們的經歷可見環境是會在經濟的轉變后會有所變化,但不同國家的人卻未必得到同樣的轉變。
我們一同生長的這個地方叫中國。對于這個曾經擁有過無數璀璨歷史與文化光環,也遭受過無盡災難和傷痛,現在承載著十三億人的期盼和與之相對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的家,無論你喜歡或是討厭,留下或離開,用一句老話說來,身上同流中國人的血,這同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可以選擇建立一個怎么樣的家,怎么樣去建立我們理想中的家。假設外國的一切都如此盡善盡美,那么我認為我們首先思考的是與之相對比,我們還有什么不足之處?那里的人們為什么能夠建立起一個如此出色的國度?有什么值得我們從中借鑒或者學習等問題,而不是以"沉默是金"自居,或者一味羨慕吹捧別人而自慚形穢,甚至一走了之。但是終究"美國不是我們的家"。
我深信一切能夠給予人們幸福感的國度與其制度,都是依靠集聚當地社會每個個體的力量與智慧,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在時間的見證下,共同創造出來的偉大成果。
野火集的讀后感 5
也許有人要問,我們為什么要讀《野火集》,龍應臺又關我們什么事?世上那么多偉大的作品,那么多著名的作家,我們都還沒有去品讀;五大洲四大洋那些更加凄慘灰暗的生命,我們都來不及去關心,為什么要關心幾十年前與我們眼下生活無關的陳年雜事?
但是,我想說,我們可以不在乎龍應臺,但是我們不得不在乎自己。
當年的龍應臺,面對占據騎樓的攤販、被污染的河道、亂丟汽水瓶的少年郎、排放入海的工廠廢料等,她敢于責問"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這個弱小女子,對教育問題、環保問題、民主問題、交通問題,對口號、題字、銅像、、形式主義這些官場陋習,大聲批評,毫無懼意。當年的龍應臺四處點火,她的《野火集》猶如一把野火燒盡社會上的陋習頑疾。
然而,今天,龍應臺所鞭撻的一切在我們身邊卻依然存在。
看看我們當下的食品,蘇丹紅鴨蛋、地溝油、瘦肉精等問題層出不窮。我們給食品監督部門打電話了嗎?我們拒絕購買該公司的食品了嗎?看看我們當下的官場,不雅視頻、小三反腐、表哥表叔等事件此起彼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們可以不在乎龍應臺。世界上多一個作家,多幾本書,并不意味著什么。但是我們不能不在乎的是:我們生活的.家鄉,是不是能有清澈的河流、安全的面包、青蔥的綠樹;我們吃的大米、蔬菜,能不能沒有農藥、打蠟、防腐;我們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會不會有橫沖直撞的汽車,會不會有用花言巧語迷惑孩子的人販;那些代表了人民的代表,能否代表人民發出心聲……也許,我們以為龍應臺很遙遠,其實龍應臺就在我們身邊。
我原來生活的縣城,有一個叫阿貴的學校職員,常常為學校班額過大、學生課業過重、學生家庭貧困而奔走呼吁。聽說,他曾變賣家產為村居小鎮上他人之事去上訪,自己則常年一身樸素。也聽說,他常去政府部門察看,反映白天開燈、夏天空調低于26度等浪費行為。曾親身經歷一件事,有一年我隨隊去這所學校檢查,時近傍晚,起身離開的時候,他在校長室門口攔住我們問:"你們晚上到哪里吃喝?"我們跟他解釋,家都住得近,不留下來吃飯。他后來還到校門口目送我們各自離去。
提起這個阿貴,很多人都說他有精神病。他究竟精神有沒有問題,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言行究竟有沒有道理,他究竟有沒有權力知道學校用公款吃喝了多少錢,他究竟有沒有權力監督政府部門的日常行為。如果是在一個民主成熟的社會,阿貴當然是有權力知道而且能知道的。但現實生活中,阿貴總是被取笑,即使他的道理正確——有時候連同正確的道理也被一同取笑,成了他是一個精神病人的證據。
盡管時代存在著巨大的差別,盡管存在日月與螢火之別,但是龍應臺與阿貴的精神之光,本質上是同源的。然而,一個成了享譽海內外的名作家,一個卻成了落人笑柄的精神病人。其實,真正的差別不在于他們,而在于我們——自以為精神正常的圍觀者。
毫無疑問,今天我們仍需在乎龍應臺,我們需要更多在乎龍應臺的人。只有這樣,一個不需要在乎龍應臺的時代才能到來。
野火集的讀后感 6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讀完了龍應臺所寫的一本頗有哲理與極為大膽的書——《野火集》。這本書由一篇篇小文章構成,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問題。在這本書里,我了解到了很多與我平日自然思維所不同的東西。它寫了現代的中國,現代的臺灣。把一切的污穢、不公、丑陋都通過文字暴露出來。其中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有以下幾篇。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與《生氣,沒有用嗎》。曾經的中國,被外國稱為“生命力最強的國家”。你知道為什么嗎?你又可曾知道這稱號的由來?這,并不是所謂的稱贊,而是赤裸裸的諷刺。近幾年,中國的食品問題成為人們心中的恐慌。我曾聽到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國家因為食品問題,近百人因此中毒而被送進了醫院。有一個人就說:“看來生命力最強的還是中國。”另一個人就問:“為什么呢?”那個人就回答:“因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最多,卻不見傷了那么多人。”是啊,因為我們國家有一系列的食品問題,蘇丹紅都不足以使我們喪失生命,所以這個稱號由此而來。你們都應該懂得,這個稱號后面的嘲諷與其深藏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中國人不懂得生氣。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生氣沒有用。這就是這兩篇文章的中心。在這個法治社會,不應該是法律所打造的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嗎?那為什么又會有如此多的問題頻頻而來。這篇文章也讓我想到了“小悅悅”事件,十幾個路人置一個被貨車多次碾過的小孩不理,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沒有一個人拿出手機為她撥打求救電話。每每想起那場景,心中的憤怒油然而起。冷漠,這怎是一個人之所為。再來,讓我想到了因好心扶起一個婆婆而被判刑,因善良扶起一個老太婆卻被逼自殺。荒謬!憤怒!中國人,你們為什么不生氣呢?
因為不敢生氣,因為生氣沒有用。中國人講忍耐,中國人怕事,自私。沒有一個人想要惹禍上身,沒有一個人膽敢大聲叫罵那些占據了你家的攤販,侵犯了你權利的商家,因為怕報復,因為怕惹禍上門。一切都因為怕事啊!再者,生氣為什么沒有用?因為那些不守法者根本勸服不了,部門也根本辦不了事,簡直是形同虛構。實在有太多因素限制我們,導致我們所能“生氣”的人都失敗,最終無果。龍應臺在書中闡明,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氣”的人太少。如果那些攤販被每一個路過的人而責罵,或許他就會撤離,還回你的家。如果那些部門天天都收到投訴電話,他或許就不能熟視無睹,就會辦事。是啊,中國人不敢生氣,很少人懂得生氣。微薄的力量不能打破這蠻橫的結界,只有我們都獻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集結起那份強壯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打垮這個問題,她們都不敢吶喊,不敢叫罵,只能忍。可是,這個“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美德嗎?相信答案都在你們的心里。
我曾在《天天向上》看到過一個關于周鴻祎的采訪。看完這個節目,我不得不承認周鴻祎確實是一個敢說敢言的成功的商人。他不怕四海樹敵,勇于去顛倒企業巨頭。敢于去打擊那些不法網站,保障我們的電腦、手機安全。不畏懼如雨降臨般的唾罵與非議,堅守自己的信念,為我們打造了一個便利的網頁。他說,如果有人能像我一樣去顛倒那些企業巨頭,甚至來挑戰我,那么中國就會多幾個成功人士,打造出更好的`網頁貢獻給大家。那么同樣的,如果我們國家能多幾個像周鴻祎這種敢說敢言的人,或許問題就不再那么多了。
《幼稚園大學》。大學,我所向往的階段。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心里向往大學。因為大學代表這自由,輕松。不再有繁多的作業,不再有石頭般的壓力,也不再有父母整日的啰嗦。因為我們都長大了。但文中所描述的大學,是我從未看見過和了解過的--幼稚園大學。起初我極為迷惑,幼稚園和大學怎能相提并論呢?可是當我細讀后,才懂得了著所謂的幼稚園大學。文中舉了一個事例: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攔截了作者的車子,讓作者送她和她一個扭傷腳裸的朋友回臺北。作者答應了。一路上,這兩個女生哭著抱成一團。其實,這類情況只需一個電話解決。但她們卻只懂得哭泣。她們二十歲,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學教育。而她們獨立處事的能力,卻還不到五歲。
看到這里,我倍感詫異。認為這太不可能,太難以接受了。可是事實卻又如此。在她們的身上,我們都看不到一絲的獨立。一滴滴的眼淚已為她們說明了一切。作者在文中稱大學教育為“喂哺式”教育。給予學生“過度保護”,將她們嬰兒化。沒有了她們本應具有的獨立處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這樣的大學生,還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嗎?這樣下去,我們的大學生還能真正的成人嗎?我想,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野火集》給了我很多從所未有的感受與見識。認識了中國人,認識了現在的大學教育。我想這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反思與鼓勵。目的是讓我們去修正與改進,摒棄這種教育,敢于去指責與指正。這,才是我們所要的國家和社會!
野火集的讀后感 7
這次海淀一模作文的其中一題上書:“輕中有重,樸中見華,又何止宣紙呢?”看到這句話的瞬間我想到了龍應臺的《野火集》,本想把它寫進一模作文,但想想還是算了。原因無他,只是我太想就這些文章,說說他們本身帶給我的感受和思考。
《野火集》開篇便甩出了震撼的題目:《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攤販把整潔的環境弄得一團糟,為什么不生氣?河邊的住家污染明鏡一般的河湖,為什么不生氣?計程車屢屢違反交通規則,為什么不生氣?黑心的商家做出的商品害了那么多人,我們為什么不生氣?
“不敢啊!”“反正中國人講忍耐!”龍應臺這么寫道。
看到這里的人們估計大多都心里一震,不為別的,只是這句話說的太真實了。“忍”之一字,著實是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來的',植根于我們血液深處的可愛又可恨的傳統。因為“忍”,中國人和和氣氣;因為“忍”,中國人視而不見,裝作看不見應當為之怒吼的東西,渾渾噩噩地活著。
忍得太久,我們對許多許多事情都已熟視無睹。沒錯,正是“熟”視無睹。看完這篇文章,最讓我驚懼的是我對可以激起人類共怒之事竟早已漸漸麻木。
太湖的污染是出了名的。湖面平坦開闊,一望無際。是油綠油綠,滑膩粘稠的“一汪碧水”,游輪劃過時漾開遲緩厚重的油波。人在船上,一抬頭,就能看到不遠處工廠高大的煙囪往外冒著濃濃的黑煙。這場景我看過,“真是可惜”,我這么淡淡地想著轉過了頭。
最近的一個新聞也備受關注。一名中國老人爬長城時被飛奔而下的外國游客裝死,過了幾天,這名游客就施施然地回了國,家屬再也找不到人為家人的死亡負責。當時我小小地感嘆了一下,繼續往下翻閱,心想中國人就是怕洋人!
不該生氣嗎?君不見太湖曾是浮著碎鉆的明鏡,是水天一色的桃花之源;君不見橫遭災禍之家痛哭流涕,四處申訴卻無一人作主!
為什么不生氣,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園!為什不生氣,那是我們自己的同胞!中國不是垃圾場!中國人不是外國人的奴隸!
看著環境如此惡劣的家園,我們怎么好意思說我們的國家已經騰飛?一個連自己國民都保護不了不去保護的國家,讓我們怎么挺胸抬頭地說,中華民族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這都能忍,那到底怎樣才能讓我們憤怒呢?龍應臺說:“難道一定要等你自己的手臂也溫柔地捧著一個無腦嬰兒,你再無言地對天哭泣?”難道一定要等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無法呼吸,在他人的國土上抬不起頭,我們再去后悔今日我們自己的無動于衷!
不!我們受夠了!我們很生氣!
我們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這就是為什么我覺得龍應臺的《野火集》能寫進一模作文,“輕中有重,樸中見華”,這句話太完美了。龍應臺的散文拿起來只是輕飄飄的二三張紙,細讀也數不出幾個華麗的詞句,但它能喚醒現代億萬中國人沉寂的良知和憤怒,它承載著被我們無數人所遺忘的擔憂和希冀。
重于千斤。
所以就算她在下一篇《生氣,沒有用嗎?》中敘述了“生氣”的艱難,我也不想未來的自己對今日自己的無動于衷而感到痛恨。我希望在未來,遙遠或臨近的未來,無論是什么樣子,我都可以胸抬頭的說,我做出過努力,我無怨無悔。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么說。
那時等待我們的,會是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野火集的讀后感 8
現在的我原本是不愿意去讀這種負能量書籍的,只因在微博中讀到一句很認真的話,才有興趣翻開它。看書的時候,總是有種說得很對,但哪里又不對,貌似很憤慨,但哪里又別扭的感覺,好幾次讓我差點中斷閱讀。看完有種混亂、無助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我曾幾度因為別人負能量的傳遞差點奔潰,顯然這樣的玻璃心是無法消化這種負能量的,心中無陽光,如何面對黑暗,更如何推開黑暗,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自責自己的軟弱、無能,告訴自己以后要有勇氣、要正義。可真正到現實中時,仍不能事事如自己所想、所愿。
而我意識到以后以我之力,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完善自己,讓自己充滿陽光,讓自己的陽光足以影響到身邊的人和事。這便是我擁有的微不足道的力量。我仍沒有勇氣,通過吵、鬧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只能表述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想法,卻沒有能力要求別人必須贊同以及認同我的想法,畢竟人人并不是我。此刻,我似乎理解到了《野火集》描述的真正重點,并不是讓我們用生氣、吵、鬧去解決事情,而是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問題,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好與壞,用事實去表達對與錯,不論結果怎樣,但要表明觀點,不說的話別人永遠都不知道。
我看到了作者的無助、無奈、無力,看到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想了想長久以來沒有去做點什么的自己,理解到作者的存在這種憤慨也是應該的。是的,作者說的有一點我很有感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站出來去說些什么,不管對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愿意改變。
野火集的讀后感 9
翻看龍應臺的《野火集》,有這樣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題目是《不會"鬧事"的一代--給大學生》。第一次閱讀龍應臺的文章,與女性的形象不同的是,文字有力地抨擊著一個又一個社會問題。
文章開篇引用了一個猶太人母親的故事,龍應臺向我們展示了故事的另一面--想要"鬧事",就先得關心這個世界。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當代的大學生中有很多人只埋頭于功課,活在校園的圍墻里,不著眼于廣大的世界。作者還提到了一個女大學生被人問到社會問題時嬌滴滴地說"好可怕喲!"吐吐舌頭。我對于這個細節印象十分深刻,這樣的無知也能視為可愛?先不說這樣的大學生是否合格,倘若這種膚淺的審美在大學生中流行,就能使一大批人向所謂"可愛"的方向發展。這樣不會關心世界的一代絕不會"鬧事"。
現象的背后總有其本質,龍應臺對于這樣的現象也做出闡述。大學生們所處的環境不鼓勵甚至于試圖阻礙他們對書本以外的興趣,來自于父母的教導、書本的知識、社會的壓制,當代的大學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不關心世界,而是像作者說的"他發覺這個社會根本不希望他有道德勇氣或義感"。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一代更不會"鬧事"。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作為一名高中生,我經常關注一些國際新聞和重大事件。但我身邊的人有很多對于世界極不關心的。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謂時尚的現象比比皆是,也許衣著時尚的人不會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內涵豐富,關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氣的人永遠都走在時尚的前沿,這樣的人才是最可愛的。我們現在的身份雖然是學生,完成學業是我們的頭等大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著眼世界并吶喊出自己的聲音;書本上給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礙我們追尋證明答案的過程。
文中還列舉了大量的大事小事,可見作者本身對于世界的關注。龍應臺用犀利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用屬于自己的文風談論著自己的主張,以一個公民的角度審視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的作家是可敬的,因為她的作品是社會的,是實際的,是真正貼近我們生活的,同時又讓我們有所反思。她以筆為劍,道出生活百態,揚起正義與道德。
野火集的讀后感 10
臺灣作家龍應臺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錄了27篇龍應臺在84、85年發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評論文章。文章主要內容是批評國民黨政府各種不足之處,及鼓勵同胞要爭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權利。
《野火集》同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其出版年份相同,寫作目的相近,具體內容互有參照。總之兩本書雖都出版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但還都適合今天的中國讀者,特別是大陸讀者閱讀。
《野火集》總的基調是客觀冷靜的,敘述方法是說現象、究原因、提建議,沒有過多的吸引眼球但卻無濟于事的嘲諷與輕慢。可以讓人感覺到作者情真意切,是真的想為家鄉、為學生、為小民改善自然環境,提高生活水平,推進民主自由。
文章發布已有將近30年了,30年前的臺灣與今日的大陸有許多驚人的相似。集權政治、道德淪喪、環境污染、弄虛作假,等等。許多非常嚴重的問題在現在的臺灣已經有了較好的轉變,而在大陸卻依然嚴峻。這讓我感覺大陸與臺灣是不是有著30年的'差距,或者說30年后,我們的各方面情況可以達到今天臺灣的水準。
我爸媽去過臺灣,據他們說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凈衛生的食品,優美的風景,較高素質的居民。細想起來,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陸恐怕真的沒有幾個。真的希望祖國大陸可以有臺灣那樣物質和精神文明。
最后說一下,龍應臺是一位女性。經常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看到她的暢銷書《目送》,一直以為這個名字的背后會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樣的溫文爾雅的男性。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龍應臺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關心民主建設、百姓疾苦、民族未來的有思想、有抱負的女戰士。她的言論在當時的政治高壓下,是受到了許多保守人士的攻擊的。她也是頂住了政府的壓力,發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進而點燃了臺灣自由民主的野火。一個弱女子,能有這樣的氣魄與情懷,真真讓人贊嘆敬佩。
同時推薦兩本書:《丑陋的中國人》為認識中國人的必讀書籍。《野火集》是認識中國社會的首選科目。
野火集的讀后感 11
選擇看《野火集》是因為龍應臺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我的十分相像。看完全書時,龍先生的筆尖已經將我的思想提高到了另一個高度。
下面,我就以一個普通中學生的身份來談一談我的理解與觀點。
在《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以及《生氣,沒有用嗎?》這兩篇文章中,龍應臺先生談到了對于七十年代臺灣的“臟亂差”現象,當時的國人根本不予理睬,從眾性使得他們漠視了這個滿身污垢,卻被他們稱之“家”的臺灣。所以,當龍先生“生氣”時,卻受到了以白眼和辱罵作為“先鋒”的“回報”。對于這一點,我是感同身受的。曾經在一個飄雪的冬天,我看著紅燈前自由穿梭的行人,大聲喊出:“是紅燈,你們為什么要穿路?”時,身后的一名中年男子用臟話罵了我,從我身邊擠著(來往行人很多)走去了對馬路;一位走到馬路中間的老伯很詫異地回過頭來看我,像是見到了一個不明外星生物體……那一刻,我的眼眶紅了,我不敢相信這就是堅持交通法規的人的下場:眾目睽睽之下,像一個小丑。但是龍先生說“講道德勇氣,不是可恥的事;說社會良知,也并不膚淺。”而且“在一個法制上軌道的社會里,人是有權利生氣的。”
中國有句俗話“忍字頭上一把刀”,可見國人講隱忍,是出了名的。只要別人不危害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已不做害人利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太多國人“根深蒂固”地相信這個“理念”。所以,鳥兒找不到茂盛的樹林了;老人倒地也沒有人幫忙送醫了;世博護照被偷找不到小偷了……這些都是身邊確實發生的。太多只顧自己利益的人一邊埋怨“人心不古”一邊理所當然地繼續自己的無動于衷。但是龍應臺先生告訴我們“要維持一點基本的人的尊嚴,就不得不仰靠一個合理的社會秩序。這不僅要求我們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還要制止別人做害人利己的'事。”而且我們“不應該迷信逆來順受”。
同時龍應臺先生以智者的睿智揭示直指國人的道德劣根性“我們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反而一味地掩藏——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太多國人都避諱的問題,卻又是至關重要的癥結所在。
拿上海世博會來說,我本身就是世博小志愿者,所以有關世博的新聞會特別關注。當電視上播出了哪個廣場舉行盛會時,鏡頭遠處,說不定你就能看見幾個孩子爬到建筑上打鬧;一群人擁上公交車,把幾個外國人擠在門外;一個女士偷偷地快速掀起隔離帶鉆進了隊伍里……這些盛會中的敗筆,都被掩蓋了。所以當看到《野火集》里針砭的社會弊端時,我的感受好像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點點滴滴,中國人重形式、做表面的習性到處可見。但是龍先生告訴我們“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一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因此“我們不做大人物,總可以做個有一點用的小人物吧?一個渺小的個人,如你,如我,還是可以發光發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野火集》可以燎遍整個中國大地,帶去龍先生以及所有愛國之人的心聲,關注我們的家、我們的中國、我們的上海,從小我出發改變這些不美好的現狀。就像文中龍應臺先生所呼吁“過程會很困難,沒錯;有些人會被犧牲,沒錯。但是在你沒有親身試過以前,你不能說不可能!在你沒有努力奮斗過以前,你也不能談無力感。”
因此當我讀完《野火集》后,并沒有對名人的膜拜,有的只是對一個文化理念與公民意識先驅者的崇敬,感謝她用筆喊出了很多人不敢、不屑、不愿說出的話,感謝她這樣一個平凡卻勇敢的中國人。我想正因為有了這樣前輩的指引,所以我才會變得更堅強與勇敢。
野火集的讀后感 12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從專制到民主,從禁閉到開放,都凝聚著一些人的斗爭和汗水,甚至是犧牲。對于那些奉獻了自己,改變了社會的斗士來說,我們應需奉上真誠的贊美。
過去的臺灣,是一個專制的地區;現在的臺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受人尊敬、人民素質普遍比較高的地方。這個巨大的.改變,離不開一位拒絕沉默的教授――龍應臺。
在龍教授尖銳的筆下,《野火集》誕生了。
這本書正如他的書名一樣,野火般地銷售起來:學校大批大批地訂購;一位醫生買了300本,四處寄發;走進書店的人們都買兩本,一本送人,一本給自己,就怕看的人不夠多……
這本書,就如拒絕對社會不良現象采取容忍做法的火種,將爭取自己權利的火種撒到每個人的心田。當時,有人把龍應臺當作“縱火犯”來看待,而大部分人,卻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心里話。
毫無疑問,正是在當時政府的壓迫下,才有那些指責政府不公平的言詞。而政府隨之的改革,也意味著那些為爭取自由的斗士做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改變社會的,是那些拒絕沉默的人,拒絕容忍的人,是他們,奉獻了自己,為下一代爭取來了更好的生活環境。
我為那些勇于奉獻,勇于面對貪官污吏的自由斗士無比敬佩,而對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更多的是同情。
別人的囂張很多時候來自你的軟弱和縱容。那些民主斗士為了更美好的社會奉獻斗爭,甚至犧牲,我們什么也沒做卻享受著他們的成果,作為沉默的大多數,是不是應該感到羞恥?
社會的改變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個人創造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動社會前進。
野火集的讀后感 13
周末,雨后初陰,再次睡了一個上午...
午后,閑來無事,跑來新圖翻翻書。突然想起了龍應臺,于是找到了一本她的書來看看——野火集的回憶錄。老實說,我只是看了1/4,所以也算不上讀后感啦,只是雜談而已。
文章在講述二十年前的臺灣,卻仿佛在訴說當今的大陸。社會面臨各種類似的問題,諸如假貨,毒奶粉,環境污染,還有新聞監管和輿論喧嘩等一系列社會矛盾,這些都加深了我對臺灣的好感:看到1984年的臺灣,我倍感親切;看到當今的臺灣,我憧憬未來。
作者的旁白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算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警惕吧!我們在抱怨政治體制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時,卻習慣性的忽視了自身的因素。我們渴望享有公民的權利,卻不愿意承擔公民的責任(或者說目前還缺乏這種能力)。也許正如作者所說,民主化需要經歷兩個階段:反對威權的壓迫,反對民意的.壓迫!最終,民主戰勝了威權,文明引導了民意。人們學會了獨立思考,社會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一個有文化的社會是值得向往的,這就如同當今的臺灣吧!
野火集的讀后感 14
我認為《野火集》之所以能燒出一方天地,與其說是龍應臺犀利的語言與強硬的態度,不如說是因為她本質中的勇氣與客觀。
她的勇氣與客觀體現在,那個年代的臺灣言論、出版還很嚴格,社會問題頻發,她竟然能站出來發聲,并用簡而有力的文字將問題講清,沒有一點保留,將毒瘤展現在公眾面前。她不添油加醋更不會可以保留,就這樣以一種殘酷的方式讓人們從早已習慣的“安逸”中醒來。
她的勇氣與客觀還體現在,她雖然揭露了社會的問題卻也沒有忘記世界的`美好。她敢于將臺灣的優點與美好都展現出來,不做一個片面的批評家更不會害怕被反對者找出反駁的觀點。
龍應臺的“野火”燒明了臺灣的一片天,那中國大陸是否也會出現這樣一把“野火”呢?有時我會想,也許不是我們的生活很美好,只是因為我們早已適應了現狀,或許你與我皆是井底之蛙,或許這個社會還需要一把火來照亮前進的路。
野火集的讀后感 15
《野火集》使得龍應臺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也因此成就了她源源不絕的理性而犀利的文章,漸漸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以致使她的那片火燃燒了整個中國,而終于有今日我們所見的足跨海峽三岸的一個社會的良心、醬缸文化的諫諍者——龍應臺。
龍應臺常常針對一種社會現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于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馬上讓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這些事,就發生在周圍,看得見,摸得著,那么具體、實在、確切;而內中的緣由、涵義、影響、作用,常人似乎無所感,一經點破;立時豁然開朗。
這個學習英美文化的偉大女性,在她深深熱愛的.臺灣土地上,揮灑自己的筆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聲。龍應臺所擁有的魄力和勇氣,是她震懾文壇的銳利武器;精辟獨到的言語,一針見血。
單單選取了這三篇文章來敘述我的感想,因為這文章,都是龍應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話語。句句獨到。
《野火集》,龍應臺,都是文學對這個世界最無與倫比的饋贈。
野火集的讀后感 16
現在的我原本是不愿意去讀這種負能量書籍的,只因在微博中讀到一句很認真的話,才有興趣翻開它。看書的時候,總是有種說得很對,但哪里又不對,貌似很憤慨,但哪里又別扭的感覺,好幾次讓我差點中斷閱讀。看完有種混亂、無助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我曾幾度因為別人負能量的傳遞差點奔潰,顯然這樣的玻璃心是無法消化這種負能量的,心中無陽光,如何面對黑暗,更如何推開黑暗,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自責自己的軟弱、無能,告訴自己以后要有勇氣、要正義。可真正到現實中時,仍不能事事如自己所想、所愿。
而我意識到以后以我之力,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完善自己,讓自己充滿陽光,讓自己的陽光足以影響到身邊的人和事。這便是我擁有的微不足道的力量。 我仍沒有勇氣,通過吵、鬧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只能表述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想法,卻沒有能力要求別人必須贊同以及認同我的想法,畢竟人人并不是我。 此刻,我似乎理解到了《野火集》描述的真正重點,并不是讓我們用生氣、吵、鬧去解決事情,而是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問題,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好與壞,用事實去表達對與錯,不論結果怎樣,但要表明觀點,不說的'話別人永遠都不知道。
我看到了作者的無助、無奈、無力,看到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想了想長久以來沒有去做點什么的自己,理解到作者的存在這種憤慨也是應該的。 是的,作者說的有一點我很有感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站出來去說些什么,不管對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愿意改變。
野火集的讀后感 17
《野火集》是龍應臺20多年前在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專欄發的文章的總匯,一個月之內再版十幾次,創造了史無前有的記錄。
我認為,《野火集》和《丑陋的中國人》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希望用文章來喚醒人們。《丑陋的中國人》喚醒中國人進行自我反省、取長補短,而《野火集》喚醒的是中國人的良知(好難解釋啊)。
《野火集》告訴我們要敢于揭發真相。
《野火集》告訴我們大學生應該擁有理智。
《野火集》告訴我們女性一樣可以寫出犀利明銳的`文章。
這本20多年前的書放到現在一點也不過時,她反映了當時政治黑暗的臺灣。現在的臺灣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改變還不夠。但是這二十年間的改變則是對《丑陋的中國人》的一個答復,對那些曾經、現在擔心過中華民族未來的人一個答復,我們可以改變。
野火集的讀后感 18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曾說到有關黑屋子的話,他說,黑屋子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而如果有人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那必會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可是他又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黑屋子中高聲大嚷的人,是黑暗時代用黑色眼睛觀看世界的明眼有心人。而龍應臺,她是在黑屋子里點起火把,誓要將屋子燒毀,帶領全部人馬沖出去尋找光明的人。
《野火集》就是她帶領我們沖出黑暗尋找光明世界的火把。
《野火集》成書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揭露批判的是八十年代臺灣的種種弊端。可,時隔三十年后,你會發現,今天的大陸就是當年的臺灣,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更需要這樣的野火來燒一燒。
作為公民,你需要龍應臺。因為她為公民的權利而戰。
八十年代的臺灣,就像如今的大陸:地溝油、毒奶粉、空氣污染、奸商欺詐、道德淪喪……
于是龍應臺大聲怒吼: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
小孩子被車撞到,路人漠然以對無人譴責肇事者;有人插隊在你前面,你唯唯諾諾著心中暗罵卻不敢要求他走回隊尾去;你在清澈的河邊觀賞落日,有人把成筐的垃圾倒進河里,你被陣陣惡臭熏得直嘔,可你不敢制止最終選擇轉身離開……
從歐美民主世界留學歸來的龍應臺看見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種種劣跡,她跳將出來指責每一個懦弱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你居然能昧著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數”!你不生氣,你忍耐,你退縮,于是城市的交通烏煙瘴氣,于是清澈的淡水河變成了爛腸子;你不講話、不罵人、不發表意見,于是你的寶貝呼吸著化學的毒素,那些剛出生的嬰兒的眼睛是瞎的,只有黑色的洞……
龍應臺的文字就有這樣的魔力,她讓我們每個人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尋找我們與它千絲萬縷的關聯。于是,看完《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之后的你開始反省自己——我是不是那個沉默的大多數?你開始鄙視自己——我就是那最沒種最沒良心的大多數!我,當然還有你,也必然終于理解了魯迅那句“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我,當然還有你,也終于透徹地體味到刻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的碑文: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我們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理應看到并指出這個國家的種種不足,并為改變這種種不足而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由此,你會質疑全國政協委員倪萍的“我愛國,我不添亂,從不反對或棄權”,你思考后認定,這才不是真正的愛國。真正的愛國應該像戰地記者閭丘露薇所倡導的那樣,對不公平的事習慣說“不”,對不作為的服務人員說“不”。因為,說的人多了,就有被上面聽到的可能,當然,也就有了改變的可能。
那么作為上面的領導者們,他們是不是也需要龍應臺呢?
《野火集》如同一枚火種,點燃起臺灣的處處野火。有的官員憎恨她,視她為臺灣的賊;有的官員圍剿她,禁她的書,抵制她的思想。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在文章中抨擊政府、抨擊官員、抨擊制度。她說體制的壞話,說傳統的壞話,當然更說當權官員的壞話。
貪腐者憎恨她,因為她的文字如利劍剜出貪腐者不敢示人的毒瘤。罔顧法律,厭惡古跡的高雄市長蘇南成當然也憎恨她,因為她指出蘇市長在古城墻事件中的無知與無能,她擾政亂政,因為她居然為保護“無用”的古跡而到處奔走呼號挑起民眾懷舊的神經。
可是啊,愈是如此,我們的官員愈是需要她。官員是人民的官員,理應為人民服務。可是,你看那些視人民為仇敵的官員們,他們的心是橫著長的,恨不得將“刁民”殺盡而后快;那么,這樣的官員們,他就應該聽聽龍應臺的勸導,俯下身子聽聽人民的意愿,讓堅硬的心腸柔軟下來,讓蠻橫的法令消失無蹤。你看那些高高在上目光短淺的官員們,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只關心自己的政績,卻回避或逃避未來的責任與社會的擔當,他們該擦亮眼睛翻看龍應臺的批評與呼吁,潛心研究并推行“功在當代,利在春秋”的舉措。你看那些玩弄權術尋租空間巨大的官員們,他們無法無天,無所顧忌,招來民眾的怨聲載道,如《四庫全書》所指“己雖日昌,民則日瘁;己雖日歡,民則日怨”;他們該細讀《野火》,看民不聊生,看千瘡百孔,看民眾的怒火如何積攢爆發進而形成燎原之勢……
當然,為民眾謀福利,為國事憂心,為社會把脈的好官也更需要她,因為她溫和友善,循循善誘,如中和養胃的`正氣散,吃了強身,多吃無害。
作為學生,你同樣需要她,因為她警醒你遇事不逃避,要學著自己長大。
她在《幼稚園大學》一文中提到,八十年代的臺灣大學生們,在威權政體長期的控制和操弄下,往往遇事“淚眼汪汪”、“沒有意見”、“不知道”……獨立處事的能力還不到五歲。她在“寫給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新的“野火”,從哪里開始?》《不會鬧事的一代》里也同樣如此提及。
這樣的心智年齡,一方面是因為大學校長“抱著走”“喂哺式”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是政治的威權讓每個人包括學生們習慣于屈從,習慣于沒有爭論沒有反抗,習慣于沒有思想沒有主見。
龍應臺的文字就是這樣的可怕,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弊端背后的推手,揭開瘡疤,引起療救的注意。如今的大學生如何呢?怕是兩極分化的嚴重吧?大學校長們不再“抱著走”了,他直接把學生扔在象牙塔邊上拍拍屁股走人了。學生們呢?當然要自己面對這個新鮮復雜的世界了。他們要么拿著書本只管讀與背而不必做個體的思考,要么拋下書本沖進網吧瘋狂對打王者榮耀,打得昏天黑地六親不認;或者沖進社會奔入賺錢大軍,在金錢至上的時代以金錢論論英雄論成敗……
高中生呢?也是如此吧。八十年代的臺灣,高中生總是要加入聯考大軍的。即使時代在變化,人生的路不只聯考一條,人們依然抱著一條路走到黑的心態,不給自己變通的機會。她說,人們就像實驗室中的老鼠,當命運受到無盡的動蕩折磨時便回過頭來折磨自己最后崩潰死去。
她還告訴那個“我大學畢業就要去美國了,遠走高飛”的高中生,告訴他說,自己的國家不好,我們卻不能逃避,而要伸出手去,拉我們的祖國一把,讓她好好的走下去,越來越美。他說每個學生都要用腦子思考,要做自己思想的主人,要學會與老師爭論,要自己開眼看這個世界,要慢慢地學著自己長大,做時代的主人翁。
當然,學生的老師們,比如我們,也更需要龍應臺。因為,教書育人這沉甸甸的責任扛在肩上,我們要教會孩子學習,教會他們成長,教他們學會爭論、學會質疑、學會維權、學會擔當……
龍應臺說,時代壞了。時隔三十年后,這個世界依然在病著,每個人都汲汲于功名富貴,每個人都熱衷于喧騰熱鬧不甘于沉靜寂寞。少有人關注時代的走向,少有人關心國運的興衰。而龍應臺,她的心里必是存著一片海,才會洶涌出這江海一樣澎湃的文字來。她以柔弱之軀執劍挑戰,以微弱之聲搖旗吶喊,這份責任心和使命感,欄桿拍遍的辛稼軒將軍有,睥睨權貴的李太白有,貂裘已暗心在天山的陸放翁有,可是,耽于享受的我沒有,安于茍且的你也沒有。
可是,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有那么一天,你也會為保護古跡而戰,因為古跡有可能藏著你的過去預示著你的未來;你也會為尊嚴而戰,因為你一套自住兩套出租的三所房產也可能遇見強拆;你也會為生存而戰,霧霾橫行,化學污染,你的寶貝呼吸艱難……
哪一個人不需要龍應臺呢?農民需要聽聽她苦口婆心的勸導,不再將垃圾倒進房子前的河流里,那是城市的河,其實更是你的河;工人需要聽聽她語重心長的敬告,7.99歐元一條的牛仔褲,廉價是因為克扣掉了你的血與汗,你理應走上街頭說“不”;知識分子更需要她的警醒,用她來點燃心中沉寂許久的火種,勇敢地向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say“no”,并為自己的理想國奮起戰斗……
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需要龍應臺,需要她文字的火把,將舊我燒一燒,將舊思想燒一燒,將一切應該改變的,都盡情地燒一燒。
然后,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世界,將煥發出全新的容顏,光明而絢爛。
野火集的讀后感 19
《野火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讀來就像讀魯迅的《吶喊》一樣。但《野火集》里面的文章更加通俗易懂,講的都是現在我們關心的、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主要理由,特別是我喜歡這本書的文章中透出來的真實,以及對這些事的評價。于是我選擇了幾篇文章。
先來看看這篇《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這篇文章在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其中給我觸動最深的就是這句活:“在臺灣,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壞人。”
文章開頭以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例,講明了自己的觀點“中國人,怯懦自私。”這四個字就像一把大錘,狠狠的抨擊我的心靈。文章講到了中國人對違法小販的怯懦、警察的無動于衷、釣魚人面對臟臭的河水的忍受、對違反交規的.計程車司機的縱容、缺德廠家將污水倒進河水里,還講到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質疑、以及外國人來中國的種種安全規定,這一切足以使人們生氣,憤怒,但人們還是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數,所以文章最后還說“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一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說話,明天你——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都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
緊接著,就是《生氣,沒有用嗎》這篇文章。作者寫出了種種令人氣憤的,但卻沒有用的事例。作者叫人排隊遭白眼、讓人保護環境人沒反應、舉報烏賊卻沒人收、差點被小販殺掉……作者總結的原因是生氣的人太少,并且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只能裝十只雞的籠子里裝了一百只雞,我們就是這群雞,不能被殺掉,也沒有一個較大的籠子,所以要仰仗一個合理的社會秩序。作者是在指責這種制度,是這種制度正在害著我們。那些壞人做壞事沒人管反被縱容,警察只顧自己安逸也不肯管一管那些無恥的市井小販。
再接下來,就是《難局》這篇文章。作者先講了幾個人的例子:蘇格拉底寧愿自己被誤殺,也不肯違背制度,梭羅被制度誣陷而沒有反抗,葛茲在無賴面前,面對著是自己被他們捅死還是捅死他們接受制度裁決的情況下殺死了那些無賴。張系國面對司機打架,跟司機對峙,反映了制度與個人的矛盾,就像是我捅死他還是他捅死我之后去告他故意傷害罪?
這就是野火給我帶來的全部感想。
【野火集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放野火作文10-12
野火飯作文08-10
放野火周記09-24
燒野火飯作文07-13
桃樹下的野火飯07-29
《野火集》讀后感(精選13篇)11-22
野火飯作文(精選18篇)05-23
[精]燒野火飯作文11-13
放野火周記700字07-20
【優秀】燒野火飯作文6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