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

時間:2021-01-29 12:52:2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通用8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別裁》的讀后感(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通用8篇)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1

  這次看《論語別裁》,南懷瑾先生講了一番有關孝道的話,對此我深有感觸。

  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是空氣,摸不到卻時刻圍繞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這個專屬名字中,必定包含了父母對我們無盡的深愛和期盼。今天偶然間在成語書上翻到“懷瑾握瑜”這個詞,在好奇心的督促下,我汲取了這個詞的含義。“懷瑾握瑜”形容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由此可見,南懷瑾先生的父母對先生的期盼。現代人的名字中有“健”的數不勝數,父母都希望我們健健康康一輩子;“一鳴”在人名中也屢次出現,一聽便知道,父母希望我們“一鳴驚人”,成就不凡。

  不只是從名字,從生活中的語言、行為等等中,我們隨處可見父母對我們的愛和期盼。可是面對這些,我們應該用什么做以回報?我想,遵守孝道應該是最好的方式。

  如何做好孝道?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孝悌,是人的根本。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就看這個人是否有學問。可見,孝道如此重要。

  說道孝道,我更想到了二十四孝圖中“郭巨埋兒”的故事。他為了養母親,想要把兒子埋了,說實話,我覺得這種“孝順”太為過了,不如做到父母開心,父母順心,父母無憂,父母健康,這不是更好嗎?

  百善孝為先,雖然我們年紀還小,但我們也應該學著感知父母心,感受父母情,并且盡力用微小的力量去報答父母的恩情。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2

  春節之中,從網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因為我看了許多國內的作者編寫的有關論語的書籍,但都沒有這一本那么地易懂,那么地貼近生活。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們以通俗、啟蒙的教育。現在想修身的人們都來看看這本書。

  從高中就知道了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現代年輕人靜心閱讀的書籍。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郁癥,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系,更加突出現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為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于佛學的教化,對自己、對社會都好。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理解的晦澀。 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揮,造福后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3

  一聽到《論語別裁》這個書名,就感覺是啰啰嗦嗦講大道理的書。剛開始看確實感覺挺沒有意思的,但后來漸漸地有意思起來了,先說了學習是最基本的,后來講了許多的人生道理,中間還附帶一些小故事,看完后感覺挺震撼的。

  我在以前認為古人都是比較蠢的,看慈禧太后那個老妖婆出行居然那么奢侈,還對侵華的外國使者畢恭畢敬的,那個時候沒有想起古人創造了文字,創造了地動儀,也用中醫治病等等“偉大事件”。

  讀《論語別裁》看完每一章時都會感嘆古人真的特別聰明,他們懂得的比我們一些現代人多很多,而且,他們還有著一顆本心,一顆君子的心。這在現代社會中似乎是特別缺失的。

  《論語》中有很多講人際關系的道理。如每個人都有缺點,人與人之間要講誠信,人與人之間必有所長也必有所短......

  前兩天看的有一條比較喜歡,貢子分享自己認為對的道理,“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然后孔子告訴他完全這么做是不可能的。

  我一直也如子貢一樣這樣想,也從來沒有感覺有什么不對,但這本書中讓我認識到我錯了。這是多么難得啊,在生活中讓別人教會我們“這樣是錯的”,是很困難的,在教會的同時,我們也會付出許多的代價,這就是我認為這本書好的地方,它可以以一種我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在讀書中教導我們平時做錯了什么,怎樣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4

  隨著國學熱潮的洶涌而至,我也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國學積淀和文化素養,讓自己更充實起來。閱讀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一書,我從中讀出了先生的謙虛和虛懷若谷,把學問做透的執著態度。特別是讀完先生對《卷二?里仁第四》的解讀,如在《里仁第四》、《月是故鄉明》、《兼收并蓄見仁心》等篇章對“仁”的闡釋和講解,讓我更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仁”的認識,更堅定了“仁在心,學做人”的信念。

  南懷瑾先生認為“里仁”是人如何處在仁的境界,要求我們重視個人修養,強化精神提煉,追求“仁”的境界。這就引導我們以“里仁為美”,讓修養、學問、做人達到智慧之境,達到真善美的境界。這就啟迪我們從以下三大方面要求自己:

  樹“仁”之人生觀,做到知行合一。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只有以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待他人,以博愛之心“泛愛眾,而親仁”,能夠深刻認識到“仁德”是人之本、人之性,以仁愛作為真正的做人之道,逐漸超越血緣基礎之上的親親之愛,以無限的溫暖照亮他人,逐漸讓“仁愛”作為一種品性和能力,并在現實生活中加以落實,讓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展現出“仁”的風范,并成為一種行為的自覺。

  堅信心中有愛,以仁愛之心愛人。在日常生活中,堅信“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想別人所想,以一顆仁慈之心學會關愛,做到在家愛父母、愛兄弟姐妹,在外愛朋友、愛他人,逐漸構建愛的和諧氛圍。做到以寬以待人的胸襟勇于承擔,摒棄自私自利之念內修文德。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親相愛,以仁愛之心平等對待他人,以和睦相處促進團結協作,那么怎么會成不了真正的正人君子和仁人君子呢?

  聆聽圣人啟迪,提升綜合素養。通過學習閱讀,從先賢圣人那里學習做人之道,以“恭、寬、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為“至仁之人”,以此才能行于天下。在生活工作中,以“恭”要求自己,堅持做到必恭必敬,對世界、對他人有恭敬之心,做到恭則不侮;以“寬”勉勵自己,以自然寬和之態善待他人,以寬容和美匯聚人心;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講求信用,力爭做到誠以修身,信以立世;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以敏銳、敏捷的態度抓住機遇,能以敏銳的應變能力力爭敏則有功;以“惠”警示自己,能以慈惠之心感動別人,發揮精神感染力。

  總之,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學習中,我都將以“仁”為追求人生向善的動態的進取過程,進行自覺地地“仁道”選擇。最終,以良好的品性為保障,以過硬的本領為支撐,以遠大的理想追求為航標,以超強的主觀能動性為自覺,以恒久的“仁心”勤踐行,以推己及人之心溫暖世人,溫暖世道!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5

  《論語》的初印象來自于祖父。夏日的傍晚,剛吃過晚飯,日頭還未下山,這位舊時的國文老先生就會拿著一把戒尺,聽一個梳著童花頭的小姑娘背:“子曰......”只要錯了一個字,那戒尺就會高高地揚起來......因此孔老夫子著實沒有給我任何的好印象,只留下日復一日的子曰,粗長的戒尺,和日頭下拉長了的祖父的影子。南懷瑾老先生的年紀也夠做我的祖父了,然而他卻告訴我“論語”要“別裁”。開篇所論的“學而第一”就刷新了我的認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首先。何謂“學”?哎。就是學習嘛,學知識嘛。可南老先生卻急忙擺手:不,不,這這不對。

  此處的學是學問。而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如書中所言“這個修養不只是在書本上念,隨時隨地的生活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啊。所以才有“觀過知仁”——我們看到別人犯了錯,要反省自己,我不要犯錯。讀到此處,我不禁呼:“對了,因此才要時習之啊!生活無處不在啊!真真錯怪孔夫子也!”反觀如今我們所提倡學生不可高分低能,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以處世之哲學,不正也是如此么?無怪乎漢內斯.阿爾文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其次,關乎朋友。讀過歷史,孔子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其門下弟子三千,不乏在各國任軍政要職的人才,振臂一呼,即敢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是他卻堅持周游各國講學,以一己之力,試圖結束亂世,創造心中的那個大同天下。然而閉門羹,冷遇,是那個信奉武力的時代唯一能給予他的。春秋亂世,如有人能懂他,哪怕只有一人,對這個不屈服于現世執著于內心的花甲老人也是莫大的快樂呀!因此南先生說此處的“遠”是形容知己難得。可,到底有多遠呢?一直到了五百年之后。董仲舒興儒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嘆,這樣的知己,這樣的無上榮光,來得卻這樣得遲。我著實很想穿過時光,對著那個駕牛車的老人家襝衽矩坐,道一句:“先生,遠道而來。弟子,洗耳恭聽。”

  可即使那樣孤獨,無人知曉,也要做到“不慍”。也就是孔子這句話提到的第三個觀點。南懷瑾先生說這個“慍”主要是指怨天尤人。任何人碰到艱難困苦,遭遇到了打擊,就要怪別人對不起自己,不幫自己的忙,如何如何。嚴重的.連對天都怨。我遇到過這樣的人,在考試失敗時,怪同學不肯資料共享,怪父母沒有更好的門路,怪試卷出的太偏,甚至怪那天的天氣不佳......可是,誰有這個義務呢?為什么一定要幫?說到底無非是自己實力不夠罷了。如果遇事能先檢討自己,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方可稱之為君子。大道至簡,行之不易。

  南懷瑾先生的這部《論語別裁》幫助我們跨過2500多年的時光,走進那位被幾度誤解的思想巨匠。其書內容浩瀚,我所學尚淺,只得取一點來談。無論為人或是為師讀來著實受益。而我,也想借著這篇文章替那個因為不愿意背書而調皮搗蛋的小姑娘說一聲:“對不起,阿公。我,很想念你。”《論語》我讀懂一二。祖父的苦心,我亦讀懂了一二。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6

  看到阿波的讀后,才想起幾年以前曾帶研究生讀過一次《論語別裁》。不過當年共讀的學生都畢業了,阿波也已碩士畢業工作了兩年,今年又來我新調來工作的這所大學讀博士,并由我協助指導論文,可謂因緣巧合。而《論語》,我希望成為我指導的每一位學生的必讀內容;對我來說,也是常讀常新。

  說來這是第二次閱讀南懷瑾先生所著的《論語別裁》,只不過第一次并未留下任何文字印記,隨著閱讀討論的結束而結束,在之后的日子里也未能用心去體會,有些慚愧。這次趁著入學前的一個月,伴隨著一些雜事,斷斷續續地讀完了上冊。

  第一篇學而包括了孔門教學的目的、態度、方法等等,講的是作學問的內在修養。第二篇為政,講的是學問的外用,突出了德的重要性。第三篇八佾,為我們講述了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禮。祭祀之禮,外交之禮,君臣之禮,皆入其中。第四篇里仁,對“仁”進行了闡釋和講解。公冶長第五和雍也第六,通過對話和事例進行印證,述而第七則是通過對學而的注解,引申了學問之道。泰伯第八引申注解了為政,而子罕第九則是對公冶長和雍也進行了引申,闡述了孔子的思想與教育學問的觀點。

  讀完之后,印象較深的是學而、為政和里仁三篇,在此記下一些零星的感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問不是呆板的文字,不是一成不變的知識,而應該從人生經驗和做人做事上去體會。作學問,要多看、多疑問,隨時隨地地去思想、去見習、去體驗、去反省,并不是讀死書。反觀我們,求學都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無可厚非,但離真正的作學問,還差的十萬八千里。再來看立身處世的態度,“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在家做孝子,出門在外,愛朋友、愛社會、愛國家,為人處事要謹慎,不小器,擁有寬廣的胸襟,親近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然后量力而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來是這樣的美好,可在現實生活中,孝敬與友愛卻是那樣的缺失。為人子女者不贍養父母,更談不上“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卻為爭奪財產大打出手,對簿公堂,朋友間陽奉陰違,爾虞我詐,不喻于義,而喻于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想來令人痛心。

  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可以看出德業的重要性。而“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說的是法制與德治。其實為政也好,做人也罷,都要有德,都要通曉人情世故。正所謂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窮通看指甲,壽夭看腳踵,如要看條理,只在言語中。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時刻懷揣一顆平常之心,愛人之心。

  南懷瑾先生認為“里仁”是人如何處在仁的境界,要求我們重視個人修養,強化精神提煉,又要救世救人,追求“仁”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樹“仁”之人生觀,做到知行合一,以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待他人,以無限的溫暖照亮他人。堅信心中有愛,以仁愛之心愛人。在日常生活中,堅信“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做到在家愛父母、愛兄弟姐妹,在外愛朋友、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以“恭”要求自己,堅持做到必恭必敬,對世界、對他人有恭敬之心;以“寬”勉勵自己,以自然寬和之態善待他人;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講求信用;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善于抓住機遇,從容應對;以“惠”警示自己,以慈惠之心感動別人。

  以上是我一些淺顯的感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論語》,其中的深意和內涵,留著以后慢慢去學習和體會。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7

  《論語別裁》是南懷瑾先生最暢銷的幾本書之一。書名為“別裁”,是因為所有講解“都自別裁于正宗儒者經學之外,只是個人所見”。先生如此解釋。他把原典放到一個個人文掌故中進行發酵發散,個性十足。先生形容自己是“擺脫二千余年的章句訓詁范圍,重新確定章句訓詁的內義”。經史合參,以《論語》和《春秋》為藍本,勾勒出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社會的概貌,從中體會國學精神。

  有句話叫做“大道為簡”,國學其實是人類對大自然最簡單質樸的認知和總結。學習國學可以慢慢從這些最質樸的認知中找到生活工作中難以解決的各種思想問題。從而對世界觀和價值觀獲得開明和啟示。看先生的書,你會發現,世界越來越寬廣。因為他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一本書里的內容。那種境界,那種氛圍,那種對中華文化的解讀,為我們更加容易了解塵封多年的歷史大門增加一把鑰匙。先生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和經歷,給我們這些后輩娓娓道來孔子門學的可貴。孔子不愧為萬世師表,幾千年前的所講所語,歷經歲月的剝蝕,也能照亮后來人的心路。社會問題自古有之,但要心存理想,這也是先賢的偉大之處。并且先生寫書一項的風格如此,向我們說明為人處事的原則,以及道德的可貴之處,且不是那種夸夸其談,只歌功頌德,很貼切、很實際,讓我們由心底自發的認可。

  作為一個普通的80后,我自認是沒有信仰的人,社會的復雜讓人無所適從,自小接受的教育與社會的巨大反差導致的自己內心無比的空虛,而回歸傳統的經典,讓我深感自己所學淺陋,必須放下浮燥的心態,拿出“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細細品讀,潛心求學,不僅提高文化涵養,還有讓自己放松在古人的世界里,在這樣一個松靜自然的氣場下,身心得到了休整,思考得到了釋放,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人生狀態,才能進入中國傳統文化那迷人又高深的境界。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8

  《論語別裁》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的解釋。整本書都在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不是一個善于總結反思的人,對于《論與別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記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對于《論語》里經常提到的“君子”“小人”其中有一句對我的感觸特別大。“小人之過也必文”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文過飾非”。有些人對于自己的過錯,總喜歡給自己找一個借口、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過錯。而一個君子錯了,就承認錯了,所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和太陽、月亮一樣,偶爾有一點黑暗陰影,大家都看得見。可是等一會就會過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君子不怕有過,不要自己去掩飾,錯了就坦誠錯了,大家都看得見,這就是君子風度。

  不過現在明白了,改過來,人們就像對月亮、太陽一樣,仰望他的光明。讀到這幾句話的時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在這方面我是個君子還是個小人?對于自己的過錯我是否能夠坦誠?不,我沒做到。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當我錯怪了某位同學的時候,我曾因為自己是老師而不好意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說聲對不起。現在返回頭來想想:我們教師都在教育孩子誠實,不要說謊,但老師自己卻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這叫孩子怎樣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我們面對錯誤,勇敢地說出“對不起”的時候,我想,因為我們的坦誠,我們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師。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這也就是所謂“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譬如:看見別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肅然起敬;看見人家有好畫,心里也很欣賞;讀書時看到有些道理很對,也很開心,但是我們照著做了嗎?沒有,這就是“執德不弘”。我們沒有這樣遠大,我們也服從真理,看見別人做好人好事也很欽佩,但是自己做起來,沒那么積極,不能發揮。我們人生的體會,有時明明知道這個道理,但到處理事情時,自己的個性、脾氣一來,就不管道理了,這就是“信道不篤”不踏實。“焉能為有,焉能為之”,換句話說,自己沒有建立一個人生觀,自己沒有中心思想,簡單一點就是缺少一種目標的動力,這就像我們最近在寫的三年規劃,開始時,我有些迷茫:我該怎樣給自己定位,自己的目標在哪里?

  偶然間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情:法國一家報紙曾經進行刊登過一個問題:“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救哪一幅?”據說這家報紙收到數以萬計的答案,人們紛紛論證自己的選擇,有的甚至寫出幾萬字的論文,闡明為什么應該選達?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而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為什么應該是“向日葵”而不是“巖間圣母”。眾人相持不下,誰也不服誰,直到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說:“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

  道理很簡單,在失火的情況下,到處是濃密的煙霧,你根本無法看清哪幅畫掛在哪兒,如果你冒險進去找你心中認定的那幅,很可能的結果是在找到那幅畫之前,你自己已經葬身火海。而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雖然不是最有價值的,但卻是最可行的。再說,一幅畫只要能掛在盧浮宮,就說明它怎么都差不到哪兒去,尤其當其它的畫都化為灰燼以后,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會變得不普通不尋常。

  這個故事給了我一個啟示:給自己訂一個目標,并不是一定要價值最大的目標,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一個前進的方向,盡量做到執德能弘,信道能篤。

  讀了南懷謹的《論語別裁》讓我想到的是瑞典漢內斯的名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論語是我們華夏民族5000年智慧的結晶。對社會,對人,對社會和人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作詳細而又精煉的透視。《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經典,為我們明白地講述了:《論語》講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個人。南懷瑾老先生把《論語》用自己的理解意譯了一遍,將孔子為人處世的態度展示出來,教我們懂得一些道理。

【《論語別裁》的讀后感(通用8篇)】相關文章:

有關《論語》的讀后感范文03-15

《論語》讀后感15篇03-15

《論語》讀后感-1500字01-07

論語課外書讀后感03-15

論語讀后感(匯編15篇)02-27

大學論語500字讀后感03-20

論語讀后感小學生03-17

論語讀后感精彩作文推薦06-06

《別找替罪羊》讀后感03-10

千萬別學英語讀后感12-17